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于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体育锻炼与年级对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影响

体育锻炼与年级对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影响

体育锻炼与年级对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影响体育锻炼是一种常见的活动,它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而随着年级的增长,人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也在逐渐发展和成熟。

本文将探讨体育锻炼对不同年级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关系的内在机制。

我们来看看体育锻炼对小学生的影响。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体育锻炼,小学生可以体验自己的身体的力量和潜力,这种体验会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健康发展。

中学生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

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上,自我意识和自尊往往呈现出更为敏感和脆弱的状态。

很多中学生在这一阶段面临着身体的变化、同伴关系的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产生负面影响。

而体育锻炼可以成为他们释放压力,树立自信的重要途径。

通过体育锻炼,中学生可以塑造自己的身体形象,增强自信心,树立自尊,从而更好地应对青春期的问题和挑战。

大学生阶段是一个自我意识和自尊不断成熟的时期。

在大学生阶段,许多人会经历着对自我的认知和认定,以及对社会的定位和价值观的建立。

而体育锻炼在这一阶段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而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体验会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的建立和巩固,使他们更加自信、坚定和有韧性地面对生活和发展的挑战。

体育锻炼对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个体的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自我意识的成熟度和自尊的稳定性;体育锻炼可以造就健康的身体形象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得到持续的巩固和升华。

体育锻炼对自我意识和自尊具有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心理健康。

关于体育锻炼的文献综述

关于体育锻炼的文献综述

关于体育锻炼的文献综述
以下是一份关于体育锻炼的文献综述,总结了一些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1. 身体健康:多项研究表明,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显著降低患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改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等。

2. 心理健康:体育锻炼还有助于缓解压力、焦虑和抑郁等精神问题,并能提升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一些研究发现,参加团队运动或者社交性运动,例如集体健身或者球类运动,更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增强归属感和减轻孤独感。

3. 社交生活: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对于社交生活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例如,团队运动可以鼓励社会互动和增强社会支持,而独立性运动则更适合希望享受孤独或者自我反省的人群。

此外,体育锻炼也可以增强个人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享受体育锻炼的各种益处。

国内关于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综述作者:童冠乐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34期摘要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是运动锻炼心理学的热点问题之一,身体自尊是反应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研究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关于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1身体自尊的概念1.1自尊的概念詹姆斯(James.W.1892)最早提出了自尊的定义,他认为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感受,有两个决定因素,即实际情况和自我预想的可能比值。

我国学者顾明远教授指出:“自尊是个体以自我意象和对自身社会价值的理解为基础,对个人的值得尊重程度或其重要性所做的评价。

”总体来看,我们可以将自尊定义为个体对自我价值、自我评价的感受和态度。

1.2 身体自尊的概念“身体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看法。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身体自尊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指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评价,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

2身体自尊量表大量查阅国内实证文献后发现,国内关于身体自尊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使用的量表主要是对国外量表的修订和使用。

主要有身体自尊水平量表(PSPP)、身体自尊量表(BES)、身体自我表述问卷(PSDQ)。

同时,国内也有学者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本土化的量表,如:段艳平编制的《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我国少年儿童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我国锻炼心理学的发展。

3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3.1不同的锻炼形式对身体自尊的影响3.1.1封闭式动作技能项目的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在进行封闭式动作技能项目锻炼时,外部情境相对稳定,主要依靠本体感受器进行反馈调节。

刘巧侠的研究发现,45周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女性形体,主量表身体自我价值和分量表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在训练后发生显著性变化。

体育锻炼对初中生身体自尊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初中生身体自尊的影响

te e m,p y ia o dt n a d f n s . h s lc n i o t e s c i n i Ke o d y w r s:s o t x r ie p r ;e e c s ;mi d e s h l su e t o y ef—e t e d l c o ;t d n ;b d ;s l se m;me t e l na h at l h
ma e n y i o p rse e cs o d t n a d p y i a ef s e o i d e s h o td n si r d n . k s a a ss n s o t x r i c n i o h sc s l —e t m fm d l c o l u e t n g a e6 a d 7 l e i n l e s T e ma n p r o e i t i u st ei f e c f p r x rie o h sc l ef s e o d l c o ls d ns h i u p s s od s s n l n e o o se e cs n p y i a l —e t m f c h u s t s e i m d es h t e t. u h e u t h wsta h r r in f a tdf r n e n p y ia s l —e t e b t e l n e l t e t , T e r s l s o h tt e ea e sg i c n i e e c si h sc ef se m ewe n mae a d fma e s d ns i f l u a d ma e s d n sa eh g e a h t f e l esu e t.T ei tn i f p r x r ie h sp s ie if e c n n l t e t i h r h t a ma td n s h ne s yo ot e e cs a o i v l n e o u r tn of t s s t nu p y ia ef se m .v u d c n i o .T ed r t n o a h e ec s a i i c tif e c n s l h sc s l —e te l l a e a o d t n h u ai fe c x r ie h s sg f a n l n e o e n i o n in u f—v l a— u ,ah ei b l y,p y ia o d t n a d f n s ,t e ̄ q e c fe ec s a i i c n n l e c n ahe i e tl t a i t c i h sc c n i o n i e s h l i t e u n y o x rie h s sg f a ti f n e o t lt n i u c

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文献综述

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文献综述

一概念1、体育锻炼的定义席玉宝(2004):体育锻炼是以身体练习和运动负荷为手段,以健身健美、娱乐休闲、保健康复、心理智能锻炼为活动内容,为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和保持机体能力而进行的一类体育运动。

体育心理学》(季浏主编,2006):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体育运动心理学简编》(毛志雄主编,2011):体育锻炼也称身体锻炼,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且重复安排的体育活动。

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2、自尊的定义William James在1890年在其所著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将自我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之一,并首次提出了自尊的概念:自尊=成功/报负水平,即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受取决于其实际成就与潜在能力的比值。

《辞海》(1979年版)中,对自尊的描述为“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欺辱”。

《辞源》(l981年版)中对自尊的中文解释,自是“自己”的含义,尊为“尊重、尊奉”。

Morrsi Roesbnerg(1965)是第一个从社会学的视角对自尊进行研究的开拓者,他对自尊研究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贡献。

他认为“自尊是针对于某一特定客体—即自我本身的一种积极或消极的态度。

高自尊如同自尊量表项目所反映的,表明的是一个人是`足够好的’一种心理感受。

也就是个体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他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尊重自己。

这种尊重不是敬畏或害怕自己,也不是期望别人对自己感到敬畏,也就是说个体并不认为自己一定会超过其他人。

”国内学者张林在2000年综合了国内外研究者对自尊研究的基础础上提出:自尊的内涵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认知评价,是个体在不断追求自身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一种内在的与自我信息相关的认知加工活动过程。

3、身体自尊的定义Secord,P.F、 Jourard,S.M (1953)身体自尊(或称身体自我概念)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摘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锻炼对于增强其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有益的。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身体锻炼如何影响他们的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

研究表明,身体锻炼能够促进身体自尊的增加,并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

此外,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锻炼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本文提出了几项措施,以帮助大学生增强身体锻炼,从而达到改善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身体锻炼,身体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身体锻炼在增强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方面有重要作用。

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有几点值得认真考虑:第一,应当重视身体活动的量和质量。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能力,适当开展一定强度的身体锻炼,从而使他们的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到有效提升。

另外,身体锻炼还应避免过度消耗体力。

第二,应当重视身体活动的类型。

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身体锻炼来提高其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

尤其是一些体能训练,如有氧运动和训练器材,可以帮助人们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心理素质。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尝试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等,以降低疲劳,促进心理放松。

第三,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参与身体锻炼。

大学生可以通过与专业的教练合作,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设定训练计划,以便更好地达到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目标。

通过专业的教练指导,学生可以科学有效地组织训练,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利用上述措施,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高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应该努力参加有害的身体活动,并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以达到最佳效果。

另外,大学生还可以在身体锻炼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体能训练时,学生可以通过团队活动来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支持,激发自身的动力,从而达到促进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效果。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体能训练团队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促进他们的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自尊影响调查研究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自尊影响调查研究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自尊影响的调查研究摘要:通过对青少年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自尊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对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自尊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体育锻炼与青少年身体自尊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为青少年学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锻炼青少年身体自尊一、前言身体自尊对研究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西方锻炼心理学中它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自尊作为青少年个体人格的核心,对青少年各项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几年在重视完善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同时,在社会、教育心理学中出现了更多对自尊的研究。

在运动与锻炼心理学中,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对青少年身体自尊的研究成果。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述评,为进一步进行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生身体自尊和自尊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一)概念界定1.身体自尊的理论探讨自尊是个体对自身身体特点、个性、社会身份和行为的评价或感情反应。

它被认为是最能预测情感和生活变化的个性变量。

目前,西方锻炼心理学领域中,有关自尊理论的研究强调:一个人的自尊由不同的、具体的成分组成。

marsh&shavelson(1988)提出了自尊结构的等级模型,即随着处于低水平的具体自尊水平的变化,处于高水平的整体自尊也随之变化。

也就是说,要改善整体自尊水平,必须采用某种干预手段来改善处于具体领域的自尊水平。

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与不满意感”。

它作为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对情感和心理状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的理论探讨田录梅采用franzoi等人(1985)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bes)研究表明,运动员的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水平都明显高于非运动员,同时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无论是运动员还是非运动员,在身体自尊方面,男大学生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在运动员中这种差异更为显著;在整体自尊方面,运动员男大学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非运动员中整体自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体育锻炼与身体自我关系研究综述

体育锻炼与身体自我关系研究综述

体育锻炼与身体自我关系研究综述 彭 晶(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88)摘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身体自我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我国对国外有关身体自我量表的修订情况进行了介绍。

结合相关文献从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的影响和身体自我对于体育锻炼的预测作用两方面对体育锻炼和身体自我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详细的介绍了近年来国内有关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影响的研究,分析了现有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并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自我;关系The 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s and PhysicalSelf-concept: a ReviewPENG Jing(Applied psychology of graduate school,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Beijing 100088,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physical self-concept, the methods of measuring it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scales concerning physical self-concept in China.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hysical exercises and physical self-concept is expl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physical self-concept and predica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s from physical self-concept. The reasons for the inconsistency of current researches are also analyzed. Finally, the problems exist in the current researches are put forward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Keywords: Physical exercise, Physical self-concept1 前言随着锻炼心理学的发展,身体锻炼,特别是锻炼的心理效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关于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综述
作者:童冠乐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34期
摘要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是运动锻炼心理学的热点问题之一,身体自尊是反应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研究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关于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身体自尊的概念
1.1自尊的概念
詹姆斯(James.W.1892)最早提出了自尊的定义,他认为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感受,有两个决定因素,即实际情况和自我预想的可能比值。

我国学者顾明远教授指出:“自尊是个体以自我意象和对自身社会价值的理解为基础,对个人的值得尊重程度或其重要性所做的评价。

”总体来看,我们可以将自尊定义为个体对自我价值、自我评价的感受和态度。

1.2 身体自尊的概念
“身体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看法。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身体自尊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指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评价,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

2身体自尊量表
大量查阅国内实证文献后发现,国内关于身体自尊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使用的量表主要是对国外量表的修订和使用。

主要有身体自尊水平量表(PSPP)、身体自尊量表(BES)、身体自我表述问卷(PSDQ)。

同时,国内也有学者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本土化的量表,如:段艳平编制的《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我国少年儿童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我国锻炼心理学的发展。

3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3.1不同的锻炼形式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3.1.1封闭式动作技能项目的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在进行封闭式动作技能项目锻炼时,外部情境相对稳定,主要依靠本体感受器进行反馈调节。

刘巧侠的研究发现,45周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女性形体,主量表身体自我价值和分量表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在训练后发生显著性变化。

牛志宁同样认为15周的太极拳练习能够明显地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

3.1.2开放式动作技能项目的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在进行开放式运动技能项目锻炼时,锻炼者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情境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

黄有为的研究发现,长时间的羽毛球锻炼可以显著提高参与者的身体自尊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在身体价值感、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等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通过封闭式和开放式动作技能项目对身体自尊影响的对比分析,发现开放式动作技能能够更全面地提高锻炼者的身体自尊水平,不同运动项目的封闭式运动技能锻炼能够提高身体自尊水平,但在身体自尊各个维度上存在差异。

3.2不同的锻炼持续时间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陈婷婷研究发现,4周锻炼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身体价值感、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8周锻炼干预后,除身体素质之外,其它各维度及总分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许毅,黄滢的研究发现,1~6个月的锻炼个体对身体自尊水平评价较低,12个月以上长期坚持有规律锻炼的个体身体自尊水平最高。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体育锻炼持续时间越长越能提高身体自尊水平,但是,究竟多少周的体育锻炼才能刚好达到显著性水平,还没统一的标准,需要继续跟踪这方面的研究。

3.3不同锻炼强度对身体自尊影响的差异
朱凤书采用中小强度篮球和健美操运动对男女大学生连续干预10周,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参加体育锻炼。

结果表明:中小强度实验组男女大学生实验后身体自尊水平均有上升趋势,中等强度组男大学生PSPP总分上变化趋向显著性水平(P=0.052),中强度组优于小强度组。

研究证明了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比小强度的体育锻炼更能提高身体自尊水平,所以,为达到良好的心理效益,在以后的体育锻炼中尽量采取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

3.4不同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较大运动量比较小运动量更能提高身体自尊水平。

王昕认为,体育活动量是影响大学生身体自尊的重要因素,高活动量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显著地高于低活动量学生,并且在对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的认知评价中,高活动量学生要显著高于低活动量的学生。

陈婷也发现,游泳练习运动量大的组别比运动量小的组别有更高的身体自尊水平。

4小结与建议
(1)由于国内关于身体自尊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使用的量表主要是对国外量表的修订和使用,本土化的量表相对稀缺,建议体育工作者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与设计。

(2)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锻炼强度、锻炼持续时间和锻炼频率对个体的身体自尊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干预的方式比较单一,建议在以后的实证研究中应该尽量考虑锻炼项目、锻炼持续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强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和交互作用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3)在已有的研究中发现,科研工作人员和锻炼指导者通常不是同一个人,在体育锻炼的干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分歧,所以,建议工作人员密切协作,保证科研实验操作过程的一致性,把握好实验的控制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