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复习资料[重要]

合集下载

大学体育复习要点

大学体育复习要点

大学体育第一章体育概述第一节体育的含义1.产生:最早的含义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

2.“体育”一词产生和应用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教育学说的发展。

3.属性:体育是人的活动,它的本质属性是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特有属性是以自我的身体活动为基本的活动方式实施改造。

4.一般含义: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活动方式、对自身自然实施改造的人的活动(社会本质)5.与劳动相区别的特殊的活动特征:①优化发展是体育的基本指导思想;②主客体统一是体育的基本活动特征;③身体活动是体育的基本活动方式;④身体力行是体育的基本要求。

6.词的演化:①指身体的教育②广义:一般指体育运动,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③狭义:一般指体育教育。

7.现代的相对一致解释: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级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第二节体育的历史生成和发展一、体育的生成:1.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2.由于劳动开始的人的活动,逐渐形成由自发到自觉、间接到直接、个别到群体、分散到有组织地通过身体活动,来实现对自身自然进行改造的一张有别于劳动的人的活动,即体育活动。

3.总之,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与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

二、大众体育发展的趋势1.国际大众体育兴起和发展的原因①大众体育为丰富余暇时间创造了条件②人口老龄化③体育娱乐市场的推动作用④大众体育也是人力资本的一种重要投资形式⑤大众体育有利于扼制“文明病”的蔓延2.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概括为四点:大众体育的生活化、多样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生活化:即大众体育对人们日常生活强大的渗透力,迅速、大范围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多样化:是多元社会和社会分层必然引发的,无论是内容,还是人们追求的价值观以及表现的特征均是多元的。

制度化:主要体现在政府的积极参与、加强组织管理、重视兴建体育设施、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的培养等。

《大学体育与健康》重要知识点汇总四

《大学体育与健康》重要知识点汇总四

《大学体育与健康》重要知识点汇总四91.竞技运动竞技运动是以科学的、系统的训练,通过竞速的方式,达到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或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能,从而取得优异成绩的一种体育运动。

竞技训练的项目较多,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锻炼作用。

选择以竞技运动项目作为体育锻炼内容时,要从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选用容易开展、趣味性强,锻炼价值较高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

其内容有:球类、田径、体操、游泳、冰雪运动等。

92.极限运动极限运动是能够激发人体最大潜能,使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的一类运动。

极限运动具有冒险性、刺激性、创新性等特点。

如蹦极、攀岩、跳伞、冲浪等。

93.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选择理想的体育锻炼内容,首先要取决于我们参加活动的目的性。

如:以健身为目的,应该选择有氧运动;竞技训练多采用无氧运动;改善体形多采用健美运动;恢复功能、祛病健身多采用康复医疗项目。

通常在选择体育锻炼内容时,还要从个人的年龄、性别、健康、体质和兴趣爱好等情况出发。

对于健康型的青年和成年人,他们的体力和精力是人生最充沛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体育锻炼一方面应能弥补自己身体的不足,另一方面应使自己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能保证更长的时间。

最好选择球类、健美、武术、游泳以及一些冒险和意志类(如攀岩、冲浪、速滑、漂流等)项目。

94.运动处方的概念所谓运动处方,即教练或医师用处方的形式规定体育医疗病人或健身运动参加者按其年龄、性别、心肺或运动器官的功能、运动经历和健康状况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锻炼的内容、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锻炼的一种形式。

95.运动处方的种类运动处方的种类很多,根据运动锻炼目的因人而异,有针对运动员训练的竞技性运动处方和一般人的健康运动处方,也有针对某些慢性疾病和创伤病人康复期的治疗性运动处方以及健康人的预防性运动处方。

治疗性运动处方是用于某些疾病或损伤的治疗和康复,它使医疗体育更加定量化和个别对待化。

大学体育必考知识点大全

大学体育必考知识点大全

大学体育必考知识点大全体育课是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容,本文将为您介绍大学体育必考知识点的大全。

一、体育基本概念1. 体育的定义与特点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个人品质的一种综合性活动。

其特点包括普及性、消遣性、竞技性、教育性等。

2. 体育的分类体育可分为竞技体育和健身体育两大类。

竞技体育依靠比赛来竞争实力,健身体育则是通过体育活动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3. 体育运动的分类体育运动可分为田径、球类、球拍类、水上、空中、格斗、射箭、技巧类等多个类别。

每一类别又包含众多不同的项目。

二、大学体育考试内容1. 田径项目的规则与技巧田径是体育课程中最为广泛的项目之一,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铅球、标枪等。

在体育考试中,对于每个项目的规则和技巧要有一定的了解。

2. 球类项目的基本知识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项目也是大学体育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了解规则、技巧和战术,熟悉比赛过程,是提高分数的重要途径。

3. 健身体操的基本动作健身体操也是大学体育考试的内容之一,包括基本功动作、器械操表演等。

熟练掌握基本动作和规范表演的要求,可以在考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4. 游泳的技巧与安全知识游泳是大学体育课程中必修的项目,因此对游泳的技巧和安全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不同泳姿的技巧与特点,掌握基本的救生常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5. 健美操的表演与评分要点健美操是大学体育中较为具有观赏性的项目,通过展示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舞台表演能力,来提高分数的比重。

了解健美操表演的技巧和评分要点,有助于提高表演水平。

6. 体育理论知识除了实践项目,大学体育考试还会涉及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

包括体育史、规则解析、训练原理、运动生理学等。

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深入理解体育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三、备战大学体育考试的建议1. 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体育考试的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练习。

最新大学体育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最新大学体育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体育一、基本概念【体育】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依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技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体育也称体育教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它与德育﹑智育和美育密切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广义的体育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生长发育和机能活动规律,以身体练习作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体育的功能】①健身功能②教育功能③娱乐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政治功能【体质】人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趋近完美状态的能力。

三维健康观: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

五维健康观:智力,社会适应能力,情感力,精神力和身体能力。

七维健康观:身体,心理,心灵,社会适应,道德,智力和职业。

【身体健康】人体各个系统运转良好,身体形态正常。

【损伤】外界各种因素作用于人体,使其产生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或功能上的损伤,并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

【体育欣赏】观赏者对体育运动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的一种审美活动。

【养生】根据人体活动发展规律,通过调养精神,改善气血,调节生命活动规律等方法手段来自我保健,以达到保养本体,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体育养生】以中华传统养生哲学为思想指导,以西方现代体育生理学为科学依据,以身体锻炼为基本练习手段,通过调身,调息和调心来修身养性,促进健康,延年益寿,以提高生活质量,使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2、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3、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4、健身体育:以身体运动为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文化活动。

5、休闲体育: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

6、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发生会的有力作用和效能。

7、自然质功能: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和负重等各种运动形式,可以看是体育最原始的形式。

8、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及成员的需要及爱好,利用属于自己的余暇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9、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10、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11、体育运动技术:为达到某种具体体育目的而完成的身体运动方法。

12、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

13、体育科学体系: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及各学科之间相同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14、体育人:(是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工作者)。

15、体育中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人’及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媒介)。

16、体育学习者:(是指那些通过参及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人)。

17、体育文化: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利用身体文化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18、(广义)的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运动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和。

19、(狭义)的奥林匹克文化:主要指构成奥林匹克的意识形态及及之相适应的奥林匹克的传统。

大学体育复习要点

大学体育复习要点

大学体育第一章体育概述第一节体育的含义1.产生:最早的含义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

2.“体育”一词产生和应用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教育学说的发展。

3.属性:体育是人的活动,它的本质属性是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特有属性是以自我的身体活动为基本的活动方式实施改造。

4.一般含义: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活动方式、对自身自然实施改造的人的活动(社会本质)5.与劳动相区别的特殊的活动特征:①优化发展是体育的基本指导思想;②主客体统一是体育的基本活动特征;③身体活动是体育的基本活动方式;④身体力行是体育的基本要求。

6.词的演化:①指身体的教育②广义:一般指体育运动,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③狭义:一般指体育教育。

7.现代的相对一致解释: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级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第二节体育的历史生成和发展一、体育的生成:1.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2.由于劳动开始的人的活动,逐渐形成由自发到自觉、间接到直接、个别到群体、分散到有组织地通过身体活动,来实现对自身自然进行改造的一张有别于劳动的人的活动,即体育活动。

3.总之,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与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

二、大众体育发展的趋势1.国际大众体育兴起和发展的原因①大众体育为丰富余暇时间创造了条件②人口老龄化③体育娱乐市场的推动作用④大众体育也是人力资本的一种重要投资形式⑤大众体育有利于扼制“文明病”的蔓延2.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概括为四点:大众体育的生活化、多样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生活化:即大众体育对人们日常生活强大的渗透力,迅速、大范围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多样化:是多元社会和社会分层必然引发的,无论是内容,还是人们追求的价值观以及表现的特征均是多元的。

制度化:主要体现在政府的积极参与、加强组织管理、重视兴建体育设施、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的培养等。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归纳(必备)资料讲解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归纳(必备)资料讲解

全国外语院校统编教材体育理论知识篇第二章体育与健康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爱默生第一节健康现代观一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身体、精神、社会适应及道德健康方面的完美状态。

二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十条标准: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紧张;二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三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五能够抵御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六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八牙齿清洁,无蛀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十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日本专家提出的“五快”、“三良好”健康标准:一吃得快,有良好的食欲,不挑食,并能很快的的吃完一顿饭;二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且感觉良好。

三睡得快,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四说的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五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四大基石:一具有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二具有良好的处事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良好的自控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三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三亚健康现代医学将健康称为第一状态,把疾病称为第二状态;将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也称亚健康。

亚健康常见症状:头痛、头晕、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

总之,自觉身体不适、心理疲惫、对社会适应能力差,但医学上往往并无明确的机体疾病,这种状态就是亚健康。

导致亚健康的因素:首先,由于工作生活过度疲劳,使身心透支而入不敷出;其次,由于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如不吃早餐、偏食、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等引起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而使机体功能失调;第三,由于环境污染,接触过多的有害物质。

大一体育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大一体育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2012复习纲要1.体育的概念即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2.体育的功能本质功能有:• 体育的健身功能• 体育的教育功能• 体育的娱乐功能(1)体育的教育功能(2)体育的健身功能(3)体育的娱乐功能非本质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3.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 体育课程• 课外体育活动• 课余体育训练• 体育竞赛4.人体基本生理指标(低血糖、血压、血红蛋白、乳酸、最大摄氧量等)及其医务监督作用血红蛋白:一般情况下,血液中红细胞数多,则Hb的含量也相应多。

正常成年男性的含量为12 ~ 15克/100毫升血液 女性的含量为11 ~14克/100毫升血液Hb具有运输O2和CO2的作用,因此有氧耐力与Hb的含量密切相关。

血压:正常人安静时的动脉血压较为稳定,变动范围较小,收缩压(高压)为90 ~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为60 ~90毫米汞柱。

血压是随着性别、年龄、及其它生理情况而变化的,男性一般比女性略高,年龄增大,动脉血压也逐渐升高。

乳酸: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是6.1或109毫克以下。

空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7.0或者是126毫克,可以看出正常值和糖尿病的空腹诊断是有差距的。

我们管这种症状叫做空腹血糖增高。

另外,饭后血糖也是很重要的,饭后血糖的正常值是:7.8或140m毫克以下。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11.1或200毫克以上。

那么140和200之间也有一个差距。

如果血糖在这个阶段,我们管它叫做餐后血糖增高。

不是糖尿病,也不是正常人。

5.肌肉收缩基本形式及其例证分析(1)向心收缩,又称缩短收缩例如,跑步时后蹬的力量,投掷时器械出手的力量等都与向心收缩有关。

(2)离心收缩,又称拉长收缩例如蹲起动作,在屈膝下蹲时,股四头肌在收缩的同时被拉长,以控制重力对身体的作用,又如,当人从高处往下跳时,足一接触地面,就反射性的引起股四头肌和臀大肌产生拉长收缩,使下肢保持屈曲状态,以减缓和制止身体下落,避免摔倒和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体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用于广义时,一般指体育运动,其中包括了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

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大众体育的生活化、多样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体育的基本功能为:健身、教育、娱乐和培养社会意识功能。

健身功能和教育功能是体育的本质功能,在我国古代的教育内容中,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内容,其中射、御均有体育教育的功能。

体育还有交往、政治、经济、军事等派生功能。

体育的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服务。

体育的狭义概念(亦称体育教育)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一个重要方面。

竞技运动(亦称竞技体育)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娱乐体育是指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进行的一种以娱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消遣性和文娱性等特点。

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生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医疗体育指运用体育手段治疗某些疾病与创伤,恢复和改善机体功能的一种医疗方法。

第二章1、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基础是三大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是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

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

1896年4月6日至15日,第一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

赛期最长不超过16天。

奥林匹克运动体系主要由思想体系、组织体系、活动内容体系组成。

《奥林匹克宪章》是国际奥委会赖以建立和存在的法律基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大法。

宪章规定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组织和活动体系的基本框架,使之成为有目标、有组织和有具体实践内容的社会运动。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包括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奥林匹克精神及奥林匹克格言。

“和平、友谊、进步”是奥林匹克宗旨的高度概括,是奥林匹克运动最基本的出发点。

奥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强”。

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内容体系包括奥林匹克运动会、大众体育以及与体育有关的教育、科学和文化更活动。

在众多的活动内容中,四年一度的夏、冬季奥运会是最重要的活动,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旋律。

与现代奥运会的第一次接触是在1932年的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上。

我国首次派运动员刘长春参加奥运会,他参加的项目是男子100米。

1979年10月25日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4年7月28日,第一次在洛杉矶纪念体育场全面参加奥运会,29日,男子自选手枪慢射个人项目,许海峰实现金牌的“零的突破”。

15枚金牌,仅次于美国,罗马尼亚,西德,位列第四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28枚金牌,首次跻身奥运金牌榜三甲。

雅典奥运会,32枚金牌,首次登上金牌榜第二名。

2008年奥运会的重点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会徽是:有五星,五环和太极拳动作幻化而成的“中国结”式会徽。

2003年8月3日,2008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正式发布。

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吉祥物“福娃”等陆续面世。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

08奥运会共收获100枚奖牌,51金21银28铜,真正成为体育强国。

第三章1、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了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2、健康的三个层次:1)满足生存条件 2)满意度条件 3)最高层次健康3、1989年WHO又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方面的健康标准。

11、WHO健康的10条标志:有足够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臀位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头发有光泽,无头屑;牙齿清洁,无病态,无龋齿,色泽正常,牙龈无出血症状;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4、普遍认为身体虚弱、诸多不适合各种症状的非病非健康状态就是亚健康状态,表现为身体活动能力下降、精神欠佳、时感疲劳、工作效率降低、失眠、心情压抑及社交障碍等。

WHO估计全世界有约6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并建议改善亚健康状态最积极有效的手段就是改变个体不良行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就是提高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5、促进健康的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可细分为: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

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在此既指自然环境(如环境污染),又指易引起过度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环境。

调适,主动回避。

积极应对等属此类行为。

戒除不良嗜好,如戒烟、不酗酒与不滥用药物等。

预警行为,指预防事故发生和一旦发生事故后等正确处理的行为,如乘飞机、坐汽先系安全带,发生车祸后能自救和他救等。

求医行为,指认觉察到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情绪等。

6、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可细分为四类:日常危害健康行为,主要包括:吸烟、吸毒、过量饮酒、性生活方面的絮乱行为。

致病性行为模式是导致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A型和C型行为。

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含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如肥胖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早衰、癌症等发生。

表现有:饮食过度,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偏食、挑食和过多吃零食,嗜好经长时间高温加热或熏烤食品,不良进食习惯,如进食过快,进食过热、过硬、过酸的食物。

不良疾病行为,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不良疾病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患病或病患已被确诊后。

常见表现形式为:瞒病、恐惧、自暴自弃行为,把身体不适或疲劳错当为疾病,明知有病却有意拖延,以及悲观绝望等心理状态和求神拜佛等非科学行为。

12、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7、体质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体格、体能【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适应能力。

13、身体适应能力,简称体适能,是指机体在不过度疲劳状态下,能以最大活力愉快的从事休闲活动的能力,以及应付不可预测紧急情况的能力和从事日常工作的能力。

ACSM认为体适能由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组成。

14、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体成分、肌力和肌肉耐力、柔韧性15、技能体适能是指与动作、舞蹈和体操等表现有关的运动技术能力,一般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

16、看一看17面全重点,18面的健康与体适能的关系8、有氧耐力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

9、柔韧性指在无疼痛条件下,关节自如活动的范围,也成为可动性。

一般受到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伸展性的制约。

它是保持运动能力,降低受伤几率和缓解慢性腰腿疼痛的主要条件。

10、体质一分为二就是健康和体力。

第四章适量运动是指根据运动者个人身体状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使运动负荷不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

只有当运动时的平均心率在120-150 次/分钟之间波动,锻炼时间达到20-6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3-5次,才能取得理想的运动锻炼效果,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过度运动是发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一种运动型疾病。

过度运动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运动负荷禅古人体的承受能力,机体在精神、能量等方面过度消耗,使其无法在正常时间内恢复体力。

二是指当身体的某些技能发生改变时,恢复手段无效、营养不良、情绪突变、思想波动等,使正常的负荷变成超量负荷,从而使主动运动变成被动的应急刺激等。

运动缺乏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可导致亚健康对心血管机能的影响对神经系统机能的影响运动缺乏易导致肥胖对运动系统系统机能的影响对呼吸机能的影响对胃肠机能的影响健康成人的心率为:男65-75次/分钟,女70-80次/分钟。

长期坚持锻炼的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可比正常人低一些,可达40-60次/分钟。

心率保持低水平的原因:一是控制心脏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二是心脏容量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使每博输出量增多。

每博输出量与心率的关系:每分输出量=心率*每博输出量安静状态下:4900mL=70次/分钟*70mL;锻炼者:4500mL=50次/分钟*90mL最大强度运动:一般人:22035mL=195次/分钟*113mL;锻炼者:37050mL=195次/分钟*190mL运动可使心输出量增大,可以改善全身耐力,进而增加体力,使精力旺盛。

适量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锻炼与情绪改善锻炼对自我概念的影响锻炼与认知关系培养情操和意志力☆培养完整人格锻炼的心理耗竭和成瘾9、心理耗竭:锻炼着在运动中银长期无法克服的运动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耗竭性心理生理反应10、锻炼成瘾: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第五章12、身体活动是指在骨骼肌收缩下完成位移和持续消耗能量高于休息时的新城代谢水平的人类身体运动。

体育锻炼是指有计划、有组织、反复进行的,是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锻炼方法是在锻炼过程中,为了促进身心健康、休闲娱乐而专门进行某项健身活动所采用的具体练习形式和手段1、锻炼的方法有其共同点:任何锻炼方法都有一定的练习数量和强度。

每次练习之间要有必要的间歇时间,以便及时消除练习者的身体疲劳,保证锻炼继续进行,直至完成预期任务。

锻炼者在运动中负荷总量取决于练习数量、强度和练习间歇的时间长短。

控制运动中负荷大小,一般依据练习者中的负荷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来确定。

锻炼身体的内容:健身运动类健美运动类休闲娱乐类格斗性体育医疗体育类自然力锻炼类运动竞技类拓展类:攀岩,悬崖跳水,漂流,跳伞,冲浪人体运动能力可表现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力量是人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人体的各种活动几乎都是由肌肉收缩克服阻力产生的,力量被认为是体育活动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