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业学生防御机制的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综述

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综述

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综述作者:刁鹏飞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从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界定、分类、功能、影响因素、评定方法入手,对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做了说明。

关键词精神分析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健康1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1894年,S.Freud在《防御性神经精神病》中第一次提出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指出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本我和自我的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以保护自己。

1936年,S.Freud的女儿A.Freud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扩展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认为自我的防御机制是摆脱不快和焦虑,控制过度的冲动、行为、情感和本能欲望,以调节压抑与外界现实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或手段,其目的是减轻痛苦、维持内心平衡,同时又使外在表现符合外界现实的要求。

她把心理防御机制这一术语用来指代不同的防御过程和策略。

2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A.Frued在1936年出版的《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中,把散见于他父亲著作中的心理防御机制归纳为下述10种:压抑、投射、内向投射、反向形成、升华、认同、合理化、解脱、固着、退行。

后人在Frued父女研究的基础上,对心理防御机制作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V.alliant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V.alliant于1986年对随访40年的307名男性作资料分析,又提出了3级分法:(1)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压抑、幽默、期望和利他(2)中间型或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包括转移、潜抑、隔离、反向形成(3)不成熟防御机制,包括投射、分裂性幻想、被动攻击、潜意显现、疑病和分离。

3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与功能从发展角度来看,心理防御的适应面在于它保护儿童免于遭受他们所不能处理的负性情感。

即使是在成年期,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自我使用的防御机制也有助于个体恢复正常功能。

(1)心理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医学院心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调查

医学院心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调查

心理学教育 。本研究拟通过对 医学院医学心理专 业和 非心理专 业学 生 的 Ⅸ姐 防御机 制 问卷 调查 ,评估 医 学 院学生 的心理调适方式 及能 力 , 以了解心理教 育 的 作用 , 为制定有效的心理 咨询和教 育方 案提供一定 的 参考 。
材 料 和 方 法 对象 广东医学院医学心理专 业学生 ( 5 , 2人 三年级学生 ) 和非心理专业学生 (7 2 4人 , 三年级 , 临床 医学 :0 , :7人, 26人 检验 2 护理 :4 , 1 人 影像 : 1 4人, 麻
好一
.理 专业学生的防御方式忧于非心理专 业学生, 0 心理 健康状 况较非心 理专业 学生更为 良
关键词 : 心理专业学生; 心理 防御机制;)Q 防御方 武问卷 r s
A s d R c 岫 u yo h t l ees y s f tdnsmaoigi scooyi meia cn  ̄ HOU Y n -  ̄ AN i fnes l ue t jr pyh l n dcl o e d te o s n n g ogt K G B n.w n ,


医生 。在学 习过程 中 , 他们一 直受 到相关乃 至系统 的
r ̄ r g i me i 1  ̄ h L ya d2 4oh r 啸目 k dt a j l d c ] y o g 7 te s ca e a 目 D Q  ̄ esR on n a xc o n s o S pp r. t S n i n iee e s 。 n ltr — s i i c t [ rn e g fa d [ wa fu di rala nt t
维普资讯

8 ・ 4
Chus u l & hm r Mei l c n et t )20 i eJ ma e o a d a Si 0 1 1 .0 2 c e

退行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

退行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

退行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中,人们对于退行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

退行,指的是在面对压力、焦虑或者心理冲突时,个体为了逃避现实问题,回归到更为幼稚、原始的心理状态。

本文将探讨退行的定义、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可能的后果。

一、退行的定义退行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无法有效应对现实压力时的一种心理逃避方式。

在退行状态下,个体会回到儿童期的心理状态,采取更为幼稚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抵御压力和不适感。

二、退行的原因退行机制的产生与个体无法有效地应对心理压力和冲突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退行的原因:1. 大量累积的压力:个体长期面临的高度压力,比如工作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可能导致个体无法有效应对,从而采取退行机制。

2. 冲突和困惑:当个体遭遇心理冲突和困惑时,无法找到有效解决办法,退行可能成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3. 心理创伤:经历创伤性事件后,个体可能出现退行,试图逃避与创伤相关的痛苦和焦虑。

三、退行的表现形式退行表现出多种形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退行行为:1. 依赖行为:个体依赖他人提供帮助和安全感,表现出幼稚的依赖性,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

2. 幼稚言行:个体可能出现言行举止上的幼稚表现,比如说话语气变得孩子气、使用简单的词汇等。

3. 回归兴趣爱好:个体可能回归到儿童时期的兴趣爱好,例如玩具、游戏等,试图寻找安全感和逃避现实。

4. 求助他人:个体可能频繁向他人寻求帮助,并试图将自己的责任和问题推卸给他人。

四、退行可能的后果虽然退行可以暂时为个体提供逃避现实的方式,但它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后果:1. 社交问题:退行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交中出现问题,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 情绪困扰:退行可能使个体无法有效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困扰,导致情绪紊乱和心理上的困扰。

3. 演化为心理疾病:如果个体长时间处于退行状态,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防御机制研究概述

防御机制研究概述

防御机制研究概述张敏X(上海行政学院学历教育部,上海,200233)雷开春(上海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上海,200444)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对防御机制和无意识过程的兴趣再次增强,出现了一系列实验和临床研究。

文章简要回顾了防御机制的研究历史,然后概述当前学术领域和临床实践中对防御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防御机制实验研究临床实践作为精神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防御机制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但在学术心理学领域,研究者们对它的认识则经过了一个反复的过程。

多年以来,学院心理学家们都拒绝接受防御机制这个概念,对它及那些与无意识相关的概念不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在于增强心理学研究的可信性,保持激进的行为主义和合乎逻辑的实证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1]。

但随着认知革命的来临和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的发展,这种观念得到极大的改善,研究者们认识到,能够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对心灵内部的过程进行干预,因此,近年来有关防御机制的研究已从多纬度、多学科中展开,在学术领域和临床实践中都出现了不少有关防御机制的研究。

1对防御机制研究的回顾防御机制概念最早由S.F reud提出,但他本人并未对之进行系统的研究,A.Freud对这些机制进行了具体阐述,它很快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在学术心理学中,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是防御机制研究的兴旺阶段,出现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压抑和投射的研究。

但以Holmes为首的研究者从实验设计和实验逻辑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批评。

他们认为,注意过程的差异能更好地解释以前归因于压抑的大多数记忆研究结果。

压抑,如果把它定义为无意识出现的一种防御过程,它是不存在的。

Holmes还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无意识的投射机制的存在,同样的过程应被简约地标注为归因[2]。

Holmes等人的批评对学术领域内的防御研究带来了决定性的打击,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对压抑的实验室研究实际上已完全消失了[3]。

但临床工作者仍然在使用防御概念,他们认为实验室研究缺乏生态效度。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和快速防御机制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和快速防御机制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和快速防御机制导言: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学生群体中的重要关注点,而心理危机往往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表现。

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快速防御机制是促进学生发展和保障学生健康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心理危机的概念与类型入手,探讨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快速防御机制。

一、心理危机概念和类型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心理上面临威胁、丧失控制感和无法解决问题时产生的剧烈情绪反应和困难的情境。

心理危机主要包括个人与环境的不匹配、突发事件和意外损失所引发的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的类型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突发性心理危机、发展性心理危机和环境适应性心理危机。

1.突发性心理危机:这类心理危机通常是由突发事件或灾难引起的,如自然灾害、事故、意外死亡等。

这种心理危机的特点是突然、剧烈和短暂。

学生在面对突发性心理危机时,可能会出现强烈的紧张、恐惧、不安和无助等情绪反应。

2.发展性心理危机:发展性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挑战。

这种心理危机通常与生活转变、身份认同和人际关系等有关。

对学生而言,转学、升学、毕业以及家庭变故等都可能引发发展性心理危机。

3.环境适应性心理危机:环境适应性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环境变化或不适应引起的心理困扰。

学生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社交圈子和生活节奏时,可能会经历环境适应性心理危机。

二、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是保护学生心理健康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预防机制:1.建立健康的学校氛围:学校应创建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提供安全和包容的学习氛围。

校园文化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展潜能。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韧性。

2.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是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关键。

学校应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导致心理危机的问题。

3.提供专业辅导和支持:学校应设立专业的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和快速防御机制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和快速防御机制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和快速防御机制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危机事件也时有发生。

学生心理危机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快速防御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和预防机制、学校和家庭的角色、快速防御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和预防机制1.心理危机的特点学生心理危机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心理上出现困难或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心理危机的特点主要包括:突发性、多变性和危害性。

首先,心理危机往往是突发性的,很难预测和规避,一旦发生就需要及时的处理和干预。

其次,心理危机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而且具有多变性,需要灵活应对。

最后,心理危机的危害性非常大,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处理,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2.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为了有效预防和化解学生心理危机,需要建立健全的预防机制。

首先,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辅导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观。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家庭则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提供正面的家庭支持和情感交流,建立家庭和睦的氛围,让孩子在家里得到温暖和安慰。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和监护,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和家庭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和烦恼。

二、学校和家庭的角色1.学校的角色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职责。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它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也可能导致主体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我刚刚参加工作时,中途接了个差班,又是初二学生,正式叛逆期,非常难管理,加上我刚毕业没经验,接了这么个棘手的班级,本来就瘦弱的我工作第一年就被折磨的面黄肌瘦。

当遇到困难无法对付时,便觉得自己得"病"了,觉得自己还是小孩子呢,需要休息,需要人来照顾我,怎么管理这群大孩子。

通过休息调整,我又能重新披挂上阵。

这大概就是所谓防卫机制中的退化情感(regressive emotionality):也称为倒退,退行。

当人感受到严重挫折时,放弃的成人方式不用,而退到困难较少、较安全的时期——儿童时期,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

完全的放弃努力,让自己恢复对别人的依赖,从而彻底的逃避成人的责任。

而临床上歇斯底里和疑病症常见这种退性行为。

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极其需要的。

深入理解心理防御机制的起源和发展

深入理解心理防御机制的起源和发展

深入理解心理防御机制的起源和发展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冲突以及情感困扰时,为了保护自己心理上的整体稳定和安全感而自觉或自动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策略和行为反应。

心理防御机制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话题,通过对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影响。

一、起源与进化原因心理防御机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进化的早期。

在人类生存环境充满风险和威胁的过程中,心理防御机制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逐渐形成。

在面临潜在危害或压力时,人们采取心理防御机制来减轻或消除不安情绪,从而提高生存进化的概率。

这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通过心理防御机制的不断进化,成为了人类心理发展中的一部分。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型,每个类型具有独特的心理策略和应对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分类:1. 投射:将个体自身的负向情绪、欲望或冲动归因到他人身上,从而减少责任感和内疚感。

2. 转移:将负面情绪或冲突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从而减轻内心的压力和冲突。

3. 否认:否认或忽视个体内部存在的不适或矛盾,以防止情绪的爆发和解决真实问题。

4. 压抑:将不愉快的回忆或冲突深埋于潜意识之中,以避免对其的意识化和情感化。

5. 计较:过度关注细枝末节的问题,以转移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从而减轻压力和焦虑。

三、心理防御机制的影响和应用心理防御机制在个体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当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减轻不适情绪和调整个人心理状态,但过度使用或错误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在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中被广泛地运用。

心理专业人士通过了解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情感困扰,并找到更健康的心理解决途径。

此外,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也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让人们更加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情感防御机制,促进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专业学生防御机制的调查研究晏 丽¹ 陈 昕º△ 王晓一º【摘要】 目的 了解心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

方法 采用整体分层抽样方法对484名在校医学本科生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调查。

结果 心理专业学生多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5.61±0.83),升华(6.26±1.27)、压抑(6.02±1.49)、渴望(5.99±1.63)是其应用最多的3种防御机制;女生比男生应用了更多的成熟(t=2.214,P=0.027)与中间型的防御机制(t= 3.483,P=0.001),且较少掩饰(t=2.615,P=0.009);不同生源地学生在中间型防御机制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7,P =0.029);4个年级在不成熟型(F=8.416,P=0.000)、中间型(F=9.192,P=0.000)和掩饰度(F=14.359,P=0.00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减少。

结论 心理专业学生较多采用成熟积极的防御机制,专业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减少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的防御机制。

【关键词】 心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防御机制问卷Study on Psychological Defense Styl es of Majoring in Psychology.Y an L i,Chen X in,W ang X iaoyi.T angshan Sanatorium f or the Par ap leg ic Patients,T angshang063000,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ex plore the char acter ist ics of ment al deference styles in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 chology.Methods A total of484student s major ing in psy cho log y wer e assessed w ith DSQ.Resul ts T he students majo ring in psycholog y used so phisti-cated defense(5.61±0.83),and they often adopted sublimatio n(6.26±1.27),repr essio n(6.02±1.49)and anticipation(5.99±1.63).G ir l students w er e apt to ado pt mor e mature(t= 2.214,P=0.027)and inter mediate defense sty les(t= 3.483,P= 0.001),and they seldom ly adopted hide(t=2.615,P=0.009).T her e wer e sig 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fense mechanism for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area o n immatur e deference styles(t= 2.187,P=0.029).T her 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 ent gr ade students'defense on immatur e defer ence(F=8.416,P=0.000),int er mediate defenses(F=9.192,P=0.000)and self-co v-er(F=14.359,P=0.000).A s ag e grew,student s used mo re and mor e immature defenses and intermediate defenses.Conclusion T he students majoring psy cho logy are apt to use more mature defense sty les,psy chological counseling tr aining can help students to use the less immature and intermediate defense st yles.【Key words】 Student m ajor ing in psycholo gy;Defense sty le;DSQ 防御机制是一种缓解情绪紧张、维持平衡、调节行为表现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1],是在人的发展早期自我调节内部需要和外界限制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其防御机制也不同。

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不仅有助于减轻和释放挫折带来的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增强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水平。

心理专业的学生,经过专业学习,相当于进行过系统的心理干预,这是否会对其心理状况产生影响。

本研究拟通过对心理专业学生防御机制的研究,评估其心理调适方式及能力,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整体分层抽取河北省3所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发放并回收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4份。

其中一年级127份,二年级133份,三年级112份,四年级112份;男生234人,女生250人;农村生源273人,城市生源211人,年龄19~24岁。

1.2 工具 采用M.Bond(加拿大)编制路敦跃休订的防御方式问卷(DSQ)[2]。

DSQ共测量24种防御方式,包含88个条目。

分为4个因子:因子1(DSQ1)为不成熟防御方式;因子2 (D SQ2)为成熟防御方式;因子3(DSQ3)为中间型防御方式;因子4(D SQ4)为掩饰因子。

每个条目采用1~9的9级评定方法。

被试得分越接近9即应用此种防御机制的频度越大,其掩饰度则越小。

研究表明其信度和效度达到心理测验量表的要求。

以班级为单位,使用统一的书面指导语施测,由被试笔答所有条目。

1.3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用SP SS17.0进行分析。

2 结 果2.1 心理专业学生防御机制使用的一般情况 484名心理专业学生的4个因子均分分别为:DSQ1=3.88±0.87;DSQ2 =5.61±0.83;D SQ3=4.53±0.58;DSQ4=5.78±1.03。

其中升华(6.26±1.27)、压抑(6.02±1.49)、渴望(5.99±1.63)是应用最多的3种防御机制。

由此可见,心理专业学生防御机[2]都沙,周瑜,祝晓宏.重庆市高校学生作业现状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31-136[3]张启伟,王桂山.调动大学生的自控意识,克服不良学习习惯——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纠正实验[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43-244[4]王琦.大学生作业的心理功能与调控[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123-124(收稿时间:2010-12-20)¹中国.河北唐山市截瘫疗养院 063000 º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通讯作者制的使用总体上比较成熟。

2.2 心理专业学生防御机制的性别差异研究 由表1可见,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成熟型、中间型、掩饰因子3个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比男生应用了更多的成熟与中间型的防御机制,且较少掩饰。

具体分析发现,女生应用更多的反作用形成、制止、回避、理想化、假性利他、交往倾向、渴望防御机制,而男生应用了更多的消耗倾向机制(P<0.05)。

2.3 心理专业学生防御方式的生源地差异研究 见表2。

由表2可见,不同生源地被试只是在中间型防御机制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城镇学生在反作用形成、渴望、理想化、交往倾向因子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P<0.05),而农村学生在制止、假利他因子得分高于城镇学生(P<0.05)。

2.4 心理专业学生防御机制年级差异的研究 由表3可知, 4个年级的被试在DSQ1、DSQ3、DSQ43个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L SD事后检验发现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上大二与大一、大三、大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52~0.533,P=0.000~0.021),大三与大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0.282,P=0.013);中间型防御机制上,大四与其他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90~0.341,P=0.000);大三掩饰度最高(t=0.315~0.778,P=0.000~0.018)。

表1 心理专业学生防御机制的性别差异比较(x-±s) 因 子男(n=234)女(n=250)t P不成熟防御机制 3.90±0.96 3.87±0.770.3640.716成熟防御机制 5.53±0.87 5.70±0.79-2.2140.027中间型防御机制 4.44±0.59 4.62±0.56-3.4830.001掩饰因子 5.91±1.10 5.67±0.95 2.6150.009 表2 心理专业学生的生源地差异比较(x-±s) 因 子城市(n=211)农村(n=273)t P不成熟防御机制 3.94±0.85 3.84±0.88 1.2570.209成熟防御机制 5.65±0.77 5.58±0.88 1.0260.305中间型防御机制 4.60±0.57 4.48±0.59 2.1870.029掩饰因子 5.79±0.95 5.78±1.090.1300.897表3 心理专业学生防御机制的年级差异比较(x-±s)因 子一年级(n=127)二年级(n=133)三年级(n=112)四年级(n=112)F P DS Q1 3.82±0.87 4.15±0.88 3.90±0.82 3.62±0.798.4160.000 DS Q2 5.72±0.92 5.58±1.00 5.58±0.61 5.56±0.700.9190.432 DS Q3 4.63±0.64 4.61±0.62 4.58±0.45 4.29±0.539.1920.000 DS Q4 5.45±1.03 5.61±1.06 6.23±0.74 5.92±1.0714.3590.0003 讨 论本研究发现,心理专业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成熟防御机制,最后是不成熟防御机制,这与张荣娟[3],陈明霞[4]和赵虎[5]的研究结果相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