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天上的街市》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天上的街市》赏析

《天上的街市》赏析《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新诗,作者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阵线上的又一面旗帜。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诗歌《天上的街市》选自诗集《星空》,创作于1921年。

1921年的中国可以说是政局动荡,满目疮痍,灾难深重,当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过,诗人目睹祖国的现实,理想受挫,思想处于极度矛盾之中。

他对丑恶的现实不满和愤恨,要求对社会作彻底的改革,又希望在超现实的空想境界中寻找美好幸福的境界,这种情结凝结在他的诗之中。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想象丰富、幻想奇特的新诗,但是初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或许不会马上产生这样的感觉。

诗的形象的主体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仅凭这个故事,怎么谈得上想象丰富、幻想奇特呢?所以我们初读的时候,觉这首诗不过如此,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但仔细再读,感觉就不一样了,作者没有拘泥于旧故事,而是对旧故事翻新,岂止是翻新,简直是反其意而用之。

诗品味到这,就有些味道了。

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是一对不能实现理想,受到封建势力压抑的悲剧人物。

他们不仅在人间得不到安宁的生活,就是到了天上也仍然受到专制,没有自由。

但是诗中的牛郎织女是过着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

诗中的形象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有两大不同:其一,天河在民间故事中是王母娘娘用来阻隔牛郎和织女,使他们无法渡过的一条又深又宽的大河;在诗中,天河却是浅浅的,而且不甚宽广,很容易渡过。

其二,在民间故事中,王母娘娘只允许牛郎和织女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诗中却没有这种限制,他们不但可以自由来往,而且可以在天街闲游。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在民间故事中,牛郎和织女的生活是不自由的,痛苦的,悲伤的;在诗中,他们的生活则是自由的,幸福的,欢快的。

于是作品的主题出现了:作者正是通过这奇特的幻想,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达了对光明、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再来体会诗歌中丰富的想象。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3、比读小结:
• (1)结构相似 两诗 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都 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 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 • (2)意境相似 这两 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夜 空明净的世界,极空灵、 美丽、优雅,带有浪漫主 义的全新色彩,真切、新 美,了无荫翳,更能有力 地鞭笞现实,引人向上。 • (3)音律和谐 这两 首诗节奏舒缓,有着古典 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 朗读。
比较探究
天上的街市
对光明、自 由、幸福、 美好生活的 向往、追求
静 夜
对时代失望和 对祖国、家乡 和亲人思念的 淡淡的哀伤。
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 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 想和追求。
两首诗的比较:
结构上: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 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 写法上:《天》先写景,再以此表 达自己的情感、愿望; 《静》借助传说故事表现诗的内容, 推动情节的发展。
答:作者想起这个凄美、哀婉的神话传说,联系到自
己当时的处境,不禁流下了眼泪。表达了作者淡淡的
哀伤、惆怅的心情,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对国家命运的忧心。
思考:
“远远的海雾模糊”就是回答,即 “天河就在那远远的、海雾模糊的 地方”。这说明了“天河何处”是 个设问句。
1.第二节有否回答“天河何处”的问题?
4. 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不知道天河在哪里?
答:承上启下,引发联想。因月、星自然联想到 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 "天河何处"的发问。
5.作者看着天河,想到了一个什么神话传说?
答:“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6.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 种 什么感情呢?
• 月光/淡淡, •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 白云/团团, • 漏出了/几点/疏星。

七年级上册语文20课《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20课《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20课《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第一部分:课文内容概述1. 课文主题:《天上的街市》是一篇文言文读本,讲述了一个人在梦中游览到了天上的街市,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奇特景象和神奇物品的故事。

2. 故事情节:主人公在梦中游览到了天上的街市,看到了种种奇异的商品,比如卖着眼泪的摊子、卖着闲言碎语的小贩等。

在街市中,主人公还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诉主人公这是一个供应人间所有需求的地方。

主人公被呼唤醒来,发现原来这只是一个梦。

3. 故事主题:通过讲述主人公在梦中游览到天上的街市的故事,表达了对世俗人情的总结,以一种诙谐的形式倡导人们要摒弃市井琐事,追求真理。

第二部分:课文语言点分析1. 文言语气:《天上的街市》是一篇文言文读本,其语言古雅清丽,使用了大量的古代成语、对偶句和排比句,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修辞功底。

2. 修辞手法:在《天上的街市》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对偶句“人或兽,草木或土石,无不荷载,供求殊多”,排比句“商品满街,珠玉金银,美玉菱花,一一玲珑剔透,钏环环、奇巧无伦,真是珠泪飞入、帘上翠黛”的使用,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

3. 句式特点:《天上的街市》中文句清丽流畅,句式结构简洁明快,运用了大量的并列句和长句,体现了文言文的句式特点。

第三部分:课文学习收获1. 对于学生来说,《天上的街市》作为一篇古代文言文读本,语言难度较大,但通过学习和理解,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学习《天上的街市》,学生可以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感受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3. 在课文学习中,老师可以结合现代社会的情景,启发学生对《天上的街市》的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远离市井之累,追求真善美。

第四部分:课文学习方法共享1. 语文学习方法: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学生可以选择默读或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言文的认识与理解。

天上的街市阅读答案

天上的街市阅读答案

天上的街市阅读答案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上的街市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上的街市阅读答案1《天上的街市》阅读练习(一)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②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③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④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诗中哪些部分是实写?哪些部分是想像?两者有什么关系?2.诗中反复出现“定然”有什么作用?3.“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中的“点”能否改成“亮”或“闪”?为什么?4.最后一节说“那朵流星”,为什么不说“那颗流星”?5.诗歌表达的中心是什么?(二)阅读《天上的街市》,完成下面的题目。

原文见阅读(一)1.第一节中,诗人抓住了街灯和明星的什么共同特点构成比喻?2.第二节中,诗人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3.诗人为什么要改编牛郎织女的故事?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三)原文见阅读(一)1.第1节由街灯写到明星,这是运用的艺术手法,由明星想到“有美丽的街市” 和“一些物品”,这又是运用的创作手法。

2.本诗既有写实,又有想像,其中第节是写实,第节是想像。

3.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有着明显的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5.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为什么?6.本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A.对现实生活高度概括。

B.运用民间故事曲折的反映生活。

C.运用象征手法。

D.以现实生活做基础,运用民间的素材进行丰富想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诗歌朗读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考虑在下次教学中明确讨论要求,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也反映出他们在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方面的不足。有的学生发言时逻辑不够清晰,有的则过于依赖他人的观点。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口语表达能力。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天上的街市》,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美。
2.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新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诗歌创作:学生对于诗歌格律的掌握和运用存在困难,不知道如何进行创作。
突破方法:教师提供诗歌创作模板,引导学生按照模板进行仿写,逐步提高创作能力。
(5)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不足,难以深入理解课文。
突破方法:教师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文化意识。
(2)修辞手法的理解: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掌握不足,难以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诗句,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解释修辞手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体会其效果。
(3)主题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诗歌表达的美好生活追求。
突破方法: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从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天上的街市主要内容简单概括

天上的街市主要内容简单概括

天上的街市主要内容
描写了天上街市的美丽、富足,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美满,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人们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社会而努力奋斗。

具体内容:
1、第一节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与现实的对比作用。

街市的繁荣、光明、富裕与现实的荒凉、黑暗、贫穷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第三节描写的街市与现实的对比作用。

街市的自由与现实的不自由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对自由的向往;
4、第四节写牛郎织女欢聚与那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强烈的反差作用。

牛郎织女的故事里,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

而这里的牛郎织女已经获得了解放,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

由此流露出诗人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
一、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等。

二、词语积累
珍奇:稀奇少见。

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三、课文解析
1.本文主题:通过描绘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结构梳理:第一节:由现实中的街灯引入想象,描绘了天上街市的美丽和繁
华。

第二节:进一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珍奇物品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第三节:由流星引入想象,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写作特点:(1)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个充满幸福和自由的
天上街市。

(2)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重点难点解析
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中“定然”一词能否去掉?为什
么?不能去掉。

“定然”表示肯定,说明诗人对自己的想象有把握,表明诗人坚信美好世界存在于想象之中。

去掉则没有这种效果。

2.“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中“朵”是否用错了?为
什么?没有用错。

“朵”是量词,流星本是天上一闪即逝的亮光,而“朵”
则是表示形状的量词,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流星比作一朵朵的灯笼,突出了流星的光亮和形状,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好,并用诗歌表达出来”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学生们对于天上街市的描绘和寓意有了基本的把握。但在分析课文结构时,部分学生仍显得有些吃力。针对这一点,我将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将诗歌结构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讨论,我将在下一次活动中,尝试采取轮流发言或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细节: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重音,体会诗行的起伏变化。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写作中。
-细节:通过组词、造句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生字词,加深记忆。
-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课文描绘的天上街市的景象,理解其寓意。
-细节: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述,展开想象,理解作者如何将现实与理想相结合。
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天上街市的景象及其寓意;
4.探讨作者如何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出天上的街市,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进行创意写作,尝试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个自己心中的天上街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朗读、品味、感悟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事物,提高写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天上的街市
预学单
一、熟读课文,日积月累
我要在课文中圈出生字新词,并挑出难写的,抄写一两遍。

二、我的视角
1、读了课文,你觉得宣告是什么意思?()
2.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3、读了课文,针对文章题目或内容,我想研究的问题是:
三、作者资料: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从小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接触了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1919~1920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以后成立了“创造社”,从事新文学运动,参加了革命。

解放后,担任了文化领域的领导工作。

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恢复》等。


共学单
活动一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1、和小组同学交流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2、我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小组互查朗读。

3、交流疑问,尝试在组内解答。

活动二精读感悟,乐学分享
步骤一: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内容。

诗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个怎样世界?请用一、二个词语概括一下。

2.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步骤二:探究品味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2、诗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诗中通过哪些词表现出来?请圈出来加以体会。

3、诗人为什么要对民间故事作这么大的改动?他的用意是什么?
步骤三:拓展、迁移
你知道关于月亮的哪些传说?试展开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国的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吴刚、嫦娥,你将会……
活动三当堂检测
一、比较下列生字,再组成词语。

列()其()
烈()甚()
朗()椅()
郎()骑()
二、补充成语
昙花一()走马()花花前()下
花()叶茂百花争()繁花似()
三、照样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

泉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草地很绿很绿,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连一连,读一读。

灿烂的身影│晶莹的小溪幸福的歌声│清澈的水珠清脆的话语│灿烂的果子甜美的笑容│静静的阳光美丽的热泪│鲜美的山谷
延学单
一、延伸阅读
我从不把什么东西珍藏在身边,因为,我总觉得,东西放在身边会遗失的,只有珍藏在心里的,永远都不会忘却……
那是一年暑假,我()钢琴考级,()只能按捺住考上初中的喜悦,闷在家里练琴。

天那样闷热,我嘴里含着冰。

发狠地练着。

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我终于可以甩一下酸疼的膀子,情不自禁地,我走到阳台上……
忽然,我听到一个声音,和着夏日傍晚那特有的微风,忽而朦胧忽而清晰,伴着清柔(rou lou)的风,飘入我的耳朵。

哦,听清楚了,是笛声,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吹得如此之好。

我陶醉了,沉静了……
后来的几天,我注意到每天傍晚,这笛声都会响起。

()我一放下琴,笛声()准时地响起,我就跑到阳台上望着楼下的建筑工地仔细地听,边想着吹笛子的人。

有一天,当我照例(li lie)走到阳台上向下看时,我看到一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他正在吹着笛子。

我惊异地发现,他吹的是我弹的曲子!我无论如何不能相信,一个人仅凭耳朵听曲子,就能用手中的笛子原封不动地吹出来。

做到这一切的,还是我往日十分轻视的工人!我感到震惊!
晚上妈妈竟也谈到了这位工人你看看人家天天在太阳底下盖房子比你累多了吧人家晚上雷打不动地吹到你上床人家活得不是挺轻松嘛
我不再叫苦。

于是,早晨,梦中的笛声把我惊醒;晚上,窗外的笛声陪我入睡。

在我练那首曲子时,笛声总悄然响起,只是,轻轻地,似(si shi )乎生怕被我听见。

终于,他不再害怕。

于是琴声和着笛声融会在一起,分外地和谐、优美、宁静,妙不可言。

我激动了,泪珠在眼眶里打转,我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考级时,我的耳边始终萦绕着笛声,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乐曲,终于,我考上了十级!当我兴(xing xing)奋地冲到阳台上准备鼓起勇气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时,我uh 住了。

几天的激动与紧张使我忘却了眼前拔地而起的大楼。

是的,我将永远不能再与那笛声合作!
不知在哪一天的哪个角落,我又听见了笛声。

我总觉得这笛声好耳熟,原来,那笛声,那段记忆已被我永远珍藏在我心底!
1、按要求填空:
“萦绕”:“萦”查()部,()画;字义选()
A,缠绕,B,走弯曲、迂回的路。

C,围着转。

“忘却”:“却”音序查(),数笔画查()画,字义选()
A,退;B,退还,不受;C,表示转折语气;D,去,掉。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素未谋面——妙不可言——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生怕()惊异()
近义词:紧张()清晰()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括号内,并用其中所填的一组造句
2、既然……就……只要……就……因为……所以……不但……而且……
6、给第六节加标点
7、仔细读文,回答:
(1)认识这位建筑工人,是在一天的( ) ,使我惊异的是( ) ,使我感到震惊的是( ) 。

(2)在我眼中,那位建筑工人是我的( ),我和他交流的方式是( ),这种交流给我的感觉是( ) 。

二、拓展延伸
尽管在《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形成后,不同朝代的不同文人曾以这个题材写过诗文,如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杜牧的《秋夕》(“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等,但这些诗都摆脱不了那种愁苦、寂寞之风;而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一改这一题材的愁苦之风,为我们写下了这么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