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护理新进展共35页文档

合集下载

危重医疗护理新进展

危重医疗护理新进展
1.瞳孔旳变化 2.鼻孔与鼻导管 3.口腔护理旳观察,能够寻找感染旳起源 4.血压计下面旳血印 5.气垫床旳反作用6.误 Nhomakorabea胃肠减压,
使用镇吐剂或抗酸剂或加速胃肠蠕动旳药物。 体位及喂养。
总结
观察病人 全方面性 联络性 历史性 发展变化 可靠性
谢谢
监护旳意义:预防猝死等意外事件
意外猝死
心源性猝死
绝大多数由冠心病所致。冠状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旳急 性闭塞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以及梗死心肌或室 壁瘤旳破裂
肺栓塞
占死亡原因旳10%左右 。在老年人,卧床旳病人和手术 后旳病人,要注意静脉血栓形成。
脑性猝死
多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脑干出血、 基底动脉闭塞等
(二)循环功能监测与护理
2.监测项目 (1)生命体征 (2)意识状态 (3)观察面色 (4)观察皮肤 (5)体温监测 (6)尿量
(二)循环功能监测与护理
3.错误报警 (1)高心率:心电波形异常,把T波看成R波,使心率加倍、
干扰 (2)低心率:心电波形太小,基线漂移不定 (3)电极松脱、病人移动发抖,抽搐引起肌肉震颤,心电
怎样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测
评估 监测项目 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评价
危重病人旳监测与护理
呼吸功能监测与护理 循环功能监测与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旳监测与护理 肾功能监测与护理 肝、胃肠功能监测与护理 凝血功能监测与护理 营养支持 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管理
(一)呼吸功能监测与护理
(七)凝血功能检测与护理
1.监测项目:出血倾向 血小板 凝血四项 饮食
2.护理 基础护理 出血护理 肝素治疗 输血
(八)营养与代谢支持旳护理
1.监测项目:体位变化 腹泻 白蛋白

(临床医学)重症医学科护理新进展

(临床医学)重症医学科护理新进展
(5)固定置管肢体时,切勿行环形包扎 或包扎过紧。
重症医学科护理新进展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一、原理 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
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正 常情况下有创动脉血压比无创血 压高2-8mmHg,危重病人可高 10-30mmHg.)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二、适应症 适用于休克、重症疾病、严
重的周围血管收缩、进行大手术 或有生命危险手术病人的术中和 术后监护、其他存在高危情况病 人的监护。
四、所需设备 合适的动脉导管、充满液体带有开关的压
力连接管、压力换能器、连续冲洗系统、电子 监护仪。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五、动脉内置入导管的部位及方法 (一)部位:常用于桡动脉、股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足背动
脉,其中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股动脉。 (二)、置管方法:以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法为例 1、用物准备 (1)动脉套管针(根据患者血管粗细选择)、12号或16号普通针
5、防止穿刺针及测压管脱落 穿刺针与测 压管均应固定牢固,尤其是患者躁动时,应严 防被其自行拔出。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十、并发症监护

1、远端肢体缺血 引起远端肢体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Leabharlann ,其他如血管痉挛及局部长时间包扎过紧
等也可引起。血栓的形成与血管壁损伤、导管太硬太
粗及置管时间长等因素有关,监护中应加强预防,具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三、优点 1、直接动脉压力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
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准确可靠,随时 取值。 2、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能力。 3、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可及早发现动脉压的 突然变化。 4、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减少患者痛苦。

关于《危重患者护理新进展》的体会

关于《危重患者护理新进展》的体会

关于《危重患者护理新进展》的体会危重患者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现代医学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

危重病护理是随着危重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

或许是从事ICU护理工作的缘故,我对于危重患者护理新进展一课尤为感兴趣。

前不久因为随上海医疗队奔赴四川灾区而拉下了一些课程,没能听到我们小组要求进行讨论的内容,所以,我想就谈谈一些关于危重症患者护理方面的体会和心得。

危重病护理是研究危重患者对危急生命健康问题的各种反应,并用现代监测、护理手段予以医疗辅助和护理,以解决危重患者护理问题的临床实践科学。

因此,在危重患者的抢救、监护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作用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方法,准确评估、处理病情变化,挽救患者生命,使患者早日康复。

2000年上海市护理学会首次开设了ICU适任培训班,同时也对ICU护士提出了以下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①具有各专科基础理论和综合分析能力,并经过2-3月的强化训练;②身体健康、思维敏捷、适应性强;③勇于专研和创新,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④处理问题沉着、果断、迅速;⑤善于人际沟通和交流⑥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主动协调各种关系。

其实,一名好的ICU的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上述的基本素质,同时还应要求眼睛看的远,手伸的长,只有这样才能综合、全面的来看待危重病人,才能在掌握病情进行护理的时候有一定的预见性。

一、眼睛看的远:监测和观察的指标比其它病人多,如:普通监测血流动力学只是血压、末梢循环、尿量、中心静脉压,而ICU可能还要有肺动脉嵌顿音、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肺阻力等;对疾病的预见性要远:如内科发现有肺炎,只需对症用抗菌素和肺部引流,增加抵抗力即可;而ICU内往往要从患者今天的情况如带气管插管的患者目前不能进食,则可能会导致2~4天后出现胃肠道细菌和毒素移位,导致肺部的感染,所以在今天就要给它下胃管进行人工胃肠进食,防治发生随后的不良事件。

这是因为普通科室疾病大多为单系统疾病,其它系统往往相对功能正常,治疗相对比较简单,而ICU的危重患者往往是同时几个系统均有功能不全,需要进行更多的考虑。

急危重症护理新进展

急危重症护理新进展
在急救过程中,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可以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液体 复苏,挽救患者生命。
静脉通路建立的方法
包括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等多种方法,应根据患者情况和 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静脉通路的维护
强调定期评估静脉通路的通畅性、固定稳妥性以及预防感染等并发 症的发生。
常见急危重症护理
04
策略与实践
休克患者的护理
03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可以使用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进行
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或促进血栓溶解。
心理干预与沟通技
06
巧在急危重症护理
中的应用
心理干预策略及实施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以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 巧,以降低生理和心理紧张状态。
3
及时处理创面
一旦出现压疮,应及时进行创面处理,包括清洁 、消毒、包扎等,以促进创面愈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处理
01
早期活动和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风险。
02
使用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对于高危患者,可以使用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物理措施,以减
轻下肢静脉压力,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滥用和不必要的用药。
加强患者免疫力
通过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等措施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抵抗
感染的能力。
压疮的预防与处理
1 2
定期翻身和按摩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期翻身和进行皮肤按 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局部压力。
使用减压垫和特殊床垫
采用减压垫、气垫床等特殊床垫,可以有效分散 患者身体的压力,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危重病护理方面的进展与问题

危重病护理方面的进展与问题

危重病护理方面的进展与问题【摘要】危重病护理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患者的救治和康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有的护理模式存在着种种挑战,包括人力资源短缺和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和远程监测等被引入到危重病护理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

人力资源短缺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加强招聘和培训工作。

未来,危重病护理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提高危重病护理的水平,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和技术更新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有信心解决危重病护理中的各种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危重病护理、进展、问题、重要性、模式、挑战、新技术、人力资源短缺、未来发展、加强、解决问题。

1. 引言1.1 危重病护理方面的进展与问题在医疗领域,危重病护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危重病护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各国纷纷加大对危重病护理的投入和研究。

尽管有许多进展和创新,危重病护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

现有的护理模式可能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危重病护理中的挑战也日益突出,同时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也制约了危重病护理的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探讨危重病护理面临的问题,并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引入新技术和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将有助于改善危重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存率。

危重病护理的未来发展有赖于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加强危重病护理的重要性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将继续成为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值得我们共同努力。

2. 正文2.1 危重病护理的重要性危重病护理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关乎着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情况。

危重病护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危重病护理是挽救生命的重要环节。

在病人病情急剧恶化或生命垂危时,危重病护理团队的紧急干预和有效治疗,往往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使患者度过生命危险期,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产科危重症护理措施研究进展最新

产科危重症护理措施研究进展最新

产科危重症护理措施研究进展最新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种新型设备的应用,产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也逐渐得到了改进和完善。

以下是一些最新的产科危重症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1. 早期干预。

对产妇发生的一些危重症状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如早期重症监护、心肺复苏等。

这有助于提高产妇的生存率和避免危急状态的进一步发展。

2. 孕妇营养支持。

孕妇在危重病情下要维持营养状况,护理人员需根据产妇的临床病情制定营养策略和计划,并按需进行营养支持。

3. 心肺支持。

对于产妇出现的心肺衰竭等症状,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氧疗等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4. 血流动力学监测。

监测孕妇血流动力学状况,如心排量、外周阻力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心律失常、休克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5. 感染控制。

对于羊水栓塞、脓毒症、肺部感染等产妇感染症状,要注意积极采取感染控制措施,如抗生素治疗、感染病原体清除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护理措施的实际操作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并结合具体产妇的病情、生命体征、心理状态等个体化情况进行护理,提高护理效果。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压疮护理新进展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压疮护理新进展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压疮护理新进展发表时间:2016-01-18T10:32:51.4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作者:要锦兰张红卫[导读]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近十余年,国内外对危重病人压疮的认识和防治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对发生压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某些差异。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030600摘要:近十余年,国内外对危重病人压疮的认识和防治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对发生压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某些差异。

我国护理资源不足,常常在病人出现压疮时才采取护理措施,而不是运用护理程序去发现和解决病人问题。

如何根据我国现状,提高预防危重病人压疮的有效性是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病情危重,加之长期卧床,极易发生压疮[1]。

为更好地以科学态度和方法解决压疮的防护问题,特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

关键词:危重病人;压疮护理一、对压疮的认识压疮最早称为褥疮,因此容易使人误解为压疮是由躺卧引起的溃疡。

实际上,压疮常发生于躺卧或长期坐位(如轮椅)的病人,而并非仅由躺卧引起。

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故称为“压力性溃疡”。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受压过久或者长期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缺损和破坏。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不是原发病,它大多是因其他的原发病未经很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

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也会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绝大多数圧疮是能够预防的,但并非全部。

例如急性期大量脑出血的危重病人,需严格限制翻身,用现有的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造成难免压疮。

因此不能把所有的压疮都归咎于护理的不当。

危重病人的压疮护理质量可直接反应一个科室,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专业水平。

危重病人是院内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新进展-汪丽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新进展-汪丽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新进展
汪丽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肠外营养支持与护理
3
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
4
定义
❖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 疗临床效果,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 营养措施,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 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 生的重要措施。
❖营养支持主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 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到考虑受损器 官的耐受能力(E级)
• 在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阶 段,均不是开始营养支持的安全时机
• 严重肝功能障碍,肝性脑病,严重氮质血症,严重高血糖未得到 有效控制等情况下,营养支持很难有效实施
营养支持途径
❖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以维持营养状况、增加体重、创伤愈合, 幼儿可以继 续生长、发育 。
应用指征
❖ 推荐意见7: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应 逐渐向肠内营养或口服饮食过渡。(D级) ▪ 胃肠道仅能接受部分的营养物质的补充的重症病人 ,可采用部分肠内与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PN)相结合的联合营养 支持方式,目的在于支持肠功能。 ▪ 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逐渐减少及至 停止肠外营养支持,联合肠道喂养或开始经口摄食 。
营养支持目的
❖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 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
❖ 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 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 的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 总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