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促醒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效果
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湖北应城432400【摘要】目的:观察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本院78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感知组和常规组各39例。
常规组使用常规的康复护理,感知组使用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都较护理前下降(P<0.05),其中感知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常规组低(P<0.05)。
感知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常规组评分高(P<0.05)。
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感知觉适度刺激;脑出血;功能恢复脑出血是一种起病急、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的急性脑血管病[1]。
外科手术是目前脑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能有效地对受损的脑组织进行修复,减少死亡率[2]。
但是在严重外伤及手术刺激,其神经功能受到影响,主要为肢体、语言等功能,恢复中难免出现功能障碍,特别是偏瘫风险,患者的预后难以达到预期[3]。
本文旨在观察应用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恢复情况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本院78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感知组38例。
感知组22例男性,16例女性。
患者年龄为35-79岁,平均年龄为(65.37±10.03)岁。
常规组19例男性,18例女性。
患者年龄为36-76岁,平均年龄为(64.21±10.34)岁。
两组以上资料可比较(P>0.05)。
纳入标准:(1)满足《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4]中的有关诊断要求;(2)头颅CT或MRI等检查确诊;(3)第一次发病;(4)出血量为30-50毫升。
排除标准:(1)器官功能严重受损或恶性肿瘤;(2)有免疫性和血液性疾病的患者;(3)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疗效影响研究-赵鸣月

205第19卷 第4期 2017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9 No. 4 Apr .,2017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HICH)属于神经外科多见的危急病证,也是一种典型老年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具有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特点[1-2],其发病原因大多数是由于持续性的高血压以及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实质内小动脉破裂[3]。
其颅内占位效应(如血肿、水肿)往往压迫神经元[4],导致患者会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语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甚至会导致并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压疮以及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功能性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目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并没有特别理想的治疗方法,一方面患者依从性较差,另一方面在治疗过程和出院后缺少正确合理的护理方法,从而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5]。
中医重视日常护理,主张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6]。
除了常规治疗手段外,护理在该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住院患者168例,年龄45~75岁,其中男102例、女66例。
脑出血患者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 扫描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疗效影响研究赵鸣月,李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1)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综合护理方案。
脑出血手术后昏迷患者行多感官促醒护理对其GCS评分的影响

脑出血手术后昏迷患者行多感官促醒护理对其 GCS评分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手术后昏迷患者护理工作现状,行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探讨该模式对患者GCS评分影响。
方法:借助数字双盲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手术后昏迷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多感官促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GCS评分。
结果:护理前两组GC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研究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昏迷期间行多感官促醒护理服务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障碍,促使患者尽快醒来,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多感官促醒护理;脑出血手术;昏迷患者;GCS评分脑出血发病急骤,病程发展较快,该疾病的发生同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等多种因素有关,经常在患者情绪起伏波动大及用力时突发,发病早期具有较高死亡率。
脑出血在当前主要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虽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但是部分患者仍然处于昏迷状态或者存在意识障碍[1]。
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能够对患者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请进行有效刺激,促使其早日醒来。
本次研究对部分患者行多感官促醒护理,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8例研究对象全部为2018年度在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术后昏迷患者,借助数字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脑出血,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昏迷。
②患者亲属了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①其他严重疾病、血管畸形、脑肿瘤者。
②拒绝参加此次研究者等。
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34-79岁,年龄均值(55.1±1.4)岁,研究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34-80岁,年龄均值(55.5±1.5)岁。
两组基础资料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方法1.2.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护士在患者术后给予口腔、皮肤及眼部常规护理,为其使用气垫床化解局部皮肤压力,按时更换床单,保证病房干净整洁。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发表时间:2018-01-23T14:31:34.2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1期作者:彭秀林[导读]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心理状态。
崇阳县人民医院湖北省咸宁市 437000【摘要】:目的: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高血压脑出血120例患者(在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4月22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95.16±2.11)分、Fugl-Meyer评分(85.74±6.38)分、并发症发生率(1.67%)、焦虑评分(11.33±1.54)分、抑郁评分(15.42±1.86)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心理状态。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心理状态高血压脑出血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偏瘫、头痛、头晕、嗜睡、躁动、恶心等症状,属于脑血管微循环障碍性疾病,随着病情恶化,可并发脑水肿,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虽然近年来医疗技术逐渐完善,治疗方案也逐渐增多,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为了加快患者病情恢复,仍需联合护理干预,从而预防肢体偏瘫,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1]。
而本文旨在探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具体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将120例在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4月22日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实验人员,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各有60例。
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包括29例,女性包括31例,平均年龄为(68.41±2.85)岁,平均病程(6.89±2.44)年;病灶位置:3例位于脑干,11例位于丘脑,8例位于脑叶,38例位于基底节区。
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觉醒意识的影响

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觉醒意识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行多感官促醒护理对觉醒意识的影响。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各34例,其中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病例组行多感官促醒护理,对比两组GCS评分、DF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病例组护理后GCS评分较参照组更高,且DFS评分更低,压疮、肢体痉挛畸形、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行多感官促醒护理可帮助其恢复神经功能,促进早期苏醒,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感官促醒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觉醒意识高血压脑出血是多见于老年群体的心血管疾病,积极治疗减少神经功能残疾是临床治疗的第一原则[1]。
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常规手段,但患者术后可能发生昏迷,若护理措施不合理,会引发压疮、便秘、下肢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预后[2]。
本研究提出行多感官促醒护理,并实际以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为例开展实验,有汇报见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各34例,其中参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3~80岁,平均(63.15±4.39)岁。
病例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4~75岁,平均(62.71±4.52)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方法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护士每日观察各种管道情况,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被褥,做好口腔护理,可选择使用气垫床减轻局部压力。
病例组行多感官促醒护理:(1)言语促醒:每日进行常规护理时,在患者耳边轻柔呼唤其姓名,鼓励患者家属多进行尝试性的交流,采用自问自答方式分享日常所见所闻或患者感兴趣话题。
(2)视觉促醒:于6:00、18:30胶体开关灯,每次间隔1min,交替进行10次,上午、下午则使用手电筒照射一侧瞳孔,照射30s,交替进行5次。
多感官刺激对脑卒中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Meta分析

【摘要】 目的 评价多感官刺激对脑卒中昏迷患者促醒的干预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月10日PubMed、W 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英文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多感官刺激对脑卒中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
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中 RCT 的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使用RevMan 5.4统计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4篇RCTs 文献,总样本量为853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多感官刺激对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MD=2.55,95%CI :2.22~2.88)、临床疗效(RR=1.88,95%CI :1.46~2.41)、清醒率(RR=1.91,95%CI :1.50~2.42)和清醒时间(SMD=-3.56,95%CI :-4.24~-2.88)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多感官刺激能够促进脑卒中昏迷患者苏醒,改善患者意识障碍。
【关键词】 多感官刺激;脑卒中;昏迷;促醒;Meta 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3.20.005多感官刺激对脑卒中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Meta 分析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22JM-483)作者单位:710068 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大学医学院(郭怡航,韩继明);陕西省人民医院(苗润娜,吴红娟、刘小玲)通信作者:吴红娟,女,本科,教授郭怡航 苗润娜 吴红娟 韩继明 刘小玲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on awakening in comatose patients after stroke GUO Yihang, MIAO Runna, WU Hongjuan, HAN Jiming, LIU Xiaoling (Yan'an University, Xi'an, 710068,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on awakening in comatose patients after stroke. Methods We used computers to search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on the eff ect of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on awakening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coma in PubMed, Web of Science,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EBSCO, Wanfang,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hina Biomedical Literature Service Database, and VIP Chinese and English journal databases from inception to January 10, 2023, and used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s risk of bias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RCT to conduct method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 and used RevMan 5.4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conduct Meta-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14 RCTs were fi nally included, with a total sample size of 853 cases. The 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lasgow coma scale(GCS) score(MD=2.55, 95% CI : 2.22~2.88), clinical effi cacy((RR=1.88, 95% CI : 1.46~2.41), wakefulness rate(RR=1.91, 95% CI : 1.50~2.42), and wakefulness time(SMD=-3.56, 95% CI : -4.24~-2.88) of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patients in stroke coma were all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 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P <0.05). Conclusion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can promote the awakening of comatose patients after stroke and improve their consciousness disorder.【Key words 】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Stroke; Coma; Awakening; Meta-analysis•脑卒中护理专题•脑卒中昏迷是严重的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患者的意识、感觉和运动受损,属于严重意识障碍[1]。
探究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究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摸球分对照、观察组,对照组40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行常规护理联合多感官促醒护理,分析结果。
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多感官促醒护理可改善患者意识和生理功能障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临床价值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患者会陷入昏迷,生理机能严重下降,长期昏迷也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故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临床护理十分重要[1-2]。
通过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身心状态和病情,改善患者意识和生理功能障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为护理核心,而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的落实可满足护理要求。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在2018-2019期间筛选符合诊断标准;病历资料齐备;病史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剔除有其他重大疾病或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
选出的80例患者参与摸球,对照组40,男女1:1;(68.35±5.19)岁。
观察组40,男女1:1;(68.37±5.16)岁。
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操作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辅助治疗过程,给予患者术后体征监测和治疗指导。
观察组:常规护理(参照对照组)联合多感官促醒护理,护理方法:(1)视觉促醒:每天早上7:00打开病房灯,光照1min后关闭1min,然后重复5次,晚上8:00再次重复操作,同时使用手电筒,每隔5h照患者瞳孔,持续30s,左右眼交替5次。
(2)听觉促醒:每天早上7:00-8:00,下午14:00-15.00,晚上19:00-20:00期间持续播放轻音乐或广播(患者喜欢的为最佳)。
(3)嗅觉促醒:香草精油0.64g溶于100ml蒸馏水中,放入开口瓶中放置在床头,每日更换一次。
促醒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变昏迷患者的效果观察

促醒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变昏迷患者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促醒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变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病变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使用促醒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变昏迷患者护理过程当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促醒护理干预,有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细胞功能,从而加快苏醒的过程。
标签:促醒护理;常规护理;脑血管病;昏迷;效果脑血管病变后往往会带来大脑半球的损伤,导致患者丧失皮层功能,从而陷入昏迷状态,长期昏迷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
护理实践显示,对那些神经功能没有彻底受损的患者,予以积极治疗以及护理,能够加快昏迷患者的苏醒过程,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1]。
我院在脑血管病变昏迷患者护理过程当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使用促醒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病变昏迷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56岁,GCS评分4~8分,平均6分,所有患者的病情稳定同时昏迷时间>1个月。
排除标准方面,排除病程>1年的患者以及合并有严重心肺功能的患者。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GCS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体位摆放以及肢体的被动运动,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促醒护理,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2.1语言呼唤护理语言呼唤需要贯穿护理的整个过程,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的时候应当将患者视为正常患者,呼唤他们的姓名,使用询问以及鼓励语言同患者交流护理的目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836500㊀阿勒泰市㊀新疆阿勒泰市第949医院内一科余凤萍:女ꎬ本科ꎬ主管护师多感官促醒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效果余凤萍㊀陈大仓㊀杨益民㊀朱明娟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多感官促醒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效果ꎮ方法㊀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ꎬ将其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ꎬ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ꎬ研究组实施多感官促醒干预ꎮ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㊁功能障碍评分(DFS)及并发症发生率ꎮ结果㊀干预后2ꎬ4周ꎬ研究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ꎬDF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ꎻ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结论㊀高血压脑出血后应用多感官促醒干预可有效促进昏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ꎬ降低并发症发生率ꎬ具有临床应用价值ꎮʌ关键词ɔ㊀多感官促醒ꎻ㊀高血压脑出血ꎻ㊀神经功能恢复中图分类号:R473.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9.14.023Influenceeffectofmultisensoryarousalinterventioninhyperpieticpatientswithcerebralhemorrhage/YUFeng-pingꎬCHENDa-cangꎬYANGYi-minꎬZHUMing-juan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exploretheeffectofmultisensoryarousalinterventioninhyperpieticpatientswithcerebralhemorrhage.Methods㊀Toselect49casesofhyperpieticpatientswithcerebralhemorrhagein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15toDecember2017.Asastudyobjectꎬwedivided25casesofthemintothestudygroupꎬand24casesintothecontrolgroup.Theroutinenursingwasadoptedinthecontrolgroupꎬthenthemultisensoryarousalinterven ̄tionwasusedinthestudygroup.WecomparedtheGlasgowcomascale(GCS)ꎬdysfunctionscore(DFS)andnormaltissuecomplicationprobability(NTCP)ofthetwogroups.Results㊀TwoweeksandfourweeksaftertheinterventionꎬtheGCSscoresofthestudygroupwassignificantlytallerthanthatofthecon ̄trolgroupꎬmeanwhiletheDFSscoresofthestudygroupsignificantly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ꎬand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nthestudy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ꎬ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 ̄cant(P<0.05).Conclusion㊀Asfaraspossonleꎬthemultisensoryarousalinterventionshallbeusedinhyperpieticpatientswithcerebralhemorrhage.ItcouldpromoteaffectivenervefunctionrecoveryforstupamuspatientsꎬreduceNTCP.Thereforeꎬithasclinicalapplicationvalue.ʌKeywordsɔ㊀Multisensoryarousalꎻ㊀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ꎻ㊀Nervefunctionrecovery㊀㊀高血压脑出血为高张性动脉硬化脑实质小血管破裂所致的颅内出血的心血管突发疾病ꎬ此病具有发展迅速㊁死亡率高的特点ꎬ临床首选手术治疗ꎮ对于昏迷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或物理疗法干预ꎬ但效果欠佳ꎬ而多感官促醒干预主要通过对触觉㊁视觉㊁听觉㊁运动等多器官进行刺激ꎬ以达到促进昏迷患者觉醒目的ꎬ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ꎬ现报道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9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ꎬ将其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ꎬ纳入标准:GCS评分ɤ8分ꎻ经生化㊁影像检查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ꎻ患者和(或)家属详细了解本次调查内容ꎬ并签署知情同意书ꎮ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畸形ꎻ合并脑肿瘤㊁动脉瘤者ꎻ双侧瞳孔散大固定ꎮ对照组中男13例ꎬ女11例ꎻ年龄37~71岁ꎬ平均(48.62ʃ8.64)岁ꎻGCS评分:3~4分5例ꎬ5~6分9例ꎬ7~8分10例ꎻ出血部位:大脑皮层6例ꎬ丘脑7例ꎬ小脑4例ꎬ基地节区3例ꎬ脑干4例ꎮ研究组中男12例ꎬ女13例ꎻ年龄38~73岁ꎬ平均(49.03ʃ8.95)岁ꎻGCS评分:3~4分4例ꎬ5~6分9例ꎬ7~8分12例ꎻ出血部位:大脑皮层7例ꎬ丘脑7例ꎬ小脑3例ꎬ基地节区4例ꎬ脑干4例ꎮ两组患者性别㊁年龄㊁出血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具有可比性ꎮ1.2㊀方法㊀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ꎬ研究组实施多感官促醒干预ꎬ具体内容如下:1.2.1㊀语言促醒㊀责任护士在床边与患者一对一语言沟通ꎬ主要呼唤患者姓名㊁床号ꎬ讲解临床治疗的各项操作过程和重要性ꎬ并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ꎬ即家属采用问答形式ꎬ让患者主动回忆ꎬ讲解关于生活㊁家庭㊁工作中的奇闻趣事㊁社会新闻㊁工作经历等ꎬ每次语言交流时间30~40minꎬ每日2次ꎬ交谈过程中始终应用正向积极㊁和蔼可亲语言ꎬ且应视患者为正常健康人[1]ꎮ1.2.2㊀听觉促醒㊀将选好的曲目下载至播放器中ꎬ每日9ʒ00~10ʒ00ꎬ14ʒ00~15ʒ00ꎬ20ʒ00~21ʒ003个时间段分别播放曲调柔和的钢琴曲ꎬ每次播放15minꎻ每日7ʒ00~7ʒ30ꎬ19ʒ00~19ʒ302个时间段分别播放实况新闻ꎬ每次播放15~30minꎬ避免采用耳机播放和长时间播放ꎬ且实况新闻和钢琴曲交替播放ꎬ通过多元化声音刺激听觉神经兴奋[2]ꎮ1.2.3㊀视觉促醒㊀每日6ʒ30和20ʒ00通过开灯1min和关灯1minꎬ交替5次ꎻ护理人员于8ʒ00ꎬ17ʒ00及21ʒ00利用手电筒照射患者左右瞳孔各30sꎬ左右交替照射5次ꎬ为达到更好的刺激效果可将手电筒光源变换为彩色㊁强光㊁弱光ꎮ1.2.4㊀触觉促醒㊀护理人员在患者午睡㊁晚睡之前利用生理盐水擦拭患者面部(环绕眼部后延侧颊-鼻翼-而后-下颌-颈部)ꎬ双手同时擦拭ꎬ且边擦拭边揉按ꎻ采用柔软毛刷㊁牙刷轻扫患者手心和脚心ꎬ轻扫顺序应由肢体远端至近心端ꎻ可酌情选择患者敏感部位进行轻扫刺激ꎬ每次保持5~10min[3]ꎮ1.2.5㊀嗅觉促醒㊀护理人员通过香薰纱布置于距离患者头部10cm处ꎬ其中香薰纱布制作过程为:0.64g香草精油与100ml蒸馏水进行均匀混合ꎬ取配制液10滴至5cmˑ5cm白色纱布上ꎮ每次嗅觉刺激10sꎬ将醒脑中药制成中药枕和香包置于患者头部ꎬ为避免发生药物过敏ꎬ每次20~30min[4]ꎮ1.2.6㊀运动促醒㊀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肢体被动翻身㊁扣背等运动刺激ꎬ每日2次ꎬ每次5~10minꎻ上肢㊁下肢骨关节的屈曲㊁伸展㊁外旋等动作ꎬ根据患者机体耐受量酌情增加运动量ꎬ每次持续15~30minꎬ每日3次[5]ꎮ1.2.7㊀针灸电刺激㊀在患者脊柱上㊁下㊁额部㊁枕部粘贴电极片首先进行间断感应电刺激ꎬ其次再进行直流电刺激ꎬ每次持续5sꎮ1.3㊀观察指标㊀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㊁功能障碍评分(DFS)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下肢静脉血栓㊁压疮感染㊁便秘)ꎮ1.4㊀评价标准㊀(1)GCS评分ꎮ主要评价患者语言㊁眼部㊁运动反应情况ꎬ评分范围为0~15分ꎬ13~15分为轻度昏迷ꎬ8~12分为中度昏迷ꎬ7~3分为重度昏迷ꎬ<3分为脑死亡[6]ꎮ(2)DFS评分ꎮ主要评价患者唤醒程度㊁认知能力㊁觉晓程度㊁对大人依赖程度㊁对社会心理适应度㊁对疾病心理适应度ꎬ评分范围为0~30分ꎬ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ꎬ30分即可说明患者处于死亡状态[7]ꎮ1.5㊀统计学处理㊀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ꎬ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ꎬ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或χ2c检验ꎮ检验水准α=0.05ꎮ2㊀结㊀果2.1㊀干预前后两组患者GCSꎬDFS评分比较(表1)表1㊀干预前后两组患者GCSꎬDFS评分比较(分ꎬxʃs)㊀㊀㊀组别例数GCS评分㊀护理前护理后2周护理后4周DFS评分㊀护理前护理后2周护理后4周对照组245.85ʃ1.137.43ʃ1.648.59ʃ1.9418.41ʃ3.0914.91ʃ2.319.46ʃ1.86研究组256.01ʃ1.179.86ʃ2.0310.89ʃ2.1318.39ʃ3.119.37ʃ1.866.12ʃ1.32组间F=1.964㊀P<0.001F=1.321㊀P<0.001不同时间点F=3.281㊀P<0.001F=4.851㊀P<0.001组间 不同时间点F=1.841㊀P<0.001F=2.264㊀P<0.0012.2㊀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2)表2㊀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组别例数下肢静脉血栓压疮感染便秘总发生率(%)对照组24334313(54.17)研究组2511103(12.00)χ29.900P0.0023㊀讨㊀论㊀㊀随着老龄化问题突出ꎬ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数量逐年上升ꎬ该病具有发展迅速及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ꎬ因此深受广大患者和临床学者关注ꎮ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由于脑部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㊁水肿状态ꎬ导致脑细胞和脑组织凋亡ꎬ而对于未完全凋亡和坏死的神经元接受及时㊁有效的治疗ꎬ可刺激神经元和脑细胞再生逆转脑损伤ꎮ而常规护理主要通过观察㊁保持现有病情ꎬ遵医嘱给予患者促进神经递质和神经元再生药物[8]ꎮ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主要通过语言㊁触觉㊁听觉㊁嗅觉㊁运动等多元化信号ꎬ刺激患者神经元突出和细胞再生ꎬ再次建立神经传导通路ꎬ促进患者脑边缘和脑干网状结构系统恢复ꎬ激活脑部基地核中迈内特细胞和中枢神经上行系统并产生叠加兴奋作用ꎬ达到重塑㊁修复和激活脑组织和细胞ꎬ恢复各组织和细胞功能促进合成和分泌乙酰胆碱ꎬ强化交感神经张力促进昏迷患者苏醒的目的ꎮ多感官促醒干预中多种促醒联合应用可有效促进脑组织侧肢血液循环重建ꎬ改善脑出血病灶部位代偿机制ꎬ进而降低脑组织水肿对神经的压迫ꎬ促进苏醒[9]ꎮ且多感官促醒干预还可有效消除大脑皮层自我抑制ꎬ恢复脑细胞和组织的供氧功能ꎬ增强患者自我苏醒的原动力ꎮ此外ꎬ多感官促醒中运动促醒可有效通过被动运动和骨关节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ꎬ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㊁压疮㊁便秘及全身感染发生ꎬ避免患者由于昏迷时间延长导致肌肉萎缩[10]ꎮ结果显示ꎬ干预后2ꎬ4周ꎬ研究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ꎬDF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ꎻ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㊀㊀综上所述ꎬ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昏迷应用多感官促醒可有效恢复神经功能ꎬ降低并发症发生率ꎬ具有临床应用价值ꎮ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宋小燕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效果ꎮ方法㊀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ꎬ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ꎮ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ꎮ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ꎮ结果㊀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ꎮ结论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ꎬ可明显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ꎬ值得临床推广ꎮʌ关键词ɔ㊀糖尿病ꎻ㊀老年ꎻ㊀延续性护理ꎻ㊀自我护理能力中图分类号:R473.58㊀文献标识码:A㊀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9.14.024㊀㊀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ꎬ具有进展慢㊁并发症多㊁致残率高等特点ꎬ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ꎬ故及时实施有效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ꎮ本研究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效果ꎬ现报道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ꎬ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ꎻ年龄均超过60岁ꎻ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加ꎻ均为我院周边社区固定居民ꎮ排除标准:存在以下任一特殊情况则将其排除在外:合并肝肾等其他脏器功能疾病ꎻ合并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ꎻ合并全身代谢性疾病或感染现象ꎻ对本研究护理依从性较差或不愿参加研究ꎮ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ꎮ对照组中男24例ꎬ女16例ꎻ年龄61~75岁ꎬ平均(68.21ʃ2.31)岁ꎻ病程2.5~16.5年ꎬ平均(8.37ʃ2.08)年ꎮ观察组中男23例ꎬ女17例ꎻ年龄为61~76岁ꎬ平均(68.37ʃ2.19)岁ꎻ病程2.5~16.0年ꎬ平均(8.42ʃ2.02)年ꎮ两组患者性别㊁年龄㊁作者单位:450000㊀郑州市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宋小燕:女ꎬ本科ꎬ主管护师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具有可比性ꎮ1.2㊀方法㊀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ꎬ院内对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ꎬ包括发病机制㊁影响因素㊁治疗措施㊁预后和转归情况㊁恢复注意事项等ꎬ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ꎬ从而使其能够依据科学知识对自身进行护理ꎻ了解患者身体情况㊁既往病史㊁家族病史ꎬ按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对应的护理指导方案ꎬ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ꎬ教会其自我血糖监测方法和控制办法ꎬ如胰岛素的使用办法和饮食㊁运动控制办法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1)电话延续护理ꎮ出院后2d内对患者实施首次电话随访ꎬ随访过程中询问是否按照医嘱检测自身血糖水平㊁是否坚持用药㊁是否合理控制饮食ꎬ对于遵照医嘱之处给予鼓励ꎬ同时鼓励患者及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ꎬ纠正未遵照医嘱之处ꎬ并向患者强调需按照医嘱进行自护ꎬ加强自我管理ꎬ出院后共计随访8个月ꎬ首月均为每周随访1次ꎬ次月到6个月均为2周随访1次ꎬ而后为每月随访1次ꎮ(2)家庭随访护理ꎮ在实施电话随访护理的同时ꎬ每月对患者进行1次家庭随访ꎬ随访过程中评价患者的居家环境ꎬ同时对其日常饮食㊁运动和药物使用情况等详细了参考文献[1]㊀邓丽萍ꎬ李雪一ꎬ龚龙飞ꎬ等.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ꎬ2017ꎬ27(19):4443-4445.[2]㊀陶晶ꎬ孙涛ꎬ唐庆波ꎬ等.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的疗效观察[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ꎬ2016ꎬ35(11):2985-2988. [3]㊀陈爱男ꎬ张志明ꎬ祝兆林ꎬ等.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对脑出血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ꎬ2016ꎬ23(6):649-650.[4]㊀刘继东ꎬ宋来君.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ꎬ2016ꎬ15(11):1170-1172.[5]㊀双跃华ꎬ毛振立ꎬ于林.醒脑静注射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ꎬ2017ꎬ57(12):93-95.[6]㊀胡洁滨.IEES多维度支持法在老年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ꎬ2017ꎬ14(4):151-153. [7]㊀张钶ꎬ霍钢ꎬ王晓澍ꎬ等.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及水肿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ꎬ2016ꎬ38(7):757-760. [8]㊀蒋晓华ꎬ王芸ꎬ王盛菊ꎬ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效果评估[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ꎬ2017ꎬ27(17):3886-3889.[9]㊀周子英ꎬ谢艳华ꎬ钟凤玲.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ꎬ2017ꎬ14(7):66-68.[10]罗恒ꎬ田华.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安全护理[J].重庆医学ꎬ2016ꎬ45(31):4462-4464.(收稿日期:2018-12-18)(本文编辑㊀刘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