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涌泉巧治病修订稿
生大黄外敷涌泉,治便秘有特效

生大黄外敷涌泉,治便秘有特效
生大黄外敷涌泉,治便秘有特效
大黄5-10克,研为粉末,用醋调成稀糊状,放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10-15小时后取下,一般用药一次即见效。
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大黄:泻热通便,善于荡涤肠胃实热积聚,大便不通,腹胀腹痛,祛痰润燥,疏通便秘).
彝医奇方专治肿块、肌瘤、囊肿(转载)
九十三岁彝医大师保密配方公开,乳房肿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西医大都钟情于手术刀,,但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极高的复发率,让女性朋友吃足了苦头。
为了让患者用上真正治病的放心药、纯中药、摆脱乳房肿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折磨。
2008年底,中国中医研究院,云南彝族医药研究所联合专利保护部门,在北京首度公开了珍藏在中医馆的彝药古方。
九十三岁的彝医大师曲苓章的祖传秘方:取三七75克,香附75克,鼠妇虫30克、碎成细未混匀备用。
选五香血藤600克、鸡矢藤600克、金荞麦600克。
加水煎熬三次合并熬成稠膏,最后加入上述细粉,混合均匀即可服用。
(市面上也有叫做泰康消结片是同一方药组成)。
此方已传270余年现已入国家药典,众多临床表明,服用六天左右乳房肿块下腹坠胀感可明显减轻,一个来月肿块、肌瘤、囊肿会大面积萎缩,二三个疗程,大的肿块肌瘤囊肿都能消失。
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也会恢复正常。
冬天手脚冰凉很怕冷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男女科疾病的方法

冬天手脚冰凉很怕冷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男女科疾病的方法冬天手脚冰凉很怕冷,可以试试此方(有图有说明)冬天手脚冰凉很怕冷,可以试试此方去年冬天,听朋友说到他的夫人很怕冷,用了一个单方以后就不怕冷了。
当时我半信半疑,但还是请他把这个单方告诉了我,并在最冷的时候试用了几次,效果不错。
今年的冬天又一天天来到了。
在这里,我把这个单方告诉大家。
如果有体虚怕冷的朋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可以试一试:原料有:1、大枣:5-6颗;2、枸杞:7-8颗;3、桂圆:4-5颗;4、红糖:1小块。
方法是:每天晚上熬水喝。
以上原料既可以说是中药,又是我们平时的食品,所以应该没有副作用。
至于用量,可以因人而异,不一定非得按照我说的数量不可。
并且我认为是男女都可以服用的。
朋友们不妨一试!用三个“暖身大穴” 能让你不怕寒凉进入“三九”,天气越发寒冷起来,今年冬天似乎特别冷,大江南北都天寒地冻的,雨、雪天气接连不断,上周日下的雪,到现在还没化干净,都结成了一个一个的大冰坨,这再加上3-4级的风一吹......简直透心凉。
手脚冰凉,中医认为是3方面因素导致的,首先是阳气不足——人体是阴血和阳气平衡的整体,在阴阳平衡的情况下是健康的,可是如果一方下降,人就会有不良的反应。
怕冷其实是“阳虚生内寒”的结果;其次是由于人体血虚、血运不畅所导致;最后,冬季是阳气内伏的季节,相对躯干而言,手足位于人体的末端,中医称其为“四末”。
冬季“阳气内守,不达四末”,所以容易出现手足冰凉。
这么寒冷的日子,走在外面免不了手脚冰凉,有的白领朋友即便坐在办公室,也是手脚冰冷,很久都暖和不过来,介绍给大家三个暖身“大穴”,让身体暖和起来吧!全身怕冷——大椎通阳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中医认为“大椎通阳”,因为这个穴位是督脉与六条阳经的交汇点,大椎是调节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温灸大椎穴可以通络散寒,这也是缓解全身怕冷的重要方法。
有手脚冰凉症状的女性朋友不妨每次洗澡时先用热水冲大椎穴10分钟左右,直到穴位处皮肤泛红——这就起到了类似温灸的作用,整个头颈后背乃至全身皆觉得酷热时,再停歇,沐浴后注意保暖,好好睡上一觉;或者每日早、晚各用手掌搓大椎穴5 -10分钟,使得穴位处觉得酸胀发热即可。
敷脐疗法 敷涌泉穴巧治高血压

敷涌泉穴疗法巧治高血压
1.吴茱萸散:每晚睡前取20克吴茱萸粉用陈醋调敷双侧涌泉穴,次日取下, 10日为1疗程。
2.桃杏散:桃仁、杏仁各10克,栀子 15克,胡椒7粒,糯米14粒,共研细末,以蛋清或开水调膏敷涌泉穴,每日换药 1次,一般敷药3日后即可见效。
3.蓖麻附子散:将蓖麻仁50克,吴茱萸、附子各20克,共研细末,加生姜 150克,共捣泥,再加入10克冰片和匀调膏贴敷涌泉穴,一般敷药2-5日后即可见效。
4.茱萸肉桂散:吴茱萸、菊花、肉桂各等份研细末,取药末50克水煎泡脚,另取药末10克用蛋清调敷涌泉穴,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所致的眩晕,每晚用药1次。
敷脐疗法巧治高血压
1.吴萸川芎散:吴茱萸、川芎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取5-10克敷神阙穴,外用麝香止痛膏固定,每3日换药1次。
2.萸芎白芷散:吴茱萸、川芎、白芷各30克,共研细末,装入瓶内密封备用,每次取15克,用脱脂棉薄裹成小球紧压于脐窝,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10天为1疗程。
3.附子三七散:附子、川芎、三七各等份,研成细末,每次取5-10克敷神阙穴,3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4.吴萸磁石散:吴茱萸、磁石、肉桂各30克,共研细末,用时每次取药末5- 10克用蜂蜜调和制成两个药饼,分别贴于神阙穴和涌泉穴上,并以胶布固定,然后点燃艾条灸两穴位各20分钟,每日1 次,10日为1疗程。
中药贴敷涌泉穴疗疾验方

中药贴敷涌泉穴疗疾验方作者:何国兴来源:《家庭医学》2014年第07期中药贴敷涌泉穴,起到药效、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病目的。
因其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疗效可靠,费用低廉,病人易于接受,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现介绍如下。
吴茱萸黄连糊敷治麦粒肿组方吴茱萸20克,黄连10克。
将上药择净,共研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
晚贴晨取,一般用药4天后红肿消失,7周后硬结消失。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结,消肿止痛。
黄连蓖麻蛋清敷治急性结膜炎(红眼病)组方黄连10克,蓖麻子10克,鸡蛋清适量。
将上药择净,共研细末,用鸡蛋清适量调为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4~5天。
功效清热解毒,上病取下,引热下行。
大黄敷治鼻窦炎(鼻渊)组方大黄20克,米醋适量。
将大黄择净,研为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10天为1个疗程。
需用2~3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结。
生大黄散敷治急性扁桃体炎组方生大黄20~30克,食醋适量。
用炉火把泥瓦块烧红,将生大黄放瓦上焙干,研细末装瓶备用。
每次取药适量,用食醋适量调为糊状,摊于白布或绷带上,贴敷足心(男左女右)涌泉穴,包扎8小时。
每天1次,连用5~7天。
功效清热泻火,釜底抽薪,消肿止痛。
二黄吴茱天南散敷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组方大黄40克,吴茱萸30克,胡黄连、天南星各20克,食醋适量。
将上药择净,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用时取药末20克,加食醋适量调成稀糊状,睡前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次日晨起除去药物。
5天为1个疗程。
连用1~2个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引热下行。
大蒜糊敷治鼻出血(鼻衄)组方大蒜50克。
将大蒜去皮,捣烂如泥,做饼子如币大,左鼻出血贴敷右足心涌泉穴,右鼻出血贴敷左足心涌泉穴,两鼻出血俱贴敷之。
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次3~4小时,1天或隔天1次。
功效清热泻火,引热下行。
虚火上炎,外治涌泉,附子贴足,引火归元

虚火上炎,外治涌泉,附子贴足,引火归元
附子一个,研末,米醋调成膏药,贴涌泉穴,治疗牙疼等症,如人虚火沸腾于咽喉口齿间,用寒凉之药,入口稍快,少顷又甚, 又用寒凉,腹泻肚痛,而上热益炽。
同时用六味地黄丸,火不再沸腾。
穴位贴敷是经络理论和中药的结合体,利用不同的药物打成粉末后,与融合剂调在一起,比如醋、姜汁、黄酒、凡士林之类的物质,调匀之后放在穴位上,一起发挥作用,取得疗效。
根据药物的组成以及穴位的不同,有不一样的作用,
比如吴茱萸打成粉之后贴到涌泉穴,能够起到引热下行的作用,常常用来治疗口疮,即口腔溃疡,
吴茱萸、肉豆蔻、丁香、五味子、黄芪、附子、肉桂处方,打成粉末再贴到肚脐上,可治疗虚寒证,可以治疗虚寒性的五更泻,甘遂研细之后贴敷在大椎上,可以治疗疟疾。
因此穴位贴敷的效果,根据穴位和处方两部分共同构成。
上病下治药敷涌泉穴可治这11种疾病!

上病下治药敷涌泉穴可治这11种疾病!作者:来源:《养生阅刊》2018年第08期外敷涌泉穴,是将鲜药捣烂,或将干藥研成细末,加以鸡蛋清、凡士林、醋、蜜调和,直接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接触皮肤、经穴,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介绍几种敷涌泉穴巧治常见病的方法。
高血压桃仁、杏仁各12克,栀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
入研子捣烂,加上1个鸡蛋清调成糊状,分3次用,于每晚临睡前敷在涌泉穴,晨起除去,每夜1次、每次敷1足、两足交替敷贴,6次为1疗程,3天测量1次血压,敷药处皮肤有青紫无妨。
风热感冒白芥子9克,鸡蛋1个。
将白芥子研成细粉,然后用蛋调匀,分成两份,敷于双侧涌泉穴,1小时后取下,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高热不退。
肺结核咯血取大蒜10克,大黄粉6克,肉桂3克,冰片3克。
将四味捣匀贴敷双侧涌泉穴,然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2天早晨取下。
每晚贴敷1次,3次为1疗程。
急性扁桃体炎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
共研细末,混匀、取药适量,加食醋调成膏状。
晚睡前敷于双侧涌泉穴,然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日早晨取下。
每晚贴敷1次,3次为1疗程。
咳嗽大蒜10瓣。
捣成泥样,取捣泥后的大蒜似豆瓣大一团,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足后贴双侧涌泉穴,次晨除去,连贴3~5次,大多即愈。
本方不仅治疗成人咳嗽,而且对小儿百日咳也有良效。
病毒性结膜炎取黄连30克。
研成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用冷开水调成粗状,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
水肿取蓖麻子30~40粒,紫皮大蒜1枚。
将其皮及外壳脱去,一同捣成糊状,分成2等份,分别涂敷双足涌泉穴,外以璃璃纸覆盖并用绷带扎好。
1周换药1次,至肿消为度。
小儿口角流涎吴茱萸12克,胆南星4克。
只研细末、混匀,用陈醋调成糊状,贴敷涌泉穴,固定,连用3~4晚。
腮腺炎吴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16克,胆南星3克。
干燥后共研细末,混匀,每次取药粉6~15克,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涌泉穴,固定,连用3~4晚。
涌泉穴敷药治杂病

涌泉穴敷药治杂病中药外敷涌泉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
它是将药物研成细末,调成糊状,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经皮肤由表人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介绍几种外敷涌泉巧治病的方法。
慢性咽炎:取吴茱萸30xx、生附子6xx、麝香0.3克,共研细末,加少许面粉与醋调和,做成药饼,将药饼蒸至微热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8小时。
若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说明起效。
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急性扁桃体炎: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贴敷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晚上睡前敷于双侧涌泉穴,然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
每晚贴敷1次,3次为1疗程。
牙龈炎:肉桂30克,研为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加水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本方对肾阴亏损型牙龈炎疗效较好。
高血压:取吴茱萸100克、龙胆萆60克、硫黄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每次用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两日一换,1月为1疗程。
感冒发烧:取白芥子9克、鸡蛋清1个,将白芥子研成细粉,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两份,敷于双侧涌泉穴,1小时后取下。
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感冒高热者。
病毒性结膜炎:取黄连30克,研成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
顽固性口疮:取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上药适量,用醋调成膏壮,敷于双侧涌泉穴,再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7天为1疗程。
循经摩擦、拍打、握捻减肥方法采用循经摩擦、拍打、握捻手足肩臂脂肪堆积处皮肤的方法,以达到消除脂肪的目的。
适合于出现肥胖、呼吸短促、多汗、腹胀、下肢浮肿等症状的单纯性肥胖病人。
①用鬃毛刷、毛巾或手掌,在脂肪丰厚处摩擦,时间不限。
②用毛刷或手掌沿足少阴肾经(大小腿内侧至足心部位),来回做5次螺旋状摩擦。
中药敷涌泉穴可治多种疾病

中药敷涌泉穴可治多种疾病众所周知,在我们的身体上,不同的部位所存在的穴位也是各不相同的,而涌泉穴,就是一个可以通过按摩等方式调理身体的穴位,因此,对于涌泉穴的位置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下面本文就进行详细的介绍。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涌泉穴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要想知道如何寻找涌泉穴,可以拿起你的脚,找出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那里就是涌泉穴的位置所在。
1. 高血压病:取吴茱萸100克,龙胆草60克,土硫磺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两日一换,1月为一疗程。
2. 经行吐衄:取黄柏、丹皮、山栀、广郁金各15克,大蒜适量,共捣烂做成饼状,敷贴于双侧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3. 慢性咽炎:取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加少许面粉与醋调和,做成面饼,将药饼蒸微热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3小时。
若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
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4. 小儿腹泻:取苦参、苍术各30克,共研为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本方用于湿热型小儿腹泻疗效较好。
5. 牙龈炎:按摩涌泉穴可治疗牙龈炎,具体方法是取生附子30克,研为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加水调成糊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本方对肾阴亏损型牙龈炎疗效较好。
6. 急性扁桃腺炎: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贴敷时取上药适量,加火醋调成糊膏状,晚上睡前敷于双侧涌泉穴,然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晚贴敷一次,3次为一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外敷涌泉巧治病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药外敷“涌泉”巧治病
中药外敷涌泉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研成细末,根据不同的疾病用不同的液体调成糊状,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介绍几种外敷涌泉巧治病的方法如下。
1、急性扁桃体炎: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贴敷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如糊膏状,于晚上睡前敷双侧涌泉穴,敷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第二天早晨取下。
每晚贴敷一次,3次为一疗程。
2、慢性咽炎:取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用少许面粉和醋调和,做成两饼,将药饼蒸微热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3小时。
若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有效。
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牙龈炎:取生附子30克,研为细末,外敷时取上药适量,加水调和糊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一次。
本法适用于肾阴亏损型牙龈炎疗效较好。
4、高血压病:取吴茱萸100克,龙胆草60克,土硫磺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
两日一换,1月为一疗程。
5、风热感冒:取白芥子9克,鸡蛋清2个,将白芥子研成细粉,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两分,敷于双侧涌泉穴,一小时后取下,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高热者。
6、病毒性结膜炎:取黄连30克,研成细末,贴敷时取上药适量,用冷开水调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7、溃疡性口腔炎:取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取上药适量,用醋调匀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再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8、经行吐衄:取黄柏、丹皮、山栀、广郁金各15克,大蒜适量,共捣烂作饼状,敷贴于双足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注意:敷药前可在局部薄涂凡士林,以免起泡。
敷药后如遇过敏或起水泡者应停用。
以上药物只供外用,忌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