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启示第一课时
教案.细菌的启示教案

细菌的启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并理解文中生词。
2、了解细菌的性质特征以及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3、学习本文机智趣味的口头表达,认识口语交际思维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探究中了解细菌的性质特征以及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2、通过语言赏析,掌握课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说明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在于细菌的斗争中保持平和的态度,积极乐观的面对灾祸。
2、学会运用科学的发展的进步的观点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事件。
教学重点:1、了解细菌的性质特征以及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2、通过语言赏析,掌握课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出示一组细菌的图片,告诉同学们细菌的名称,非典病毒SARS、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病毒都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这些细菌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
那假如世界上的细菌全部被消灭,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二、简介作者。
郑也夫,1950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
文化大革命当中,北上黑龙江建设兵团852农场务农,当过农民,八年半后返回北京,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郑也夫马不停蹄,跳跃式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攻读哲学硕士,八十年代中期,郑也夫奔赴美国,攻下“丹佛”大学社会学硕士,取得双硕士。
他对社会生活的杂质,仍然不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世界上的物种有哪五类?原核细胞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真核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
2、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第一、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第二、细菌无所不在。
第三、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菌的启示第一节时

细菌的启示第一节时八年级1班备案人:段兴军时间:2021年3月10日一、学习目标:1.自学并认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积累词语,掌握“豁免”“一以贯之”“不卑不亢”“不温不火”“束手待毙”“砥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词语。
在“非典”的日子里,人们谈论“菌”色变,今天使我们一起自学当代学者郑也夫的精彩演说《细菌的救赎》,使我们回去看一看细菌真的就是那么可怕吗?二、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系统:1.说说你所了解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扫除字词障碍:不计其数摄()取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反刍()不可匹敌得天独厚繁衍()赤手空拳不可思议觅()食一以贯之不卑不亢不温不火束手待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砥()励3.读这篇文章,你从中获得了怎样救赎?(二)合作探究1.为了精确的表明文章的内容,课文运用了大量表明方法,概况总结运用了哪些表明方法?2.这篇演讲反映了怎样主题?(三)、分层检测:1.抄写本文字词2.根据课文内容把以下语句补足完备。
(1)细菌是生物界()的元老。
大约在()到()亿年前,地球上产生生命不久,细菌就出现了。
(2)细菌无处不在。
一粒普通的泥土中存有()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存有()个细菌。
甚至人体的()%就是由细菌形成的。
(3)生物的进化,有两个变化方向“一个是()。
另一个是()。
3.以下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就是()a.不记其数不可想象名副其实当之无愧b.踪迹谱系不容比肩偏辟乡村c.选择宿主赤手空拳不可思议d.得天独厚匪夷所思奈何侍斩媒筹钱4.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国家队的一位存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杰出的篮球教练去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采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自学我们懂了什么就是细菌,重新认识了细菌,并牢记——细菌并不可怕。
四、课后反思:。
《细菌的启示》ppt课件

2020/7/10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8
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 哪些方面?
1、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 单化、退化。
2、人类所谓的没有美感、不
舒服、没有尊严、恶心的寄
生却是生物世界中重要的生
存策略之一。
2020/7/10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9
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
作者先从细菌的性质与特征谈起,谈了细菌
2.体会课文机智、风趣、通俗、典雅的 语言特点。
3.学习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 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
4.探究本文主旨,学会正确应对人类面
临的各种病患危难。
2020/7/10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13
自主学习
1. 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 说明方法?
3.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 特点?举例说明。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2
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找出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3.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
在哪些方面?
2020/7/10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3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自主学习的问题, 存疑并探究:
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 寄生态度?
2020/7/10
精讲点拨
脑筋增加智慧。
2020/7/10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10
目标检测
《语文助学》 1.23页 “我这样积累” 2.24页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反馈评价
2020/7/10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11
细菌的启示
郑也夫
《细菌的启示》ppt课件全面版

2019/5/9
15
自主学习
1. 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 说明方法? 3.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 特点?举例说明。
2019/5/9
16
1.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通过有关病毒,寄生的
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
人民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
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
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
2019/5/9
24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3细菌的启示》word教案 (2)

《细菌的启示》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在 SARS 期间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文章通过介绍细菌的 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地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作者通过许多形象化的手法,把抽象的理论和科学的概念化为感性的表述,既富雄辩性,更富感染力,充分展现了口语交际的魅力,值得品味、评点。
学情分析 通过上单元两课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较上学期 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但还需通过本文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掌握。
而且 本文的主题较难提炼,教学中还要对他们进行引导点拨。
学习目标:1、识记作者、出处等相关知识。
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词。
3、 在阅读探究中了解细菌的性质特征及其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4、归纳并理解本文主旨。
5、通过语言赏析,掌握课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教学重点 1、理解细菌的性质特征及其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2、通过语言赏 析掌握课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措施 对于第一条,让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概括性的语句。
对于第二条则结合课后练习一及老师补充的例句完成。
难点学习品味作品的语言 特色 。
措施 课后练习一及老师补充的例句完 成。
教学方法与准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与教师引导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 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疏通生字词音义。
学习过程(五环节)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堂导入第一课时同学们,现在又到了春听暖花开之际,我们的心情都为之愉悦,不过,在脱掉厚厚的棉衣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因为春天也是二、目标展示 三、自主学习细菌繁殖的季节,大家还记 得 2003 年春天的 SARS 病毒 吗?它带给每个中国人的不 仅仅是恐慌。
面对 SARS,我 们得到、失去了什么 ?今天 就让我们重新审视 SARS、细 菌,看能得到什么启示。
八年级语文下册 《细菌的启示》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

细菌
郑也夫
的启示
感知文意
、世界上的物种有哪五类? 3、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4、 什么是寄生?“什么叫“寄生”? 所谓寄生……吸收到它的身体里。” 这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 作用?
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1、细菌的历史最古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 4、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5、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语言表达特点 举例说明
• 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 • 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的书 面词汇。 • 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 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 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 感叹,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 气。
拓展延伸:
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得到了怎 样的启示?
作业设置:
1、完成词语的品味和积累。 2、小作文:谈谈我对这篇文章 的认识。
主题
通过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 知识的生动介绍,告诉人们对待 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 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 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 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列数字; • 作比较; • 举例子; • 打比方; • 分类别。
问题探究: 1、举例说明这篇演讲如何将抽象, 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 感性表达? 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 化写法,形象命名,接助日常化 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2、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举例说明。
解析: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 的修辞手法。细菌的特点是看不 见,摸不着的,作者用“拟人化” 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形 象具体化,好像细菌是有意志、 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 你面前似的。
朗读12—19段思考回答: 5、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 在哪些方面? 6、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 寄生态度? 7、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细菌的启示-PPT课件

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使用说明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本资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贴近实战,注重品质。适合各个成绩层次的学生查漏补缺,学习效果翻倍。本文档为 PPT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祝孩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学会感悟
读了本文,你觉得哪些地方改 变了你对细菌的固有认识?或者 哪些地方使你有所感悟?把这些 地方划出来,说一说你的发现和 感悟。
·示例
◆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 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 构成的。 (细菌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竟如此紧密!从数量上看,细菌不
2、人类所谓的没有美感、不舒 服、没有尊严、恶心的寄生却是 生物世界中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
作者先从细菌的性质与特征谈起,谈了细菌 的古老、重要作用、不可灭、生存策略等问 题,从而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寄生现象。
寄生现象在人类社会同样古老,要同寄生行 为作斗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者 让大家采取“不卑不亢、不瘟不火、不喜不 哀”的态度,是要人们心平气和地去消灭 “寄生虫”们,几千年的陋习不可能完全铲 除;同时与寄生行为作斗争,还有利与人们 激起斗志,磨练意志,开动脑筋增加智慧。
探究揣摩
1 、本文两个部分之间有何联 系?
2 、在介绍细菌的五个性质特 征时,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 的?
探究揣摩
本文两个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前一方面是对细菌特征全面详细的介绍, 让人有全面了解;
后一方面讲述细菌对人类最具挑战性的特 点——适应性及寄生策略。后一方面是对前 一方面的突出强调;
八年级语文下总第12课时《细菌的启示》第一课时

课题细菌的启示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把握本文的主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养成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大家从小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 通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词语。
难点:了解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教法选择诵读、讨论、归纳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勾划字词、归纳典型事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12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揭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先学。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多媒体展示细的照片)导入:假如世界上的细菌全部被消灭,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学习本文,探寻答案吧!(板书:《细菌的启示》)2.结合说明文特点进行学法指导。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
阅读说明文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用等。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学法导航:1.走进作者及人物,利用课本及工具书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
2.结合预习,快速浏览、回顾课文,掌握生字词。
3.为了准确的说明文章的内容,课文运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概况总结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听导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产生求知的欲望。
2.默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3.明确文体特点及学习任务、方法。
4.自主搜集。
5.快速回顾内容及生字词。
6.读课文,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质疑问难。
1.由细菌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作者。
2.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a细菌的简单化挑战人类的复杂化。
b寄生是生物界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2、怎样理解作者对寄生的态度?(18、19段)
寄生现象在人类社会同样古老,要同寄生行为作斗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采取“不卑不亢、不瘟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我们不可能完全铲除寄生,不可能消灭细菌,但我们不能束手待毙,要与寄生行为作斗争,要执着从容对待,在精神和意志上相互砥砺。
3、字音字词
摄取 唾液 反刍 发酵 奶酪 繁衍 豁免 束手待毙 一小撮 觅食 不卑不亢 喷嚏 笨拙 砥砺 铲除 巅峰 不瘟不火 偏僻 执著(执着) 豁(多音字) 恶(多音字) 畜(多音字)
①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②名副其实:名Βιβλιοθήκη 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③当之无愧:能毫无惭愧地承当某种称号或荣誉。
2、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
教
学
反
思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的认识中,细菌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和同学们分享。
(分享过后)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神奇的细菌。
(播放视频)
今天,我们要看一篇演讲稿,通过这篇演讲稿我们会对细菌了解的更多。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细菌的启示》。
二、基础夯实
1、作者档案
郑也夫,1950年生,北京人,当代学者,著有《阅读生物学札记》等十余部专著。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板
书
设
计
认识细菌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细菌无所不在
细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菌的不可毁灭性的
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a细菌的简单化挑战人类的复杂化。
b寄生是生物界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启示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从容应对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
课
题
练
习
作
业
布
置
1、完成词语的品味和积累。
①束手待毙: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危险或困难,不积极想办法解决,却坐着等死或等待失败。
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家语。道,指正气。魔,指邪气。愿意为正气难以修得,后用以比喻事物兴起,又有事物超过其上。
③砥砺:砥、砺均为磨刀石,引申为勉励。
二、整体感知
(一)文章分为两部分,“认识细菌”和“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请同学们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2、背景材料
这篇文章是郑也夫在2003年5月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露天演讲。2003年爆发的“非典”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一场疫病危机。2003年春天的SARS,带给每个中国人的不仅仅是恐慌。那段日子里,人们谈“菌”色变。郑也夫通过对细菌的介绍和说明,把自己睿智、执着、从容的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流露出来了,他振奋听众精神意志、同心协力共抗“非典”危机的坚定意志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④不可匹敌:不能相当或不能相比。
⑤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⑥赤手空拳: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
⑦一招鲜吃遍天:指掌握了过硬的本领,有绝招,到处都可以谋生。
⑧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⑨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⑩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文中形容人心平气和,待人接物不冷漠也不激动,不过火。
植物还未产生时,细菌进行光合作用转化出氧气;
人的消化过程,一些动物的反刍离不开细菌;
饲料发酵、奶酪、酸奶、酸菜等食品的制作,有机垃圾成为营养肥料都与细菌有关。
4、文章第十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A“细菌是怎么生存的?……不去捕食。”
设问,说明了细菌的生存方式以及什么是寄生,自然引出下文。
B“采取寄生的策略,这些事情统统不干……它直接吸收到它的身体里。”
三、课堂总结
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文章主要写了认识细菌和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两方面的内容。
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前一部分对细菌的性质和特征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使听众对细菌有了全面的了解。后一部分,再讲述细菌的简单化和寄生策略对人类进步观最具挑战的特点,可以说是对前一方面的重点突出强调。最后总结出细菌给我们的启示,这样安排使文章自然顺畅、水到渠成。
1、世界上的物种有哪五类?
原核细胞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真核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
2、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第一,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第二,细菌无所不在。
第三,细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细菌的不可毁灭性的。
第五,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3、文章第五段从哪几个方面写细菌的作用?
教学教案
教学
课题
细菌的启示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细菌的知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学习本文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的写法。
3、探究本文的主旨,学会正确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病患危难。
重点
难点
学习本文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的写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关于细菌的有趣短视频
作者用了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形象具体化,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
5、在第一部分,作者为什么对细菌的不可毁灭性和生存策略详细地介绍,其他略写?
一方面,这两点是细菌最显著的特征,另一方面,在为下文做铺垫。文章第二部分中细菌对人类进步观最具有挑战性的就是这两点,细菌给人类的启示也是从这两点上来的。这样安排材料会给人条理分明、重点突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