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件的情况报告

合集下载

三鹿奶粉报告

三鹿奶粉报告

关于三鹿奶粉导致婴儿结石重大事件的报告截至17日8时,各地已报告临床诊断患儿6244名,其中4917名症状轻微,正在进行院外随访治疗或已经治愈。

现仍留院观察治疗患儿1327名。

所有临床诊断病例中,有158人发生过急性肾功能衰竭,占总病例数的2.5%,目前已有94人病情平稳或已治愈出院。

此外,回顾性的调查发现有3例死亡病例,其中甘肃2名,浙江1名。

(黄洁)从此事件情况看,其直接原因是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结石婴幼儿。

但这次事件的发生,三鹿集团有重大责任。

三鹿集团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及时制止添加三聚氰胺奶粉的生产;再者,一是国家工商部门,质检总局的监管不力,没有及时制止长期使用三聚氰胺的现象,发现隐患没有排查;二是石家庄政府失职造成事故扩大化,没有解决问题;三是行业自律不到位,“国家免检”在食品上是不可行的;四是利用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树立错误的品牌商业形象。

(许珊)17日,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7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开展三聚氰胺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清查工作,对市场上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立即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在前一阶段事实调查认定的基础上对部分“三鹿奶粉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相关人员做出组织处理;在全国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决不能发生第二次“三鹿事故”;要求相关负责人员对婴儿的治疗、赔偿等问题进行协商;对三鹿集团进行停产处理。

(刘岱)为了认真吸取这件特大事件的沉痛教训,我们应该采取一下措施:一、规范食品安全生产体质,取消对食品的免检。

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力度以及对刻意隐瞒真相和不法生产的企业进行严惩;二、消费者提高自身的意识,不被品牌效应所迷惑,盲目从众;三、企业应该提高社会责任感;四、在全国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食品隐患。

(黄玲玲)特此报告。

(编辑:罗磊吴科松)(国家质检总局印章)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三鹿奶粉案件是中国奶粉行业历史上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由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许多婴儿患上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舆论的热议,也给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三鹿集团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测机制。

三鹿集团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了不合理的生产工艺,添加了大量的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也是造成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监管机构在政府投资的压力下,存在对企业进行监管的不严格现象。

其次,这一事件对中国奶粉行业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次事件导致全国各地对奶粉产品的信任度大幅下降,消费者普遍对奶粉产品持怀疑态度,导致奶粉行业陷入信任危机。

在这次事件中,许多厂家出现倒闭潮,导致了奶粉市场的混乱和垄断程度增加。

此外,这也是中国民众食品安全意识觉醒的标志,引起了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视和改革。

最后,三鹿奶粉案件给中国政府带来了重大的考验和挑战。

政府作为监管机构,本应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和检测,但在这一事件中监管机构的失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抗议,政府被迫对三鹿负责,追究了三鹿集团及相关政府官员的责任。

中国政府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监督力度。

总的来说,三鹿奶粉案件是中国奶粉行业面临的一次严重食品安全事件。

这一事件给中国奶粉行业和中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同时也引发了中国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这次事件的发生使中国政府意识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不足,并加强了监管力度,推动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改革。

关于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件的情况报告

关于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件的情况报告

关于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件的情况报告国务院:三鹿幼儿奶粉因含有三聚氰胺成分过高,导致多地婴幼儿患上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婴儿罕见疾病。

截止17日18时,各地共报告临床诊断患儿6244名。

其中4917名症状轻微,正在进行院外随访治疗或已经治愈。

现仍留院观察治疗患儿1327名。

所占总病例的2.5%,目前已有94人病情平稳或已治愈出院。

此外,回顾性的调查发现有3例死亡病例,其中甘肃2名,浙江1名。

目前,全国共有175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在这之前已经停止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有66家。

我们对其余的109家产品生产企业的491批次婴幼儿奶粉进行了检验,其中22家企业69批次检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占这些企业的20.18%,占总批次14.05%。

在检出三聚氰胺的产品中,石家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很高,最高的达到2563毫克/公升,其他品牌的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在0.09-619毫克/公斤之间。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7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开展含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清查工作,对于市场上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立即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

石家庄副市长也因三鹿事件被免职,三鹿董事长田文华被刑事拘留。

自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三级响应机制以来,针对sa 三鹿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国家不仅成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迅速动员卫生、质检、工商、农业、公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清查,检测三鹿奶粉,为了保护婴儿的生命与健康,还会同河北、甘肃、青海、河南、江苏、江西的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对成千上万的婴幼儿进行了筛查诊断和医疗救治。

经调查分析,造成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一、从厂家方面分析,企业让生产质量不达标的产品流入市场,对产品质量不重视,内部控制质量制度不健全,企业缺少社会责任感,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丧失了良心,巨大的利润熏黑了整个产业链;二、从政治角度来讲质监部门把关不严,在事情曝光后,甘肃质检部门报告显示,“三鹿奶粉完全合格”严重忽视了消费者的健康,官与企业的关系“耐人寻味”,在这个方面要严抓,严管,且三鹿是国家免检产品,这也说明了政府监督机制出现了问题,质量监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力度不够强;三、从市场环境分析,一些商家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采用非法手段,没有进行抽检,缺少环节;四、明星效应——消费者麻木的追求明星产品,相信权威,导致多人购买毒奶粉。

关于三聚氰胺奶粉情况报告.

关于三聚氰胺奶粉情况报告.

关于三聚氰胺奶粉情况报告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8月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针对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的工作。

全国175家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在此之前已有60家停止生产,其余109家企业的491批次婴幼儿奶粉进行检验,其中22家企业69批次检出含三聚氰胺成分,占这些企业的20.18%,占总批次的14.05%,在检出三聚氰胺的产品中,石家庄三鹿牌奶粉含量很高,达2563毫克/公升。

其他品牌含量在0.09-619毫克/公升之间。

截止至17日,各地方报告临床诊断患儿6244名,其中4917名症状轻微,正在进行院外随访治疗或已经治愈、现仍留院观察治疗的患儿1327名,所有临床诊断病例中,有158人发生过急性肾功能衰竭占病例数的2.5%,目前已有94人病情平稳,已治愈出院。

此外,在调查发现已有3例死亡病例,其中甘肃2名,浙江1名,因此国家成立了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迅速动员卫生、质检、工商、农业、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清查、检测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为了保护婴幼儿的生命与健康,还会同河北、甘肃、青海、河南、江苏、江西等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对成千上万的婴幼儿进行筛查诊断和医疗救治。

为了应对此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些医院将开设“结石宝宝”的绿色通道,为患儿提供医疗救援,国务院就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三鹿奶粉召开事件问答会,向奶粉企业派送监管员。

国新办也对三鹿幼儿奶粉安全事故召开新闻发布会,工商局总局则立即责令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立即下架退市。

石家庄副市长被免职,三鹿董事长被罢免,河北省也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

我国为三鹿问题奶粉患儿建立分层、分级、分区区域的医疗救治原则,国务院要求,对经筛查确诊的患儿实现免费救治,诊疗费用有接诊医疗机构现行垫付,之后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支付。

卫生部要求医疗工作者入乡进村,搜索病人,集中到县以上医疗机构进行集中救治。

三鹿奶粉事件回顾梳理

三鹿奶粉事件回顾梳理
2名婴幼儿因病致死,截止此时,共有患儿1253名
三鹿道歉
16日
22家婴幼儿奶粉厂家69批次产品检出三聚氰胺。伊利、蒙牛、光明等榜上有名
17日
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刑事拘留
石家庄市委副书记被免职
18日
伊利蒙牛道歉
新疆新增1例患儿死亡病例
三鹿新董事长道歉
19日
蒙牛伊利等液态奶查出三聚氰胺
中国废止质量免检制度
24日
三鹿外资股东恒天然冲减巨额,对三鹿品牌信誉恢复失去信心
25日
杭州动物园红毛猩猩吃三鹿奶粉尿检发现结晶体
.
.
根据互联网公开资料整理
三鹿奶粉事件回顾梳理
时间
日期
企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医患
政府与媒体
国外
2007年12月
三鹿最初收到消费者投诉
2008年3月
三鹿接到消费者投诉,但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
南京率先出现了此病例
2008年6月
三鹿已知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质检总局的网站接到有关消费者的投诉
28日
甘肃兰州解放军第一医院收到第一例婴儿患“肾结石”的病例
7月
16日
甘肃卫生厅接到了多起患病的报告
8月
1日
三鹿已经知真相,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
2日
三鹿集团公司向石家庄市政府作了报告。
3日
恒天然得知奶粉遭到污染,要求全面召回,地方官员未采取行动
9月
5日
新西兰总理被告知此事
8日
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收到第14婴儿患“肾结石”的病例
新西兰官员被下令绕过河北地方官员,直接通知中国中央政府
20日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也是一起引发全国关注和震惊的事件。

2008年,由于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中检出含有有毒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尿路结石,甚至有婴儿因此丧命。

这一事件不仅对受害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和食品安全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三鹿奶粉事件揭露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薄弱之处。

在这起事件中,三鹿集团通过向奶牛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奶牛的乳品蛋白含量,以此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监管部门在对奶粉质量进行检测时未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也未能有效地进行监管和制止。

这说明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监测手段、监管力度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也为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留下了隐患。

其次,三鹿奶粉事件对中国乳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此次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乳制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同时,国内外对中国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了质疑,中国乳制品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也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最后,三鹿奶粉事件也促使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改革。

在此次事件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检测力度,提高了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要求。

同时,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了对违法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以此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保障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三鹿奶粉事件是一起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乳制品行业和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次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改革。

这次事件的发生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和重要性,也促使我们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加强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食品质量,以此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篇一“三鹿”奶粉事件伦理思考一、引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食品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一直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引发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本文旨在从伦理角度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其背后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事件回顾“三鹿”奶粉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大陆爆发的奶粉污染事件,其中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大量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疾病。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三、伦理问题分析1. 企业伦理问题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其经营活动的核心是追求经济效益。

然而,当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应当如何选择,成为了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难题。

三鹿集团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严重违背了企业伦理道德。

2. 行业伦理问题除了企业伦理问题外,“三鹿”奶粉事件还暴露出整个食品行业的伦理问题。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往往采取不正当手段,如降低成本、降低质量等。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此外,行业监管不力、行业标准不严格等问题也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四、伦理思考与启示1. 强化企业伦理意识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关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企业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诚信、质量为核心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2. 加强行业监管与自律政府应当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1. 背景介绍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惊人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涉及到一家知名奶粉品牌——三鹿集团,该公司被曝光生产并销售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奶粉。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并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事件的影响三鹿奶粉事件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恐慌。

这一事件造成了数千名婴幼儿患病、数十名婴幼儿死亡,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抗议。

消费者对奶粉品牌的信任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奶粉市场一度陷入混乱和不安。

3. 事件的教训3.1. 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善三鹿奶粉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严重不善。

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三鹿集团的违法行为,导致有害奶粉流入市场并对消费者造成重大伤害。

这一事件表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至关重要的。

3.2. 企业道德意识的缺失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一些企业在道德层面上的缺陷。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三鹿集团故意掩盖奶粉中有害物质的存在,并向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

企业的道德意识应该得到加强,不能将利润放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之上。

3.3.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对消费者权益的广泛关注。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对企业的诚信度和品牌声誉有更高的要求。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责任。

3.4. 公众监督的必要性三鹿奶粉事件也暴露了公众监督机制的不足。

尽管有一些消费者曾经报告怀疑三鹿奶粉质量的问题,但相关机构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

公众监督应该得到加强,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增加对不良企业行为的曝光。

3.5. 加强行业自律三鹿奶粉事件也提醒了整个奶粉行业加强自律的必要性。

奶粉生产和销售企业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4. 事件后的改革和措施4.1. 食品安全监管的加强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建立了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了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件的情况报告
国务院:
三鹿幼儿奶粉因含有三聚氰胺成分过高,导致多地婴幼儿患上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婴儿罕见疾病。

截止17日18时,各地共报告临床诊断患儿6244名。

其中4917名症状轻微,正在进行院外随访治疗或已经治愈。

现仍留院观察治疗患儿1327名。

所占总病例的2.5%,目前已有94人病情平稳或已治愈出院。

此外,回顾性的调查发现有3例死亡病例,其中甘肃2名,浙江1名。

目前,全国共有175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在这之前已经停止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有66家。

我们对其余的109家产品生产企业的491批次婴幼儿奶粉进行了检验,其中22家企业69批次检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占这些企业的20.18%,占总批次14.05%。

在检出三聚氰胺的产品中,石家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很高,最高的达到2563毫克/公升,其他品牌的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在0.09-619毫克/公斤之间。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7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开展含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清查工作,对于市场上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立即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

石家庄副市长也因三鹿事件被免职,三鹿董事长田文华被刑事拘留。

自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三级响应机制以来,针对sa 三鹿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国家不仅成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迅速动员卫生、质检、工商、农业、公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清查,检测三鹿奶粉,为了保护婴儿的生命与健康,还会同河北、甘肃、青海、河南、江苏、江西的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对成千上万的婴幼儿进行了筛查诊断和医疗救治。

经调查分析,造成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一、从厂家方面分析,企业让生产质量不达标的产品流入市场,对产品质量不重视,内部控制质量制度不健全,企业缺少社会责任感,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丧失了良心,巨大的利润熏黑了整个产业链;二、从政治角度来讲质监部门把关不严,在事情曝光后,甘肃质检部门报告显示,“三鹿奶粉完全合格”严重忽视了消费者的健康,官与企业的关系“耐人寻味”,在这个方面要严抓,严管,且三鹿是国家免检产品,这也说明了政府监督机制出现了问题,质量监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力度不够强;三、从市场环境分析,一些商家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采用非法手段,没有进行抽检,缺少环节;四、明星效应——消费者麻木的追求明星产品,相信权威,导致多人购买毒奶粉。

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不了解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不负责的代言广告,所以造成了此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于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件的情况处理如下:
(一)反应迅速,处置果断。

9月12日,区食药安办及时向各乡镇(街道)、区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下发《关于开展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并从9月13日起,组织区食药监、质监、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除了对城区和乡镇的各大超市、经营销售网点开展了专项检查外,抽调人员深入乡村级购销店进行了逐户逐店的拉网式检查,确保不留死角和空白点。

全面掌握我区问题奶制品的来源和流向,对相关问题产品进行及时下架、撤柜处理,督促各食品经营户配合生产企业落实问题奶制品的召回措施。

工商局向社会发布了消费警示,对全区采取暂停销售的措施,同时加强对市场的巡查及奶粉市场的监管。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积极配合工商、商务、质监等职能部门在本辖区同时组织了专项检查。

对9月17日后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25家企业93个批次的产品和部分液态奶,各部门和乡镇(街道)积极组织开展二次清查,将重点放到农村及城郊结合部,排查到每个村(居)委会和村(居)民小组,确保不留问题奶粉清查的死角,确保已封存问题奶粉不重新流入市场。

截至9月24日,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603人次、执法车辆150车次,检查4家大型超市、1433家批发零售食品经营店,责令下架封存三鹿、内蒙古伊利、山西雅士利、
湖南培益、广东雅士利、广州施恩等品牌的不合格奶粉共1412.05公斤。

(二)高度重视,落实保障。

9月19日,区政府召开第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全区食品安全工作。

会议听取区食药安办关于近期三鹿奶粉事件处置情况的汇报,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和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方案。

9月22日,区政府下拨4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购买B超等必要的检验设备,直接配备到定点筛查医疗机构,满足患儿筛查工作的需要。

同时,安排10万元专项整治工作经费,对我区生产加工食品开展抽检。

9月23日、24日区政府再次组织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召开“三鹿”问题奶粉处置工作会,对下一阶段问题奶粉清查和患儿的筛查救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三)畅通信息渠道,加强宣传。

事件发生后,区食药安委作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抓手,充分发挥综合监督、组织协调的职能,主动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安排专人负责统计和上报工作信息,畅通信息报送渠道。

9月18日,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了三鹿奶粉事件处理情况通报会,对全区职能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及时上报省市有关部门。

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宣传优势,邀请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全程参与,及时发布信息,让广大群众掌握问题奶粉情况,了解检查治疗基本知识,了解国家免费救治政策。

云南省食品安全网、玉溪新闻网、玉溪日报、红塔区电视台分别对有关信息进行了报道。

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认真发挥职能作用,按照含三聚氰胺奶粉喂养史患泌尿系统结石婴幼儿诊疗救治工作宣教要点,印制500套宣传资料,在学校、商场、集贸市场、休闲广场等人群集中的场所进行张贴,并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建设工地进行集中宣传发放,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力度和广度。

同时,及时组织筛查人员进行快速培训,并进村入户开展排查登记,耐心细致的进行宣传解释,做好群众稳定工作和投诉咨询工作。

(四)明确责任,加强值守。

对食品安全事故实行一把手责任制,从9月14日起,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及各职能部门均建立了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严格执行值班和领导带班,对重要情况及时处置并迅速上报。

根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关通知要求,下发了《关于开展“三鹿”等问题奶制品清查整治工作的督查通知》(玉红政办电〔2008〕33号),要求各乡镇(街道)、各有关职能部门认真抓好清查整治问题奶制品的各项工作,并从9月14日开始实行日报制和周报制(含节假日)。

日报于每天下午4点前、周报于每周一上午10点前分别报区食药安办和区政府督查室。

(五)加强领导,开展救治。

成立了由区卫生局长任组长的红塔区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诊疗救治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儿科、放射科、超声检查科、泌尿科专家组成诊疗救治专家组,开展诊疗救治工作。

及时下发《关于做好因食用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接诊及体检登记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进一步做好因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接诊救治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区属各医疗单位加强儿科门诊医疗力量,开展有效的排查、治疗,做好病例的统计上报;对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的婴幼儿实行免费筛查、救治,并指定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为红塔区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诊疗救治定点医院。

截止到24日,我区各医疗机构累计筛查婴幼儿2136例,累计确诊患儿34例,住院治疗15例。

(六)抓好源头,从严整治。

制订并下发《红塔区食品生产加工和餐饮消费等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玉红政办发〔2008〕62号)。

从9月22日到10月31日,在全区范围内,严格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区食品经营秩序。

对生鲜奶、米线卷粉、酱油、酱腌菜等我区群众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质量开展抽检,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严防出现其他食品安全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