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牧鸡产业:绿了草原 富了牧民

合集下载

让“天蓝、地绿、山青、水秀”成为正蓝旗的亮丽名片

让“天蓝、地绿、山青、水秀”成为正蓝旗的亮丽名片

让“天蓝、地绿、山青、水秀”成为正蓝旗的亮丽名片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第4期正蓝旗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境内由低山丘陵和浑善达克沙地两大地貌构成,北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中段腹地,占全旗总面积的66%,是京北最典型的草原牧区和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特殊的区位条件、传统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脆弱的草原生态,决定了正蓝旗在全国乃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特殊使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正蓝旗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持工作定力,从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目标出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制定发展举措,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在正蓝旗的生动实践。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一是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动“牛鸡柳”重点产业发展,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升级。

要扎实推进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发展,要大力推广草原牧鸡生态养殖,要稳步推进沙地灌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二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发展步伐,着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增长极。

重点推进以上都电厂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以风光资源为依托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实现火电、风电、光伏一体化发展,提升绿色GDP比重,力争把正蓝旗打造成京北绿色新能源基地。

三是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抓手,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品牌的文化旅游业发展优势,构建以草原生态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的旅游网络体系,使文化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创新乡村牧区旅游产品和业态,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镇、牧人之家和星级接待户,实现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和牧民增收共赢。

坚持“建”“管”并重,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草原牧鸡治蝗的技术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草原牧鸡治蝗的技术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草原牧鸡治蝗的技术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布时间:2021-06-01T12:36:36.43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作者:娜孜依拉•哈加依[导读] 摘要:草原牧鸡治蝗已经成为了现如今草原地区进行蝗虫治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此项方法,不但可以十分有效的控制草原蝗害的发生,还能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新疆阿勒泰市自然资源局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站新疆阿勒泰 836599摘要:草原牧鸡治蝗已经成为了现如今草原地区进行蝗虫治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此项方法,不但可以十分有效的控制草原蝗害的发生,还能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因此,本文就将对草原牧鸡治蝗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带来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牧鸡治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现如今,蝗虫灾害已经成为了破坏草原生态的一个最主要的生物灾害,蝗虫灾害、旱灾、水灾一并被称为农业生产当中的“三大灾害”。

如果草原地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蝗虫灾害,在对天然草原生态及植被恢复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对当地的农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对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我国自从1978年开始,就逐渐的组织实施草原蝗虫防治处理工作。

经过长期不断的防治处理实践,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以生物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的治蝗技术路线,而此文将要讲述的“牧鸡治蝗”就是在这条路线上所诞生的一项全新的生物控制技术。

1.我国牧鸡治蝗工作的现状我国在近些年有大量的科研人员在不同省市和地区,成功的完成了通过牧鸡进行蝗虫治理的试验,同时,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些被放养的草蝗鸡具有很强的抗病灾能力,饲养起来也十分的方便,而且草蝗鸡行动非常灵活,草原蝗虫就是草蝗鸡的主要食物。

在2015年,根据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对草原植保工作做出了重点强调:“十二五”期间,所有进行的草原保护工作都要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品,要不断扩大生物防治的范围,提高生物防治的比重,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环境、生态、资源的共同发展。

草原生态恢复新思路——草原牧鸡

草原生态恢复新思路——草原牧鸡

草原生态恢复新思路——草原牧鸡摘要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过度放牧及全球变化等原因,我国北方四大沙地植被严重退化,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

国内外研究者围绕沙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草原可持续性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然而,往往无法兼顾牧民收入和生态恢复的双重利益。

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草原生态恢复的新思路—草原牧鸡,并在浑善达克沙地开展试验与示范。

本文从草原牧鸡是否可行及为何开展草牧鸡两个方面展开综述,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草原牧鸡在浑善达克沙地的可行性,旨在为该创新思路的执行与示范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草原牧鸡;自由放养;生态恢复;可持续管理0 引言我国拥有天然草地近60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1.7%,约为全国耕地面积的3.2倍、天然林面积的3.4倍,是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草原在缓解气候变暖、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期的人为破坏及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已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草原退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人口及牲畜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天然草场超载过牧严重,可利用天然草地资源不断退化,导致草地生产能力降低,引发了土地沙漠化、碳汇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目前,已有90%的可利用草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严重威胁着国民的生存和国家的生态安全。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围绕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草原可持续性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飞机播种、人工造林、生物网方格、舍饲轮牧、禁牧围封、季节休牧、人工草地建设、自然力修复等,然而,种种尝试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往往无法兼顾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利益,探寻生态治理新方法的任务依然艰巨。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以浑善达克沙地为试点,开展了新的探索,即草原牧鸡技术试验与示范推广,即示范推广放牧养殖各类小型禽类消费者(以鸡为主),控制大型消费者(以牛、羊为主)数量,改善经济结构,以期改善因牛羊过度啃食、践踏等引起的草原退化问题,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时保证当地牧民的经济效益。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基础与措施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基础与措施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基础与措施摘要:畜牧业是内蒙古特别是牧区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内蒙古畜牧业正在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本文从内蒙古畜牧业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推进现代化步伐方面提出长远目标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内蒙古农村牧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农牧民增收等方面提供咨询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传统向现代化绿色发展一、内蒙古畜牧业地位和作用畜牧业是内蒙古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对保障全国绿色畜产品供给、生态安全和促进全区乡村振兴、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力保障了国家畜产品稳定供给2022年,内蒙古肉类产量267。

2万吨、牛奶产量565、6万吨、禽蛋产量55、2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200。

56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42、7%,高于全国15、8个百分点。

牛奶、羊肉、羊绒产量持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牛肉产量位居第二,具备每年稳定向区外调出500万吨牛奶、150万吨肉类的输出能力,全国近1、4的羊肉、1、5的牛奶来自内蒙古,京津地区的优质牛羊肉产品一半以上来自内蒙古,充分体现了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输出基地作用。

(二)有力保障了国家生态安全维护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生态状况关系到东北、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内蒙古通过草原生态补奖等举措积极落实草畜平衡制度,获得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双赢。

目前,内蒙古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天然草原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4%,与本世纪初相比提高了近14个百分点。

(三)有力保障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一直以来,畜牧业是内蒙古农村牧区支柱产业。

全区103个县级行政区中99个存在不同程度的养殖活动。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是基础。

目前,全区已认定的家庭农牧场1、3万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8。

2万家,以提标促提质,每年标准化养殖牲畜存栏3000万头只以上。

以优势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积极创建特色畜产品优势区,打造蒙牛、蒙羊、蒙草等“蒙字号”品牌和锡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肉、阿拉善双峰驼、鄂尔多斯绒山羊、呼伦贝尔三河牛等区域公共品牌,有力支撑了农村牧区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

正蓝旗:小康路上不掉队

正蓝旗:小康路上不掉队

正蓝旗:小康路上不掉队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第12期2014年,锡林郭勒盟正蓝旗7个苏木镇103个嘎查村识别出贫困嘎查村21个,贫困人口1877户、4559人,贫困发生率为7.9%,被自治区纳入扶贫重点旗。

为此,正蓝旗制定了一系列精准扶贫计划,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就此打响。

1404名扶贫干部深入镇、苏木、嘎查与困难群众并肩作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经过4年的奋战,正蓝旗贫困人口缩减至416户、965人,贫困率下降至1.7%,2018年7月,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

拓宽产业增收之路“自从来合作社打工后,不仅每月能拿到2500元的工资,在合作社托养的5头牛还有分红,再加上一年的禁牧补贴、低保金等各类补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相信用不了多久,咱也能把这穷帽子摘掉了。

”在正蓝旗桑根达来镇塔安图嘎查永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务工的赵广军,对脱贫信心满满。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正蓝旗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把肉牛养殖业定为主导产业,启动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旅游+贫困户”“电商+贫困户”三大模式,通过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让贫困户搭上脱贫致富的顺风车。

内蒙古顺鑫鑫源有限公司是正蓝旗的龙头企业,自去年正蓝旗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以来,公司以牲畜托养、就业扶贫、寄养扶贫和订单牧业4项措施,与牧民达成了合作。

塔安图嘎查永盛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当地较大的黄牛养殖合作社,年出栏肉牛500余头。

2017年,合作社与顺鑫鑫源公司签订寄养意向协议,由公司向合作社投放受孕母牛,第二年以每头母牛犊7000元、公牛犊6000元的价格回收,并明确了随行就市、就高不就低的标准,每头牛的利润可达到3000元以上。

公司董事长闫志刚介绍:“我们与合作社签订寄养协议,前提是合作社必须优先吸收附近贫困户就业和为贫困户托养肉牛。

现在,有44个贫困人口在合作社就业,56户在合作社托养170头牛。

锡林正蓝旗将推广多胎多脊椎肉羊项目

锡林正蓝旗将推广多胎多脊椎肉羊项目

污 染 。 津 高端牛 肉市场进 货 多靠进 口. 天 内蒙 古大元
牛 业 肉牛 屠 宰加 工基 地 2 1 0 0年 年 底 投 产后 将 改 变
这 种 现 状
绒 山羊 培 育成 果通 报 会 ” 获 悉 。 久 前 . 于鄂 托 上 不 位 克旗 的“ 内蒙古 白绒 山羊种 羊 场” 生 了 目前 国际上 诞 规模 最 大的一批 转基 因克隆绒 山羊 .这标 志 着 中国 绒 山羊现代 生物 育种技 术 又有 了新 的 突破
元, 占地 1 . h :将按 照欧盟 食 品卫 生标 准加 工 生 33 m , 4
中 国转基 因克 隆绒 山羊研 究 取 得重 大 突破
据 内 蒙 古 自治 区 鄂 托 克 旗 召 开 的 “ 基 因 克 隆 转
产. 所产 牛 肉均有 统一 编 号 , 一 片牛 肉都 可 以找到 每 它 的 源 头 , 宰 杀 、 包装 均 可 电脑检 索 , 谁 谁 确保 食 品 安全 多伦 肉牛食 野 草百 种 , 滦 河 源头 水 . 色无 饮 绿
项课题 .由 内蒙古 大学 生命 科 学 学 院实验动 物研 究 中心研 究 员刘 东军带领 的研 究 团队 .在 中国工程 院 院士旭 日干 的指 导下取 得 的一 项具 有 国 际先 进 水平
的 科 研 成 果
伦 肉牛产 品主要 市场 ,极 大地鼓 舞 了当地牧 民养牛 的积极 性 .也 算是 天 津企业 和 天津 市场 对滦 河 源头 区人 民的一 种 回报 。 ( 来源 : 中国畜牧 业信 息 网 )
勒 盟 多 伦 县 大 河 口 乡开 工 建 设 这 家企 业 引 进 西 班
考察 团主要 就 畜禽标 准化 生产及 加 工 、动物 疫 病 防控体 系建设 、 畜产 品安 全体 系建 设 、 畜牧 业 组织 体 系建设 、 完善 运 用金 融 手段发 展 现代 畜牧 业 的对 策措 施 、畜牧 兽 医专业技 术人 才培 育等 内容 进行 考

《2024年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正蓝旗畜牧业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正蓝旗畜牧业发展研究》范文

《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正蓝旗畜牧业发展研究》篇一引言正蓝旗,作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的畜牧业产区,在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究这一特殊历史阶段,正蓝旗畜牧业的发展状况、面临的挑战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背景概述六十年代,我国经济经历了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的转变。

正蓝旗地区,以其丰富的草原资源和畜牧业传统,成为了这一时期经济调整的重要领域。

在这一时期,畜牧业作为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对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正蓝旗畜牧业的起步与发展在六十年代初,正蓝旗地区的畜牧业起步于基础建设阶段。

由于之前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问题,畜牧业的设施基础较为薄弱。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当地政府开始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建设了更多的牧场、畜舍和道路等。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农民的辛勤劳动,畜牧业开始快速发展。

三、主要成就与挑战在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的背景之下,正蓝旗畜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畜牧业产值大幅增长,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畜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饲料加工业、兽药制造业等。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增大、技术落后等问题逐渐凸显。

这些挑战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四、畜牧业发展策略与措施为了应对挑战,正蓝旗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首先,加强了资源管理,优化了资源配置,确保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畜牧业的科技含量。

此外,还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等措施,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

五、社会与经济影响正蓝旗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其次,畜牧业的繁荣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草原鸡”成为和硕牧民增收新希望

“草原鸡”成为和硕牧民增收新希望

“草原鸡”成为和硕牧民增收新希望
佚名
【期刊名称】《《北方牧业》》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草原鸡,是和硕县那音克乡本地土鸡,生长在深山草原.因食草吃虫.不喂饲料,在草场上自然放养,而得名。

如今.草原鸡在追求自然、绿色食品的消费市场上供不应求。

【总页数】1页(P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3
【相关文献】
1.完善草原禁牧政策促进牧民增产增收-对达茂旗禁牧区牧民生产生活问题的调查分析 [J],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2.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农牧民增收——浅述锡林郭勒盟促进草原增绿农牧民增收进程 [J], 宋春英
3.塞北草原展新颜牧民增收笑开花——内蒙古农牧民补奖政策见闻 [J], 山鸟; 赵鸿鑫; 赵雪; 旭仁其木格; 佟色音娜
4.塞北草原展新颜牧民增收笑开花——内蒙古农牧民补奖政策见闻 [J], 山鸟; 赵鸿鑫; 赵雪; 旭仁其木格; 佟色音娜
5.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政策实施10年农牧民增收受益草原生态持续恢复 [J], 李晓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