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美术课件(B)-有趣的影像江西版
有 趣 的 影 像美术说课课件

自动相机的基本结构已作了对比说明பைடு நூலகம்但在上课时可以结合实物对学
教
生作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另外教材用图例的形式剖析了摄影的一般采光方法,以及摄影作品
材
在题材上的分类情况,而且教材里选用的作品给学生作业时如何取景 构图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3、教学目标
说 教
结合教材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题材的优秀摄影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 他们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和表现美。 (2)掌握初步的取景、构图、采光等方法。 (3)尝试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来拍摄生活场景。
摄影的基本原则: 鲜明的主题、 焦点在主体、 画面要简洁。
教 学 过 程
摄影的取景方法:
远景: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 物的一种画面。
近景: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 主要部分、主要面貌,擅长于 对人物的神态或景物的主要面 貌作细腻的刻画
中景:被摄景物范围介于全 景与近景之间,擅长于表现人 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 关系,以情节取胜。
教 学 过 程
常用的构图方法:
井字形
对称式
均衡式
框架式
对角线式
教 学 过 程
常用的采光方法:
顺光
也叫做“正面光”, 指光线的投射方向 和拍摄方向相同的 光线。
侧光
侧光,即来自景物左 侧或右侧的光线,同 景物、照相机成90度 左右的水平角度。
逆光
逆光。也叫做背光,光 线与拍摄方向相反,能勾勒 出被摄物体的亮度轮廓,又 称轮廓光。
有有 趣趣 的的 影影 像像
1、教学内容 说
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赣美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 属于“欣赏·评述”、“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
2019-2020年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有趣的影像》4课时教案

《有趣的影像》活动目标:1.通过照哈哈镜, 激发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发现。
2.通过照一照,摸一摸,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孩子能知道凹、凸镜。
3.培养孩子乐于探索影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生活中各种不锈钢制品(如:碗、杯子、热水瓶、锅子、锅铲等);凹、凸两面哈哈镜;人手一张会发亮的板(制作方法:在每块泥工板上贴上银色闪亮即时贴)。
课时:4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活动,激发孩子在照哈哈镜时寻找发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面很有趣的哈哈镜,你们想不想来照一照,看看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照完以后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进入活动主题,使学生发现影像。
1、初次尝试——发现影像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也有许多东西会让我们照了变的很有趣。
比如:我们吃饭的碗、烧菜的锅子、热水瓶等等。
不信呀,就请大家试一试。
照一照热水瓶里,碗里------的你是什么样的?师:你照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我发现碗里的我倒过来了;我发现锅铲柄上的我变长了;我发现茶杯盖子上的我头变大了脖子变小了------师:为什么热水瓶里,碗里,锅子里的你会变的这么有趣呢?2019-2020年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有趣的影像》4课时教案1、再次尝试——探索影像师:请小朋友再去照一照,并且用手模一摸,想想你为什么会变。
学生:我摸到碗的外面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我摸到锅铲有的地方光滑有的地方不光滑------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照出来才这么有趣呢!2、探索活动师:请小朋友从椅子底下取出一块板,这快板也能让我们的脸照的很有趣。
请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怎样照才能让我们的脸变的很有趣?请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发现。
总结:原来呀当板凹进去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胖胖的,这就是凹透镜;当板凸出来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瘦瘦的,这就是凸透镜。
我们去把这个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吧!第三课时一、引导学生照哈哈镜师: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生:“变成大胖子了” “变得又瘦又高”“上面瘦瘦的,下面很肥”师:为什么哈哈镜里照出来的人,会变得这么有趣呢?(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哈哈镜面和我们平时照的镜子有什么不同?)”小结:哈哈镜的镜面是凹凸不平的,是不是这个原因才使里面照出来的人变得很有趣呢?老师先不告诉你,要请你们来玩一个东西。
六年级上美术说课稿-有趣的影像-赣美版

六年级上美术说课稿-有趣的影像-赣美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影像的种类和特点;•学会绘制影像,并能够熟练运用影像绘画技法;•学会欣赏影像作品,并了解其在艺术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影像的敏感性和灵敏度,增强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增加艺术鉴赏水平;•培养对图像的审美观念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影像的种类和特点;•影像绘画技法;•常见影像作品的欣赏与学习。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影像绘画的技法运用;•影像作品的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设计1.启发式教学为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可以出示以下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了哪些影像?它们带给了你什么感受?•影像绘画中都有哪些技法?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特点吗?2.导入活动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要求,我们将采取情境导入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看一组影像作品,设想自己身处其中,感受其特殊的氛围和情感。
(注:此处应有一组影像作品,供学生欣赏)3.知识讲解在导入活动后,我们将带领学生认识影像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影像绘画的常见技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讲解。
例如,可以讲解以下知识点:影像的种类和特点•静态影像:如剪影、轮廓等;•动态影像:如漫画、动画等;•数字影像:如JPEG、GIF等。
影像绘画技法•涂色法:即在影像轮廓内填充颜色;•简笔画法:即利用线条勾勒形象的轮廓和特征;•油彩画法:即利用颜料和画刷塑造影像的形态和质感。
4. 实践演练在理论知识讲解后,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影像绘画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影像绘画技法,提高其技能水平。
例如,可以设计以下实践活动:影像绘画实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影像主题,并以自己熟练的影像绘画技法进行绘画;•要求学生参照实例进行绘画,并将作品进行展示。
小学美术赣美版六年级上册《有趣的影像》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2

小学美术赣美版六年级上册《有趣的影像》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教材分析:依照人脸或人体及其他物体的轮廓剪纸成形谓之剪影。
本节课以人物头像剪影为主,运用典型的剪影作品,让学生在发现剪影特征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并在欣赏剪影作品的过程中激发创造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亦可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具:多媒体演示课件、剪影作品教具
学具:教材、铅笔、彩色纸、剪刀、衬纸、胶水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知道剪影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知道剪影的制作方法。
运用剪影制作方法创作人物侧面影像。
欣赏作品——学习技能——观察对象——讨论发现——创作剪影学习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中,培养民族精神。
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增进同学感情,完成作品可互赠,作纪念。
教学重点:运用剪影制作方法表现人物侧影。
教学难点:把握三庭,注重表现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班级中学生的动画剪影,让学生猜测是谁。
导入:《有趣的影像》。
六年级赣美版《有趣的影像》教学设计

六年级赣美版《有趣的影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影像艺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类型。
掌握拍摄和制作简单影像作品的基本方法,包括构图、光线运用、镜头语言、剪辑技巧等。
学会运用影像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创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优秀影像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在拍摄和制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影像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用影像记录生活,提升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影像艺术的基本要素,如构图、光线、色彩、镜头运动等在作品中的作用。
指导学生掌握拍摄和剪辑的基本技巧,创作有主题、有情感的影像作品。
2.教学难点在影像作品中,如何通过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准确传达情感和思想,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启发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挖掘独特的创意,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影像作品。
三、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启发引导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类优秀影像作品(如电影片段、广告、短视频等)、影像发展历程资料、拍摄和剪辑技巧讲解视频。
2.拍摄设备(如相机、手机等)、三脚架(如有条件)、电脑(装有剪辑软件,如有条件)。
3.展示作品的平台(如投影仪、大屏幕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短视频,内容可以是富有想象力的冒险故事或者温馨感人的生活场景,短视频要具有精彩的画面、独特的镜头语言和生动的音乐。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的这个短视频是不是很精彩?它通过画面、声音等元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这就是影像的魅力。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创作这样有趣的影像作品呢?”引出课题“有趣的影像”。
(二)讲授新课(15分钟)1.影像艺术的概述(3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影像艺术的概念。
六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4课 有趣的影像丨赣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4课有趣的影像丨赣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影像的种类、特点和表达方式;•掌握影像的创作要领;•能够运用影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影像思维和影像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感、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美学情趣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影像的理解和表达;•学生的创意表现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过影像表达出来;•学生如何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计算机、幻灯片制作软件;•视频、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电脑或平板电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巨幅的影像,让学生感受影像所能带来的震撼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思考,从而引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趣的影像。
2. 影像的种类、特点和表达方式•影像的种类:静态影像和动态影像;•影像的特点:形式多样化,色彩鲜明,有表现力;•影像的表达方式:通过影像表达情感和思想,记录生活,反映社会。
3. 影像的创作要领•选题要积极,突出思想;•创意要新颖,处理要独特;•技法要多样,形式要美观;•营造氛围,注重细节。
4. 影像的创作实践步骤一:观看影像资料通过展示一段以动物为主题的宣传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用影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步骤二:搜集素材要求学生以“赣美”的形象为主题,搜集与赣美相关的影像素材,如文化吉祥物、民俗活动、地标建筑等。
步骤三:组织创作学生将搜集到的影像素材进行分类、筛选、剪辑,通过计算机软件等工具进行组织和创作。
步骤四:呈现作品学生展示自己的影像作品,让同学们互相欣赏,提供评价和改善意见。
5. 影像的评价和反思通过和学生展示自己的影像作品,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影像思维能力。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有趣的影像-赣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有趣的影像-赣美版第4课有趣的影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初步的取景、构图、采光等方法。
能力目标: 尝试使用传统相机或数码相机来拍摄生活场景。
情感目标:欣赏各种题材的优秀摄影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和表现美教学重点让学生简单了解摄影中的取景、构图和采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摄影知识,捕捉生活中最生动感人的场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取景、构图、采光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上课,起立。
(师生问好)2.图片导入。
展示一组可爱的小朋友照片。
师问:你们瞧瞧这些照片拍的是什么?给你们什么感觉?预设学生回答——可爱的小朋友,表情很萌、很可爱。
师:你们小的时候也有这么可爱呆萌吗?你们是不是都留住了这些可爱的画面呢?引出课题。
摄影可以真实地记录以往珍贵的瞬间,让我们可以回忆已经消逝的过去。
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这有趣的影像世界吧!二、新授(一) 了解相机的类型、基本结构。
师提问:同学们家里都有照相机吗?能说说家里的照相机是什么样子的吗?展示多种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照相机图片,让学生选择。
预设学生指出的相机类型是数码相机。
师再引出:同学们家用的照相机都是数码相机,在我们现在用的数码相机之前,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
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
1.传统机械相机拍摄时胶片、对焦、曝光等技术过程都是由机械手动控制,也就是说不需要电池电板。
①120型号。
出示图片,展示实物,主要特点:体积大,造型特别,尤其是取景框在顶部,与镜头成90度角,胶卷型号大(120)并且是黑白相片。
②135型号。
出示图片,展示实物。
主要特点:相比较120体积小,取景框变小,胶卷也变小(135),并且可以洗彩照。
2.自动相机师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相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成为人们居家旅行,记录生活的必备品。
所以,无论从相机的造型,还是相机的使用上,都要简单方便。
因而,就诞生了一款自动相机,俗称“傻瓜相机”。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有趣的影像》赣美版

教学设计《有趣的影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影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影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影像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 影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影像的定义、分类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影像是由光线的投射或反射形成的。
2. 影像的创造与表达:教授学生通过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影像,并引导学生运用影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影像作品的欣赏与评价: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影像作品,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影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影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创造出独特而有趣的影像,并运用影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画作、照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影像作品,引发学生对影像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与特点:教师讲解影像的定义、分类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影像是由光线的投射或反射形成的。
3. 创造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影像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然后,教师教授学生通过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影像。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影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欣赏与评价:教师展示一些影像作品,让学生欣赏和评价。
学生从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板书设计:1. 影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影像的创造与表达3. 影像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运用影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作一幅作品。
2. 学生回家后,欣赏和分析一幅影像作品,并写下一份观后感。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影像的创造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