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鲁科版):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4节 海水中的元素
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章节复习教案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总复习【教材分析】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是应用第二章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认识物质的性质,探讨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章教材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组织充分体现了高观点、大视野和多角度的特色。
碳及其化合物以碳元素的多样性为线索,探索碳单质的多样性、碳化合物的多样性、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硫及其化合物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实验室中以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氮及其化合物以氮的循环为线索,探讨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通过海洋这个蕴藏众多元素的领域,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通过探讨从海洋中提取物质的途径,学习镁、溴、碘等元素知识。
本章各节教材密切结合本章的题目,都是从自然现象引出一节的核心内容,采用了“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社会生活”的思路,将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对社会生活实际的了解与化学实验室的科学探究三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开阔他们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引导他们构建更加富有应用迁移价值的认知框架。
本章节复习的重点在于碳、氮、硫元素的但只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复习巩固】一、碳的多样性核心知识提醒:(1)C、CO还原性:高炉炼铁(2)CO2酸性氧化物①与碱反应:如: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涉及图像)②与盐反应:涉及到知识点有:溶洞形成(化学方程式);除杂CO2(HCl、SO2)试剂CO2弱氧化性:CO2→CO:Mg在CO2中燃烧:(3)Na2CO3和NaHCO3性质对比:(4)离子检验(CO32-、HCO3-):规范语言描述,如CO32-检验方法:(5)Na2CO3和NaHCO3如何鉴别?课件展示,学生回答(5)Na2CO3和NaHCO3如何鉴别?1加热比较:分解产生气体并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碳酸氢钠,无现象的是碳酸钠2加酸反应比较:比较剧烈是碳酸氢钠3滴加CaCl2、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碳酸氢钠。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鲁科版)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专项突破(七)Na2CO3、NaHCO3的定量计算与图

(七)Na2CO3、NaHCO3的定量计算与图像分析(对应学生用书第51页)[考纲知识整合]1.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的定量比较(1)速率:相同条件下,NaHCO3与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比Na2CO3与盐酸反应快。
(2)耗酸量:等质量或等物质的量的Na2CO3与NaHCO3均为前者耗酸量多。
(3)CO2生成量比较①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量相等。
②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
③等物质的量的HCl与足量的Na2CO3、NaHCO3分别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
2.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的4种图像(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图1)(Oa=ab)图13+H+===HCO-3;有关离子方程式Oa段:CO2-ab段:HCO-3+H+===CO2↑+H2O。
(2)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图2)图23+H+===CO2↑+H2O。
离子方程式:HCO-(3)等物质的量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图3)(Oa<ab)图3有关离子方程式Oa段:CO2-3+H+===HCO-3;ab段:HCO-3+H+===CO2↑+H2O。
(4)等物质的量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图4)(Oa>ab)图43+H+===HCO-3;有关离子方程式Oa段:OH-+H+===H2O,CO2-ab段:HCO-3+H+===CO2↑+H2O。
提醒:Na2CO3溶液与盐酸可用顺序滴加法鉴别。
[高考命题点突破]命题点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的定量比较与图像分析1.(2018·淮北模拟)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体积小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C.1 mol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的CO2为1 molD.向20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200 mL 0.1 mol/L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生成的CO2为0.01 mol3,HCO-3+H+===CO2↑+H2O,故不会生成CO2。
近年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综合检测(三)鲁科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综合检测(三)鲁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综合检测(三)鲁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综合检测(三)鲁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综合检测(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水提溴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B.燃料的脱硫、脱氮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C.光太阳能电池先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雾霾天气中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解析:选C。
空气吹出法提溴的基本流程是酸化→氧化→吹出→吸收→氧化→蒸馏,A项不符合题意;燃料中的氮、硫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它们都是导致产生酸雨的主要气体,B项不符合题意;光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半导体硅将太阳光的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项符合题意;雾霾天气里空气中存在分散质颗粒大小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不符合题意。
2.下列除杂的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CO2中含有少量的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洗气后再干燥B.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再过滤C.NO中含有少量的NO2——用水洗涤后再干燥D.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加热解析:选B。
SO2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除去;加入过量的BaCl2,会有未反应的BaCl2留在溶液中;NO2与水反应产生NO;Na2CO3较稳定,适度加热不分解,而NaHCO3加热易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
【配套K12】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鲁科版):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4节 海水中的元

第4节 海水中的元素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考点1| 镁及其化合物性质与海水中提取镁(对应学生用书第65页)[考纲知识整合]1.镁的性质镁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热、导电、密度小属于轻金属。
(1)与非金属(O 2、Cl 2、N 2等)的反应 ①2Mg+O 2=====点燃2MgO 、②Mg+Cl 2=====点燃MgCl 2、 ③3Mg +N 2=====点燃Mg 3N 2。
(2)与水或酸的反应①镁与水反应:镁不易与冷水反应,能与沸水反应:Mg +2H 2O=====△Mg(OH)2+H 2↑。
②镁与酸的反应:镁是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H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 +2H +===Mg 2++H 2↑。
(3)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镁能在CO 2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CO 2=====点燃2MgO +C 。
提醒:(1)镁着火不能用CO 2灭火;(2)镁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MgO 、Mg 3N 2、C 。
2.从海水中提取镁 (1)工艺流程(2)基本步骤及主要反应22222氛围中冷却。
3.镁的重要化合物(1)MgO :碱性氧化物,熔点很高(可用作耐火材料),难溶于水,与酸反应:MgO +2H +===Mg2++H 2O 。
(2)Mg(OH)2:中强碱,难溶于水,存在溶解平衡Mg(OH)22+(aq)+2OH -(aq),溶解度小于MgCO 3,故MgCO 3+H 2O=====△Mg(OH)2+CO 2↑。
(3)MgCO 3:微溶于水的盐,受热可分解,与酸反应。
(4)Mg 3N 2:在水中剧烈水解,其反应为Mg 3N 2+6H 2O===3Mg(OH)2+2NH 3↑。
(5)MgCl 2:MgCl 2可发生水解,由MgCl 2·6H 2O 制备MgCl 2时,要在HCl 的气氛中脱水。
[高考命题点突破]命题点1 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应用与制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突破全国卷专题讲座(三)突破训练 鲁科版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突破训练]1.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一种为金属元素,m、n、p、q、r、s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或三元化合物。
t是元素Y的常见单质,m是一种具有特殊颜色的气体,p可作漂白剂、供氧剂。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四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X>Y>Z>WB.p、s分子中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C.X、Y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XD.常温下,0.01 mol/L q溶液的pH为2解析:选B。
由性质、用途推断物质,m是一种具有特殊颜色的气体,p可作漂白剂、供氧剂,则m为NO2,p为Na2O2,结合框图转化关系可推出,r为NO,t为O2。
因此,W、X、Y、Z分别为H、N、O、Na。
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r(N3-)>r(O2-)>r(Na+)>r(H+),A项不符合题意。
p为Na2O2,s为NaOH,Na2O2分子中含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NaOH分子中含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B项符合题意。
H2O的沸点高于NH3的沸点,C项不符合题意。
q为HNO3,为一元强酸,常温下,0.01 mol/L HNO3溶液的pH为2,D项不符合题意。
2.(2018·银川一模)A的单质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一种金属。
摩尔质量为100 g·mol -1的含A元素的化合物F在建筑方面有广泛应用,也用于牙膏配料、装饰品等。
根据如图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转化关系图涉及的物质中,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单质B.上述反应中,涉及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C.若不考虑损失,在标准状况下,反应①生成4.48 L B,反应③必有4.0 g H生成D.相同条件下,F、C、H、D在等量的水中的溶解量依次增大解析:选B。
依题意,A为钙元素,A的单质为钙,B为氢气,C为氢氧化钙,D为二氧化碳,F 为碳酸钙,G 为氧化钙,E 为氢化钠,H 为氢氧化钠。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课件 鲁科版

[解析]
NO 或 NO2 与 O2 的混合气体跟水的反应计算关系式
可由下列化学方程式推导出来。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由②×2+①得 4NO2+O2+2H2O===4HNO3 由①×3+②×2 得 4NO+3O2+2H2O===4HNO3 ④ ③ ① ②
(1)氮的固定是指氮元素由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并非气 态变为固态的意思, 如 N2→NO, N2→NH3 都属于氮的固定, 而氨气生成氯化铵就不是。 (2)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 NO2 与 N2O4 存在下列平衡: 2NO2 于 46。 N2O4,因此实验测得 NO2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
③、④两式就是平时计算经常用到的化学方程式。 若剩余的 5 mL 气体为 O2,则参加反应③的 NO2 和 O2 的总 体积为 50 mL-5 mL=45 mL,则原混合气体里,NO2 的体 积为 45 mL×4/5=36 mL,O2 的体积为 50 mL-36 mL= 14mL,即 NO2 与 O2 的体积比为 36∶14=18∶7。
(2)常见的 NOx 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 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 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 NOx 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 加热条件下, 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 或 NOx 与 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 和 CO2, 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若剩余的 5 mL 气体为 NO,由②式得过量的 NO2 体积为 15mL, 则发生反应③的 NO2 和 O2 的总体积为 50 mL-15 mL =35 mL, 则原混合气体里, O2 的体积为 35 mL×1/5=7 mL, NO2 的体积为 50 mL-7 mL=43 mL, 即 NO2 与 O2 的体积比 为 43∶7。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_《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的固定》优质教案

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3.3.1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的固定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氮的循环》的第一课时。
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氮元素的相关知识和概念,氮的各种重要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和反应现象,不同氮的化合物的用途。
通过研究氮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可以使我们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深化对物质及其变化多样性的认识。
本节安排了氮的循环、氮的固定、氮氧化物性质这三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将学习并掌握氮的氧化物、氮的循环及相关反应;学习并掌握氮的单质和氮氧化物性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感受氮元素的多种化合物的不同特性和用途以及氮循环与人类活动关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一举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氮元素的典型代表物。
能列举、描述、辨识含有氮元素的典型氧化物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角度说明有关物质的转化路径及氮的循环。
能分别根据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厂货减方法。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能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
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
能主动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
能运用绿色化学思想分析和讨论化工生产的相关问题。
重点:氮的氧化物性质难点:不同价态的氮元素转化多媒体一、知识回顾1.常温常压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它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
3.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鲁科版):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学案 鲁科版

第2节 氮的循环考点1| 氮气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及应用[考纲知识整合]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 2.N 2的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点、沸点比O 2的低。
(2)化学性质N 2的电子式为:N ⋮⋮N:,结构式为N≡N。
①与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N 2表现氧化性。
②与M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3Mg=====点燃Mg 3N 2,N 2表现氧化性。
③与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N 2表现还原性。
提醒:氮元素是一种活泼非金属,但N 2稳定的原因是N 2分子中氮氮叁键很稳定,不易断裂,难发生化学反应。
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 2O 、NO 、NO 2、N 2O 4、N 2O 3、N 2O 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NO 2与N 2O 4能相互转化2NO 2N 2O 4(写方程式)。
(2)NO 、NO 2的比较2(1)将充满NO 2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
化学方程式为3NO 2+H 2O===2HNO 3+NO 。
(2)当向试管中通入O 2,现象是无色气体又变为红棕色气体,试管内液面上升至充满,继续通O 2试管内液面又下降。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1)食品袋中充氮气可用来防腐(2)(全国Ⅰ卷)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3)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 溶液吸收尾气(4)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涉及氧化还原反应(5)NO 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以用水,AgNO 3溶液或CCl 4,但不能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6)NO 2通入FeSO 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7)在实验室里,NO 和NO 2均可用排水法收集(8)NO 能够与人体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9)1 mol NO 与0.5 mol O 2恰好反应生成1 mol NO 2(10)除去NO 中的NO 2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依次通入盛有水和浓H 2SO 4的洗气瓶中(11)NO 2与H 2O 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答案】 (1)(4)(5)(8)(10)2.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A .可能是N 2与NO 2的混合气体B .只能是O 2与NO 2的混合气体C .可能是NO 与NO 2的混合气体D .只能是NO 2一种气体C [根据题意①3NO 2+H 2O===2HNO 3+NO ,②2NO+O 2===2NO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 海水中的元素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考点1| 镁及其化合物性质与海水中提取镁(对应学生用书第65页)[考纲知识整合]1.镁的性质镁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热、导电、密度小属于轻金属。
(1)与非金属(O 2、Cl 2、N 2等)的反应 ①2Mg+O 2=====点燃2MgO 、②Mg+Cl 2=====点燃MgCl 2、 ③3Mg +N 2=====点燃Mg 3N 2。
(2)与水或酸的反应①镁与水反应:镁不易与冷水反应,能与沸水反应:Mg +2H 2O=====△Mg(OH)2+H 2↑。
②镁与酸的反应:镁是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H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 +2H +===Mg 2++H 2↑。
(3)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镁能在CO 2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CO 2=====点燃2MgO +C 。
提醒:(1)镁着火不能用CO 2灭火;(2)镁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MgO 、Mg 3N 2、C 。
2.从海水中提取镁 (1)工艺流程(2)基本步骤及主要反应22222氛围中冷却。
3.镁的重要化合物(1)MgO :碱性氧化物,熔点很高(可用作耐火材料),难溶于水,与酸反应:MgO +2H +===Mg2++H 2O 。
(2)Mg(OH)2:中强碱,难溶于水,存在溶解平衡Mg(OH)22+(aq)+2OH -(aq),溶解度小于MgCO 3,故MgCO 3+H 2O=====△Mg(OH)2+CO 2↑。
(3)MgCO 3:微溶于水的盐,受热可分解,与酸反应。
(4)Mg 3N 2:在水中剧烈水解,其反应为Mg 3N 2+6H 2O===3Mg(OH)2+2NH 3↑。
(5)MgCl 2:MgCl 2可发生水解,由MgCl 2·6H 2O 制备MgCl 2时,要在HCl 的气氛中脱水。
[高考命题点突破]命题点1 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应用与制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2017·全国Ⅱ卷)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2)镁制容器可盛装热的浓硫酸 (3)氢氧化镁能溶于过量NaOH 溶液 (4)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固体只有MgO(5)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作照明弹(6)Mg3N2和MgO均不与H2O反应(7)Mg在CO2中燃烧发生置换反应(8)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9)镁表面能形成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因此实验室对镁条不需要特殊保护(10)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作耐火材料(11)同质量的Mg分别在足量的O2、N2、CO2三种气体中充分燃烧,所得固体产物Mg3N2的质量最大(12)MgCl2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不能得到Mg(OH)2沉淀【答案】(5)(7)(9)(10)命题点2 海水中提取Mg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可表示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B.步骤⑥电解MgCl2时阴极产生氯气C.步骤⑤可将晶体置于HCl气体氛围中脱水D.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化合、分解和复分解反应B[电解MgCl2时阳极产生氯气,阴极产生Mg。
]3.(2014·全国Ⅱ卷,节选)(1)海水提镁的一段工艺流程如下图:【导学号:95160065】浓海水的主要成分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2的化学式为________,1 L浓海水最多可得到产品2的质量为______g。
(2)采用石墨阳极、不锈钢阴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时,若有少量水存在会造成产品镁的消耗,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工艺流程中,脱硫加入的是得到产品2过程中过滤时的滤液,而此滤液中所含的能够脱硫的离子来源于合成步骤中的石灰乳,故脱硫阶段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Ca2++SO 2-4===CaSO 4↓;而产品2是由加入石灰乳之后得到的沉淀得来的,即Mg2++Ca(OH)2===Mg(OH)2↓+Ca 2+,故产品2为Mg(OH)2;1 L 浓海水中Mg 2+为28.8 g ,故可得到产品2即Mg(OH)2的质量为28.8 g 24 g·mol-1×58 g·mol-1=69.6 g 。
(2)电解熔融MgCl 2会得到Mg 和Cl 2,故化学方程式为MgCl 2(熔融) =====电解,Mg +Cl 2↑。
因为Mg 会与H 2O 发生反应生成Mg(OH)2和H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2H 2O=====高温,Mg(OH)2+H 2↑。
【答案】 (1)Ca 2++SO 2-4===CaSO 4↓ Mg(OH)2 69.6 (2)MgCl 2=====电解,Mg +Cl 2↑ Mg +2H 2O=====高温,Mg(OH)2+H 2↑考点2|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67页)[考纲知识整合]1.氯碱工业 (1)生产流程(2)反应原理①电解NaCl 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下同) 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其中阴极产物是NaOH 和H 2,阳极产物是Cl 2。
②产物制盐酸:H 2+Cl 2=====点燃2HCl ;③制漂白液: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
2.海水提溴 (1)工艺流程(2)基本步骤及主要反应3.海带中碘的提取(1)工艺流程(2)两种原理①主要的化学原理:Cl2+2KI===2KCl+I2。
②主要的物理原理:单质碘用CCl4或苯萃取,分液后用蒸馏法将碘与有机溶剂分开。
提醒:检验海带中含有碘元素的方法4.海水中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1)从海水中提取核能、开发的重要原料:铀和重水。
(2)潮汐能、波浪能是有待开发的新型能源。
[高考命题点突破]命题点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2015·全国Ⅱ卷)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C[A项苦卤中含有K+、Mg2+、Br-等,通入Cl2可将Br-氧化成Br2,便于从苦卤中提取Br2。
B项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Ca2+、Mg2+、SO2-4等),将粗盐溶于水,并除去其中的杂质,再通过重结晶的方法得到纯净NaCl晶体。
C项工业上沉淀Mg2+常选用廉价的Ca(OH)2,而不选用NaOH。
D项Br2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富集溴时,常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Br2,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SO2+Br2+2H2O===H2SO4+2HBr),得到浓度较大的含Br-溶液。
]2.海洋是一座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若干种化学物质的流程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粗盐中的SO 2-4、Ca 2+、Mg 2+、Fe 3+等杂质,①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为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BaCl 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B .②中包含制取MgCl 2溶液、无水MgCl 2及电解熔融状态的MgCl 2几个阶段C .③④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D .SO 2水溶液吸收Br 2的离子方程式为SO 2+Br 2+2H 2O===2H ++SO 2-4+2HBrB [A 项中的加入顺序会导致Ba 2+无法除尽,A 错误;单质镁是通过电解熔融MgCl 2(无水)的方法制取的,B 正确;流程图中的第④步中溴元素被还原,C 错误;D 项中HBr 为强酸,写离子方程式应拆成H +、Br -,D 错误。
]3.溴、碘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有“海洋元素”的美称。
海水中的碘富集在海藻中,我国海带产量居世界第一,除供食用外,大量用于制碘。
提取碘的途径如下所示:干海带――→焙烧海带灰――→水水溶液――→氧化 ――→a ――→b ―→碘单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碘元素在海水中也有游离态存在 B .在提取的过程中用的氧化剂可以是H 2O 2 C .操作a 是结晶或重结晶 D .b 是提纯操作,常用蒸馏或分馏B [碘在海水中只以化合态(I -)存在,没有游离态。
操作a 是萃取,操作b 是分液,然后才是蒸馏等操作来得到单质碘,A 、C 、D 项错误。
]4.我们知道海带中含有碘元素,经常食用海带可以防治甲状腺肿大,所以工业上常用海带为原料提取碘单质。
查有关资料可知碘单质有升华现象。
下面是某校化学探究小组设计的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实验,请你完成下列实验。
【导学号:95160066】(1)将干燥洁净的海带用酒精润湿后在__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中灼烧成灰烬。
(2)将海带灰烬冷却至室温,将其转移到烧杯中,加蒸馏水后,搅拌、煮沸、冷却、________(填一种操作名称)。
(3)在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硫酸,再加入一定量的H 2O 2溶液,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3)中所得到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再加入CCl 4,振荡、静置,可以观察到CCl4层呈________色。
经分液得到碘的CCl4溶液,在这一实验过程中,CCl4起________作用。
(5)用试管取碘的CCl4溶液用水浴加热,待CCl4挥发完即可得到固体碘单质。
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CCl4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证明得到的固体是碘单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经酒精润湿后的海带应放在坩埚中灼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