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信仰剖析共65页
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指哪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一种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和行动。
即“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一般是指乡土社会中植根于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练沥并延续至今的有关“神明、鬼魂、祖先、圣贤及天象”的信仰和崇拜。
也有学者称之为“民俗宗教”(folklore religion)或“普化宗教”(diffused religion)。
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承;从社会力量上讲,它受社会中的多数(即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
因而,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发展在实质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由人至神和由神至人的社会互构过程.然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淡薄的国家,也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可是一旦走入民众间,就会发现,中国的民间信仰文化极其丰富。
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各种人物等都可以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而且崇拜方式多种多样,纷繁复杂。
那么,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信仰现象背后蕴涵着什么样的意义?仔细探究之后,我们发现,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仰文化,民间信仰与宗教的起源关系密切,因为民间信仰某种意义上就是原初形态的宗教。
中国民间信仰文化及其影响

中国民间信仰文化及其影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许多文化习俗都源远流长。
其中,民间信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民间信仰文化及其对文化形成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一、民间信仰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民间信仰文化,亦称为“民间宗教”,是指人民群众自发形成的宗教传统。
它是一种普及广泛、历史悠久、地方性强、信仰自由的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间信仰文化来源于神话传说、宗教思想和各种信仰体系,承载了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重要内容。
民间信仰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是一种虔诚的信仰体系,信仰者对信仰对象充满敬畏和崇拜。
其次,它是一种靠口传心授的文化传承,代代相传,世代不衰。
再次,它是一种比较民众化的信仰体系,它对社会等级制度、政治权力等不感兴趣,强调的是个人的信仰和精神世界。
最后,它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信仰体系,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信仰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
二、民间信仰文化对文化形成的影响民间信仰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形成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它丰富了中国的宗教观念和文化内涵。
中国的神话传说、传统戏曲、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等都与民间信仰文化密不可分。
它们都为中国文化注入了独特的神秘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次,民间信仰文化还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古代,民间信仰文化能够起到规范社会行为、守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减少了犯罪行为。
而在现代社会,民间信仰文化也成为各地旅游业的热门内容之一,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三、民间信仰文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的变迁,民间信仰文化的影响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在传统社会中,民间信仰文化扮演着规范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角色。
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精神层面的转变,民间信仰文化逐渐走向私人化、个性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寻找心灵寄托、释放精神压力的重要方式。
同时,激烈的社会变迁也对民间信仰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范文谈谈你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
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
民间信仰是一种产生于原始社会,历经漫长岁月的传承、发展、演变并延续至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与人为宗教既相似又有根本区别的存在【民间信仰的特征】①自发性:民间信仰是在民众中自发产生、自然传承的民俗事象。
②多元性:民间信仰在民间自发产生、口口相传,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传承,也必然发生较大变化。
如在闽南浙江等东南地区人们信奉妈祖,在四川的青城山人们信奉太上老君,在四川的峨眉山人们信奉佛祖等等。
&③世俗性:民间信仰注重实际的功利。
如渔民信奉妈祖是为了祈求出海平安,祈求健康幸福。
人们推崇关羽是为了求得财运滚滚等等。
&④与上层信仰的脱节:比如民众信佛,却不会去读《涅槃经》、《楞伽经》这样深奥的经书,而是很普通的《心经》、《金刚经》等等,有的甚至连佛经也不读,仅仅是家”因果报应“知道些,里摆着佛龛“有求必应”的基本观念。
可见民间信仰与上层信仰完全存在于两个世界。
&⑤互相融合的信仰:像清朝的雍正就认为:“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儒家治世”。
而在民间,对宗教更是不加区分,在很多民俗画中经常会出现三教合一的众神像。
&⑥信仰的基础是伦理道德:通过认识以上观点,我们能更了解民间信仰产生的基础以及在民间的具体表现形式,由此也可以看出民间信仰是有其存在的合理依据和社会基础的,它适应当时社会民众的信仰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的。
同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民间信仰的特点延续了下来,并深深影响着现在的我们。
【民间信仰有其存在的优点】1)民间信仰满足人们的信仰需要,给人以精神寄托和慰藉。
2)民间信仰对自然的敬畏和神圣感,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明君商汤则有“网开三面”之德。
3)民间信仰使各大宗教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是凝聚社会的精神力量。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

财神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终南山人氏。相 传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个太阳,被后羿射下 九日后,九个太阳坠落于峨眉山,变成为九鬼王。 八鬼行病害人,独赵公明变为人,隐居九老洞中修 炼得道。《封神演义》云:商朝末期,纣王暴虐无 道,周武王兴兵伐纣。武王的姜子牙和纣王的闻太 师,各事其主。搬动了天兵天将,许多神仙也参与 了。出现一幕幕惊险激烈人仙混战的场面。在斗阵 斗法中,闻太师被姜子牙攻破,损兵折将。正无计 可施时,忽然想起峨眉山的道友赵公明,便亲自来 迎请赵公明出山相助。赵公明随同前往,也未挽回 局面,反受其害。后姜子牙封神,封赵公明为“金 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 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 银财宝。
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内外神灵之外还 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王母娘娘,传说中的女神。原是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 神。善男信女中地位很高。
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认为 雷声是上天发怒的标志,产生敬畏。后来发展成为 上天用雷声来惩罚人间,且民间恶报由雷神来执行。
灶神在民间的地位是 最高的。民谚曰: “三祭灶,四扫 屋……”,即指每年 的腊月二十三(一说 二十四)祭祀灶神。
财神爷是主管财源的神明,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 教赐封,二是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民间 信仰为天官天仙。 目前,我国民众供奉的财神主要有
七位,分别是:增福财神财帛星君李诡祖,端木赐 (子贡:儒商之祖)、范蠡(浙商)、管仲(徽商)、 白圭(晋商)、关公(关帝阁)、比干(文财神、冀 商之祖)、赵公明。
三 人神
中国民间不但信仰神,也信仰鬼。民间相信人死 后会变成鬼或神,是因为人们相信灵魂不灭。
秦汉以前,中国沒有天堂地狱的概念,人们对鬼 神的去向不十分明确,只是模糊地认为神住在天上, 鬼游荡在世间,或入黄泉。所以,中国民间不懂重 视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祭祀黄帝、炎帝,还要为 许多为百姓做事的地方官立祠祭祀,让他们死后灵 魂有个归宿。但这种祭祀还算不上俗神崇拜。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中国古代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这些信仰和传说不仅源远流长,也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承。
在古代,人们对神明、英雄和自然力量抱有崇拜和敬畏之心,形成了独特的信仰体系和神话故事,使中国的民间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一、古代的民间信仰1.1 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古代中国人民普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受到神灵的掌控和影响,因此对神灵抱持着信仰之情。
其中,最重要的信仰包括对天神、地神、水神、山神、祖先神灵等的崇拜。
他们相信这些神灵可以保佑人们平安吉祥,也能够给与他们力量和勇气。
1.2 宗教信仰的影响除了对神灵的信仰外,宗教信仰也在民间蓬勃发展。
古代中国存在着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多种宗教,这些宗教的信仰和教义渗透到了民间信仰之中。
例如佛教强调“舍生取义”和“福报”,道教注重追求长生不老和修炼炼丹,而儒教则强调孝道和忠诚。
1.3 妖魔鬼怪的信仰古代中国也存在着对妖魔鬼怪的信仰,人们相信它们能够控制人的命运和灾难。
这些妖魔鬼怪包括狐仙、鬼魂、山妖、河神等。
人们常常设立祭坛,祈求这些妖魔鬼怪的保佑和庇护,也通过制定符咒和驱邪仪式来驱逐邪恶的力量。
二、古代的神话传说2.1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记录着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的文献。
这部作品中包括了众多神祇、仙人和怪物的传说。
比如女娲补天、蚩尤战神、大禹治水等等。
这些神话传说融入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心灵世界,并一直影响至今。
2.2 古代英雄人物的传说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许多英雄人物被奉为神明。
比如伏羲、神农氏、舜等等,他们在传说中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为人们树立了崇高的楷模。
这些神话英雄的故事常常被人们传颂和歌颂,成为古代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
2.3 动物和自然力量的神话中国神话中还充满了关于动物和自然力量的传说。
比如四灵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孔雀开屏、鲤鱼跳龙门等等。
这些传说通过赋予动物和自然力量人性化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之心。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宗教与民间信仰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宗教与民间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与民间信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宗教信仰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民间信仰则反映了百姓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中国文化中宗教与民间信仰的一些重要方面。
一、宗教信仰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中佛教、道教和儒教是最为重要的三大宗教。
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的,它强调通过修行来达到解脱和觉悟。
道教则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和融入宇宙之中。
儒教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致力于提升个人和社会的道德修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道教和儒教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宗教信仰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并在文化、政治、艺术和哲学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传统中国社会,宗教信仰通过寺庙、道观和文化节日等形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民间信仰的多样性除了正式的宗教信仰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民间信仰是指百姓对神明、祖先和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
它包含了很多方面,如对土地神、水神、山神、财神和疾病神的信仰,以及祭祀祖先和宗族神的风俗。
在中国农村地区,许多民间信仰的传统依然延续至今。
比如,在一些农民家庭中,每年会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家族的繁荣。
另外,许多地区还有庙会和传统节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与庆祝。
民间信仰中还存在许多独特的神话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被广为传唱并且内化为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故事和信仰,人们逐渐形成了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感悟和理解,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三、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宗教与民间信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许多情况下,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是交叉和融合的。
比如,一些佛教寺庙中也供奉着民间信仰中的神明,而民间信仰中的某些仪式和神祀活动也受到宗教仪式的影响。
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1、简介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职业神和人神。
下面我们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2、自然神所谓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之后升格为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许多自然神,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在中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自然神。
(1)天崇拜与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在中国,天是被当作一个实在的天体加以崇拜的,因而才有仰望青空,向"苍天"拜祭的仪礼的源远流长。
至今在民间还尊称"天公"、"天老爷"。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间信仰中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
在民间玉皇大帝为万神之主至高的大帝,民间简称玉皇、玉帝。
道教对玉帝的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道教的最高神本来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远超过了元始天尊,成为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渐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世俗神崇拜。
王母娘娘又俗称西王母,瑶池金母。
民间的祀奉又众多西王母传说的影响。
比如,传说王母娘娘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有一年七月七日,她把四颗蟠桃送给汉武帝,汉武帝吃了之后,觉得很好,想把核拿去种。
王母娘娘说,这种蟠桃三千年结一次果,人间是无法种活的。
又有传说讲,后羿曾向西王母求得蟠桃,那是长生不死之药,被嫦娥偷吃了,升上月宫。
这种种传说使得民间更加信仰王母娘娘,认为她能够赐福添寿。
(2)雷公、电母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
它那巨大的震响声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探析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探析王明国(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中国当代民间信仰存在着累积性、二重性、自发性、多元性等特征,其功能也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即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对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与探究,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民间信仰研究的总体性认识,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趋向。
【关键词】民间信仰特征功能【中图分类号】B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2-0006-04“民间信仰是民俗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讨和研究农民思想意识的基点”。
[1]无论从探讨学术理论上,还是从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上,对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征是民间信仰研究的内在根本,体现了研究的整体性要求;功能是民间信仰研究的外在指向,体现其实践性要求。
近年来,学界对特征和功能的研究已呈如火如荼之势,也贡献了大批成果,但总体上仍不够深入且众说纷纭。
本文拟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诸多特征和功能作进一步探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更多借鉴。
一、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探析关于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可谓见仁见智。
但颇具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乌丙安在《中国民间信仰》一书中将其主要特点概括为多样性、多功利性和多神秘性;[2]郑立勇则认为,中国民间信仰具有群众性、低层次性、功利性、民俗性、海外性诸特点;[3]而林国平教授则进一步将民间信仰的特征总结为:自发性、功利性、任意性、庞杂性、融合性、民俗性、区域性、民族性、草根性、顽强性;[4]金泽等人也曾有作品论及。
上述学者的论点虽角度不一,但都对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笔者拟从唯物史观等角度,对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作进一步研究。
(一)累积性1、其发生、发展史具有累积性灵魂不死观念“在那个发展阶段上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5]。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