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引言: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游客选择旅行目的地和游玩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研究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有关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游客对某个旅游目的地的认知、感知和评价。
它包括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旅游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特征。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媒体宣传、旅游推广、游客口碑、个人经验等。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和意义旅游目的地形象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积极的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旅游目的地形象也影响游客的行为和满意度。
一个正面的形象可以增加游客的忠诚度和推荐意愿,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三、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成果目前,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
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统计,研究者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首先,目的地形象的构成主要包括景点特色、服务质量和口碑。
其次,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会受到个人经验和期望的影响。
最后,形象的变化和修复也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重要环节。
四、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尽管已经有许多研究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现有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发达国家和知名旅游目的地,对于边远地区和新兴旅游目的地的研究仍然较少。
其次,大部分研究依赖于问卷调查,对于游客的真实感受和行为缺乏深入了解。
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加关注非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评价方法的创新。
结论: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和品牌塑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地关注非传统旅游目的地,深入了解游客的真实感受和行为,并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以推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深入发展。
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研究综述

品牌资产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系:研究品牌资产如何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以及如何通过品牌资产的提升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03
品牌资产与旅游者行为的关系:研究品牌资产如何影响旅游者的行为,以及如何通过品牌资产的优化来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02
品牌资产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品牌资产如何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通过品牌资产的优化来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评估方法
PART THREE
基于消费者感知的评估方法
04
03
品牌知名度: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
01
品牌形象:消费者对品牌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02
品牌忠诚度: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和持续购买的意愿
品牌联想:消费者对品牌的联想和情感反应
品牌价值:消费者对品牌的整体价值评价
05
品牌满意度:消费者对品牌的满意程度和推荐意愿
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案例研究
PART FIVE
成功案例介绍与分析
- 成功原因: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设施
案例二:意大利威尼斯
- 品牌资产:现代化都市、动漫之都、美食之都
- 品牌资产:浪漫之都、艺术之都、时尚之都
- 成功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化遗产、完善的旅游设施
不同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01
品牌知名度: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
04
02
03
品牌美誉度:通过消费者评价,了解品牌的口碑和形象
品牌忠诚度:通过消费者行为,了解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程度
品牌联想:通过消费者认知,了解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和情感
05
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旅游目的地研究是旅游学领域内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关注的是旅游者的旅行目的和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如何通过开展旅游活动来提升相关旅游城市和地区的综合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概括性地分析旅游目的地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旅游目的地基础理论旅游目的地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定义、组成要素、旅游目的地集成理论、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互动等。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和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是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核心内容。
2. 旅游目的地地域分析旅游目的地的地域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分析、旅游供给分析和旅游市场分析。
旅游资源分析是旅游目的地研究的一大重点,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等分析。
旅游供给分析是指分析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制定、推广、投放和销售等方面的问题。
旅游市场分析则是关注旅游市场的特征、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
3. 旅游目的地评价旅游目的地评价包括对旅游目的地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各方面的评价,包括旅游资源评价、旅游产业评价、旅游设施评价、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旅游市场评价等,以及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
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可以对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 旅游目的地规划和设计旅游目的地规划和设计是为了契合旅游市场需求、开发旅游资源和提高旅游竞争力,使旅游目的地具有完备的规划和设计流程,从而实现旅游目的地的有效管理和开发。
旅游目的地规划和设计的关键在于制定可行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准确把握旅游市场需求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综上所述,旅游目的地研究是多学科、多要素交叉研究的复合性学科,对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景观和旅游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城市的宣传和推广,可以制定出更合理、更加有效的旅游目的地规划和设计方案,实现旅游目的地开发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旅游的兴起,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进行综述,从目的地形象的定义、形象塑造的方式、形象对游客行为的影响以及形象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义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游客对某一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印象和感知,包括目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文化特色、服务品质等方面。
形象是主观的,是游客对目的地的主观认知和评价,同时也受到宣传推广和口碑传播的影响。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方式1.宣传推广:通过广告、宣传片、网络平台等方式,展示目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特色和服务品质,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塑造目的地积极正面的形象。
2.口碑传播:游客的亲身经历和分享对目的地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的地要加强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让游客成为目的地形象的传播者。
3.合作交流:与其他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等进行合作交流,加强互补优势,提升整体形象。
三、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行为的影响1.选择决策:目的地的形象是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形象好的目的地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形象不佳的目的地则可能被游客所忽视。
2.满意度和忠诚度:目的地的形象对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有着重要影响。
形象好的目的地能够给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提升满意度和忠诚度。
3.口碑传播:目的地形象良好的游客更容易成为目的地的宣传者和推广者,通过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
四、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1.品质管理:目的地要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和游客体验,做到真诚、热情、专业,让游客感受到优质的服务。
2.危机管理:当出现危机事件时,目的地应及时应对,积极回应,避免形象受损。
3.形象宣传:加强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向游客传递目的地积极正面的形象。
4.反馈机制:建立游客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意见,改进不足之处。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的选择决策、满意度和忠诚度以及口碑传播都具有重要影响。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_马勇

文章编号:1004-9479(2008)01-0144-10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马勇,张祥胜(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武汉430062)世界地理研究WORLDREGIONALSTUDIES第17卷第1期2008年3月Vol.17,No.1Mar.,2008收稿日期:2007-10-15;修订日期:2008-01-10作者简介:马勇(1964-),男,教授。
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
Email:mytcn@163.com摘要: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该领域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旅游目的地研究在国内也受到了重视,有诸多学者围绕旅游目的地发展进行了各类研究。
由于旅游目的地内涵丰富、外延较广,国内外对于旅游目的地研究所涉及面较繁杂。
本文基于对近10年发表在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刊物上的相关文献分析和整理,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进程进行了回顾,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的研究情况。
文章主体部分对旅游目的地研究脉络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总结,得出国内主要从地理学、市场学、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学、人类学等方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研究。
本文以期能够为旅游目的地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研究视角;国内;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A作为旅游产品的生产地和旅游消费的发生地,旅游目的地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重要依托。
国外关于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已经具有了一定深度和广度,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旅游目的地为核心的研究框架。
钟行明、喻学才[1](2005)两位学者已对国外旅游目的地研究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综述,而本文对国内1996-2006年期间发表在各种期刊上被CNKI索引的200多篇文献进行分析和综述。
这些文献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形象、营销、管理、发展以及与旅游者、当地居民的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研究脉络,是各种学科交融在旅游研究的土壤上生长出的一棵茁壮的“学术树”。
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研究综述由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目的地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和目的地营销者的广泛注意。
在对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背景进行了梳理,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得出相应的启示。
标签:旅游旅游目的地形象形象形成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市场供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旅游业在经历了资源驱动、产品驱动、市场和营销驱动后已经进入了“形象驱动”阶段,形象的设计直接决定了目的地旅游开发的方向,如何策划鲜明、独特、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特色形象,已成为一个旅游地或旅游企业拥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
旅游形象研究对于提高旅游地和旅游企业的知名度、识别度、美誉度及引导旅游者的出游行为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1.“形象时代”来临伴随着形象时代的来临,形象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
王晞在2005年对23位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结果无一例外地表示在选择旅游地时,除了考虑时间、交通方式和履行成本等因素外,旅游目的地形象是非常关键的吸引因素。
2.旅游规划进入形象驱动阶段在目前的形象驱动阶段,旅游形象设计将在旅游业发展中得到更大程度的关注,同时促进了旅游形象实证研究快速发展。
3.各级政府及学者对旅游形象问题的高度关注旅游形象建设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密切关注旅游地形象策划和传播,积极开展区域和城市的旅游形象主题口号和旅游标示系统的设计,广泛开展旅游形象公众征集活动。
4.“形象贸易”促进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贡献,区域旅游形象也已经成为一种高效的区域自我推介的工具。
“旅游搭台,经济唱戏”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招商引资、对外宣传的惯用手法,各种旅游“大篷车”、旅游交易会、推介会遍地开花,在国内外树立、传播、改造区域旅游形象的行动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形象贸易”在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游品牌定位及综合分析报告

旅游品牌定位及综合分析报告1. 引言该报告旨在对旅游品牌进行定位和综合分析,为相关公司或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本报告将分析旅游品牌的市场地位、目标客户群体以及品牌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地位分析我们首先对旅游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和竞争对手分析,我们了解到该品牌在旅游行业中的知名度较高,并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然而,该品牌在某些细分市场中可能面临激烈的竞争,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特色和优势。
3. 目标客户群体分析接下来,我们对旅游品牌的目标客户群体进行了分析。
通过调查和用户调研,我们发现该品牌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年轻的旅行者,他们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和独特的目的地。
这些客户通常对旅游品牌的品质、服务和可持续性有较高的要求。
4. 品牌特点分析在品牌特点分析部分,我们探讨了旅游品牌的独特之处。
该品牌注重创造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他们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提供本地化的旅游体验,并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特点使该品牌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5. 品牌定位建议最后,在品牌定位建议部分,我们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 进一步加强品牌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服务,以吸引更多目标客户;- 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提高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性;- 加大营销力度,提高品牌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断创新和改进,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偏好。
6. 结论通过对旅游品牌的定位和综合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该品牌在市场中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的品牌特点。
通过进一步加强品牌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服务,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以及增加营销力度和不断创新,该品牌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旅游品牌定位及综合分析的报告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

Further Cover深度涉足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王芳菲 王取银(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摘 要:全域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全社会上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践行全域旅游也能够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文梳理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案例、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结构、全域旅游的动力机制和支持因素这六个研究领域进行归纳与述评,提出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议:增强对策建议的针对性,从供需结合角度进行考察和选取典型地区案例等。
关键词:全域旅游;综述;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合理流动、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丰硕,落地实践可圈可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而易见。
全域旅游作为国家战略和发展理念,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回顾近年来关于全域旅游文章,把握全域旅游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对拓宽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域旅游文献研究概览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词“全域旅游”,从总体上把握文献数量和主题分布,从文献数量来看,2013年之前文献数量非常少,2013年开始逐渐增长,2016年激增,从2017年至今每年新增文献数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文献的主要主题来看,排名前10位的主题有“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旅游业”“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发展路径”“高质量发展”“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区”“政府工作报告”。
二、全域旅游文献研究分析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搜索和下载全域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概念研究,注重筛选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创新性的文献,应用研究搜索范围较为广泛,并主要注重近几年的研究。
笔者对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类、提炼和综合分析后,发现关于全域旅游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板块。
(一)关于全域旅游的理论认知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可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由厉新建等在2013年正式提出,指出要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角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分别对临安自身资源和来访游客进行分析的基 础上,提出将临安应定位在 “吴越文化和宗教
⑤ 随着十二五规划将文化提升为国民经 。 文化”
济支柱型产业,区域文化背景在品牌定位时越来 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任永强 ( 2012 ) ⑥ 提出要 结合地域文化定位区域旅游文化品牌 。此外,旅 游目的地定位还要考虑旅游地自身所处的生命发 展周期、客源市场情况、与上一级品牌形象是否
⑦ ( 2002 ) 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品牌与形象的关系 。
文娟 ( 2010 )
认为旅游目的地品牌是游客通过
品牌名称和标识对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的联想和
② 感知,代表旅游目的地的品质和美好的联想 。 ③ 旅游目的地品牌独特的公众性与复杂性,
决定其不仅需要通过物化将展现其存在,而且需 要强化其与旅游者的联系,实现品牌承诺。
· 52·
国内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综述★ 周晓贞★
又有整合营销; 既包含符号营销,又包含新媒介 下的网络营销途径分析 。随着十二五规划将文化 提升为 国 民 经 济 支 柱 型 产 业, 旅 游 业 上 升 为 “战略性支柱产业 ”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研究成 为重点,研究者更多关注区域文化背景在品牌定 位中的作用、品牌文化内涵的发掘以及文化型旅 游区 ( 点) 品牌的构建。 总体来讲中国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经历了一 个从旅游目的地形象到旅游目的地品牌,从旅游 目的地品牌的定位、 营销 ( 现在对网络营销依 旧较多) 到品牌文化内涵发掘的过程 。 研究方 法既包含个案分析 ( 占总文章的 68. 9% ) ,又包 含多角度 ( 生命周期理论、 区域整体利益角度、 社区居民认知角度等) 、 多学科 ( 管理学、 地理 学以及人类学) 的理论研究。 研究对象既包含 的旅游 景区旅游 品 牌 ( 占 22% ) 、 城 市 旅 游 品 牌 ( 占 58% ) 也包含更大区域 ( 省、 区域性) 目的地品牌 ( 占 20% ) 。
: 《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旅游营销创新研究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 第 6 期。 ① 庞力萍,高 静 : 《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 ,《旅游科学》 2007 年第 4 期。 ② 李天元 : 《旅游景区品牌管理模型研究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年第 6 期。 ③ 朱强华,张振超 : 《古都安阳旅游城市形象定位及推广 》 ,《科技信息》 ( 科学·教研) 2007 年第 24 期。 ④ 于正松 : 《文化势能在临安文化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 ,《消费导刊》 2009 年第 1 期。 ⑤ 朱慧斌 : 《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打造宝鸡旅游文化品牌 》 ,《陕西发展和改革》 2012 年第 1 期。 ⑥ 任永强,李鹏浩 : 《大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及整体策划 》 ,《旅游学刊》 2000 年第 5 期。 ⑦谷 明 : 《旅游宣传口号的有效性分析 》 ,《社会科学家》 2011 年第 4 期。 ⑧ 马东跃 : 《县级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以潘阳县为例》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年。 ⑨ 漆尉琦 : 《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与旅游口号 》 ,《人文地理》 2006 年第 2 期。 瑠 李 山,王 铮 瑏 : 《旅游宣传口号的有效性分析 》 ,《社会科学家》 2011 年第 4 期。 瑡 马东跃 瑏
— —旅游目的地品牌 一、概念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界定主要 是从 2 个角度出发的,一种是从品牌表现形式角 度: Ritchie ( 2002 ) 认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就是用 名称、符号、标志或其他图形系统来识别和区分
① 另一种是从游客感知角度,张 不同的目的地。
在 CNKI 中以 “旅游地 or 旅游目的地 or 景 1979 ~ 2013 年 区 and 品牌” 为主题,时间从 “ 4 月 30 日” ,进行精确检索,共有 3728 条记录, 在对文章分析时将不属于学术研究性的,以旅游 企业品牌、旅游商品品牌、旅游产品品牌等为主 要研究内容的文章删去,最后共得到 877 篇文章 ( 由于本文将 1995 年李雷雷关于深圳旅游形象设 计的作为起点,故该文虽未检测到依旧纳入统 计) 。 第一阶段 ( 1995 ~ 2001 ) : 引入阶段,此阶 段国内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案 例分析,侧重 应 用 性 研 究,研 究 文 献 较 少 ( 共 20 篇) ,方法上多借鉴管理学和企业形象设计 。 第二 阶 段 ( 2002 ~ 2010 ) : 发 展 阶 段, 从 2002 年学者开始关注旅游目的地品牌,李树民
此后 9 年内学界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研究开始增 多,共 550 篇,内容比较宽泛,没有明确的侧重 点,既有针对旅游目的地品牌 形 象 定 位 、 品 牌 化、 品 牌 设 计 构 建 与 管 理 的 研 究 ( 高 静 2008 ) ⑧,又有关于旅游目的地品牌策略和传播 途径的分析 ( 郭英之 2006 ) ⑨,研究方法上多从 管理学、营销学及广告学的视角分析 。 第三阶段 ( 2011 ~ 2013 ) : 重 点 突 出 阶 段, 对 2011 年的 142 篇文章分析发现,有 53 篇是与 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相关,既有体育节事营销,
⑧ 漆 牌名称、品牌标志、品牌标识语三个部分。
三、研究内容
基于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研究内容包括三大方 面: 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构建 、营销以及管理。需 指出的是庞力萍 ( 2011 ) ① 等学者将旅游目的地 品牌定位与品牌形象设计纳入到品牌营销之中, 认为其是品牌营销一部分,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是 无可置否的,但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以及品牌 形象设计的作用并非仅仅如此,从旅游者感知角 度考虑,成功的品牌定位以及品牌形象设计是未 来提高游客忠诚度的基础与关键,是旅游目的地 与旅游者情感联系的纽带,因此在本文中将其归 入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单独阐述。 ( 一) 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 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构建是旅游目的地实施品 牌战略的开端环节,统摄、指导所有其他环节工 作的开展。 第一,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 。旅游目的地品 牌定位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定位使其从同类型旅游 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独一无 二的形象,因此差异化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的
针对城市旅游 品 牌 形 象 分 析,认
为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包括视觉符号系统和景观系
⑨ 李山 ( 2006 ) 认为品牌形象可以分为针对 统。
“内部市场” 的理念形象和针对 “外部市场 ” 的
瑏 瑠 优秀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不仅体现在 营销形象。
色彩与构图的独特性,标识的字体等设计上能反 应地域特色,而且宣传口号满足信息量适度 、反 应旅游者诉求、 创新性、 情感性 与 艺 术 性 等 原
· 53·
思想战线
2013 年人文社会科学专辑 第 39 卷 №. 2013 Vol. 39
品牌营销策略制定以及后期的品牌管理指明方 向。然而这一方面却是我国研究的弱项 。 旅游 目 的 地 形 象 由 于 存 在 “发 射 性 形 象 ” 与 “接受性形象 ” 的差异,旅游目的地在做好 基于旅游者的旅游形象调研基础上,尽量特色化 宣传标识、宣传语及宣传片,同时要注重传播渠 道即品牌营销策略和营销途径的选择 。 ( 二) 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 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重点在于如何把旅游目 的地美好的形象展示给旅游者,从而在旅游者心 中形成联想进而产生实际购买行为 。国内学者目 前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目 的地品牌的营销策略和传播媒介 2 个方面。 营销策略包括: 第一,节事营销。目前国内 对节事营销的营销主要集中在节事营销对旅游目 的地品牌其何种作用与如何发挥这种 2 个方面。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能改善举办城市的 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旅游文化的交流,有效地宣 传城市旅游品牌,而且有利于提高城市核心竞争
② 此外,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还应具 首要原则。
有准确性 ( 与资源特色吻合) 、 沟通性 ( 与旅游
③ 于正 者期待相吻合) 、 品牌个性以及连贯性。
松 ( 2007 ) 采用地脉、 文脉以 及 商 脉 分 析 的 方 法,提出安阳古都重新定位要更加突出文化因
④ 朱慧斌 ( 2009 ) 则利用识别框架分析方法 素。
⑦ 吻合以及竞争市场情况 。
第二, 旅 游 目 的 地 品 牌 形 象 ( 发 射 型 形 象) 。要想使成功的品牌定位产生有效的品牌联 想,为旅游者所识别,须将其形象化。国内对旅 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构成要素 、要 素分类和要素的特征 3 个方面。 马东跃 ( 2011 ) 尉琦 ( 2011 ) 将品牌形象要素总结为品
瑡 瑏 则。
综上,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构建通过品牌定位 与形象设计实现,目前国内品牌定位的原则主要 是特色化、市场化与旅游地自身相结合,在定位 策略上 不 仅 考 虑 自 身 条 件 ( 文 化 内 涵、 区 位、 所处旅游生命周期) 而且分析目标市场,有针 对性地进行定位。然而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不仅 包含形象定位,也包含发展定位,明确的、符合 实际的发展定位为旅游地未来的品牌形象定位 、
思想战线
2013 年人文社会科学专辑 第 39 卷 №. 2013 Vol. 39
国内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综述
周晓贞①
摘 要: 从 1995 年旅游目的地形象进入研究者的视线,到 2002 年发展到对旅游目的地品
牌的研究,至今已有 18 年的历程,本文针对这 18 年的论文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历 程与研究内容的分析 、评述,并提出关于旅游旅游目的地品牌未来研究的 3 大主题。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品牌; 营销; 管理
① 长效的节事活动,更能提 力和调整产业结构。
王玉 ( 2011 )
针对乡村旅游品牌提出可融
入乡村体育健身、乡村探险等多种活动满足旅游
⑦ 然而,体验营销的效果不仅受 者多样的需求。
到旅游目的地体验主题、 环境氛围、 产品活动、 管理水平影响等,还受旅游者内在特征 于旅游目 的地形象,20 世纪 80 年代末,国内开始意识到 形象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重要性,90 年代以 陈传康和李蕾蕾为代表的研究者开始对旅游目的 地形象研究予以重视,1995 年李蕾蕾以深圳景 点为例在我国首次探讨了旅游点的形象定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