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我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

我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

1概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2概念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2011-09-02 22:13:08)转载▼分类:课堂学习笔记标签:杂谈什么是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与机械学习相对的概念。

他认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有意义学习的标准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

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第一条标准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第二条标准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等边三角形概念与儿童认知结构中的一般三角形概念的关系不是人为的,它符合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

在获得数概念前的幼儿,凭借他们发展较快的机械记忆能力,可以将乘法九九表口诀背熟,倘若从中抽出一句问他们,他们将不知所云,这也是机械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模式。
学生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的培养
03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帮助学生更好
地习得新的行为模式。
05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挑战与展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机械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过于机械化和简单化, 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
忽视个体差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但忽略了学习者的 个体差异,如兴趣、动机、性格等。
03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原理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过程,其中行为的结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未来发生频率。 它强调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认为行为的结果可以塑造和改变行为。
奖励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关键要素,它们可以增强或削弱行为的发生。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实验研究
经典实验
巴浦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 验,证明了在特定刺激下可以建 立新的条件反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的增强,可以习 得新的行为模式。
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01
动物行为实验
研究者通过动物行为实验来验证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例如观察猴子的
模仿行为和强化机制。
02
人类行为实验
研究者通过人类行为实验来验证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例如观察儿童模
仿父母的行为和受到的强化。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减少不良行为 等方面。
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奖惩机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条件反射,提高学 习效果。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使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来帮助学生克服对某些学科或任务的恐惧或 焦虑,通过将该任务与积极的情绪或结果相关联,帮助学生建立对该任务的条件反应。

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过程,也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的本质和过程,并为教育和培训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构主义三个主要学习理论角度出发,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特定反应和行为的习得过程。

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建立的,例如,帕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证明了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射之间的关系。

另外,斯金纳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也强调了动机和奖惩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觉、思维和思维模式。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内化新知识的过程实现的。

著名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巴黎学派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前者强调了思考和知觉对学习的影响,后者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学习的重要性。

三、构构主义学习理论构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意义构建。

构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

著名的构构主义学习理论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产生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他提出了适应性和认知发展理论,为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涵盖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建主义三个主要方向。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条件刺激和奖惩在学习中的作用;认知主义理论强调思考和内化新知识的过程;构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意义构建。

这些学习理论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认识和解释学习的过程和本质,为教育和培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理论基础。

然而,学习理论并非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和融合。

现代心理学研究越来越强调综合性和整合性的学习理论,试图从多个角度解释和理解学习过程,并为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总之,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不同的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再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再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再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者:屠勤琴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08期摘要:本文结合外语课堂教学实例,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主要观点谈起,用实例阐述了行为主义在课堂的优势和弱势,从而得出教学启示:行为主义依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作用,要取其精华,科学运用。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课堂;教学启示一、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Behaviorism)关注客观的、可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内部的心智活动。

就发展历程而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在斯金纳时期达到鼎盛。

1959年乔姆斯基发起了对行为主义的猛烈批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似乎无人问津。

儿童习得外语通常经过观察—模仿—重复—强化—成形几个阶段。

其主要观点有四:一是孩子天生就是一块白板,有待用后天经验填满;二是语言学习就是模仿(Imitation)和重复(Repetition),从而形成习惯(Habit);三是重视环境(Environment),尤其是教师的作用,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四是错误不是完善学习的表现。

纠错是第一语言习惯干扰外语习得的结果,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错必纠。

如今在专家和教师大谈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之时,笔者不禁要问:行为主义真的已经退出外语教学舞台了吗?二、行为主义在课堂:亦“优”亦“憾”现在让我们结合课堂案例寻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踪迹及其优势、弱势。

T Now read after me. What do you do in the morning?S What do you do in the morning?T We usually hav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S We usually hav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T You’ve done a good job!Let’s go on!…(repeat the above three times.)T Great! Now 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s. What do you do in the afternoon?S1 I usually do sports in the afternoon.T Fantastic! What do you do in the evening?S2 I usually do some reading in the evening.T Fabulous! Tell me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a day?S3 I usually has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I usually takes part in out-of-class activities in the afternoon. I usually has supper with my parents in the evening.T Oh, no!It’s wrong. I HAVE four lessons!I TAKE part in …I HAVE…How many times have you made the same mistake! What a serious mistake! How can I make you understand this when all the others know this?S3 …(lowers his head with his face red)1.小步子走原则这是一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典型句型操练(Pattern Drills)方式。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6)概念学习。学会对具有共同属性的同类刺激作出 同一的反应,亦即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 (7)规则学习。规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 的关系,规则学习就是要了解这种关系。
• (8)问题解决学习。即学习运用规则去解决问题。
• 加涅认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概念、规则和问题解决。 并在1971年把上述分类中的前四类合并为一类,把第 六类分为两类,即:
不依赖的,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 (三)我国的分类 • 1、潘菽的分类 • 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四类: • (1)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等。 • (2)技能和熟练学习。 • (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 •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
• 2、冯忠良分类 • 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 • (1)知识学习。包括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环节,要解决
• 理解广义学习概念需要把握下面三个方面: • 第一,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 第二,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 第三,学习表现为个体心理、行为比较持
久和稳定的变化。
• (二)狭义的学习 • 即人类 学习,人类学习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自
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 • 人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 第一,从内容上看,人类学习比动物学习广阔得多。 • 第二,从方式上看,动物学习是一个直接经验的过程,而人类学
的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 • (2) 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
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第二节 桑代克的试误说
• 桑代克(L. E. Thorndike),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提出了尝试—错误学说 • trail-error

(教育心理学)第四讲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三)

(教育心理学)第四讲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三)

2
受控的心态
一些人可能特别觉得他们所处的环境受到了控制,即使实际上不是这样,他们也会表 现出一种宿命论,这很可能会干扰他们的学习。
3
固定心态
部分人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一个固定数量的事情,因此当他们做错事时,他们会表现 出比较消极的情绪和行为。
4
简洁心态
拥有一个简单且明确的想法,会表现出更好的沟通、代表更有逻辑的想法、以及向他 人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
(教育心理学)第四讲行为 主义学习理论(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探究各种奖励、惩罚、条件反射以及不良行为背后的因素, 并介绍不同行为改变正弦波实验
Skinner利用条件反射,让 鸽子通过敲击拨片来获得 食物,跟进在积极地认知 条件下的刺激-反应 (S-R) 连接。
帕夫洛夫的研究
3 心理治疗的基础
行为治疗的基础在于给予患者明确的反馈,组织治疗过程的学习和应用,而患者的角色 则是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并探索新的替代方式。
行为主义的研究实际应用
心理治疗学
该方法通常是基于行为主义和 认知行为主义的理论,由训练 有素的临床心理学家或治疗师 来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行为 或问题。
教育心理学
奖励、惩罚和行为改变
1 奖赏与严惩的应用
奖励和惩罚可以激励人行为的改变。对于人们想要改变的行为,应该增加奖励,但同时 要想办法减弱惩罚,同时为了不断提高奖赏效率,需要不时的调整奖赏的内容和方式。
2 行为改变的方法
人们可以通过自我暗示、自我养育、在真实反馈的基础上进行认知重构等方法,帮助自 己改变不良行为。
在教育领域,行为主义理论可 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应有的 鼓励机制和教学计划,以增强 学生的学习成效。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者通常利用行为主义 思想来了解员工行为的本质, 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相关的绩 效指标来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热 情,以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心得体会

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心得体会

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心得体会摘要:首先我们得了解何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

结。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关键词:概念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桑代克正文:下面由我来浅谈一下我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下面听我来和大家说说。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谈到了华生我们就要再来看看另外几个名人的见解了。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班杜拉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1961年,他以学前儿童为对象进行了一个实验。

首先让儿童看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他们自由活动。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们从中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不同的学习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解释和方法来理解和促进学习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三种主要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和方法。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一种强调外部刺激和可观察行为的学习理论。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反馈和奖惩来形成条件反射和习惯的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Pavlov和美国心理学家Skinner。

1. Pavlov的条件反射实验Ivan Pavlov通过对狗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机制。

他用响铃声(无条件刺激)与给狗食物(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狗开始把响铃声和食物联系起来,最终只要听到响铃声就会分泌唾液(条件反射)。

这个实验说明了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建立的。

2. 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B.F. Skinner认为学习是通过对行为的后果做出调整来实现的,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通过在动物笼子里设置一个杆子,当动物按压杆子时即可获得食物奖励。

通过给予奖励或惩罚,动物逐渐学会采取特定的行为。

这一理论强调通过给予积极的奖励来增加行为,通过惩罚来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记忆和理解。

学习在认知主义中被视为一个主观的过程,人们通过内在的心理活动来处理信息、建立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

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Piaget和美国心理学家Vygotsky。

1.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Jean Piaget通过观察儿童的思维和行为,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儿童在认知发展中通过感知、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渐建立起对外界的理解和知识结构。

2. 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Lev Vygotsky关注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之时,笔者不禁要问:行为主义真的已 经退出外语教学舞台了吗?
二、行为主义在课堂:亦“优”亦“憾” 现在让我们结合课堂案例寻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踪迹 及其优势、弱势。 T Now read after me. What do you do in the morning? S What do you do in the morning? T We usually hav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S We usually hav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T You’ve done a good job! Let’s go on!
2016 年第 8 期 总第 416 期
再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屠勤琴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6)
缤纷杏坛
摘 要:本文结合外语课堂教学实例,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主要观点谈起,用实例阐述了行为主义在课堂 的优势和弱势,从而得出教学启示:行为主义依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作用,要取其精华,科学运用。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课堂;教学启示
一、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Behaviorism)关注客观的、可观察到的行为, 而不是内部的心智活动。就发展历程而言,行为主义学习理 论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在斯金纳时期达到鼎盛。1959 年乔姆 斯基发起了对行为主义的猛烈批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似乎 无人问津。
…(repeat the above three times.) T Great! Now 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s. What do you do in the afternoon? S1 I usually do sports in the afternoon. T Fantastic! What do you do in the evening? S2 I usually do some reading in the evening. T Fabulous! Tell me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a day? S3 I usually has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I usually takes part in out-of-class activities in the afternoon. I usually has supper with my parents in the evening. T Oh, no! It’s wrong. I HAVE four lessons! I TAKE part in …I HAVE…How many times have you made the same mistake! What a serious mistake! How can I make you understand this when all the others know this? S3 …(lowers his head with his face red) 1. 小步子走原则 这是一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典型句型操练(Pattern Drills)方式。教师领读,学生重复(Repetition),重复了三 次之后,教师接连抛出两个相似的问题,学生立刻利用模仿 (Imitation)已经通过运用得来的新语言知识回答问题,起 到了巩固强化(Reinforcement)的作用。之后教师再问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a day? 以此让学生巩固句型,形成新的语 言习惯(Habit)。 这种把呈现给学生的材料分成若干子块,按照一定的逻 辑顺序,由易至难设计的方法,充分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理 论的精髓——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的“小步子走原则”。这 种呈现知识分块、分解难点的做法,在初学者的课堂以及一 些较难板块的语法教学设计中屡见不鲜,教师的工作更有成 效,学生更加自信。 2. 强化原则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 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邵瑞珍,1997)。结合以上 案例不难发现,学生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会得到教师正面的 鼓励,学生便会不断重复被教师所认可的句型。使用好正强 化原则,及时反馈,赞扬鼓励,以此可以增强学生积极性和 自信心。 3. 教师为中心,“满堂灌” 在行为主义理论学者看来,学习是一种行为,而非心理
儿童习得外语通常经过观察—模仿—重复—强化—成形 几个阶段。其主要观点有四:一是孩子天生就是一块白板, 有待用后天经验填满;二是语言学习就是模仿(Imitation) 和重复(Repetition),从而形成习惯(Habit);三是重视环 境(Environment),尤其是教师的作用,课堂以教师为中心; 四是错误不是完善学习的表现。纠错是第一语言习惯干扰外
作者简介:陈哲(1994— ),女,浙江义乌人,台州学院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吴璐莹(1996— ),女,浙江仙 居人,台州学院学生,中文教育专业;吴磊(1984— ),男, 安徽宁国人,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177·
新校园 XinXiaoYuan
语习得的结果,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错必纠。 如今在专家和教师大谈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坏社会风气,且催生了一系列相关产业,造成了不健康的社 会影响。
2. 创业企划与落地之间的差距 (1)融资问题。所有创业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当前 社会背景下,政府提供政策扶持和多样化的融资方案。但是 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融资问题仍是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之一。比如一个 APP 从开发到推广再到后期的维护运营,需 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且 APP 盈利周期较长,如何融资就成 了最大的难题。 (2)企业创建和运营。大学生的优势在于创意和想法, 但是在创业过程中还要面临诸如企业创建的烦琐流程、企业 的选址、财务管理以及人员机构的合理调配等问题。 首先,企业的创办需要一系列步骤,包括办理企业名称 核准、确定公司住所、形成公司章程、刻私章(法人代表及 其他股东)、办理验资、办理验资报告、申请公司营业执照等。 这一系列过程太过繁琐,以至于诸多创业者有心无力,企业 难以成立和运行。 其次,大学生市场观念淡薄,在营销和产品开发的过程 中往往只关注提高产品的价值,而忽略其商业效用以及推广 营销所需的费用,容易产生无法盈利的情况。 最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的问题较为突出。当 公司成立后,团队的机构及人员调度往往会出现问题,人员 的不合理安排导致效率低下,这些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经常发 生的问题。 3. 大学生自身经验不足 大学生群体还没有感受过真正的商业竞争,缺乏社会经 验,可能会出现不切实际的想法,容易陷入理想主义的漩涡, 开发出的产品不符合社会主流需求。创业大学生还可能存在 好高骛远的问题。创业初始需要从小做起,从细做起,但是 一些大学生急于求成,没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心理
参考文献: 14(9). [2] 舒圣祥 . 休学创业,允许不等于鼓励 [J]. 教育与职业,
2015(4). [3] 孟维莹 . 产业转型期就业与创业环境分析 [J]. 消费导刊,
2015(7). [4] 王征 . 产业融合:当代产业新范式 [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准备,在热情消退以后,创业必将陷入困境之中。 三、小结 在众创时代背景下,创业机遇与挑战相伴而生。在呼唤
创业创新的社会,大学生作为创业潮中的主力军需要扬长避 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规避风险。大学生在创业过 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创业机遇,及时关注政 府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大学生要脚踏实地,趋利避害, 提高自身素质。
学报,2014(2). [5] 滕远杰 .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研究 [J]. 现代企业文化,
2013(33). [6] 孟秀焕 .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调研及对策 [J]. 中国商贸,
2014(28).
注:2015 年度台州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网络生活对大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冲击及其应对研究——以台州市高校为 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