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综述
城市品牌定位及主要模式综述

2 城 市品牌 的概念 .
开放 度等 ) 两种 , 在进 行城市品牌定位时必须要考虑这 些 要素 的方方面 面 , 因此 , 这决定 了城市 品牌 定位必然是 一 项 复杂的、 系统性的工作 。( ) 2 企业品牌定位的客体所指 的潜在顾 客是指所 有 已购买或未 购买但有 可能购买企 业 产 品的所有 目标群 体 , 他们 只 是整个 社会 公众 中的一 部
或企业 自身 , 主体单 一 , 因此定 位 的针对性 强 , 过程 相对
一
、
1 市品牌 定位 中“ 市” .城 城 的概 念界 定 城 市品牌 定 位属 于 城市 营 销学 中的 一个 概 念 。 目 前 , 国内外 的文 献中 , 于城市 营销 ( i re n ) 在 关 ct makt g 和 y i 地 区营销( l ema en ) pa r t g 的概念 尚无统一 的术语 表达 。 c ki 泽波 ・ 瑞尼斯特 ( ep a io 在其研究 中规 定 了其所 SpoR i s ) nt
4 城 市 品牌 定位 与 城 市 定位 .
20 ) 城市品牌 分类 ( 05 、 张锐 , 0 )O 2 6 1 种角度 。 0 这些研 究者虽然从不 同角度进行研 究 , 是 , 目的 但 其
归根结 底是一致 的, 即提高城市 ( 区 ) 地 的知 名度 和美誉
度, 强化吸引力 , 提高城市利益相关者 ( 口商 、 游和商 出 旅
分; 并且 , 这些潜在 顾 客有 着若 干类 大致相 同的需 求 , 因
目前 , 国内外 的城市 品牌研 究者 们分 别从 不 同的角
度对城 市 品 牌 进 行 了研 究 , 纳起 来 大 致 有 : 游 业 归 旅 ( ill,9 9 、 Whte 19 ) 城市文 化 ( 鸿雁 ,0 2 、 td 张 20 ) 品牌 化 ( 尹
国内旅游品牌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品牌研究综述余莎曼;范柳娜;李锋;伍婷婷;丁滇;吴杏荣;俞万源【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hina, tourism brand has a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domestic tourism brand studies within a decade. We carried out several studies that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ose studies, with descriptive study, mainly focus on brand building, brand innovation, brand marketing, brand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he research method from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to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hese studie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 and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especially in city tourism. While there are also some articles composing for country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The purpose of this literature review is making clear the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of tourism brand.%在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品牌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完整word版)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2017年6月一、前言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
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
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
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
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
[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
城市品牌创建与经营研究综述

最具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义的称谓 。它是从商品品牌 、 企业品牌延伸过来的 ,
是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 。夏玉曾 、 谢健认为 , 城市品牌是某城市
市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提升和改善。
三、 城 市 品 牌 创 建 的 主要 途 径
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 , 是众多企业通过合作拼搏 的
结果 , 是众 多企业品 牌精华的浓缩 与提炼 , 是该地域 形成的 某 个行业或某个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杜青 龙、 袁光才认为 , 城 市 品牌是城市管理 者利用所属城市具有 的要素 禀赋 、 历 史文化 积淀 、 产业优势等差别化品牌要素 , 向 目标 受众提供 持续的 、 值 得信 赖的 、 有关联的特别承诺 , 以提 高受众 对城 市的反应效用 , 增强城市 的聚 集效益 、 规模效 益和 辐射效应 。陈建新 、 姜海 认 36 《 当代经. 济 0 l ±堡 ! 塑
、
城 市 品牌 的 内 涵
关 于 城 市 品 牌 ,现 代 营 销 之 父 菲 利 普 ・ 科特勒( P h i l i p
K o d e r ) 认为 , 任何一个国家 、 都市 甚至城 镇都可以进行“ 地点营 销” , 不 同地点可 以切合 自身实际 , 建设作为 居住 、 投资或旅 游 胜 地 的 竞争 优 势和 品 牌 形 象 。美 国学 者凯 文 ・ 凯勒 ( K e l v i n K e u e r ) 指出 , 品牌化具有普遍 I 生, 诸如个人、 组织 、 区域甚至是注 意力都可 以被品牌化 ,品牌化的力量在于让人们能够识别它 , 并且在 地理位置和 某种理性化的 象征 之间建 立一种联 系 。泽 波・ 瑞尼斯特 ( S e p p o Ra i n i s t o ) 吸收 了凯 勒等人的思想 , 给 出了 地区品牌的概念 。他指出 , 地 区品牌化 是指增加地区吸 引力的 方法 , 其核心问题在于构建地 区识别 ( P 1 a c e — i d e n t ) , 而地区产 品则是提供 给地 区顾客的提供物总体组合。
城市品牌定位研究报告

城市品牌定位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城市品牌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吸引投资与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如何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找准自身的品牌定位,成为当前城市管理者与研究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品牌定位的规律与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本研究以某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城市品牌定位策略。
研究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城市品牌定位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尚不明确;二是现有研究对城市特色与优势的挖掘不足;三是城市品牌定位与城市发展战略之间存在脱节。
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如何准确把握城市特色,形成独特的品牌定位?如何将城市品牌定位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通过深入挖掘城市特色,明确城市发展战略,可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品牌定位。
研究范围主要限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品牌定位的理论探讨;二是城市特色与优势的分析;三是城市品牌定位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本研究的限制在于,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无法对所有城市的品牌定位进行详尽分析,但力求通过对典型城市的剖析,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城市品牌定位方法。
本报告将从城市品牌定位的理论基础、实证分析、策略制定与实施等方面展开论述,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一份实用、具体、操作性强的城市品牌定位研究报告。
二、文献综述城市品牌定位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品牌理论。
Kotler(1993)提出了城市品牌化的概念,强调城市应通过独特的品牌定位提升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Ashworth(1995)和Kavaratzis(2005)等学者构建了城市品牌定位的理论框架,包括城市形象、城市特色、品牌个性等方面。
在主要发现方面,前人研究成果表明,城市品牌定位应充分挖掘城市的地理、文化、历史等特色资源(Anholt, 2002),并结合城市发展战略进行长远规划(Braun, 2008)。
基于STP4P理论的烟台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STP4P理论的烟台营销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基于STP4P理论的烟台营销策略研究。
STP4P理论,即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产品定位(Positioning)以及市场渗透(Penetration)、产品开发(Product Development)、市场促销(Promotion)和渠道优化(Place Optimization),是一种全面且系统的市场营销策略框架。
烟台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地理、文化和经济特点的城市,其营销策略的制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STP4P理论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其内涵、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随后,结合烟台的实际情况,分析烟台市场的细分情况,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并进行有效的产品定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市场渗透、产品开发、市场促销和渠道优化等策略,提升烟台在目标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实现其市场营销目标。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了解STP4P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剖析烟台在市场营销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收集烟台市场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验证STP4P理论在烟台市场营销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烟台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烟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STP4P理论的应用领域和实践经验,为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STP4P理论概述STP4P理论,即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市场定位(Positioning)以及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的组合策略,是现代市场营销策略的核心框架。
城市品牌建设研究综述

城市品牌建设研究综述杨礼茂;程晓珂;李文静【摘要】City brand building as a hot topic nowadays, by the great concern of city managers, how to pass the city value through the city br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ity, becomes the topic discussed by government, media, academic community together. Through the col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of city brand building, from six aspects of the definition of concept of city brand, structure of city brand, positioning of city brand, spread of city br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city brand, this paper makes a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hina's city brand construction.%城市品牌建设作为时下热门话题,受到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如何通过城市品牌传递城市价值,提高城市竞争力,成为政府、媒体、学界共同探讨的话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城市品牌建设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从城市品牌的概念界定、城市品牌构成、城市品牌定位、城市品牌传播、城市品牌综合评价和建设实践等六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研究,为我国城市品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店铺招牌调查研究报告

店铺招牌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业活动日益繁荣,店铺招牌成为了商家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
店铺招牌不仅体现了商家品牌形象,同时也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然而,目前对于店铺招牌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设计、摆放、效果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深入。
为此,本研究围绕店铺招牌展开调查,旨在探讨店铺招牌的现状、问题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为商家提供有益的招牌设计及管理建议。
本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入剖析店铺招牌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店铺招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为商家提供改进策略;三是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店铺招牌的设计、摆放等因素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如何优化店铺招牌以提高其吸引力?研究目的在于:一是分析店铺招牌的现状及问题;二是探讨店铺招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三是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研究假设为:店铺招牌的设计、摆放等因素与消费者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
本研究范围限定在我国一线、二线城市,以实体店铺为研究对象,排除网络店铺。
研究限制在于:一是调查范围有限,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全国范围内的店铺招牌现状;二是研究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本报告将系统呈现研究过程、发现、分析及结论,以期为店铺招牌设计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店铺招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招牌设计理论框架,二是招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三是招牌管理策略。
在招牌设计理论框架方面,前人研究提出了视觉传达、品牌形象、文化元素等理论框架,为招牌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招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方面,研究发现,店铺招牌的视觉吸引力、信息传递效果等因素对消费者的注意力、记忆、购买意愿等具有显著影响。
然而,现有研究在招牌摆放位置、字体、颜色等方面的结论仍存在争议。
在招牌管理策略方面,已有研究提出了差异化、个性化、规范化等管理策略,以提高店铺招牌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塑造城市品牌已成为各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一些学者和实践者开始关注城市品牌问题,取得大量研究成果。
对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初步归纳出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内部品牌观、受众观、营销观、形象观、文化观等分支领域,以期对未来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城市品牌;内部品牌;利益相关者;城市营销;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编辑。
一、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内部品牌观城市内部品牌是指该城市所拥有的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个人品牌、组织品牌(企业品牌、政府品牌、非盈利性组织品牌,如大学品牌、国际性组织、领事馆等)、文化品牌、产业品牌(矿藏品牌、旅游品牌、工业品牌、商业品牌、教育品牌等)、地理环境品牌、典故事迹品牌等。
城市内部品牌多数都可以成为“城市名片”。
由于内部品牌对城市品牌塑造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能大幅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
因此,内部品牌培育成为城市品牌塑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研究有:二、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受众观真正的城市品牌是存在于城市受众(或利益相关者)的内心和想法当中,即城市品牌的最终形成是由城市内部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投资者、居住者、工作者、创业者和求学者等)的满意度和城市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旅游者、潜在的消费者、经济学家、城市品牌竞争者、上级政府部门和观者等)的积极感知所驱动[11]。
主要研究有:张鸿雁(2002)提出,城市品牌建设主要应强调城市存在的责任、城市存在的道德意义与历史使命,从更完整的意义上说,城市发展是一个社会整体满意的体系,即城市市民满意、城市游客满意、投资者满意、环境满意、管理者满意、社区满意,以及在城市品牌经营中的个体差异满意、城市理念满意、行为满意和视觉满意等[9]。
余明阳等(2004)以美国城市管理为例,初步介绍了美国城市政府如何吸引城市利益相关者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验[12]。
聂清凯(2004)认为,企业家是城市的天然产物,企业家精神与城市品牌之间存在着内部的互动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13]。
姜海等(2004)认为,城市品牌来源于城市本身,它的生成基于市民和观者的心理需要,城市品牌是城市的物质内容与市民和观者的心理内容相融合,在特定的传播机制中生成的[14]。
黄江松(2004)认为,城市品牌是城市长期积淀起来的社会公众对它的稳定印象和整体评价的集中表现[15]。
张锐等(2006)认为,城市品牌就是城市建设者(如城市政府、企业、市民等)分析、提炼、整合所属城市具有的独特的(地理、人造自然)要素禀赋、历史文化沉淀、产业优势等差异化品牌要素,向城市利益相关者提供持续的、值得信赖的、有关联的个性化承诺,以提高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城市的认同效应和满意度,并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6]。
方丽(2005)认为,城市品牌是蕴含城市独特个性及受众效用的城市名称和标志,是构成城市的各种因素之总和在城市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实际评价,是城市性质、功能和文明的外在表现[16]。
孙利昌(2005)认为,城市品牌就是通过城市自身(包括城市的决策者、建设者和居民)对城市资源的系统整合,能够让人们对该具象的物质城市与某种抽象的精神形象对应的一种符号[17]。
张燚等(2006)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品牌形成的利益相关者驱动机理。
首先,内部利益相关者由于身居城市,其满意度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城市软硬件环境的“亲身体验”而形成;其次,城市在外部利益相关者心目中的形象主要来自短暂的“体验”、其他人的介绍、城市内部品牌和城市宣传。
为此,作者提出实施利益相关者体验与满意度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塑造方法 [11]。
gibson(2005)以美国华盛顿特区推销城市生活的实践为例,对城市领导者们如何通过塑造城市品牌从而吸引郊区目标市场群体到城市定居的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18]。
三、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营销观城市营销的活动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意大利,而城市营销理论真正形成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
kotler(2003)提出了“地方营销”的概念,即将地方视为企业,将地方的资源和未来视为产品,分析其内外部环境,以及在全球性竞争中的强项与弱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确定其目标市场,如目标人口、目标产业以及目标区域,并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创造、包装和营销的过程[19]。
在我国,城市营销研究只是近几年的事。
赵正(2001)提出了城市经营的营销学思考[20]。
踪家峰(2001)提出要进行城市整体推销,推行城市cis战略[21]。
孙成仁(2001)撰文指出城市营销时代的来临[22]。
卢泰宏(2002)在《营销在中国ⅱ》一书中专章介绍了城市营销在我国的兴起[23]。
左仁淑等(2003)认为,城市营销就是以充分发挥城市整体功能为立足点,通过树立城市独特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需求的社会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称[24]。
诸大建等(2005)在分析国内外城市营销研究现状后,指出目前城市营销研究仅止步于宏观战略层面,而没有深入到操作策略层次,他们提出未来城市营销研究应从城市旅游产品营销、城市投资产品营销和城市居住产品营销三个方向进行突破[25]。
黄海生等(2005)对城市营销的运作模式及其机理进行初步探索[26]。
周冰等(2005)基于城市产品内涵及其宣传途径的特点,构建了两类比较重要的城市营销过程中的“真实”广告效果模型,即不区分所选用的广告媒介时的情况和严格区分所选用的广告媒介时的情况[27]。
kotler(2005)在“多元文化与城市未来为主题的曲江论坛”演讲时,指出品牌是城市营销之魂[28]。
黄景清(2003)认为,城市营销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营销意识、营销机制和营销方式等理念和手段运用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上,把城市中可经营的资源如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资产,以及依附其上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资产[3]。
余明阳(2004)对城市品牌塑造的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进行了探讨,提出运用整合传播手段,综合采用大型活动、会议、展览、广告、公关、直销等方式进行对外传播,以达到促使优秀人才、投资者、旅游者、外来者、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对城市形成从知名到完整认知,造就期望的联想,产生城市偏好,累积和强化城市品牌拉力;并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对内传播,加强对市民的文明教育,鼓励他们对城市建设献计献策、积极参与[12]。
四、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形象观国外最先提出城市形象的是凯文·林奇,他在1960年就出版了专著《城市形态》,认为城市形象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路、边、区、节点、标示等方面,并强调城市形象是通过人的综合“感受”而获得[29];keller(2003)提出“一座城市可以被品牌化”的思想,他认为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让竞争与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19]。
在国内,张卫国(1999)指出,城市形象是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和观感,即城市这一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30]。
张宏(1999)认为,城市形象是指人们对城市的看法和评估,是城市与人们之间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具体指一个城市的内部公众对该城市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
他指出,城市形象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中,硬件部分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城市色彩等;软件部分包括城市经济、政府行为、市民素质、干群关系、社会治安等等[31]。
张学荣(1996)认为,城市形象是构成城市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公众对由这些因素形成的城市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印象、看法和评价[32];汤正刚(1997)则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来界定城市形象。
其中,广义城市形象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外在表现,是反映一座城市富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文明数值和特色风貌,也是给予社会公众或来访者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狭义城市形象是指由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环卫和生态保护等城建部门的工作状态和质量塑造的有形的、物化的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自然环境风貌和人工建设风貌的复合展示,也是它的历史发展状态和现实建设水平的综合体现[33]。
刘玉成(2002)认为,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的总体特征和风格。
优美的城市形象,不仅对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品味,繁荣城市经济,而且对增强城市实力,优化城市功能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34]。
黄景清(2003)认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综合印象和观感,是人们对城市价值评判标准中各类要素(如自然、人文、经济等)的综合性的特定共识。
他把城市形象分为狭义城市形象和广义城市形象,其中,狭义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形象识别设计;广义城市形象是指对现有城市环境、城市活动、城市构成、城市规模等要素的总体概括[3]。
朱玉明等(2005)提出从空间形象、景观形象、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市民形象和文化形象等方面提升济南城市形象[35]。
钱志鸿等(2005)探讨了发达国家基于形象的城市发展战略,其核心思想就是将城市视为一种可以经营和营销的特殊商品,运用营销学理论,按企业运作理念,通过采用广告活动、策划重大事件和建设城市实体景观等措施,塑造和营销内涵丰富的城市形象,从而达到吸引资本投资、产业进驻、生活居住、旅游观光、振兴城市经济[36]。
孙琳琳等(2005)则探讨了城市品牌形象传播过程中,在传播地位、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及传播手段方面存在的五大误区[37]。
司万师等(2005)则从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出发,探讨了街景综合整治和街区形象设计的主要内容[38]。
还有不少学者直接把企业形象的三大识别系统(即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嫁接到城市识别系统中来。
张明亮等(2002)指出,城市导入cis就是综合运用mi、vi和bi,向城市内外部传递城市品牌形象的相关信息,加深人们对城市品牌的认知和认同,提升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而获得良好的品牌效应[39]。
西方较为流行的城市设计理论——社区设计理论,则主要从城市环境景观和标识设计要素出发,注重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共享空间等的操作设计。
罗治英(1997)提出了地区形象学理论,并建立了无量纲的城市形象测算指标[40]。
胡同泽等(2004)提出城市形象的地缘识别、人文识别和政策识别的概念[41]。
刘立钧等(2005)则从城市空间与形态、城市道路、城市中心区、城市工业区、城市社区、城市广场、建筑,以及城市天际轮廓线七个方面探讨了内陆城市空间视觉形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