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提倡节约,不让福建送“无用”的荔枝树,此树奢侈得“特殊”
植树节手抄报内容:“水果皇后”野生荔枝

植树节⼿抄报内容:“⽔果皇后”野⽣荔枝 野⽣荔枝在分类上⾪属双⼦叶植物纲、⽆患⼦⽬、⽆患⼦科。
它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植物。
本⽂是由植树节⼩学⼿抄报频道为⼤家精⼼挑选出关于《植树节⼿抄报内容:“⽔果皇后”野⽣荔枝》的内容,祝⼩朋友们和⼩数⼀样茁壮成长。
| | 野⽣荔枝 荔枝被誉为"⽔果皇后"。
我国是荔枝的故乡,也是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
野⽣荔枝主要分布于海南崖县、陵⼩、昌江、保亭、东⽅、琼中等县的坝王岭、猕猴岭、吊冒⼭、尖峰岭和⼴东雷州丰岛的徐闻等地。
野⽣荔枝是⼀种常绿⼤乔⽊,最⾼可达32⽶,胸径194厘⽶,枝叶繁茂、⽣机盎然、树⽪为棕褐⾊,并带有黄褐⾊的斑块,叶⼦为⽻状复叶,互⽣,草质,椭圆状,全缘,上⾯为深绿⾊,下⾯粉绿⾊,嫩叶则呈线褐⾊。
呈聚伞圆雌花序,绿⽩⾊的花朵较⼩。
果通常为椭圆形或椭圆状球形,成熟时果⽪为暗红⾊,上⾯具有⼩的瘤状体。
种为椭圆形,种⽪暗褐⾊,上⾯具有光泽,外⾯为⽩⾊的假种⽪所包被。
我国⼈⼯培育的荔枝树⼀般只有5-10⽶⾼,树⽪光滑,叶⽚由红褐⾊变为暗绿⾊。
花朵很⼩,淡绿中带⼏分⽩⾊,并不算鲜艳,但它的果实却特别引⼊注⽬。
每到丰收时节累累果实挂满枝头,⼀穗穗,⼀串串,似翡翠,如玛瑙,诱⼈垂涎欲滴。
剥开果壳,⾥⾯就露出了肥胖的半透明的⾁球晶莹如雪,⼀滴滴地外往淌着甜⽔,吃上⼏颗,顿觉清凉酸甜,沁⼈⼼肺。
荔枝具有丰富的营养,是⼀种⾼级滋补果品还有养⾎、消肿、开胃、益脾的药⽤价值,它的⽊材也被列⼊特等商品⽤材,纵理交错,结构致密,材质坚硬⽽重,少开裂,切⾯光滑,县有光泽,抗腐性强,可供制作上等家具、⾼级建筑的⽤材。
野⽣荔枝在分类上⾪属双⼦叶植物纲、⽆患⼦⽬、⽆患⼦科。
它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植物。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现代诗人) 杜牧(唐代诗人) 蔡襄(北宋名臣)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畴碧覆堤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谢谢观看
树形团团如帷盖
实 如 丹 , 夏 熟
朵如葡萄
核如枇杷
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
瓤 肉 莹 白 如 冰 雪源自浆 液 甘 酸 如 醴 酪
宋家香的故事
传说这株荔枝树的主人宋工为了保护它, 被当地恶霸活活打死,只剩下宋工的妻子王氏 孤苦伶仃地守着荔枝树过日子。谁知有一天, 黄巢义军南下,部队刚好驻扎在宋家附近,火 夫因无柴烧火,看到宋家这荔枝树长得高大粗 壮,就想砍来当柴烧,王氏急来阻止,苦苦哀 求,火夫才肯罢手。可没过两天,又来了一队 士兵,二话不说拿刀就砍这棵树,王氏冲过来 紧紧抱着荔枝树哭道:“要砍这树,就先砍我 吧!”
绿砂的来历
老者听这几位客官口音似是北方人,就满足他们的好奇 心,带领他们在荔枝林里一边游玩,一边寻找早熟的荔 枝。玩着、看着,乾隆皇帝发现有一棵荔枝的果实绿中 带点微红。乾隆皇帝手指这棵荔枝说:“这棵荔枝可以 吃!”老者顺手摘了一颗给乾隆皇帝,想让他尝尝酸味。 乾隆皇帝接过手一边剥着皮,一边往嘴里送。不慎这颗 荔枝落在沙地上。乾隆皇帝连忙弯腰捡起,一看这颗荔 枝仍然果肉晶亮不沾砂。乾隆皇帝似小孩一样往嘴里塞, 连连点头表示好吃。随从看到乾隆皇帝吃得高兴,就用 双倍的价钱买下这棵荔枝树的全部荔枝。 这棵荔枝 很快被客官们采摘下来,美美地饱食一番,剩下的就随 身带走,带不走的荔枝乾隆皇帝脱口而出对老者说: “这些荔枝赐给你!”
绿砂的来历
刚好,那位前年看到乾隆皇帝吃荔枝的老者也在其中。 老者得知知府、县令来黄巷村的来意时,恍然大悟, 想起了前年客官来黄巷村吃荔枝的情景。老者向大家 叙述了前年客官吃荔枝的始末。知府、县令听后,心 里踏实了许多,黄巷村有皇帝要吃的荔枝。 消息 传出,全村男女老少欢天喜地,互相奔走相告,把这 棵荔枝的果实全部采摘包装好,火速送进京城。 乾隆皇帝吃过的这棵荔枝,其皮红中透绿,果实落地 不沾沙。从此,人们称为“绿砂”
古树荔枝树的告白

古树荔枝树的告白(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古树荔枝树的简介二、古树荔枝树的历史价值三、古树荔枝树的生态价值四、古树荔枝树的经济价值五、古树荔枝树的文化价值六、古树荔枝树的保护现状正文古树荔枝树的告白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古树荔枝树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自然遗产。
它们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是自然界和人类文化的瑰宝。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树荔枝树的世界,了解它们的价值和保护现状。
一、古树荔枝树的简介古树荔枝树,顾名思义,就是树龄达到百年以上的荔枝树。
这些荔枝树一般生长在南方的亚热带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
古树荔枝树与其他荔枝树相比,具有更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古树荔枝树的历史价值古树荔枝树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陪伴着人类社会走过了漫长岁月。
一些古树荔枝树已经存在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它们亲眼目睹了封建王朝的兴衰和近代社会的变革。
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化,古树荔枝树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
三、古树荔枝树的生态价值古树荔枝树是自然界中的瑰宝,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树荔枝树根深叶茂,有利于保持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古树荔枝树还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生活和繁衍的场所,是生态多样性的重要载体。
四、古树荔枝树的经济价值古树荔枝树不仅具有历史和生态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古树荔枝树的果实品质优良,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此外,古树荔枝树的树干、树枝、树皮等部位都可以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五、古树荔枝树的文化价值古树荔枝树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古树荔枝树都与当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紧密相连,成为当地文化的象征。
古树荔枝树的存在,有助于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六、古树荔枝树的保护现状尽管古树荔枝树具有如此多的价值,但它们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一些古树荔枝树被砍伐或移植,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古树荔枝树。
永春名木古树荔枝树介绍

永春名木古树荔枝树介绍永春,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城。
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许多珍贵的树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名木古树。
这些古树不仅是永春的自然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本文将重点介绍永春的名木古树之一——荔枝树。
荔枝树,作为永春的名木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在永春的各个季节,荔枝树都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为人们带来无尽的惊喜。
一、历史渊源永春的荔枝树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唐朝时期。
那时,永春地区就已经开始广泛种植荔枝树,并且品质优良,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荔枝树在永春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
二、地理分布永春的荔枝树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丘陵地带,这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为荔枝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这些地区,荔枝树沿着山坡、河岸茁壮成长,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三、文化内涵荔枝树在永春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文人墨客曾以荔枝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诗词歌赋,流传至今。
在当地人的生活中,荔枝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每年的荔枝丰收季节,人们会举办盛大的庆丰收活动,共享丰收的喜悦。
四、形态特征与生态价值荔枝树的形态高大挺拔,枝叶繁茂。
它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花朵呈淡黄色或白色,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果实则为鲜红色的荔枝,口感鲜美甘甜。
除了果实可供食用外,荔枝树的木材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用于制作家具、建筑等。
在生态方面,荔枝树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环境质量;同时它们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因此,荔枝树对于维护永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五、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名木古树,永春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包括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实施动态监测、加强宣传教育等。
同时,政府还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古树的保护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六、未来展望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永春的荔枝树及其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和利用。
大榕赋第十一段赏析【南宋】薛季宣骈体文

• 南宋时,莆田诗人刘克庄的《即事二首》:“傍榾柮边名燠室,有榕树处当凉台。”以及《太 守林太博赠瑞香花》:“莫因山鸟啼榕树,便忆河豚饱荻芽。”张元幹的《点绛唇》:“山暗 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写的是福州鸟啼榕树和榕阴蔽日可以乘凉的美丽景色。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南宋名相李纲在福州任职时,曾为榕树撰文评说,认为榕树不宜造船,做窗容易被虫蛀,烧火 没有火焰,故无人砍伐它。但榕树长成巨树,摇曳着赏心悦目的青翠,可以荫庇数亩土地,尤 其是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垂一方之美荫,来万里之清风”,给人们带来清凉,数百年后绿荫 依旧,成了无用中之大用。清乾隆年间,福州知府李拔,在衙门内(今省府路工交大院)建 “榕荫堂”,并作跋指出:榕树“在一邑则荫一邑,在一郡则荫一郡,在天下则荫天下”。他 还以榕树自勉,以造福百姓为己任,体现了中国文人官员的良知与美德。
• 《大榕赋》分别写了榕树的根、干、枝、形、赘疣、材质、树龄、榕阴等,对榕树勃发旺盛的 生机活力、伟岸壮观的气势、苍翠美妙的姿容所作的排比藻饰和恣意铺张,极具艺术感染力。 如形容榕根“蜿蜒纠纷,蛇蟠鹿奔”,树干“万本同植。萦连拥肿,钻坚露隙。俦引俦缘,自 陵空碧”,榕枝“枝柯离欹,横从出奇。翕如其合,判如其离。嗟如其往,欻如其来”,树形 “夭蟜骊龙,摩天切空。雏翼云垂,扶摇下风”,榕阴“迷云而零雨不下,畏日而炎天改色”, 其材质虽非“瑞木”——上好木头,既不能用作栋梁盖屋,又不能当作柴火烧饭,似乎无改其操,连 理而不称其瑞”的“不才之才”却成就了榕树的“大通之德”——与老庄学说中所主张的大道 融通为一,以致“樵夫视而弗斫,大匠行而弗顾”——砍柴人和木匠都不去加害它,故它能以 没有实用的“无堪”而获得长寿——“躐千龄而几万岁”,又以蔽日遮雨的榕阴造福人类。作 者所表达的道法自然——“不才而才无似”“无庸而庸无尚”的理趣可谓情深而文明,闪耀着 “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光芒。
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合理利用城市绿地资源,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福州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古树名木的界定和分类第三条界定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是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美学、生态或观赏价值,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树木:1.树龄超过50年,或者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2.树高超过10米,胸径(离地1.3米处的直径)超过50厘米的;3.其他具有特殊价值的树木。
第四条分类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按照其保护等级进行分类,分为一级保护古树名木、二级保护古树名木和普通古树名木。
1.一级保护古树名木: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或生态环境保护价值的,根据其重要程度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
2.二级保护古树名木: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或生态环境保护价值的,但不达到一级保护古树名木的标准。
3.普通古树名木: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或生态环境保护价值的,但不达到二级保护古树名木的标准。
第三章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第五条保护原则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保护第一原则:对古树名木实行保护优先原则,加强其管理和保养工作。
2.合理利用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古树名木的观赏、教育、科研等功能。
3.科学管理原则:根据古树名木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和计划。
4.公众参与原则: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保护措施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包括:1.制定古树名木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
2.定期进行古树名木调查,建立古树名木档案。
3.加强古树名木的护树、修剪、养护等管理工作。
4.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
5.定期组织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增城挂绿 嘉树增城名挂绿 仙姑栽处独留红

增城挂绿嘉树增城名挂绿仙姑栽处独留红2010年06月11日来源:南方都市报增城挂绿的母树。
围绕母树不但有围栏,还有一条小小的护城河,使游客们只能远观。
挂绿广场因围绕着挂绿母树而得名。
挂绿要到7月份才成熟。
广州名片地方特产系列总第174期候选名片173期增城挂绿提名辞增城挂绿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种,因果身中间有一道绿痕而得名,有“全世界最昂贵的水果”之美誉。
xx增城挂绿,又称西园挂绿,因为母树在原城西西园寺荔枝园而得名,系由荔枝实生苗得水土灵气变异而成。
2002年,重量只有18.8克的第一号“挂绿”卖出了55.5万元的天价,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被称为“全世界最昂贵的水果。
”唯心走出挂绿的传说因着何仙姑和挂绿的传说,外地人看增城往往多了几分神秘,几分仙气;而增城人也不知不觉让自己走进了传说,就像走进了一个虚幻的迷宫,至今仍未能走出来。
增城人在外面时,谈天说地听别人说起增城挂绿,脸上更添几分光彩,心里更添几分自豪,握手道别时也是那句千篇一律的老话:“7月,到增城吃荔枝去!”于是,荔枝在增城就成了一种荔枝文化。
荔枝加上何仙姑的传说也就成了唯有增城才形成的一种文化的沉淀。
市徽是一颗荔枝,连城雕也于三条钢腿中夹一个圆的东西。
其实,自称为荔乡的还有增城近邻的东莞和从化,尤其是东莞,荔枝的产量不少于增城。
但增城无愧于荔乡之称在于增城荔枝的品质。
由于土质及气候的特殊优越,较之于东莞和从化,增城荔枝则是多一分水太润,少一分水太枯。
地道的增城荔枝唯有地道的增城人才能凭口感分辨出来。
还有一个原因,增城拥有的品种有上百种:三月红、黑叶、怀枝、水晶球、桂味、糯米糍、阿娘鞋、状元红、砸死牛……还有举世无双的荔枝之王——挂绿,更加上何仙姑的传说,于是增城荔枝便有了货真价实的本质以及美丽飘渺的氛围。
于是农历六七月间,增城人就在自我陶醉的心态中走进了传说,也让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在传说的氛围中品尝这最佳的南方之果。
宾客如云、如水,有公家客也有私客,小轿车,摩托车,把七月的增城街头拥塞得水泄不通。
一首诗 说荔枝 薜荔

一首诗说荔枝薜荔和王景彝咏薜荔梅尧臣〔宋代〕植物有薜荔,足物有蜥蜴。
固知不同类,亦各善缘壁。
根随枝蔓生,叶侵苔藓碧。
後凋虽可嘉,劲挺异松柏。
自古文人喜欢“薜荔果”,喜欢它的高雅,喜欢它的凄悲,也喜欢它的药用,于是“薜荔”入诗多。
“薜荔”的民间语是“荔果”,但也有广东人把“荔枝”称为“荔果”。
苏轼曾有一首《荔枝叹》,描述了杨贵妃吃荔枝的情景,和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句中的“荔枝”,与“薜荔”是不同植物的不同果实。
“薜荔”又称木莲。
屈原《离骚》中就有“擥禾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描写,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
中国的很多美食出自深山老林,把薜荔果种子搓揉成“凉粉”,就是山民的一大美食发明。
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云:“木莲即薜荔,自江而南,皆曰木馒头。
俗以其实中子浸汁为凉粉,以解暑。
”如果你有机会夏天到沈从文的家乡湘西凤凰,到唐代诗人王昌龄和李白曾被贬谪之地黔阳芙蓉楼,就可以吃到加糖和米醋的荔果凉粉。
那是山民用山泉水或山井里的水,将荔果内的种子搓揉成凝固的胶状,成为晶莹剔透的果冻,山民叫作“凉粉”,有外地游客就叫“果冻”,古书上称“木莲糕”,薜荔也叫“凉粉果”。
薜荔入药始见于唐《本草拾遗》,说其茎、叶、根均能入药。
在古代文人的观念里,薜荔与荒凉凄清的情状连在一起。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有诗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诗人眼前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由此生发出一片茫茫“愁思”,诗人选择了芙蓉与薜荔来渲染被贬谪于大荒之地的惆怅,芙蓉出水有“惊风乱飐”之感,而丛生的薜荔覆墙,也有密雨偏要斜侵,全诗都渗浸着愁思弥漫的情绪。
在古诗中,薜荔常传递着苍凉、寂寞、感伤的氛围。
唐朝诗人顾况诗云:“薜荔作禅庵,重叠庵边树。
空山径欲绝,也有人知处。
”明朝汤显祖诗“木叶号蝉悲,水荇潜鳞戏。
日气淡芙蓉,云阴生薜荔。
”古代文人多有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何不叹息?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起大清朝,每年都要由地方给朝廷进贡各种东西,从吃穿用度,到奇珍异宝,无所不有。
道光皇帝上台后,大力推行节俭,许多的地方进贡都被他给砍掉了。
其中,有一项是福建进贡的荔枝树。
其实,这种荔枝树根本不是什么稀有品种。
这就奇怪了,普通的荔枝树,凭什么要千里迢迢,当成宝贝一般献给皇上。
莫非道光皇帝是北方人?每年都要看看荔枝树长什么模样不成?这个答案,很显然是错误的。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大清朝的十二个皇帝中,道光皇帝的节俭是出了名的。
他前世很可能是个会计,把节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节俭的具体做法有三个大方面。
一,从自身做起。
衣服破了不换新的,补好了再穿;让人去买烧饼,就着茶水就当饭吃。
晚上,甚至连灯都舍不得点,天黑就睡觉。
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
下属穿件新衣服别叫道光看着,昨晚上吃的牛肉别叫道光闻着。
连皇子,公主的婚嫁都大幅缩减标准,违反了还要惩罚。
三,大幅裁减各地向朝廷的进贡。
大到什么程度,咱用具体事例说话:(某年)八月初八下旨,各省所有向朝廷的进贡概行停止;十月一日,陈设器玩等贡物裁撤;十一月八日,两淮的玉器贡物免于呈进,等等等等。
道光皇帝还觉得不够,又下了一道圣旨,朝廷没主动下令禁止进贡的,如感觉地方感觉有困难,可以申请免除。
结果,问题出来了。
福建巡抚颜检提出,每年进贡的荔枝树和素心兰,采办困难,而且运输不易,请求裁减。
素心兰可以理解,它花香形美,是兰花中的极品,但因为娇嫩,确实是不容易运输,故此,裁撤是有道理的。
可荔枝树,凭什么跟着高雅的兰花相提并论?其实这里,还真有很大的学问。
这一棵看似普通的荔枝树,其实透露着清王朝皇帝生活的无边奢华。
其实让皇帝看中的,不是荔枝树,而是树上结的荔枝。
在封建社会,新鲜的荔枝一直是下到平民,上到皇帝颇喜爱的水果。
诗人不是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吗?
可荔枝却不同于别的水果,是越新鲜越好吃。
在古代没有真空包装和快递的日子里,在北方的皇帝要想吃上一口南方产的新鲜荔枝,确实是件难事儿。
可在唐朝,这个问题却解决了。
当年的杨贵妃为了吃上一口新鲜的荔枝,就留下了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用驿站的快马将荔枝运送京城。
真奢侈,确实是太奢侈了,而且这种明目张胆的奢侈,特别容易引起老百姓的反感。
于是到了清朝,这种利用国家驿站和快马来运送荔枝的方式就被取消了。
那么,是不是这回就不奢侈了?只能说你想多了,因为奢侈依旧,只是换了个方法。
新的方法是,在荔枝还没完全熟透的时候,就将整个荔枝树种到特制的大花盆里。
然后将大花盆连同荔枝树一起,装到专门的运输船上,走水路,从南方一直运到京城皇宫。
这一路之上,还要有专人负责这些盆栽荔枝树的营养,温度,甚至是病虫害。
这样,只要算准了日子,荔枝树进了皇宫,荔枝也刚好熟透了,绝对比快马送来的还要新鲜。
妃子仍然笑了,皇帝也吃美了,可背后却是许多劳动人民的汗水和血泪。
现在看来,道光虽然痛下决心,连进贡荔枝树都给裁了。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朝历代皇帝的奢侈,已经将整个大清都掏空了。
正所谓积重难返,不管道光皇帝怎样的节俭,也挽救不了已经滑向深渊的大清朝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