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的雨 复习
马来的雨PPT(w)

2.马来的雨与江南的雨有什么不同?
马来的雨并不是那种缠绵的江南雨。它似 乎并不飘洒温柔,但却不烦人,噼噼啪啪 打过来,铺天盖地扫过去,爽爽快快,干 脆利落。
3.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马来的雨?
听觉 触觉
在高脚屋听雨—— 音乐(刚柔并济、如同交响乐) 在街道上淋雨—— 有劲(酣畅淋漓、何等快意) 在海上观雨—— 壮观(海天一体、波澜壮阔)
视觉
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上述三个场景来写雨呢? 因为1、这三个场景极具马来特色,落在这三个 场景的雨才那么有魅力,有韵味,听之,淋之, 观之,才是一种享受。 2、同时,作者从多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 绘马来的雨,对读者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吸 引。因为这雨季的马来极具风情,不仅是它的气 候特征,更是它的韵味所在。 因此,作者在文 末极其肯定地再次赞叹:“马来西亚的魅力,在 雨季。”
沾 衣 欲 湿 杏 花 志雨 南, 《吹 绝面 句不 》寒 杨 柳 风 。
随 风 潜 入 夜 , 杜润 甫物 的细 《无 春声 夜。 喜 雨 》
天 街 小 雨 润 如 韩酥 愈, 《草 早色 春遥 呈看 水近 部却 张无 十。 八 员 外
夜 来 风 雨 声 , 孟花 浩落 然知 《多 春少 晓。 》
下列对“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 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D )
A、马来的雨像布幕,很有特点,欣赏雨景也能 欣赏到那里的风土人情。 B、马来的雨表现了马来的风光,也反映了马来 人的性格特点。 C、马来的雨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雨,将美和情融 合在一起。 D、马来的雨是当地独特的美景,也影响了当地 人的生活,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
♫句子理解
1. 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会绽 出不同的水花的。 同样的雨如果落在江南的土地上, 带来的是缠绵、是温柔、是委婉、是 饱含了江南水乡的魅力与风情的话, 如果落在马来的土地上,呈现出的应 该是蕴涵马来特色的魅力与风情。
马来的雨

马来的雨作者:胡绳梁来源:《广东第二课堂·初中》2009年第01期马来西亚的魅力,应在雨季。
满地水灵灵的绿,遍海湿漉漉的岛,音乐的履痕,迷蒙的帆影……这是还在上海的我,用对江南雨的思维模式而习惯地联想异乡的情景。
当我登上马来半岛,方知那雨与想象的不太一样。
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会绽出不同的水花。
马来的雨并不是那种缠绵的江南雨。
它似乎并不飘洒温柔,但却不烦人,噼噼啪啪打过来,铺天盖地扫过去,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此时还是雨季,可不知为何却少雨。
烈日下的丛林看上去呈现焦黄的枯色。
于是,睡时梦雨,醒时求雨,一个“盼”字将旅途拉得好长。
终于,在不抱希望的时候雨却把希望浇成了果实。
在高脚屋,在街上,在海上,算不准何时来,看不清怎么来的马来雨令游客过了几把瘾。
在高脚屋,那雨是给你“听”的,被粗粗的木柱四面撑起的小屋,浮在密密的雨中。
高脚屋之所以在东南亚流行,就因为它有不会被雨水浸着的好处。
屋顶多盖铁皮板,那雨点敲在上面,极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雨骤时,沿铁皮凹槽泻下的水帘声响从四壁迫来,金戈铁马声盈屋;雨稀时,偶有大雨点击在铁皮上,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
高脚屋往往掩在绿阴丛中,那雨打在宽宽的芭蕉叶上,声音变得很圆润,和那屋顶上的声响构成刚柔两个声部,交响成曲。
据说有钱的马来人要么迁居城里,要么盖起高楼瓦屋,舒适是肯定的,但这听雨的享受也没有了。
高脚屋的雨声,是平民的音乐。
在街道上,那雨是让你淋的。
马来西亚的城镇,街道两边大多是骑楼,是给行人遮阳或避雨的。
这里四季皆夏,遮阳是必需的,但挡雨未必需要,燠热时分冲冲凉是何等的快意。
路上行人几乎未有见带雨伞的。
旱季雨是奢侈品;雨季当然要尽情享受一下。
马来的雨很劲。
在槟城街头,突来的骤雨如幕,望过去似是风也吹不破的。
路上的水来不及排走,雨打上去溅出硕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
雨急,水滴也重,可打在身上并不痛,滑滑地淌到地里去了。
雨不凉,可暑气不再有,心里温温的有了点春的感觉。
《马来的雨》教案

《马来的雨》教案----1b11d100-6ea6-11ec-8eda-7cb59b590d7d 一.导入我相信很多学生会在寒假和暑假和父母一起旅行。
今天,老师推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的中心。
它被称为世界上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平均气温在26-30℃之间。
这片土地上只有雨季和旱季。
对于马来西亚,我们推荐雨季。
因为:马来西亚在雨季的魅力。
现在,请同学打开课本104页,我们和作者一起雨季游马来。
(3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马来雨的特点1.请学生散读课文,思考文章第2段并不直接写马来的雨,而是先写江南的雨,目的何在?明确:作者用江南的雨来想象马来的雨,一方面表现了对马来雨的渴望和向往,另一方面还将马来雨与长江以南的雨水进行比较,以书写马来雨的特征:它似乎并不温和,但并不令人讨厌。
它噼啪作响,掠过天空,清新、快速、清脆。
(黑板书写:一般特征:不文雅、直截了当、直截了当)2.文中哪几段是具体描写马来雨的?第6到10自然段。
又是从哪几个角度展示马来雨季你的魅力?他们在哪里在高脚屋里――听雨(听觉)在街道上――淋雨(触觉)在海上——看雨(视觉)(上面的黑板书写)III.再次阅读课文,并品尝关键句子1.在高脚屋,雨是用来听的;在街道上,雨是用来淋的;在海上,雨是用来观的。
请同学仔细阅读第6、7、8、9和10节。
拿出你的钢笔,圈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在阅读的过程中,想象自己是一名游客,从不同的角度感受马来雨的特点。
那么请谈谈你喜欢如何感受马来西亚雨季的魅力?(学生默读,个别交流。
教师此处可随学生的答案随机调整顺序。
)在高脚屋里――听雨(听觉)――刚柔并济,交响成曲在街道上――淋雨(触觉)――有劲,清凉畅快在海上――观雨(视觉)――格外壮观,海天一体(板书:刚柔结合,交响成曲,生气勃勃,享受凉爽,特别壮观,海天融为一体)2.你在课文中看到了哪些句子的上述特点?刚柔和谐,交响乐:屋顶多盖铁皮锌板,那雨点敲在上面,极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马来的雨》详案

二四马来的雨教学目标:1、品读关键词句,感受马来西亚雨的特点,体味风景中蕴涵的马来风情。
2、学习文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重点:品读语言,感受马来西亚雨的特点。
难点:1、学习文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2、体味风景中蕴涵的马来风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介绍了解的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因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海洋性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一年之中的温差变化极小,平均温度在26—30℃之间、全年雨量充沛,10—12月是雨季。
这片土地上只有雨季和旱季。
去马来西亚,我们推荐大家选择雨季还是旱季? (雨季)为什么?(因为:马来西亚的魅力,在雨季。
)现在,请同学打开课本104页,我们和作者一起雨季游马来。
(3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散读课文。
2、思考,提问:马来西亚的雨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分别从那些角度向我们展示马来西亚雨季的魅力?特点:劈劈啪啪打过来,铺天盖地地扫过去,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三个角度:视觉——高脚屋听雨触觉——街道上淋雨视觉——海上观雨(7分钟)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在高脚屋,雨是用来听的;在街道上,雨是用来淋的;在海上,雨是用来观的。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用那种方式来感受马来西亚雨季的魅力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圈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你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在字里行间写出你的感受。
(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词语的使用等角度分析。
)2.学生朗读,圈点批注。
3.自由发言交流。
(若学生一时不能很好的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可走近学生,个别指点;若学生对某个段落说不好,那么老师可以示范;若学生是跳跃性的,那么老师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还有哪位同学是喜欢在“高脚屋听雨”的?一个段落分析透彻了,应对该段作一个总结再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或者个别朗读。
或者:啊,老师也最喜欢这一段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预设:(1)作者听雨的感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述。
(2)作者为什么认为“高脚屋的雨声,是平民的音乐”,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
马来的雨复习资料

马来的雨一、基础知识二、整体把握第一段(1):开篇简洁明快,直接入题第二段(2):作者想象中的马来雨的特点。
第三段(3、4):总写马来雨的特点:铺天盖地、爽爽快快、干脆利落第四段(5):期盼之情,蓄势待发第五段(6、7):高脚屋的雨密,有韵味,急、刚柔相济,如同交响乐第六段(8、9):在街道上淋雨,清凉、强劲、急第七段(10):在海上观雨,壮观、海天一体,波澜壮阔,爽快透彻、惊心动批,细密三、内容理解1.作者要写马来的雨,为什么要先从江南的雨写起?作者用江南的雨来想象马来的雨,一方面表现了对马来雨的渴望和向往,另一方面也将马来雨与江南雨作对照,说明马来雨独具特色。
2.联系全文,说说江南的雨和马来的雨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江南的雨缠绵、飘洒、温柔;马来的雨爽快、干脆、利落,不烦人。
3.第⑷段划线句子“噼噼啪啪打过来,铺天盖地扫过去”,语言精致工整。
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些句子形式整齐,韵律和谐,充满美感,非常形象地表现了马来雨干脆利落爽快的特点。
4、从文中看,马来雨的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那些角度来描写马来的雨的?特点:铺天盖地,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角度:从听觉、触觉、视觉三个角度来描写马来雨的特点。
雨点打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特点(高脚屋、街道、海上)高脚屋屋顶上: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刚柔并济①雨骤时金戈铁马(急促与力度)②雨稀时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芭蕉叶上圆润;街道上的雨劲;海上的雨海天一体,波澜壮阔、爽快透彻、惊心动魄。
5、如何理解“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会绽出不同的水花的。
”?雨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一⑸此时还是雨季,可不知为何却少雨。
烈日下的丛林看上去呈现焦虑的枯色。
于是,睡时梦雨,醒时求雨,一个“盼”字将旅途拉得好长。
终于,在不抱希望的时候雨却把希望浇成了果实。
在高脚屋,在街上,在海上,算不准何时来看不清怎么来的马来雨令游客过了几把瘾。
1、第⑸段“睡时梦雨,醒时求雨,一个盼字将旅途拉的好长”突出了作者期盼下雨的心情。
小学语文《马来的雨》教案

小学语文《马来的雨》教案教案:小学语文《马来的雨》教学内容:《马来的雨》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2.正确理解和解读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阅读和推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怀。
教学重点:1.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2.正确理解和解读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1.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2.电子设备或投影仪。
3.黑板和粉笔。
4.讲义和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Step 1 自学1.让学生在家中预习课文《马来的雨》。
2.引导学生思考:在北方冬天的时候经常下雪,那南方呢?答:南方的冬天很少下雪,但是经常下雨。
3.在学习表情,思考课文存在的问题。
Step 2 理解1.知识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课时学习的《马拉松》一课,提问:“马拉松”这个词语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思考:马拉松是什么比赛?是一种特殊的长跑比赛,跑者需要持续不断地跑上很长的路程,象征着毅力和坚持。
-提示学生,今天的课文就是和马拉松这个比赛相关的,请大家听一听这首和马拉松相关的诗。
2.师生对读:-老师念一遍《马来的雨》。
-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段诗表达了什么意思?3.复述:-学生互相讨论复述这段诗的内容。
-学生自愿上前复述,并由其他学生补充。
Step 3 理解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准备回答。
2.展示讨论结果:-随机抽取一些小组揭示自己的观点。
-教师观点点评。
Step 4 分析诗句1.分析每一句:-学生自愿上前,逐句读并解释他们的理解。
2.辅助理解:-通过多种方式辅助学生理解诗句形象的意义,如绘画、肢体语言、模拟行走等。
Step 5 总结和巩固1.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整理学生们关于这首诗的理解。
2.学生书写:-学生写下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自愿上前朗读、展示。
3.练习巩固:-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交回。
Step 6 教学反思1.教师让学生思考反思:-你喜欢这个诗吗?为什么?-这个诗主要想给读者传递什么样的情感?-这个诗的每一句你都理解了吗?哪一句你没有理解?2.学生回答,教师提问题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马来的雨》教学设计

《马来的雨》教学设计《马来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欲扬先抑、积蓄情感的写作技巧和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典雅细腻优美的散文语言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典雅细腻优美的散文语言,体会马来雨的独特风情。
教学难点: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和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流程:一、导入1、分别用两个词语形容你心中的雨和你在雨天时的心情。
“……的雨,……的雨天”2、雨是千变万化的,在东南亚,雨就有了另一番风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马来的雨》,看一看马来西亚的雨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二、初步感知1、阅读课文,划出描写马来雨的句子,思考:文中是如何描写马来雨的?马来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文中描绘的马来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主要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三、欲扬先抑、积蓄情感1、文中介绍马来雨,但文章第2小节不直接写马来西亚的雨,而是先写中国“江南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马来雨的特别欲扬先抑,增添读者对马来雨的期盼2、文章第5小节有没有紧接着写作者经历到和感受到的马来雨?第5小节前半部分主要渲染一种怎样的情感?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对雨的期盼,进一步积蓄情感。
3、在第6-10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马来雨的特点?分别写出了马来雨怎样的特点?听觉——刚柔并济、交响成曲触觉——畅快淋漓、洒脱快意视觉——海天一体、波澜壮阔4、从文章结构和情感变化的角度思考,听觉、触觉、视觉的三个层次能否前后调换,为什么?四、品味语言1、文章第6-10小节对雨的描写手法细腻优美,请从中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从写作方法的角度为同学们作点评鉴赏。
2、第6-10小节不仅描写优美,而且还从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对马来雨的情感,请从文中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中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并为同学们作点评和鉴赏。
五、总结1、你怎么理解第11小节“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借助马来的雨表现了马来西亚的风情2、你怎么理解文章第一段与文章最后一段的关系?作者想要从中表达什么?。
马来的雨精品课件

这街头的雨有什么特点? 在街头淋雨的人又有什么 感受?
突来的骤雨如幕,望过去似是风 也吹不破的。(比喻 )
雨点上去溅出硕大的水花,此起 彼伏,是雨的舞蹈(拟人 )
车在雨中窜来窜去,很霸气地甩 出整排整排的雨水来(叠词 )
街头的雨:雨下的大,来势很猛, 痛快
淋雨的感受:温温的,滑滑的,很 爽气,有春的感觉
其优点是便于通风透气,既凉爽又干 燥;高脚屋房顶坡度较大,利于雨水的快 速倾泻,不会被雨水淹没。还可以防野兽。
1、作者听雨的感受是什么?请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述。
2、作者为什么认为“高脚屋的 雨声,是平民的音乐”,带着这 个疑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 部分。(全班齐读)
这种由雨声构成的音乐有哪些特点? 请找出相关的句子品一品。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江南的雨:
养所
—缠绵,
飘洒温柔
育谓 一一
方方
江南的人:
人水
—温婉水润
土
再读并思考:
你能用文中一句话 来概括马来的雨的 特点吗?
文中从哪几个方面 写马来雨的特点?
在文中找出概括马来的雨特点 的句子。
在马来西亚的海上“观” 雨有什么奇特的感受呢? 请寻味。(从修辞或词语 运用角度)
①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 缝在一起。
②雨依旧会扬扬洒洒,将海和天搅成咸 湿的一团。
③登上快艇游海,你能直接体会雨的律 动,快艇箭似的飞,那雨被拉成斜斜的 线条。
④远处的岛时隐时现,像是五线谱中的 “蝌蚪”,雨声涛声里变成了可视的音 符。
马来的雨体裁散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马来的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骤雨如幕吹不破(比喻 雨很劲) 雨点如花在舞蹈(拟人 雨大而急)
雨水被整排整排甩出(叠词 雨大)
5、海上“观”雨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呢?请通过品 析下面的句子来说说(从修辞或词语运用角度)。 ①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缝在 一起。 ②雨依旧会扬扬洒洒,将海和天搅成咸湿的 一团。 ③远处的岛时隐时现,像是五线谱中的“蝌 蚪”,雨声涛声里变成了可视的音符。
例:④远处的岛时隐时现,像是五
பைடு நூலகம்
线谱中的“蝌蚪”,雨声涛声里变 成了可视的音符。
运用比喻,把海岛比做“蝌蚪”、 音符,把雨水比成五线谱。显示了 作者细致的观察、独特的感受和奇 丽的想象,生动形象的体现海上雨 景波澜壮阔的特点。
6、理解作者由衷的赞叹“雨拉开的 幕,是风景,也是风情”的含义。
马来的雨不仅是一种自 然风景,也影响当地人 们生活,成为马来西亚 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之 一。
7、细看开头和结尾,体会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开头:“应在雨季”,未去之前 的推测,语气和缓不肯定。 结尾:“在雨季”,亲历马来雨 后的肯定赞叹。同时又呼应开头。
• 8、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三个角度写出 了马来西亚雨的独特魅力和特点。但在 “听雨”、“淋雨” 部分还写到有钱的住 高楼、乘私家车的马来人的行为,是否是 多余的败笔?
• 表明作者的观点只有亲近自然、融入 自然才能感受到自然之美。
刚柔两个声部,交响成曲(刚柔并济)
3、品味语言
敲:
泻:
迫: 盈:
击:
3、品味语言
敲:照应下文的“韵味” ,写出雨点落下
的节奏、力度特点,雨声的错落有致。
泻:写出了雨的大、急。 迫:拟人手法写出了雨的急促和气势。
盈:写出了雨声大而满屋轰鸣。
击:和“大雨点”相对应,写出雨点落下
时的力量大。
4、在街头淋雨,这里的雨有怎样的 特点?结合文中语句说一说。
胡绳梁
字音词义
绽(zhàn)出
雨骤(zhòu) 燠(yù)热
硕(shuò)大
金戈(gē)铁马 波澜(lán)壮阔
履(lǚ)痕:足迹。 风情:风土人情。
大珠小珠落玉盘: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比喻乐声之清脆圆润、富有节奏。 金戈铁马:出自《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多比喻战争。 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思考:
1、初到马来,“我”对马来 的雨有怎样的认识?
铺天盖地、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
2、在高脚屋听雨,听到的雨具 有哪些特点呢?请结合文中语句说 明。
①、敲在铁皮屋顶上:极富大珠小
珠落玉盘的韵味。(音韵之美)
②、雨骤:金戈铁马声。(雄壮急促) ③、雨稀: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清脆 悦耳) ④、雨打芭蕉:圆润,和屋顶的声响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