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绪论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是生理学的分支。

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醉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征,称为兴奋性。

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之为兴奋。

可兴奋组织有两种基本的生理活动过程:一种是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弱变强。

另一种是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是兴奋性有强变弱。

,这种活动是郁制活动。

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

具有兴奋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应激性,而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具有兴奋性。

生物体对适应这种环境能力,称为适应性。

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径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

这种调节过程是通过体液的运输来实现的,因而称为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除了需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各种调节外,各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生物的节律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和超日节律三大类。

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功能可分为三种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系统: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断受受控制部分的影响,即受控制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这种控制系统称为反馈系统。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量代谢:运动时,人体需要能量来支持肌肉运动和维持各种生理功能。

运动生理学研究能量的产生、储存和利用等过程。

2. 心血管系统:运动时,心脏会加快跳动,血液循环也有所改变。

运动生理学研究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和调节。

3. 呼吸系统:运动时,呼吸速度和深度都会增加,以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肌肉。

运动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和调节。

4. 肌肉系统:运动时,肌肉会产生力,以完成各种动作。

运动生理学研究肌肉运动的机制和肌肉在运动中的适应。

5. 神经系统:运动时,神经系统会传递指令给肌肉,以完成各种动作。

运动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和调节。

6. 内分泌系统:运动时,内分泌系统会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运动生理学研究激素在运动中的作用和调节。

通过研究运动生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反应和调节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和健康管理。

运动生理学PDF

运动生理学PDF
2024/1/25
呼吸频率和深度
监测呼吸系统的反应,了解运动时的通气状 况。
22
06
运动性疲劳产生与恢复
2024/1/25
23
运动性疲劳定义及分类
定义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运动引起的身体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肌肉力量下降、反应迟钝、协调 性降低等。
分类
根据疲劳发生的部位和性质,运动性疲劳可分为肌肉疲劳、神经疲劳和全身性疲劳。
2024/1/25
9
肌肉类型与收缩机制
2024/1/25
肌肉类型
根据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三类。其中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产生和 维持人体各种运动。
收缩机制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包括兴奋-收缩耦联和肌丝滑行理论。当肌 肉受到神经刺激时,肌膜上的动作电位引发肌质网释放钙离 子,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并触发肌原纤维的收缩,从而使 肌肉缩短并产生力量。
2024/1/25
12
糖酵解系统供能特点
2024/1/25
中等强度供能
01
糖酵解系统能够在中等强度运动中持续供能,满足较长时间的
运动需求。
产生乳酸
02
该供能过程中会产生乳酸堆积,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运动能力
下降。Leabharlann 需要氧气参与03糖酵解过程需要氧气的参与,因此该供能系统在有氧条件下更
为有效。
13
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特点
8
关节类型及运动范围
关节类型
根据关节面的形态和运动方式,关节可分为滑膜关节、纤维关节和软骨关节三 类。其中滑膜关节是运动幅度最大的关节,包括球窝关节、椭圆关节、鞍状关 节等。
运动范围
不同关节的运动范围不同,如肩关节可进行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 等多个方向的运动,而指间关节则主要进行屈和伸的运动。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5、大脑、基底神经节、小脑如何调控躯体运动?P74-P79
①最高水平:大脑新皮层的联合皮质和大脑基底神经节为代表,负责运动的战略,即确定运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运动策略。②中间水平:运动皮质和小脑为代表,负责运动的战术,即肌肉收缩的顺序、运动的空间和时间安排以及如何使运动协调而准确地达到预定的目标。③最低水平:脑干和脊髓为代表,负责运动的执行,即激活那些发起目标定向运动的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池,一对姿势进行必要的调整。
②慢性运动可导致运动或能量节省化。即当机体在同等负荷运动下能达到更大的功率输出或更高的摄氧量水平,表明机体的运动节省化程度提高。运动的节省化较最大摄氧量具有更高的可训练性。
③大强度运动中,各能量代谢系统对能量供应的参与并非以顺序出现,而是相互整合、协调,共同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
第二章
1、兴奋性:生物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大强度运动中,各能量代谢系统对能量供应的参与并非以顺序出现,而是相互整合、协调,共同满足体力活动的基本器官肌肉对能量的需求。一般来讲,依运动模式、运动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三种供能系统都参与能量供应,只不过各自占据的比例不同。
7、试述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P27
①慢性运动可上调其主要能量代谢功能系统的酶活性,使急性运动对神经激素的调节更加敏感,内环境变化使器官功能更加协调,同时加速能源物质以及各代谢调节系统的恢复,促进疲劳消除,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6、视觉、听觉、位觉、本体感觉的感受装置是什么?其感受何种刺激?P63-P68视觉:视网膜受眼刺激
听觉:螺旋器受耳刺激
位觉:囊斑,半规管壶腹峭身体各种变速运动和重力不平衡时产生的感受刺激本体:肌梭和腱器官肌肉长度变化,肌肉张力刺激
第四章
1、糖皮质急速的生理作用?P86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目录•运动生理学概述•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与调节•运动对生理机能的影响•不同项目的运动生理特点与训练原则•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与恢复手段•运动处方及营养补充策略01运动生理学概述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任务揭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适应机制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为科学训练、运动选材和运动医学等提供理论依据。

古代运动生理学的萌芽01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探讨运动与身体机能的关系,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近代运动生理学的形成0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实验生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实验手段研究运动对机体的影响,标志着近代运动生理学的形成。

现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03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手段日益先进,形成了现代运动生理学的理论体系。

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人体运动过程,研究运动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动物实验法通过人体实验观察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变化,探讨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人体实验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或普通人群的运动经历、身体状况等信息,分析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调查法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描述人体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变化的数学模型,揭示运动生理机制。

数学建模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02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01020304骨骼组成骨骼功能骨骼生长与发育骨骼疾病与损伤骨化过程、骨龄评估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等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保护内脏器官、支持身体姿势、参与运动纤维关节、软骨关节、滑膜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连接骨骼、提供运动范围、吸收冲击关节炎、关节脱位、韧带损伤等关节类型关节结构关节功能关节疾病与损伤肌肉结构肌肉收缩与舒张肌纤维、肌膜、肌束膜、肌外膜兴奋-收缩耦联机制、肌丝滑行理论肌肉类型肌肉功能肌肉疾病与损伤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产生运动、维持姿势、保护内脏器官肌肉萎缩、肌肉拉伤、肌炎等03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与调节ATP-CP系统概述介绍ATP-CP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在运动中的供能作用。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2、深吸气量: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为深吸气量。

3、心力储备: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4、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心输出量)的比值称通气/血流比值。

5、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主要是线立体内)彻底氧化成H2O和CO2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6、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中(又称糖酵解),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7、血压:是指血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8、视野:单眼不动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9、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单位时间(秒)内最快呼出的气体量占总呼出气体量的百分数。

10、渗透压:高浓度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11、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12、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每分钟)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13、前庭功能稳定性: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14、运动性疲劳: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点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状态。

15、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练习时,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人的机体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提高过程称为进入工作状态。

16、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

17、超等长练习: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方法。

如多极跳、深跳等。

18、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2.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3.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4.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5.运动单位动员: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动员。

6.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新城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7.细肌丝的组成: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8.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酶活性改变。

9.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

10.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

11.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答:首先是牵张反射,肌肉受到外力的牵张时会反射性的引起肌肉强烈收缩。

其次离心收缩时肌肉的弹性成分被拉长而产生阻力;而向心收缩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有一部分是用来克服弹性阻力的。

12.细胞压积: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男子约0.4-0.5,女子约0.37-0.48。

13.碱贮备: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

14.运动员血液:经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由于运动训练使血液的性状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增加、血容量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血粘度下降等;这种变化在运动训练停止后是可以恢复的。

具有这种特征的血液称为运动员血液。

15.肾糖阀: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正常人的为160-180mg%。

16.运动性蛋白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

17.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

正常人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之间,取决于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的含量。

尿中含有淡黄色的尿胆素;尿的PH值一般介于5.0-7.0之间;尿的形成部位是肾单位和集合管。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绪论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的科学。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1、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

2、机内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及各自的特点:(1)、磷酸原系统: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之类的中介产物。

主要供高功率的运动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项目;(2)、乳酸能系统:功能总量教磷酸原系统多、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物质—乳酸,主要供应的运动项目1分钟高输出项目如:400米、100米游泳等;(3)、有氧氧化系统: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需要氧的参与。

3、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得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4、对急性运动种能量代谢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有氧代谢系统对运2动能量需求的反应相对较慢,因而在短时大强度运动运动时并不扮演重要的角色。

(判断)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黏滞性。

2、准备活动的意义:肌肉的物理特性受温度的影响。

当肌肉温度升高时,肌肉的黏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强。

反之~~~,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肌肉的温度升高能降低肌肉的黏滞性,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3、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兴奋条件:(1)、兴奋性和收缩性;(2)、a、一定的刺激强度;b、持续一定的时间;c、一定强度时间的变化率。

4、动作电位:当细胞膜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极性即暂时迅速的倒转称为动作电位。

5、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性;(3)、不衰减性和相对疲劳性;(4)、绝缘性。

6、肌小节: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小节。

是肌肉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肌小节=1/2明带+暗带+1/2明带。

7、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把以肌膜的电变化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的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联系起来,这一中介过程称为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
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的各器官组织正常活动规律的学科。

人体的各结构层次:化学层次(有机物,无机物)
细胞层次,组织,器官,系统(十二系统)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及细胞外液。

2.稳态: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

化学成分(温度、PH、渗透压)理化特性(水、无机盐、有机物)
体液(60%G)(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血浆1/4)组织液3/4)
3.意义: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进行。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特点:迅速、局限、短暂(短、快、准)
2.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的作用进行调节。

分类:内分泌、旁分泌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3.自身调节
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正反馈(血凝、排尿、排便、分娩)
负反馈:即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使控制信息效应减弱或抑制的方式。

前馈调节:干扰信息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