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启示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课课练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当代视线3细菌的启示【课堂精要】1.主题思想通过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
2.结构图解细菌的历史最古老细菌无所不在认识细菌·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细菌的启示 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单化、退化。
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人类所谓的没有美感、不舒服、没有尊严、恶心的寄生却是生物世界中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3.重难疑点(1) 本文两个部分之间有何联系?明确:前一方面是对细菌特征全面详细的介绍,让人有全面了解;后一方面讲述细菌对人类最具挑战性的特点——适应性及寄生策略。
后一方面是对前一方面的突出强调;最后,总结出细菌给我们的启示,别奢望消灭人家,也绝不放弃斗争!(2)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明确:作者先从细菌的性质与特征谈起,谈了细菌的古老、重要作用、不可灭、生存策略等问题,从而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寄生现象。
寄生现象在人类社会同样古老,要同寄生行为作斗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者让大家采取“不卑不亢、不瘟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是要人们心平气和地去消灭“寄生虫”们,几千年的陋习不可能完全铲除;同时与寄生行为作斗争,还有利与人们激起斗志,磨练意志,开动脑筋增加智慧。
【课堂精练】[基础验收](字音,易)1. 给加点字注音。
唾.液( ) 繁衍.( ) 笨拙.( ) 喷嚏.( ) 砥砺..( ) 一小撮.( ) (字形,易)2. 依据拼音写汉字。
sh â_____取 反ch ú_____ m ì_____食 hu î_____免 j ǔ_____嚼 不卑不k àng_____(字词释义,中)3. 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差不多所有的动物都被寄生着,谁也不能豁免..豁免:(2)但是我愿意以危机时刻讨论无用之学的执著和从容,达到与同学们在精神和意志上的相互砥砺..。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教《细菌的启示》的一点体会

主观 能 动 性 ,使 学 生通 过 动 手操 作验 证 三 个 分 数相 等 , 体 现 “ 学教 学是 数学 活动 的教学 ” 数 ,以学生 为主 体 .以 学生 的数学 活动 为载体 ,发展 学生 的各种 能力 。 4练 习的层 次 性 比较强 , 由易 到难 ,使学 生 在 掌握 .
教 学 的 基 本 要 求 ,更 是 教 师 的 一 种 责 任 。 笔 者 认 为 , 《 细菌 的启 示 》这篇 文章 之所 以能人 选北 师大 版初 中八 年
级语 文第 二 单元 的 教材 ,应 该 就是 为 了实 现新 课 标 指 出
面临两 个选 择 :一是可 以进一 步 “ 化 ” 进 ,使其结 构变 得 更复 杂 。二 是也 可 以 “ 退化 ” ,使 其结 构变 得更 简单 。 因
此 ,细 菌 虽 然 是 “ 物 界 的元 老 ” 生 ,有 3 5亿 年 的历 史 , 但 细 菌 就 是 在 生 物 的不 断 “ 化 ” 中 “ 守 ” 自己 的 进 坚 “ 化” 退 ,或 者保持 自己的 “ 原状 ” ,才 使细 菌在漫 长 的生 命过 程 中能 够 “ 应” 各种 复 杂的 外部 环 境 的变 化 ,才 适 能够 很好 的生存 下来并 具有 强大 的生命 力 。 《 细菌 的启 示 》 的作 者 之 所 以能 够 对 细菌 有 这 样 全
科 学 内涵 ,在培 养 学生 语文 素养 的 同时也 要 适 时 的培 养 学 生 的人 文素 养和科 学精神 。这 不 仅是 语 文教 学的基 本要 求 。更 是教 师的 一种责 任 。
关键 词 :语 文教 学 ;文道 统一 ;科 学精神 ;人 文素 养
中图分 类号 :G6 33 文献 标识 码 :A 3. 文 章编 号 :17 — 5 8 2 1 )7 0 3 ~ 2 6 1 0 6 (0 12 — 1 3 0
极端环境微生物对生命起源的启示

极端环境微生物对生命起源的启示极端环境是指极低温度、极高温度、高压、高辐射量等不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常见于地球上的深海、极地、沸泉等地区。
虽然这些环境对于大多数生命而言是致命的,但却有一些微生物能够在此生存繁衍,这些微生物被称为极端环境微生物。
对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而言,这些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生命起源于亿万年前的原始地球,但具体的过程和机制至今仍然未知。
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着探究和研究。
而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一条新的探寻生命起源的途径。
首先,极端环境微生物表现出的极度适应能力是很值得关注的。
这些微生物能够在极高温度、强烈辐射、酸碱度极高或极低等急剧变异的环境下生存,他们不仅能够适应这些环境,更能够在这些环境中进行代谢活动和自我繁殖。
这种强大的适应与适应过程中产生的适应基因对于我们探究生命起源和进化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次,随着对极端环境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与生命起源和进化相关的重要发现。
比如,有学者在极地海洋中发现了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这种细菌之所以能够在极度寒冷的环境中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它们采用了一种与马蹄蟹类似的蛋白质结构,这为其光合能力的演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另外,有学者还在极端环境中发现了一种具有代谢多种矿物质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能够利用环境中的硫矿、铁矿等进行代谢,并从中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
这种代谢策略为探究生命起源和进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RNA世界假说”,即生命起源之初,RNA曾经是生命的唯一供体和信息的载体。
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极端环境微生物中,存在可以代替RNA在某些情况下进行信息传递和代谢活动的一种物质——PNA。
这种物质不仅具有RNA的许多优点,并且可以在极端环境下稳定存在,为生命起源演化提供了探究的新方向。
总之,极端环境微生物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意义重大,它们为我们探究生命起源的途径和演化机制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向。
认识细菌的观后感

认识细菌的观后感
摘要:
1.观后感概述
2.细菌认知的拓展
3.个人感悟和反思
4.倡导科学生活态度
正文: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关于细菌的纪录片,深入揭示了这些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对我们的影响。
纪录片以生动的画面和详实的数据,让我对细菌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纪录片中,我了解到细菌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食物、水源,甚至我们的身体内也有细菌的踪迹。
细菌的种类繁多,有有益菌、有害菌等。
有益菌如乳酸菌,可以帮助我们消化,维护肠道健康;而有害菌如大肠杆菌,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等疾病。
细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既有益于我们的健康,如帮助我们消化、增强免疫力等;也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如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了解细菌、防范细菌侵害至关重要。
为了降低细菌对我们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注重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鲜、过期食品,食物要煮熟;
-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洗脸、洗澡,避免接触病菌;
- 消毒清洁:定期对家居、餐具等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当锻炼。
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了解了细菌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
《细菌的启示》阅读练习及答案

《细菌的启示》阅读练习及答案导读:《细菌的启示》习题一、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条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罗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画?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个答案中,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答案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贝尔纳的答案为什么被评为最佳答案?二、下面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处有三处毛病,请按要求答题。
①为什么人类对火星始终充满向往?因为就目前的观测情况看,②火星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
尽管火星上的温度是零下200℃。
③但从所有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的环境是与地球最相像的。
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和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
④有人估算,人类登上火星需要60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更多。
最主要的是,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火星冰冻的极点和地表下有水存在。
A.用词不当的一处是(填序号)__,修改__________。
B.意思表达不完整的一处是(填序号)__,修改__________。
C.与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不一致的一处是(填序号)__,修改__________。
三、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4题。
第二,细菌无所不在。
它们能承受从摄氏零下30度的低温到150度的高温,它们生存于大气、水和土壤中,甚至6英里以下的玄武岩中也有它们的踪迹。
它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数量和质量非常可观。
举几个例子,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
一个学者测出了一杯水中的细菌,由此推论,海洋中的细菌总质量是陆地上全部生物的五十分之一。
1、语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介绍细菌的?3、语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把语段划线句中的“由此推论”去掉可以吗?为什么?四、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5-9题。
蚂蚁的文明徐永康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它陆生动物。
植物内生细菌及其对入侵生态学的启示

在 自然界 中 , 植物以各 种方式与微生物相联系 , 产生各种 形式的植 物 一微 生 物互 作关 系。植 物 内生 菌 ( p l a n t e n d o ・
重视 , 成 为研究 的热 门课 题。本文综述 了植物 内生细菌 的研 究手段 、 生态学特征 、 有益生 物学 作用等研究进展 , 以及 当前 植物 内生菌在入侵生态学 中的研 究动 向, 旨在为促 进该领 域 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 并 为入侵生态 学的深入 研究提供 新
的思 路 。
能 的改变 。而 Wi l s o n则认为植 物 内生细菌指 的是所有 能 进入植物组织的微生物 , 无论 其对 宿主植物有利还是有害 , 都 归属于植物 内生细菌 的范畴 。 植物 内生细菌 的研究历 史可追 溯 到 1 9世纪 , 自P a s t e u r
主植物产生病害 , 并且不会改变寄主植物 的表型特征和功能 ,
。与植物 有着相 关联 系 的部分 细菌存 在
于特定植物体内时能与寄主植物建 立 良好 的关 系 , 不 引起 寄
些致病菌 。1 9 9 7年 , H a l l m nn等将 植 物 内生细 菌 重新 定义 a 为: 将植物组织进行表面消毒后从 中分离得 到或从植物 内部 获得的细菌 , 但它们的存在并不会 引起植物 的表观性状 和功
( 1 . 江苏大学环境学院 , 江苏镇 江 2 1 2 0 1 3 ; 2 . 江苏大学农业工程研究 院, 江苏镇江 2 1 2 0 1 3 )
摘要 : 植 物体内往往生存着许多 内生微生物 , 其 中内生细菌属 于主要 的成 员 , 它们与宿 主植物 长期协 同进化 , 在 演化过程 中与植物形成 了互 惠共生关 系 , 对宿主植物有 固氮 、 促生 、 抗病 、 抗逆等多方 面的有益作 用 , 因此植 物 内生 细 菌 已经成为 了植物微生态 系统 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 。最 近十几年 , 关于外来入侵植物 的研究 已经取得极大进展 , 但相关 研究主要集 中在入侵植物 与本地植 物的竞争 、 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取食动物 的防御能力等方面 , 而关于入侵植物 与其 内 生菌 ( 特别 是内生细菌 ) 关系 的报道则极少见 。植物 内生菌不仅对工业 、 农业 、 医学等领域 的研 究有着重要 的意义 , 而 且在生态环境保 护方 面同样也 有着 重大的意义 , 内生菌对提 高入侵植 物的入侵性亦 有重要 的贡 献。本 文主要针对 内 生细菌 的研究方法 、 生态学 、 有益生 物学作用 等进 行了综述 , 并着 重针对植 物内生菌在入 侵生态学 中的研 究前景做 了 展望 , 以期为入侵生态学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 关键词 : 植物 内生细菌 ; 培养方法 ; 入侵生态学 ; 入侵 植物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细菌的启示》导学案(无答案)

“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5)分类别。
例如,世界上物种一般分为的五大类;细菌的性质和特征分列了五个方面;传染病的途径有两种等。
(6)作诠释。
例如,什么叫寄生?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
五、作者为什么说“我半生所习多是‘无用之说’”?
提示:所谓“无用之说”只不过是作者自谦的话。从前文的长篇大论来看,谁会认为是无用之说?没有对细菌的充分研究、认识,人类怎么能够在与细菌交战中获胜呢?这种自谦性用语也是演讲稿常用的结尾方式。
摘记重点
检测学情
课后反思
1.通过批注每段说明方法及作用,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掌握的较牢固。
第二课时
1、组内交流上节课批注的知识点。
2、组长分配任务,选择展示的方式。如4号读句子,3号找说明方法,2号分析作用,1号总结。
3、小组展示其它组补充。
互动策略
展示方案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案
1.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1)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2)细菌无处不在。(3)细菌在世界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4)细菌有不可毁灭性。(5)细菌有自己的生存策略
不瘟不火:形容人心情平和,待人接物不冷漠也不激动,不过火。
束手待毙: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解决,却坐着等失败。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3.总结交流预习成果.
个性修改
总结生成
第一课时
1、以非典导入。
2、检查预习。
1.听写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三、默读课文批注每段的说明文方法及作用。
细菌历险记读后感

细菌历险记读后感
在阅读《细菌历险记》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被高士其先生的才华和知识所震撼。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细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细菌的名称、籍贯,到它们的生活习性,再到它们如何与人类共处,都有详细的描述。
读这本书,就仿佛在读一个关于细菌的小型百科全书,让我对这微小的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特别欣赏高士其先生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细菌的生活描绘得生动有趣。
他笔下的细菌世界充满了情感与冲突,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细菌的各种习性。
此外,他以诗人的情怀和人性化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精妙的科学世界,让我们在享受文学的清辉的同时,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细菌并不都是害人的,有些细菌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增强免疫力。
这让我明白,我们不能仅仅凭外表就轻易地评价一个生物。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保持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避免受到有害细菌的侵害。
此外,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科学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些微小的生命。
科学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还能让我们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总的来说,《细菌历险记》是一本充满知识和智慧的书。
它不仅教会了我关于细菌的知识,还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我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示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分类别。
问题探究: 1、举例说明这篇演讲如何将抽象, 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 感性表达? 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 化写法,形象命名,接助日常化 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2、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举例说明。
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1、细菌的历史最古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 4、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5、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整体感知
重点交流
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表现在哪些方面?
(1)、生物的进化有两个方向: 往简单化走或者往复杂化走。 (2)、人类所谓的没有美感、不舒 服、没有尊严、恶心的寄生却是 生物世界中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束手待毙 不瘟不 火 一以贯之 不可思议 得天独厚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要求:快速阅读课文,把 握主要内容,划出重点句子 和你感兴趣的句子。
交流读书心得
你对细菌有了哪些新 的认识?哪些内容让你最 感兴趣?请找出有关内容 读一读。
整体感知
重点交流
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整体感知 主旨探究
作者本次演讲的目的是什么?
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
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策略, 告诉我们对待人类社会中的寄生 行为,要以平和的态度,积极的 态度与之做坚持不懈的斗争。
探究揣摩 1 、本文两个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2 、 在介绍细菌的五个性质特征 时,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探究揣摩
本文两个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前一方面是对细菌特征全面详细的介绍,让 人有全面了解; 后一方面讲述细菌对人类最具挑战性的特点— —适应性及寄生策略。后一方面是对前一方面的 突出强调; 最后,总结出细菌给我们的启示,别奢望消灭 人家,也绝不放弃斗争!
作业设置:
1、完成词语的品味和积累。 2、小作文:我从文中学到的
细菌
郑也夫
的启示
作者简介
郑也夫,1950年生,当代学者, 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 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西方社 会学史》、《走出囚徒困境》、 《代价论》、《信任论》。本文 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 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 演讲。
识记字词
●名副其实 不卑不亢 砥砺 奶酪 繁衍 笨拙 打喷嚏
语言表达特点 举例说明
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 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的书 面词汇。 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感叹,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 气。
拓展延伸:
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得到了怎 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