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早期筛查行TCT与传统宫颈刮片的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早期宫颈癌筛查在妇科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早期宫颈癌筛查在妇科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早期宫颈癌筛查在妇科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探究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宫颈癌筛查在妇科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常规查体的患者1200例,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分组,Ⅰ组:使用宫颈刮片(Pap)检查;Ⅱ组使用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Ⅲ组使用乳头瘤病毒 (HPV) 检测+Pap;Ⅳ组使用 HPV+TCT。

结果:使用联合检测的HPV+Pap和HPV+TCT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用Pap和HPV,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Pap和TCT 的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PV+Pap 和HPV+TCT在阳性检出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HPV+Pap、HPV+TCT等联合检测法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均有重要的意义,但联合检测法的检出率高。

【关键词】早期宫颈癌;筛查;妇科体检【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1-0244-02宫颈癌是妇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是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妇科肿瘤,并且近几年的发病年龄有越来越年轻化,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国是人口大国,按照WHO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宫颈癌发病率占全球的1/3,因此做好早期的宫颈癌筛查和防护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常规查体的患者1200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常规查体的女性患者1200例,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年龄19~65岁岁,平均年龄(33.7±14.7)岁。

其中以20~50岁女性居多,共925 例,占 83.3%。

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分组,Ⅰ组:使用宫颈刮片(PaP)检查;Ⅱ组使用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Ⅲ组使用乳头瘤病毒(HPV)检测+PaP;Ⅳ组使用 HPV+TCT。

TCT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TCT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TCT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薄层涂片技术(tct)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09年8月1日-2011年2月30日进行妇科检查患者1045例进行tct检测;2091例患者进行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并行巴氏染色。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均在阴道镜下活检,行病理学诊断。

结果:将tct与巴氏涂片从三个方面(制片及染色效果、阳性患者检出率、阳性患者与病检结果符合率)比较,tct均优于巴氏涂片法。

结论:液基细胞学薄层涂片技术与传统的巴氏涂片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它克服了传统巴氏染色涂片假阴性率高的缺点,提高了各种宫颈阴道细胞学疾病的检出率及准确性,在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薄层涂片技术(tct)宫颈疾病【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68-02宫颈癌在女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且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正逐年增加,呈年轻化趋势[1]。

宫颈癌是可以预防、治愈的疾病,其关键在于及时检查、诊断和正确处理。

我国宫颈癌仍是女性的高发肿瘤,据统计每年全世界约有50万新发宫颈癌,中国约13万[2]。

本文就tct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8月1日-2011年2月30日就诊妇女1045例进行tct检测,同期2091例妇女进行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并行巴氏染色。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均在阴道镜下活检,行病理学诊断。

1.2方法。

1.2.1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采集及处理。

采用宫颈毛刷收集宫颈外口和颈管的脱落细胞,用宫颈细胞刷插入宫颈管内约1cm,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0周,迅速将收集到的细胞放入装有低浓度乙醇的细胞保存液的收集瓶内,将收集到的标本上机进行搅拌、离心、分层,使细胞均匀分散在液体里,通过过滤膜吸附细胞,去除血液、黏液及过多炎性细胞的干扰,避免细胞过度重叠,然后正压转移细胞至玻片上,制片完成后染色、封片,显微镜下阅片。

比较观察TCT与传统宫颈刮片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比较观察TCT与传统宫颈刮片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比较观察TCT与传统宫颈刮片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经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11日—2022年10月11日一年间我院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妇女120例,由相同小组医生集中针对接受进行实验的妇女进行检查,其中随机挑选进行TCT检查的妇女60例,进行宫颈刮片检查的妇女60例。

最后将检查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经过检查对比结果分析后可以发现,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经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的阳性率相较于宫颈刮片组,更加符合病理检查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取TCT对于宫颈癌早期筛查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高效实现宫颈癌的鉴别,且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宫颈癌;筛查;效果宫颈癌的发病原因是多样的,且具有较长一段时间的潜伏期,这对于女性健康是致命的威胁。

在早期筛查过程中,传统方法主要采用宫颈刮片的方式进行检查。

虽然该方法是当前宫颈癌筛查与治疗基础的方法和措施,但是从筛查有效性和准确性上来看,却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导致很难将其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这也是在当前的筛查工作中所需要改进的问题。

然而,该技术在宫颈癌诊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基于此,通过对医疗技术进行探寻,部分医疗人员提出了应用TCT技术对女性进行筛查的构想[1]。

目前,宫颈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同时,TCT的检查结果更为准确。

另外,宫颈刮片检查常会因为受到炎症、粘液及血液等影响而导致样本模糊,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但TCT检查却完全不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加大筛查力度、及时把控情况是抵御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TCT在我国宫颈癌筛查应用中日益广泛。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0月11日—2022年10月11日一年间于我院体检妇女120例。

本次研究中的120例妇女年龄在28-53岁之间,平均年龄(37.43±1.85)岁。

子宫颈癌筛查分析报告

子宫颈癌筛查分析报告

子宫颈癌筛查分析报告这是一份关于子宫颈癌筛查的分析报告。

子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对于预防和及早发现病变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对子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以提供客观的评估和建议。

1. 病史背景在分析子宫颈癌筛查前,首先了解被筛查者的基本病史信息是必要的。

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既往的子宫颈疾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筛查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

2. 筛查方法子宫颈癌筛查一般采用细胞学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简称TCT)和乳液基DNA检测(Liquid-based cytology,简称LBC)两种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搜集子宫颈表面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分析和DNA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和病毒感染。

3. 筛查结果针对被筛查者的具体结果,根据TCT或LBC的结果分类,分别进行解读。

常见的分类包括阴性(正常)、上皮细胞非典型性病变(ASC-US、ASC-H)、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未确定病变(AGC)、腺上皮非典型性病变(AIS)等。

4. 解读及进一步建议根据筛查结果的分类,对于不同的结果,给出相应的解读和进一步的建议。

例如,对于阴性结果,提醒被筛查者定期进行筛查以排除潜在的风险;对于上皮细胞非典型性病变,建议进行复查或者进行HPV 病毒检测;对于低级别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可能需要进行深入治疗和随访等。

5. HPV病毒检测结果除了细胞学检查外,HPV病毒检测也是常用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之一。

根据HPV病毒检测结果,对于感染HPV的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

例如,如果筛查结果为HPV阳性,建议进行经验治疗或者进一步进行深入检查,以排除潜在的风险。

6. 结论和建议在分析报告的最后,根据综合的筛查结果和进一步检查的需要,给出结论和建议。

例如,如果筛查结果均为阴性,建议继续进行定期筛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存在异常或者感染风险,建议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

TCT联合宫颈刮片对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

TCT联合宫颈刮片对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

TCT联合宫颈刮片对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目的:探究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hin-cytologic test,TCT)联合宫颈刮片对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2月宫颈癌患者103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6例设为对照组,均行TCT、宫颈刮片检测,统计TCT、宫颈刮片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宫颈癌的结果,比较TCT、宫颈刮片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宫颈癌患者的诊断效能。

结果:经宫颈刮片检测宫颈癌真阳性72例,经TCT检测宫颈癌真阳性81例,经二者联合检测宫颈癌真阳性97例;经卡方检验,TCT、宫颈刮片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灵敏度、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94.17%(97/103)、诊断准确率86.12%(180/209),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CT与宫颈刮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宫颈癌诊断灵敏度及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宫颈癌早期诊断及临床控制。

标签:TCT;宫颈刮片;宫颈癌;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宫颈癌为女性最严重疾病之一,患者往往预后较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72%,但经早期筛查确诊并采取相应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可升高至90%以上[1-3]。

由于此病进展缓慢,从宫颈癌前期病变发展至宫颈癌需10年左右时间,因此,早期筛查诊断宫颈癌,对呵护女性生殖健康及防治宫颈癌均意义重大[4-5]。

但因宫颈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及体征,使诊断难度增大[6]。

以往临床上多采取宫颈刮片方法检测宫颈癌,但由于检测结果易受宫颈标本取材好坏、标本固定、染色、推片方向、阅片人员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因此诊断灵敏度较低。

TCT属新型检测技术之一,其应用于宫颈癌检测,可通过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来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且在固定细胞时可维持细胞形态、结构稳定,从而利于鉴别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7]。

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观察

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观察

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观察目的探究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观察。

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宫颈病变患者136例,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予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102例作研究组,予以传统的宫颈刮片相关细胞学检测34例作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满意度,阳性符合率以及TCT阳性与病理类型检出率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测的满意度98.04%,比对照组76.47%高,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阳性符合率为92.16%,比对照组74.47%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的TCT分型与病理活检的分型对照,TCT阳性患者中SCC 的检出率100%最高,其次是ASC-H/HSIL的阳性检出率92.96%。

结论对存在宫颈病变患者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宫颈病变检出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标签:TCT检测;宫颈病变;筛查;价值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已经呈现出逐年年轻化的趋势,加强并重视女性宫颈病变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对于宫颈癌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102例宫颈病变患者予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宫颈病变患者136例,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102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8±7.83)岁,产次0~4次,平均产次(1.2±0.9)次;对照组34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7±7.96)岁,产次0~4次,平均产次(1.4±1.1)次。

两组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相关标准中宫颈病变相应疾病类型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且均经过宫颈刮片和活检等检测确诊[1]。

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应用TCT与传统宫颈刮片的临床对照

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应用TCT与传统宫颈刮片的临床对照

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应用TCT与传统宫颈刮片的临床对照目的应用TCT与传统宫颈刮片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妇科进行体检的148例已婚妇女,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给予研究组TCT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案,给予对照组传统宫颈刮片检测方案,比较两组受试者宫颈癌早期筛查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采用TCT检测的研究组受试者及采用传统宫颈刮片的对照组各类型宫颈病变检测情况,研究组宫颈各型病变检测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宫颈病变阳性检出率41.8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1.6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应用TCT与传统宫颈刮片临床效果俱佳,但TCT宫颈病变检出率更精确,具有大力推广意义。

标签:宫颈癌;筛查;TCT;宫颈刮片本文将148例在本院进行妇科体检的已婚妇女,作为本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分别采用TCT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案和传统宫颈刮片检测方案,比较分析两组受试者临床检测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資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妇科体检的148例已婚妇女,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7.56±0.1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39.21±1.21)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所有参试者符合受试纳入标准为:全部无宫颈手术以及盆腔反射治疗史,6个月~1年内没有进行热河宫颈病变诊断及治疗方案处理。

1.3方法1.3.1对照组受试者采用传统宫颈刮片检测方案①受试者接受检查前1~2 d内不可进行阴道擦洗;②将刮片在充分暴露子宫颈外口处旋转360°,取出少量细胞样品,③将黏膜分泌物放置涂有编号的医用玻璃片上,随即在95%的乙醇内固定15 min,取出后进行巴氏染色,④通过显微镜进行细胞学观察检测[1]。

TCT检测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

TCT检测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

TCT检测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究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普查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对2365例育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对所有筛查者进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TCT检查以及阴道镜与活检,分析TCT检查的阳性符合率。

结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符合率为1.58%,TCT检查的阳性符合率3.45%,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LSIL(32.5%)、ASCUS(12.98%)、HSIL(67.84%)明显的低于TCT检查和病理检查阳性符合率LSIL(68.95%)、ASCUS (25.96%)、HSIL(100%)。

结论:由此可以说,TCT检查在宫颈癌的普查过程中,有着较高的正确率,也就是提升了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率,将宫颈涂片检查中的不足加以弥补。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引言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从而未能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标,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

所以需要加强对患者宫颈癌疾病的筛查工作,实现早发现早治疗[1]。

因此,探究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普查中的运用价值。

详细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对2365例育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其中患者最小年龄为19岁,患者最大年龄为64岁,平均年龄为(48.9±2.64)岁,其中有845例无明显症状,有722例,其中有489例表现为白带增多症状,147例表现为性交后出血症状,86例表现为宫颈糜烂症状。

1.2方法1.2.1TCT检查利用采样器沿着患者的宫颈周围按照同一个方向旋转5周,然后将采样器放置到保存液的小瓶中,采用旋转、上下刷动的方式将细胞漂洗下来,并采用Thin Prep 2000系统程序化处理,将标本中的黏液、炎细胞、血液加以分离,并且利用模式过滤器负压吸引将细胞吸引至膜上,然后再将其转移到载玻片上,从而制作成薄片,加以固定,然后进行巴氏染色以及阅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癌早期筛查行TCT与传统宫颈刮片的价值分析
作者:易遵礼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06期
【摘要】目的: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与传统宫颈刮片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行慢性宫颈炎检查的患者350例,175例予以TCT行宫颈细胞检测,175例予以传统宫颈刮片法行宫颈细胞检测。

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标本涂片的满意率、检出的宫颈病变阳性率,并对比两种检测法阳性病例和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程度。

结果:TCT标本涂片的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宫颈刮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宫颈癌属于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多发于子宫颈管与子宫阴道部,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1]。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宫颈癌病因,且其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因而经常被患者所忽视,从而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采用有效方法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选取3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分别予以TCT与传统宫颈刮片检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行慢性宫颈炎检查的患者350例,175例予以TCT行宫颈细胞检测,175例予以传统宫颈刮片法行宫颈细胞检测。

以TCT行宫颈细胞检测患者的年龄为20~68岁,平均(42.71±5.20)岁;以传统宫颈刮片法行宫颈细胞检测的患者年龄为20~68岁,平均(43.05±6.35)岁。

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TCT法:亦宫颈刷插入子宫颈管,行5~10圈旋转并取宫颈表面、宫颈移行带及宫颈管的细胞,于保存液中漂洗宫颈刷,之后取下刷头置于存有宫颈细胞保存液瓶中并送至实验室。

实验室采用新柏氏TCT实验技术,细胞学家进行读片,提供诊断意见后报告标本的满意情况。

传统宫颈刮片法:以一次性的木质宫颈刮片获取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处的细胞,并将其均匀涂抹于刮片上,将刮片置于固定液中后送至实验室。

细胞学家进行读片,提供诊断意见后报告标本的满意情况。

1.3 细胞学诊断标准
参考TBS分类法,依据病变程度划分如下类型:不典型鳞状细胞(ASC)、低度鳞状细胞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细胞上皮内病变(HSIL)与腺癌(SCC)。

阳性诊断指LSIL以上的病变。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标本涂片的满意率
TCT标本涂片的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宫颈刮片(P
2.2 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的宫颈病变阳性率
TCT与传统宫颈刮片的阳性检出例数分别为41例、16例,检出率分别为23.43%、
9.24%,两种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阳性病例和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
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的阳性病例,均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TCT检查的病理学符合率为94.17%,传统宫颈刮片的病理学符合率为80.05%,两种检测方法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
3 讨论
宫颈癌主要包括鳞状细胞与腺癌两种,近年来其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

宫颈癌发病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随着病情恶化多出现经期延长、阴道出血、分泌量增多及伴有血色液体等症状[2]。

宫颈癌的发生属于长时间的渐进过程,由宫颈的癌前病变转化成宫颈癌大致需要10年时间,由此可知宫颈癌属于可预防的疾病,加强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及时有效诊断与正确处理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3]。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3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分别予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与传统宫颈刮片检查,对比其对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TCT标本涂片的满意率为99.43%,明显高于传统宫颈刮片78.86%,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且TCT与传统宫颈刮片的阳性检出例数分别为41例、16例,检出率分别为23.43%、9.24%,两种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原因在于,传统临床中采用宫
颈刮片检查法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病死率,但是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中在检验取材中,80%细胞样本随刮片丢失,致使玻片上细胞较少,此外涂片质量较差,涂片过厚或不均匀,致使黏液及血液等杂质掩住正常细胞,并导致检查难以对异常细胞进行辨别,从而造成所制标本满意度较低。

而TCT的特殊制片方法有效弥补了传统宫颈刮片的局限性,它既可以充分保留所取标本,又可以使黏液、血液等杂质与上皮细胞分离,保证制成的涂片具有细胞成分齐全、背景干净及结构清晰的特点,从而可有效辨别异常上皮细胞。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得到美国FDA的充分肯定,并被美国病理学会推荐为替代传统宫颈刮片检查的有效方法[4]。

由此可知,TCT制作的涂片质量较高,保证了良好的涂片满意度,从而有效保证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将两种方法检出的阳性病例均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TCT检查的病理学符合率为94.17%,传统宫颈刮片的病理学符合率为8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TCT检测可有效宫颈癌早期病变的检出率,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在提取样本过程中应注意放轻动作,避免对患者宫颈的伤害。

因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上述研究结论还待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与补充。

综上所述,TCT对宫颈癌早期病变的检出率高于传统宫颈刮片检查,对预防宫颈癌及降低宫颈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劳芝英.HPV、TCT及阴道镜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7):826-828.
[2]杨利,吴郑琴.TCT与传统宫颈刮片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对比研究[J].现代医学,2011,39(4):478-479.
[3]汪桂芳.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73-74.
[4]夏洪云.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筛查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5(18):173-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