八年级语文预习第一单元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苏教版【练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七律.(lù) 云崖.(yá) 等闲.(xián)B.迤.逦(yí) 逶迤.(yí) 铁索.(suǒ)C.长征.(zhēnɡ)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D.岷.山(Mín) 蒙.骗(ménɡ) 开颜.(yán)【解析】选C。

A项中“律”应读lǜ;B项中“迤逦”的“迤”应读yǐ;D项中“蒙”应读mēnɡ。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万水千山只等闲..(平常)B.五岭逶迤..腾细浪(弯曲绵延的样子)C.乌蒙磅礴..走泥丸(气势盛大)D.三军过后尽开颜..(露出笑脸)【解析】选D。

“开颜”在这里应是“欢悦”的意思。

3.正确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默写填空。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2)点明全诗中心的句子是:,。

(3)强化主题、升华主旨的句子是:,。

答案:(1)五岭逶迤腾细浪(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5.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①②【解析】此题考查对事件的概括能力。

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金沙”“大渡”,联系红军渡江河时的行为来概括。

答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2)这首诗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答:答案:这首诗表达了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豪迈精神。

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同步复习题(含答案)八年级下语文苏教版第一单元同步复习题(含答案)活着的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自觉学习,以适应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语文苏教版第一单元同步复习题(含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考试。

一、语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一组注音有错误,请选出来,它是( )A.黝黑(yǒu) 滞留(zhì) 广袤(mào) 炽热(chì)B.酒肆(sì) 觅食(mì) 犀利(xī) 迁徙(xǐ)C.哄堂大笑(hǒnɡ) 文绉绉(chú) 一掷千金(zhì)D.花团锦簇(cù) 黯然失色(àn) 直言不讳(huì)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鹤立鸡群忧郁消沉B.成群结队美其名曰文质彬彬困惑不解C.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乱造藏污纳诟D.暗然失色不可名状美不胜收微不足道3.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B.我在神话世界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C.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D.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4.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睡安稳。

②爱国青年也,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它的影响。

③因为看得他有些,便说了一个安慰他的谎话。

④一段落已完,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A.居然愤然凄然自然B.自然愤然凄然居然C.自然凄然愤然居然D.凄然自然愤然居然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复习生字词成语成语解释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复习生字词成语成语解释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戳chuō穿 臆yì断 惊愕è 门枢shū 嗣sì后 笃dǔ信 臆度duó 充沛pèi 分泌mì 并蒂dì 花卉huì 灼zhuó伤 褪tuì色 飞甍méng 啁zhōu啾jiū 翌yì日 宽宥yòu 彗huì星 窒zhì息 器皿mǐn 箬篷péng 睥pì睨nì 连亘gèn 毋wú宁 阐chǎn释 泄xiè气 隧suì道 万顷qǐng 海市蜃shèn楼 窒zhì息 更gēng互 电荷hè 档dàng案 模mó型 分泌mì 灼zhuó伤 椎chuí髻jì 峨冠多髯rán 手卷juàn 躯壳qiào
第二单元:
• 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 •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益,更加。 • 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 敬业乐群:专心致志于学业或事业,与人相处得很好。 • 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 • 强聒不舍:硬要罗嗦个不停。 • 无足轻重:形容事属微末,无关紧要。 • 默默无言:指不出名,不被人知道。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雄辨 痛失良机 万无一失 一念之差 失之交臂 力挽狂 谰 存活 博爱 情愫 愁怅 错过 过错 跳槽 追悔 导致 信服 酷冬 坦怀 取决 各得其所 炉火 纯青 坦荡 拥护 不毛 授与 永恒 融合 渴盼 脉络 熏风 领略 吐翠 暗然失色 盈余 踪影 归宿 要谛 卷轶浩繁 公正不阿 严酷 衷心 水波粼粼 洗 耳恭听 下车伊始 炉火纯青 叹为观之 离经判道 若 无其事 血气方刚 谦恭 讥嘲 堕落 如饥似渴 开 怀畅饮 厌腻 无懈可击 包袱 寥寥 景慕 打抱不平 交 头接耳 成见 趁热打铁 信守诺言 不禁 哄堂大笑 人饥己饥 人溺己溺 怡误 变换不定 丰富多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习题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习题苏教版

七律长征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①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

②山的逶迤..,让人想起五岭,想起五岳……..,山的险峻,山的巍峨,山的磅礴③山之美,在于悬崖峭壁,峰峦叠嶂;在于云蒙树梢,雾流涧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④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⑤山,虚怀若谷,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

虽然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也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词语注上汉语拼音。

逶迤..(páng bó)..(wēi yí)磅礴(3)请在第④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示例:生命的庄严(或:生命的神圣)(4)第⑤段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即使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也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2.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2)乌蒙磅礴走泥丸...(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3.填空题。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这首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两句表明胜利大会师已为期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标已基本实现,胜利即在眼前。

4.综合性学习。

在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之际,八年级(1)班举行了“长征精神伴我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感受长征】班级将出一期以“感受长征”为主题的板报,请你设计几个栏目。

(至少2个)示例:长征路上的故事、重走长征路、我心中的长征。

(2)【歌颂长征】班级将开展一次以“我唱长征之歌”为主题的歌唱比赛,请你为比赛设计一段开场白。

示例: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忘却的一页,它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对新中国的建立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

苏教语文第一单元课文预习案

苏教语文第一单元课文预习案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预习教案)第一课时预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大体思路。

2.以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预习提示一、导入它是抽象的名词也是具体的概念;它是诗话的历史,是司马迁奋笔疾书的身影;它是细腻的情感,是朱自清眼中父亲慈爱的背影;它是质感的现实,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期盼的目光;它是流动的风景,是大千世界的文字展现。

他贯穿天地古今,任人的心灵在里面逍遥;它横跨四方八极,任人的思想在里面急转急停。

它就是文学。

对于它,有一篇文章描绘得精准而又富有情感。

这就是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课文是作者赵丽宏为写的序文的节录。

想一想,什么叫序文?作者写这篇序文的宗旨是什么?你了解赵丽宏吗?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你用圈点勾画法标出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

诠.释()裨.益()憧憬()qián移默化()wēi言耸听()2.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诠释(2)憧憬(3)裨益(4)潜移默化(5)危言耸听3.结合注释掌握词义,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语境义。

(1)为你.打开一扇门.()()(2)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的门。

()(3)每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4)当别人为大自然和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睡..。

()()(5)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四、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推选一名学生朗读(同组评价,并指明注意点)五、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熟读课文,找出此文的行文思路。

2.作者认为如何才能打开文学这扇门?(从文中找答案)3.思考并说出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4.作者认为阅读文学作品有什么样的意义?六、你说我说大家说:我心目中的文学(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演讲,同组评价)七、预习疑难反馈在预习课的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组长提出本组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同步评价与测试附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同步评价与测试附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同步评价与测试同步评价与测试第一单元一、七律长征·同步评价与测试*课前预习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wēiyí()pángbó()岷.山()云崖.()二、填空。

1、七律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来写的诗,它每首句,每句字。

两句一联,偶句押韵,中间两联一般须。

2、”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的是。

3、这首诗中描写山和水的对偶句分别是;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描绘的五幅“征难图”。

课内练习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2、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如何战胜困难的?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3、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运用高度概括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展开想象,运用描写的手法,用60字的篇幅将其中的一幅画面展现出来。

课后评价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1935年2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这首词记述了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前的娄山关行军和娄山关战斗。

上阕描写拂晓行军的景色。

这两句诗调动了哪些感觉来描写典型环境的?这个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2、词中侧面描写红军战士日夜兼程行军艰苦的句子是。

3、下阕写红军豪迈地越过娄山关天险的情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两句诗遒劲有力,将全词推向高潮,它具有什么深刻含义?4、“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这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它的诗有很多,请你从平时的积累中搜索出写长征的诗句。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字词听写题:倦怠dài翡fěi翠恹恹yān楠nán木奇崛jué枯瘠jí骨gū朵迸bèng溅jiàn丰腴yú盎àng然虬qiú枝秀颀qí伫zhù立陌mò头贪婪lán凡几jī飞沫mò锤chuí炼婆娑suō鄙bǐ视皓hào齿犀xī利伶líng仃锈xiù彩凝níng望盘虬卧龙坦荡如砥潜滋暗长争妍斗艳忍俊不禁无足轻重全神贯注纵横决荡旁逸斜出妙手偶得无边无垠不折不挠破口大笑仙露琼浆察颜观色诗歌默写题: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4、《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5、《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6、《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7、《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8、《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9、《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0、《迎燕》中突出诗人自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文言文阅读题:《马说》唐朝韩愈1、《马说》的体裁是我国文言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说”,它一般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字音岷()山蓦( )地泥泞()猝()然抽噎()愠( )怒焦灼( )湿漉漉()蓬()勃帐篷( )精粹( ) 蔫()巴黔()泥毡( )侵( )入草毯( ) 扎()营盘横()断山缀()蜷( )缴()攀()谈军阀( )督()促欺侮()矗( )立峭()壁呜咽( )闪烁()瑶( )山惊惶()搀()扶篱笆( )()骨碌()()咀嚼( )()澎湃( )()苛()捐杂税酣()然入梦僵( )住拽()到倚()捂( )住飒飒( ) 遵()义抽噎( )酸涩()焦灼( ) 掀( )开绞()蒜( )苗残渣()芹( )菜一霎()绽()开愠( )怒踉跄( )( )娄()山关咴咴()篝火( ) 疲惫()牦( )牛急骤()翩翩( )愕( )然猝()然溢( )出扳( )机绚()丽痴痴()倾()听秋瑾()一怔( ) 哽( )咽万籁()俱寂二、成语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冈。

比喻诱敌离原来的地方,以便于乘机行事。

苛捐杂税:苛:苛刻、繁重;杂:繁杂。

指反动统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税。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预习第一单元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预习第一单元第一单元——长征组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地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地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情景。

读读这些课文,你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长征简介: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1934年1月)上发展到顶点,对国内形势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战略战术上作出完全错误的决定,这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这样,红军已不可能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打破敌人的围攻了,于是长征开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八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三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气,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军四百一十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重点: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荣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导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难点: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

2、学会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分析人物形象、文章主旨和艺术特色。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歌词创造的意境。

5、根据材料浅谈自己的看法。

6、学写串联词。

诗歌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就表达方式说,有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就体裁说,有旧体诗(包括词、曲等)和新诗。

新诗有格律要求严格些的,有格律要求不严格、比较自由的,还有接近散文的散文诗。

革命回忆录革命回忆录是以革命生活为题材的回忆录,要求写真人真事,一般使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语言简明质朴,篇幅有短有长,带有文献性质。

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概括介绍,也有具体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电视文学剧本为拍摄电视片提供的蓝本叫电视文学剧本,它是介于戏剧剧本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

电视文学剧本的场景可以较多地变换;人物、场景的描写强调视觉性;注重展示人物的动作,尽量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以及人物之间的联系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人物的语言力求生动、简练。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有两类:标号和点号。

标号表明词句的性质和作用,主要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点号表示词语的停顿和语气,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七种。

写串联词的注意事项担当主持人,事前应将节目的内容、特色、节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生动的艺术语言连缀起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串联词”。

写串联词,用语应亲切自然,优美生动,既不可呆板晦涩,又不可哗众取宠,故弄玄虚。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2、作品简介《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

本诗估计写于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越过六盘山前。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包含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3、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词是风雷激荡的中国革命历程的艺术记录和载体,遂成为史诗;是毛泽东本人那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人生经验的写照,凝聚着他的精神、情感、理想和愿望,遂成就了他所赞同的中国传统诗学思想——“诗言志”的审美特征。

(二)写作背景1、巧渡金沙江敌人估计我军必定要强渡金沙江,于是就在几百里长的金沙江沿岸布置重兵,控制了所有的大小渡口。

我军派一个师在龙街架桥佯攻,引诱一切“追剿”军队都向这里靠近,我主力部队则在绞车渡歼灭守敌,用六只木船胜利完成了渡江任务。

这是红军战士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结果。

2、飞夺泸定桥大渡河的泸定桥只剩下铁索,桥东泸定城里有几个团的敌人,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用机关枪、追击炮封锁着桥头。

红军选了二十二名英雄组成突击队,下午四点,冲锋号响了,在震天动地的枪炮声中,突击队冒着弹雨,攀着铁索,冲杀过去。

敌人放起冲天大火,把桥头的城门封住。

勇士们奋不顾身,从火海中冲进城内。

大队人马随即开过泸定桥,激战两个小时,消灭敌人两个团。

(三)文章主旨长征是一个大题目,毛泽东以高度概括的手法,用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高山大河,来歌颂“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伟大精神。

《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萧华(1916——1985),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授上将军衔。

在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时写下《长征组歌》。

2、作品简介课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由10个乐章组成。

《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分别是其中的第四乐章和第六乐章。

另几个乐章分别是:(一)告别,(二)突破封锁线,(三)遵义会议放光辉,(五)飞越大渡河,(七)到吴起镇,(八)祝捷,(九)报喜,(十)大会师。

(二)写作背景1、四渡赤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3月,三渡赤水和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

从此,红军跑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2、雪山草地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

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淤黑的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额。

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

(三)文章主旨全文歌颂了军民之间的亲密关系,歌颂了红军战士、毛泽东主席。

《老山界》(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省无锡市人。

曾任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2、作品简介《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是一篇革命回忆录。

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陆定一同志是把红军翻越老山界的事放在红军长征的全过程来予以回顾的。

《老山界》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写作背景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1)走路难;山路狭窄、崎岖、逶迤、陡峭;(2)处境难;后有国民党军队追击,红军边跟敌人开火边行军;(3)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4)睡觉难;夜宿峭壁,寒气逼人。

(三)文章主旨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第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下午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热情歌颂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草》(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人,当代作家。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

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

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

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

《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

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的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

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

1976年又陆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十篇短篇小说。

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

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党费》《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

2、作品简介《草》选自《人民文学》(1977年第8期)。

课文以红军长征过草地为背景,主要塑造了杨光和周副主席的形象,反映了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之间深厚的兄弟情意。

(二)写作背景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草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北部,为西倾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草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过草地时,由于粮食缺乏,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不少红军战士因为误食了有毒的野菜牺牲了。

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好把皮带、枪皮带、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着吃。

(三)文章主旨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途中某二班战士误吃了有毒的野菜生命垂危之时,红军干部为挽救他们的生命而四处奔走、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红军指战员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长征》节选(一)文学常识电视文学剧本,是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视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待,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需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视文学剧本的结构,是以“镜头”为单位。

在电视剧本中,有许多“特写”镜头,来强调某些需要突出的内容。

(二)写作背景同前面对红军长征的介绍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知识要点1、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1)动笔之前要把事情想清楚。

(2)重点是写事情的经过。

(3)按照事情发展经过有条有理地记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