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的书信研读——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合集下载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

二、历史意义
• 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对唯物史观的 论述具有伟大的意义。驳斥了巴尔 特之流, 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使马克思主义得到 了更好的传播, 提高了工人队伍的 理论思想水平, 提高了他们的认识 能力, 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三、主要内容
1、恩格斯坚持科学的马克 思主义观,反对教条主义 地对待唯物史观
论 历 史 书唯 信物 主 义 的
一、写作背景
19世纪9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德国出现一股反 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唯物史观遭受到来自那 些所谓马克思主义“拥护者”的种种诘难、 歪曲,有人教条地把历史唯物主义当做“标 签”或“套语”,庸俗地到处滥用,把它歪 曲为“经济决定论”、“经济唯物主义”、 “机械决定论”或“社会宿命论”。恩格斯 晚年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撰写了大量 唯物史观的书信
2、恩格斯坚持唯物史观与辩 证法的统一,阐明了上层建筑 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论述了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3、恩格斯坚持理论的与时俱 进,提出并阐释了历史发展的 “意志合力论”和历史发展必 然性与偶然性有机统一的思想
“意志合力论”
• A.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经济 因素 • B.历史发展的最终结果总是代表了 大多数人的意志 • C.最终历史结果是人的活动与历史 规律、个人意志与历史合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辩证 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和发展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和发展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和发展——读《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有感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传播;19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工人运动中处于统治地位,由此引起资产阶级的恐惧和敌视。

为了削弱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资产阶级思想家采取各种恶劣手段歪曲它,致使历史唯物主义受到了来自党内外不同方面的攻击和歪曲。

一方面是资产阶级教授们的挑战,他们错误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宿命论”,只承认经济因素而否认非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的篡改,他们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教条化的庸俗解读,把历史唯物主当作公式和结论,机械地套用事实,极大地损害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声誉。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恩格斯不断丰富和完善唯物史观,在《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一文中,恩格斯回复康拉德·施米特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问题,信中对生产与贸易发展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对于国家、法、宗教、哲学和文艺等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作了精辟论述;同时批驳了上面两个方面的攻击和歪曲;这对唯物史观的补充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首先,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关系起决定作用,但并非是唯一因素。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经济基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是建立在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关系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这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补充。

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受到经济关系的支配,同时也受到偶然性的影响,并不是经济唯一决定历史进程。

比如在《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一文中提到的生产力与贸易,“生产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东西。

但是,产品贸易一旦离开生产本身而独立起来,它就会循着本身的运动方向运行,这一运动总的说来是受生产运动支配的”,生产力决定着贸易的形式、深度、分工和内容,这里面蕴含着经济关系,这恰恰说明了经济关系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但经济关系并不是唯一因素。

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理论贡献

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理论贡献

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理论贡献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坚持保卫和开展唯物史观。

恩格斯晚年写就的著作和大量书信深刻论述了唯物史观的重大理论问题,驳斥了资产阶级学者及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的“积极分子”,对保卫和开展唯物史观做出了奉献。

一、恩格斯晚年保卫和开展唯物史观的斗争19世纪90年代,保尔·巴尔特等资产阶级学者以及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的“积极分子”向唯物史观发难。

恩格斯为了批判所谓“先生们”的诋毁,为了终结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思想混乱,在著作与书信中对他们进行了批判,在驳斥这些“先生们”的论战中保卫和开展了唯物史观的根本原那么。

〔一〕开展对保尔·巴尔特等资产阶级学者的驳斥首先,恩格斯駁斥保尔·巴尔特根本不理解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原理。

巴尔特仅注意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因素决定作用的论述,而对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反作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将其理解为机械的唯物论观点。

其次,恩格斯批判了资产阶级学者关于经济唯物主义观点。

他认为,经济因素确实起决定性作用,但上层建筑也对历史开展具有作用。

恩格斯对巴尔特的批判既肯定了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又重申了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

〔二〕回应来自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的“积极分子”的挑战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的“积极分子”以党内理论家和领导者自居,全面歪曲了马克思主义。

一方面,他们机械地从教条出发,随心所欲地阐述唯物史观,不负责任地解读历史;另一方面,他们承接了马克思论敌的观点,认为社会历史开展只有唯一决定性因素——经济因素。

恩格斯晚年揭示了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的“积极分子”将唯物史观教条化、庸俗化的实质,同时批判了其经济唯物主义的论断,指出社会历史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推动下滚滚向前的,特别强调了经济因素并非社会历史开展的唯一决定因素。

二、提出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理论恩格斯意识到,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偏重着墨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客观原那么。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研读——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研读——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研读——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基石。

在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中,论述了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纠正人们对唯物史观的错误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当时现实社会都起到了深远影响。

以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了经济基础的作用,而且是“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

标签:恩格斯;书信;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理解,给他们做出了细致明了的解释。

对误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人们进行严厉抨击。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一、恩格斯书信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6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德国出现了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把矛头指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

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出现了以巴伐利亚社会民主党首领福尔马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以“青年派”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公开鼓吹经济唯物主义,否认政治、思想的能动作用。

并从不同的方面割裂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的统一,号召暴力行动崇拜个人主义。

二、恩格斯晚年书信的主要内容(一)上层建筑具有能动作用恩格斯晚年在相继给康·施米特、约·布洛赫、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在原来的基础上丰富了唯物史观。

在给施密特的信中,恩格斯强调了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基础一直都起到了决定作用,但是这一作用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力量,上层建筑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例如经济运动是一切政治斗争的基础,政治运动的根源毫无例外地在于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它必须受经济的制约。

恩格斯还说明了上层建筑并不是完全依附于经济基础存在,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理解为意识形态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

意识形态的发展一般都会受到它前人的思想领域的影响,具有历史继承性。

《恩格斯晚年五篇历史唯物主义书信》读书报告

《恩格斯晚年五篇历史唯物主义书信》读书报告

《恩格斯晚年五篇历史唯物主义书信》读书报告摘要:恩格斯晚年书信集中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独特贡献。

这些书信在坚持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同时,着重论述了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提出了“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的概念,阐明了其原因和表现;强调经济基础的作用是“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历史的发展是经济必然性基础上相互作用的过程;阐明了人们怎样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论述了历史发展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套语而是研究工作的指南,不能把唯物史观当作研究历史的借口,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

关键词:恩格斯;书信;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向他请教,书信成为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恩格斯写下的大量书信中,1890年8月5 日和10 月27日致康·施米特的信,1890年9月21—22日致约·布洛赫的信,1893年7月14日致弗·梅林的信和1894年1月25日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集中阐释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是我们学习唯物主义历史观不能不认真研读的著作。

一、恩格斯晚年科学阐释和捍卫、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斗争19世纪90年代,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是来自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

其代表人物保尔·巴尔特(1858—1922 年)是德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莱比锡大学的教授。

他在1890年出版的《黑格尔和包括马克思及哈特曼在内的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一书中,把马克思的理论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贬斥为“技术经济史观”、“社会静力学”,批评马克思把经济发展当成了在历史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否定一切观念的力量。

恩格斯指出,巴尔特对马克思的批评,是“把某些不正确的东西强加给了马克思”,所以他“简直是跟风车作斗争了”。

马恩历史唯物主义八封书信

马恩历史唯物主义八封书信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书信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毕生理论创作中,不仅有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这样的不朽巨著,还有很多他们之间,和他们与其他理论家进行思想交流的书信。

这些书信探讨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论问题,这些思想都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讨论的,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发展脉络。

在关于唯物史观的书信中,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新经验,概括了与错误思想进行斗争的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唯物史观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书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一)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决不能。

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commerce]和消费形式。

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

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相应的政治国家。

这就是蒲鲁东先生永远不会了解的东西,因为,当他从诉诸国家转而诉诸社会,即从诉诸社会的正式表现转而诉诸正式社会的时候,他竟认为他是在完成一桩伟业。

”(《马克思致安年科夫》)(二)生产力具有客观性、历史性,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生产力的客观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既得力量;二是它是由客观的物质的要素构成的,而且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每一代人都在继承前一代人的创造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连续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之根据,在于劳动过程的连续性。

“这里不必再补充说,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

可见,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

简述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主要内容

简述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主要内容

简述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主要内容
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书信是恩格斯最后一部重要的著作,它
汇集了他跨越三十五年而涉足的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思想。


信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指出他分析中以资本主义社会为主体的历史性特征和趋势。

在《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书信》中,恩格斯首先揭示了人类
历史的本质:“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变化是本能的,无法把它归结为一
种因素,而必须把它看成整体”。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时期,由于社会中存在不同阶级和道德价值观,历史变化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逐渐降低社会正义的水平。

此外,恩格斯还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无穷式发展,认为资本主
义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以及阶级斗争的
不断激化。

他表示,阶级斗争的加剧最终将反过来把社会结构搅乱,
从而使社会的不平等无法得到有效消除。

最后,恩格斯在书信中还提出过多种历史趋势观点,这些观点从
议题上也反映了他对生活和社会发展未来的担忧。

他认为,资本主义
时代的经济发展会造成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
的越来越激烈的斗争,以及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激动和反抗等。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色与时代价值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色与时代价值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色与时代价值张 茂 钰提 要: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新的历史特征,历史唯物主义也遭到种种歪曲和误解,这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为此,恩格斯在晚年写下了大量书信,尤其在代表性的“五封书信”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难题展开分析与总结,对各种思潮展开争论与批判,进一步澄清、捍卫、丰富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在现时代重温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对我们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新征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恩格斯 恩格斯晚年书信 历史唯物主义 时代价值作者张茂钰,女,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博士(上海 200092)。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性前提。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在马克思逝世之后,作为“第二小提琴手”的恩格斯承担起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一方面同各国工人运动领导人密切联系,探讨和指导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不断深入理论问题,捍卫并发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在革命实践和理论论战的过程中创作了一系列著作和书信。

对此,列宁曾高度肯定了恩格斯的工作,指出“不了解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全面的阐述马克思主义”①。

可以说,学习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就不能脱离对恩格斯著作的深入研读。

在恩格斯的全部著作中,其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著作特别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② 恩格斯晚年所著的大量书信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成仿吾先生所选的八封①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页。

② 恩格斯在世时便考虑到他和马克思书信的历史意义,嘱托倍倍尔和伯恩斯坦编辑了马恩通信集,收录书信1300余封并出版了四卷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研读——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作者:程薇丹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08期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基石。

在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中,论述了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纠正人们对唯物史观的错误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当时现实社会都起到了深远影响。

以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了经济基础的作用,而且是“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恩格斯;书信;历史唯物主义中图分类号:A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8-0024-02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理解,给他们做出了细致明了的解释。

对误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人们进行严厉抨击。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一、恩格斯书信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6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德国出现了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把矛头指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

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出现了以巴伐利亚社会民主党首领福尔马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以“青年派”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公开鼓吹经济唯物主义,否认政治、思想的能动作用。

并从不同的方面割裂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的统一,号召暴力行动崇拜个人主义。

二、恩格斯晚年书信的主要内容(一)上层建筑具有能动作用恩格斯晚年在相继给康·施米特、约·布洛赫、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在原来的基础上丰富了唯物史观。

在给施密特的信中,恩格斯强调了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基础一直都起到了决定作用,但是这一作用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力量,上层建筑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例如经济运动是一切政治斗争的基础,政治运动的根源毫无例外地在于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它必须受经济的制约。

恩格斯还说明了上层建筑并不是完全依附于经济基础存在,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理解为意识形态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

意识形态的发展一般都会受到它前人的思想领域的影响,具有历史继承性。

根本不变的是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因为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基础起到决定作用而且是“归根到底”的作用。

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先进的意识形态不一定产生于经济状况好的国家,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出现也不是没有可能。

正如恩格斯所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在信中,恩格斯指明了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经济基础的作用是“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布洛赫曾写信请教恩格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观点看来,历史中的决定因素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

这个原理应当怎样理解?能否把他理解成这样:唯独经济关系是决定因素。

还是其他关系本身也可能产生影响?”恩格斯给其的回信当中,着重论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而且还说明了上层建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

恩格斯明确指出,历史进程不单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驳斥了“经济是唯一决定因素”的谬论。

历史唯物史观这样认为:“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存在的基础,是我们历史活动的前提,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只要出现经济的决定作用,恩格斯就会习惯性地加上“归根到底”这四个字,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进程是多种因素交互在一起产生作用的结果,而经济状况是决定性的因素。

上层建筑中的诸多因素对社会发展同样也起作用。

例如国家的政权、法律、不同的宗教观点等等。

这些因素对经济基础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在上层建筑这一领域当中又分为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

思想上层建筑概括说来就是由经济基础反映出来的当代人所普遍具有的,比较认可的世界观。

而政治上层建筑就是在上层建筑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制度、警察、军队、政府部门,党派国家机关和政治组织。

政治上层建筑又决定思想上层建筑。

但主要是因为经济因素起着根源性的作用,因而经济因素是“归根到底”的决定性作用。

这里所说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恩格斯用经济运动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证明了这一观点。

偶然性和必然性呈对立统一关系,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显现出来。

偶然性是由于事物的不稳定性产生的,所以现象既可能出现,也有可能不出现。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出现也是无法确定的。

但是这种偶然性又是作为客观事实存在的,所以就像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样,经济因素是作为必然的因素出现的,所以不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能与经济状况联系在一起。

除了经济因素这一可以确定的因素以外,还有许多无法确定的偶然性的因素存在,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因素。

所以说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能把历史发展的过程简单归结于经济状况的好坏。

(三)“合力”思想唯物史观主要的观点之一就是我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

恩格斯一直不断强调任何事物的出现不单是一个因素就可以随便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恩格斯论述了在人们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客观规律和人的意志的关系。

在他看来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历史不是随便就能出现的,也不是由某个人或某个集体创造的。

个人的意志是这一时代经济状况的反映。

就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样,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起着“归根到底”的作用。

这就告诉我们,在考虑社会发展影响因素时,我们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经济因素。

所以才说个人的意志是这一时代经济状况的反映。

在论证个人意志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时候恩格斯就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做比喻,这就是“合力”思想。

这一思想是恩格斯继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之后的又一论断。

恩格斯通过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合力,历史的发展就好比平行四边形一样,有无数个。

但是又是因为有无数个个人意志相互冲突,互相抵消一样,历史的发展结果不会完全和某个人预想的一样。

只能说,每个人都会对历史有或多或少的贡献,而这一贡献会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

这一规律的理解同样和上文中所说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样有相似之处。

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同样在这一过程里面会包含一些偶然性因素。

所以不难看出历史规律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还具有复杂性。

有些时候,人们总是喜欢把功过算在一个人的头上,认为创造历史的是某个人或是某个团体。

如“个人主义论”“英雄史观”等,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就在于人们不善于用科学的方法,而以客观存在的规律为主,寻找历史发展的根源和推动力。

(四)历史人物出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恩格斯以历史人物的出现规律论证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规律。

社会历史不是某个人或某一集体建立的。

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历史人物就算他不出现,也会有另一个人出现来接替他的位置。

恩格斯在一方面驳斥英雄史观的同时也论证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规律。

历史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必然出现的,而历史某一节点的人物是偶然的,并不是特定的,谁都有机会成为历史人物。

我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恩格斯还强调在研究历史时要在偶然性当中找必然性。

(五)要根据原著来研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理论在给布洛赫的信中,恩格斯教育德国青年,一定要根据原著来研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他这样说道:“对于那些革命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都正好是原著本身”,“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

这一科学的方法不仅是告诫当时的德国青年,对于现在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一个有益的方法。

(六)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以经济为基础和上层建筑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德国社会民主党派“青年派”,从不同的方面歪曲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篡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德国大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思想混乱。

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符·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之一。

在回信中,恩格斯明确指出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因素。

这封回信,内容上仍然是继续了之前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在以前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恩格斯一直指出经济关系是历史发展中起到根源性的决定性作用,上层建筑的诸因素之间也相互作用。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政治、宗教、法律、制度、文学、艺术都属于上层建筑当中的一部分,这些部分的发展都是在经济的发展基础上。

但是他们之间又相互发生作用并对经济基础起作用。

在信中恩格斯指明了政治、经济、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发生作用。

三、恩格斯书信的深远影响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从而做出的一个更正与解释。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或缺的基石。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问世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唯物史观不仅对当时德国的无产阶级产生影响,也对中国的无产阶级事业产生巨大的指导意义。

其思想的光辉不论是在理论上让我们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运用它去研究历史,还是在实践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他能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从多数人的角度出发,解决人们所需要的实际问题,不是空谈也不是独有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套语而是工作指南,我们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研究历史的借口,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认真研读历史。

参考文献:[1]顾良文,梅荣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刘福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当代价值[J].长白学刊,2002(3).[3]陈其泰.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4]严书翰.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J].求是,2002(11).[5]张世鹏.论恩格斯晚年思想[J].科学社会主义,2010(3).[6]戴安良,顾伟平.晚年恩格斯的社会新思考及其效应[J].探索,20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