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有感历史辉煌 文化长存
广富林有感历史辉煌——文化长存

广富林有感【1】——历史辉煌,文化永存历史的沉淀总无言地诉说着种种辉煌的过去,我们唯有掘开那一方土地方才得见其真传。
——题记初闻参观广富林遗址考古现场时心中着实激动,毕竟考古学是一个十分厚重的词语,其中神秘与辛苦更是不为所人足道,作为一位文学青年,则对历史充满着探索向往之情;而当下十分流行的盗墓小说与穿越电视剧亦是使我对这次的考古活动充满好奇,是否先人的遗址里有着精美的宝藏玉器?是否可借遗留之物一瞩古风之丰蕴的文化内涵?......“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目睹气势浩荡的遗址时,脑海中便浮现出这么一句话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丝毫不拖泥带水地向前奔涌而去,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没能使历史的指针永远停留在“秦朝”,隋唐的鼎盛繁荣也不过是历史大洋中一朵灿烂的浪花。
我们面对现在与过去的种种交接处总会情不自禁感叹一句“一切都会过去”;但当我站在尚未完全挖掘出的广富林遗址中,一寸寸方正的灰坑呈井田状的呈现于眼前,有无数的考古专家与工作人员低头细致耐心地挖掘着土地,我却体会到了过去与当下的重合,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一切的精粹与真正的宝贵都不会被埋没,哪怕历史车轮扬起的灰尘再大,历史的海洋卷起的波涛再高,它们也终会重见天日,为人所知,长存于世。
遗址现场的工作人员讲解道,随着广富林古文化遗址的深入挖掘,我们逐渐了解到松江北部古文化脉络:约5000年前的良渚时期-4000年前广富林文化-春秋战国至汉代-宋元时期,而广富林文化其实便是上海之根。
这是上海市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考古挖掘,且发现的遗迹分别属于从新石器到明清时期不等的时期,反映了广富林遗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曾听说上海是近一百年发展起来的小渔村,而这次的广富林遗址便推翻了这一说法,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广富林已是上海最早的“文化中心”,由此,想必上海人都可以自豪于自己祖先亦曾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吧!一个拥有历史的民族,总会多一份历史特有的厚重感与文化气息,而我们也相信,拥有文化积淀的民族,扎根稳固,底蕴丰富,面对何种困难时都会更加坚定与勇敢。
游广富林遗迹作文

游广富林遗迹作文早就听闻广富林遗迹的大名,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瞧瞧。
终于,找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踏上了这趟期待已久的旅程。
一到广富林,我就被那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住了。
仿古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古色古香,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路旁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清香,那感觉,别提有多惬意啦!我先去了广富林文化展示馆,这个建筑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特别神奇。
走进展示馆,里面的展品丰富多样,让人目不暇接。
从那些古老的陶器、石器,到精美的青铜器、玉器,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站在一个陶盆前面,仔细端详着上面的纹路,心里不禁琢磨着:这得是多少年前的古人制作出来的呀,他们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做出这样的东西呢?出了展示馆,我来到了一片稻田边。
那稻田金黄金黄的,沉甸甸的稻穗把稻杆都压弯了腰。
微风吹过,稻穗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响,就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
我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抚摸着稻穗,感觉糙糙的,但是心里却特别踏实。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收获啊!在稻田的旁边,有一个老农正弯着腰在劳作。
他的脸上刻满了皱纹,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流,但他的眼神里却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我忍不住和他搭起话来:“大爷,今年收成咋样啊?”大爷直起腰,咧嘴一笑,露出一口不太整齐的牙齿,说道:“好着咧!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看着他那朴实的笑容,我心里也跟着乐开了花。
接着,我又去了骨针广场。
广场中央有一根巨大的骨针,直直地矗立在那里,特别壮观。
我绕着骨针走了一圈又一圈,心里想着古人是多么聪明啊,能用骨头做出这么精细的东西。
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一只小鸟飞了过来,停在了骨针的顶端。
它歪着头,看着我,好像在说:“你在看啥呢?”我被它那可爱的模样逗乐了,忍不住笑出了声。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座古桥上。
这桥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石头都被磨得光滑发亮。
我小心翼翼地走上去,生怕一不小心就掉下去。
站在桥上,望着桥下潺潺的流水,我的思绪也跟着飘远了。
广富林文化遗址 作文

广富林文化遗址作文篇一《广富林之旅:探秘古老文化广富林文化遗址是个神秘又有趣的地方。
刚到那,就感觉仿佛穿越时空了。
那儿的建筑特别奇特。
一进入遗址区,看到那些在水上建起来的屋子,屋子一半在水上,一半像是从水底冒出来的,在阳光下看起来有点晃眼。
那些房子的墙有点粗糙,但是充满了古朴的气息。
记得有一次我走进一座房子里想看看,差点被门槛绊倒。
屋里光线比较暗,摆着些旧时候的工具和陶器啥的。
我凑到一个陶器跟前瞧,那陶器黑不溜秋的,上面还有些奇怪的花纹,纹路歪歪扭扭的,像是小孩子随便乱画出来的,可又觉得这乱画里有着特殊的意思呢。
走在那些石头铺成的小路上,脚下的石头高低不平的,我走着走着鞋还进了颗小石子,硌得我直跳脚。
不过这也让我突然就想到,以前的人走在这上面该多不方便,可他们还能背着东西到处走,真厉害。
从屋子里出来,外面种了好多树。
我看到一棵大树下有个小蚂蚁窝,小蚂蚁们进进出出忙得很。
我想这蚂蚁窝说不定在这儿存在好多年了,它们是不是也看到过广富林的好多变化呢?广富林不只是些古老的房子和物件,每次去我都能发现新的小惊喜,就像打开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每次都能摸出不一样的小宝贝。
我想不管过多久,这个充满回忆和神秘的地方都会一直在我心里有着特殊的地位。
篇二《广富林:藏着过去的大园子》广富林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时光储存器,里面藏了数不清的故事。
刚踏进这片土地,我就被它那股混合着泥土和陈旧木头的气味给吸引住了。
那可不是刺鼻的难闻味道,反倒像是一种特殊的香,有着年份的香。
走到一片古建筑群的地儿,那屋檐可讲究了。
我仰着头看,那角像飞起来一样,有种要冲向天空的感觉。
我伸手去摸那屋檐下的柱子,糙糙的,还沾了不少灰尘。
估计这些灰尘都有好些年份了呢。
我在一个小院子里看到有个大爷在那儿晒太阳。
他旁边放着个收音机,咿咿呀呀地播着戏曲。
我就凑上去跟大爷聊了两句。
大爷说呀,他从小就在这附近长大,这儿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他都熟悉得很。
他给我指了一处墙角,说以前那儿住着一家卖糖人儿的。
游上海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作文

游上海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作文
阳光洒在广富林遗址的青砖古瓦上,恍若在诉说衷肠着岁月的沧桑。
我徜佯在遗址公园,触上着厚重的历史,总觉得时光仿似融化掉在了脚下。
广富林遗址,它也也不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城堡,也又也不是一座华贵的宫殿,它但是是而且一个大多数的村落,却在岁月的长河中回去了浓郁的色彩的一笔。
这里曾是古代先民世代人类的繁衍的乐土,也曾是亲眼见证历史兴衰时代的变迁的沉默见证者。
我仿佛一眼就注意一点到了当年先民们在田野中劳作,在河边抓小鱼,在村落里人人安居乐业的场景。
她们的生活说不定很简单啊,却蕴满着活力和希望。
如今,广富林遗址已蓝月帝国一座充满魅力的文化公园,游客们在这里能察觉到着历史的厚重,感受一番到着古代文明的光芒光芒光芒闪耀。
我站在遗址的极高处,眺望远方,心中心中腾起一股恐怖的自豪感。
才是炎黄子孙,我为祖先在虚空中而起人类创造的荣光文明忽然突然感到狂傲。
在这片古老的的东西的土地上,我宛若听了了历史的回声,感应到了先民们的智慧与勤劳。
他们的精神将永不计划外生育圣物,会一种鞭策着我们笃定前行。
每一位王庙,它不只不过是是一座遗址,更是一座盛载着历史记忆的精神家园。
它警告着我们,要我们好好的地好好地的好好的珍惜现在,努力再努力再争取所人类创造的十分更更美好的将来。
我赶去广富林遗址,心中充满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感动。
这不仅是一次很很很简单只要是去参观,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种对历史的敬意,一种对未来的期盼。
游广富林遗址作文小学

游广富林遗址作文小学早就听说广富林遗址景色迷人,充满了历史的韵味,一直想去看看。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踏上了这期待已久的旅程。
一到广富林遗址,我就被那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住了。
那些房屋有的像古老的庙宇,有的像神秘的城堡,还有的像质朴的农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树碧水之间。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我们缓缓前行,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
湖水清澈见底,微风拂过,荡起层层涟漪。
湖面上,几只鸭子正悠闲地游来游去,时而把头伸进水里,时而拍拍翅膀,“嘎嘎”地叫着,好不自在。
湖边,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条随风飘舞,就像姑娘们柔顺的长发。
我忍不住伸手去触摸那柔软的柳枝,指尖传来的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一座古老的石桥边。
这座石桥看起来年代久远,石头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桥的两侧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是栩栩如生的花鸟,有的是活灵活现的人物,虽然已经有些磨损,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我小心翼翼地走上石桥,脚下的石板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站在桥上,向远处眺望,只见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岸边的绿树和房屋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走过石桥,我们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广场。
广场上,人们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拍照留念,还有的在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
我被一阵诱人的香味吸引了过去,原来是一个卖糖人的小摊。
摊主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他熟练地舀起一勺糖浆,在案板上飞快地舞动着,不一会儿,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接过糖人,轻轻咬了一口,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也跟着甜滋滋的。
离开广场,我们走进了一条幽静的小巷。
小巷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有卖手工艺品的,有卖书画的,还有卖传统服饰的。
我走进一家卖书画的店铺,里面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作品。
有的龙飞凤舞,有的端庄秀丽,每一幅都让人赞叹不已。
店主是一位戴着眼镜的叔叔,他正专心地在纸上挥毫泼墨。
游上海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一年级作文

游上海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一年级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游览经历。
去年春天的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松江区参观了广富林文化遗址。
那里真是一个神奇而有趣的地方呢!第一次听说"广富林文化遗址"这个名字时,我还有点疑惑。
爸爸解释说,广富林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古老文化,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我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在我们上海这片土地上,竟然有这么悠久的人类文明遗存。
到了景区,我们首先来到了一处遗址公园。
公园里有复原的广富林人的住所、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看着这些陶器、石器、骨针等,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七千年前的上海。
最吸引我的是一排排用木桩支撑的古代居住区。
原来在广富林时期,人们就开始筑起简陋的房屋了。
虽然只是用木头和草编织而成,但已经有了蓄水池和灶台,是当时十分先进的居所。
爸爸告诉我,广富林文化以狩猎、渔猎和采集为主要生产活动。
因此,我们还参观了模拟的打猎场景。
只见身着兽皮的"狼人"正在用木制长矛猎杀小鹿,场面相当精彩。
旁边还陈列了许多令人赞叹的石钤、骨针和蚌钱等生活用品。
接下来,我们走进了广富林文化陈列馆。
馆内展示了大量发掘出土的实物文物,包括陶器、石器、骨针、贝钻等。
我被其中的彩绘陶罐深深地吸引住了。
爸爸说,这些陶器用于存储谷物和水,而彩绘图案则drec彩神求「平安」。
我惊讶地发现,广富林先民竟然有了如此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馆里还珍藏着一件"广富林人骨化石"。
那是一具距今约七千年的成年人骨骼,专家们据此勾勒出了远古先民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特征。
我仔细端详着那副骸骨,仿佛在向七千年前的祖先问好。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处复原的广富林墓葬区。
这里模拟了广富林人埋葬亲人的场景。
先民们将死者蜷缩着安放在浅坑中,并为他们献上贝钻、陶器等生前使用的物品,以祝愿他们在来世也能安享生活。
游广富林作文

游广富林作文
广富林是上海市青浦区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
我曾有幸游览过广富林,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广富林古镇位于青浦区西南部,是上海市保留最为完整的古镇之一。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古色古香的建筑、古老的街巷、青砖黛瓦的民居,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游览古镇,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古代社会的繁华与宁静之中。
在广富林古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古镇中的庙宇、亭台楼阁、园林、街巷等,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见证了古镇的兴衰变迁,承载着古镇的文化记忆。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广富林寺,这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筑风格典雅,气势恢宏,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除了古建筑,广富林的自然风光也令人心驰神往。
古镇周围有着茂密的竹林和翠绿的田野,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古树参天,风景如画。
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古镇的宁静与祥和,还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此外,广富林古镇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木雕等,这些都是古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镇的小巷里,我看到了许多手工艺人正在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他们的技艺娴熟,让人叹为观止。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传承了古镇的文化传统,让人感受到了古镇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游览广富林古镇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在这里,我领略了古镇的古老韵味,感受到了古镇的独特魅力。
古建筑、自然风光、传统手工艺品,这些都让我对广富林古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游览广富林,领略古镇的魅力,感受古镇的历史底蕴,让这份美好的记忆延续下去。
广富林观后感一句话概括

广富林观后感一句话概括广富林,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静静地躺在那里,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走进广富林,就像是走进了时光的隧道。
那古老的建筑风格各异,有的像是从土里直接生长出来的,带着岁月的厚重。
一抬头,能看到屋顶独特的构造,仿佛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在上面跳跃。
那些木梁、石柱,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秘密。
在广富林的小路上漫步,周围的绿植郁郁葱葱。
风吹过的时候,树叶沙沙作响,就像是大自然在给这片古老的土地演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
湖水里倒映着周围的一切,古建筑、绿树还有天空,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那湖水是那么平静,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触摸,感受它的清凉,似乎这样就能触碰到广富林的灵魂。
广富林的文化底蕴深厚得像一口永远挖不完的古井。
这里有古老的农耕文化展示,那些古老的农具,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它们背后是无数先辈们辛勤劳作的身影。
想象着曾经的人们,拿着这些农具,在这片土地上耕种、收获,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还有那些关于家族传承的故事,家族祠堂庄严肃穆,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着长长的家族史,有荣耀、有辛酸,就像一部部小人物的奋斗史,在这里汇聚成了广富林的大文化。
这里的夜晚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灯光亮起的时候,广富林像是换了一身华丽的衣裳。
古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轮廓更加清晰,透着一种神秘的气息。
那灯光仿佛是从历史的深处透出来的,带着往昔的温度。
走在夜晚的广富林,周围很安静,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这种安静让人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地去感受这片土地的心跳。
广富林不仅仅是一个景点,它更像是一个文化的容器。
它容纳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元素,从古老的原始文化到近代的民俗文化。
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像是一个寻宝者,在这片土地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宝藏。
对于我来说,广富林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地坐在那里,用它无尽的知识和故事,滋养着每一个前来拜访的人。
我在广富林看到了历史的延续,看到了文化的传承,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富林有感——历史辉煌,文化永存
历史的沉淀总无言地诉说着种种辉煌的过去,我们唯有掘开那一方土地方才得见其真传。
——题记
初闻参观广富林遗址考古现场时心中着实激动,毕竟考古学是一个十分厚重的词语,其中神秘与辛苦更是不为所人足道,作为一位文学青年,则对历史充满着探索向往之情;而当下十分流行的盗墓小说与穿越电视剧亦是使我对这次的考古活动充满好奇,是否先人的遗址里有着精美的宝藏玉器?是否可借遗留之物一瞩古风之丰蕴的文化内涵?......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目睹气势浩荡的遗址时,脑海中便浮现出这么一句话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丝毫不拖泥带水地向前奔涌而去,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没能使历史的指针永远停留在“秦朝”,隋唐的鼎盛繁荣也不过是历史大洋中一朵灿烂的浪花。
我们面对现在与过去的种种交接处总会情不自禁感叹一句“一切都会过去”;但当我站在尚未完全挖掘出的广富林遗址中,一寸寸方正的灰坑呈井田状的呈现于眼前,有无数的考古专家与工作人员低头细致耐心地挖掘着土地,我却体会到了过去与当下的重合,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一切的精粹与真正的宝贵都不会被埋没,哪怕历史车轮扬起的灰尘再大,历史的海洋卷起的波涛再高,它们也终会重见天日,为人所知,长存于世。
遗址现场的工作人员讲解道,随着广富林古文化遗址的深入挖掘,我们逐渐了解到松江北部古文化脉络:约5000年前的良渚时期-4000年前广富林文化-春秋战国至汉代-宋元时期,而广富林文化其实便是上海之根。
这是上海市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考古挖掘,且发现的遗迹分别属于从新石器到明清时期不等的时期,反映了广富林遗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曾听说上海是近一百年发展起来的小渔村,而这次的广富林遗址便推翻了这一说法,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广富林已是上海最早的“文化中心”,由此,想必上海人都可以自豪于自己祖先亦曾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吧!一个拥有历史的民族,总会多一份历史特有的厚重感与文化气息,而我们也相信,拥有文化积淀的民族,扎根稳固,底蕴丰富,面对何种困难时都会更加坚定与勇敢。
为了使我们这群好奇心重的学生更加深入的体验考古的真实,工作人员给学生专用的考古地铲来“刮地皮”,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成为了一位历史的侦探,浑厚结实的泥土下便是历史的宏图篇章,等着我们去挖掘,其实小时候经常会做一些寻宝梦,带把小铲子到树下去挖一挖希望会找到宝藏,这样说起来,也许好多孩子从小就接触了浅显意义上的“考古”,只是长大后便只觉幼稚,却未曾想到原来世上真有种“考古专家”,专门掘地,只是不是为了寻找宝藏,而是为了寻找历史。
那么,是否有人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寻找历史呢?现在不都提倡“活在当下”么?寻找历史的意义究竟何在?
其实,类比一下,这便成为了人人都能领会的道理。
你愿意飞往世界各地么游览领略美好风光吗?你愿意不断追求发展实现自我梦想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那么,当你实现了一切之后,是否会忘记自己的家呢?
我们的历史对于我们的文化正如我们的家对于人类自身的意义一般,我们无论飞往多远走了多久,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
历史是文化之根,我们只有不断探究历史,找寻历史,才能不断进行“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的自我反省,才能汲
取文化的精华来壮大民族,才能避免错误的重蹈覆辙来实现“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才能不断地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的确可悲,而一个有历史却不探寻的民族才真令人扼腕!
当西安出土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列阵时,当环太湖流域精美玉器重见天日时,当马王堆汉墓种种珍贵文物震惊世界时,当河南二里头遗址高超的青铜制作工艺为人所称赞时......我们是否会感叹国家的历史之深远悠久,先祖的智慧令人崇仰?此时我们才会意识到一个国家历史的可贵之处。
现在,当我们步入博物馆,注视着陈列着的种种文物,是否还觉得这只是古代人的东西与自己无关呢,是否仍抱着“独善其身”的思想呢,是否还觉得历史只是遥不可及的过去呢,当我们真实地感受过历史的挖掘,就步入了与历史对话的行程中,无怪有的考古学家可为了一处遗址废寝忘食,历史的魅力一如一坛美酒,一座古城,当我们涉足一点,便在无法停止,这,便也是我们要保护文化遗址,建立博物馆的原因了,只有先保护好这些文物遗址,才能更好地去探寻它,才能深入地了解历史吧。
未曾想过一次广富林的考古活动对我有如此大的影响。
历史与我们的国家、民族、甚至个人都息息相关不可或缺,我们在历史中能深刻地体会到许多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历史的沉淀总无言地诉说着种种辉煌的过去,我们唯有掘开那一方土地方才得见其真传。
愿我们的历史长存。
松江二中高二七班王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