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3、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
(1)婴儿脑的可塑性
婴儿大脑的大小和功能都受其后天经验的 影响和制约。 大量的动物研究表明,脑的发育从完全由 基因引导的发展到由环境、基因两方面支配的。 一般情况下,胚胎期的药物和酒精,出生 前后的营养不良,某些疾病,特别是后天必要 的环境刺激和运动机会被剥夺,都会在不同程 度上使脑的发育受到损伤。
(3)大脑单侧化
婴儿脑两半球的功能单侧化在1岁左右逐
渐形成,这时左脑额下回的言语运动区 趋于成熟,为婴儿言语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但是两半球功能单侧化要在婴儿3-5 岁才能完成。
对于大脑单侧化现在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 认为大脑单侧化是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二是婴 儿大脑单侧化在发展中是恒定不变的。 另一些研究表明,初生婴儿在大脑两半球在 功能上存在着量的差异,而非质的差异。到3 岁时,90%婴儿表现这种大脑的不对称性,这 说明随着婴儿的发育成熟,大脑两半球的这种 单侧化倾向逐渐发展,并最终导致两半球在功 能上出现质的差异。
此后,婴儿皮质细胞迅速发展、层次 扩展、神经密度下降,各类神经元相互 分化,树突与轴突逐渐生长繁殖、突触 装置也渐趋复杂化,到2岁时,脑及各部 分的相对大小和比例基本上类似于成人 的脑,白质已基本髓鞘化,与灰质明显 分开。
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上述婴儿脑形态的发展,为脑机能的发展提供 了物质基础,并促进了整个心理发展。 (1)脑电图 脑电波的测量与分析是揭示大脑机制的一种 重要方法,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重要参数, 所以脑电变化也常作为婴儿发展的重要指标。 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 三、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婴儿动作的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肌肉控制下 进行的,所以婴儿动作的发展和婴儿身体的发展、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婴儿身体的发展 有先后顺序,动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因此,在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细动 作的发展是检查一个重要方面。

儿童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一、0 - 1岁婴儿期心理发展特点(感知运动阶段)1. 生理发展- 新生儿的身体各部分机能还很脆弱,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身体快速发育。

例如,婴儿的视力在出生时很模糊,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能看清物体轮廓、颜色等,到1岁左右视力基本接近成人水平。

- 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顺序,从最初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握持反射等)逐渐发展为有目的的动作。

在0 - 3个月时,主要是头部和颈部的动作发展,如能抬头;3 - 6个月时,开始学会翻身、坐立;6 - 9个月时,能爬行;9 - 12个月时,部分婴儿开始站立和行走。

2. 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迅速。

婴儿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例如,他们对声音非常敏感,在胎儿期就开始有听觉反应,出生后能区分不同的声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

在视觉方面,他们对黑白对比强烈的图案、人脸等比较感兴趣。

- 这一阶段婴儿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运动来实现的。

他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如抓握、摇晃、敲打物体等,来了解物体的属性和因果关系。

例如,当婴儿发现拉玩具上的绳子会使玩具靠近自己时,他们就开始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3.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出生后就会表现出情绪反应,如哭、笑等。

0 - 3个月时,主要是满足生理需求后的满足性微笑;3 - 6个月时,开始对熟悉的人有更多的社会性微笑;6 - 12个月时,婴儿开始表现出对主要照顾者(如母亲)的依恋关系,当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出不安(分离焦虑),而见到母亲回来时会表现出高兴(依恋行为)。

- 婴儿在这个阶段也开始有简单的人际交往,如与家人的目光交流、发出声音回应等。

二、1 - 3岁幼儿早期(前运算阶段早期)1. 生理发展- 身体发育速度较婴儿期有所减缓,但仍然在不断成长。

幼儿的身高、体重稳步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也在提高。

例如,他们能够更稳地走路、跑步,还能尝试攀爬等动作。

- 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迅速,幼儿能够用手进行更复杂的操作,如用勺子吃饭、搭积木、涂鸦等。

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与亲子关系

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与亲子关系

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与亲子关系在婴幼儿期,心理发展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对其未来的成长和性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亲子关系则是塑造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与亲子关系的关联,并提供一些建议来促进健康的亲子关系和积极的心理发展。

一、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幼儿期是人类最早期的发展阶段,其心理发展被认为是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渐转向情感和认知的发展。

以下是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1. 情感发展:婴幼儿通过与父母亲的互动建立情感连接。

早期的依恋关系对于婴幼儿的情感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发展至关重要。

2. 语言和沟通能力:婴幼儿通过听和模仿来学习语言。

家庭环境对于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3. 认知和智力发展:婴幼儿开始通过感官和运动的经验来理解世界。

他们逐渐发展出对物体和人的感知能力,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

4. 社交能力:在与父母和其他关键人物的互动中,婴幼儿逐渐学会了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

这对于社交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亲子关系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亲子关系是指父母(或照顾者)与婴幼儿之间基于互动和情感连接的关系。

一个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影响:1. 安全感和信任:一个稳定、适当且有积极互动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婴幼儿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状态。

2. 情绪调节能力: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婴幼儿学会识别和调节情绪。

父母的情绪表达和应对方式对婴幼儿的情绪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语言和认知能力:亲子互动是婴幼儿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亲子交流和丰富的语言环境对婴幼儿的语言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4. 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提供婴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机会,对婴幼儿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促进健康亲子关系和积极心理发展的建议为了促进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和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可以考虑以下建议:1. 建立情感连接:与婴幼儿建立积极和稳定的情感连接,提供安全、关爱和支持,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引言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心理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对于父母、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和重要因素。

婴儿期心理发展婴儿期是指出生后的头两年。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心理发展非常迅速。

他们开始建立情感联系,学会与周围环境互动。

婴儿会通过哭泣、笑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并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

幼儿期心理发展幼儿期通常从2岁到6岁。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主要集中在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上。

他们开始学会说话,并逐渐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在逐渐提高,他们开始学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基本的逻辑思考。

儿童期心理发展儿童期从6岁到12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进一步扩展。

他们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和社交关系。

儿童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与其他人互动,学会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开始对抽象思维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青少年期心理发展青少年期通常从12岁到18岁。

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中最关键和复杂的阶段之一。

青少年开始经历身体和情感上的变化,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更加成熟。

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与家庭和社会进行独立的对抗。

青少年期也是性别角色认同和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儿童心理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会文化等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家庭关系、积极的教育环境和适度的社会支持都有助于儿童健康的心理发展。

此外,遗传因素和个体特点也会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结论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成长。

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适当的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基础,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第三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4.腿和脚:婴儿在学会翻身、坐起的动作后 逐渐学会了爬行。婴儿最初往往用着地滑行 来代替爬行,也就是婴儿坐着,用手臂和腿 推着身体前进;以后是匍匐爬行,腹部蠕动, 用手臂带动身体前进,两条腿拖在后面;接 着用膝盖和手爬行;最早约在8个月时才能用 手和脚作四肢爬行。1岁左右的儿童能扶着东 西走路,14个月时能不用支持物自己独立走 几步,一般在1岁半时能自如行走。
• 2.先天论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乔姆斯基)
• 3.交互作用论(皮亚杰)
① 习得论 斯金纳(B. F. Skinner, 1904--1990)认为,儿童掌握语言是 强化和模仿的结果,父母会对婴儿接近成人语法的语言 给予强化 。 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则认为,儿童通过认真聆 听和模仿年龄较大的同伴的言语掌握了人类语言。 习得论在解释人类语言获得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Fantz关于新生儿 的图案偏好的测 试。 婴儿偏好观看复 杂的刺激物更胜 于较简单的黑白 椭圆形。 然而婴儿并没有 较喜欢似脸孔的 图或较不喜欢混 杂的脸孔。
2.深度知觉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和沃克(1960) 创设的一种称为“视觉悬崖” (简称视崖)的装置。 这是 一种特殊的装置,把婴儿放在厚玻璃板的平台中央,平台一 侧下面紧贴着玻璃放有方格图案,另一侧则在一定距离下面 布置了同样方格图案,造成一种视觉印象:前一侧是浅滩, 后一侧是深滩。实验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实验记 录婴儿的爬向。 这个实验表明: (1)6个月的婴儿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2)对婴儿视崖研究还发现,婴儿存在着深度恐惧。
17
14:33:26
3.方位知觉
皮亚杰等人的许多研究材料都说明,儿童先 学会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 后才会辨别左右。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儿童出生到成年的过程中,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的逐渐成熟和发展。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父母、教师、儿童心理学家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婴儿期(出生至2岁)- 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起点,是他们开始建立起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 婴儿对于初级感觉和感知开始产生兴趣,对声音、光线和触觉作出反应。

- 婴儿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逐渐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例如抓握、翻滚和爬行。

- 婴儿的语言能力开始发展,能够发出简单的声音和模仿简单的话语。

第二阶段:幼儿期(2岁至6岁)-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

- 幼儿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但还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 幼儿的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逐渐提高,开始学习写字、跑步和穿衣服等技能。

- 幼儿的语言能力快速发展,能够组织句子、讲述故事和理解简单的指令。

第三阶段:儿童期(6岁至12岁)- 儿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他们开始逐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 儿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增强,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

- 儿童在社交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开始与同伴进行友好互动。

- 儿童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开始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第四阶段:青春期(12岁至18岁)- 青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点,他们开始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 青春期的儿童具有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开始独立思考和决策。

- 青春期的儿童面临身份认同和社会适应的问题,开始在同伴圈子中寻求认同和归属感。

- 青春期的儿童的思维逐渐转变为抽象思维,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推理。

第五阶段:成年期(18岁以上)- 成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终阶段,他们开始进入成年世界,并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角色。

- 成年期的儿童具备成熟的情感和社交能力,能够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

- 成年期的儿童开始追求事业和个人成就,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婴幼儿心理学

婴幼儿心理学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大脑发育
提高适应能力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 良好的心理刺激有助于促进大脑神经 网络的连接和信息传递。
通过心理发展,婴幼儿逐渐适应周围 环境,形成对社会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为未来的社交和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塑造个性与行为习惯
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对未来的个性、 情感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是培 养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
提供适宜的刺激
为婴幼儿提供适宜的视觉、听觉和 触觉刺激,如彩色、大字体、柔软 的玩具和布书等,以促进宝宝感知 和认知的发展。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增加亲子互动
与宝宝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多 与宝宝进行眼神交流、拥抱、亲 吻等亲密接触,以及通过亲子游 戏、读绘本等方式增进亲子间的
互动和沟通。回应宝宝的需求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如哭泣、 饥饿、尿布湿等,给予关爱和安 抚,使宝宝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
关注。
培养信任感
通过积极的照顾和关注,培养宝 宝对家长的信任感,有助于宝宝 形成安全感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 2 3
规律作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使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 和饮食习惯,有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稳定。
记忆容量
记忆训练
婴幼儿的记忆容量有限,但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逐渐增加。
家长可以通过重复和强化等方法来帮助婴 幼儿记忆事物,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和活 动来训练他们的记忆力。
思维与想象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
婴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即通过直接感知和动作 来认识世界。
形象思维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形象思维,即能够进行 一些基本的想象和联想。
培养自理能力

心理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

心理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

心理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一、感知与认知阶段感知与认知阶段是婴儿期到幼儿期的心理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感知和认知外界的事物和人际关系。

他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如声音、触摸、味道等,并逐渐学会将这些刺激与特定的对象联系起来。

同时,他们开始发展基本的认知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在感知与认知阶段,婴幼儿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己的身体和感觉上,他们会观察自己的手指、脚趾,并尝试用手抓取物体。

随着认知能力的增强,他们开始注意到周围的人和物,并试图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他们会对熟悉的人和物产生兴趣,并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新的行为和技能。

二、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是儿童期的心理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并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他们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同时,他们也开始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并尝试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在自我中心阶段,儿童常常表现出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会以自己的标准评价他人的行为,并常常以自己的观点为中心进行思考和表达。

随着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儿童逐渐认识到他人的存在和重要性,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三、社交与合作阶段社交与合作阶段是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面临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关系,并试图适应和参与其中。

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深入的友谊关系,并开始关注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

在社交与合作阶段,青少年常常表现出强烈的社交欲望和关注他人评价的焦虑。

他们希望被他人接受和认可,并常常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和价值观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同时,他们也开始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并开始追求自己的个人目标和价值观。

四、个体意识与自我实现阶段个体意识与自我实现阶段是成年期的心理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形成独立的个人意识和自我认同,并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和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孕妈妈情绪的影响 多年来大量的临床调查发现,妊娠后7~10周内孕妇情绪过度不安,可导致胎儿口唇畸 变,出现腭裂或豁唇,因为胎儿腭部的发育恰好是在这个时期。在妊娠后期,孕妇精 神状态的突然改变,如恐惧、惊吓、忧伤、严重的刺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精神过度紧 张.会使大脑和下丘脑受影响,引起体内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量增加,对母体心血管 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胎儿血液循环”也会有影响,引起胎儿缺氧等。
• 满月前后,宝宝的头围比刚出生时也就增长两三厘米。 • 新生儿时期,宝宝的消化、吸收、代谢调节功能尚未完善,胃容量较小,一般为25~
50毫升,因此喂养时需要多次少量进行。
• 由于新生儿时期的生长发育很快,对营养素需求也比其他时期高,为保证新生儿时期宝宝营 养素的供给,应注意此时营养供给量,采取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办法。
2、新生儿的发育状况
• 出生后0~28天内的宝宝,被称为新生儿。刚刚 出生的小生命,给父母最直接的信息就是体重 、身长、头围的数值,从这些数值中,父母可 了解到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
• 新生儿时期宝宝的生长发育最快,按中等增长速度计算,每日体重增长约在30克以上 。平均每周可增加200~300克,新生儿一个月内体重增加1千克 。婴儿体重标准值的 计算公式是:出生体重(千克)+月龄×70%。
关键期二 • 妇产科专家赖宗炫医师表示,大约在怀孕20周左右,胎儿的听觉、视觉等神经系统便陆续发
展,20周后,脑结构的发育会变得愈来愈复杂,而这个时期也是胎动出现之始,他说,即使 很多实证医学上无法证实胎教的效用,不过,相信胎儿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外界的刺激 ,在子宫内就开始进行学习的功课,而这个阶段,正是妈妈与胎儿互动最有效的阶段,最适 合给予胎儿良好的刺激,让他形成良好的神经回路,协助脑细胞逐渐朝向良性发展。
• 一半以上的宝宝出生后2-3天会出黄疸,大多在第7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医生诊治。脐带一 般在4-7天脱落,要特别注意脐带护理,以免感染。如果出生48小时还未排出胎便,也要请医 生检查。新生儿的视力范围很有限,只能看到15厘米左右的物体,所以要想让宝宝看到你, 就必须把脸凑近宝宝。
• 新生儿所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适应外界这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与宫内环境相比, 外面的世界陌生、寒冷,光线明亮,声音噪杂,而且四周一下子变得那么开阔。这 时的宝宝更喜欢自己被用被子或毯子包裹起来,这样会让他(她)感到更温暖、更 安全,像在妈妈子宫中一样。
关键期一 关键期二 关键期三
胎儿智力发育三个关键期 怀孕前8周(脑细胞形成期) 怀孕20周左右(脑细胞增殖期) 怀孕30周左右到出生后(脑成长活泼期)
关键期一 • 据《打造黄金脑》作者美国著名神经医学权威丽丝.艾略特(Lise Eliot)博士的研究显示,最初的
原生神经组织,约是在卵子受精后第18天,从中胚层与外胚层的交互作用中所产生;一般认为 ,神经胚形成约是在卵子受精后的第19天,这时候通常也是妈妈发现受孕成功的阶段,在确 定自己即将成为父母时,胎儿的脑部组织也就开始形成了,这时,“先天遗传”已经确定, 而胎儿后续发展就要看父母亲如何给予“后天环境”的培养了。
4、影响胎儿脑部发育的因素
影响因素
营养 孕妈妈的情绪
环境因素 孕妈妈患病 孕妈妈用药
• 营养
• 早期营养不良能使脑细胞分裂期缩短,晚期营养不良能使每个脑细胞的体积减小。如 果早期特别是胎儿期营养不良,虽然出生后营养得到改善,智力恢复仍然较慢或难以 恢复。所以在胎儿生长发育期对于孕妇及时的营养供给和营养支持是保证大脑发育和 智力发展的先决条件。
3、胎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 智力的物质基础是大脑,胎儿期和婴儿期是大脑及中枢神经发育的最关键时期。 胎儿的脑神经系统从怀孕第5、6周就开始发展,直到第8周神经管愈合完成,也就是说,从胚 胎着床后,神经细胞便开始分化,接着产生各种神经细胞移动与突触结合,在怀孕第8周时, 神经管便渐次愈合,但整个神经系统的发育,会持续到孕期结束,甚至到宝宝出生后3年内, 才会达到97%的成熟。
关键期三
• 胎儿的脑部基础发展在怀孕4个月左右就已全部成形,不过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神经结构— —树状突触会持续发育,直到出生后约3岁左右,甚至到青春期都可能持续发展。这些神经突 触的刺激与发展,正是奠定胎儿日后许多能力(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觉、运 动觉等)的重要关键。长期研究幼儿感觉统合议题的高丽芷老师认为,孕妈咪在怀孕期间的活 动力会影响胎儿日后的感觉统合现象,尤其,活动力太少,更缺乏前庭刺激容易导致日后出 现过动的现象。
妈咪这样做
摄取均衡营养
感觉统合潜能开发执行长高丽芷认为 ,母体的荷尔蒙分泌与营养状况都会 影响到胎儿的成长,尤其前3个月更是 脑部细胞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的胎儿虽然吸收的营养有限 ,不过仍需注重均衡,不要让自己有 不正常的饮食习惯或者让不好的习惯 介入(例如吸烟、喝酒、药物成瘾等) ,基本上都能达到很好的状况。
• 新生儿时期是人生中睡眠最多的时期,平均每天睡眠16~17个小时,睡眠周期为45分钟左右 ,因此在宝宝睡眠时,不要进行过多的喂养,夜间睡眠也要尽量减少喂养次数。
宝宝在成长。。。 • 宝宝正在继续努力适应这个又喧闹又明亮的新环境,出生第一周的宝宝体重大多数会暂时下降
,吃奶及大小便次数多且没有规律,需要尽可能多的拥抱和抚慰,多抱抱你的宝宝吧。
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1、关于新生儿
• 刚刚出生的宝宝皮肤红红的、凉凉的,头发湿润地贴在头皮上,四肢好像害怕一样蜷曲着, 小手握得紧紧的,哭声响亮。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到宝宝满月,这个小生命已不再叫做胎儿, 而叫做新生儿了。
• 正常新生儿的体重一般在2500克至4000克之间,身长在46至52厘米,头围34厘米,胸 围比头围略小1至2厘米。
个完整的、充满着羊水的胎膜囊内。胎儿的脐部由脐带与胎盘相连,胎儿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是通过胎 盘从母体内摄取的。
• 从一个卵子遇到精子直到胎宝宝分娩,这个过程实际上需要266天左右,但整个孕程 一般按40周或280天来计算,这是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的。我们按一般惯例将末 次月经的第一天作为孕期的第一天,每4周计为1个月(28天)。这样算来,怀孕全程 即为280天,40周。
• 孕妈妈患病的影响 目前已经知道孕妈妈感染了病毒会使II J L发育异常。例如,1 9 6 4~1 9 6 5年冬天,美 国流行“风疹”传染病,造成3 万名胎儿和新生儿的死亡,留下2万名有残疾的儿童。这是由 于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的。 除了风疹病毒,其他如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腮腺 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都能通过胎盘危害胎儿。 孕妈妈怀孕的头3个月,是胎儿受疾病或药物、X射线作用最敏感的时期,特别是妊娠30天左 右为致畸最高度的敏感期。所以.孕妈妈要特别注意,避免感染患病。
2、胎儿是从啥时候开始发育?
• 胎宝宝真正在妈妈的身体里落户,可能是本月第2、3周才发生的事。 • 胎宝宝是从一个受精的卵细胞开始发育的。最初的发育遵循生物界最原始的增殖方式,一个
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约4天左右,分裂成细胞团。之后,团状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到达子 宫。
• 受精卵吸收母体供给的营养,细胞很快分裂、增殖、发育。一部分细胞形成胚胎,发育为胎儿;另一 部分细胞形成胎膜、羊水、脐带、胎盘,叫做胎儿附属物,保证胎儿的发育。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在一
• 环境 • 母体内环境对胎儿产生的影响:如母亲有糖尿病,胎儿受其内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先天性心脏
病或无脑儿的发病率高达2.9%;母亲有甲状腺功能低下,胎儿容易产生骨和牙齿的畸形、 隐睾、伸舌样痴呆、甲状腺肿大等。
母体外环境对胎儿产生的影响:如放射线的影响、职业和嗜好的影响、环境污染的影响等。X 射线照射可引起胎儿中枢神经、眼、骨等严重畸形;吸烟能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 形;孕妈妈喝酒过多,可使胎儿发生“胎儿酒精中毒综合征”。
• 孕妈妈用药的影响 药物在孕妈妈体内可以通过胎盘运送到胎儿体内,甚至达到和母体内药物浓度相当的程度。 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对胚胎和胎儿具有比较明确有害影响的药物有: 四环素类药物:可致胎儿骨骼发育障碍、变黄。 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可致先天性耳聋、肾脏损害。 氯霉素:可使骨髓造血机制抑制、新生儿肺出血。 磺胺类:可致新生儿黄疸。 阿司匹林或非那西汀:可致骨骼畸形、神经系统或肾脏畸形。 巴比妥类:可致胎儿的手指或脚趾短小、鼻孔通联、精神萎靡。 各种激素:可致畸形。 抗癌药:可致畸形、死胎。 孕妈妈在妊娠期间要少用药或不用药,任何药物的应用均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新生儿头部相对较大,由于受产道挤压可能会有些变形。头顶囟门呈菱形,大小约 2×2厘米,可以看到皮下软组织明显的跳动,是头骨尚未完全封闭形成的,要防止被 碰撞,可以用手摸。宝宝的小脸看上去有些肿,眼皮厚厚的,鼻梁扁扁的,每个宝宝 都有些相像。这时的宝宝哭声不算大,呼吸每分钟40至50次,出生后8小时内体温约为 36.8-37.2度。
妈咪这样做
• 适度活动刺激发展 : • 适当的运动,如散步、走路等,可以适度刺激胎儿的前庭觉,如果前庭刺激不足,日后宝宝
出生后,动作协调度会有所影响。至于有些体质不好,必须安胎的孕妈咪,则可以坐在安全 度高的摇椅上来回晃动,同样也能达到刺激的效果。 • 胎教能养出稳健个性的孩子,加拿大多伦多的精神科医师德马斯.R.巴尼曾主张,应该从母亲 怀孕期间开始,就让母亲和胎儿两方面进行交流。其中,可以唱歌、说话等方式,积极营造 良好的子宫内环境,这样可以让胎儿的担心荷尔蒙下降,使他的害怕减少,降低日后叛逆的 行为,培养出具有稳健性格的孩子。
婴儿期心理发展
一、胎儿期的生长发育 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三、婴儿期的身体的生长发育 四、婴儿期动作技能发展特点
内容摘要
一、胎儿期的生长发育
1、关于胎儿期
• 胎儿期是指从孕第9周到胎儿出生的时期,此前的妊娠期专业上称为胚胎期。胚胎期标志着从 一个细胞即受精卵发育为初具人形的个体;胎儿期则主要关系到在胚胎期已开始出现的器官 和组交互使用 • 当妈妈感觉出现胎动时,可以用不同的胎教互动方式给予刺激,例如,白天空档,可以听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