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的雨(附答案)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课内复习《马来的雨》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课内复习《马来的雨》第一篇: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课内复习《马来的雨》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马来的雨》《一》、内容理解:1、从文中看,马来雨的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那些角度来描写马来的雨的?特点:铺天盖地,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角度:从听觉、触觉、视觉三个角度来描写马来雨的特点。
雨点打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特点(高脚屋、街道、海上)高脚屋屋顶上: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刚柔并济①雨骤时金戈铁马(急促与力度)②雨稀时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芭蕉叶上圆润街道上的雨劲海上的雨海天一体,波澜壮阔、爽快透彻、惊心动魄。
2、如何理解“高脚屋的雨声,是平民的音乐”?因为有钱的马来人要么迁居城里,要么盖起高楼瓦屋,没有了高脚屋听雨的享受。
只有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才能感受到自然之美。
3、如何理解“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会绽出不同的水花的。
”?雨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4、、文章结尾作者感叹:“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风景”是指可供人观赏的雨景,“风情”则是指风土人情。
马来的雨不仅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景色,而且渗透、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日积月累便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当地文化。
5、开头与结尾有何不同?(参考试卷答案)开头是“应在雨季”,表明猜测、估计的语气,而结尾是“在雨季”,表肯定的语气。
表达对马来雨季的由衷赞叹。
与开头相呼应。
《二》语言赏析:一、修辞:1、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缝在一起。
即使烈日当空,雨依旧会扬扬洒洒,将海和天搅成咸湿的一团。
理由: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马来雨的细密以及壮观以及雨势对海面造成的影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远处的岛时隐时现,像是五线谱中的“蝌蚪”,雨声涛声里变成了可视的音符。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马来海上雨的壮阔,具有雄壮的音乐美的特点。
二、词语(1)被粗粗的木柱四面撑起的小屋,浮在密密的雨中。
马来的雨胡绳梁读后感

马来的雨胡绳梁读后感在享受《马来的雨》的美文时,人的灵魂也随着作者笔下的文字,在雨中舞动。
《马来的雨》像是一首动听的歌,又像是一首精妙绝伦的诗。
读罢掩卷,仿佛能闻到那股清新的,从遥远的大南洋飘来的雨的味道。
这是一篇极其写意的文章,作者对雨的描绘可谓是妙笔生花,但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还是他对雨声的描绘。
“声音从完全的静态中来,从完全的无可名状的动态中来,能经历这个动静转换过程的人,他的听力和整个身心一定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声音在大自然的许多音响中是最具有感情特征的。
”这段文字中,作者用笔甚为精细,用词选字也极为讲究,读这段文字简直就像是在听音乐,就像是身临其境一般。
马来西亚的雨,宛如一把利剑,“闪亮着,切割着,刺绣着”,将马来西亚那种热带雨林中特有的粗犷美和自然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写作手法上,《马来的雨》也颇具特色。
通篇文章就像是一幅完全由流动的音符组成的风景画,旋律轻快而又极富动感。
作者通过对比、映衬等写作手法,将马来雨那种似有若无、若即若离的特点写得惟妙惟肖。
雨中的马来西亚仿佛是一幅泼墨写意的山水画,朦胧而又清新。
作者对马来西亚雨季的感受也写得极为细腻,仿佛是身临其境一般。
在描写雨声时,作者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重感官融为一体,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马来雨季中,感受那清凉而又热烈的氛围。
作者通过描绘马来雨的美妙之处,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事物。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美好事物,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家园。
《马来的雨》这篇美文不仅让我们领略了马来雨的美妙之处,更重要的是它启示我们要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和自然环境。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人都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事物和自然环境。
因此,《马来的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启示作用,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发展,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
语文教学设计-《马来雨》论文

语文教学设计:《马来的雨》课程资源分析 :首先,充分凭借教材资源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布置学生“预习”;第二,利用文本资源,品析作者清新、细腻的文笔;巧妙地从听觉、触觉、视觉三个角度,描写三个不同场景的雨的手法,真切地感受马来西亚雨季的无穷魅力。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较活跃,积极上进,集体荣誉感强,好表现。
但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底子薄、能力较弱。
我分小组合作学习,能体现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不足,更好地达到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1、圈画关键词句,在反复品读中了解马来西亚雨的特点,感受马来西亚风情;2、学习文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3、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生动、典雅、工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马来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圈画关键词句,在反复品读中了解马来西亚雨的特点,感受马来西亚风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实施过程(一) 情境导入教师活动预设:(播放雨声)1、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2、是啊,雨声。
其实,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会绽出不同的风景。
现在,我们就跟着作家胡绳梁跨出国门,到马来西亚去感受马来西亚的雨韵风情。
(板书课题)3、作者胡绳梁在《马来的雨》中是如何描述雨的?学生活动预设:1、学生口头描述描述雨声。
2、学生浏览课文圈画相关写雨的词句。
3、初步阅读,检测预习,学生自己清理文字障碍,并标好小节好号。
4、两个小组派代表完成检测练习,并交流。
设计意图:1、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走进文本课前预习,为下一步深入探究作准备。
预习、初读感知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初读感知教师活动预设:问题切入:作者笔下马来西亚的雨有什么特点?文中哪一段做了生动而简洁的概括?学生活动预设:1、学生齐读这一段。
(体会马来西亚雨势。
)2、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委派学生代表发言、交流。
设计意图: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充自己的认识。
[精编]上海初中语文教材目录最新
![[精编]上海初中语文教材目录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34ecff0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e.png)
准确的目录预初上册教材目录(20110910)一有家真好1、祖父和我——萧红2、金黄的大斗笠——高风3、凡卡——契诃夫4、散步——莫怀戚每周一诗:望驿台——白居易秋思——张籍二同龄人的故事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6、花脸——冯骥才7、口哨——张海迪8、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9、两小儿辩日——《列子》每周一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村晚——雷震三寄情山水10. 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11. 古诗三首:观沧海——曹操望岳——杜甫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12. 词二首:菩萨蛮——韦庄卜算子——王观13. 山川之美——陶弘景每周一诗:暮江吟——白居易夜泉——袁中道四科幻天地14. 童话般的太空城——莫幼群15. 海底奇光——儒勒·凡尔纳16. 门外有敲门声——杨书森每周一诗:嫦娥——李商隐迢迢牵牛星——无名氏五动物世界17. 松鼠——布丰18. 云雀——儒勒·米什莱19. 藏羚羊跪拜——王宗仁20.森林中的绅士——茅盾每周一诗:蝉——虞世南画眉鸟——欧阳修六童心是诗21.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22. 星河——宗白华23. 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邵燕祥24. 留住童年——钱万成每周一诗:牧童词——李涉夜书所见——叶绍翁七读书有味25. 忆读书——冰心26. 美容新术——张秀亚27. 窃书记——林海音28. 为学——彭端淑29. 孙权劝学——司马光每周一诗:劝学——颜真卿赠外孙——王安石八小故事,大智慧30. 受宠的象——克雷洛夫31. 文字和狮子——伊索32. 一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冯雪峰33. 白兔和月亮——周国平34.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画蛇添足每周一诗:东栏梨花——苏轼水口行舟——朱熹附录:汉字预初下册目录(2012)一春天来了1、春——朱自清2、春风——林斤澜3、花的话——宗璞4、春之古韵:春夜喜雨——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江南春——杜牧每周一诗:春日——秦观雨晴——王驾二少年心事5、羚羊木雕——张之路6、在那颗星子下——舒婷7、一千张糖纸——铁凝8、为少年歌唱——简平三为生命喝彩9、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10、“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11、清贫——方志敏12、百合花开——林清玄每周一诗:对酒——秋瑾狱中题壁——谭嗣同四唐诗精华(上)1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14、黄鹤楼——崔颢15、山居秋暝——王维16、过故人庄-孟浩然17、李白诗二首:送友人、月下独酌每周一诗:鸟鸣涧——王维客中作——李白五生活中的科学18、中国石拱桥——茅以升19、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20、统筹方法——华罗庚21、一百个问号之后——叶永烈每周一诗:游山西村——陆游丰乐亭游春——欧阳修六域外风情22、布鲁塞尔大广场——卢鸣23、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冯骥才24、马来的雨——胡绳梁25、在埃及数骆驼——周轶君每周一诗: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问刘十九——白居易七先哲智慧26、《论语》八则27、天时不如地利——《孟子》28、《吕氏春秋》两则29、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30、螳螂捕蝉——刘向每周一诗:登飞来峰——王安石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杨万里八读一本名著31、花果山拥立美猴王32、孙悟空棒打白骨精33、火焰山宝扇灭火焰每周一诗:海棠——苏轼泛吴淞江——王禹偁附录一诸子散文附录二常用修辞格七年级上册目录(20110910)一成长纪事1、表哥驾到——秦文君2、顶碗少年——赵丽宏3、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4、伤仲永——王安石5、周处——世说新语每周一诗:小儿垂钓——胡令能小松——杜荀鹤二故乡情思6、社戏——鲁迅7、滹沱河和我——牛汉8、藕与莼菜——叶圣陶9、枣核——萧乾每周一诗:杂诗(其二)——王维春夜洛阳闻笛——李白三唐诗精华10、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又呈吴郎、登岳阳楼)11、白居易诗二首(放言五首·其三、卖炭翁)12、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14、无题——李商隐每周一诗:月夜忆舍弟——杜甫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四山水清韵15、壶口瀑布——梁衡16、小石潭记——柳宗元17、白洋潮——张岱18、天目——袁宏道每周一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宿建德江——孟浩然五敢为天下先19、老山界——陆定一20、梅岭三章——陈毅21、永远执着的美丽——曲志红22、我看见了我的骨头!——唯夫每周一诗:红梅——王十朋过零丁洋——文天祥六少年诗情23、我为少男少女们唱歌——何其芳24、写给云——白冰25、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惠特曼26、一句话——闻一多27、青春万岁——王蒙每周一诗:渡荆门送别——李白韩冬郎即席为诗相赠·其一——李商隐七技艺超群28、卖油翁——欧阳修29、核舟记——魏学洢30、口技——林嗣环31、口技——蒲松龄32、明湖居听书——刘鹗每周一诗:草书屏风——韩偓望月怀远——张九龄八神话传说33、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精卫填海34、中国民间传说两则——干将莫邪、孟姜女35、希腊神话故事两则——普罗米修斯、阿喀琉斯之死每周一诗:读《山海经》(选一)——陶渊明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附录一:唐诗的两座高峰附录二:怎样学习文言文(一)——注重诵读七年级下册目录(2012)一亲近自然1、山中访友——李汉荣2、溪水——苏雪林3、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4、囚绿记——陆蠡每周一诗:春寒——陈与义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二两代人的心灵沟通5、背影——朱自清6、秋天的怀念——史铁生7、给傅聪的一封信——傅雷8、父与子——马克·汉林9、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每周一诗:偶题(其一)——朱熹赠刘景文——苏轼三人贵有精神10、七根火柴——王愿坚11、生命的舞蹈——楚女12、陋室铭——刘禹锡13、爱莲说——周敦颐每周一诗:春晚二首(选一)(王令)浪淘沙(其八)——刘禹锡四风俗世情14、老北京的小胡同——萧红15、上海的弄堂——陈丹燕16、水乡茶居——杨羽仪17、安塞腰鼓——刘成章每周一诗:至节即事——马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五自然奥秘18、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19、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20、旅鼠之谜——位梦华21、诗人伤脑筋的鸭嘴兽——叶进每周一诗:兰溪棹歌——戴叔伦鲁山山行——梅尧臣六宋词集粹(上)22、苏轼词二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23、蝶恋花——柳永24、浣溪沙——晏殊25、采桑子——欧阳修26、卜算子——李之仪27、如梦令——李清照每周一诗:望江南——温庭筠梦江南——皇甫松七议论纵横28、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29、公输——《墨子》30、曹刿论战——《左传》3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每周一诗:咏怀古迹——杜甫题乌江亭——杜牧八外国传奇故事32、初航——笛福33、制陶——笛福34、小人国被俘——斯威夫特35、了不起的粉刷工——马克·吐温36、大战风车——塞万提斯每周一诗:题都城南庄——崔护蝶恋花——苏轼附录:标点符号简表初二上学期教材目录(20110910)一爱在人间1、笑——冰心2、小巷深处——林莉3、芦花荡——孙犁4、哦!冬夜的灯光——莫里斯·吉布森每周一诗: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三衢道中——曾几二面对逆境5、我不是懦夫——王嘉鹏6、生命之线——乔·辛普森7、石缝间的生命——林希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每周一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郑燮三宋词集粹9、诉衷情——陆游10、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张孝祥11、辛弃疾词二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每周一诗:卜算子·咏梅——陆游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四地球,我们的家园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刚13、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徐刚14、警惕生物入侵——林森15、大叔和我们的生活——周涛每周一诗:归园田居——陶渊明畲田词五首(其四)——王禹偁五心灵诗语16、西部畅想——孙德斌17、汗血马——牛汉18、采莲曲——朱湘19、短章一束:红叶——沙白雨——雷抒雁故乡——杨孟芳我——臧克家断章——卞之琳每周一诗:北陂杏花——王安石和《淮上遇便风》——苏舜钦六为学有道20、孔孟论道21、勉学——颜推之22、黄生借书说——袁枚2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24、问说——刘开每周一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陆游观书有感——朱熹七戏剧天地25、陈毅市长——沙叶新26、虎门销烟——叶元吕宕27、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每周一诗:听弹琴——刘长卿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八外国短篇小说选读28、变色龙——契诃夫29、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30、二十年后——欧·亨利每周一诗:早梅——张谓雪梅——卢梅坡附录:婉约与豪放——宋词概说八年级下册目录(2012)一祖国在我心中1、最后一课——都德2、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叶圣陶3、我爱着土地——艾青4、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每周一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别云间——夏完淳二人物春秋5、夏衍的魅力——王蒙6、钱钟书先生——黄永玉7、忆冼星海——茅盾8、木兰诗——《乐府诗集》9、巢谷传——苏辙每周一诗:贾生——李商隐蜀相——杜甫三慎思明辨10、不求甚解——马南邨11、对人类社会公理的敬畏——赵鑫珊1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因格13、卖柑者言——刘基每周一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淮中晚泊犊牛——苏舜钦四散曲小唱14、关汉卿二首:一枝花·不服老、四块玉·别情15、天净沙·秋——白朴1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7、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18、醉太平——无名氏每周一诗:沉醉东风·渔夫——白朴寿阳曲·远浦归帆——马致远五面对灾难19、血染的丰碑——汪浙成20、保卫大坝——钱钢21、沉船之前——舒特斯曼22、俄罗斯性格——阿·托尔斯泰每周一诗:无衣——诗经·秦风满江红——岳飞六生命的沉思23、外婆的手纹——李汉荣24、雁——石钟山25、麻雀——方刚26、火光——柯罗连科每周一诗:步出夏门行——曹操孤桐——王安石七艺术长廊27、晋祠——梁衡28、秦俑漫笔——和谷29、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朱伯雄30、莫扎特的单簧管,巴赫的双簧管——肖复兴每周一诗:题郑防画夹——黄庭坚听蜀僧睿弹琴——李白八动物的启示31、黔之驴——柳宗元32、黠鼠赋——苏轼33、束氏畜猫——宋濂34、狼——蒲松龄每周一诗:猫儿——林逋官仓鼠——曹邺附录:元曲四大家2011-9-29 初三语文上册课本目录一生活文化1、苏州园林2、周庄水韵3、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谢道韫咏絮)4、文化眼光每周一诗:咏绣障·春日偶吟二爱情如歌5、给女儿的信6、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7、致橡树8、贤人的礼物每周一诗:东栏梨花、生查子·元夕三走近鲁迅9、风筝10、故乡11、孔乙己12、诗两首(自题小像·自嘲)13、有的人每周一诗:观猎·春日忆李白四步入书林14、《安徒生童话》前记15、《真话集》后记16、《繁星》《春水》内容提要17、文中有“画”18、《窗》的艺术辩证法每周一诗:渔翁、鹧鸪天·代人赋五讲坛回响19、几年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0、最后一次的演讲21、敬业和乐业22、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每周一诗:伐檀·硕鼠六世间百态23、差不多先生传24、劳山道士25、竞选州长每周一诗:山中寡妇·咏柳(曾巩)七忧乐天下26、岳阳楼记27、醉翁亭记28、诗两首(望海楼·登拟岘台)每周一诗:滕王阁·池州翠微亭八明清小说选29、煮酒论英雄30、武松打虎31、范进中举每周一诗:横塘·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附录一明清小说概述附录二怎样学习文言文(二)——注重积累(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甲骨卜辞、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
2018-马来的雨点击答案-精选word文档 (2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马来的雨点击答案篇一:马来的雨练习马来的雨⑴马来西亚的魅力,应在雨季。
⑵满地水灵灵的绿,遍海湿漉漉的岛,隐约的履痕,迷蒙的帆影……这是还在上海的我,用对江南雨的思维模式而习惯的联想异乡的情景。
⑶当我登上马来半岛,方知那雨与想象的不大一样。
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会绽出不同的水花的。
⑷马来的雨并不是那种缠绵的江南雨。
它似乎并不飘洒温柔,但却不烦人,噼噼啪啪打过来,铺天盖地扫过去,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⑸此时还是雨季,可不知为何却少雨。
烈日下的丛林看上去呈现焦虑的枯色。
于是,睡时梦雨,醒时求雨,一个“盼”字将旅途拉得好长。
终于,在不抱希望的时候雨却把希望浇成了果实。
在高脚屋,在街上,在海上,算不准何时来看不清怎么来的马来雨令游客过了几把瘾。
⑹在高脚屋,那雨时给你“听”的,被粗粗的木柱四面撑起的小屋,浮在密密的雨中。
高脚屋之所以在东南亚流行,就因为它有不会被雨水浸着的好处。
屋顶多盖铁皮锌板,那雨点敲在上面,极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雨骤时,沿铁皮凹槽泻下的水帘声响从四壁迫来,金戈铁马声盈屋;雨稀时,偶有大雨点击在铁皮上,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
高脚屋往往掩在绿阴丛中,那雨打在宽宽的芭蕉叶上,声音变得很圆润,和那屋顶上的声响构成刚柔两个声部,交响成曲。
据说有钱的马来人要么迁居城里,要么盖起高楼瓦屋,舒适时肯定的,但这听雨的享受也没有了。
⑺高脚屋的雨声,是平民的音乐。
⑻在街道上,那雨是让你淋的。
马来西亚的城镇,街道两边大多是骑楼,是给行人遮阳或避雨的。
这里四季如夏,遮阳是必须的,但挡雨未必需要,燠热时分冲冲凉是何等的快意。
路上行人几乎未有见带雨伞的。
旱季雨是奢侈品;雨季当然要尽情享受一下的。
⑼马来的雨很劲。
在槟城街头,突来的骤雨如幕,望过去似是风也吹不破的。
路上水不及排走,雨点上去__出硕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
马来的雨附答案

《马来的雨》课后检测1、从全文找出与下面词语结构对应的词语:(1)波澜壮阔:海天一体(2)铺天盖地:惊心动魄(3)千针万线:高楼瓦屋(4)骤雨如幕:烈日当空2、从下列动词中选择恰当的填入空格内:飞、溅、打、迫、甩、拉、扫、击(1)噼噼啪啪过来,铺天盖地过去,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2)雨骤时,沿铁皮凹槽泻下的水帘声响从四壁来,金戈铁马声盈屋。
(3)雨稀时,偶有大雨点在铁皮上,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
(4)路上水不及排走,雨点上去出硕大的水花,此起彼伏,就是雨的舞蹈。
(5)车在雨中窜来窜去,很霸气地出整排整排的雨水来。
3、(1)联系全文,说说江南的雨与马来的雨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江南雨: ;马来雨:江南的雨缠绵、飘洒、温柔;马来的雨爽快、干脆、利落,不烦人。
(2)作者要写马来的雨,为什么先从江南的雨写起?答: 作者用江南的雨来想象马来的雨,一方面表现了对马来雨的渴望与向往,另一方面也将马来雨与江南雨作对照,说明马来雨独具特色。
4、第⑼段从触觉角度写了马来的雨。
文章说“马来的雨很劲”,作者就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 (1) (2) (3) (4)①骤雨如幕,望过去似就是风也吹不破的;②雨急,水滴重,雨点溅出硕大的水花;③雨水一淋,暑气不再有;④车在雨中窜来窜去,很霸气地甩出整排整排的雨水来。
5、请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它似乎并不飘洒温柔,但却不烦人,噼噼啪啪打.....过来,铺天盖地扫.....过去,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2)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缝.在一起。
即使烈日当空,雨依旧会扬扬洒洒,将海与天搅.成咸湿的一团。
6、第⑽段作者观雨时,对雨的描写富有表现力,请选择一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摘录下来,说说其好处。
句子: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缝在一起。
好处: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的细密与壮观。
句子:远处的岛时隐时现,像就是五线谱中的“蝌蚪”,雨中涛声里变成了可视的音符。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 《木兰诗》作者是郭茂倩,选自《乐府诗集》,《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
B.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当”是介词。
“时候”是副词。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
D. 中国古代称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答案】D【解析】A项,“《木兰诗》作者是郭茂倩”错误,《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B项,“‘时候’是副词”错误,“时候”是名词。
C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
故选D。
2.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先秦时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首,到了汉代叫作《诗》或《诗三百》。
B.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C.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D. 老生,传统戏曲行当之一,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小旦,主要扮演年轻女子。
【答案】A【解析】A项,选项表述有误,《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B. 《邓稼先》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马来的雨答案

马来的雨答案【篇一: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验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写汉字:10%2、将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说说原句的作用。
2%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陈述句:处处森林相连,谁也不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作用:强调维也纳森林的广阔无边,覆盖面广,表现了作者对维也纳森林的喜爱、赞叹。
3、介绍景点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使景点特点鲜明,内容丰富,增加可读性,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6%a、记叙b、议论c、描写d、说明e、议论(1)蜚誉全球的“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塑像,矗立在大广场附近的埃杜里弗小巷中。
( e、d )(2)他的头发卷曲蓬松,小鼻子向上翘起,光着浑圆的屁股,旁若无人地撒出一道弧形尿流。
(c)(3)关于于廉的身世,留有诸种传说:有的说他在强盗放火时,一泡尿灭了火星拯救了全城;有的说外国入侵者企图炸毁城市时,小于廉挺身而出,撒尿浇熄了导火线,自己中箭身亡;有的说他专爱站在楼顶向出殡人群撒尿,激怒了过路的女神,罚他永远撒尿。
(a)(4)其中其中就有中国赠送的两套,一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另一套是1979年布鲁塞尔千年大庆时北京派人专程赠送的汉族对襟小裤褂一套。
每逢10月1日,小于廉就穿上此装,一副可笑可爱的姿容。
(a、d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一)默写 8%4、浓似春云淡似烟,5、,翠色随人欲上船。
6、7、晚来天欲雪,?(二)课内文言文 16%??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的雨》课后检测
1、从全文找出和下面词语结构对应的词语:
(1)波澜壮阔:海天一体(2)铺天盖地:惊心动魄
(3)千针万线:高楼瓦屋(4)骤雨如幕:烈日当空
2、从下列动词中选择恰当的填入空格内:
飞、溅、打、迫、甩、拉、扫、击
(1)噼噼啪啪过来,铺天盖地过去,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2)雨骤时,沿铁皮凹槽泻下的水帘声响从四壁来,金戈铁马声盈屋。
(3)雨稀时,偶有大雨点在铁皮上,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
(4)路上水不及排走,雨点上去出硕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
(5)车在雨中窜来窜去,很霸气地出整排整排的雨水来。
3、(1)联系全文,说说江南的雨和马来的雨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江南雨:;马来雨:
江南的雨缠绵、飘洒、温柔;马来的雨爽快、干脆、利落,不烦人。
(2)作者要写马来的雨,为什么先从江南的雨写起?
答:
作者用江南的雨来想象马来的雨,一方面表现了对马来雨的渴望和向往,另一方面也将马来雨与江南雨作对照,说明马来雨独具特色。
4、第⑼段从触觉角度写了马来的雨。
文章说“马来的雨很劲”,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
(1)
(2)
(3)
(4)
①骤雨如幕,望过去似是风也吹不破的;
②雨急,水滴重,雨点溅出硕大的水花;
③雨水一淋,暑气不再有;
④车在雨中窜来窜去,很霸气地甩出整排整排的雨水来。
5、请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它似乎并不飘洒温柔,但却不烦人,噼噼啪啪打.....过来,铺天盖地扫.....
过去,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2)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缝.
在一起。
即使烈日当空,雨依旧会扬扬洒洒,将海和天搅.
成咸湿的一团。
6、第⑽段作者观雨时,对雨的描写富有表现力,请选择一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摘录下来,说说其好处。
句子: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缝在一起。
好处: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的细密和壮观。
句子:远处的岛时隐时现,像是五线谱中的“蝌蚪”,雨中涛声里变成了可视的音符。
好处:比喻,把海岛比做“蝌蚪”、音符,把雨水比成五线谱。
化宏大的景象为细小,显示了作者奇丽的想象。
7、下列对“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马来的雨像幕布,很有特点,欣赏雨景也能欣赏到那里的风土人情。
B.马来的雨表现了马来西亚的风光,也反映了马来人的性格特点。
C.马来的雨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雨,将美和情怀融合在一起。
D.马来的雨是当地独特的美景,也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
8、比较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内容上,结尾比开头少了一个“应”字,显示出更为肯定的语气,说明作者被马来雨的魅力所陶醉。
⑹在高脚屋,那雨时给你“听”的,被粗粗的木柱四面撑起的小屋,浮在密密的雨中。
高脚屋之所以在东南亚流行,就因为它有不会被雨水浸着的好处。
屋顶多盖铁皮锌板,那雨点敲在上面,极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雨骤时,沿铁皮凹槽泻下的水帘声响从四壁迫来,金戈铁马声盈屋;雨稀时,偶有大雨点击在铁皮上,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
高脚屋往往掩在绿阴丛中,那雨打在宽宽的芭蕉叶上,声音变得很圆润,和那屋顶上的声响构成刚柔两个声部,交响成曲。
据说有钱的马来人要么迁居城里,要么盖起高楼瓦屋,舒适时肯定的,但这听雨的享受也没有了。
⑺高脚屋的雨声,是平民的音乐。
7.第⑹段从听觉角度描写马来的雨,写出马来雨声音动听(富有韵味)的特点。
8.第⑹段画线的句子“那雨点敲在上面”和“偶有大雨点击在铁皮上”,句中的动词“敲”和“击”都是表示雨滴落下来的意思。
那么这两个词能否交换使用呢?为什么?
不能。
“敲”字照应下文“韵味”二字,写出雨点很有节奏。
“击”和“大雨点”相对应,显示出雨点落下来时的力量。
9.文中说:“那雨点敲在上面,极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韵味”二字作者是怎样具体表现的?
雨骤时,是“金戈铁马”的急迫;雨稀时,细细的碎乐里夹杂着重音节;屋顶铁皮锌板上的雨声和雨打芭蕉的声音构成了刚柔两个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