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洋务运动 新人教版必修2

【金版学案】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洋务运动新人教版必修2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是高频考点,两种题型均有出现,考查角度灵活。
主要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归纳分析以及数据、图表分析能力今后几年仍以经济形态的变化发展为主要考查内容,以选择题为主,转型期可能命制非选择题。
可能以近代的经济数据和经济现象为素材,突出考查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意义为内容进行命题。
以社会史观、文明史观将中国工业化置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考量,突出考查经济结构变动的概况及其对政治、文化的影响本单元主要包括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变动。
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在经历了“一战”期间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后,最终陷入绝境。
复习本部分内容,一定要抓住一个“变”、注意两个“化”。
(1)一个“变”:主要是指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具体包括鸦片战争后30年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
(2)两个“化”:一是指全球化,把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密切联系。
二是把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政治近代化、思想近代化历程相联系。
另外,采用图表法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直观化表述。
第1课时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洋务运动视角一追踪社会热点♨新洋务运动突破中国创造的瓶颈全球财经网2013年6月24日讯百年前,在前清“洋务运动”中我国的制造业开始了规模化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单元考情分析与教材知识补遗 教案.doc

单元考情分析——对考向的把握要准(锁定热考点)(一)把握规律——2011~2015新课标全国卷考情统计(二)领悟真谛——全国卷五年真题精选(选择题)Ⅱ)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附:自主命题省份高考真题(教师用书独具,酌情备选)1.(2014·山东高考)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解题提示:关键信息:“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遂使家家置纺车”说明对外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江浙丝织业发展。
答案:D2.(2014·江苏高考)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解题提示:抓关键:“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表明自然经济中自给自足的局面被打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D3.(2015·江苏高考)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解题提示:关键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这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江苏省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 必修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开展【考点一、二】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1〕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A、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B、洋务运动的诱导C、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①、时间:鸦片战争后②、解体的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③、最早解体的地点:东南沿海④、解体的标志:“耕〞与“织〞的别离〔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败〕⑤、解体影响:是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的第一次变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开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B、地点:东南沿海C、行业:轻工业D、投资近代工业的阶层:地主、商人、官僚E影响:产生新的阶级力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考点二】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开展的主要史实1、背景:①甲午战争后,随着西方的资本输出,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表现:①民族资本总额增加一倍多,企业数量和规模扩大;②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标志: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意义: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根底。
【考点三】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开展的主要史实〔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开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开展实业;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开展最快行业:纺织业、面粉业3、短暂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4、“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两大思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历程1、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十九世纪末〔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开展3、民国初期〔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开展4、20世纪20年代〔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5、国民政府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开展6、抗战期间:受到沉重打击7、解放战争期间: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道路异常曲折的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高三第一轮复习

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教学设计王贤木【三维目标】1、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维护本阶级利益是地主阶级的基本准则;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
3、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学法指导】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理性思维也有所提高,但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观看下列两幅有关东西方历史的图片:画面简介:当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时,黄河岸边柳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依然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
【师】这两幅图为我们展示了英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进程的时候,中国还停留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里,当这两种文明相互冲撞,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传统文明会有什么影响。
【板书】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师】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填空内容。
江苏专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

(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特征时间原因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商人、买办、官僚的投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初步发展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社会上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短暂春天1912年到1919年民国政府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发展受挫一战后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少稳定的政治环境显著发展1927年到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沉重打击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陷入绝境抗战胜利至新中国成立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美货的倾销,通货膨胀、政府的苛捐杂税等政策的打击重获新生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合理调整工商业;过渡时期,通过赎买的方式,实行公私合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近代中国经济成分的主要构成及相互关系1.主要构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由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等组成。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2)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把握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
(3)熟悉世界史的基本框架,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争霸。
(3)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4)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6)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7)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8)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9)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辛亥革命。
(6)五四运动。
(7)抗日战争。
(8)解放战争。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
3.世界史(1)古希腊罗马文明。
(2)中世纪欧洲。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4)近现代西方文明。
(5)近现代东方文明。
(6)两次世界大战。
(7)冷战时期。
(8)全球化时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以讲解为主,系统地传授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讲解中国古代史(1)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内容】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表现①引起中国家庭“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男耕女织”,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相结合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机器工业品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价值的70%。
原来“衣被天下”的东南沿海地区,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因此受到很大冲击。
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逐渐破产,造成耕与织的分离,造成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这是几千年封建自然经济解体的重大标志。
②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
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丝、茶生产服务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并且日益商品化。
这种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诱使土地所有者改变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得不面对农产品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增加收入。
生产目的的调整或改变,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经济的性质,为自然经济彻底解体敲响了警钟。
(2)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侵入。
①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量的主权遭到破坏,通商口岸的开放,关税主权的破坏,加速了列强的商品输入,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受猛烈的冲击,开始瓦解。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自然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2.洋务运动:(1)出现的原因: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认为不能不调整统治政策,他们学习西方,搞起了洋务运动,逐渐形成洋务派。
高级中学高三历史集体备课教案第三单元(3) 第三单元(3).doc

一、教学内容:复习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3)—典型例题评讲二、教学目的: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比较类型、观点评价型题目的解体方法指导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五、教学过程例题1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本来可以使中国走向近代化,可惜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中断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
清末的新政、预备立宪再次提供了使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机遇,可惜辛亥革命中断了它的前程,使中国再次失去了走向近代化的机会。
”试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评论上述观点。
(22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不符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情况。
(2分)①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举措,洋务派通过举办军事和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堂等开展了一场洋务运动。
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丝毫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4分)②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政治运动,它兴起于洋务运动失败以后,根本谈不上是它中断了洋务运动的实践。
(4分)③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的实质是一样的。
洋务运动的破产表明“新政”也不可能成功。
清末新政的内容是编练新军,加强对人民的镇压,也不是为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在奖励实业方面,没有得力措施,相反增加捐税,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政也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是清政府挽救统治的又一举措。
(4分)预备立宪中的《钦定宪法大纲》和“皇族内阁”说明预备立宪只不过是一场骗局。
④辛亥革命正是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破产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4分)这种观点是将事物的表象掩盖了本质,因而是错误的。
(2分)例题2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后存在着哪些进步的政治倾向?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各阶层在这些倾向上表现出怎样的分歧和一致性?试结合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它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维护本阶级利益是地主阶级的基本准则;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
3、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学法指导】
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诗人陶渊明给我们描绘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那么在这种与世隔绝的社会中人们依赖怎样的经济形态来生活呢?
【多媒体展示图片】“男耕女织是中国自然经济的生动写照”
【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与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
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师】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社会经济之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走向解体呢?解体的表现有哪些呢? 【板书】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生】表现有(1)“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师】自然经济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走向解体呢?
【多媒体展示图片】英国运茶快船“海上贵族号”
【生】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师】鸦片战争后,大量物美价廉的洋货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产品
【师】自然经济解体给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自然经济
【师】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造成的,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出现了大量以“洋”字开头的词汇。
【生】洋油、洋钉、洋服、洋务运动……
【板书】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
2、目的
3、代表
4、内容
5、结果
6、影响
【师】那什么叫“洋务”,什么是“洋务运动”呢?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具体实践有哪些呢?
【师】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关的事情。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师】可见洋务运动目的是什么?
【生】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师】当时清朝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列强进一步侵略的内忧和外患,清朝的统治面临着危机。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师】洋务运动的具体实践有哪些呢?
【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主要有:曾国藩和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设立的汉阳铁场和湖北织布局。
【生】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生】创办了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师】洋务运动的结果如何呢?
【生】失败!1894年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正式破产。
【师】那我们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呢?
【生】讨论……
【师】归纳板书: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刺激资本主义;抵制外国侵略;瓦解封建经济
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板书】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师】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生】回答……
【师】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师】请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东南沿海地区。
如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师】这些企业为什么都集中在东南沿海?
【生】原因:a经济基础较好;b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
c便于向西方购买设备和引进机器;d自然经济破坏较内地严重……
【师】请阅读P42 【历史纵横】思考:中国民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什么困难?【生】中国民族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并受外国资本与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举步维艰。
【课堂小结】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客观上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
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
这次运动在促使本国封建经济瓦解的同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受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的诱导,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由于受外国资本与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举步维艰;下节课,我们将关注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巩固练习】
1、1864年,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
”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A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B 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
C 棉纺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
D 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
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
B.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崩溃
3.鸦片战争后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冲击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
C.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D.洋务运动的开展
4、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所谓的“内外交困”指的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鸦片战争③第二次鸦片战争④西方列强大肆进行资本输出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
5.洋务派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C.发展资本主义
D.维护清朝统治
6、洋务派举办民用工业的最初目的是
A.赚取高额利润
B.发展资本主义
C.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方面的困难
D.抵制经济侵略
7.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务运动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想
A.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B.成立三支海军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设京师同文馆
8、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D.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9、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10、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近代一批优秀的民族工业包括()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江南制造总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的主要特点是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B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C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及周围地区D主要分布在上海及周围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