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形象文献综述

品牌形象文献综述
品牌形象文献综述

1前言

生存在于生命的延续,更在于生命在延续过程中的激发和升华,企业的生命也是如此。面对当前残酷、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更需要企业在生存中不断开拓和创造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力。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市场竞争、品牌竞争等逐步显示出其局限性,在信息日益共享的“信息时代”产生了众多趋同现象,即同类商品之间的技术、服务、价格等的水平越来越难分上下。为此,作为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手段——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已成为制胜的法宝。

品牌形象是品牌构成要素在人们心目中的综合反应,也是消费者记忆中关于品牌的所有联想的综合感知。品牌形象由品牌的内在形象和品牌的外在形象构成,其中品牌内在形象主要包括品牌产品形象和品牌文化形象,品牌外在形象主要包括品牌标识形象和品牌信誉形象。品牌形象塑造,就是指成功地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构筑、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国内外关于品牌形象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将国内外关于品牌形象相关理论、品牌形象测评、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塑造四方面的研究资料整理归纳,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品牌形象相关理论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供理论依据。在品牌形象相关理论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USP理论、多重属性模型、BI理论、比尔品牌形象理论以及我国学者罗子明的品牌形象的特性及构成理论。

(1)USP理论又称独特销售说辞理论[1],是罗瑟·里夫斯提出来的,主要应用于广告策划中。该理论在消费者是理性思维者的前提假设下认为:消费者倾向于只记住品牌的一个东西即强有力的主张或概念,并进一步认为在消费者心目中,一旦将这种强有力的主张、说辞或许诺同某一特定的品牌联系起来,就会给该产品以持久受益的地位。

(2)多重属性模型多重属性模型是消费者行为学中最常用来解释和预测个体消费者品牌偏好的理论之一。多重属性模型有许多变式,如“信念-评价模型”、“信念-权重模型”、“决定-属性模型”等。这些模型都来源于费什1996年提出的“期望-价值”模型。

(3)BI理论又称品牌意象说[2],是著名广告人大卫·奥格威在1948年提出和倡导的。品牌意象说中的“意象”与“品牌形象”中的“形象”所对应的英文都是“image”,但所指的意义是不同的。前者指象征性的、表现价值观念的联想。奥格威认为:同类产品的许多品牌,就其物理属性的差别而言,消费者是很难区别的;营销者主要通过广告等手段赋予品牌不同的联想来达到这一目的。只要这些联想符合目标市场的要求,它们就会赋予品

牌不同的个性。

(4)比尔品牌形象理论[3]比尔品牌形象理论认为品牌形象主要包括生产者形象、使用者形象、产品/服务本身的形象这三个层次的形象,并认为这三个层次形象的重要性会因产品类别和具体品牌而不同。比尔品牌形象理论还认为,许多品牌在功能上即“硬的属性”的差异很小,但在品牌形象这一“软的属性”,即情感上、意义上的差异却很显著。因此,比尔把关于品牌的联想分为“软”和“硬”两方面。硬的联想包括使用者的人口统计特征、产品和企业的技术和服务;软的方面包括使用者的个性和生活风格、产品对应的个性和生活风格以及企业的风格和领导阶层。

(5)罗子明品牌形象的特性及构成理论[4]我国学者罗子明在2001年提出品牌形象有五个特性:多维组合性、复杂多样性、相对稳定性、可塑性、易碎性。在提出品牌形象有五个特性的基础上,罗子明试图对品牌形象的构成进行标准化,进一步把品牌形象共划分为五个方面,即品牌认知、产品属性认知、品牌联想、品牌价值、品牌忠诚。

2.2 品牌形象测评的研究

进行品牌形象测评,有助于企业正确评价以往品牌营销努力产生的成效,为进一步塑造理想的品牌形象提供决策依据。自从品牌形象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对品牌形象的内涵特别是测评方面的研究在很长时间内并无多大进展。直到80年代后期,围绕品牌资产这个主

题,学术界在品牌形象研究方面才取得一些重要突破。

(1)品牌个性理论[5]Aaker 认为,品牌个性可以直接由消费者个性得以表现, 是人类个性特征投射到品牌的结果,并根据西方人格理论的“大五”模型,提出了测评品牌个性的五个维度:纯真、刺激、称职、教养、强壮。

(2)战略性品牌概念-形象管理理论[6]成功的品牌总是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某些利益则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品牌从哪些方面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企业能准确地定位其品牌它把品牌形象分为功能性概念、象征性概念和体验性概念三个方面。

(3)科乐品牌形象模型[7]美国学者科乐1998年提出的品牌形象概念较为复杂, 将品牌形象视为一个较为综合的概念,通过品牌联想来反映,而品牌联想可以从特点、益处、态度等方面考察。

(4)品牌形象综合测评模型[8]我国学者范秀成和陈洁认为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和看法,是品牌资产的关键驱动要素;品牌识别是企业试图达到的品牌的预期状态,是品牌形象建设的基准。他们参照大卫·艾克提出的品牌识别系统, 从品牌识别系统出发,建立起一个包括四个维度:产品维度、企业维度、人性化维度和符号维度的品牌形象综合测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品牌形象综合测评模型

2.3 品牌价值的研究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品牌的价值进行的研究能够使企业更加理性的认识到品牌资产的巨大价值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供驱动力。因而,在本文中对品牌价值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2.3.1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

西方对品牌管理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对于品牌价值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在品牌价值领域的研究可以归纳如下:

(1)从财务角度研究品牌价值 这种概念是对品牌价值的传统理解,将品牌视为无形资产,通过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来研究品牌的价值。

美国市场营销科学院(MSI)提出了“品牌资产”的概念,将品牌资产定义为“品牌的顾客、渠道成员、母公司等对于品牌的联想和行为,这些联想和行为使得产品可以获得比在没有品牌名称的条件下更多的销售额或利润,可以赋予品牌超过竞争者的强大、持久和差别化的竞争优势。英国Interbrand 执行董事Paul Stobart 认为:关于品牌的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如何创建、营销,而是如何使人看到它们的成功以及在财务上的价值[9]。

从财务角度进行的的品牌价值研究把品牌资产货币化,符合公司财务人员把品牌作为资本进行运作的需要,便于向企业的投资者和股东提交财务报告,说明企业经营绩效,同时便于企业在并购或筹资中的运作。但是它又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把品牌资产货币化只能提供品牌的一个总体绩效指标,没有明确品牌资产的内部运作机制,因而对于企业的品牌

管理没有什么帮助;另外,这种研究只是注重了品牌在短期内产生的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利益。

(2)从与消费者联系的角度研究品牌价值品牌权益研究的著名学者Keller于1993年提出了基于顾客的品牌权益概念[10]。认为品牌之所以对企业和经销商等有价值,根本原因在于品牌对顾客有价值。基于顾客的品牌权益是指因消费着的品牌知识导致的对品牌营销的差别化效应。顾客拥有的品牌知识是建立品牌权益的关键。也可以说,品牌权益是指消费者头脑中强烈的、积极的和独特的联想,品牌权益取决于品牌联想的强度、受欢迎的程度和独特性。

Pokorny认为,消费者看品牌资产的关键首先在于建立一个持久的积极的品牌形象[11]。品牌形象事实上是一个品牌本身或生产品牌的企业的个性体现,消费者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其对品牌或企业的感觉和认识。

2.3.2我国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对品牌价值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品牌价值的来源、品牌价值的内涵、品牌价值的提升及品牌价值的评估等。

卢泰宏、黄胜兵、罗纪宁提炼出品牌资产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概念模型[11]:财务会计概念模型、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及基于消费者的概念模型,进而提出了基于“品牌价值”的品牌资产概念。

张曙临揭示了品牌价值的实质来源[12],他认为,品牌价值的实质是品牌权力,品牌权力是法律权力与市场权力的有机统一,品牌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品牌的市场权力,品牌的市场权力是消费者赋予的,品牌价值由成本价值、关系价值、权力价值三部分构成,品牌价值的每一构成部分都有两个来源,即企业来源和消费者来源。

范秀成、冷岩认为,品牌价值是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反映,通过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购买体现品牌价值[13]。他提出了忠诚因子法,使用“忠诚因子”表示全部目标顾客中在未来决定重复购买或开始购买本品牌产品的顾客的比例,反映了整个市场对品牌的忠诚度和品牌的吸引力。

朱瑞庭、许林峰、李节从消费者、品牌、分销渠道和品牌的法律保护等角度分析了品牌价值的决定因素,在这一基础上介绍了在不同应用目的下品牌价值的评估和模型[14]。

王金凤从品牌忠诚度和品牌知名度两个品牌效果的综合作用来评价品牌价值,同时考虑消费者的购买可能性对实际的品牌价值所造成的影响[15]。

王成荣等从商品的二重性角度分析了品牌价值的来源[16],他们认为,品牌价值既与生产者的特殊劳动投入(指高质量的、创造性的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有关,也与市场上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有关。在既定市场条件下,品牌价值取决于生产者的特殊劳动投入与市场

认可的契合度,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2.4品牌形象塑造的研究

2.4.1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品牌形象塑造研究

(1)基于关系营销角度的品牌形象塑造研究郑聪玲等人认为,品牌已不仅仅是企业赋予产品的一个商业名称,而更是成为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的象征,是企业从长期的经营过程中与各关系利益人(包括消费者、经销商、投资人、政府、社区等)建立的一种特定的关系[17]。正因如此企业建立品牌不只是企业单方面而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生产和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进而塑造出优秀的企业形象,需要制造商的努力,供应商、经销商的配合与合作,还需要政府、社区乃至消费者的支持。

(2)基于产品角度的品牌形象塑造研究刘佩君从品牌与产品的关系方面对品牌形象塑造进行了研究[18]。他认为在成功品牌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品牌与产品的关系:首先是品牌与具体产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品牌形象定位及其鲜明的个性通常在这一时期形成。然后,品牌与产品相分离,品牌不再指向单一产品或单一类别,而要为产品延伸提供支持,要为企业的多品牌或多元化发展提供空间,品牌的核心价值在这一时期得到调整和丰富。最后,产品升级和品牌提升必须同步,相辅相成,推动品牌的核心价值在这一时期得到提升。

潘荣等认为产品是企业品牌的最终代言人,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品牌形象最有效的信息途径之一,以产品视觉形象来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可以更直接的促进消费者通过产品视觉感受在心目中塑造品牌形象[19]。考虑从产品的标识、功能与形态、色彩要素、工艺、系列化、及其他要素来塑造品牌形象。

武艳芳认为产品形象处于品牌形象塑造的核心地位,主张从产品形象的定位、产品形象的表达、系列产品的统一三方面来维持产品形象塑造的系统化[20]。

(3)基于广告角度的品牌形象塑造研究董志慧认为品牌形象塑造在广告中的表现主要有:运用广告语进行品牌形象塑造、运用VI进行品牌形象塑造、运用USP进行品牌形象塑造[21]。

黄知常、杨义认为广告创意对品牌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2]。广告创意呈现四大趋势:广告创意的人性化趋势,广告创意的文化性趋势,借助户外媒体的传播效应趋势,借助公益广告塑造品牌形象趋势。应克服当前广告创意中的流弊,努力提高广告创意水平,促进品牌形象塑造。

(4)基于品牌个性角度的品牌形象塑造研究谢锐认为品牌建设的人格化体系有利于系统的建设品牌,他对品牌的建设提出一些可用于参照的标准和建设思路[23]。品牌塑造要在产品的质量、品质、市场、服务、营销、设计、创新等等环节精心地经营和管理,要根

据市场反映进行不断的修正,加强品牌的内涵培养。

孙玉娟认为形成品牌个性形象,对唤起潜在消费者、企业的发展以及塑造顶尖的品牌形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24]。品牌提供的已不仅是一种有形实体,更是超越实体的带有精神因素的、带有强烈情感作用的东西,企业应该全力打造自己品牌的个性形象。

2.4.2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相关问题研究

(1)对企业品牌形象塑造重要性的论证朱群广认为全方位品牌经营能否成功,核心是企业能否成功地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并进一步认为,建立品牌形象的关键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有效沟通[25]。

李晓惠认为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形象力提升竞争力,最终取得经营发展的最大优势,并进一步认为良好的品牌形象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创造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增强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三是吸纳人才,增强企业经营发展的实力[26]。

(2)对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原则和策略的论证黄彤彤和权锡鉴认为品牌形象塑造的原则有民族性原则、求异原则、长期性和兼容性原则,并进一步认为品牌形象塑造的策略包括情感导入策略、心理定位策略、文化导入策略、专业权威形象策略、质量管理策略和品牌形象代言人策略[27]。

(3)对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措施的论证李满玉认为品牌形象的树立决非一夕之功,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需要以优质的产品为基础,以优秀的企业家为灵魂,以良好的经营作保证,以深厚的企业文化为土壤[28]。

姚建提出品牌形象塑造的五阶段论,即一个成功的品牌的塑造需要经过五个阶段:一、设计品牌的名称和标志;二、扩大品牌知名度;三、提升品牌美誉度;四、形成品牌的个性化、人性化;五、实现品牌神化。并进一步认为,这是一个实现品牌从物化到人化从而实现神化,进而完成品牌形象塑造的一般规律[29]。

韩庆祥认为,具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创名牌的根本措施,但能成为名牌还需要经历让消费者认可的过程,因而需要解决品牌形象塑造的有关问题,如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策划、品牌传播、品牌呵护。并进一步认为品牌形象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总体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多方而整合才能完成。品牌形象塑造又是企业竞争战略的组成部分,需要明确目标、长远规划,有步骤地展开[30]。

3 总结

针对品牌的研究成果范围广阔,对品牌的发展和品牌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国外品牌研究理论界更多地侧重于对品牌管理、品牌资产、品牌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没有单独明确地系统的提出企业品牌形象

塑造的理论体系,而对于品牌形象塑造研究一向活跃的广告界更多的是从传播和设计角度来考虑如何表现品牌形象,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缺乏整体性的考虑和理论研究深度。

国内管理理论界在品牌形象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对西方品牌理论的消化和吸收,并在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对品牌形象相关理论进行完善。这些学者已经意识到我国企业品牌塑造尤其是品牌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其理论著作大多是结合我国企业在品牌经营过程中的得失成败,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也涉及到品牌形象塑造的内容、考虑的因素、塑造途径和方法等问题,但是目前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还没有得到公认的成熟的理论。以后的研究应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运作情况,提出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品牌形象塑造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相臣.浅析USP理论的功能意义与发展,中小企业管理科技,20089(21)

[2]马谋超.广告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3]Biel L.Converting image into equity[J].Brand Equity and Adbersing,1993

[4]罗子明.品牌形象的构成及其测量,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1(16)

[5]曹灵芝,孙国翠.品牌个性研究述评,经济研究导刊,2009(15)

[6] 王勇.质量文化与科技期刊品牌形象塑造.报刊之友,2001(2)

[7] 李艳,牛志文.品牌形象塑造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5)

[8]范秀成, 陈洁.品牌形象综合测评模型及其应用,南开学报,2002(3)

[9]汪永婕,电信品牌价值评价模型与价值塑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10] 刘樱. 论现代图书馆品牌形象塑造,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

[11]卢泰宏,黄胜兵,罗纪宁.论品牌资产的定义,中山大学学报,2000(4)

[12]张曙临.品牌价值的实质与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

[13]范秀成,冷岩.品牌价值评估的忠诚因子法,科学管理研究,2000(18)

[14]朱瑞庭,许林峰,李节.品牌价值的理论、模型及其评估,商业时代,2003(13)

[15]王金凤.品牌价值问题探讨,经济经纬,2009(6)

[16]王成荣等.论品牌价值的来源及构成,商业研究,2005(9)

[17]郑聪玲.注重品牌创建过程中的合作营销,煤炭企业管理,2003(12)

[18]刘佩君.品牌与产品的关系,上海工业,2004(8)

[19]潘荣等.产品视觉形象塑造品牌形象,包装工程,2007(6)

[20]武艳芳.产品形象与品牌形象的塑造,商场现代化,2007(7)

[21]董志慧.广告中的品牌塑造,中北大学学报,2005(6)

[22]黄知常,杨义.认品牌形象塑造中的广告创意策略,中国集体经济,2007(2)

[23]谢锐.试析品牌建设的人格化问题,理论研究,2007(1)

[24]孙玉娟.塑造企业品牌个性提升品牌竞争力,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2)

[25]朱群广.论品牌形象塑造,江南论坛,1999(12)

[26]李晓惠.试论企业形象的塑造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9)

[27]黄彤彤, 权锡鉴.品牌形象塑造的原则和策略,商业时代,2004(33)

[28]李满玉.如何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09(12)

[29]姚建.品牌形象塑造的五个阶段,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4)

[30]韩庆祥.品牌形象塑造的战略措施,中外企业文化,2001(7)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章瑶指导教师陈颖 二级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08市场营销C1班学号 0803240137 2009年10月30日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要更加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字: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资产;品牌传播 一、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解释基本与下述说法相类似,都是从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识别功能出发,将品牌视作一种特殊符号,并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比如: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2009)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大卫·奥格威(2009)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乔春洋(2005)指出,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及专有性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保证。而品牌的强弱、价值、竞争力、影响力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贸易行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形式进行的各国间的服务交易。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为各国接受。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部门清单,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而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国内外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将对金融服务贸易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GATS与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它包括两个部分: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其中其他金融服务指证券和金融信息服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为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收入,或者接受付出的支持,包括得到的和付出的直接投资收益(未分配收益和利息);从其他金融投资得到的和付出的收益(得到的和付出的利息和红利);得到的、付出的手续费和佣金。 可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强调了金融服务贸易交易的提供方,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消费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此换取其他贸易领域的发展,而且金融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 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列为恩(1996)认为,各种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五种基本功能:方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易于风险管理;加速资源流动;获取信息,评估企业和配置资本;提供公司法人治理。同时,更多的相关文献表示,金融中介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成本(戴蒙德1984;威廉森1987)也可以对规模经济产生积极的效应。 莫施里安(Moshirian 1994)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类似,一些基本要素赋予了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文献综述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 ——文献综述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以产品为基础的竞争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竞争转变,服务业在维护一国经济和政治利益方面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据WTO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服务贸易总体发展的趋势在不断加强,1980年到2007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33000亿美元,27年间增长了8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3。在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达到了36595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贸易总额的1/3。由此可见,服务贸易势必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比重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受益颇丰,此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足的原因,发掘我国服务贸易的潜在优势以及探究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服务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GATS,1994年4月15日),其中对服务贸易做出了明确的定义:第一,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即从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无需人员、物资和资金流动,而是通过现代通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金融、信息等服务;第二,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即缔约方境内任何向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接待外国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为国外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接受外国留学生等;第三,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即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商业存在而提供服务,如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办银行、商店,设立会计、律师事务所等;第四,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即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如一国的医生、教授、艺术家到另一国从事个体服务。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以提高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为目的,服务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增加值并保持良好的国际收支平衡的能力。在此,不仅强调出口能力,更重要的是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2.国外学者相关研究 2.1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方面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90年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将竞争力与产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用一个形似钻石的菱形图表示出国家竞争力的四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同业竞争)和两个辅助因素(机会和政府)。后来,有人将这一理论引入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发现该理论不仅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对服务贸易格局进行解释与总结,而且对一国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因此能更好地适应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 对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方面,联合国贸发会国际贸易高级专家Murry Gibbs和Michiko Hayashi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认为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固然是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一个方面,但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还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类型,以

酒店服务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酒店服务业的发展专业班级:市场营销3班 学号: 07090313 姓名:孙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时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经济型饭店已经成为饭店业发展的热点领域。那么我们该如何发展经济型饭店,就成了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探讨它的理论实质和发展途径,发现其经营的客观规律,为理论创造和实践运营提供理论指导,这对我国经济型饭店的发展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在阅读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经济型饭店的界定、问题、对策及战略这几个方面分析、说明,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经济型饭店;问题;策略;集团化 引言 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最初目的是赢得外汇收入,因此,入境旅游是早期旅游业经营的主要内容。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饭店业,为了适应国外游客的需求也必然优先发展高档饭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旅游逐渐发展壮大、国际大众化旅游逐渐成熟。但是目前,我国在满足大众化旅游需求的市场供给方面却存在着巨大断层:质好价高的高星级饭店和质次价低的社会旅馆数量大,而干净、安全、价格适中的饭店少。饭店业的发展急需改变以高档饭店为主的局面,逐步形成高、中、低全面发展的行业结构。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 的相继召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舞台将更为广阔,饭店需求量十分巨

大,其中经济型饭店的需求增加最快。经济型饭店的良好发展势头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饭店转向了经济型饭店,也获得了较好的效益。从1997年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型连锁饭店品牌诞生至今,已经形成了三大阵营。第一大阵营:全国性的经济型饭店品牌,例如如家、锦江之星;第二大阵营:一些区域性的经济型饭店品牌,例如上海的莫泰168、广州7日饭店连锁、南京的金一村等;第三大阵营:国际饭店管理集团,例如法国雅高的宜必思和美国速8。相对的近十年来,关于经济型饭店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讨论和研究最多的是经济型饭店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前景这几个方面。 一、我国经济型饭店的产业界定 目前,经济型饭店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根据史密斯旅行研究定义,经济型饭店指的是保持低廉价格,针对20%低端市场的价格敏感消费者的饭店。 在《WTO现代饭店及餐饮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经济型饭店的定义是:经济型饭店一般为廉价饭店,该饭店通常只经营客房。饭店本身没有餐饮管理设施或仅有十分有限的餐饮服务,价格低廉。欧美饭店业发达地区在划分饭店类型时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是将饭店划分为,豪华型/高档饭店、中档饭店和经济型饭店。一般而言,经济型饭店提供的是相对于中高档饭店的全套服务的有限服务。一些经济型饭店只提供早餐,只有一个餐厅甚至没有餐厅;浴室分享;不配备公共休息室、夜总会、美容美发室、健身房、商场等设施,只向客人提供满足其住宿要求的基本的服务。

品牌社群文献综述教学内容

一、品牌社群概念及特征 1、定义 Muniz和0’Guinn(2001)认为品牌社群是一个特殊的、不受地域限制的消费者群体,它建立在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费者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之上。 品牌社群具有类似于“传统社区”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共同意识、共同的仪式惯例以及基于伦理的责任感。 与以前的营销研究不同,品牌社群是围绕某一品牌的社会集合体,是人与人、人与品牌之间的一种联系。它是一个精神社群,成员通过品牌来寻求对自我的认同,通过社群来重新建构自我向往的牛活方式,这就是品牌社群重要意义所在,它的提出为品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Alexander.Schouten和Koenig(2002)认为品牌社群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关系网络,强调核心消费者的作用。 MeAlexander等人突出强调了消费者在品牌社群中的品牌体验,认为品牌体验来自于成员间的互动,消费者在互动和体验中与营销人员共同建构了品牌意义。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社群的存在和意义就在于给消费者提供与品牌相关的各种非凡的消费体验。 Belk和Tumbat(2005)以及Muniz和Sehau(2005)分别对品牌社群的类宗教性特征做了深入研究,以期能更好的反映消费者对其钟情品牌的极度热爱,甚至是信仰。 人们认为宗教性这比自我更有意义、更具力量并且非同一般。宗教活动使人心醉神迷,而且超越了自我。在有共同信仰的社群成员中,当社群成员对某一品牌极度热爱时,就会表现出消费的宗教性。对消费者而言,品牌取代了传统宗教,成为其个性展现和生活追求之所在。 Bagozzi和Dholakia(2006)认为品牌社群是那些对一个品牌具有共同热情的消费者形成的社会团体,他们可以通过团体行为来完成共同目标或表达出相互的情感和承诺。 本质上,这与Muniz和O’Guinn的定义是一致的,它们都强调某个品牌的消费者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行为。 2、结构 (1)消费者品牌结构模型 Muniz和O’Guinn(2001)所提出的品牌社群概念丰富了“消费者——品牌”关系模型,强调的是以品牌为中心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此模型表明了消费者因品牌而联结在一起的意义,同时也表明“消费者一消费者”关系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模型的特点是聚焦,缺点是除了本品牌的其他消费者之外,竞争对手的消费者也会对本品牌消费者产生影响。 (2)基于核心消费者的品牌社群模型 McAlexander等(2002)对Muniz等的三角模型做了扩展,提出了一个“基于核心消费者

文献综述

我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文献综述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外贸规模与结构都远远落后于外贸发达省市。本文根据河北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河北省对外贸易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了河北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潜力,提出河北对外贸易发展应继续实施自主创新品牌战略、加快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协调产业布局与区位优势,推动河北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 1. 我省对外贸易的现状 1.1我省产业结构 河北省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从总体经济发展态势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基本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从产业结构视角来看,河北省二、三产业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占GDP总量的比重将近86%,尤其是第二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从产值比重来看,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特征较为明显,呈现出“二、三、一”的比例特征,也就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三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占GDP的产值自1989年以后逐年减小,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逐年递增,其中工业产值比重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80%以上,且随第二产业比值的增加而增加,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同第二产业一样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上述特点表明,第二产业是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第一产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减少,第三产业的作用正在逐步凸显,从三次产业的演变规律来看,当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及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2市场结构:高度集中于亚、欧、美三大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对外贸易伙伴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欧、美三大地区。近年来,河北省对亚洲市场的出口比重占绝对优势,基本维持在47%左右,而欧洲和北美洲所占比重分别为30%和12%左右,三个市场的总和占全省出口90%以上。2003年河北省对亚洲、欧洲、北美洲出口比重分别为46.79%、32.46%和13.06%,合计占全省出口的92.31%。2009年,三个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40.19%、31.45%和14.55%,合计占86.19%,亚洲市场略有下降,欧洲和北美洲市场所占份额相比上年有所提升。2012年,河北省进出口居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是:澳大利亚、巴西、美国、德国、韩国、印度、日本、俄罗斯、意大利、荷兰,依然以亚、欧、美三大市场为主导。 1.3出口商品结构比较 为了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是否合理和优化,一般用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低来说明。近年来,外贸强省市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崛起,特别是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形成了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格局。而河北机电产品出口额为33.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为26.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

品牌理论文献综述

品牌理论的演变 英国学者彻纳东尼指出:“一个成功的品牌是一个好的产品、服务、人或地方,使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获得相关的、独特的、最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价值。” Jay P.McCormack和Jonathan Cagan(2003)认为建立和保持一个一致的品牌陈述是建立一个成功产品的重要部分。我们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品牌理解的各种观点以及各种品牌理论研究进行评述和归纳,为我们研究品牌传播理论及品牌网络传播理论做理论基点,并期望能够揭示品牌理论研究的新趋势。对于品牌内涵的诠释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品牌是符号 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许多学者认为品牌就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产品,或者说是区别产品的记号,他们对品牌的认识也仅局限于企业层面。美国营销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A)在1960年将品牌定义为:“品牌系指一个名称 (name)、语词 (term)、标志(sign)、象征 (symbol)、以及设计(design),或是上述各项的组合,以藉此辨识出一个或一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进而与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有所区别”;Chematory&Mewilliam(1989)“品牌是一种辨识的图案,使其与竞争者有所差异”;美国管理协会认为,品牌是经营者或经营者集团的产品与服务,基于与其他竞争者有所区别而赋予之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亦或是上述方式的结合(Peter D.Benneh,1998);美国营销学权威菲力普·科特勒〔1〕进一步分析认为:品牌是一种或一组为了辨认某个销售者区别于竞争者的产品和劳务的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品牌拥有文化象征、个性特征、利益、属性、价值体现、用户暗示等六层含义;Lynn B.Upshaw (1999)在其出版的《塑造品牌特征》一书里指出:品牌是使某种产品和服务能够区别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 (2)品牌是情感 1955年,最早对品牌进行研究的Burleigh B.Gardner和Sidney J.1evy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品牌的论文《产品与品牌》,他们阐明了下列原理:品牌的发展是因为品牌具有一组能满足顾客理性和情感需要的价值,品牌的创建要超越差异性(differentiation)和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它应该注重开发一种个性价值(personality);King(1970)指出,品牌不仅由于其功

“我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我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一、文献资料目录 【1】邓士燕浅谈当前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期刊论文)-广东财经职业学院院报2007(06) 【2】孔祥荣加快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对策及研究2008(04) 【3】胡景岩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4】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域贸易竞争的实证分析2008(10) 【5】肖雨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思路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9(06)【6】陈娟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期刊论文)-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5) 【7】胡琴.HU Kin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5) 【8】徐婧.Xu Jing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08,27(1) 【9】辛娜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0(9) 【10】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才智2011(3) 【11】陈文玲.CHENG Wen-ling 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9(4) 【12】贾光宇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竞争力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0(16)【13】孟建国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10(22)【14】杨慧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文社会科学学刊)-南北桥2010(9)【15】季彬张欣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0(09) 二,文献综述 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带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在整个国民产业中不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及服务贸易行业的不懈努力使得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现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其产业结构、分配发展方面、管理方面、法律法规方面等还存在着欠缺和不足。 毕业论文确定《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一选题,是希望通过整理和归纳各家所言,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性总结,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和分析,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者所持的观点有: ﹙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

关于服装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服装行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姓名:程潇宵学号:110510110 [摘要] [关键词]服装;品牌;定位;品牌营销; [英文摘要] [关键词] 一、中国房地产行业品牌营销研究的必要性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产业部门,其产业涵盖面广,涉及面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房地产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第一,房地产业关系人们的安居条件。住房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之一。第二,房地产是产业链较长的行业,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由此可见,房地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深化,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明显由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这标志着供需关系起了实质性的变化。即买方市场将以个人购房为市场主力,消费者在考虑价格和承受能力的同时,对开发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在日益开放的经济体系中,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与本国经济状况及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受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1。近几年,随着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许多房地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不仅如此,很多大企业也纷纷涉足房地产行业。如华润、中铁和中粮等大型国有企业,还有像新希望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行业竞争也异常激烈。而且国家不断出台房地产政策和金融政策,以调整住房结构,打压投资性需求,稳定住房价格。 在市场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方式则是通过设计各式各样的营销推广策略。2009 年上半年主要表现为暗降价,进入下半年以后,明降价开始明显增多,而且降价力度开始加大,到2012年降价的力度始终未减。但由于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在严重持币待购心理的影响下,房地产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降价并不能带来销售量的大幅度提升,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即消费者认为价格为持续下降,持币待购的心理会更加严重。数据显示,2009 年中国商品房交易量增长5.7%,而2009 年行业盈利增长却在下降。2011年商品房市场交易量快速增长态势有所缓和,总体增速呈下降态势。商品房成交量总体增速1陈兰青. 房地产品牌营销. 中国房地信息, 2006, 4

品牌建设文献综述

品牌建设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针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的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更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在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词:品牌、品牌建设 1国内外品牌理论研究综述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他非常形象的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 美国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这些要素的组合,其目的是借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些销售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1]。” 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和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为消费者对其使用产品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2]。 本文认为,朱华锋为品牌写的一个构成公式很清晰准确地表述了品牌的内涵,即:品牌=品名+品记+品类+品质+品值+品德+品行[3]。 大卫·奥格威(Confessions of an Advertising Man)将罗塞·瑞夫斯的USP 理论看作是在强卖,奥格威认为品牌的建立与提升是要塑造一个个性与发布一项成功的广告运动,这十分重要。企业必需思考品牌要用塑造怎样的形象,形象代表着个性,和人一样,产品也要有自身的个性,是产品形象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成功或者失败[2]。 定位理论的创建者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认为企业品牌提升的关键是要在目标

文献综述。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分析 ——文献综述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也随之快速发展。研究资料显示, 从1990年至2005年期间,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8%。世 界的排名也从原先1990年的第二十六位上升到了2004年的排名第九位。从此 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内的服务行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都 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小觑的作用。尽管如此,我国的有部分学者则通过计算比较 优势指数变化认为,从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还是处于劣势地位,甚 至还在持续恶化。那么,对于我国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来说,具体现状是怎样呢?目前已经成为了较为关注的问题。 服务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重要,服务贸易的发展已 经直接的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的竞争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 重心向服务贸易业倾斜,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速超过了货物贸易,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 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标志 着当代贸易的内涵、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已于2001年底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意味着中国服务贸易市场将日益融于国际服务市场。面对强劲 的国际竞争,中国必须在世贸组织的多变规则下进行服务市场开放,参与国际 服务贸易竞争。因而,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概念 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 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 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 《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GATS,1994年4月15日),其中对服务贸易做出了明确的定义:第一,跨境提供 (cross-border supply)。第二,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第三,商业

品牌定位的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定位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品牌定位概述 定位最初是由美国人艾·莱斯和杰克·特劳在1972年提出并加以推广和应用的。他们提出“定位”概念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品牌市场传播的效率问题,是为了应对传播过度造成的品牌信息难以被消费者注意和接受的问题。 里斯、特劳特提出:定位是为产品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同一细分市场上有着数不清的竞争者,品牌要使自己获得消费者喜爱并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就一定耍使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目中,并占领消费者心智阶梯中的重要地位。这种地位的获得主要来自品牌定位的成功——它是由品牌缔造者与品牌消费者共同完成的,这就是品牌定位的基本含义。 上世纪70年代由艾·里斯(AL Rise)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提出“定位”概念,在国外已被认为是进行品牌定位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概括,定位早已超越了广告视野,上升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战略和思想。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强调:企业品牌或产品应在消费者心目获得~个据点,一个认定的区域位置,企业的营销策略应在消费者心智上下功夫,努力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优势的地位。品牌定位是从概念层面决定如何把本品牌与竞争对手品牌相区别,如何使本品牌与消费者的生活、人生目标和追求联系起来,从而给消费者提供选择该品牌的充足理由。 2.品牌定位系统 2.1品牌定位的内涵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拉里·耐特提出:“未来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和投资者、都将认识到,只有品牌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而唯一能够拥有市场的途径是拥有具备市场优势的品牌。” 凯温·格兰西和罗伯特·舒尔曼曼在《灭商的营销秘密》( marketing MythsThat Are killing Business)一书中认为:三种因素导致错误品牌定位的发生,第一,企业自始未能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策略;第二,企业未能清楚地将定位思想、理念和原则传达给市场;第三,企业未能提供足够的营销资源的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稳步增长,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九十年代开始,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后续谈判给新世纪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1 有关服务贸易的一般概述 1.1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内涵 (1)服务业的定义 对服务业的定义及其所包括的业界范围,国际学术界还存在很大的分歧,不同学者对服务业所覆盖的行业范围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于服务概念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亚当.斯密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角度对货物和服务加以区分,将生产物质的、有形商品的劳动视为生产性劳动,而生产非物质的、无形商品的劳动则是非生产性劳动。他提出服务不是生产性的而是非生产性的,因为服务一旦完成便消失遁形,同时,它不能固着或呈现在可售卖的物品里边。随后的经济学家,例如萨伊、马歇尔则从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出发,提出凡是能够创造效用的活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因此创造无形产品的服务活动与创造有形产品的劳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

用。 马克思认为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的名词,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服务无非是某种使用价值发挥效用,而不管这种使用价值是商品还是劳动。从上述马克思的相关表述中,我们不难得出,虽然从物理特性角度区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一个物体、一种装置、一件东西,而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是一种行为、一种动作、一种努力。但从本质上讲,服务与有形商品都是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美国经济学家霍尔(1977)认为,所谓服务就是隶属于一定经济单位的人或物在事先合意的前提下,由于其他经济单位的活动所发生的变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消费单位的变化与生产单位的变化同时发生,这种变化是同一的。服务一旦生产出来就必须由消费者获得的事实意味着服务不能储存,这与其物理特性无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格瓦蒂(1984)、桑普森和斯内普(1985)相继扩展了霍尔提出的服务概念,他们将服务区分为两类:一类为需要物理上进行接触的服务,另一类为不需要物理上进行接触的服务。 我国学者黄少军则认为,服务业仅包括住宿和饮食服务、金融和保险、房地产业及其租赁业、广播电视和文化娱乐业、医疗保健和卫生福利事业、专业技术及咨询业、教育和体育、居民生活服务业等,而交通业、通讯业、贸易、政府部门与上述服务业构成第三产业。而中国政府对第三产业的界定与服务业的内涵

品牌形象文献综述

1前言 生存在于生命的延续,更在于生命在延续过程中的激发和升华,企业的生命也是如此。面对当前残酷、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更需要企业在生存中不断开拓和创造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力。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市场竞争、品牌竞争等逐步显示出其局限性,在信息日益共享的“信息时代”产生了众多趋同现象,即同类商品之间的技术、服务、价格等的水平越来越难分上下。为此,作为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手段——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已成为制胜的法宝。 品牌形象是品牌构成要素在人们心目中的综合反应,也是消费者记忆中关于品牌的所有联想的综合感知。品牌形象由品牌的内在形象和品牌的外在形象构成,其中品牌内在形象主要包括品牌产品形象和品牌文化形象,品牌外在形象主要包括品牌标识形象和品牌信誉形象。品牌形象塑造,就是指成功地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构筑、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国内外关于品牌形象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将国内外关于品牌形象相关理论、品牌形象测评、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塑造四方面的研究资料整理归纳,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品牌形象相关理论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供理论依据。在品牌形象相关理论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USP理论、多重属性模型、BI理论、比尔品牌形象理论以及我国学者罗子明的品牌形象的特性及构成理论。 (1)USP理论又称独特销售说辞理论[1],是罗瑟·里夫斯提出来的,主要应用于广告策划中。该理论在消费者是理性思维者的前提假设下认为:消费者倾向于只记住品牌的一个东西即强有力的主张或概念,并进一步认为在消费者心目中,一旦将这种强有力的主张、说辞或许诺同某一特定的品牌联系起来,就会给该产品以持久受益的地位。 (2)多重属性模型多重属性模型是消费者行为学中最常用来解释和预测个体消费者品牌偏好的理论之一。多重属性模型有许多变式,如“信念-评价模型”、“信念-权重模型”、“决定-属性模型”等。这些模型都来源于费什1996年提出的“期望-价值”模型。 (3)BI理论又称品牌意象说[2],是著名广告人大卫·奥格威在1948年提出和倡导的。品牌意象说中的“意象”与“品牌形象”中的“形象”所对应的英文都是“image”,但所指的意义是不同的。前者指象征性的、表现价值观念的联想。奥格威认为:同类产品的许多品牌,就其物理属性的差别而言,消费者是很难区别的;营销者主要通过广告等手段赋予品牌不同的联想来达到这一目的。只要这些联想符合目标市场的要求,它们就会赋予品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外国文献综述 Hoekrnan与G.Karsenty在《经济发展和国际服务交易》中指出全球服务贸易在过去重要增长阶段很大程度上被分析家与政策制定者所忽略,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大约20%,全球出口总额达到8000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而后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快速增长,该产业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幅度上升。国际服务贸易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寻求实现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二、国内文献综述 吴汉嵩在其著作《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中指出: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越来越快,新兴服务业不断出现。新兴服务贸易代表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应紧跟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步伐,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新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并根据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现状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将二者结合起来,由我国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杨青在《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思考》中,以我国贸易结构作为出发点,提出服

务贸易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效率促进和质量提高具有特殊作用。基于2002-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大幅增长,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12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4.2%,居世界第五位;服务贸易进口1301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的3.9%,居世界第七位。但在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严重,竞争力弱等问题也比较明显,这与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有一定联系。在文章中从进出口贸易额和国际竞争力两个角度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仍然较大程度地依赖于自然禀赋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而且总体竞争力低。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以先天条件取胜,容易受气候环境、地理条件等外在因素影响,层次较低,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并不强。而具有获取高附加值能力且对经济增长有内生作用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贸易额比重偏低,逆差较大,竞争力极其微弱。基于上面出现的问题,该文为我国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提出一些建议:大力培育国内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与适度保护;提高知识技术要素供给等。 袁永友在其文章《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创新思路与对策》中提到:随着当代国际贸易学科研究的深入,培养服务贸易人才正在成为国贸专业建设的迫切问题,但长期以来,国贸专业形成了以“货物贸易”为中心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服务贸易呈现“专业空白”,服务贸易人才培养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现状分析了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促进服务贸易专业创新的趋势及机理,提出了服务贸易专业创新的若干对策思路。 专业创新的基本条件是学科发展、市场需求、运行机制与制度安排。为发展服务

宁波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宁波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服务贸易,改善服务贸易结构,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提高竞争力的新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使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要由2005年的1582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4000亿美元。目前宁波要保持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促进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必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根据现有数据分析,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整体规模小、水平低,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弱,国际竞争力不强,严重滞后于国际货物贸易发展。因此,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既要重视企业的服务营销,也应当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 1 服务贸易及其理论分析 1.1 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 80年代中期,巴格瓦蒂(J.N.Bhagwatti)(1984年)及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R.Snape)(1985年)相继扩展了霍尔的“服务”概念,他们把服务区分为两类:一类为需要物理上接近的服务,另一类为不需要物理上接近的服务。以此为基础,巴格瓦蒂将服务贸易的方式分为4种:(1)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移动的服务贸易;(2)消费者移动到生产者所在国进行的服务贸易;(3)生产者移动到消费者所在国进行服务贸易;(4)消费者和生产者移动到第三国进行的服务贸易。桑普森和斯内普对服务贸易的分类同巴格瓦蒂基本相同,只是把服务消费者换成服务接收者,并且它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中国学者探讨服务贸易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最早的代表者是汪尧田和周汉民教授。他们关于服务贸易的概念曾经指出:“国际服务贸易在概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无形的,是指发生在围家之间的符合于严格服务定义的直接服务输出与输入活动。而广义的困际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劳动力的输入输出,也包括无形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的交易活动,如卫星传送与传播、专利技术贸易等。”刘东升 (2005)提出服务贸易一般以银行、金融、保险、运输、电讯、广告、会计、房地产、

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分析文献综述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分析文献综述 姓名:汪家盼班级:汽服1301 指导老师:李晓政 摘要: 随着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大幅度的提高,撬动了我国蕴藏已久的家庭轿车消费欲望,一时间,国内车市异常火爆,汽车消费的重点也转向以家庭为单位的私家车市场。汽车也就此始走进普通民众的家庭之中。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汽车大国,并逐渐进入汽车社会。中国轿车私有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为汽车消费后市场提供了无穷的商机。与汽车消费配套的汽车服务行业(或者称为汽车后市场业)已成为一个庞大的、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市场。 近几年来,继汽车精品与装饰、汽车音响市场的繁荣,汽车导航、车载电子、汽车安全、汽车改装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汽车用品市场。同时,围绕着汽车消费相关的连锁服务、汽车维修与保养服务、汽车金融服务、售后服务、经销服务等汽车服务行业,也朝着一体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方向蓬勃发展,形成庞大的汽车服务产业市场。当前,汽车产业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目前汽车服务行业的产业链建设还不完善,存在企业提供的汽车服务项目需要进一步创新,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面对日益提高的汽车用品与服务需求,需要从硬环境和软环境共同着手,针对主要问题,尽快解决,努力推动汽车服务行业平稳快速地发展。本文通过汽车服务行业发展分析的综述,了解到了现在汽车服务行业发展的现状和一些问题,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关键词:汽车,市场,售后,服务

正文 1.汽车服务行业的概念 汽车服务业定义:汽车服务业包括汽车售前、售中、售后三方面的服务。以轿车 为例, 所谓售前服务是指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控制与市场调查等成品出厂前的服务; 售中服务是指促成销售的服务, 包括销售咨询、广告宣传、贷款与保险资讯等服务; 售后服务是指整车出售及其后与轿车使用相关的服务, 包括维修保养、车内装饰(或改装) 、金融服务、事故保险、索赔咨询、旧车转让、废车回收、事故救援、市场调查 与信息反馈等内容。 2.现有汽车服务行业的分类和分析 ①汽车分销 指汽车新车的批发、零售商业的业务。良好汽车销售网络架构对促进汽车销售量 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汽车服务业的基本业务。目前我国汽车分销体系尚处于分散 状态,营销网络模糊。 ②汽车维修和保养 汽车维修指对汽车的故障的排除,包括更换汽车自然和非自然损耗造成的零配件 等汽车用品业务。目前我国的汽车市场,汽车用品质量和修车店修理水平得不到保证,汽车相关服务远远跟不上需求,在一个侧面上阻止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保养指对汽车使用一定的故障预防服务业务,包括首次养护,中期养护等, 良好的养护可以大大降低汽车的故障发生率,减低汽车维修费用,促进汽车消费者的 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国外,汽车养护蓬勃发展,汽车养护业早已不是一个新兴的 市场。 ③汽车装饰和美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