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有感历史辉煌——文化长存
广富林有感历史辉煌——文化长存

广富林有感【1】——历史辉煌,文化永存历史的沉淀总无言地诉说着种种辉煌的过去,我们唯有掘开那一方土地方才得见其真传。
——题记初闻参观广富林遗址考古现场时心中着实激动,毕竟考古学是一个十分厚重的词语,其中神秘与辛苦更是不为所人足道,作为一位文学青年,则对历史充满着探索向往之情;而当下十分流行的盗墓小说与穿越电视剧亦是使我对这次的考古活动充满好奇,是否先人的遗址里有着精美的宝藏玉器?是否可借遗留之物一瞩古风之丰蕴的文化内涵?......“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目睹气势浩荡的遗址时,脑海中便浮现出这么一句话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丝毫不拖泥带水地向前奔涌而去,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没能使历史的指针永远停留在“秦朝”,隋唐的鼎盛繁荣也不过是历史大洋中一朵灿烂的浪花。
我们面对现在与过去的种种交接处总会情不自禁感叹一句“一切都会过去”;但当我站在尚未完全挖掘出的广富林遗址中,一寸寸方正的灰坑呈井田状的呈现于眼前,有无数的考古专家与工作人员低头细致耐心地挖掘着土地,我却体会到了过去与当下的重合,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一切的精粹与真正的宝贵都不会被埋没,哪怕历史车轮扬起的灰尘再大,历史的海洋卷起的波涛再高,它们也终会重见天日,为人所知,长存于世。
遗址现场的工作人员讲解道,随着广富林古文化遗址的深入挖掘,我们逐渐了解到松江北部古文化脉络:约5000年前的良渚时期-4000年前广富林文化-春秋战国至汉代-宋元时期,而广富林文化其实便是上海之根。
这是上海市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考古挖掘,且发现的遗迹分别属于从新石器到明清时期不等的时期,反映了广富林遗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曾听说上海是近一百年发展起来的小渔村,而这次的广富林遗址便推翻了这一说法,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广富林已是上海最早的“文化中心”,由此,想必上海人都可以自豪于自己祖先亦曾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吧!一个拥有历史的民族,总会多一份历史特有的厚重感与文化气息,而我们也相信,拥有文化积淀的民族,扎根稳固,底蕴丰富,面对何种困难时都会更加坚定与勇敢。
广富林遗址观后感

广富林遗址观后感早就听闻广富林遗址的大名,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瞧瞧。
终于,找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亲身感受了一番这处充满神秘和历史韵味的地方。
刚到广富林,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独特的建筑。
建筑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就像是从水里长出来的一样,新奇得很呐!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往前走,路旁的花草树木都透着一股生机勃勃的劲儿。
我走进了广富林文化展示馆,那里面的场景布置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昏暗的灯光,加上精心打造的场景,仿佛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几千年前。
展示的文物虽然静静地躺在那里,可我却仿佛能看到古人制作它们时的忙碌身影。
那些陶器啊,有的造型简单却实用,有的则绘有精美的图案,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遗址公园里漫步,我看到了一块又一块的农田。
那田地里的土,松松软软的,一看就是被精心照料过。
我猜想着,或许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先民们也是这样在田地里辛勤劳作,为了生活而努力耕耘。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画面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仿佛我就站在他们身边,看着他们挥汗如雨。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座古桥边。
这桥啊,石头砌成的,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桥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石头的缝隙里还长出了一些青苔。
我小心翼翼地走上桥,往下一看,河水缓缓流淌着,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绿树和天上的白云。
这时候,一阵微风吹过,水面泛起了层层涟漪,那倒影也跟着晃动起来,就像是一幅会动的画。
在广富林,还有一处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那一排排的老房子。
这些房子虽然有些破旧,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门口的石凳上,仿佛还能看到老人坐着聊天的身影;窗户上的雕花,虽然已经褪色,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精致。
我走进其中一间屋子,里面的布置简单而温馨。
一张木床,一个衣柜,还有一张桌子,这就是全部的家当。
可就是这样简单的陈设,却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广富林的每一处角落,都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在想,几千年前的人们,他们在这里生活,是不是也和我们现在一样,有着喜怒哀乐,有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们或许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的高科技,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生活。
游广富林遗迹作文

游广富林遗迹作文早就听闻广富林遗迹的大名,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瞧瞧。
终于,找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踏上了这趟期待已久的旅程。
一到广富林,我就被那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住了。
仿古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古色古香,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路旁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清香,那感觉,别提有多惬意啦!我先去了广富林文化展示馆,这个建筑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特别神奇。
走进展示馆,里面的展品丰富多样,让人目不暇接。
从那些古老的陶器、石器,到精美的青铜器、玉器,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站在一个陶盆前面,仔细端详着上面的纹路,心里不禁琢磨着:这得是多少年前的古人制作出来的呀,他们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做出这样的东西呢?出了展示馆,我来到了一片稻田边。
那稻田金黄金黄的,沉甸甸的稻穗把稻杆都压弯了腰。
微风吹过,稻穗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响,就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
我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抚摸着稻穗,感觉糙糙的,但是心里却特别踏实。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收获啊!在稻田的旁边,有一个老农正弯着腰在劳作。
他的脸上刻满了皱纹,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流,但他的眼神里却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我忍不住和他搭起话来:“大爷,今年收成咋样啊?”大爷直起腰,咧嘴一笑,露出一口不太整齐的牙齿,说道:“好着咧!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看着他那朴实的笑容,我心里也跟着乐开了花。
接着,我又去了骨针广场。
广场中央有一根巨大的骨针,直直地矗立在那里,特别壮观。
我绕着骨针走了一圈又一圈,心里想着古人是多么聪明啊,能用骨头做出这么精细的东西。
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一只小鸟飞了过来,停在了骨针的顶端。
它歪着头,看着我,好像在说:“你在看啥呢?”我被它那可爱的模样逗乐了,忍不住笑出了声。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座古桥上。
这桥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石头都被磨得光滑发亮。
我小心翼翼地走上去,生怕一不小心就掉下去。
站在桥上,望着桥下潺潺的流水,我的思绪也跟着飘远了。
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观后感

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观后感
前几天去了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那可真是一场超有趣的“穿越之旅”啊!
刚到广富林的时候,一眼看过去就觉得这地儿特别大气。
那建筑风格简直绝了,尤其是水上建筑那一片,房子像是浮在水面上一样,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境地。
我当时就想,这古人可真会挑地方,这么美的环境,住这儿说不定能灵感爆棚,写出好多优美的诗句来呢。
走进里面,就像打开了一本巨大的历史书。
各种场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文物,从古老的陶器到精美的玉器,每一件都像是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在一个陶罐面前站了好久,看着它粗糙的表面,就开始脑补当年的人是怎么用它来装东西的,是装水呢,还是装粮食?说不定是哪个古代大妈用来腌制咸菜的,哈哈,这想法有点搞笑,但感觉这些文物离我们的生活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
广富林还有大片大片的绿化,走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特别惬意。
这里的风景和那些古老的文化遗迹搭配得恰到好处,就像是一幅天然的画卷。
有时候走在一个转角处,突然就会看到一片古代建筑群落,那种惊喜就像是发现了宝藏一样。
而且啊,这里很适合拍照。
不管是站在古建筑前拍个文艺范的照片,还是在大片的花丛中拍个美美的自拍照,都超级好看。
我看到好多小姐姐穿着漂亮的汉服在拍照,那画面就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仙女一样,美不胜收。
总的来说,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真的是一个很值得去的地方。
既能让你了解到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能让你在美丽的风景中放松身心。
这一趟下来,感觉自己就像是和古代的上海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收获满满,还特别开心。
下次有机会,我还得再去好好逛逛呢!。
广富林文化遗址 作文

广富林文化遗址作文篇一《广富林之旅:探秘古老文化广富林文化遗址是个神秘又有趣的地方。
刚到那,就感觉仿佛穿越时空了。
那儿的建筑特别奇特。
一进入遗址区,看到那些在水上建起来的屋子,屋子一半在水上,一半像是从水底冒出来的,在阳光下看起来有点晃眼。
那些房子的墙有点粗糙,但是充满了古朴的气息。
记得有一次我走进一座房子里想看看,差点被门槛绊倒。
屋里光线比较暗,摆着些旧时候的工具和陶器啥的。
我凑到一个陶器跟前瞧,那陶器黑不溜秋的,上面还有些奇怪的花纹,纹路歪歪扭扭的,像是小孩子随便乱画出来的,可又觉得这乱画里有着特殊的意思呢。
走在那些石头铺成的小路上,脚下的石头高低不平的,我走着走着鞋还进了颗小石子,硌得我直跳脚。
不过这也让我突然就想到,以前的人走在这上面该多不方便,可他们还能背着东西到处走,真厉害。
从屋子里出来,外面种了好多树。
我看到一棵大树下有个小蚂蚁窝,小蚂蚁们进进出出忙得很。
我想这蚂蚁窝说不定在这儿存在好多年了,它们是不是也看到过广富林的好多变化呢?广富林不只是些古老的房子和物件,每次去我都能发现新的小惊喜,就像打开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每次都能摸出不一样的小宝贝。
我想不管过多久,这个充满回忆和神秘的地方都会一直在我心里有着特殊的地位。
篇二《广富林:藏着过去的大园子》广富林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时光储存器,里面藏了数不清的故事。
刚踏进这片土地,我就被它那股混合着泥土和陈旧木头的气味给吸引住了。
那可不是刺鼻的难闻味道,反倒像是一种特殊的香,有着年份的香。
走到一片古建筑群的地儿,那屋檐可讲究了。
我仰着头看,那角像飞起来一样,有种要冲向天空的感觉。
我伸手去摸那屋檐下的柱子,糙糙的,还沾了不少灰尘。
估计这些灰尘都有好些年份了呢。
我在一个小院子里看到有个大爷在那儿晒太阳。
他旁边放着个收音机,咿咿呀呀地播着戏曲。
我就凑上去跟大爷聊了两句。
大爷说呀,他从小就在这附近长大,这儿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他都熟悉得很。
他给我指了一处墙角,说以前那儿住着一家卖糖人儿的。
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观后感

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观后感前几天去了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那可真是一场超有趣的“穿越之旅”呢!刚到广富林的时候,就被它那独特的建筑给震撼到了。
那些房子像是从水里冒出来的一样,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
我当时就想,这是哪位建筑大师这么有创意,是想让房子也学学潜水技能吗?哈哈。
沿着小路慢慢走进去,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探险家,要去揭开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纱。
一走进里面的展馆,就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各种文物琳琅满目,每一件都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看着那些古老的陶器、石器,我就开始脑补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用这些东西生活的。
是不是拿着那个粗糙的陶器去河边打水,然后再用石器敲敲打打,做一些简单的工具呢?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历史侦探,从这些小物件里寻找古人生活的蛛丝马迹。
广富林的环境也是特别美。
有大片大片的绿地,还有一些古老的树木。
在树下乘凉的时候,我都能想象几百年前,说不定也有个古人在这棵树下歇脚呢。
湖面上波光粼粼的,微风吹过,还带着一丝凉爽。
我看到有很多人在湖边拍照,我也忍不住拍了好多张。
我觉得在这里拍照,都不用什么美颜滤镜,自带一种古朴的美感。
还有那些还原古代场景的区域,特别有意思。
看到那些茅草屋,我就在想,住在里面会不会半夜被风吹得屋顶都没了呢?哈哈。
这也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古人的居住条件。
在那里还看到一些穿着古装的工作人员,他们在那里演示古代的手工艺,像纺织啊、制作陶器之类的。
我还好奇地上去试了试,结果差点把人家的工具都弄坏了,真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啊。
在广富林逛了一圈下来,我就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它不仅仅是一堆古老的建筑和文物的集合,更像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
它让我看到了上海这片土地在很久以前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从那些古老的日子一步步发展过来的。
这一趟广富林之行,真是收获满满,而且还特别好玩,感觉自己像是和古人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呢!。
游广富林作文

游广富林作文
广富林是上海市青浦区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
我曾有幸游览过广富林,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广富林古镇位于青浦区西南部,是上海市保留最为完整的古镇之一。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古色古香的建筑、古老的街巷、青砖黛瓦的民居,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游览古镇,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古代社会的繁华与宁静之中。
在广富林古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古镇中的庙宇、亭台楼阁、园林、街巷等,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见证了古镇的兴衰变迁,承载着古镇的文化记忆。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广富林寺,这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筑风格典雅,气势恢宏,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除了古建筑,广富林的自然风光也令人心驰神往。
古镇周围有着茂密的竹林和翠绿的田野,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古树参天,风景如画。
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古镇的宁静与祥和,还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此外,广富林古镇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木雕等,这些都是古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镇的小巷里,我看到了许多手工艺人正在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他们的技艺娴熟,让人叹为观止。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传承了古镇的文化传统,让人感受到了古镇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游览广富林古镇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在这里,我领略了古镇的古老韵味,感受到了古镇的独特魅力。
古建筑、自然风光、传统手工艺品,这些都让我对广富林古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游览广富林,领略古镇的魅力,感受古镇的历史底蕴,让这份美好的记忆延续下去。
广富林文化古城千秋作文600字

广富林文化古城千秋作文600字广富林作为松江名胜,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
那里有着丰富的文化色彩,有着悠久的古代遗迹。
今天,我也来到了广富林,来一睹这里的风采。
首先,我们来到了广富林的遗址。
广富林文化位于良渚文化与马家桥文化之间,属于新石器时代初期,新石器时代相比于旧石器时代来说有着巨大的变化,如石器使用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火的使用。
广富林文化的地域范围是以上海市松江县佘山镇广富林村为核心,向四周扩散的。
广富林的遗址于1958年被发现,经历了四次的考古挖掘,于2008年结束挖掘,挖掘成果包含当时葬品,玉器等。
了解完广富林背景后,我便来到了遗址现场,当时人类已经有了牲畜,并将它们划分成了实用类和食物类两类。
牛,羊属于实用类,而猪和鹿属于食物类。
所以在遗址中,我们能发现不少鹿和猪的骨头。
随后,我们参观了人类当时的生活器具。
由于松江靠近海边,所以独木舟是必不可少的。
当时的独木舟十分简陋,做法就是把木头砍成两半,取出一半掏空中央。
接着,我们看见了当时人们的房子,当时的人们为了饮水方便,都住在河边,为了避免房屋内潮湿,他们搭建了“水上房屋”,即用柱子撑起房屋,这样房屋就不会潮湿了。
考古学家还原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男人们耕田种地,打猎捕食,而女人照顾孩子,喂养家畜。
最后,我们在展馆中看到了各时代在广富林地区所留下的青铜器,石器和玉器。
在新石器时代,居多的是石器和玉器。
当时的石器不像旧石器时代那么粗糙,而是光滑尖锐,十分实用。
而那时的玉器也十分精致,有着龙首纹玉镯,神兽纹玉璜等。
精致程度与现在的玉器无大差别。
广富林文化是千年文化传承的果实,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强烈建议大家前往观赏一下广富林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富林有感——历史辉煌,文化永存
历史的沉淀总无言地诉说着种种辉煌的过去,我们唯有掘开那一方土地方才得见其真传。
——题记
初闻参观广富林遗址考古现场时心中着实激动,毕竟考古学是一个十分厚重的词语,其中神秘与辛苦更是不为所人足道,作为一位文学青年,则对历史充满着探索向往之情;而当下十分流行的盗墓小说与穿越电视剧亦是使我对这次的考古活动充满好奇,是否先人的遗址里有着精美的宝藏玉器?是否可借遗留之物一瞩古风之丰蕴的文化内涵?......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目睹气势浩荡的遗址时,脑海中便浮现出这么一句话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丝毫不拖泥带水地向前奔涌而去,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没能使历史的指针永远停留在“秦朝”,隋唐的鼎盛繁荣也不过是历史大洋中一朵灿烂的浪花。
我们面对现在与过去的种种交接处总会情不自禁感叹一句“一切都会过去”;但当我站在尚未完全挖掘出的广富林遗址中,一寸寸方正的灰坑呈井田状的呈现于眼前,有无数的考古专家与工作人员低头细致耐心地挖掘着土地,我却体会到了过去与当下的重合,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一切的精粹与真正的宝贵都不会被埋没,哪怕历史车轮扬起的灰尘再大,历史的海洋卷起的波涛再高,它们也终会重见天日,为人所知,长存于世。
遗址现场的工作人员讲解道,随着广富林古文化遗址的深入挖掘,我们逐渐了解到松江北部古文化脉络:约5000年前的良渚时期-4000年前广富林文化-春秋战国至汉代-宋元时期,而广富林文化其实便是上海之根。
这是上海市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考古挖掘,且发现的遗迹分别属于从新石器到明清时期不等的时期,反映了广富林遗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曾听说上海是近一百年发展起来的小渔村,而这次的广富林遗址便推翻了这一说法,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广富林已是上海最早的“文化中心”,由此,想必上海人都可以自豪于自己祖先亦曾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吧!一个拥有历史的民族,总会多一份历史特有的厚重感与文化气息,而我们也相信,拥有文化积淀的民族,扎根稳固,底蕴丰富,面对何种困难时都会更加坚定与勇敢。
为了使我们这群好奇心重的学生更加深入的体验考古的真实,工作人员给学生专用的考古地铲来“刮地皮”,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成为了一位历史的侦探,浑厚结实的泥土下便是历史的宏图篇章,等着我们去挖掘,其实小时候经常会做一些寻宝梦,带把小铲子到树下去挖一挖希望会找到宝藏,这样说起来,也许好多孩子从小就接触了浅显意义上的“考古”,只是长大后便只觉幼稚,却未曾想到原来世上真有种“考古专家”,专门掘地,只是不是为了寻找宝藏,而是为了寻找历史。
那么,是否有人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寻找历史呢?现在不都提倡“活在当下”么?寻找历史的意义究竟何在?
其实,类比一下,这便成为了人人都能领会的道理。
你愿意飞往世界各地么游览领略美好风光吗?你愿意不断追求发展实现自我梦想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那么,当你实现了一切之后,是否会忘记自己的家呢?
我们的历史对于我们的文化正如我们的家对于人类自身的意义一般,我们无论飞往多远走了多久,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
历史是文化之根,我们只有不断探究历史,找寻历史,才能不断进行“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的自我反省,才能汲
取文化的精华来壮大民族,才能避免错误的重蹈覆辙来实现“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才能不断地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的确可悲,而一个有历史却不探寻的民族才真令人扼腕!
当西安出土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列阵时,当环太湖流域精美玉器重见天日时,当马王堆汉墓种种珍贵文物震惊世界时,当河南二里头遗址高超的青铜制作工艺为人所称赞时......我们是否会感叹国家的历史之深远悠久,先祖的智慧令人崇仰?此时我们才会意识到一个国家历史的可贵之处。
现在,当我们步入博物馆,注视着陈列着的种种文物,是否还觉得这只是古代人的东西与自己无关呢,是否仍抱着“独善其身”的思想呢,是否还觉得历史只是遥不可及的过去呢,当我们真实地感受过历史的挖掘,就步入了与历史对话的行程中,无怪有的考古学家可为了一处遗址废寝忘食,历史的魅力一如一坛美酒,一座古城,当我们涉足一点,便在无法停止,这,便也是我们要保护文化遗址,建立博物馆的原因了,只有先保护好这些文物遗址,才能更好地去探寻它,才能深入地了解历史吧。
未曾想过一次广富林的考古活动对我有如此大的影响。
历史与我们的国家、民族、甚至个人都息息相关不可或缺,我们在历史中能深刻地体会到许多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历史的沉淀总无言地诉说着种种辉煌的过去,我们唯有掘开那一方土地方才得见其真传。
愿我们的历史长存。
松江二中高二七班王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