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学案《钠及其氧化物》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1讲

第三单元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第1讲钠及其化合物复习目标1.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考点一钠及其氧化物1.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是一种0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地02柔软,是03热和04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比水的05小,比煤油的06大,熔点07低。
2.钠的化学性质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知钠具有很强的01还原性:(1)钠与非金属单质(如O2、S、Cl2等)反应O2:024Na+O2===2Na2O(常温)△Na2O2(加热)032Na+O2=====S:042Na+S===Na2S(研磨爆炸)△2NaClCl2:052Na+Cl2=====(2)钠与水反应①化学方程式为062Na+2H2O===2NaOH+H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操作现象原理或解释向一个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小烧杯中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07小钠熔成银白色小球反应08放热,钠的熔点较09低钠小球在水面上迅速到处游动钠与水反应剧烈,反应产生的10气体推动小球游动与水反应伴有“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有11碱性物质生成(3)钠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122Na +2H +===2Na ++H 2↑。
(4)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一般考虑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 再与该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与CuSO 4溶液反应:132Na +2H 2O +CuSO 4===Cu(OH)2↓+Na 2SO 4+H 2↑。
与FeCl 3溶液反应:146Na +6H 2O +2FeCl 3===2Fe(OH)3↓+6NaCl +3H 2↑。
(5)与含羟基或羧基的有机物发生置换反应①与乙醇反应:15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②与丙酸反应:2CH 3CH 2COOH +2Na ―→2CH 3CH 2COONa +H 2↑。
高中化学钠及其氧化物教案

高中化学钠及其氧化物教案主题:钠及其氧化物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掌握钠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性质;
3. 熟练掌握钠及其氧化物在实验室中的操作方法;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钠的性质和应用;
2. 氧化钠和过氧化三钠的制备和性质;
3. 氧化钠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氧化钠和过氧化三钠的制备和性质;
3.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1. 钠的性质和应用
1.1 钠的基本性质介绍
1.2 钠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3 实验:钠与水的反应
2. 氧化钠和过氧化三钠的制备和性质
2.1 氧化钠的制备方法及化学性质
2.2 过氧化三钠的制备方法及化学性质
2.3 实验:氧化钠的制备及性质测试
3. 氧化钠的应用
3.1 化学用途:氧化钠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3.2 生活用途:氧化钠在清洁剂、皂和玻璃制造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实验操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实验报告及实验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及小测验。
七、教学反思和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钠及其氧化物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了解其在实验室中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分析能力。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025届高中化学高考复习学案:钠及其氧化物

钠及其氧化物(答案在最后)1.能基于物质类别对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初步建立宏观现象推理物质性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模型。
考点一金属钠1.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地柔软,熔点低(________于100℃),密度比水的________,但比煤油的________。
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O2常温:4Na+O2===2Na2O加热或点燃:____________________。
Cl2:2Na+Cl2点燃2NaCl(2)与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盐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4)与盐的反应①与熔融盐的反应如4Na+TiCl44NaCl+Ti②与盐溶液的反应(以CuSO4溶液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与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2Na+Cl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中。
【师说·助学】钠不能用CCl4保存,因为CCl4的密度比钠的大,钠浮在CCl4表面,不能隔绝空气。
4.用途【易错诊断】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实验完毕后剩余的金属钠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回原试剂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燥的沙土灭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及其氧化物学案

钠及其氧化物专题导学案【考纲要求】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重、难点】钠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反应:【合作探究一】1、钠与非金属单质O2练习1: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把上述变化用3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合作探究二】2、钠与水反应练习2:钠投入下列溶液中,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①1mol/L 盐酸② 1mol/L 硫酸③水④乙醇()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练习3: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 g/cm3不溶于水)各50 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做上、下跳动【合作探究三】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练习4: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熔成小球浮游在液面上四处游动B.有气体生成C.有黑色物质析出D. 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练习5: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CuSO 4溶液反应的方法以验证反应实质。
实验时,往100 mL 大试管中先加40 ml 煤油, 取3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人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CuSO 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至胶塞,并夹紧弹簧夹(如图)。
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大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2)装置中液面的变化:大试管内 长颈漏斗内【合作探究四】钠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练习6: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是淡黄色固体B .都能与水作用生成碱C .都是碱性氧化物D .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练习7:(2006·全国理综)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新课程高考化学高中化学重难点复习教案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钠及其氧化物

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钠及其氧化物ZHI SHI SHU LI 知识梳理 1.钠的物理性质(1)颜色:__银白色___、有金属光泽。
(2)密度:钠、水和煤油的密度大小为__ρ(水)>ρ(钠)>ρ(煤油)___。
(3)熔点:__小于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
(4)硬度:质地__较软___,可以用小刀切割。
(5)传导性:可导__电___、导__热___。
2.钠的化学性质(1)完成上述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4Na +O 2=====常温2Na 2O___。
②__2Na +O 2=====△Na 2O 2___。
③__2Na +2H 2O===2NaOH +H 2↑___。
④__2Na +Cl 2=====点燃2NaCl___。
(2)Na 与含有酚酞的水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3)与酸(HCl)反应:__2Na +2HCl===2NaCl +H 2↑___。
酸过量时:钠与酸电离出的__H +___反应;酸不足时:先与酸电离出的__H +___反应,过量的钠再与H 2O 反应。
(4)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Na ――→水NaOH ――→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Na 投入到CuSO 4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2Na +2H 2O +Cu 2+===2Na ++Cu(OH)2↓+H 2↑___。
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与盐溶液再反应。
钠不能把盐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置换出来。
(5)与乙醇反应:__2Na +2C 2H 5OH ―→2C 2H 5ONa +H 2↑___。
3.钠的制取、保存及用途(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__2NaCl(熔融)=====通电2Na +Cl 2↑___。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__煤油___中。
(3)用途。
①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__导热剂___;②作强还原剂,将某些稀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如4Na +TiCl 4=====熔融__Ti +4NaCl___;③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2014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配套学案部分:钠及其氧化物

图2-6-1
(1)实验前怎样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浸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 双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松开手一段时间, 。 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或其他合理答案) 沉到底部 (2)金属钠投入煤油后的现象是 。 (3)加入水后的现象及原因是 剧烈反应,产生气泡, 钠在两种液面间反复运动,直至消失;其原因为钠的
解析:由于Fe(OH)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Fe(OH)3, 要想看到钠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完整的实验 现象,关键是要隔绝空气。钠投入到FeSO4溶液中首先和 水反应生成H2及NaOH,NaOH再与FeSO4反应生成白色的 Fe(OH)2沉淀。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若汽油没有挥 发尽,可能引起爆炸。
图2-6-2
(1)实验中汽油的作用是 受热时变成气体,其蒸气将试管 内空气排尽,起保护气作用 。
(2)加入钠后观察到液面上有大量气泡逸出,溶液中有 白 色沉淀生成。 (3)如果往试管中加入汽油后即投入钠粒可能发生爆炸, 其原因是 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使由H2、汽油蒸气、 空气组成的混合气发生爆炸 。 (4)写出钠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Na+2H2O+Fe2+====2Na++Fe(OH)2↓+H2↑
【例5】200 ℃时11.6 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 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大了3.6 g,则原混合气 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5.8 解析: B.11.6 C.23.2 D.46.4 (C)
【例6】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 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图2-6-3中的实验装 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钠及其氧化物》教学设计

《钠和钠的氧化物》教学设计“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生应学习的重点内容,本节课为其内容的第一课时——钠及其钠的氧化物。
钠元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钠和钠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通过学习,可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预测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识模型,发展物质性质和物质用途关联、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一、教学和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钠及其钠的氧化物的主要物理及其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
(2)通过含钠元素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
(3)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2、评价目标(1)通过学生自行分析推测物质转化的产物,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对钠和氧气反应、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与点评,发展学生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的设计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3)通过对含钠物质的转化的讨论和点评,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4)通过对联系生活实际的例题处理,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以及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和评价思路三、教学流程1、课前预习与交流【学习任务1】课前,对该部分知识进行预习,对该部分知识有大致了解,并且在课上能够提出相关问题进行交流,根据老师的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评价任务1】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研讨改进和实施【学习任务2】讨论、汇报、改进和实施实验方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7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复 习 目 标1.掌握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考点一 钠必备知识整理1.物理性质________色,具有______的固体,ρ(H 2O)____ρ(Na)____ρ(煤油),熔点______100 ℃。
质地________,可以用小刀切割,可导电导热。
2.从钠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强还原性(1)与非金属单质(如O 2、Cl 2)反应 ①与O 2反应{常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l 2:2Na +Cl 2点燃2NaCl(黄色火焰,白烟) (2)与水反应①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与解释(3)与酸(如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盐反应①与盐溶液反应:Na 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与CuSO 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钠与熔融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的制取、保存4.钠的用途微点拨钠不能保存在CCl4中,因为CCl4的密度比钠的大,钠浮在CCl4表面,与空气接触而发生变质。
[正误判断](1)钠可以保存在四氯化碳溶液中()(2)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燥的沙土灭火()(3)钠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够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4)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与TiCl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5)钠的金属性比钾强,工业上用钠制钾的原理为()(6)实验结束后剩余的金属钠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回原试剂瓶中()对点题组训练题组一钠的性质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质软B.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很强的还原性C.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D.将钠投入饱和Ca(OH)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2.在倒置的坩埚盖子上放硫粉,硫粉中央放一小块钠,按如图所示搭建装置,用胶头滴管向金属钠上滴加一滴水,立即扣上大烧杯,发现坩埚盖子内火星四溅,烧杯内出现大量白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及其氧化物[学习目标] 1.了解金属钠及其重要氧化物的性质及有关计算。
2.以实验探究、框图推断考查钠及其重要氧化物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一钠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Na与水(滴有酚酞)反应的现象及解释:问题思考1.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苯的密度为0.88 g·cm-3,与水互不相溶,且不与钠反应)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什么?2.钠分别与水和酸反应时,哪一个更剧烈些?钠与稀酸反应时是先与H2O反应还是先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3.将一小块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制备:电解熔融氯化钠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钠的保存实验室中通常把少量钠保存在________中,目的是防止Na与空气中的______和______发生反应。
5.钠的用途①制__________用于原子反应堆里的导热剂。
②作________剂来制取稀有金属。
③制作高压钠灯。
知识点二钠的氧化物请完成下列表格问题思考4.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多少?它是碱性氧化物吗?一、钠及其氧化物与溶于水的有关问题探究点一Na2O、Na2O2与H2O的反应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分别投入等量且足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什么关系?二者溶液的质量差是否相等?典型题解1往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 的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
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听课记录:二、过氧化钠性质的有关问题探究点二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比较下列两组反应,回答有关问题。
一组:①Na2O2+CO2②Na2O2+SO2二组:③Na2O2+FeCl3(溶液) ④Na2O2+FeCl2(溶液)问题:(1)写出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判断③、④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3)Na2O2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强氧化性?典型题解2(1)写出C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判断SO2和Na2O2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你认为他的判断合理吗?__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无法断定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拟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
装置中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确认反应产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你认为应进行的操作按顺序排列是(选填序号)________。
A.用带火星的细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细木条是否着火燃烧B.将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C.在配成的溶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D.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或沉淀生成听课记录:探究点三Na2O2与CO2、H2O的反应1.写出Na2O2分别与C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以上两个反应,探究反应中存在的定量关系。
(1)物质的量关系(2)气体体积关系(3)电子转移关系(4)固体质量关系(5)先后顺序关系题组一钠的性质1.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变成碳酸氢钠粉末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2.用等质量的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B.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C.将钠放入足量的氯化钠溶液中D.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放入足量的水中3.金属钠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白色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A.BaCl2溶液 B.K2SO4溶液C.FeCl3溶液 D.Ca(HCO3)2溶液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 钠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 A个H2分子B.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Na+2H2O===Na++OH-+H2↑C.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D.为测定熔融NaOH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NaOH固体后进行测量题组二钠的氧化物的性质5.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 2或K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
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B.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水和CO2的质量相等C.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D.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6.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B.溶液中的pH不变,水减少C.溶液中的Na+数目减小,有O2放出D.溶液中的pH增大,有O2放出7.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浓度为0.50 mol·L-1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 B.Na2O2C.Na2O和Na2O2D.Na2O2和NaO28.一定量的NaHCO3和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得残留固体40.8 g,残留固体恰好与1 L 1 mol·L-1的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8 g固体物质为Na2CO3B.40.8 g固体物质为NaOH和Na2O2混合物C.40.8 g固体物质为0.2 mol NaOH和0.4 mol Na2CO3混合物D.40.8 g固体物质为0.1 mol NaOH、0.2 mol Na2CO3、0.2 mol Na2O2混合物9.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
(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1)A、B、C、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②中,若B与F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G、H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反应③中产物K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5)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三实验探究10.探究式课堂教学由于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某班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该班同学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1)提出问题实验一的CO2能灭火,实验二的CO2为何能“点火”?(2)假设与猜想①Na2O2与CO2发生了反应,可能有Na2CO3生成;②棉花燃烧,说明该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③剧烈燃烧,反应中可能有__________生成。
(3)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解释和结论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4)类比推理Na2O2与H2O反应后应该有NaOH和O2生成。
则向包有Na2O2的棉花上滴两滴水,棉花也应剧烈燃烧;向生成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应该变红色。
(5)实验与解释①向小烧杯(底部垫砂)中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两滴水,发现有气泡产生,杯底发热,但棉花没有燃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烧杯中的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振荡后红色消失,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想与启示保存Na2O2的注意事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课前准备区】知识点一1.银白色小大低于2.Na2O Na2O22Na+2H2O===2Na++2OH-+H2↑2Na+2H+===2Na++H2↑2Na+2C2H5OH―→2C2H5ONa+H2↑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2Na+2H2O+Cu2+===Cu(OH)2↓+2Na++H2↑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的熔点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反应生成了碱3.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4.煤油 O 2 H 2O5.①钠钾合金 ②还原1.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不断的上下跳动,直至钠粒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