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式耳机危害(详解4篇)
常戴耳机听音乐是否对听力有影响

常戴耳机听音乐是否对听力有影响耳机对耳朵的伤害是有的,特别是开大的音量!!一般用mp3或mp4听音乐的话,最好不要超过机器里音乐的60%!连续听一个小时就要拔下耳塞休息一下,建议用入耳式耳塞,耳塞式分为入耳式的和非入耳式的,入耳式的可以隔绝外界噪音,在嘈杂的地方用入耳式耳塞听就不需要用太大的声音,从而可以保护听力。
“当人们沉浸在MP4所带来的音乐享受中时,它本身潜在的危害也逐渐暴露出来,目前医院已接诊多例因长时间听音乐造成听力损伤的患者。
”用耳机长时间听MP4,会对听觉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听觉神经异常兴奋,容易造成听觉疲劳;此外,当耳机接近鼓膜,能将声音信号提高9分贝左右,长久下去会对耳膜造成慢性伤害,严重时会导致永久性失聪。
平时听MP4最好戴罩式耳机,这样能屏蔽掉较多的外界噪音,避免音量过大损伤听力;戴耳机听音乐时尽量把音量调低,听一段时间后应把耳机取下,轻轻揉一揉耳朵,放松一下,当耳朵发出“嗡嗡”声时表明听力神经已受伤,要尽快就医。
听耳机的危害:长.时间听.易引起耳鸣.失眠.头痛.耳闷胀感以及渐进性听力减退因此要特别注意,不要长时间听。
戴耳机听音乐别超过半小时耳机随着微型随身听、MP3、手机的出现离我们越来越近。
但是,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王宁宇主任提醒:经常戴耳机会对听觉系统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造成永久性耳聋。
有关医学资料表明,当人耳听到的音量超过85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听觉疲劳;当音量高达110分贝以上时,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严重者还会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
耳机的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有些高频范围能达到120分贝。
这样的音量对耳神经有很大的刺激作用,长时间会造成听力衰退,严重的会出现永久性耳聋和神经衰弱。
王主任说,由于“首先出现的是高频听力下降,而我们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频率并未受影响,所以早期常被忽视。
”只有当听力损失向低频延伸,语言频率听力损失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主观感觉听力障碍,使语言交流和社交活动受到影响。
耳机对耳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

⽿机对⽿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机对⽿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组员介绍:组长:胡依依PPT制作:胡依依问卷调查:周雅雅李塞纳陈浩云论⽂:陈帅叶冬冬陈青青李丹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乎都有爱⽿机的喜欢,也很喜欢戴⽿机听⾳乐。
但是长时间带⽿机对⽿朵有什么危害呢。
关键词:⽿机⽿朵危害问题来源:现在的学⽣基本都很喜欢带⽿机听⾳乐,上学时候带,放学也带,睡觉带,逛街也带,那么⽿机对⽿朵就真的就没什么影响吗?(⼀).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部分青少年都喜欢带⽿机,在学⽣群体⾥尤为显著哭天喊地流⾏乐和声嘶⼒竭摇滚乐的学⽣,还有许多好学的学⽣为了快速提⾼英语听⼒,⽩天⽤⽿塞也就罢了,睡觉前也要戴着⽿塞听英语,这种做法精神可嘉,但对听⼒的损伤让笔者感到担忧。
实际上,临床数据也证明,学⽣在听⼒受损群体中占有很⼤的⽐例。
意义: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机对⽿朵的危害!(⼆).研究对象、⼯具、过程和⽅法研究对象:众多青少年研究⼯具:电脑及⽂献资料和问卷调查过程和⽅法: 1.设计问卷,选择200名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调查。
在各个学校发放问卷。
利⽤节假⽇在街上发放问卷表。
我们⼩组分为两批来发放问卷表选择不同时间。
2.实地调查,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学校中利⽤午休时间在学校中调查。
访问同学们对于⽿机对⽿朵有什么影响及看法。
3. ⽂献查阅:通过⽹络、新闻报纸查阅相关资料。
(三).结果与讨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我们希望青少年减少使⽤⽿机,合理使⽤⽿机,知道⽿机对⽿朵的害处。
(四)结论与感想结论:⽿朵是我们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之⼀。
随⾝听、MP3、⼿机的问世,为我们听⾳乐、听故事、听新闻、与⼈通话带来莫⼤的便利;有了电视⽿机,我们更是可以在家、在飞机上、在病房⾥随意欣赏电视节⽬,⽽不必担⼼⼲扰他⼈。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机、⼿机如果使⽤不当,很可能由⽿朵的帮⼿变为⽿朵的“杀⼿”。
在今年3⽉3⽇全国爱⽿⽇到来前⼣,我们就请医学专家讲讲如果何正确使⽤⽿机、⼿机,不使听⼒受到损伤。
长时间戴耳机 伤害耳朵 - 徐州日报社数字报纸

小贴士
耳鸣、 头晕常常是 听力下降早期信号
MN5 01 þx7 23 ) 45e678Hþe9:;<= >e?@gA.BCD%EF% GHI%E0%HJ0KDe7 r7LHþ, 2 MM5 . `l NOPQRA/0M`Se TUVWe þXÁ.× ÉYe¹c{½MNl /Z[ @\D]^ssxM N50._`abl cÉeM Nd`e{re íf3PÍg rßhe D%1MN50i j\eèèk¼\lmnorl pq ,67MN e {. sr]^e q4Lstte u13velÈTwxy z{l ]^ [/Zl |c}~M%/ , 2 MM5.`l %ß/.e@3 \l %Ùsàá5e sM H}~9PÉ\QFl 记者 王任飞 文
背景: 8 成年轻人日常频繁使用耳机
记者对5 0 名8 0 后和9 0 后做 了一个随机调查, 结果发现有8 成 年轻人每天会使用耳机,时间多 在3 0 分钟以上, 有2 成受访者戴耳 机时间超过2 小时。 李承 (化名) 戴着耳机, 神情 专注地想要 从 中 捕 捉 到 一 点 声 音, 可过了好一会儿, 他那放在反 应器按钮上的手指也没有最终按 下。 “其实现在的声音一般人都能 听到的, 但是他却很吃力。” 根据 听力测试结果,李承只能听到3 4 分贝以上的声音,被确诊为轻度 耳聋。 这个今年2 4 岁的小伙子, 喜 欢戴着耳机听音乐, 每日至少4 小 时。 今年2 6 岁的李玉 (化名) 是名 企划人员,每天步行上下班, “从 家到单位步行4 0 分钟,一路上都 是手机音乐陪伴着我。” 李玉说, 她本身就喜欢音乐、 唱歌, 也会把 听音乐当成缓解工作压力的一个 关键环节。 “每天出门, 第一件事 就是把耳机塞入耳朵里,直到到 达公司后才拿下来,晚上睡觉前 也会一直听, 直到入睡。 ” 李玉说, 前段时间, 她觉得耳朵疼, 以为耳 机不合适, 但换过几个耳机后, 那 种疼痛感依然没有消失。 徐医附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 医师刘稳就此表示,李玉的听力 很可能已经受到损伤,如果还不 注意,很可能引发神经性耳聋, “年纪轻轻就听力下降,太可惜 了” 。 刘稳介绍说, 耳朵分为外耳、 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每部分受到 损伤都有可能造成听力下降, 某 些听力下降会进一步导致完全失 聪。“像外耳有可能患上外耳道 炎、 外耳道湿疹, 中耳则可能有急 慢性中耳 炎 、 中耳积液, 这些都 可能引起传导性耳聋; 而内耳损 伤则可造成感音神经性耳聋。” 刘稳说, 因为耳塞的振动膜与鼓 膜之间的距离很近, 会对内耳毛 细胞和听觉神经的刺激比较大, 所以长 时 间 使 用 耳 机 就 可 能 对 内耳 造 成 损 伤 ,这对听力的损害程度
高中数学论文 图形计算器应用能力测试活动学生 用卡西欧计算器探究入耳式耳机对耳朵的伤害初探

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五中学2013年高中数学论文 图形计算器应用能力测试活动学生 用卡西欧计算器探究入耳式耳机对耳朵的伤害初探一、问题的提出如今,用mp3,mp4或者手机听歌在年轻人中已经成为一种流行。
公交内里,地铁里,大街上……随处可见插着耳机的路人。
然而与此同时,耳机也引发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显著的一个,莫过于对耳朵的伤害。
长期使用耳机,长期接触高分贝的声音,不管是音乐还是噪音,都会造成听力损伤。
根据临床数据证明,学生和白领在听力受损群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而这两类人群恰恰是使用耳机最频繁的人群。
由此可见,耳机对耳朵的伤害确实客观存在。
其中,入耳式耳机又是公认对耳朵的影响最大的。
因而在这篇论文中,我将通过数学方法深入研究入耳式耳机如何对耳朵造成伤害以及如何尽量避免、减少这种伤害。
二、模型假设(1)不考虑波的吸收、散射和衍射。
(2)不考虑多普勒效应。
(3)不考虑鼓膜的鼓膜脐、紧张部、松弛部等复杂结构,将鼓膜看作一个平面。
(4)不考虑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即认为波的传播方向上每个质点的振动情况相同。
(5)假设噪音与音乐中有很长的时间段可以发生干涉。
变量表:k y A v w w p E E E ωρϕ∆:质点偏离其平衡位置的位移:质点振幅:简谐振动对应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振元速度:质点动能:质点势能:波动能量:能量密度:平均能量密度u :波速p :能流p :平均能流I :平均能流密度B :体弹性模量:介质密度L :声强级:相位差三、建立模型1.模型:入耳式耳机产生的声波对耳朵的影响在研究耳机产生的声波对耳朵的影响之前,我们有必要做一些铺垫,也就是人耳的结构以及声波如何在人耳中传播。
耳朵结构示意图如下:耳朵想要听到声音,声波必须先通过耳廓和外耳道传入到鼓膜。
由于我的研究对象是耳机对耳朵的伤害,因此可以忽略耳廓,而认为声波直接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震动。
在中耳与外耳道的连接处,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三块听小骨依次以关节相连,构成一条听骨链。
长时间使用耳机会对听力产生哪些影响

长时间使用耳机会对听力产生哪些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耳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通勤、学习、娱乐、运动等方面,我们都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耳机。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长时间使用耳机会对听力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1. 耳朵的解剖结构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时间使用耳机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耳朵的解剖结构。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而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内耳的受损。
外耳包括外耳道和耳廓,其中耳廓是用来收集声音的,而外耳道则将声音传输到中耳。
中耳包括鼓膜、三个小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以及连接鼓膜和内耳的耳蜗。
内耳又称耳蜗,是听力损害的主要原因。
耳蜗内有上万个感觉细胞,它们负责接收声音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最终传输到大脑中。
2. 听力受损的原因长时间使用耳机会对听力产生多个方面的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听力受损。
听力受损分为感音性听力受损和噪声性听力受损两种。
感音性听力受损是因为听神经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这种听力受损通常是由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的声音中引起的,例如火车或机器的噪音以及音乐的高音级等。
噪声性听力受损通常是由长时间使用耳机引起的。
当人们使用耳机时,将音量过高的声音传输到内耳中,可能会损坏听觉上的细胞,并最终导致听力损失。
3. 如何预防听力损失为了预防长时间使用耳机导致的听力损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使用降噪耳机。
降噪技术可以减少我们在使用耳机时受到的环境噪音,从而减少我们需要将音量调得过高的可能性。
(2)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
人们应该减少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和音量大小,以减少听觉上的受损。
(3)调低音量。
当人们使用耳机时,不应该将音量调得过高。
建议在使用耳机时保持音量在60%以下。
(4)尝试使用耳塞。
在需要暴露在吵闹环境中时,人们应该使用耳塞来减少噪音对耳朵的刺激。
(5)进行听力保健。
定期进行听力测试,以跟踪听力损失的程度。
此外,人们还应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保证身体健康,从而预防各种听力疾病的发生。
研究性学习不同耳机对听力的影响

• 由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经常性带耳机 是会对耳朵有损伤的,一般来说,使用耳机需要注 意以下原则: 1。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 2。音 量不要开太大,如果一公尺外的人对你说话无法听 清楚就该降低耳机音量了。 3。。选择戴起来舒 适的耳机。 4.耳机要选择质量佳,杂音小,音量可 以调控的. 5。不可长时间带着耳机听东西,每隔 半小时让耳朵休息一下,每天最长不超过三个小时, 越少越好. 6.不要在睡觉是听.由于受睡觉姿势影 响,枕头对耳塞施压,从而对耳膜造成物理损害. 7. 最好使用耳罩式耳机,因为这中耳机对耳朵的伤害比 嵌入是耳机要小. 另外,耳塞式耳机比耳罩式耳 机更接近耳膜,对耳膜的刺激更为直接,对耳朵的 影响有可能较大。
• 头戴式耳机的优点 • 1:声场好,舒适度好。 2:不入耳,避免擦伤 耳道 3:相对于入耳式耳塞,可听更长时间
• 头戴式耳机的缺点 • 1:有些耳机低音效果不是很好 2:携带不方便 • 通过包住外耳的方式,创造出一个接近于封闭的音响空间, 而且扬声部位距离耳道较远些,因为音响效果要好些,而 且长时间佩戴对于听力损害较小些。
•
图2-2-3 全罩式耳机(circumaural headphones)
• 耳机可以大致分为三 种: • 耳塞式,挂耳式,头 戴式
耳塞式耳机
• 一般来讲,耳塞对耳朵的危害是要比耳机的损害大 , 因为他的声传导要比骨传导短的多, • 而且因为外耳道只有2.5-----3.5厘米,所以相比大 的耳机更容易引起耳道共鸣.
• 头戴耳机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 根据自身设计,开放式就是发声单元和外 界相通,就是说耳机外壳上有通气孔,半 开放式就是说发声单元背面与外界相通, 但是内侧不相通,声音有独自的特点,外 壳仍然有孔,隔音仍然不理想,封闭式耳 机就是外壳没有孔,单元在一个封闭的腔 里面,这种构造隔音性能好。 • 就舒适程度而言,头戴式由于和头接触面 积很大,海面柔软,比较舒适,但是耳机 过重,带久了颈部会累
MP3使用不当会危害听力初中作文

MP3使用不当会危害听力初中作文在街上,总见很多少男少女口袋里放着一台MP3,接着通过一条线的耳机传到耳朵里。
身体随着音乐的摆动飘然起舞……在这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中,你是否想到这存在着毁掉你听力的杀手?其实,MP3就像是一朵带刺的玫瑰。
只要你小心地去欣赏,闻闻它的芳香,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你激动地不顾一切碰它,你就要付出血的代价!在如今的社会,人们追求时尚的脚步越来越紧,MP3在人们的生活中闪耀着它一定的光芒——MP3轻小易携带的特点受众人的钟爱,MP3价格的逐步下调,让其变成了寻常消费品。
在无聊的等车途中等闲暇时间,人们都会用MP3听着音乐打发时间。
动听的歌曲是我们心旷神怡,放松身心……MP3是否就是如此的百益而无害处呢?光芒四射也会刺痛人们的眼睛,而MP3的不当使用,也会毁掉人们的听力!古人听书,今人听MP3。
同是听,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果说白妞的音乐是“此曲只有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MP3在带来音乐的同时,更多的带来了噪音对耳朵的危害。
说到噪音对耳朵的危害,古已有之,少林狮子吼就能一声长啸让对手不战而败;美国研究的“声音子弹”,能发出140分贝如飞机起飞般的声音,让敌人动弹不得或拔足而逃。
一般来说,若没护耳罩保护,超过120分贝的音量会导致耳膜痛楚。
现在许多MP3播放器的最大间量都达到120分贝---“像急救车警报那么吵”,这种声音能直接损伤听力。
MP3调到大音量带来的失真会使高音刺耳、中音不清、低音浑浊,失真属于噪音的一种。
所以,MP3的总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此外,每次听完音乐之后,养成把音量调节旋钮关至最小的习惯。
刚才也提到了,人们爱在街上、车上等等戴耳塞听歌。
这样虽然对他人起到环保作用,但对自己却是大大的伤害!研究表明,目前被当作许多随身听使用标准的内耳式耳塞会增加人们听力损伤的风险。
使用内耳式耳塞听较大音量的音乐时,时间应限制在每天累计不超过90分钟,才能避免损伤耳朵;以最大音量听音乐超过5分钟,则可能造成永久性耳损伤。
入耳式耳机与耳塞式耳机的区别

入耳式耳机与耳塞式耳机的区别近年来,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获得更好的音乐享受,人们开始关注起耳机的选择。
其中,入耳式耳机和耳塞式耳机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虽然它们都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音频体验,但两者之间存在一些重要的区别。
本文将比较入耳式耳机和耳塞式耳机的特点和优势。
一、外观设计入耳式耳机和耳塞式耳机在外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入耳式耳机通常采用了一个较大的外壳,这样可以将耳机插入耳内,并覆盖住整个外耳道。
另一方面,耳塞式耳机采用了一个较小的外壳,其设计更为紧凑。
耳塞式耳机一般是直接插入耳道,与耳朵更为贴合。
二、舒适度舒适度是选择耳机时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入耳式耳机由于较大的外壳,能够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因为它们不直接插入耳道,减少了对耳朵的压力。
此外,入耳式耳机大多配有不同尺寸的耳塞,可根据个人耳朵的大小来选择适合的尺寸,从而提供更好的舒适感。
相比之下,耳塞式耳机更加贴合耳朵,但对于一些人来说,插入耳道可能会带来不适或压力感。
而且由于每个人的耳道形状和大小都有所不同,找到合适的耳塞尺寸并不容易。
因此,耳塞式耳机的舒适度可能因个人而异。
三、隔音效果隔音效果在耳机中是非常重要的特性之一。
入耳式耳机由于覆盖整个外耳道,能够提供较好的隔音效果。
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嘈杂的环境中,入耳式耳机可以有效地阻挡外部噪音,让用户专注于音乐。
耳塞式耳机由于直接插入耳道,能够更好地封闭耳道,提供更好的隔音效果。
对于需要更高隔音效果的用户来说,耳塞式耳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它们能够有效地隔绝外界噪音,提供更纯净、清晰的音乐体验。
四、音质表现音质表现是选择耳机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就整体表现而言,入耳式耳机和耳塞式耳机在音质方面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它们都能够提供出色的音频效果,高保真度和良好的音质分辨率。
然而,由于入耳式耳机能够更好地封闭外耳道,相比之下,入耳式耳机在重低音效果上表现更好。
它们能够提供更深沉的低音和更高的音质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耳式耳机危害(详解4篇)入耳式耳机危害(详解4篇)入耳式耳机危害详解(一):入耳式耳机危害小耳塞因为不能良好的隔绝外部噪音,所以佩戴的人为了获得良好的音效,声音开得会相对大一些,注意,相对大,所以损害也就不知不觉的构成了。
一般来说是耳罩式的好一些,危害少一些。
音量大和使用时间长会对人造成损害,损害程度因人而异。
反之,有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就会好很多,有数字音量显示的也会帮忙你掌握适合自我的耳机音量。
再反之,降噪(不论如何)耳机还会带来交通事故的隐患,因为你可能听不到背后的卡车喇叭。
头戴式、耳挂式与入耳式耳机哪种伤害最小耳机通常被分为头戴式、耳挂式与入耳式三种类型,其中对耳朵损伤最小的是头戴式。
相比入耳式、耳挂式,头戴式虽然没有小巧便携的优势,却有很好的音效,最重要的,由于佩戴时不用入耳,所以几乎不会对耳道、耳膜造成伤害。
相比之下,耳挂式、入耳式虽然音效逼真,但会令耳膜在长期高震荡下受损。
经常使用的入耳式耳塞,还会成为细菌滋长的温床,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导致长期慢性充血,刺激耵聍腺的过度分泌,使耳屎越来越多,构成栓塞,从而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头晕等症状。
入耳式耳机危害佩戴耳机的注意事项为了避免耳机给人体带来的伤害,佩戴时注意:不要将耳机音量开得过大,用耳机听音乐或学外语时应注意控制音量,最好坚持在40-60分贝(一般谈话声或略小),以感觉舒适悦耳为宜;不要长时间连续收听,成人每一天使用耳机不超过3-4小时,并以间歇收听为宜,最好每半小时就让耳朵休息一会;应注意坚持耳塞的清洁,每次用完及时清洗;在公交车内、地铁里、喧闹的大街等嘈杂环境下,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打电话,骑车、开车时戴耳机容易分散注意力,更不宜戴着耳机。
此外,在挑选耳机时,应选择音质佳、杂音小、音量可自由灵活调控的,一旦遇到声响过大等情景可及时调整,保护听力。
入耳式耳机与耳塞式耳机的区别1、要求不一样入耳耳塞因佩带后耳塞与耳道中构成一个密闭式的空间,导致外部声音会经过耳塞外壳放大进入耳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诊器效应。
听诊器效应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听音。
为避免听诊器效应,所以入耳式耳塞要求线材尽力柔软,避免与衣物等摩擦。
部分耳塞线材不够柔软,如E2C,E5C等,可是这些耳塞的听诊器效应不严重,这也就是另外一个避免方法了。
绕耳!将线材绕耳一周,这样即使线材抖动,也不会产生听诊器效应。
2、发音原理可能不一样非入耳耳塞为动圈结构,而入耳耳塞包括了动圈,动铁以及压电式结构。
3、主要用途不一样入耳耳塞因为紧贴耳道,所以能够有效的阻隔外部噪音,而开放式耳塞则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所以在周围环境比较嘈杂的地方来听音乐或者其他东西,购买入耳耳塞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一些人认为的入耳耳塞伤听力,我们会在另外一篇文章里谈到。
那里就不细说了。
可是能够明确一点,入耳塞子其实不伤听力。
可是要提醒大家,正因为入耳塞子隔音本事突出,所以在路上不提议大家佩带,毕竟安全第一。
如何挑选耳机耳机、耳麦因其便携性等好处成为电脑外设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异常是对FPS游戏玩家和HIFI发烧友来说,一个好的耳机已经是他们享受生活的基本装备了。
应对市场中琳琅满目的耳机,我们应当如何挑选呢各位不妨听我道来。
我们就从耳机的包装盒下手。
包装盒上通常有以下参数指标的介绍:耳机结构、阻抗、频响范围、灵敏度、谐波失真。
耳机结构--耳机分为头戴式、耳塞式和挂耳式。
头戴式耳机的表现力十分出色,抗摔打本事强,但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比较适合在家里或办公地点等固定位置使用;耳塞式耳机是将发音部分直接塞入耳孔,体积小,便于携带,声音品质较好,声音互动性强,可是低频损失较大;挂耳式耳机综合了头戴式和耳塞式的优点,外形时尚,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阻抗--不一样阻抗的耳机用于不一样的场合。
在台式机或功放、VCD、DVD、电视等机器上通常会使用高阻抗耳机;对于各种便携式随身听,例如CD、MD和MP3,一般使用低阻抗耳机。
频响范围--指耳机能够放送出的频带的宽度,国际电工委员会IEC581-10标准中高保真耳机的频响范围为50Hz~12500Hz。
灵敏度--是指在同样响度的情景下,音源需要输入功率的大小。
对于随身听等便携设备来说,灵敏度越高,耳机就越容易驱动。
谐波失真--失真越小,音质也就越好。
[由整理]在选购时比较一下技术参数就能找到适合自我的耳机了。
入耳式耳机危害详解(二):普通耳机和入耳式耳机对耳朵的伤害谁更大一、听耳机造成的损害属于慢性声损伤声音对听力的损害在医学上叫做噪声性聋。
噪声性聋又主要分为慢性声损伤和急性声损伤:a.慢性声损伤:指的是因长期接触噪声刺激所引起的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
b.急性声损伤:近距离爆炸(比如战争中炸弹在身边炸响)造成的,是一次高强度脉冲噪声瞬时暴露引起的。
二、噪声强度和暴露时间噪声对听力损害的严重程度主要由噪声强度和暴露时间决定。
强度越大,听力损害出现越早,越严重。
暴露时间越长受害越重。
所以理论上说,耳塞对听力的伤害主要与听音乐的音量和佩戴耳机的时间有关,与佩戴方式无关。
一个每一天听音乐3小时音量开至70分贝的入耳式耳塞用户,与一个每一天听音乐5小时音量开至100分贝的普通耳塞用户相比,后者损伤听力的可能性更大。
而在同等使用时间同等音量的前提下,应无明显差别。
根据国家在劳动保护方面的规定,8小时工作噪声容许标准为85分贝,但不得超过90分贝。
三、入耳式耳机的佩戴舒适度略胜一筹噪音性聋的首要表现是耳鸣,继而出现听力减退,后期甚至能够引起大脑皮层、植物神经系统、心脏、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
但听力损害的症状如果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的话,是能够完全恢复的。
同时,入耳式耳机在必须程度上是能够隔绝一部分环境噪音的,也就是说,理论上入耳式耳机能够使用较小的音量而听到更多声音细节。
但这一点暂时尚未听说有相关的临床试验来证明。
从佩戴舒适度来比较的的话,还是入耳式耳机的略胜一筹。
因为中高档的入耳式耳机都会附送各种尺寸的橡胶或海绵套,总有一个适合你。
佩戴的时候耳道几乎感觉无压力。
而普通耳塞佩戴时间长了,外耳道就会有硌得痛的感觉。
入耳式耳机危害详解(三):入耳式耳机总结如下:1:在嘈杂环境下;由于优秀的隔音本事;高档的深入耳式耳塞在保护听力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由于入耳式耳塞是非自然发音;长时间听会对脑神经造成损伤。
(注意;不是听神经。
这一点是网上查询所得。
人收到声音之后;大脑就会对声音分析定位。
非自然的这种出声会造成脑神经疲劳。
)3:频率高的声音最伤耳朵;伤的主要是听感神经。
强有力的低音主要摧残的是鼓膜~4:人体自身会产生各种内噪音(如内脏活动的声音啊~~)这些声音有相当一部分是经过耳朵传出体外的。
入耳式耳塞使用时会堵住并反射这些声音。
容易引发耳鸣~5:入耳式耳塞可能擦伤耳道;引发病菌感染。
从而影响听力和耳朵。
6:人体耳道的长度一般是2.5~3.5厘米。
根据物理知识。
当耳道长度d=(λ4)+(kλ2)时。
会引发耳道共鸣~正常情景下;引发共鸣的声波频率是在2500Hz~3300Hz之间。
而入耳式耳塞由于缩短了耳道;引发共鸣的声波频率将提高到4000~5000Hz之间。
注意,这个频段的声音对耳朵伤害最大!![λ为声波波长;k=0、1、2、结论:1:短时间(不超过1小时)适当音量听高端入耳耳塞不对听力造成大的伤害。
2:长时间佩带入耳耳塞(不管发不发声)容易引发耳鸣。
3:低端浅入耳并以低音为卖点的耳塞=耳朵杀手4:在过于嘈杂的环境中使用隔音好的入耳耳塞对耳朵有保护作用。
5:强烈提议入耳耳塞使用者注意个人卫生;不要交叉入耳式耳机危害详解(四):入耳式耳机和普通耳机相比谁对耳朵的损害更大声音对听力的损害在医学上叫做噪声性聋,噪声性聋又主要分为慢性声损伤和急性声损伤。
慢性声损伤。
指的是因长期接触噪声刺激所引起的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近距离爆炸(比如战争中炸弹在身边炸响)造成的称为:急性声损伤,是一次高强度脉冲噪声瞬时暴露引起的。
听耳机造成的损害就属于前者。
噪声对听力损害的严重程度主要由噪声强度和暴露时间决定,强度越大、暴露时间越长,越严重。
所以理论上说,耳塞对听力的伤害主要与听音乐的音量和佩戴耳机的时间有关,与佩戴方式无关。
一个每一天听音乐3小时音量开至70分贝的入耳式耳塞用户,与一个每一天听音乐5小时音量开至100分贝的普通耳塞用户相比,后者损伤听力的可能性更大。
而在同等使用时间同等音量的前提下,应无明显差别。
根据国家在劳动保护方面的规定,8小时工作噪声容许标准为85分贝,但不得超过90分贝。
正如知友所说,噪音性聋的首要表现是耳鸣,继而出现听力减退,后期甚至能够引起大脑皮层、植物神经系统、心脏、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
但听力损害的症状如果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的话,是能够完全恢复的。
同时,入耳式耳机在必须程度上是能够隔绝一部分环境噪音的,也就是说,理论上入耳式耳机能够使用较小的音量而听到更多声音细节。
但这一点暂时尚未听说有相关的临床试验来证明。
作为一个多年的耳机用户,普通耳塞和入耳式耳塞我都用过,此刻用的也是入耳式的。
从佩戴舒适度来比较的的话,还是入耳式的略胜一筹。
因为中高档的入耳式耳机都会附送各种尺寸的橡胶或海绵套,总有一个适合你。
佩戴的时候耳道几乎感觉无压力。
而普通耳塞佩戴时间长了,外耳道就会有硌得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