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性
呼吸运动 肺的顺应性

三、顺应性1、基本概念顺应性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弹性物体的共同特性,指单位压力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积的变化。
呼吸系统顺应性的研究是呼吸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肺脏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器官,肺顺应性与肺脏的物理学特性密切相关。
肺弹性除与肺的弹性组织有关外,还受表面张力的影响。
此外,肺血容积等因素也影响肺组织的弹性。
在呼吸生理中表达肺的弹性(E)和压力(P)、体积(V)的关系时,则肺的弹性可用下列方程式来表示:E =∆P/∆V呼吸器官的弹性阻力在呼吸功能测定中以顺应性(C)表示,顺应性为弹性阻力的倒数,二者的关系是:C =1/E顺应性通常以单位压力改变所产生的体积改变来表示:肺顺应性(CL) ==潮气量(L)/压力差(cmH20)顺应性必须在静力条件下,即无气流条件下测定,以排除气道阻力的影响。
压力差系指胸腔与呼吸道通口压差,通常以食管压力代替。
正常时肺的顺应性甚好,就是说较小的压力可引起较大的体积改变。
呼吸器官的总顺应性约1.1L/kPa (O. 11L/cmH20),它包括胸廓的顺应性与肺组织的顺应性,三者关系是:1/总顺应性=1/肺顺应性+1/胸廓顺应性胸廓顺应性与肋骨骨架、肋间肌和胸壁组织有关,肺顺应性部分与表面张力有关(低肺容量时),部分与肺组织(肺泡、呼吸道、血管、肺间质等)有关。
总顺应性受胸廓和呼吸肌的影响,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病变情况,但由于测定方法比较简单(压力差为作用于胸廓的压力改变,应用呼吸机的患者可用气道压代替),便于在应用呼吸机的患者测量,在呼吸衰竭监测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临床上,总顺应性有三种不同表示方法:(1)静态顺应性指气体进入肺内后气流暂时阻断,即在流速部分压力趋于相对平衡时测得的顺应性,它反映肺和胸廓的弹性。
(2)有效动态顺应性在应用呼吸机过程中测得的顺应性,由于测定不是在流速为零时进行的,除了反映肺和胸廓弹性外,还包括克服气道阻力成分,通常有效动态顺应性比静态顺应性小10%~20%。
顺应性名词解释

顺应性名词解释
顺应性名词是指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环境和需求变化而灵活变动的名词。
它主要用于描述人们的态度、行为和思维方式等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表达方式。
顺应性名词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社会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等。
下面将从不同领域的角度对顺应性名词进行解释。
在社会科学领域,顺应性名词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根据社会规范和习惯进行调整和适应的能力。
这种名词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且提高与他人的相互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在社交活动中,顺应性名词起到了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作用。
在心理学领域,顺应性名词指的是人们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顺应性名词使人们能够积极应对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困难。
这种名词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抗压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
在管理学领域,顺应性名词指的是组织或个体在面对变化时能够灵活适应并迅速调整战略和策略。
顺应性名词是组织和个体应对市场竞争和环境变化的重要能力之一。
它包括对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的调整,对技术和科学创新的迅速应对,以及对组织结构和流程的灵活调整等。
综上所述,顺应性名词是指人们在不同领域和情境中能够灵活适应变化并调整自己态度、行为和思维方式的能力。
它对于个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顺应性名词是培养和发展的重点,它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人们的应变能力,增强他们适应社会和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顺应性的名词解释

顺应性的名词解释顺应性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并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尝试对顺应性进行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解释,探讨其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境中应用。
1. 顺应性的含义和核心概念顺应性,简单来说,指的是一个人或组织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它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灵活地适应变化、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思维方式以应对新的情况,并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顺应性包括两个关键概念: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
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主动对外界变化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
合作能力则强调了个体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通过与他人合作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2. 顺应性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顺应性在个人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个具备顺应性的个体更容易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在面对变化时能够灵活地做出调整,并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在教育领域,顺应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要求,更容易适应不同的学科和学习方法。
在职场上,顺应性能够帮助员工适应公司的变化和发展,更好地与同事沟通和合作,提升工作效率。
3. 顺应性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顺应性也在组织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具备顺应性的组织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并灵活地应对这些变化,以保持竞争优势。
顺应性也能够促进组织内部的合作和协作,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通过培养员工的顺应性,组织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业务表现。
4. 顺应性的应用场景顺应性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运营中都能够体现其重要性。
在个人生活中,顺应性可以帮助一位个体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如移民到新的国家、适应人生的转折点等。
在组织运营中,顺应性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从而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5. 发展顺应性的方法为了培养和发展顺应性,个人和组织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
首先是开放心态,接受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愿意学习和尝试新的事物。
论英语写作中的顺应性

Ab ta t e u d rtn ig o ma tc s n e aa l fo c ne t c rig t o rc u rn.h r l he e trs o a g a e u e i sr c: n esa dn fs n is i isp rbe rm o tx. od n o j Ves h e e tee a' tre fau e fln u g s n Th e Ac f e pa maisi .aibly, e oi i t n a a tbit. t te ombn t n f c ne ta l s h i utain f ea ls te a e d ps te rg t ,. vra it n g t l y a d d pa lyWih h c c e i b a i i iai o o tx s wel a te l sr t o x mpe ,h p p r a o t h o l o
s u tr n h y a is o n l h w in .h a e n l ie e p ito as e a ae e so d pa i t i n l h w in . t cue a d te d n m c fE g s r ig e p p rf a y gv s t on r i n t w rn s fa a t ly n E gi r ig r i t T i l h f i h g bi s t
Ke r s s ma t s c tx ; g ih w i n ; r g t s a a tbi t y wo d :e n i ;on e t En l rtg p a ma i c s i c d pa l y i
课堂话语中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分析

课堂话语中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要话语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语言和语用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影响着学生对他们的认知和评价。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改变和发展,教师在课堂话语中的语用身份建构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使用方式、言语行为、声音语调等方面都会反映出他们的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
深入探究教师在课堂话语中的身份建构过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课堂话语中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教师在言语行为中的身份认同特征、身份建构的顺应性分析,以及影响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因素和策略。
通过对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细致分析,旨在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课堂话语中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语言行为来构建自己的教学角色和身份认同。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第一,探究教师在课堂话语中表现出的身份特征和建构方式,以揭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和塑造策略;第二,分析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与灵活性,探讨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与调整;探讨教师语用身份建构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通过研究教师在课堂中的语用行为和身份建构,我们希望能够深入理解教师的角色认同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教师语用身份建构在课堂话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学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教师在课堂话语中如何建构语用身份,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种身份建构对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教师话语行为特征、身份建构的顺应性分析、影响因素和建构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教学互动中的细微变化,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堂话语中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分析

课堂话语中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分析引言教师语用身份建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使用来塑造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角色。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的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和表达方式来呈现自己的形象,以达到有效传达知识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通过对课堂话语中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进行分析,探讨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情境的不同而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语言使用,从而建构不同的教师语用身份。
一、语用身份建构的基本概念二、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教师在课堂话语中的语用身份建构是一种顺应性的过程,即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学生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语言使用,以呈现不同的教师形象和角色。
具体来说,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顺应性。
1. 语言选择的顺应性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的语言选择会受到学生年龄、文化背景、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能会选择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对于高中生或大学生来说,教师可能会运用更加专业化和抽象化的语言,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语言,比如在讲解知识点时会使用较为正式的语言,而在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时可能会运用更加随意和亲和的语言。
2. 表达方式的顺应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达方式也具有顺应性。
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可能会通过语调、肢体语言、情感表达等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比如在鼓励学生的时候,教师可能会使用温暖而鼓舞人心的语调和肢体动作,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而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可能会选择严肃而稳重的语调和肢体语言,使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
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还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行为中。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采取指导性、鼓励性、启发性等不同的语言行为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在学生提出问题或困惑时,教师可能会运用解释、讲解、引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心室顺应性名词解释

心室顺应性名词解释心室顺应性是指心室对容积变化的适应能力。
也可以理解为心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程度。
心室顺应性是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室顺应性与心室肌肉的收缩能力有关。
心脏的工作是通过心肌的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当心室肌肉收缩时,心室内的压力会增加,血液会被推进动脉,形成心脏收缩的能量。
心室顺应性越好,即心室肌肉越容易收缩,心室内的压力升高就越小,心室的收缩就越有效。
相反,心室顺应性越差,心室肌肉收缩困难,心室必须产生更大的压力才能推动血液循环,使心脏做更多的工作。
心室顺应性可以通过多种因素来评估。
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心肌的弹性和肌肉的伸张能力。
心肌的弹性是指心肌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回弹的能力,它反映了心肌组织的柔软程度。
肌肉的伸张能力是指心室肌肉在舒张期时伸展能力的大小,它反映了心室扩张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心室顺应性好的人,心肌弹性好,肌肉的伸张能力也很好,可以更好地容纳血液。
心室顺应性与多种心脏疾病密切相关。
例如,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受损,心室顺应性下降,心室肌肉收缩不够强劲,导致心脏输出减少。
动脉粥样硬化也会使心室顺应性下降,因为硬化的血管会增加心室推动血液的阻力。
此外,高血压、心肌肥厚等也都可以导致心室顺应性下降。
对于心脏疾病的治疗来说,恢复或改善心室顺应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改善心室顺应性可以增加心室收缩力,提高心脏(尤其是心室)中的血液输出,从而改善心血管循环。
另一方面,合理地控制心室顺应性,能够降低心室对血液需求的压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提高心脏功能。
因此,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心室顺应性改变,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来改善心脏功能。
总之,心室顺应性是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室对容积变化的适应能力。
心室顺应性的改变与多种心脏疾病密切相关,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含糊策略是指在有意避免直接陈述或明确表达的情况下,采用模棱两可、暖昧的表达方式。
这种策略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模糊的词语、语气弱化、借口推脱等等。
常见的含糊策略包括“可能是”、“我不确定”、“也许会”、“看起来像”等等。
在言语交际中,采用含糊策略的人往往是出于种种原因不想表达明确的态度、看法或意见。
这些原因可能包括避免冲突、避免得罪对方、掩盖不确定性、迎合他人期望等等。
因此,面对含糊表达的话语,我们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顺应性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来确定含糊策略的使用意图。
包括分析说话者的身份、目的、情境等等因素。
比如说,在商业谈判中,一方可能会采用含糊策略来模糊自己的底线,以便更好地谈判;而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中,人们可能会采用含糊策略来避免冲突或者掩盖自己的不确定性。
其次,我们需要对含糊的措辞和语气进行分析。
含糊的措辞往往是含糊的核心,可以从中更好地理解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图。
比如说,“也许会”暗示着说话人对某个事情的可能性并不确定,并存在一定的猜测;而“我不是很确定”则表示说话人对某个问题有一定的怀疑。
最后,我们也需要结合上下文及非语言元素进行综合分析。
说话人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等因素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
比如说,如果说话人在说“这个问题我不太清楚”,但是眉头却微微皱起来,那么很可能此人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愿透露。
此时,我们需要注意非语言元素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确定说话人的意图。
总之,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十分普遍,我们需要通过对语境、措辞、非语言元素的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顺应性解读。
对于含糊语言表达,既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隐含意图,同时也需要注重礼貌、尊重,避免冲突并维护交际关系的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应性
顺应性(compliance)
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是静止条件下测得的每单位压力改变所产生的容积改变,是分析呼吸系统弹性阻力的静态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
C = ⊿V / ⊿P = 1 / R
式中C代表顺应性、⊿V代表容积改变、⊿P代表压力改变、R代表通气阻力,顺应性的单位是:L/ cmH2O。
顺应性的正常值肺为 0.2,胸廓为 0.2,因为胸廓与肺为串联系统,所以呼吸系统总的顺应性为 0.1。
顺应性与通气阻力两者之间是互为倒数关系。
顺应性的测量方法有:
1、静态法:正常呼气末以及吸入了已知容积的气体后,屏住呼吸,测量胸内压,用更大的吸气量反复若干次,绘出压力和容积之间的关系,其斜率就是顺应性。
2、动态法:利用呼吸周期的两个零气流点(不需要压力来克服气道阻力),在这两点的跨肺压都用来克服弹性回缩。
测量受试者逐渐增加潮气量时的这两点压力,将其绘出一条容积相对胸内压的改变曲线,斜率就是顺应性。
成人整个肺的顺应性是 0.2,一叶肺为 0.033;而新生儿的肺顺应性是 0.006;所以顺应性作为肺的弹性阻力指标,除非与肺的容积联系在一起,否则它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数值。
因此引入比顺应性概念。
既在判断肺组织是否有正常的弹性回缩,必须知道顺应性和测量顺应性时的肺容积,也就是比顺应性的大小。
比顺应性 = 顺应性 / 肺容积 = 0.067。
成人肺活量3升,比顺应性为 0.2 / 3 = 0.067;新生儿肺活量0.09升,比顺应性为 0.006 / 0.09 = 0.067;由此看来用比顺应性判断肺的弹性阻力的大小更有可比性。
肺顺应性
肺顺应性指每单位肺压改变所引起的肺容量的变化。
可以分为动态顺应性以及静态顺应性。
肺组织在呼吸运动过程中,对呼吸肌运动所表现出来的顺应程度称为动态肺顺应性,顺应性越好,呼吸越通畅,反之则不通畅,矽肺、肺气肿等疾病的患者的动态肺顺应性较差。
在无气流(测时需屏气使肺内压为零,使跨肺压为食管压)时测定的,称为静态顺应性。
临床意义: 1.反应肺组织的弹性 2.检测小气道疾病 3.指导机
械通气模式的调整和PEEP的应用肺顺应性的表示肺容积变化/跨肺压变化
肺顺应性(C)介绍:
肺顺应性是指单位压力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积的改变,它代表了胸腔压力改变对肺容积的影响,它包括静态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两者,前者反映了肺组织的弹性,后者受肺组织弹性和气道阻力的双重影响,肺顺应性检查的适用范围有:①各种类型的肺纤维化,胸膜纤维化等限制性肺疾病,
②肺水肿,肺充血,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④肺气肿,⑤小气道功能测
定,⑥机械通气和呼吸监护。
肺顺应性(C)正常值:
男性:Clst(170±60)ml/cmH2O,
Cldyn20(230±60)ml/cmH2O(1cmH20≈0.098kPa)。
女性:Clst (110±30)ml/cmH2O,Cldyn20(150±40)ml/cmH2O。
肺顺应性(C)临床意义:
临床用途:①作为某些疾病如肺纤维化,肺气肿等诊断参考或估计其严重程度,②频率依赖动态顺应性用于小气道功能测定较为敏感,③用于机械通气和呼吸衰竭监护,协助确定最佳PEEP水平。
(1)肺顺应性降低见于:
①限制性肺疾病,包括各种类型肺纤维化,胸膜纤维化等。
②肺泡充填性疾病,如肺水肿,肺充血,肺泡出血,肺泡蛋白沉着症等。
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肺气肿时,由于肺泡壁破坏.弹力组织减少,故静态顺应性增加;肺泡
附着对支气管环状牵引力减弱,肺充气不均,故动态顺应性减低。
(3)肺泡充气和排空的速度取决于肺顺应性与气道阻力的乘积,即时间常
数,小气道疾病时,呼吸频率增快时,肺顺应性减低,称动态肺顺应的频率依赖性(frequency dependence of dynamic compliance,FDC),是测定小气道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
(4)机械通气时,确定最佳PEEP水平,即能产生最大肺顺应性时的PEEP
压力,此时可产生最大健康搜索的氧转运和最小的死腔。
24例ASA Ⅰ~Ⅱ级在全麻下行乳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三组:安氟醚组(E)、七氟醚组(S)和异丙酚组(Pro)。
E、S组分别以1.0MAC的安氟醚和七氟醚维持麻醉。
Pro组静点异丙酚4~
6mg·kg~(-1)·h~(-1)维持麻醉。
采用吸气末气道阻断法测定胸肺静态顺应性(Crs)。
用药30分钟后Crs明显降低(P<0.01);Pro组的Crs下降程度显著小于E和S组(P<0.05)。
表明:麻醉药是影响Crs的重要因素,不同麻醉药对Crs的影响程度亦不相同,异丙酚对肺顺应性的影响小于安氟醚和七氟醚。
【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0034
【关键词】:肺顺应性;气道阻断法;异丙酚;安氟醚;七氟醚
【分类号】:R614
【DOI】:CNKI:SUN:ZHMZ.0.1996-09-008
【正文快照】:
手术后肺顺应性降低是导致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选择对肺顺应性影响小的麻醉方法、通气方式〔‘〕和药物对减少肺部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吸气末气道阻断法测定在常用全麻药维持麻醉期间对胸肺静态顺应性(CrS)的影响,或可为麻醉药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资料和方法
在人体测量时,计算肺顺应性的跨肺压是肺泡压和胸内压之差,肺泡压不能直接测定,而在屏气和声门开放的情况下,肺泡压口腔内压,如果口腔与大气相通,则口腔压大气压0,此时,跨肺压胸内压,根据实验,呼吸过程中,胸内压与食管压得变化是一致的,所以,只要测定肺泡压为0时的肺容积变化和相应的食管压变化,就能计算出相应的肺顺应性.根据实验测得的肺容积变化与相应的食管压力变化作图,就可得到肺的压力,容积曲线.因为,这种曲线是在无气流(测时需屏气使肺内压为0,使跨肺压为食管压)时测定的,故称为静态顺应性.曲线的斜率表示某一肺容量时,肺顺应性的大小.高肺容量时,曲线斜率逐渐变小,表示肺顺应性逐渐减小,肺弹性阻力逐渐增大.而在功能余气量水平,斜率较大,即肺的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
%i7A N6t.? S;F而动态顺应性,是在气体流动时测定的肺和胸廓的顺应性.在动态情况下,气道压是弹性和气流阻力的反映.因此,动态顺应性与静态顺应性之差可反映存在的气道阻力的大小
1楼
顺应性,是中空弹性体的可扩张性,它的大小和弹性阻力是成反比的。
而肺和胸廓的弹性特征就用肺的顺应性来表示,包括静态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测得的,也就反映了不同的指标。
顺应性=容积变化/压力变化,肺的顺应性是指单位跨肺压变化引起的肺容积变化,而用不同的跨肺压变化与相应的肺容积变化作图,得到的压力-容积曲线,就可以用来得到有关顺应性的知识在人体测量时,计算肺顺应性的跨肺压是肺泡压和胸内压之差,肺泡压不能直接测定,而在屏气和声门开放的情况下,肺泡压=口腔内压,如果口腔与大气相通,则口腔压=大气压=0,此时,跨肺压=胸内压,根据实验,呼吸过程中,胸内压与食管压得变化是一致的,所以,只要测定肺泡压为零时的肺容积变化和相应的食管压变化,就能计算出
相应的肺顺应性。
根据实验测得的肺容积变化与相应的食管压力变化作图,就可得到肺的压力,容积曲线。
因为,这种曲线是在无气流(测时需屏气使肺内压为零,使跨肺压为食管压)时测定的,故称为静态顺应性。
曲线的斜率表示某一肺容量时,肺顺应性的大小。
高肺容量时,曲线斜率逐渐变小,表示肺顺应性逐渐减小,肺弹性阻力逐渐增大。
而在功能余气量水平,斜率较大,即肺的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
而动态顺应性,是在气体流动时测定的肺和胸廓的顺应性。
在动态情况下,气道压是弹性和气流阻力的反映。
因此,动态顺应性与静态顺应性之差可反映存在的气道阻力的大小
肺顺应性是指单位压力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积的改变,包括静态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前者反映肺组织的弹性,后者受肺组织弹性和气道阻力的双重影响。
肺气肿时,肺泡壁破坏,弹力组织减少,所以静态顺应性增高。
肺泡附着对支气管环状牵引力减弱,肺充气不均,故动态顺应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