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党内民主思想

合集下载

恩格斯晚年发展党内民主思想及当下启示——纪念恩格斯诞辰200 周年

恩格斯晚年发展党内民主思想及当下启示——纪念恩格斯诞辰200 周年

恩格斯晚年发展党内民主思想及当下启示*——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吴 大 兵提 要:恩格斯晚年正值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需要,及其恩格斯自身理论的成熟与革命实践的反思,鞭策着恩格斯对如何发展党内民主作出新的深入思考。

他主张党员都应是“普通一兵”,推崇全体党员平等地位;要求落实好“已通过的东西”,强调党的制度切实执行;强调“政治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议机关”,反对个人崇拜;倡导坦诚“批评”和“争论”,营造良好党内民主氛围。

深入理解恩格斯晚年这些发展党内民主的观点、主张和设想,对于当下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党的建设 党内民主思想 内涵 价值 启示作者吴大兵,男,重庆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重庆 400020)。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恩格斯晚年,基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需要,就如何发展党内民主,他以系列撰文和书信等多种形式阐发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发展党内民主思想。

但当前学界鲜有对这一问题的集中研究,大多融入对马克思相关思想研究中。

新时代,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尤其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①,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重温和探讨恩格斯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想,对于当下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好党内民主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恩格斯晚年发展党内民主思想生成的背景分析恩格斯晚年,时值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转入垄断阶段,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日益趋向“民族*本文系中宣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7YZD14)的阶段性成果。

观察与思考 2020年第6期性”发展,但更面临着复杂社会矛盾的阻扰和各种非社会主义思潮暗涌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建设什么样的无产阶级政党、怎么建设无产阶级政党这一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努力探求的问题,在此时更是要求历经革命洗礼和理论走向成熟的恩格斯作出新的阐释和回答。

恩格斯晚年对党内民主作风的思考

恩格斯晚年对党内民主作风的思考

恩格斯晚年对党内民主作风的思考作者:刘小莉来源:《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02期摘要:恩格斯晚年在党内民主作风问题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

他深入地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必须坚持彻底的民主制原则,强调要坚持召开党的代表大会。

他将党内批评置于工人运动生命要素的重要地位,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必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刊物可以自由开展批评与讨论的思想。

他注重用科学的方式对待党内的斗争,提出无产阶级政党要用最充分的自由、最民主的讨论方式来解决不同思想派别的斗争,“消化”从其他阶级和阶层加入党的成分。

他用理论和行动充分诠释了反对个人崇拜的态度,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恩格斯的这些思想犹如炫彩夺目的珍珠,至今仍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党内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之时,就摒弃了落后的,充满密谋、宗派和等级色彩的绝对集中制,代之以民主的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内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属性。

19世纪末,无产阶级政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与此同时,党内成分日趋复杂,党内矛盾日益增多,党内民主成为一个愈发重要的问题。

恩格斯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在党内民主作风上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党的“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政党是真正民主的政治组织,政党内部必须坚持彻底的民主原则才能从落后的、狭隘的宗派主义泥潭中走出来。

他们曾经指导创建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等,都是基于这一原则的。

19世纪下半葉,一大批社会主义组织或政党在欧美各国纷纷建立,如何将这些新兴的组织或政党建设成完全民主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围绕着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恩格斯从党的组织原则上作出了深入而又系统的思考。

恩格斯晚年的合法斗争思想_关于恩格斯_卡尔_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_一书

恩格斯晚年的合法斗争思想_关于恩格斯_卡尔_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_一书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年第7期恩格斯晚年的合法斗争思想——关于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的研究张 飞 岸【内容提要】恩格斯《导言》一文阐述了大量支持合法斗争的观点,长期以来,这一观点被改良主义者用来为其否定革命的观点作论证。

本文试图通过系统分析恩格斯《导言》一文,指出恩格斯晚年并没有否定革命成为一个改良主义者,他只是把议会斗争作为一种暂时的斗争策略,是伯恩施坦而不是列宁修正了马克思主义。

改良主义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把社会主义的价值局限于狭隘的经济利益,淡化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阉割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锋芒,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恩格斯合法斗争民主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作者张飞岸(1980-),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实习员(北京 100732)。

1895年,恩格斯应德国社会民主党《前进报》出版社经理理查·费舍的请求,为该社即将出版的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的小册子写了一篇导言,即著名的《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以下简称《导言》)。

这篇著名的文章是恩格斯一生所写的最后一篇重要的政治论文,文章对德国新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作了精辟的论述。

由于文中提到了基于社会条件的变化,资本主义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以及无产阶级要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进行合法斗争等观点,恩格斯去世后不久,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伯恩施坦就把《导言》称为恩格斯的“政治遗嘱”,认为它是恩格斯晚年着手“修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篇代表作,是19世纪中最革命的学说的奠基人摒弃自己革命的过去,给自己的学生留下的遗嘱,要他们尽一切力量避免自己和马克思所犯的错误。

本文试图通过系统分析恩格斯《导言》一文,指出恩格斯晚年并没有否定革命成为一个改良主义者,他只是把议会斗争作为一种暂时的斗争策略。

马克思恩格斯对党内民主和社会和谐怎样看

马克思恩格斯对党内民主和社会和谐怎样看

马克思恩格斯对党内民主和社会和谐怎样看近来,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很多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和成果。

现择其要者综述如下:一、党内民主原则的实质是党内人人平等有学者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党内民主的论述,是我们今天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思想理论资源。

在以往很长时期内,我们对这类资源并没有深入研究、发掘,而且,由于片面强调、突出、发挥和利用他们有关革命、专政集中(集权)方面的言论,而使有关党内民主的思想被冲淡、忽视甚至被遗忘,更谈不到充分加以利用了。

有学者指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中,包含着非常明确的党内民主思想:比如说,关于党内民主的实质。

他们认为党内民主思想的核心是在党内事务中所有盟员一律平等。

有学者总结说,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民主理论的思想是较宏观的,但是他们还是指出了工人阶级政党的优势在于党内民主原则,这个原则的实质是党内人人平等、保证党员的“主人”地位以及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保障机制。

有学者指出,列宁对党的建设包括党内民主问题作过很多精辟论述,另有学者将列宁对党内民主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主张必须“保障任何少数和任何忠实的反对派的权利”。

二、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和谐有学者指出,和谐社会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最早是由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并付诸实践的。

但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他们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无法找到实现“消灭阶级对立”的正确途径和依靠力量。

而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并在批判性地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得出和谐社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其和谐的本质正是来源于资本主义产生“对抗的地方”――生产关系这样的结论。

由此,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的本质在于生产关系的和谐,而这种和谐只能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

另有学者进一步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恩格斯的“最后遗言”是“放弃革命”?

恩格斯的“最后遗言”是“放弃革命”?

然而历史事实是,恩格斯并不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而恰恰是它的批判者。
首先,恩格斯在《导言》中承认1848年要以一次简单的突然袭击来实现社会改造,“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因为当时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扩张能力。恩格斯还根据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指出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因素”,即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为许多结合在一起的人谋利的生产;“在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但是恩格斯和马克思一样,仍然认为这一切还只是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是资本主义开始向着新的生产方式过渡,而本身还不等于就是社会主义。
恩格斯立过普通的“遗嘱”,但决没有“政治遗嘱”
恩格斯在逝世前两年(1893年7月29日)曾立过一个“遗嘱”,次年又有所补充,但那是纯属有关个人财产、手稿和生后事务安排的普通遗嘱。除此之外,恩格斯在1895年8月5日逝世前没有任何政治性“遗嘱”。
最早将恩格斯1895年的这篇《导言》称为“政治遗嘱” 的人,是德国人爱德华·伯恩施坦。其次可能要属我们今天见到的谢韬先生的这种“最后遗言”的说法了。
当然谢先生是不顾这些的,他在将恩格斯朔造成“‘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之后,就开始他的“历史大翻个”了。谢先生的文章说,“伯恩施坦只是重复恩格斯的话”,“社会民主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列宁主义是布朗基主义”,“成立第三国际(共产国际)是标新立异”,共产党人从“左”边修正了马克思主义,是“最大的修正主义者”等等。这种力图将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彻底颠倒过来的做法,是非常耸人听闻的,也是非常能吸引网友的眼球的,但是这究竟有多少科学性?能否经得起事实的检验?恐怕不能全然不顾吧!

恩格斯的“党内和谐”思想及其启示

恩格斯的“党内和谐”思想及其启示

恩格斯的“党内和谐”思想及其启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党的地位以及所面临的形势、任务都与恩格斯的时代有很大不同,但是,恩格斯关于“党内和谐”的思想仍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重温恩格斯关于怎样才能有“党内和谐”的思想,可以使我们今天对“党内和谐”建设的看法更加清晰,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一、恩格斯:建立党内和谐的关键在于积极的党内斗争恩格斯认为,“党内和谐”关键在于积极的党内斗争,而不在于否认争论,压制批评。

恩格斯在1894年11月24日致李卜克内西的信中谈到党内斗争的必然性:“在日益壮大的工人政党内,小资产阶级分子的增多是不可避免的,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在几年前还是一种危险。

现在我们能够消化他们。

但是消化总得有个过程,为此就需要加盐酸”。

这里说的“消化”,就是使非无产阶级分子不仅组织上入党,思想上政治上也要无产阶级化。

无产阶级政党要维护自己的性质,保持先进性,必须开展积极的原则斗争。

恩格斯说:“建立党内真正和谐的关键就在这里,而不在于否认和隐瞒党内一切真正有争论的问题。

”<sup>[1]</sup>和谐“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这是绝对的界限”<sup>[2]</sup>,不然就会模糊党的面目,甚至组成一个维护雇佣劳动制度、而不是消灭雇佣劳动制度的党。

恩格斯反对掩饰与调和矛盾的做法,“只要有必要,即使发生争论和吵闹也不怕。

一个政党宁愿容忍任何一个蠢货在党内肆意地作威作福,而不敢公开拒绝承认他,这样的党是没有前途的”<sup>[3]</sup>。

在实践上,“决不拿原则做交易”的恩格斯彻底批判当时党内很有威望的拉萨尔,反而推进了德国工运中两派的合并和党内思想上政治上的团结。

恩格斯还说:“任何大国的工人政党,只有在内部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这是符合一般辩证发展规律的。

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对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

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对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

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对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关于《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对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恩格斯在其晚年的五封书信中深刻地剖析了教条主义者的错误及其危害,阐明要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唯物史观;坚持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统一,阐明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论述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坚持理论的与时俱进,提出并阐释了历史发展的“意志合力论”和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有机统一的思想。

这些思想对我们坚持和完善唯物史观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恩格斯书信;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志合力论[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0)04-0100-06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自19世纪40年代始,指导了全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同时,在学术研究领域成为指引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但是,19世纪9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德国出现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唯物史观遭受到来自那些所谓马克思主义“拥护者”的种种诘难、歪曲,有人教条地把历史唯物主义当做“标签”或“套语”,庸俗地到处滥用,把它歪曲为“经济决定论”、“经济唯物主义”、“机械决定论”或“社会宿命论”。

恩格斯晚年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撰写了大量唯物史观的书信,其中五封应该被重点关注:《致康?施米特》(1890年8月5日)、《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日)、《致保?恩斯特》(1890年6月15日)、《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致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

在信中,恩格斯深刻地剖析教条主义者的错误及危害,对唯物史观的许多重大问题有诸多精辟论述,对唯物史观得以形成完整的、更加丰富而明晰的科学体系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下面撮其要进行论析。

阿尔都塞对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思想的批评——对国内学界的几种观点的反思

阿尔都塞对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思想的批评——对国内学界的几种观点的反思

阿尔都塞对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思想的批评———对国内学界的几种观点的反思兰洋*【内容提要】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对恩格斯晚年书信思想的批评是富有启发性的,特别是他对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重新阐释是我们定位和评价恩格斯晚年书信的重要坐标。

纵观国内学界在这个问题上的几种代表性观点,我们发现,总体而言,如何充分吸收阿尔都塞的理论贡献,对恩格斯的思想做出进一步的反思仍是一项未完成的工作。

【关键词】偶然与必然合力论多元决定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19世纪80年代末,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主导地位的确立,马克思主义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歪曲和挑战。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论点是将历史唯物主义等同于经济决定论,攻击马克思主义只承认经济作为唯一的决定要素,完全否认观念的力量,将人作为任凭经济关系摆弄的棋子。

为了批驳这种意见,恩格斯在晚年的一系列书信中进行了一次重要的理论尝试,其核心在于阐明历史运动的辩证法,即在坚持一元论历史观的基本原则的同时,突出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能动作用,并在“合力论”的框架下强调人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能动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从纠正2015年第2辑总第15辑经济决定论并揭示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意义上,恩格斯理论探索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

不过一旦我们深入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部,特别是其理论张力之处,我们又会明显感到恩格斯的辩护遗留了相当多的难点。

1965年,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对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将这些难点清晰地提了出来。

从此之后,围绕阿尔都塞的批评,在包括我国学界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内部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本文的目的在于系统阐明阿尔都塞的问题意识和观点,并考察国内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几种代表性意见。

一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主要思想学界公认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五篇:(1)1890年8月5日致德国学者康·施密特的信①;(2)1890年9月21 22日致德国大学生约·布洛赫的信②;(3)1890年10月27日致德国学者康·施密特的信③;(4)1893年7月14日致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领袖梅林的信④;(5)1894年1月25日致德国大学生瓦·博尔吉乌斯的信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3 No6 1 3 .
第 3 3卷 第 6 期
恩格斯 晚年 书信 中的党内民 主思想
粱 韬
( 南京 师 范大 学 , 苏 南京 2 0 4 ) 江 10 6
[ 要] 恩格斯晚年 书信 中的党 内民主思想主要体现 为: 摘 发扬 党 内民主 , 要按 照党章的规定 , 定期 召开党的代
信 中有 一些 阐述 。 国际共产 主 义运动 早期 , 在 马克 思
和恩 格斯 并肩 战斗 , 他们 提 出了很 多党 内 民主思想 。
马克 思逝 世 以后 ,恩 格斯 在继 续指 导欧美 各 国无 产 阶级 政党 活动 的过程 中 ,进一 步丰 富和发 展 了党 内 民主思想 ,这些 思想 主要 蕴 含于他 晚年写 的一些 信 件 中。 文主要 从 五个方 面对 此加 以 阐述 , 本 以期对 新 的历史 条件 下党 内民主 的发展有 所启 示 。
设 若干 重 大 问题 的 决定 》其 中提 出的 “ 障 党员 主 , 保 体地 位 和 民主权利 ,完 善党代 表 大会制 度 和党 内选
举制 度 ,完善 党 内民主 决策机 制 ,维护 党 的集 中统

” 加强 党 内 民主建设 放在 了更 加突 出的 位置 。 将 关
于加 强党 内民主建设 的思想 ,恩格 斯在 他 晚年 的书
[ 图分类号] 8 [ 献标识码 ] [ 中 A1 文 A 文章 编 号 ]0 9 10 (0 0 0 — 0 7 0 10 — 2 3 2 1 )6 0 1 — 3
20 0 9年 9月 2 8日,党 的十 七届 四中 全会 审议 通过 了 《 中共 中 央关于 加强 和改进 新形 势 下党 的建

19 8 0年 8月 1 日《 威 廉 ・ b 内西 》 0 致 李 克 的信 中指
出 :在穷 乡僻 壤 的某个 由三人 组 成 的小组 ,就 可 以 “ 把 你开 除 出党 , 除非党 的执行 委员 会恢 复你 的党 籍 。 相反 , 的代 表大会 却不 能开 除任何 人 , 只能起 上 党 而 诉 审 的作 用 ” 2 一 8 2年 9月 2 。,] 1 9 { 6日恩 格斯在 《 致
注重 发扬 党 内 民主。对 拉 萨尔 在 全德工 人联 合 会搞
个人 独裁 , 恩格 斯 是坚决 反对 的 。他在 1 8 8 0年 4月
[ 稿 日期 ] 00 0 1 收 2 1-1— 5
内对 重大 问题进 行广 泛讨论 、 论 , 样 可 以充分 发 辩 这
[ 者简介 ] 作 梁
韬 (9 8 , , 苏 沭 阳人 , 京 师 范 大 学公 共 管 理 学 院马 克 思 主 义基 本原 理 专 业 2 1 1 8一)女 江 南 0 0级硕 士研 究生 。
表 大 会 ; 保 障党 员充 分发 表 意 见 的权 利 , 高广 大党 员革命 的积 极 性 与主 动 性 ; 开展 批 评 与 自我批 评 , 要 提 要 不仅 要 对
普通党员进行批评教 育, 而且也要对有错误的领导人 开展批评 ; 要反对任何 个人 崇拜 , 党内, 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管你是普通党员还 是领 导者 , 人人都是平等的 ; 要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 育, 高党员素质, 提 以使其更好地行使 自己的民主权利。 [ 关键词 ] 恩格斯 ; 党内民主 ; 党员; 民主权利
21 0 0年 1 2月
中共 山西 省委 党校学报
Ac d mi o r a f h n i r vn i C mmi e a t c o l f P C a e cJ u n l a x o i cM o oS P t eP r S h o . t y o C.
De . 01 c2 0
l 7
挥党员群 众 的积极 作用 。
二、 发扬党 内 民主 , 保障党 员充分发 表意见 的 要
民主 , 要按 照 党 章 的规 定 , 期 召开党 代会 , 党 就 定 在
同盟章 程》 明确 规定 每年 8月 定期 召开党 代会 , 就 代
表 大会 是最 高 的权 力机 关 和同盟 的立 法机 关 。随着 革 命形 势 的发 展 ,9世纪 7 l 0年代 以后 , 欧美 大 多数 国家建立 的社 会 主义政 党大都 成 为公 开的合 法 的组 织, 有较 强 的群众 基础 。面对 这种 状 况 , 恩格 斯 更加

发 扬党 内民主 。 定期 召开 党的代 表大 会 要
在早期 共产 主义 者 同盟 的活动 中 ,共 产 主义者 《
奥古 斯特 ・ 倍倍 尔》 的信 中再次 指 出 :完 全 同意你 的 “
意见 ,应该 坚 持每年 召 开一次 党代 表大 会 ” “ ,而且 让全 党哪 怕一 年有一 次发 表 自己意 见 的机会 ,一 般 说来 也是重 要 的 。 这样 做 任何时 候都是 必要 的 , 而现 在 则 更 加 必要— — 既 为 了对 付 ‘ 立 派 ’又 为 了对 独 , 付 福 尔 马尔 ” 一 。 今天 , 我们 已经 明 白 , 扬党 内 发
1日《 约翰 ・ 致 菲力 浦 ・ 贝克尔 》 的信 中指 出 : 人们 却 “
要 保存 旧的体制 :党 的领 导 的决 定 就是最 后 的决定 ( 然 没有 代 表 大会 来 纠 正领 导 的错 误 并 在必 要 时 虽 罢免 它 ) .谁 要 是 触 犯 了领 导 人 之 一 ,谁就 是 叛逆 者 ”( …” 种 体制 是 不能继 续 下去 的 , 发挥 代表 , ¨ 哒 要 大会 的权 力 , 要 时要 改 革 旧体制 。 19 必 8 0年 ,反社 《 会 党人 非常 法》 除后 , 废 恩格 斯大 力协 助社 会 民主党 进 行组 织整顿 。针 对举 行党 代会 筹备 期 间准 备公布 讨 论 的草 案 ,8 0年 8月恩 格斯 对 其 内容 进行 了严 19 厉 的批 评 , 出有 些条 文破坏 了党 的 民主原则 。 指 他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