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原创课件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作者简介

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资产

阶级)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 他的新诗可称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

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
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
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
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
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① 为什么是“轻轻的”“悄悄的”的走?
不愿打破康桥的静谧与和谐, 只求默默地与之作别。 热爱与惜别、忧伤与孤寂, 在“轻轻”与“悄悄” 中涌动。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② 能否将“轻轻的我走了”换成“我轻轻的走了”?
调换语序,突出强调了“轻轻”二字,能够更好 地表达“我”不愿打扰康桥那宁静祥和的气氛, 更好地显示出我离别之际的洒脱与惆怅。
令狐楚《山》
未来 并不会自行到来,
山。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者深寻,谢公远攀。
咱们必须 采取写办法。
共青团, 抓住它的鳃!
少先队, 揪它的尾巴!
阶梯诗:有助 于加强诗的节 奏感,能较为 充沛地表达作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公社 并非童话里的公主,
者丰富的思想
写作背景
徐志摩游学于剑桥大学
1920年至1922年,徐志摩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 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 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
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 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 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等待他, 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当堂训练
A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 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 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 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 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 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 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 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新月派与“三美”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成立于1923年,它受印度诗人 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很大,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 的文学社团,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 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 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 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 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 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 律诗派的理论纲领。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 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6.2再别康桥/徐志摩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欣赏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3、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的主题。 4、了解现代派诗歌的语言特点。
胡适曾经说: “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 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PPT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PPT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己 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 、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依惜别的 深情.
精品课件
总结诗歌的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 的整齐:
诗歌共七节, 四行一节,每节四 句,字数基本为六 字间或八字,诗行 排列两两错落,于 参差中见齐整,给 人以建筑的美感。
精品课件
对应美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现代 散文家。主要著作有诗集《志摩的 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 集》。 精品课件
徐 志 摩
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 一个富足的家庭,是家中的 独子,原名徐章垿。因为小 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 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 “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后
精品课件
5激动不已
4沉醉
3欢喜和眷恋
6情绪低落
2欢喜和眷恋
1难舍难分 感情基调
首尾呼应
精品课件
7难舍难分
总结诗歌的音乐美
(1)二四句押韵,韵脚为:来,彩;娘, 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 彩。 (2)节奏感强、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3)回环复沓,运用叠词。
精品课件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林徽因与梁思成 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 史精》品课。件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 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陆小
曼并相恋。 1926与陆小曼结婚。
精品课件
1927年在上海光 华大学任教授。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成立于1923年,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 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 “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 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 格律化,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 。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 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三美”主张提出者闻一多
三美主张
“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表现为诗歌的 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悦耳动听;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 彩运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明的图 画;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每节诗的行数 相同,每行诗的字数基本相等。
徐 志 摩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南湖,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被人 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曾留学英国和美 国,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 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像丰富,并追求艺术 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 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 等。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
意象(形象) 勤劳善良、质朴仁厚、慈爱无私、安天乐命
特点
、任劳任怨、贫苦艰辛、平凡伟大……
柔美、静谧、自由……
表达技巧
语言特点 抒情风格
形式韵律
寓抒情于叙事+直抒胸臆 对比、排比、呼告、反复……
朴实、真挚 直接强烈
散文化自由体诗歌: 全诗13节,4-16行不等,
每行2-22字,参差不

《再别康桥》ppt课件(34页)

《再别康桥》ppt课件(34页)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多情自古伤离别
情感美:
面对离别——哀而不伤
意象的选择 色彩的运康桥>> 情感与画面完美统一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无达诂 朦胧美
作为曾经感动中国的文人;徐
志摩曾经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 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 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931年11月 19日;徐志摩搭“ 济南号”飞机从南 京到北京;准备参 加林徽因的一个学 术讲座;在距济南 50里的党家庄;忽 遇大雾;飞机触山 着火;不幸遇难& 时年36岁&
诗;是文学的精灵;语言的精 髓;它总是用最少的话承载最多 的情&
请同学们从湘江岸边、从 康河桥头出发;去感受现代诗歌 独特的魅力吧……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堂测:请你用两句古诗来宽慰“不走一片云彩”的徐志摩。
•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代李白《赠汪伦》 •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高适《别董大》(其
一) •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6.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唐]王昌龄《送魏二》
惜别云彩图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①内容上: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 情、更加眷恋,层层递进。
②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形成 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③“悄悄的”表达了诗人不愿惊动 康桥、不舍离去的情感。
堂测:
• 说说“轻轻的”和“悄悄的”有什么区别? • 【明确】“轻轻”有用力小、不想去打扰、不能被破坏等意思,“悄悄”,有
1.挥别云彩图 2.金柳倒影图 3.青荇招摇图 4.榆阴清潭图
5.撑篙寻梦图
6.夏虫沉默图
7.惜别云彩图
结构脉络
色彩绚丽
金柳 青荇 清潭 星辉
招手
绘画美 富于动感
荡漾 招摇
揉碎
比喻形象
新娘 彩虹
激情探究
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为什么要连用三个“轻轻的”?表达了什么 样的情感?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徐志摩的脚步,再别康桥,感受那份难舍的离情别意。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鼓励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牵萦

《再别康桥》PPT免费课件

《再别康桥》PPT免费课件

我认为《再别康桥》)的诗歌,抒发了一份 )的诗人。
康桥情结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学习 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 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换言之,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 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他把康桥当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 恋之乡”。兴趣也转向文学,喜爱写诗。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吧》。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品味诗歌意境;背诵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 结合意象,欣赏诗意。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悟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领会诗歌通过意象传情达意的传统;培养学生 感悟美、感悟爱、感悟自由的能力。
了 解作者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 社”主要成员之一。注重意境创造和音韵和谐。1918―1922年先后在 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 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代表诗作《再别康桥》、《偶然》、 《云游》等。
感受文本的画面美 第四节: 榆阴深潭图
船行深处,行至在榆树下,那榆树下的一泓清泉在作者的眼 中幻化成了最绚烂、最美好的彩虹,那清泉中寄托着作者最美好的 梦。但那美好并没有持续下去,而是被揉碎了,在浮藻间揉碎了, 沉淀了。
感受文本的画面美 第五节: 漫溯寻梦图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向康河更深处寻求。寻得满 载而归,寻得一船星辉,破碎的梦似乎又一次重现,以至于作者情 难自禁,想要为寻得梦而放声高歌。
感受文本的画面美 第六节:夏夜离别图
星光璀璨的夜晚,康河的夜景更加迷人,如梦如幻可是诗人不 得不跟康桥告别他心上千般不舍万般无奈,想要和康桥话别诉说离 情,可是伤感百转千回终是默默无语,心中悄悄升起笙箫吹响的离 歌我的心情有谁能懂呢?那沉寂的夏虫该是懂的吧!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PPT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PPT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 PPT
《再别康桥》课件将带您领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美妙与深意。我们将探 讨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与解读,并深入分析与诗意赏析,最后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介
徐志摩
20世纪著名诗人与作家,生于中国浙江省,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
诗歌背景与解读
背景
《再别康桥》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是徐志摩留学英 国期间的作品。
诗歌分析与诗意赏析
1
形式与音韵
诗歌采用四句对偶排列,整首诗押韵和谐,流畅动人。
2
意象与修辞
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人传达了情感和思想。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中的语言与意象,诗人表达了浓烈的情感和内心的纷扰。
诗歌鉴赏与欣赏
壮丽的景色
诗歌中的描绘让人想起了美丽的自 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音乐的韵律
解读
诗人通过康桥的比喻,抒发了对过去幸福的回忆与对 未来的不舍之情。
主题探讨与思考
1 流逝的时光
2 人生的转折
3 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 而逝,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 与追忆。
康桥象征着诗人离别过去, 投身新的生活,探讨人生转 折时所面临的选择与决策。
诗人在异国他乡对故乡的怀 念与眷恋,展示了情感与归 属感。
通过精妙的韵律,诗歌仿佛成了一 曲优美的音乐,引人入胜。
怀旧情结
诗歌勾起了怀旧的情绪,带人重温 过去的美好时光。
结尾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再别康桥》通过优美的语言与深刻的意境,表达了 对逝去时光与故乡的思念。
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篇 经典的诗歌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初读定基调: • 淡淡的忧伤,深深的眷恋,浓浓的别意 • 2、再读理意脉:
• 女生齐读2—4节 • 1、诗中哪几节描绘了康桥的美丽风光?各以 四字短语命名。(明确:第②、③、④节。② 金柳艳影 ③柔波青荇 ④榆阴清泉。)
• 2、描绘“诗画”意境,感受意境之美。(要 求学生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优美、 流畅、散文化的语言动情描述)
再别康桥
徐志摩
• 1、提前发给学生徐志摩诗文:《再会吧 康 桥》《我所知道的康桥》《吸烟与文化》; 推荐阅读陆耀东的《徐志摩评传》或韩石山 的《徐志摩传》。 • 2、课前听一支曲子: 肖邦的《小夜曲》或 李斯特的《爱之梦》,视频播放“康桥风景 片”。
• 由“康桥风景图”导入 • 基于文本特点和教学需要
• 1、师配乐朗读 • 2、结合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三美”(音 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审美理论,分 析《再别康桥》的艺术特点,写成400字左 右的短文。
• “徐志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个颇有 争议的的作家。但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史上, 绝对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他在短暂的创 作生涯中推出了大量优美抒情、轻灵飘逸 的美丽诗篇,征服了一代代读者,尤其是 青年人。《再别康桥》是最负盛名的一首。
• 1、“再”:第二次。1921—1922年,“徐”曾 在英国的剑桥大学进修,度过了他自认为是一生 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再别康桥》则写于1928 年秋,是诗人再度游历英伦后在归国的海轮上写 成的。所以此次别离,谓之“再别”。 • 2、引述徐志摩的“康桥情结”:“我这一辈子就 只那一春……算是未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 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 3、品味意象内涵,探究诗人情感 • 这三节诗通过‘金柳’、‘青荇’‘榆阴 下的一潭’等寻常意象,向读者展现了康 桥的秀丽风光。徐志摩对康桥如此疾情原因么? • 明确:更是因为康桥的柔波里沉淀着他“彩 虹似的梦”。
• 男生齐读5—6节 • 第5节“遐想寻梦”为全诗的情感高潮,下 节则由梦幻坠入现实。体味“放歌”与 “沉默”的情感落差以及“笙箫”这一意 象的内涵(意蕴美)。 • 联系“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 白),“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 亦断肠”(冯延巳)等古诗词名句,引导 学生认识“笙箫”这一意象所蕴含的物是 人非、伤逝惜别意味,拓深对诗的意境的 感悟和理解。
• 生齐声联读开头、结尾 • 1、比较异同,体味特点 • 重章复沓,首尾圆合,如一道回旋曲,主 旋律在首尾遥相呼应,辅以叠字的运用, 强化了离情别离。 • 2、“云彩” 这一意象在诗的关键位置(一 头一尾)重复出现,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和独到的审美内涵。联系徐志摩诗作及生 平加以探究。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 波心”(《偶然》) •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 你本不想停留”(《云游》) • “我就象是一朵云,一朵纯白的,纯白的 云”(《爱的灵感》)…… • 故而带有“母题”性质,携带着诗人的生 命信息和艺术趣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