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研究之新派武侠小说欣赏

合集下载

新派武侠小说

新派武侠小说

新旧武侠中“侠”的不同:新“侠” 特征
梁羽生:旧武侠中的侠,多属统治阶级的鹰犬,新武侠 中的侠是为社会除害的英雄,行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新武侠大多突破了旧武侠小说的剑仙斗法、门派纷争、 镖师与绿林仇杀的题材范围,较多表现人民群众的斗争; 着重人物性格描写,兼用中西技法,剔除了旧武侠的鬼 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迹严格限制在“人体潜能”的 范围内;缺陷在于侠客英雄超人化,缺乏现实主义深度, 商业化,故事套路化。
瑞安为第二次高潮。这个时代也就是大武侠时代。
新武侠小说诞生的具体情况
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在报纸上互 相攻击,后相约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
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
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朋友《新晚报》 总编辑罗孚为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 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第三天《新晚报》推出署名“梁羽生” 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此为新武侠小说之始。随之, 梁羽生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出现,其笔 名梁慧如,又心慕宫白羽,故名梁羽生。
新旧武侠中“侠”的不同:新对旧的超源自越一、纠正旧武侠的疾患;

二、具有浓厚丰富的传统文化涵量;
三、思想、艺术上广为借鉴,勇于创新。

武侠小说发展历程:新派武侠小说
20世纪50年代,旧武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流行化(通 俗化)潮流中,嬗变为新武侠。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 表的写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 后来又有台湾的武侠文学作家古龙入伙,于是将他们并称 为“新武侠三大家”。新派武侠小说指新文化运动后,武 侠小说在新文学的影响下,开始白话创作后的新样式。这 个时代名家辈出,以梁羽生为开端,以金庸为高潮,以温

武侠小说赏析

武侠小说赏析

武侠小说赏析----侠文化与武侠小说从“纵死犹闻侠骨香”到“乱世天教重侠游”从“一萧一剑平生意”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在中华名族邮寄的历史传统中,产生了中国侠文化。

侠,到底是什么?关于侠的定义和解释,历代以来即使不是汗牛充栋,至少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侠是既轻财讲义气,又以强力雄霸地方的一种行为特征,而禀有这种特征的人,即是所谓“侠”。

又有人说:“侠”同“挟”侠就是挟持大人物并供其役使之人......但总的来说这些解释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对侠的气质的说明,一是对侠的社会地位的说明。

结合汉代的历史实际,可以认为,侠,是一种讲究意气交合而扬威天下江湖、逞强一方乡里的社会行为及实施这些行为的人。

侠放纵自由,恣意兼爱,重情重义。

张丹枫纵声大笑,吟道:“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流俗。

当哭便哭,当笑便笑,何必矫情饰俗。

你我俱是性情中人,哭哭笑笑,有何足怪?”哭也是歌,笑也是歌,都是人格性情的自由抒发,不被世俗所桎梏,当哭便哭,当笑便笑这正是侠恣意放纵的真实写照。

而从温瑞安的《一怒拔剑》中所写的:救人的代价往往是:救不了自己。

对某些人而言,只要救得了人,就算救不了自己,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这种人通常被俗人称为“傻子”。

但在江湖上,则被称之为“侠士”。

江湖汉子视钱财为身外之物,故此不怕“欠债”。

但是怕“欠情”情和义,都是欠不得的,而且是有欠必还的原来这就是侠义,侠义就是义,就是兼爱,就是朋友之间的情义。

仅此两处就可以真切的看出,江湖侠客的兼爱与重义。

纵观历史侠一直存在于大众的心里,而侠的历史的出现,使侠义有了一种文化存在,侠的文化的出现慢慢积淀,最终出现了关于侠的小说,即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的历史由来已久,多数人认为武侠小说源于太史公《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刺客列传》。

汉朝太史公的《游侠列传》,《刺客列传》,写了荆柯、郭解、聂政、豫让等游侠刺客的传记故事,塑造了一个个侠烈至性,血肉丰满的文侠武侠形象,几千年来涤荡着读者的心胸,是武侠小说发展的原动力。

武侠小说解读

武侠小说解读

武侠小说解读武侠小说,一直是中国文化中比较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

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骑士小说或者冒险小说,武侠小说追求的是武功修行和江湖仇杀,以及对于仙俠世界的想象和描绘。

虽然武侠小说受到过很多文学批评家的质疑,但是它无疑是中国文学中最具有影响的文学形式之一,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传承和影响至今仍在。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武侠小说的内涵和特点。

一、武侠小说的起源武侠小说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木兰辞》,这是一首关于女性勇猛斗争的史诗歌曲。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侠小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更具有文学味道的文学形式。

到了明清时期,武侠小说逐渐成为了文人士大夫和广大民众共同喜欢的文学形式。

在现代时期,武侠小说经历了新时期的转型,它的题材和写作方式不断更新,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学形式中的元素,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二、武侠小说的特点1. 高度的架空性武侠小说的故事经常发生在架空的仙侠世界当中,这些世界往往都存在着离奇而神秘的生物和神器,并且主人公也通常都拥有意想不到的武功和神奇的招式。

这种高度的架空性也是武侠小说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2. 华丽的修辞和细腻的情感武侠小说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修辞和诗意,这些修辞和诗意为武侠小说带来了一种华丽的文学风格,使读者不仅可以享受到武侠小说中激烈的战斗和刺激的情节,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和细腻的思考。

3. 丰富的武功和招式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很多奇特的武功和招式,这些武功和招式往往是武侠小说最大的亮点之一。

同时,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和招式还经常被赋予了一些寓意和象征性的意义,这也为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感情和性格塑造带来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三、武侠小说的影响虽然武侠小说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受到了一些文学批评家的质疑,但是它的影响和贡献却是不可否认的。

首先,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娱乐方式,同时也为文化传承和思想传递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

其次,武侠小说对于现代电影、电视等娱乐形式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4部新派武侠小说,唤醒你对《今古传奇》的记忆,开启全新的江湖

4部新派武侠小说,唤醒你对《今古传奇》的记忆,开启全新的江湖

4部新派武侠小说,唤醒你对《今古传奇》的记忆,开启全新的江湖喜欢武侠的朋友一定不会对《今古传奇·武侠版》的名字感到陌生。

2001年,武侠版创刊后,一度带动了大陆的武侠热,涌现出凤歌、小椴、李亮等一大批大陆新武侠作家。

如今武侠的时代虽然渐渐逝去,但仍然有一批武侠作家仍在坚持创作,写作出独具一格的武侠作品。

《江湖消亡史》赵晨光《江湖消亡史》原名《隐侠》,曾在今古传奇杂志上连载多年,收获了大批粉丝。

小说主角民国卢秋心看似文弱书生,实际上却武艺精湛,并且有一手好枪法,但也正是这身绝佳的武艺,让他惹上了“麻烦”。

军阀韩督军的儿子——纨绔子弟韩凤亭因为贪玩,想学功夫,硬要拜卢秋心为师,甚至派人把卢秋心的一家一当全都搬到了府上。

无奈之下的卢秋心只好答应下来,想敷衍地教点儿功夫了事,却不想在相处中,渐渐发现了韩凤亭的赤诚之心,最终决定倾尽自己的所有,教好这个徒弟。

《战国争鸣记》李亮今古传奇的老作者中,大部分走的是金庸、古龙的路子,另外还有赵晨光、慕容无言走的偏历史传奇的路子,而李亮则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

他的行文浪漫、洒脱,充满奇思妙想和少年感,也使得他收获了更多的年轻读者。

《战国争鸣记》是李亮从纯幻想题材向历史题材转型的第一部作品。

他将以往的奇思与本就具有科学精神、超越时代的墨家相结合,将武侠中的侠义与墨家的仁侠合并在一起,创作出了更有新鲜感的武侠故事。

《大明火枪手》燕歌燕歌与赵晨光、李亮不同,文风颇有点古龙的味道。

其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颇有趣味。

故事以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讲起,以懒散的神机营士兵丁醒的经历为线索,辅以跌宕起伏的悬念。

读起来又燃又热血,将普通人的爱国情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魔术会》巫童作为忠于《今古传奇》的年轻作者,巫童的作品绝对是武侠的,但又具有浓浓的个人特色。

新设定、新帮派、大江湖、大历史是巫童从出道作《暗杀1905》以来一直秉承的创作基础。

以民国上海魔术江湖为背景的小说《魔术会》更是如此。

评新武侠小说

评新武侠小说

1.英雄志:孙野狗历时十年呕心沥血之作,号称【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这个口号颇大,给英雄志带来莫大名气的同时,也让英雄志背负上了无数骂名,引起了很大争议,孙野狗压力很大啊。

该书前几章有模仿金庸《笑傲江湖》的痕迹,文笔也差金庸甚远,许多荒诞的情节更让其颜色大减。

然而到了七章后,风格开始转变,有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情节的复杂、人物的刻画、还是深刻的语言风格、紧张氛围的烘托都已渐入佳境,文笔也开始飞速提高。

文章立意和思想深度更是隐隐高于金书。

武侠写至今昔,道路越来越窄,剧情越来越容易老套。

众多武侠作者,都难以跳出金古的羁绊。

通读全篇英雄志,可以看出孙晓此人的雄心壮志。

孙晓虽然内心非常尊敬金庸,但却以超越金庸为目标,以复兴武侠辉煌为己任。

英雄志饱含了英雄的血与泪,全篇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整部作品处处可见【人】与【时代】的激烈对抗,深刻的揭露出了封建王朝的黑暗,亦反应了当今社会的一些弊端。

孙晓将武侠小说的传统古典意味与现代社会气息紧密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别树一帜的写作风格。

武侠与现代社会水**融的写作风格,孙晓或许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却是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最深最远的人。

但是,此书亦有许多缺点。

诸如:前期文笔粗糙无比,后期逻辑有些混乱,整部书硬伤太多,有些情节非常突兀不合理。

同样是多线索,同样是众生相描写,金庸天龙八部一书,就远比孙晓清晰合理。

不多说了,英雄志是一部优缺点并存的武侠小说。

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仍然不失为金古之后一部好看且耐人寻味的武侠奇书。

2.昆仑。

金庸之后最经典的传统历史武侠小说之一,号称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巨著。

许多专家更是认为凤歌凭借此书,奠定了大陆新武侠领军人物的地位。

不得不说,昆仑有着【浓重模仿金庸】的痕迹,这点凤歌自己也承认了。

昆仑此书,无论是文风,文笔,整体构架,都与金庸小说非常相像。

当然,凤歌也有自己的东西,也进行过一些创新和探索,有两点尤为突出:一是打破了金庸的武学体系。

通俗文学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径探讨——以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为例

通俗文学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径探讨——以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为例
( 一) 新 派 武侠 小说 有 助 于学 生提 高个人 的道德 修

4 . 有 助于学 生树 立正确 的爱情 观 。 现 在 的青年 大学 生 ,不少 因为爱 情 的挫折 而备 受
打击 , 以至 于 自杀或 者杀人 。 帮助 学生树 立正确 的爱情 提 升 当代 大学 生 的道德 修养 ,需 要大 力提 倡社 会 观念 , 促 进其 以正确 的方式 处理 恋爱 中的 问题 , 也 是 高
游侠 , 其行虽 不 轨于正 义 , 然其 言必 信 , 其 行 必果 , 已诺 必诚 , 不爱 其躯 , 赴 士之 困厄 ” 。一诺 千金 , 已经成 为侠
梁羽 生的小说 是 这方面 的典型代 表 。 “ 说 梁 羽生小 说是 才子 之书 ,并无 夸 张之 意 ,这 只要 看一 看他 的 回
系和公 民道德 规 范一 脉相 承 , 学 生 阅读新 派武侠 小 说 , 也 是一 次 自觉 接 受 中华 传统 美德 和社 会 主义 核心价 值
观 念教 育 的过 程 。
人, 那 我也嫁 别人 。他 心 中只有 我一 个 , 另 i 5 我 心 中只有
他一个 。”
( 二) 新 派 武侠 小说 有助 于提 高学 生文化素 养 “ 人文 素质教育 的内容和 途径是 多种 多样 的 。 就 内






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的 目 标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 增 , 尽 到 了为 国为民 的侠客本 分 。而很 多 高职学 生 , 走
着 质 的契合性 。 ” [ 5 1 因此 , 高 职教育 不仅要 培养学 生专 业 上 工 作 岗位 后 , 缺 乏职 业 素养 , 缺乏 应有 的职业 道 德 , 技能, 还 要重视 高职 学生 的“ 成 人” 教育。 新 派 武侠小 说 这 是 高职教 育应该反 思 的。 作品, 有很 多 内容都对 学 生具有 “ 成人 ” 价值 。

新派武侠小说结课论文

新派武侠小说结课论文

我看《射雕英雄传》题外话:本学期选新派武侠实属巧合,刚上大学时加入了一个社团叫武侠协会,当时每周都组织去北大听孔庆东老师讲武侠,教室里都挤满了人,孔老师讲得很是精彩,听了很多次课之后就开始对武侠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不过小时候大人们都不让看小说,怕耽误学习,所以武侠书籍没看过几本,但拍出来的电视剧倒是看了不少。

作为七八岁大的我们,就对剧情有了自己的想法了:憎恨南帝一灯法师的不识人间烟火;惊叹洪七公的贪吃肮脏,还能仅仅有条管着几十万丐帮大军;最有独创的是把丐帮交给那刁瞒任性的黄容来管;最欣赏的是黄药师的孤傲威严,却因疼爱女儿而变得不像东邪;西毒欧阳峰讨厌的不想提及……。

最弄不懂的是武艺超群,贪耍好玩拥有孩童般性情的周伯通居然演绎了一段传奇姻缘,这一个个人物的特性让人惊叹,不得不为金庸能编出如此精彩分层的长篇故事叫绝。

其实,我第一次接触金庸,其实也算不上,小时候就知道电视里大侠飞来飞去,武功了得,也不知道实拍出来的,还无以为真有这么厉害的人。

金庸的武侠最先接触的是香港无线电视台95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

虽然当时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非常高,但我还很小,所以并没有从那时候起就迷上金庸武侠。

上学之后,由于父母老师的严格督导加之课业的繁重,我一直没机会拜读先生的作品,很是遗憾。

直到上了大学,我才才开始真正地认识金庸先生。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大家注意了,代表作家的后面没有“之一”,他是真正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

除此之外,先生还是一位出色的政论家兼商人。

有人这样评价金庸先生——“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

”先生的一生,即使不能形容为波澜壮阔,但也真可以算得上多姿多彩之至了。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中期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听说也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

而金庸先生就是自发表《射雕》之后,才得以正式确立自己“武林至尊”的地位的。

看来不仅仅是金庸先生著就了《射雕》,《射雕》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金庸。

新派武侠小说娱乐性浅谈

新派武侠小说娱乐性浅谈

新派武侠小说娱乐性浅谈武侠小说古已有之,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派武侠小说形成,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一股潮流是由梁羽生所带动,“开风气之先”,这一点也被梁羽生先生自己所承认,尽管在当时确实也存在着一些作家,他们的作品文风已近新派武侠小说,而且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当时尚在人间的还珠楼主。

总的来说,新派武侠小说的定义比较繁杂,认识也不尽一致,但公认的有这样一些特点:西化的写作手法,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武侠世界的理想化。

还有一个特点许多学者未曾提及,那就是对神魔世界的摆脱,尽管新派武侠小说的想象十分活跃,甚至可以说是活跃到肆无忌惮,但对神魔世界的接触很少,摆脱了传统武侠小说的神话色彩,除了某些神功的原理比较没有根据外,故事的情节一般都遵循自然规律。

这些特点并不是一下就冒出来的,也并非是新派武侠小说作家的首创,在民国时期的一些武侠小说家中就已经出现了某些特点,例如王度庐的小说就十分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讨,写作手法也十分西化,没有传统武侠小说中的神话色彩,与新派武侠小说之不同者,但其武侠世界未能理想化,烟火世俗气过于浓重,与正规文学作品相比较则过于荒诞,与武侠小说相比较又显得过分有正规文学的色彩。

新派武侠小说的理想化是与传统武侠小说十分不同的一点,即许多学者们所批评的“不食人间烟火”,其实新派武侠中的理想化色彩是传统武侠小说中神魔世界的一种嬗变,将传统武侠小说中的剑仙一类具有神话色彩的元素异化而成,也实在算不上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如果说还有什么其他来源的话,那就是民国时期新鸳鸯蝴蝶派的影响。

新派武侠小说自五十年代兴起,在六七十年代达到顶峰,此时正是举世公认的武侠小说三大家精力最旺盛、创作欲望最强、创作精品最多的时候,进入八十年代以至于今,新派武侠小说渐走下坡路,梁羽生1984年封刀,金庸早在七十年代初便再没有新作品问世,古龙渐渐失去了创作力,于八十年代中期逝世,时间差不多与梁羽生封刀的时间重合。

三大家之后,最杰出的武侠小说家首推温瑞安,这位爱国的马来西亚籍华人的小说中洋溢着一股浓郁的爱国气息,例如名篇《空手道》,但最终将他推上大家地位的还是他的那部《四大名捕》,一部超长到几乎看不到尽头的作品,一直到现在都还未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曰:人生在世,难免痴嗔贪三毒。 “痴”即是情孽,“嗔”指复仇,而 “贪”即对权势的贪欲。
金庸的小说以“情孽、复仇、争权”为三 条线来展开故事。 如:《天龙八部》中的段正淳、段誉、天 山童姥、李秋水、阿紫等陷入情孽。 萧峰、游坦之、段延庆、叶二娘等则是 复仇。 姑苏慕容父子的“王霸雄图”段延庆 即是贪欲。
明朝:(共8部)
《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 女侠》——《联剑风云录》——《武林三绝》(只是 报纸连载,未出版成书)——《广陵剑》 萍踪系列(计6部),为天山系列上半支
《武当一剑》
不属于天山系列,独立成篇,年代故事和《白发 魔女传》有冲突 正宗天山系列: (计14部) 《白发魔女传》 (明万历年间起,〈白〉为天山 系列下半支首篇)
(2)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选择了明确的时间 和时代背景,而且还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时间 及特殊的时间及特殊的历史背景。
金庸小说的历史年代及背景大多选择在唐 代更替、社会动乱、民族矛盾激化这样的历史 时期。 《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雪 山飞狐》《鸳鸯刀》《鹿鼎记》发生在清初。 《碧血剑》在明末,《射雕英雄传》和《神雕 侠侣》在宋末元初,《倚天屠龙记》在元末明 初,《天龙八部》是在宋、辽、西夏、大理、 吐蕃并峙时期。《越女剑》春秋战国时期。
2.“侠之大者”的创作理念。
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 《书剑恩仇录》到《雪山飞狐》为第一阶段,已 经给他的小说定下了“侠、情、义”并举的基调; “射雕”三部曲、《倚天屠龙记》为第二阶段, 塑造了几位真正的大侠;《笑傲江湖》《天龙八 部》《鹿鼎记》则是艺术上炉火纯青的第三阶段。 读金庸的小说,大可以“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 的看热闹”。 如读《红楼梦》一般,“才子看见缠绵,革 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史”。
三大突破
1.他完成了把重大的历史题材引进作品 的伟大尝试。 他的作品“将江湖传说和史实风貌有 机的结合,在恢弘博大的历史 锦屏上 展示波澜壮阔的民族斗争画面,明显 的寄寓着汉族文化正统观念,传达出 对香港人来说尤有切肤之痛的兴亡之 感。作品中矛盾纠葛不仅仅体现在个 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而是由国家仇和 民族恨所引起的,这样使得作品比旧 派武侠小说有着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 和历史意义。
《女帝奇英传》是梁羽生的一部得意之作。 作品取材于唐代武则天的生平事迹,生动 再现了她在充满血雨腥风上午宫廷斗争中 如何登基称帝的过程。他忠实于历史,对 武则天这一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 作出了客观的描述。这部小说虽属于武侠 小说,但它具有历史小说的某些特征。
2.侠派“正宗”的创作主张 他在创作观念上,始终坚持着“宁可无 武,不可无侠”或曰“先武后侠”的创作 主张,这彰显了一切以“人”为核心的观 念。武是一种手段,而侠是一种目的。而 侠是正义的行为,而他笔下的侠实际上是 民族英雄、时代精神的代表和人民意志的 理想化身,具有讲义气,重承诺、轻生死、 言必行、行必果、救人于危难的精神气质。 使得作品不仅充满了正气,而且也显得大 气,具有较高的精神格调。他的这种创作 理念影响了后代作家,使他们在武侠小说 创作中不自觉地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现实主义的开创者—— 金庸
梁羽生是20世纪50年代港台武侠小说创作 中最杰出的领军人物,那么金庸便是60年代最 优秀的“武林盟主”。他始学梁羽生借助曲折 动人的“大众化”故事 框架,来表现惩恶扬 善的主题和大侠创造历史的新古典主义思想。 他在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中堪称“侠之大 者”。他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金庸在 武侠小说的创作上,力求描述动荡社会的原貌, 追求历史的真实痕迹,虽然梁羽生曾经也想引 进历史进入武侠小说,但成绩一般。
3.开创了“纸上武功”的写作套路。 梁羽生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中,开创 了“纸上武功”的基本套路,成为大 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梁羽生对武打 场面的描写实在让人叫绝,一招一式 有板有眼,既有招式的名称,也有招 式的具体路线,怎么攻,怎么防,讲 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他 丰富的武术门派知识,技击、兵器知 识等,在古今武侠小说作家中凤毛麟 角。
4.他是传统意义上话本小说的集大 成者。
他的作品回目对仗工整,开端和收束均有 诗词。他有着相当深厚的古文功底,填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 样样精通,因此,他的作品常有诗词的点缀, 使作品的文学色彩大为增强。一般来说,诗词 主要有三个作用:
抒发主人公或喜或忧的情怀。 男女之间的传情达意 概括全书。
局限性
1、突出的矛盾首先表现在我们前面曾经提 到提到过的侠义与人性描写的冲突中。
清朝:(共17部)
《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 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 《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 州》——《侠骨丹心》——《游剑江湖》——《牧野流 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 《剑网尘丝》——《幻剑灵旗》 为姊妹篇,与天山派无关,但有部分人物在《绝 塞》中出现过 《草莽龙蛇传》——《龙虎斗京华》 为姊妹篇,太极篇,讲述义和团年间故事
选择这样的时期,它的意义首先就体现在其矛 盾的激化及民族国家的危亡之中,从而表现出古代 英雄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正所谓“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进而不仅写出了扶困的“侠”, 而且能写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这是中国古 典的一种传统的理想精神及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 再者他选择历史兴衰、朝代更替、社会动乱的时期, 正是最动荡、最黑暗、最为苦难深重的矛盾激化时 期,个人身心较无安全又较有自由和自由追求较为 强烈的时期。越是多种矛盾的激化和冲突,历史的 本性和政治文化的本性及人性的本质也就会暴露得 越充分。
其三、整体与局部的矛盾。
梁羽生的小说写得都很长,篇幅大,线 索多,如果在报纸上连载,每个局部都有 精彩之处,但如果合成一本书,则有整体 感不足之嫌,有些天马行空,缺乏严谨的 艺术结构。
其四、内力与招式的矛盾。
梁羽生的学识渊博,文化修养深厚,思想丰 富,应该是内功深湛的一位作家。他的创作方 法,却采用了“剑宗”的路子,试图以“招式” 见长,这就是一种深刻的矛盾,因为作者的特 长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面对崇高(思想模 式)与优美(艺术模式)的追求,却又缺少变 化,做不到像“独孤九剑”或“太极剑”那样 由“剑意”而“变招”,“无招”胜“有招”。 梁羽生太注重招式了,反而陷入拘泥刻板之中, 从而很难达到艺术的极境。梁羽生可以求雅, 而不能做到大雅若俗,俗极而雅。
武侠小说的突破 ——新派武侠小说
一、中国新派武侠小说概述
中国新派武侠小说是在旧派武侠小说基础 上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中国香港、台湾兴起 的,它的开山始祖是梁羽生和金庸。 自金庸1955年发表《书剑恩仇录》后,新 派武侠小说的读者越来越多,从事新派武侠小 说写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港台地区出现了一 批武侠小说的作家。如:古龙、白天、柳残阳、 司马翎、王玲燕、高庸、温瑞安,后来中国大 陆出现了雨墨等作家。
(一)武侠小说新变的开拓者 ———梁羽生
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 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 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 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 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梁羽 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 河。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 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 录》、《云海玉弓缘》等。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 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1] 另有笔名陈鲁、 冯瑜宁、梁慧如、李夫人、冯显华、幻萍、佟硕之、凤雏生。
飞 雪 连 天 射 白 鹿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笑 书 神 侠 倚 碧 鸳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行》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
1.现实主义的描写 (1) 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多有其明确的时 代背景乃至准确的时间性。 (2)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选择了明确的 时间和时代背景,而且还选择了一些特殊 的时间及特殊的时间及特殊的历史背景。 (3)金庸的武侠小说将许多“历史人物” 写进作品。
唐朝:(共4部) 《女帝奇英传》、《大唐游侠传》——《龙凤宝 钗缘》——《慧剑心魔》《大》《龙》《慧》三部为 大唐系列 宋朝:(共6部) 《武林天骄》、《飞凤潜龙》、《狂侠· 天骄· 魔 女》——《瀚海雄风》、《鸣镝风云录》——《风云 雷电》 《武》《狂》有冲突,《狂》《鸣》联系紧密, 《翰》《风》联系紧密,宋朝年代与情节混乱
(1) 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多有其明确 的时代背景乃至准确的时间性。
以这样的开头来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 人物,乍看起来,像是一部历史小说。 ……这是清朝四十五年三月十五。这日子 在江南早已繁花似锦,在这关外长白山下 的苦寒之地,却是积雪消融,浑没春日气 象。东方红日甫从山后升起,淡黄的阳光 照在身上,殊无暖意。(雪山飞狐)
梁羽生从1952年开始武侠小说创作,至 1984年封笔,在32年的时间里创作作品35部共 160册,尤其是他的《龙虎斗京华》一书,标志 着新派武侠小说真正意义上的诞生,从而成为 了新旧武侠小说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的作 品一方面较多地继承了还珠楼主、王度庐、宫 白羽等人的创作理念,打上了鲜明的传统文化 的印记,另一方面他在小说创作中注重小说人 物性格描写,重新认识民族文化,兼用中西技 法,突破了旧武侠小说进入的一个新的境界, 为武侠小说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使他成为 20世纪50年代港台武侠小说创作最杰出的领军 人物。
小说坚持以侠为本,兼及人物性格描写,确实 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又毕竟是“戴着镣铐跳 舞”,侠义与人性有时难以俱全。因为侠义形 象毕竟是理想规范,必须美化,而人性的探索 则是现实的把握,必须真实。梁羽生舍弃人性 的探索而取侠义理想,带有狭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