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蒲河于洪段生态廊道的景观建设
城市绿道的研究与介绍——以沈阳蒲河生态廊道为例

城市绿道的研究与介绍——以沈阳蒲河生态廊道为例作者:杨欣鑫,支春云,王一岚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6期杨欣鑫支春云王一岚(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本文对中国城市绿道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以新建的沈阳市生态廊道为例,分析了该生态廊道的景观特点。
关键词:城市绿道,生态廊道,风景园林,沈阳蒲河1绿道的概念1.1 定义“绿道”是指以绿化为特点,沿着河流、溪水、山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的线形绿色开放空间,通常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场所。
“绿道”在我国尚无完整的经验可以研究,但随着全球化的交流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建设中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
随之产生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评选及国务院发布的通知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各个城市开始着手进行城市绿道系统的第一步——生态廊道的建设。
1.2 功能作为综合型发展城市的绿道,是连接城市重要功能组团、联系市域范围内各类绿色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的通道。
绿道是城市绿地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拥有保护城市和可利用的特点,将城市各类绿地连接在一起,从市区延伸到乡村,为市内提供“清新的空气”的同时,也带动了郊外乡村的经济发展。
使整个城市的发展更为均衡,生态更为和谐。
2沈阳蒲河生态现状及规划2.1 绿地规划现状沈阳市生态绿地系统现状并不乐观,绿地指标低,分布不均匀,多数的绿地存在于公园中,城市的道路、居民区的绿化率很低,使得绿地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益和美学作用。
其次是绿化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数以块状为主,缺少必要的绿化隔离带。
再次是缺少多样性,绿地系统都为平面形式,缺少垂直空间的层次。
最后没有大环境生态支持,长期以来进行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仅是围绕市中心,忽略了郊野、河道的绿化。
2.2 规划与改造分析蒲河因两岸生有大量蒲草而得名,是沈阳市直接管理的河道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中型河流,是沈阳市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肩负着两岸流域面积内的排涝和耕地的灌溉任务。
蒲河沿岸沈阳于洪段农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案浅析

蒲河沿岸沈阳于洪段农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案浅析魏星(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04)摘要:本文以辽宁省蒲河沈阳于洪段为例,基于项目区河道水文气象条件及农业耕种情况,结合近期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出的要求,对项目区进行路网体系、水利工程布局、环境工程改善等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并确定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
该方案较好的解决了项目区当地国土资源动态平衡问题,提高了农用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业土地耕种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新时期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路网体系,水利工程,环境工程2015年10月,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初步确定了新形势下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研究、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研究、加强国土综合整治研究等10个重大专题。
结合目前党的总体方针以及国土部对直属部门的工作计划要求,开展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具有新的历史背景,也为相关设计提供了指导性原则和依据。
本文以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的蒲河两侧农用土地整治项目为背景,结合辽宁省十三五规划中有关国土资源建设意见及规划目标,针对沈阳市于洪区段蒲河两岸农用土地整理项目开展方案优化设计,意在引入资源节约集约制、土地综合整治原则,合理开发、优化设计,推动土地整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1.项目区概况蒲河是辽宁省境内的重要河流之一,蒲河沿线的经济带开发一直作为辽宁省政府发展经济建设的重要区域,因此其沿线的土地开发项目,也都严格依据“生态化、景观化、城镇化、产业化”要求开展。
本次工程项目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蒲河河道两岸,共分为A、B两个区域,项目区交通条件便利,有4条高速公路、3条省级公路通过,跨河桥梁多处,相关水利设施基本齐全,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2.主要问题分析及整理目标2.1主要问题(1)由于我国农用地的使用实行的是包产到户制度,农民根据市场价格自行调节种植方式和品种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地利用比较零碎的现状。
蒲河(于洪段一期)景观初步设计

蒲河(于洪段一期)景观初步设计内容提要:蒲河景观工程以表现自然的生态理念、丰富的景观形态为主要目的,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功能性开放空间中,通过场地作为载体,将生态、文化等景观要素有机的穿插在区域肌理中,创造出沈阳地区独一无二的滨水空间。
关键词:滨水绿带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一、规划区域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1、地理位置规划区域:本次规划为蒲河于洪段景观设计的一期部分。
起自沈北#8闸附近,终止于平罗桥西侧约2公里处,全长(延河岸线长度)约8.97公里。
蒲河北侧平均规划宽度为100米,南侧不等宽。
2、周边环境在规划区域中博士花园小区、平罗桥、郭大桥周边区域为现状村屯和小区,其它区域周边基本为现状农田。
二、规划设计依据1、甲方(于洪区)有关环境绿化的规划意向。
2、荷兰尼克公司景观概念设计的方案。
三、设计理念蒲河不仅是连接于洪区与其它区的重要通道,也加强了乡村与城市的联系,为整个区域的经济、文化的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成为于洪区以及沈阳市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综合该区域在市区总体规划和城市景观序列规划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周边环境、规划用地性质、用地现状等因素,本规划提出以下的设计理念:1、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型廊道规划区域多处于城乡结合部,在生态学中处于斑块高生地,即生态廊道,它贯穿整个规划区域,丰富的植物,奔腾的河流,繁多的生物种类,使景观变得生动起来,使其变成市区与乡村的生态交错区和边缘过渡带,又是空气、水、动植物等自然因子流动的走廊,犹如绿色的纽带将市区与大自然有机联系起来。
由于生态走廊创造了多样的生境,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景观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也大大地增强了。
水体与绿地相结合的景观构成,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结合,创造了丰富的生态景观,为于洪区开辟了一条多功能的景观生态长廊。
2、景观塑造和交通安全性相结合: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在景观规划上,风格力求简洁、大方,特色突出。
在节点段,要注重细部处理,力求设计精致,根据周边的不同环境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景观空间,同时利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观赏特性,如花期、花色以及树形等进行合理搭配,形成具有较高园林艺术水平的植物景观。
蒲河上游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式赏析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24蒲河上游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式赏析◎王洋1王杰2摘要:为保护蒲河上游湿地区的动植物及生态坏境,对该区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治处理方式,包括合理规划亲水活动、栈道、漫步、景观坝、观鸟、观鱼、观两栖动物、乘舟、水生植物水质净化等。
关键词:亲水活动;寓教于乐;生态保护该项目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名胜区。
建设区域为湖口(漫水桥)至望滨桥区域,总面积约1516006m2,水体总面积约81076m2。
一、水系河道处理方式赏析(1)为保证航行通畅,新挖河道采用黄粘土护底防渗,行船河道水深为1m,其余河道水深为0.3m—0.5m不等。
(2)设置船闸,采用特色钢舱可手动操作活动闸门,游船可自行通过。
(3)增设7座400延长米跌水坝(分段跌水多个坝体),在湿地全线水体中,多次采用块石堆砌跌水坝将水体分成若干高程不同的独立水面,主要起到蓄水与控流的作用,兼具景观效果。
二、园路及木栈道处理方式赏析(1)道路分等级设置了4m、5m路。
其中5m路环绕湿地公园外围,采用沥青路面修复为主,16412.5平方米。
4m路为湿地游览通行所用,采用砂石路路面,18806.2平方米。
非铺装路一般宽度为4米,为人行与骑车人提供空间。
(2)木栈道处理方式采用外饰木结构,结构部分采用钢构件。
贴近自然的设计,自由灵活的线路均体现了现代人文与自然的高度结合。
约为15600m2。
(3)设置折桥方便同行,形式上采用外饰木结构,整体钢结构,多座折桥位于游船游览路线上,造型轻巧,选材独特,成为游船区一大特色。
三、景观设施、建筑设计方式赏析为增加人的观赏性,寓教于乐,设计了观鸟台、观鱼台、观爬行动物平台、观虫台钓鱼平台、野餐草地等。
建筑类增加了茶室、公厕、船舶租赁处、小卖、船舶租赁码头等服务设施。
(1)观鸟台约80m2,整体采用外饰木结构,结构部分采用钢构件。
可供游人休闲,更有观察自然,研究湿地特有鸟类的平台。
蒲河生态廊道建设初探

137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能源与环境蒲河发源于铁岭县横道河子乡想儿山,是浑河下游右岸最大的支流,在棋盘山风景区上游望滨乡石垃子村入境,流经东陵、沈北新区、于洪、新民市和辽中五个县(区),于辽中县老观坨乡黑鱼沟村入浑河。
蒲河河道全长205km,流域面积2496km 2。
蒲河生态廊道建设分为四段,沈北新区段、于洪段、新民段、辽中段。
每段区域结合各自的特点,在满足河道基本功能防洪、渡汛的基础上,对蒲河流域进行规划、设计、水生态修复建设。
1 蒲河廊道的基本功能河道的基本功能是防洪、渡汛,蒲河也不例外。
在进行蒲河生态廊道建设之前,必须研究河流、工程区域段的自然特征和保护对象,弄清楚为什么要采用工程措施、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起到怎样的作用,然后再考虑采取哪些技术手段。
蒲河上游棋盘山段河道陡坡急流,洪水暴涨暴落,历时短,水位变幅较大、冲击力强,以保护村镇道路和农田为主,防冲是最主要的,同时也要重视棋盘山的生态环境保护;位于蒲河中下游的于洪、新民、辽中几段河流,保护范围和汇流面积逐步增大,堤防高度和河床宽度都相应加大,高水位、长历时浸泡所引发的防渗抗滑问题尤为突出,对蒲河流域的综合利用要求增强;平原地区水流平缓,主要考虑护岸的稳定性、河流的调蓄能力和水域的保洁措施;对城镇段河道既需满足行洪排涝的要求,又必须考虑水域的观赏性。
其次明确蒲河的主要功能。
蒲河工程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行洪、排涝、蓄水、输水、航运、养殖和生态景观建设等。
为了改善防洪、渡汛条件,有便于船只运行,保证工农业用水及桥梁、沿岸建筑物的安全,整治蒲河已提到一定高度。
此项工程必然从全局考虑,从主体出发,统一安排。
沈北新区段、于洪段、新民段、辽中段各部门相互配合、综合治理、抓住重点、分期分段逐步解决。
目前蒲河防汛治理的主要原则是:(1)加强规划设计及建设中的质量管理。
参观蒲河-于洪段解说词

蒲河生态廊道(于洪段)解说词(草)各位嘉宾:大家好!我将引导和陪同您欣赏蒲河于洪段沿线美丽的景色风光。
蒲河是浑河右岸主要支流,也是由我们沈阳市直接管理的河道中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中型河流,因两岸蒲草生有大量的茂盛蒲草而得名。
它发源于铁岭横道河子乡想儿山,从东北流向西南,在沈阳境内流经棋盘山、沈北、于洪、新民、辽中5个区县,在辽中县老观坨乡黑鱼沟村汇入浑河,全长205公里,在沈阳市内部分为179.7公里,流域面积2496.8平方公里,地势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为沟通河流水系、防污治污、恢复生态系统、带动经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沈阳市委、市政府在2009年做出决定,用3年时间,初步将蒲河建设成沈阳一道靓丽的生态廊道。
通过蒲河流域综合治理,实现蒲河流域水系连通、水质达标、生态环境提升、景观环境改善、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发展空间,进而形成沈阳市南有浑河、北有蒲河的大水系结构。
规划以生态廊道、沈阳之“虹”作为核心理念,即利用彩虹具有的“自然、多彩、连通、愿景”四大特征,实施修复蒲河生态系统,建设自然景观环境;统筹流域城乡发展、彰显魅力城乡生活;建立区域连通纽带、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塑造生态文明载体、描绘沈阳发展蓝图。
按照《沈阳市蒲河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经过三年努力,沈阳市要实现的初步整治目标包括:增水,全河段年增加水量8750万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三个秀湖的蓄水量;扩绿,沿河两岸新增绿地9万亩,相当于增加20个北陵公园;通路,新建7条道路,使“三湖一区”联系更加紧密,形成蒲河流域一体化的景观廊道;治污,控制污染源,新建13座污水处理厂,打造环境建设样板河流;拓展,沿河两岸重点区域形成约500平方公里的城镇和产业发展新空间;添彩,挖掘珍珠湖、秀湖、永安桥等景点的文化内涵,打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蒲河文化。
我们今天参观的蒲河生态廊道于洪段,上游与沈北段相连,流经平罗、造化、马三家、光辉四个街道,进入新民市境内,区内全长30.8公里。
蒲河景观廊道公园介绍

蒲河景观廊道公园介绍蒲河景观廊道公园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占地面积约500亩,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蒲河景观廊道公园的主入口位于开封市东城区,并分布有多个次入口。
公园内设有宽阔的绿化带和步道,供游客散步、跑步和骑行。
公园主要以蒲河为景观廊道,河水清澈,两岸垂柳成荫,营造出一幅宜人的自然风光。
河畔设有休息座椅和涌泉,供游客休息和观赏流水。
公园内的植被种类繁多,包括乔木、灌木和花草。
其中,乔木主要有柳树、樟树、槐树等;灌木有月季花、玫瑰花等;花草有牡丹、百合、丁香等。
春季,公园内的花草盛开,形成一个花的海洋。
夏季,公园的绿意盎然,树荫遮盖着整个步道;秋季,公园的植被逐渐变黄,萧瑟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冬季,冰雪覆盖的公园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
除了自然景观,蒲河景观廊道公园还融合了人文景观元素。
公园内设有多个雕塑和石刻,展示了开封市丰富的历史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尊高达10米的汉白玉千手观音雕塑,是中国最大的千手观音塑像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此外,公园内还有一座仿古建筑群,包括传统的亭台楼阁和园林式庭院。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蒲河景观廊道公园不仅景色如画,还提供了多项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如露天剧场、儿童游乐区、运动场、休闲茶座等。
公园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庙会,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总之,蒲河景观廊道公园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河水清澈、自然景色优美的景观,还可以领略开封市丰富的历史文化。
公园内提供了多种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适合各个年龄层的游客,是一个理想的休闲放松场所。
蒲河景观廊道公园介绍

蒲河景观廊道公园介绍蒲河景观廊道公园位于我所居住的城市中心,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这座公园毗邻蒲河,沿河而建,占地面积广阔,景色宜人。
作为城市的绿肺,这里不仅有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各种花卉,还有宽阔的草坪和漂亮的景观雕塑,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公园内设有步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市民散步、跑步和骑行。
沿着蒲河漫步,清风拂面,河水潺潺流淌,仿佛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悠闲惬意的世界。
许多市民喜欢在这里散步,聊天,或者在草坪上野餐,享受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公园中还有一处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吸引了许多水鸟栖息其中。
游客可以在湖边欣赏水鸟的优美身姿,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此外,公园内还有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前来游玩锻炼,增强体魄。
蒲河景观廊道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这里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表演,如音乐会、舞蹈表演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同时,公园内还设有露天剧场,经常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和演出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欣赏艺术的平台。
除了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蒲河景观廊道公园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花草,建设了湿地生态区和人工湖,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公园内漫步时,常常可以看到松鼠在树林间跳跃,听到鸟儿在枝头歌唱,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美好和宁静。
总的来说,蒲河景观廊道公园是一座集休闲娱乐、文化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城市绿地。
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场所,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希望公园能够继续保持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成为市民们喜爱的去处,让人们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蒲河于洪段生态廊道的景观建设
摘要:本文结合蒲河于洪段生态廊道的建设实例,为今后大城市近郊河流生态廊道的景观建设提供一些积极方法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蒲河; 生态廊道; 景观建设
Abstract: this paper PuHe yu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rridors for example, in the metropolitan suburbs river ecological corridor of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rovides some positive method and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PuHe; The ecological corridor; Landscap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V64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蒲河于洪段,全长30.8公里。
于洪区对蒲河于洪段全线整治做出了概念性规划,提出了“九龙归蒲、大御绿洲”的总体理念,确定了打造生态蒲河、休闲蒲河、人文蒲河、产业蒲河的发展定位和建设沈阳城市后花园的发展目标,强力推进蒲河治污、拓水、沿线路网改造、绿化等4项工程,打响了蒲河生态廊道建设的大规模战役。
2整治河流污染
河流的景观改造最根本的就是根治污染,还水以清澈面貌。
否则只能是一沟“死水、臭水”。
通过采取工业污染源的末端治理,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压缩过剩生产力中,取缔、关闭、和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等一系列措施,达到污染防治目标。
2.1污染源整治方面。
一是关停5家污染企业。
二是完成污染源单位的限期治理工作。
新建、改造污水治理设施,经监测验收,污水稳定达标,完成了限期治理任务。
2.2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
新建了造化污水处理厂、沙岭污水处理厂、马三家污水处理厂。
2.3农村面源治理方面。
目前,岔路村、曹台村、西大林村等17个村屯污水简易处理设施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3家畜禽养殖场养殖废水治理工程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并通过了市动检主管部门的整体验收。
2.4出境断面水质考核方面。
为确保出境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建立了蒲河及其支流河水质目标考核机制,对出境断面水质实行月考核,每月10日以前发布各断面水质考核结果,对出境水质不达标的地区由区财政局扣缴生态补偿金。
3河道改造
河道改造是综合治理河道的工作。
为了控制河道洪水,改善防洪、灌溉、淤滩及工农业用水条件,针对不同的要求,对河道进行治导、疏通、护岸。
堤防等综合治理。
整治河道时,必须使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近远期相结合,达到行洪安全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
蒲河于洪段改造坚持把水系治理作为展现生态特色的核心任务,协调推进清淤、拓河、筑岛三项工程,河道平均宽度由原来了30米拓宽至100米,最宽处达到400米,并在平罗桥段形成了24万平方米的宽阔湖面,形成了占地16000平方米、高14.8米的月亮岛,尽显生态水景。
修建了郭大桥、集体桥、平罗桥三座拦河蓄水橡胶坝,在兼顾防汛功能的基础上,有效保障了水量充沛、水景优美。
4沿线路网建设
新建蒲河南北两条滨水景观路、王秋线,加宽了沈于路,改建了平罗桥、秋家桥,使蒲河于洪段沿线形成了以南北两条滨水景观为纽带,沈于路、王秋线、沈彰高速、沈马线、新蔡线、解范线、沈山铁路、304国道的道路交通网,两岸互通、四通八达。
5生态环境建设
蒲河(于洪段)生态廊道改造工程共分三期建设:城市景观区8.97公里、历史人文区15.8公里、生态湿地区6公里,根据风景区自然环境和立地特点,适地适树,适地适景原则[1],规划将全线分为六大景观节点:御林叠翠、平湖望月、水泊观莲、永安秋水、凭栏赏鹭、湿地漫游。
5.1蒲河生态廊道(于洪段)一期改造工程。
城市景观区全长8.97公里,绿化面积约230万平方米,植树23万株,投资10亿元,用于河道拓宽及景观绿化。
栽植各类乔木、花灌木共计23万余株,苗木品种120多种,均为乡土树种。
其中:油松、红皮云杉、刺槐、银中杨、五角枫、花曲柳、紫叶稠李、金叶榆、山楂、山杏、大花水桠木、紫丁香、榆叶梅、黄刺玫、红瑞木、野花组合、白三叶草坪等等。
并且修筑景观节点、休闲广场、临水景观、亭台楼阁、雕塑小品,停车场位等。
一期重点建设景观节点:
5.1.1“御林叠翠”景区:因清朝时皇帝东巡曾经路过本区域附近而得名。
在设计中,将河道拓宽,护岸采取“台地”的形式,一层一层向河延伸,在每层“台地”上,采取种植大乔木和丛生灌木两种方式来丰富景观,这样在河对岸就能够感受到层峦叠翠的别样风采。
5.1.2“平湖望月”景区:此段分成两部分,其中河北岸为大型休闲健身广场,河南岸为具有冲击力的大型模纹花带区域。
5.2蒲河生态廊道(于洪段)二期改造工程,历史人文区全长约15.8公里,总面积693.3万平方米,其中坝内383.6万平方米,坝外145.7万平方米,水域面积为164万平方米。
二期重点建设景观节点:
5.2.1水泊观莲景区:在扩大的湖面上设置五个大小不同的岛屿,并分别命名为:爱情岛、桃花岛、闻香岛、香雪岛和秋韵岛,每座岛都配置不同品种的植物,并配合不同的景观小品和文化主题,形成具有文化性和观赏性的景观体系。
一条曲折的九曲桥连接于各个岛屿之间,并在荷花中穿行,使人们在行走间观赏到不同的景观,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目的。
5.2.2永安秋水景区:永安桥在沈阳至马三家街道公路15公里处的永安桥村中部,又名大石桥。
它是辽宁省境内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拱桥,是省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设计中,在西部岸边广场上模拟复原永安桥,使其与林荫“御路”和临水廊形成一组整体景观,营造浓郁的清文化氛围,廊内侧的景墙上以年画的手法绘制明清时期历史、民俗、人文等方面的内容。
东侧岸边绿地面积大,设计中将其布置为碑林景观,以再现恩格德里墓和其他能够反映蒲河流域历史文化的石碑为主,使人们对蒲河的文明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水中设有一座岛屿,岛上以再现古代读书人从寒窗苦读到金榜题名的过程为主线,不仅使景观更具文化底蕴,更能对年轻的学子起到激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发.湖泊型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研究. 中国园林:《中国园林》杂志社,2012.
[2]张启翔.关于植物多样性与人居环境关系的思考.中国园林:《中国园林》杂志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