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蛇阿里山脊蛇
盘点我国境内的十大毒蛇,每种蛇咬人一口都能致命!大家注意了!

盘点我国境内的十大毒蛇,每种蛇咬人一口都能致命!大家注意了!春夏季节,是蛇类结束冬眠的时候,也是蛇最活跃的时候,出行旅游要注意安全,切勿随便进入荒乱草丛或森林里。
下面,为大家介绍我国境内的10大毒蛇1银环蛇银环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
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
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傍晚或夜间活动,常发现于田边、路旁、坟地及菜园等处,因此,和人们的生活区有很大交集,对人们的安全有一定的威胁。
分布在中国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
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极为猛烈,是环蛇属中毒性最强的。
事实上,它是继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之后,陆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综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
银环蛇的LD-50为0.08~0.108,是除大洋洲外,世界陆地上最毒的毒蛇。
但由于该蛇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不主动攻击人,因此为其所伤的案例并不多。
2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
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
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
在中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
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
眼镜王蛇毒性极强。
3中华眼镜蛇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
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栖息于平原、丘陵和低山。
见于耕作区、路边、池塘附近、住宅院内。
多于白昼活动。
中华眼镜蛇为大型前沟牙毒蛇。
受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
了解蛇的生活习性

了解蛇的生活习性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蛇的生活习性蛇的栖息环境因生活习性不同而有差异。
如金环蛇,多在丘陵山地、水域附近活动,以夜间活动为主,鱼类、蛙、蜥蜴、鼠及蛇是它的美味佳肴;银环蛇多在水田、塘边及低洼湿地活动,活动亦在夜间,捕食鼠类、蜥蜴、蛙类、鱼类(泥鳅鱼最好)以及其他蛇类;眼镜蛇常在丘陵山坡及山脚下的灌木丛中和平原的墙基、石缝处、坟堆、向阳山坡活动,以捕食小哺乳动物、鸟类及其卵、蜥蜴、蛙类、鱼类和其他蛇类为主;五步蛇多在树旁、阴湿石隙、杂草中、溪旁石下活动,主要捕吃蟾蜍、蛙、鼠及蜥蜴为生;蝮蛇多在颓墙、废墟及村落前后或菜地中活动,主要食物是鼠、鸟、蜥蜴、蛙、鱼等;竹叶青多活动于丘陵山区溪边及草丛灌木中,早晚活动频繁,以鼠、鸟、蜥蜴、蛙类为食饵。
总之,我国常见的各种蛇类,特别是毒蛇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是不相同的(见表1-2)。
只有了解各种蛇类的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才能把蛇养殖好,并能预防毒蛇咬伤于未然,所以必须很好了解和掌握蛇的生活习性。
蛇的活动规律蛇是一种变温动物。
它的体温常是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体内的代谢率和活动也与体温变化息息相关。
体温高时,代谢率高,活动频繁;体温低时,代谢率低,活动减弱。
一般地说,从春末到初冬,是蛇类活动的黄金季节,特别是在骄阳似火的夏季和天高气爽的金秋,蛇类活动最为活跃,经常到处流窜,昼夜寻找食物,俗话说"七横八吊九缠树",就形象地说明了7、8、9这三个月是蛇类活动的高峰期。
但是蛇类喜热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是在炎夏的酷暑,它们喜欢在树荫、草丛、溪旁等阴凉场所生活栖息。
从秋季到冬季,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蛇体内的代谢随之降低,当它的生理活动减慢到一定水平后,就逐渐进入到"冬眠"期。
一般的毒蛇从11月下旬就已经开始不吃不喝,不蜕皮,相继入洞冬眠了,这时它们往往是几十条甚至成百条群集在位于高燥处的洞穴里或树洞里蛰伏过冬。
毒蛇图谱

毒蛇图谱●竹叶青:竹叶青头较大,呈三角形,颈细,体背呈草绿色,腹面稍浅或呈草黄色。
自颈部以后,体侧常有由背鳞缀成的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纵线,或为黄色纵线。
尾较短,焦红色,具缠绕性。
眼与鼻孔之间有颊窝。
●金环蛇:金环蛇身体较粗大,一般长1~1.6公尺。
头椭圆形,略大于头部,头背黑色,有八字形纹斜过头侧。
头尾部有黑黄相间的宽环纹缠绕周身,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
背脊有头着隆起,背正中一行鳞片扩大呈六角形。
尾较短,末端钝圆。
●银环蛇:●海蛇:灰蓝扁尾海蛇体型细长,体长可达200厘米,体重0.5--1.5公斤。
身体前部为圆形,后部至尾部逐渐变成侧扁。
体背部青灰色,从头至尾有51--68个青灰黑色的宽横纹环绕蛇体。
腹部黄色或橄榄色,生活习性生活在近海处,特别喜欢河口的地方。
●尖吻蝮蛇:又名五步蛇,蛇头略粗于体,长方圆形,黑褐色。
背部有一条隆起的脊棱,周身由黑褐色和白色细密片组成的横环纹带,黑褐色的节带较宽,节带四十五至六十节,腹部灰白色或黄白色,黑褐色的节带,颜色浅淡,气微腥。
●眼镜蛇、眼镜王蛇:身体背面为黑白两色相间的斑纹,黑色斑纹较白色纹宽。
头部为椭圆形,与一般毒蛇三角形的头部大不相同。
背上最中央一列鳞片较附近的鳞片为大,且呈六角形。
●原矛头蝮蛇:又名烙铁头,蛇体躯粗短,身体颜色由黄褐色至暗褐色均有之,背中线有一纵列不规则之黑色菱形斑块,腹部呈灰白色,其上有深褐色的斑点分布,体鳞19或21列,除最外列其余均具明显稜脊,头部较为圆钝,略呈三角形,自眼后经口角到颈侧有一深色带纹,具颊窝一对,位於鼻孔与眼睛之间,上颚前端具可收摺的管牙一对。
圆斑蝰蛇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
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有两行深棕色圆斑,左右交错或并列,圆斑中央色浅,外侧常开放呈马啼形,有的标本还有一条红棕色脊线;眼后有一呈色眉纹,其上缘镶以黄白色边;尾后段黄白色,但尾尖常为黑色。
中国蛇类名录

中国蛇类名录(中-拉对照表)盲蛇科钩盲蛇属钩盲蛇 Ramphotyphlops braminus白头钩盲蛇 Ramphotyphlops albiceps盲蛇属大盲蛇 Typhlops diardi恒春盲蛇 Typhlops koshunensis瘰鳞蛇科瘰鳞蛇属瘰鳞蛇 Acrochordus granulatus闪鳞蛇科闪鳞蛇属闪鳞蛇 Xenopeltis unicolor海南闪鳞蛇 Xenopeltis hainanensis针尾蛇科筒蛇属红尾筒蛇 Cylindrophis ruffus蟒科沙蟒属红沙蟒 Eryx miliaris东方沙蟒 Eryx tataricus蟒属缅甸蟒 Python molurus游蛇科脊蛇属青脊蛇 Achalinus ater台湾脊蛇 Achalinus formosanus海南脊蛇 Achalinus hainanus井岗脊蛇 Achalinus jinggangensis美姑脊蛇 Achalinus meiguensis阿里山脊蛇 Achalinus niger棕脊蛇 Achalinus rufescens黑脊蛇 Achalinus spinalis瘦蛇属绿瘦蛇 Ahaetulla prasina腹链蛇属无颞鳞腹链蛇 Amphiesma atemporalis黑带腹链蛇 Amphiesma bitaeniata白眉腹链蛇 Amphiesma boulengeri锈链腹链蛇 Amphiesma craspedogaster棕网腹链蛇 Amphiesma johannis卡西腹链蛇 Amphiesma khasiensis瓦屋山腹链蛇 Amphiesma metusia台北腹链蛇 Amphiesma miyajimae腹斑腹链蛇 Amphiesma modesta八线腹链蛇 Amphiesma octolineata丽纹腹链蛇 Amphiesma optata双带腹链蛇 Amphiesma parallela平头腹链蛇 Amphiesma platyceps坡普腹链蛇 Amphiesma popei棕黑腹链蛇 Amphiesma sauteri草腹链蛇 Amphiesma stolata缅北腹链蛇 Amphiesma venningi东亚腹链蛇 Amphiesma vibakari白眶蛇属白眶蛇 Amphiesmoides ornaticeps滇西蛇属滇西蛇 Atretium yunnanensis珠光蛇属珠光蛇 Blythia reticulata林蛇属绿林蛇 Boiga cyanea绞花林蛇 Boiga kraepelini繁花林蛇 Boiga multomaculata广西林蛇 Boiga guangxiensis两头蛇属尖尾两头蛇 Calamaria pavimentata钝尾两头蛇 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云南两头蛇 Calamaria yunnanensis金花蛇属金花蛇 Chrysopelea ornata游蛇属花脊游蛇 Coluber ravergieri黄脊游蛇 Coluber spinalis翠青蛇属翠青蛇 Cyclophiops major纯绿翠青蛇 Cyclophiops doriae横纹翠青蛇 Cyclophiops multicinctus过树蛇属过树蛇 Dendrelaphis pictus喜山过树蛇 Dendrelaphis gorei八莫过树蛇 Dendrelaphis subocularis链蛇属黄链蛇 Dinodon flavozonatum粉链蛇 Dinodon rosozonatum赤链蛇 Dinodon rufozonatum白链蛇 Dinodon septentrionalis锦蛇属赤峰锦蛇 Elaphe anomala双斑锦蛇 Elaphe bimaculata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团花锦蛇 Elaphe davidi白条锦蛇 Elaphe dione灰腹绿锦蛇 Elaphe frenata南峰锦蛇 Elaphe hodgsoni玉斑锦蛇 Elaphe mandarinus百花锦蛇 Elaphe moellendorffi横斑锦蛇 Elaphe perlacea紫灰锦蛇 Elaphe porphyracea绿锦蛇 Elaphe prasina三索锦蛇 Elaphe radiata红点锦蛇 Elaphe rufodorsata棕黑锦蛇 Elaphe schrenckii黑眉锦蛇 Elaphe taeniura水蛇属黑斑水蛇 Enhydris bennetti腹斑水蛇 Enhydris bocourti(可能是人为引入)中国水蛇 Enhydris chinensis铅色水蛇 Enhydris plumbea滑鳞蛇属滑鳞蛇 Liopeltis frenatus白环蛇属白环蛇 Lycodon aulicus双全白环蛇 Lycodon fasciatus老挝白环蛇 Lycodon laoensis黑背白环蛇 Lycodon ruhstrati细白环蛇 Lycodon subcinctus颈棱蛇属颈棱蛇 Macropisthodon rudis水游蛇属水游蛇 Natrix natrix棋斑水游蛇 Natrix tessellata小头蛇属喜山小头蛇 Oligodon albocinctus方花小头蛇 Oligodon bellus中国小头蛇 Oligodon chinensis紫棕小头蛇 Oligodon cinerens管状小头蛇 Oligodon cyclurus菱斑小头蛇 Oligodon catenata台湾小头蛇 Oligodon formosanus昆明小头蛇 Oligodon kunmingensis圆斑小头蛇 Oligodon lacroixi龙胜小头蛇 Oligodon lungshenensis黑带小头蛇 Oligodon melazonatus横纹小头蛇 Oligodon multizonatus宁陕小头蛇 Oligodon ningshanensis饰纹小头蛇 Oligodon ornatus山斑小头蛇 Oligodon taeniatus后棱蛇属香港后棱蛇 Opisthotropis andersonii横纹后棱蛇 Opisthotropis balteata莽山后棱蛇 Opisthotropis cheni广西后棱蛇 Opisthotropis guangxiensis沙坝后棱蛇 Opisthotropis jacobi挂墩后棱蛇 Opisthotropis kuatunensis侧条后棱蛇 Opisthotropis lateralis山溪后棱蛇 Opisthotropis latouchii福建后棱蛇 Opisthotropis maxwelli老挝后棱蛇 Opisthotropis premaxillaris 钝头蛇属平鳞钝头蛇 Pareas boulengeri棱鳞钝头蛇 Pareas carinatus钝头蛇 Pareas chinensis台湾钝头蛇 Pareas formosensis缅甸钝头蛇 Pareas hamptoni阿里山钝头蛇 Pareas komaii横斑钝头蛇 Pareas macularius横纹钝头蛇 Pareas margaritophorus喜山钝头蛇 Pareas monticola福建钝头蛇 Pareas stanleyi颈斑蛇属颈斑蛇 Plagiopholis blakewayi缅甸颈斑蛇 Plagiopholis nuchalis福建颈斑蛇 Plagiopholis styani云南颈斑蛇 Plagiopholis unipostocularis 紫沙蛇属紫沙蛇 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 花条蛇属花条蛇 Psammophis lineolatus 斜鳞蛇属横纹斜鳞蛇 Pseudoxenodon bambusicola崇安斜鳞蛇 Pseudoxenodon karlschmidti大眼斜鳞蛇 Pseudoxenodon macrops纹尾斜鳞蛇 Pseudoxenodon stejnegeri 鼠蛇属灰鼠蛇 Ptyas korros滑鼠蛇 Ptyas mucosus颈槽蛇属海南颈槽蛇 Rhabdophis adleri喜山颈槽蛇 Rhabdophis himalayanus缅甸颈槽蛇 Rhabdophis leonardi黑纹颈槽蛇 Rhabdophis nigrocinctus颈槽蛇 Rhabdophis nuchalis九龙颈槽蛇 Rhabdophis pentasupralabralis红脖颈槽蛇 Rhabdophis subminiatus台湾颈槽蛇 Rhabdophis swinhonis虎斑颈槽蛇 Rhabdophis tigrinus黄腹杆蛇属黄腹杆蛇 Rhabdops bicolor尖喙蛇属尖喙蛇 Rhynchophis boulengeri 剑蛇属黑头剑蛇 Sibynophis chinensis黑领剑蛇 Sibynophis collaris华游蛇属环纹华游蛇 Sinonatrix aequifasciata赤链华游蛇 Sinonatrix annularis乌华游蛇 Sinonatrix percarinata 温泉蛇属温泉蛇 Thermophis baileyi坭蛇属山坭蛇 Trachischium monticola小头坭蛇 Trachischium tenuiceps 渔游蛇属渔游蛇 Xenochrophis piscator 乌梢蛇属乌梢蛇 Zaocys dhumnades黑网乌梢蛇 Zaocys carinatus黑线乌梢蛇 Zaocys nigromarginatus眼镜蛇科环蛇属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丽纹蛇属丽纹蛇 Calliophis macclellandii福建丽纹蛇 Calliophis kelloggi台湾丽纹蛇 Calliophis sauteri羽岛氏带纹赤蛇 Hemibungarus sauteri hatori(可能是台湾丽纹蛇的变异)眼镜蛇属舟山眼镜蛇 Naja atra孟加拉眼镜蛇 Naja kaouthia眼镜王蛇属眼镜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海蛇科棘眦海蛇属棘眦海蛇 Acalyptophis peronii棘鳞海蛇属棘鳞海蛇 Astrotia stokesii龟头海蛇属龟头海蛇 Emydocephalus ijimae海蛇属青灰海蛇 Hydrophis caerulescens青环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环纹海蛇 Hydrophis fasciatus小头海蛇 Hydrophis gracilis黑头海蛇 Hydrophis melanocephalus淡灰海蛇 Hydrophis ornatus截吻海蛇属截吻海蛇 Kerilia jerdonii平颏海蛇属平颏海蛇 Lapemis curtus扁尾蛇属扁尾蛇 Laticauda laticaudata蓝灰扁尾蛇 Laticauda colubrina半环扁尾蛇 Laticauda semifasciata长吻海蛇属长吻海蛇 Pelamis platurus海蝰属海蝰 Praescutata viperina蝰科白头蝰属白头蝰 Azemiops feae角烙铁头属(暂定属名)角烙铁头 Ceratrimeresurus shenlii(暂定名称) 尖吻蝮属尖吻蝮 Deinagkistrodon acutus莽山烙铁头属莽山烙铁头 Zhaoermia mangshanensis蝮属短尾蝮 Gloydius brevicaudus中介蝮 Gloydius intermedius岩栖蝮 Gloydius saxatilis蛇岛蝮 Gloydius shedaoensis高原蝮 Gloydius strauchii乌苏里蝮 Gloydius ussuriensis烙铁头属山烙铁头 Ovophis monticola察隅烙铁头 Ovophis zayuensis原矛头蝮属原矛头蝮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菜花原矛头蝮 Protobothrops jerdonii乡城原矛头蝮 Protobothrops xiangchengensis 竹叶青蛇属福建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 stejnegeri白唇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 albolabris墨脱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 medoensis云南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 yunnanensis西藏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 tibetanus台湾烙铁头 Trimeresurus gracilis蝰属草原蝰 Vipera ursinii极北蝰 Vipera berus圆斑蝰 Daboia russellii。
广东蛇类大全图片及名称

广东蛇类大全图片及名称广东蛇类大全图片及名称包括:1. 藤壳蛇(Elaphe flavirufa):这种蛇长度可达1.5米,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纹理,身上覆盖着分布均匀的黄色斑斑点,头部两旁有一条黑色的纹理,眼睛黑亮,有一圈白色的轮廓。
2. 黄尾蛇(Orientalis spp.):这种蛇只有30厘米长,有褐色的颜色,背部中央有棕褐色的一条线,腹部有一圈黑白的斑点,眼睛大而明亮。
3. 青环蛇(Psammophis spp.):这种蛇有一条大而明亮的绿色环状斑纹和一条明显的黑色纹理,身体肥胖,长度可达1.5米。
4. 磷蜥蜴(Diplometopon spp.):这种蛇有明显的褐色,绿色和黑色色斑,身上有很多小黑白斑点,头部有一处睫毛状的纹理,眼睛黑亮。
5. 常山(Ptyas spp):这种蛇有褐色的颜色,身上还有很多黑色的斑斑点,头部圆形,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的纹理,眼睛黑亮,有一圈白色的轮廓。
6. 琉璃蛇(Trimeresurus spp.):这种蛇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纹理,身上覆盖着分布均匀的琉璃色斑点,头部大而明亮,眼睛有一圈白色的轮廓。
7. 马蛇(Oxyuranus scutellatus):这种蛇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纹理,身上有分布均匀的金黄色斑点,头部大而长,眼睛大而明亮,有一圈白色的轮廓。
8. 海狸蛇(Natrix natrix):这种蛇只有80-90厘米长,有一条细小的黑色纹理,身上有明显的蓝色或淡蓝色斑点,头部圆形,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纹理,眼睛黑亮,有一圈白色的轮廓。
9. 豹蛇(Python molurus):这种蛇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纹理,身上覆盖着分布均匀的棕色斑斑点,头部大而长,眼睛大而明亮,有一圈白色的轮廓。
10. 豱蛇(Eumeces spp.): 这种蛇有一条明显的灰褐色纹理,身上覆盖着分布均匀的灰色斑斑点,头部大而宽,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纹理,眼睛黑亮,有一圈白色的轮廓。
广东的蛇类非常多,主要包括藤壳蛇、黄尾蛇、青环蛇、磷蜥蜴、常山、琉璃蛇、马蛇、海狸蛇、豹蛇和豱蛇等10种蛇类,这些蛇的外观和行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可以作为研究蛇类多样性的重要材料。
世界四大毒蛇是什么?

世界四大毒蛇是什么?世界四大毒蛇是什么?四大毒蛇的成员如下:1、印度眼镜蛇(Naja naja):这亦是印度境内最著名的毒蛇。
印度眼镜蛇(学名:Najanaja),是眼镜蛇科眼镜蛇属的一种蛇,亦是眼镜蛇属中的重要代表种。
印度眼镜蛇是有毒蛇种,主要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因此得名。
此蛇种及整个眼镜蛇属的学名关键词“Naja”,语源来自印度教中的蛇神“那伽”。
2、青环蛇(Bungarus caeruleus)青环蛇(学名:Bungarus caeruleus),又名印度环蛇,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印度及邻近地区的环蛇。
这种蛇的毒性非常强,它是印度“四大毒蛇”的成员之一,在十多种环蛇品种当中,它也是最常造成严重蛇伤的一种。
3、山蝰(Daboia russelii)山蝰属(学名:Daboia)是蛇亚目蝰蛇科蝰亚科下的一个单型属,属下只有山蝰(D.russelii)一种有毒蛇类,主要分布于亚洲至印度次大陆地区、东南亚、中国南部及台湾。
由于山蝰的分布范围甚广,因此被视为南亚区域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大部份遭蛇咬伤以及导致死亡的事件都与其有关。
山蝰是印度著名四大毒蛇的其中一员,亦是引发印度境内几乎所有人类遭蛇咬毙事故的元凶。
山蝰的拉丁学名“D.russelii”来自最早发现山蝰的爬虫学家柏德烈·罗素(PatrickRussell,1726-1805)博士;而其属的学名“Daboia”则来自印地语,意指“潜伏者”。
目前共有两个亚种已被确认。
4、锯鳞蝰(Echis carinatus)锯鳞蝰(学名:Echiscarinatus)是蛇亚目蝰蛇科蝰亚科锯鳞蝰属下的一种毒蛇,主要分布于中东及中亚地区,尤其是印度次大陆一带。
锯鳞蝰是印度四大毒蛇之一,亦是四者中体型最细小的。
目前共有5个亚种已被确认。
世界十大毒蛇都是什么蛇!世界十大毒蛇:第十名:Western Brown Snake中名:西部拟眼镜蛇学名:Pseudonaja Nuchalis分布:澳洲资料:体长约1.5公尺。
世界上最美的十种毒蛇

世界上最美的十种毒蛇天气越来越暖,冬眠的蛇类慢慢的从睡梦中醒来。
很多人谈蛇色变,从外表来看都让人害怕,其次,每年都有关于毒蛇攻击人的各种新闻,所以蛇成为不少人心中的阴影,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不是毒蛇,而是世界上最漂亮的10大蛇类,这些蛇类生存数量极少,有些种类已列为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蓝血:属于绿树蟒的变异,无毒分布:印尼、新几内亚及澳洲的雨林该蛇身上密布蓝斑点,而且每次褪皮后蓝斑点都有增多和扩大。
竹叶青:头呈三角形,瞳孔垂直呈红色,颈细,全身鲜绿色,尾端焦红色,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
多栖息于山林、菜地中,喜欢缠绕在树枝上或竹枝上,常在早晨和晚间活动。
暴风雪玉米蛇:是玉米锦蛇的一种,无毒,由于全身白色,所以被称之为暴风雪玉米蛇,常见的有灰色、灰褐色至土黄色、橙色等,白色极为罕见。
这种蛇所属动物界,属游蛇科,原产地: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的干燥林地,沼泽,农田等地。
绿曼巴蛇:产于非洲的绿曼巴蛇被认为是目前爬行速度最快的蛇之一,其时速超过每小时11公里。
以这样的速度,穿梭在草丛间,相信人是追不上的,而且,大多数的猎物可能也难逃被捕捉的命运。
绿曼巴蛇浑身绿得像一根翠竹,头和身子一般细,能灵活的在树枝间跳跃。
绿曼巴是黑曼巴的一个亲戚,但毒素不及黑曼巴,但他们同样继承了快速运动的先天优势,成为一种以速度取胜,以毒液取胜的蛇。
翠青蛇 EuryPholis major:又名小青龙、青蛇、青竹标。
翠青蛇是一种脾气非常温顺的无毒蛇,性格“内向”,见了人好像特别怕“羞”,终是犹恐避之不及,既不攻击人,也不咬人。
盛夏季节,由于地面高温灼热或者天气闷热,翠青蛇经常攀登上树,静伏纳凉,直到夜间才下地在农田周围搜捕蚯蚓、昆虫及其幼虫为食。
黑曼巴蛇(学名:Dendroaspis polylepis):又称“黑树眼镜蛇”,是第二大的陆生毒蛇类,也是曼巴蛇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体长为2米,最大可达4.3米,在毒蛇界中,仅次于眼镜王蛇。
蛇类大全科普

蛇类大全科普蛇类大全科普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
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
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
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 多种,分别隶属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 195 种。
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 174 种,有毒的占 48 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 10 种,海生毒蛇 10 余种。
我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毒蛇咬伤多发生于夏、秋两季(其他季节也不可大意)。
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神经毒具有代表性的蛇如: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局部无炎症表现,仅有轻微刺痛、微痒、麻木、感觉减退,往往不引起注意而耽误诊治。
全身中毒症状出现较迟,一般在咬后1—6小时才开始,一旦出现,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全身不适、头晕眼花、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机生命。
血循毒具有代表性的蛇如:蝰蛇、尖吻腹、竹叶青等,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局部红肿、疼痛剧烈,流血不止,肿胀迅速向肢体上端蔓延,常有水泡、淤斑,中毒严重者可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少尿、无尿,最后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简言之,神经毒引起神经肌肉麻痹,导致呼吸衰竭死亡;血循毒则主要引起全身出血,导致多脏器的衰竭而死亡。
而混合毒具有代表性的蛇如: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周围红肿疼痛,范围迅速扩大,伤口流血不多但很快闭合变黑。
伤口周围有血泡。
全身中毒症状于咬伤后2—6小时出现,常有困倦思睡、呕吐、畏寒、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心律失常的表现。
印度眼镜蛇学名:Naja naja (Stejneger 1907)英文名: Indian Cobra, Spectacled Cobra这种是印度弄蛇把戏中的品种!主要分布: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阿富汗东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當秋季交配的季節來臨時,雄鹿會 彼此卡角,以爭取鹿王的地位及與 雌鹿交配的權利。每年的十月到次 年一月是交配的季節,
生態習性 梅花鹿的主食是樹葉,牠們通常在固 定的地方覓食。中午時分,梅花鹿們常會 在樹下靜臥,打個盹兒,或將剛吃過的東 西反芻。梅花鹿很愛乾淨,春天換成有白 斑的夏毛後,就經常以嘴去修飾它們,不 過秋天換成顏色較深的冬毛後,雄鹿反而 喜歡把自己弄得一身是泥,以吸引雌鹿的 注意。梅花鹿生性敏感而機警,若有任何 風吹草動,牠們會馬上伸長脖子,瞪大眼
生態習性 金龜在中國大陸稱為 「烏龜」,幼體時背甲上盾板間 有金黃色線條,但有些個體達到 成體以後會有黑化現象,頭與脖 子上的金黃色花紋會不明顯或完 全消失,尤其是雄龜更為明顯。 有些地方被稱為「臭龜」,是因 雄龜在交配季節會有刺鼻的腥臭 味。在台灣地區已極為少見,這 幾年發現的次數不多,許多野外 族群可能已經消失。至今對台灣 地區金龜生態習性的了解極少, 甚至連分布現況都不清楚
金龜
分布 範圍由中國大陸北部至南部各省、 台灣、韓國、日本本島及附近島嶼等 區域。主要棲息於低海拔的小溪流、 池塘及湖沼中, 目前於台灣本島的數 量不多,而且其現況不詳。雌龜體型 較大,背甲呈棕黃色或深褐色,不會 發出臭味;雄龜體型較小,達性成熟 後龜甲呈黑色,於生殖季會發出刺鼻 臭味。但金龜在個體之間,顏色、花 紋的變異相當大
臺灣雲豹
習性 雲豹是晨昏活動頻繁而偏夜行性的動物, 常單獨活動。白天棲息在樹幹上或斷崖的岩石下面, 到夜晚才現身伏擊行徑上的動物。但它並非完全是樹棲性, 也常在地上行走或是撲追動物。 可能的棲地為原始或次生闊葉林、混合林或針葉林
形態特徵 梅花鹿 梅花鹿是因其背上有白色似梅花的
斑點而得名,通常公鹿的體型較大, 分類 偶蹄目 肩高約一公尺,角長可達七十多公 鹿科花鹿屬 分,而雌鹿的體型較小,且頭上無
藍腹鷴
特徵 雄鳥體長72公分,羽色高貴華麗, 臉裸露紅色,上被白色,尾羽常且中央2 根有明顯白羽, 肩羽紅色,餘藍色有澤光,雌鳥55公分, 全身赤褐色有橫斑,雌雄共同特徵為腳 鮮紅色
形態 藍腹鷴為台灣特有 種,因羽色華美,所以又 名華雞。在鄉野間,也由 於語音的演變,一般均稱 為〝哇雞〞或〝山雞〞。 清乾隆年間董天工撰台海 見聞錄:「華雞,較錦雞 微大,冠與面俱赤,脛足 亦然。尾黑白相間,長一、 二公尺,毛羽五色陸離。
生態習性: 夜行性,地棲,會鑽洞,卵生
棲地分布: 棲息於中、高海拔山區之闊 葉林及高山草原,為台灣特 有種
諸羅樹蛙
體長 中形,♂4-5cm,♀5-8cm
分布:台灣特有種,僅分布在嘉義、 雲林 及台南一帶的平地竹林、果園、 芒草叢等開墾地
特徵 成龜最大17公分,日本 的食蛇約為14公分左右,體型 較小。其胸甲和腹甲間有一條 韌帶。背甲為暗褐色且有三條 黃色的線,臉頰部也有明顯的 黃色,腹甲也是暗褐色。棲息 於森林周邊離水
棲息環境 源不遠且 較潮濕的地方,但很 少在水中活動,經常 會躲在草叢﹑石縫或 躲入土中。食蛇屬於 雜食性,無論蔬果, 肉類都吃,在野外其 食物多為陸生生物, 其包括蚯蚓﹑蝸牛﹑ 蛞蝓﹑水果及植物的 莖葉等等。
棲息環境 藍腹鷴分佈於中海拔的濃密 原始林下,數量稀少、觀察不易。 與人不期而遇時,立即倉惶飛離,並發 出「咯、咯、咯」的喉音。夜間在腮線是 最顯眼的特徵。飛羽鼠灰色,羽 緣為金黃色,展翅時非常漂亮 約為27~29公分
習性 是台灣的特有種,長三、 兩隻出現在中海拔的上層到高 海拔的樹林底層或灌木中,常 常在地面活動,也常在山徑、 垃圾堆覓食大抵棲息於海拔 2,000~3,000公尺附近之溫帶 林,曾在合歡山海拔3,200公尺 高地有觀察記錄。不過冬季亦 曾降遷至海拔1,000公尺附近山 區,為普遍的留鳥
金絲蛇
形態特徵:無毒,小型蛇,體色為褐色, 體背自頸部至尾
有二條黃褐或紅褐色縱紋, 腹面有二條黑色縱 帶,體鱗為 19 縱列 生態習性:日、夜間均會活動,行動迅 速 多為白天 活動,好出現在森林潮濕的地 方,性情溫馴以青蛙類及其蝌蚪為食
棲地分布:分布於低海拔山區,為台灣 特有種
標蛇 阿里山脊蛇
形態特徵: 無毒,中小型蛇,體色為黃褐色, 背部有一條自頭延伸至尾的黑色中 線,背鱗為 25 縱列。尾下魚單列 尾
睛,進入警戒狀態
台灣黑熊
科屬 熊科、亞洲黑熊屬
形態特徵 體長120~170 公分,肩高60~70公分, 最重可逾200公斤。全 身披黑色粗毛,身軀壯 碩,四肢粗短,前後肢 都具有五趾,掌全部裸 出,齒短,圓耳,短尾, 鼻骨長,下顎前端有撮 白色短毛,胸前有白色 短毛構成的V字型白斑
生態習性 台灣特有亞種,本土最大型陸 生動物。雜食性,以植物的根莖葉、殼斗 科的堅果、樟科楨楠屬漿果為主食,偶而 也會吃哺乳類動物、蜂巢等和臘肉、鹹魚、 白米等人為食物。會隨植物分布出現季節 性移動,除交配和撫育小熊期間外,通常 單獨行動,並無固定居所。晝夜皆會活動。 擅長爬樹。冬季時並不冬眠,部分個體會 下降至低海拔地區覓食
外型特徵 身長60-100公分;尾長5090公分, 幾與頭胭等長,與豹尾長度相差無幾重 量16-23公斤。 全身黃褐色;額頭至肩部有數條黑色縱 帶, 頸側及體側具有大塊雲黑斑。 分佈 曾經分佈在台灣東部和南部山區, 近年來只有玉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以及玉山國家公園的梓仙溪地區, 分別在1990年及1996年有發現疑似雲豹足 跡的紀錄
食蛇龜
生態習性 食蛇龜是台灣地區所分布唯一 的陸棲性淡水龜,主要棲息在低海拔原 始林或次生林底層及其邊緣環境。食蛇 龜的腹甲分成前後兩頁,在遇到驚嚇時, 會將頭、尾、四肢縮入龜甲,將腹甲緊 閉,以躲避敵害。但剛孵化的幼龜,腹 甲還無法閉合
分布 中國大陸南部、台灣、日本琉球群島 南部的石垣、西表、宮古等部分島嶼;台灣 地區中低海拔山區林相較完整的森林及附近 環境,偶而仍可發現牠們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