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应该如何治疗
股骨干骨折健康教育

股骨干骨折康复教育术前指导:1、抬高患肢,消除肿胀。
肢体的远端要高于近端,近端要高于心脏。
2、对肢体末端的关节进行主动锻炼,如活动上肢的手指或下肢的足趾,并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所谓等长收缩,就是在不活动关节的情况下,有意识的绷紧肌肉,持续一定时间后再放松,该锻炼属静力锻炼,一般不会导致骨折移位,每日可多次进行,每次15—20分钟,做100次左右的收缩。
3、解释夹板或石膏固定或牵引术后的注意事项。
术后指导:1、抬高患肢(可用托马氏架),应屈膝20°~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2、应鼓励病人深呼吸、扩胸运动,必要时协助病人有效叩背,以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及分泌物的排出。
指导病人更换体位,多饮水,小便时尽量排尽尿液。
3、术后功能锻炼:a)术后两周内,关节保持不动,患肢肿痛能忍耐的前提下,及早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以防止股四头肌粘连。
核实患者的锻炼方法是否有效: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方,感觉到髌骨向上方移动,同时肌肉组织也收缩绷紧,这是有效锻炼,否则无效。
b)术后两周,患者疼痛减软,膝关节可完全伸直,这时可进行膝关节锻炼。
以屈膝为主,并经常锻炼踝关节,足背足趾跖屈后伸,可预防关节僵硬。
c)患者术后4周可扶拐不负重下地活动。
术后8周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术后12~14周可无保护下行走。
出院指导:1、加强对症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运动,手拉吊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量及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近3个月内不能负重,不参加重体力劳动。
每月拍片复查。
股骨干骨折健康宣教

股骨干骨折的健康宣教尊敬_______ 病友及家属:您好!您入住__________________ 骨科 __ 床,您的主管医师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护师电话:您所患疾病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所用药物有_____ , 作用—________________ 。
以下为您所患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仅供参考。
股骨干骨折是指转子下2-5cm的股骨骨折。
青壮年和儿童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
多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
一.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1.饮食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需急症手术者则禁食。
2.体位抬高患肢。
3.保持牵引有效效能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以免导致过度牵引或达不到牵引效果。
小儿悬吊牵引时,牵引重量以能使臀部稍稍悬离床面为宜,且应适当约束躯干,防止牵引装置滑脱至膝下而压迫腓总神经。
在牵引过程中,要定时测量肢体长度和进行床旁X 线检查,了解牵引重量是否合适。
4.指导、督促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1)伤后1-2 周内应练习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同时被动活动膑骨(左右推动膑骨);还应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其他小关节,乃至全身其他关节活动。
(2)第 3 周健足踩床,双手撑床或吊架抬臀练习髋、膝关节粘连。
二.术后护理1.饮食鼓励进食促进骨折愈合的饮食,如排骨汤、牛奶、鸡蛋等。
2.体位抬高患肢。
3.功能锻炼方法参见术前。
三.出院指导1.体位股骨中段以上骨折病人下床活动时,应始终保持患肢的外展位,以免因负重和内收肌的作用而发生继发性向外成角突起畸形。
2.扶拐锻炼由于股骨干骨折的愈合及重塑时间延长,因此需较长时间扶拐锻炼。
扶拐方法的正确与否与发生继发性畸形、再损伤,甚至臂丛神经损伤等有密切关系。
3.2-3 个月后行X 线片复查。
若骨折已骨性愈合,可酌情使用单拐而后弃拐行走。
医护合作,一心为病友,中西团结,协力创良功您的康复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股骨干骨折的出院指导

股骨干骨折的出院指导
(一)饮食指导:
多食高蛋白、高钙、易消化的饮食,但应保持合适的体重。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防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
(二)功能锻炼指导:
患肢三月内扶双拐、三月至半年功能锻炼,避免负重,以免肢体再次骨折。
平时可进行股四头肌及关节屈曲的功能锻炼。
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方法如下:绷紧您的大腿前方肌肉(股四头肌),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10秒钟,休息10秒钟,每10次为1组,5-10组/天,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
(三)随诊时间:
刀口3-5天更换敷料,避免污染。
刀口术后14天来院复查、刀口拆线。
半年内每月定时复查,如有不适,随时来诊。
接受医生指导。
- 1 -。
股骨干骨折的相关知识点

股骨干骨折的相关知识点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6%,股骨是体内最长、最大的骨骼,且是下肢主要负重骨之一,如果治疗不当,将引起下肢畸形及功能障碍。
目前股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必须依骨折部位、类型及病人年龄等选择比较合理的方法治疗。
不管选用何种方法治疗,且必须遵循恢复肢体的力线及长度,无旋转,尽量行以微创保护骨折局部血运,促进愈合;采用生物学固定方法及早期进行康复的原则。
股骨小粗隆下5cm至股骨髁上5cm处为股骨干,主要由骨皮质构成,皮质内有少量小梁骨。
骨干向前向外呈轻度弧形,后方有一股骨脊,是后侧屈肌群的附着部,手术切开复位时可作为复位的标志;术中剥离困难,因有4根穿通动脉的分支沿股骨脊进入股骨,易出血,应尽量减少损伤。
髓腔亦有轻度向前外凸的弧形,中上1/3最窄,成人为7~9mm。
选择使用髓内钉固定时应予考虑。
股骨前方为伸肌群,远端形成股四头肌腱膜及髌韧带,与髌骨相连,在膝关节前方形成伸膝装置。
创伤和手术后出血机化,如伸直位制动时间长,形成粘连,以致关节僵直在伸直位,屈曲活动受限。
后侧有屈膝肌群,由坐骨神经支配,内侧为内收肌群,由闭孔神经支配。
股动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下穿行于股管及内收肌管内,随后进入腘窝。
症状体征股骨干骨折多因强暴力所致,因此应注意全身情况及相邻部位的损伤。
1.全身表现股骨干骨折多由于严重的外伤引起,出血量可达1000~1500ml。
如系开放性或粉碎性骨折,出血量可能更大,患者可伴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如合并其他部位脏器的损伤,休克的表现可能更明显。
因此,对于此类情况,应首先测量血压并严密动态观察,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
2.局部表现可具有一般骨折的共性症状,包括疼痛、局部肿胀、成角畸形、异常活动、肢体功能受限及纵向叩击痛或骨擦音。
除此而外,应根据肢体的外部畸形情况初步判断骨折的部位,特别是下肢远端外旋位时,注意勿与粗隆间骨折等髋部损伤的表现相混淆,有时可能是两种损伤同时存在。
医院股骨干骨折手术知情同意书

a)脑出血或脑栓塞,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b)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血压降低,休克,甚至死亡;
c)肺栓塞,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5)伤口并发症:出血、血肿、裂开、不愈合、感染,瘘管及窦道形成;各种原因伤口不能一期闭合,需植皮、皮瓣移植或延迟关闭等;术后切口或创口部疤痕形成,甚至可能形成增殖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10)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不满意,缺血性肌挛缩,邻近关节僵硬,僵直,异位骨化,疼痛,活动受限,创伤性关节炎;
11)骨折碎裂较重,影响血供,并发股骨头坏死坏死等缺血性骨坏死
12)术后伤口感染,骨髓炎;
13)若术中植骨,术后植骨可能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植骨块可能移位。取骨处可能疼痛,麻木,感染,继发骨折等,人工骨可能存在愈合困难,吸收,排异反应,感染,需进一步治疗可能。。
6)术中止血带或尿管并发症
7)骨折固定的意外情况,需行二次或多次手术:
8)骨折碎裂、移位较重,骨折对位对线不满意,骨折畸形愈合,术后可能需辅助外固定或牵引治疗,双下肢不等长;
9)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异物反应,骨折延迟、畸形愈合或骨折不愈合,需二次手术;
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目的是尽可能复位骨折,恢复股骨的长度和力线,修复相关损伤,为骨折愈合与术后功能锻炼提供条件,最大限度保留下肢功能。患者预后还与骨折分型、骨质、患者年龄、性别、一般情况、体质、术后康复情况、是否出现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等因素有直接或决定性关系。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股骨干骨折固定方法

股骨干骨折固定方法
股骨干骨折固定方法
股骨干骨折是由于骨骼损伤引起的骨折,患者痛苦,可以使患者的臀部功能减弱,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
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常用的方法有:手术治疗法、外固定治疗法和骨髓软骨移植治疗法。
一、手术治疗法:
1、封闭骨折:对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可以通过常规手术,将骨折缝合,缝合后需要固定,固定的方式有多种,如钢板固定、金属钩固定等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2、开放骨折:当骨折复位困难时,可以考虑采取开放骨折治疗方式,即切除移位的骨段,再重新将正常的骨段连接,并加以固定,例如采用钛板固定、连接器固定等等。
二、外固定治疗法:
外固定治疗法主要是采用外固定器,将患者的股骨干骨折进行固定,一般用于不可以手术治疗或因各种原因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所使用的外固定器,可以是脚踝固定器、肩肌固定器、夹板固定器等。
三、骨髓软骨移植治疗法:
骨髓软骨移植治疗法是将患者本身的骨髓软骨移植到骨折处,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关节置换手术,将骨折的关节替换为人工关节,以此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股骨干骨折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从而给
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原因及处理方法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原因及处理方法股骨干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骨折类疾病。
目前,医疗临床上治疗股骨干骨折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内固定,该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较好。
但是如果在使用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时,没有全面了解这一治疗方法的生物力学机制,便盲目的治疗,很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还可能造成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那么造成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有哪些呢?又该采取哪些方法加以处理呢?一、造成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有哪些?1、内固定的钢板松动如果在治疗股骨干骨折时,选择使用的钢板和螺丝不匹配,或者使用的螺丝、攻丝、钻头不适合,像使用的钻头、攻丝过大。
对于粉碎性股骨干骨折来说,选择的钢板一定要足够大,过短很可能就会造成不愈合的情况。
对于股骨上段和下段骨折粗隆部位如果没有使用骨栓等,都可能会发生螺丝松动,从而造成骨折不愈合。
2、内固定物的强度不够如果使用的钢板和髓内针较小,其抗扭转和抗弯曲的强度就无法满足肌肉强大的应力,很容易造成钢板和髓内针弯曲,甚至折断,从而致使骨折不愈合。
3、内固定钢板、螺丝的位置不对对于股骨干骨折来说,内固定的钢板通常需要放置在股骨的外侧或者外侧应力侧,并且钢板的中轴线要和股骨干的中轴线保持平行。
如果将钢板放置在股骨的前侧或者前侧的非应力侧,或者放置的钢板呈现为斜形,上端和下端都与股骨中心远离,这些都会造成钢板固定不牢固。
另外,如果螺丝钉的尾端没有从骨皮质穿出,或者螺丝的方向没有和股骨干的纵轴保持垂直都可能会造成骨折端微动。
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不愈合。
4、选择使用的内固定梅花针不对如果选择使用的梅花针过大、过长或者过小、过短都会造成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
如果梅花针过长,其尾部不单单会顶阻臀大肌,同时在打入的过程中还容易造成断端分离,从而致使骨折端无法有效的接触在一起。
如果梅花针过短,其可能超不过远端骨折,造成骨折端固定不牢靠。
如果梅花针过小,那么很可能会发生骨折端旋转或者以为。
如果梅花针过大,很可能造成骨折位置松动,这些都会造成骨折不愈合。
股骨干骨折ppt课件

治疗要点
准确复位,保持患肢于功能位,定 期复查、调整。
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 功能,防止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病例三:股骨干下段骨折的功能锻炼指导
功能锻炼目的
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 恢复患肢功能。
功能锻炼方法
肌肉收缩锻炼、关节屈伸锻炼、抬高患肢等 。
功能锻炼时机
术后即开始进行,逐步加强锻炼强度及时间 。
03
治疗
治疗以吸氧、止痛、补液等一般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需行开胸手术。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01
02
03
肝损伤
股骨干骨折可能损伤肝脏 。
脾脏损伤
股骨干骨折可能损伤脾脏 。
膀胱和尿道损伤
股骨干骨折可能损伤膀胱 和尿道。
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神经损伤
股骨干骨折可能损伤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等重要神经。
大血管损伤
肉力量的恢复。
后期功能锻炼
骨折愈合良好后,进行全面的关 节活动和肌肉力量训练,以恢复
正常活动能力。
预后与影响因素
骨折类型与治疗方式
股骨干骨折的类型、治疗方式和手术效果对预后有较大影 响。手术治疗能够更好地恢复肢体功能,但也可能增加感 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风险。
依从性
患者的依从性对预后也有重要影响。患者是否遵医嘱进行 功能锻炼、是否定期复查等都会影响康复效果。
神经性休克
骨折可能损伤神经,导致休克。
疼痛性休克
骨折疼痛可能导致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
01 02
概念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指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导致脂 肪细胞破裂,释放的脂滴由破裂的骨髓血管窦状隙或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可引起肺脂肪栓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干骨折应该如何治疗股骨干骨折应该如何治疗?2010年07月27日(一)治疗1.持续牵引根据不同年龄可采用垂直悬吊皮牵引,平衡持续牵引和固定持续牵引。
(1)垂直悬吊皮牵引: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股骨干骨折。
将两下肢皮牵引胶布贴于大小腿两侧,绷带固定妥当,通过末端扩张板穿过牵引绳,经滑车系统加重量,髋关节屈曲90°,膝关节伸直位进行牵引,使臀部离床面3~4cm,应用病儿身体重量作反牵引(图8)。
这种方法简易有效,3~4周后骨折愈合。
便于护理,易被病儿家长接受,也可在门诊使用简便装置,回家治疗观察。
(2)平衡持续牵引:可用皮牵引或骨牵引。
以便病人的身体及各关节在床上进行功能活动。
皮牵引适于12岁以下小儿。
12岁以上青少年和儿童则适于做骨牵引。
持续4~6周,改用单侧髋人字石膏或局部石膏装具固定至8~12周,至骨折完全愈合(图9)。
(3)固定持续牵引:将患肢放在枕头或Braun架上,做皮牵引或骨牵引(图10)。
股骨干中上1/3骨折应保持髋关节屈曲40°,外展20°,屈膝40°。
下1/3骨折应加大膝关节屈曲角度,使腓肠肌松弛,以便于骨折片复位。
当骨折片有旋转背向移位或前后、侧向重叠移位时,需采用回旋和(或)折顶手法整复。
使用小夹板可根据骨折部位及移位特点使用2~3个加压垫进行两点或三点加压固定(图11)。
开始牵引时重量要大,一般为体重的1/7~1/8,手法整复争取在1周内完成,随后减轻牵引重量,以维持固定。
要避免过牵,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内固定器械的改进,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骨折治疗观念的改变,股骨干骨折现多趋于手术治疗。
骨折手术治疗,除了必须从骨折的部位、类型、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有无合并伤及病人的全身情况等因素考虑外,还需根据两个原则来选择,一是要有足够强度的内固定材料,使固定后能早期功能锻炼而不至于骨折愈合前发生内固定器材断裂及失效;二是骨折固定方法上要提倡微创,尽量减小骨折局部血运的破坏及内固定器材不应有应力集中及符合生物固定原则,以促进骨折愈合。
成人长骨干骨折的治疗,包括股骨的治疗,在20世纪90年代,治疗理论从AO坚强内固定,向BO生物学接骨术转变,虽然对生物学接骨术的内容还无统一认识,但原则是尽量使骨折愈合按照骨折后生物自然愈合过程来进行,骨外膜和软组织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骨髓内血供也是重要因素。
髓内针固定为轴心固定,其生物力学较骨外钢板偏心固定为优越。
因此生物学接骨术的涵义应当包括不剥离或尽少剥离骨外膜,不扩髓,尽量采用髓内固定,以容许骨折上下关节早日活动,提高骨折愈合率,髓内钉的发展从梅花髓内钉,扩髓髓内锁钉,到不扩髓髓内锁钉,现在的髓内扩张自锁钉,更符合生物学接骨术的原则。
(1)钢板螺丝钉固定:对股骨干骨折采用解剖复位,骨折块间加压及钢板螺丝钉固定治疗方法,因其手术不需要骨科手术床及X线影像增强器,仍有广泛应用。
目前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应用方法上错误,过早完全负重,其内固定失效及松动率较高,招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①适应证:儿童骨折,因为钢板固定不需通过骨骺线,不会影响生长发育;无髓内针固定装置及不适宜髓内固定患者均可使用钢板螺丝钉固定。
②钢板固定应遵循:AO技术原则,选择动力加压钢板,以不同角度拧入螺丝钉,在有蝶形骨块情况下,应以拉力螺丝钉固定,钢板放置张力带侧,也即股骨后外侧,每一个骨折应8~10孔钢板固定,以达到足够稳定,钢板对侧有缺损者,必须植骨。
③方法:平或侧卧股骨外侧切口,将股外侧肌向前掀起,结扎血管穿支,持骨器钳夹住骨折端,依靠向外加大成角及骨膜起子撬拨复位,钢板放置股骨后外侧,首先在邻近骨折部位拧入两枚动力加压螺丝钉,然后拧入钢板两端螺丝钉,其余螺丝钉依次拧入,粉碎折块用拉力螺钉固定,有骨缺者应行植骨,不必修复股外侧肌放回原位,放负压引流,依次缝合切口。
术后4周,足趾着地,部分负重,每周增加10~14磅,直至完全负重,钢板不应在18个月以前取出,取出钢板后3~4个月避免过度负重,4~6个月不参加体育活动。
④效果:Ruedi和Luscher(1979)对123例病人131例股骨粉碎骨折采用AO钢板内固定,92%功能结果良好,9例骨折愈合前发生钢板折弯或折断,2例取钢板后再骨折。
Rienaer,Foglesoog,Miranda(1994)报道141例股骨骨折,其中1/3为开放性,平均18周99%功能恢复功能优良(伸直及屈曲130°),10例骨折(7%)内置物失败,延迟愈合,1例不愈合。
目前AO固定原则,四肢长骨干治疗中不再强调骨折解剖复位和绝对坚强内固定,目前比较重视生物学的接骨板固定方法,如LCP(锁定加压接骨板),手术方法也逐渐改进。
(2)梅花型髓内钉固定:梅花型髓内钉为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亦有称之Kuntscher髓内钉,由于其固定作用来自髓内钉与髓内腔壁紧相嵌所产生摩擦力,从而控制骨折端旋转和剪力,因此对于髓腔峡部的横折,短斜行或短螺旋形骨折最为适合,而峡部的粉碎性,长斜行及长螺旋形骨折,以及髓腔较宽远1/3骨折,则非梅花针性能所胜任的。
①髓内针的选择:测量健肢股骨大粗隆尖至髌骨上缘距离为其长度。
在标准X线片上,测髓腔最狭窄部位的横径,减去10%,即为所用髓针的粗细(直径),或在术前把选好的髓内针用胶布贴在大腿外侧,进行X线摄片(股骨全长)。
髓内针的长度粗细与髓腔进行对照,髓内针的长度应自股骨髁间窝上1cm,至股骨大粗隆上2cm,其粗细能通过髓腔最狭窄部位为准。
②逆行髓内穿针法: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病人取侧卧位,患侧在上,伤肢膝以下,用无菌巾包扎,以便活动患肢。
股骨外侧切口,沿股外侧肌间隔前剥离,达股骨粗线。
将股外侧肌向前牵开,切断并结扎股深动静脉的穿支,显露骨折上下端。
把事先选好的髓内针,插入上、下骨折端的髓腔内,观察粗细是否合适。
对于成人可选直径9mm以上梅花髓内针,如髓腔在9mm以下,则就应扩大髓腔,至能放入9mm直径髓内针,因9mm以下髓内针易发生折弯。
把选好的髓内针,由骨折近端逆行打入,从大粗隆部穿出,待髓内针自大粗隆部穿出达肌肉下时,将髋关节屈曲90°并内收位,打出髓针。
按针尖突出的部位,在大粗隆部另做一小纵行切口,分开臀部肌肉,显露出针尖。
将逆行打入的髓内针打出,直到髓内针尾部与近骨折端平为止。
将骨折解剖复位用三爪持骨固定器固定,把大粗隆部外露的髓内针向下打入通过骨折线进入骨折远端,大粗隆尖部外留髓针1.5cm左右,以备拔除髓内针之用。
如为陈旧性骨折,把植骨材料如碎骨条放在骨折端的周围,关闭切口。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选择外侧切口的优点是,由前肌群与后肌群之间隙进入,不损伤肌肉;内固定物置于股骨外侧,可避免膝上方前面股四头肌与股骨之间的滑动机构发生粘连。
术后病人卧位2~3周,逐渐扶拐下地,练习下肢关节活动,待骨折愈合时,方能完全离拐行走。
③顺行髓内穿针法:先在股骨大粗隆顶端做一小切口,显露股骨大粗隆尖后,用一弓形锥在粗隆尖内凹部钻洞,然后再同上述在骨折部做切口,显露两骨折端,扩髓后固定,将选好之髓内针自大粗隆凹中打入股骨髓腔内,当针尖达骨折近端时,使骨折复位,再把髓内针通过骨折线打入远折段髓腔中去,针尾仍留在大粗隆外1.5cm左右,缝合两切口。
④闭合髓内针固定:A.适应证:a.股骨上及中1/3的横行、短斜行骨折,有蝶形骨片或轻度粉碎性骨折。
b.多段骨折。
B.术前准备:术前先行骨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6,以维持股骨的力线及长度,根据病人全身情况,约在伤后3~10天内手术。
髓内针长度及粗细的选择,同开放髓内针者。
C.病人体位分为侧卧位及平卧位两种。
侧卧位:病人健侧卧于骨折牵引台上,健肢伸直,固定在足架上,患肢髋屈曲80°~90°,内收20°~30°中立无内外旋转。
对两下肢进行牵引,直到骨折端分离,在X线电视引导下,施手法至少获得一个平面复位。
平卧位:病人平卧于骨折手术台上,两腿分开,插入会阴棒,阻挡会阴。
躯干略向健侧倾斜,患肢内收20°~30°,足中立位,固定于足架上。
如此,可使大粗隆充分暴露。
健肢外展、下垂或屈曲位,以不影响使用X线电视机透视患肢侧位为准。
对患肢旋以牵引,直到骨折断端分离,在透视下使骨折复位或至少在一个平面上得到复位。
D.手术方法:在大粗隆顶向上做短纵行切口,长3~4cm,显露大粗隆顶部。
在顶端内侧凹陷的外缘,插入65cm长的导针,进入股骨髓腔,达骨折线部。
X线电视核准导针位置合适,然后把髓内针沿导针进至近骨折端。
在电视下,以髓内针作为杠杆,撬动近骨折端,以与远骨折端对位,同时,助手也施以手法,撬动远骨折端,使骨折的另一平面复位。
复位后,先把导针插入骨折远端折段髓腔,并沿导针打入髓内针通过骨折线进入远折端。
当髓内针到达股骨髁上平面之前,放松患肢的牵引,屈膝对抗,以使骨折线嵌插。
如针沟渗血多,可放置引流条,48h拔除。
如髓腔太细,<8mm,应先扩髓至9mm以上,再打入髓内。
E.效果:笔者行闭合髓内针固定32例,年龄17~76岁,平均36.25岁。
股骨干上1/3骨折12例,中1/3骨折16例,下1/3骨折4例。
骨折类型:横行及短斜行23例,有大蝶形骨片者3例,轻粉碎性6例,其中7例为多发性骨折,4例为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后10天左右,再闭合穿髓内针。
侧卧位打针21例,侧卧位失败改平卧位复位打针成功1例,平卧位打髓针10例。
术后卧床2周,可逐步扶拐下地活动。
此法创伤较小,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不必输血,是值得选用的。
但是,需要C形臂X线电视设备,骨折2周以上,可影响复位者,不宜选用此法。
(3)锁式髓内钉:1972年Klemm和Schellman报道锁式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相继出现Gross、Kempf钉和Morris钉等,治疗股骨干骨折取得满意疗效,锁式髓内钉结构特点,髓内钉具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股骨干前弓结构,另外,其髓内钉近端有一斜向带螺纹孔,螺钉穿过孔固定于粗隆部,螺钉与髓内钉成150°,在距髓内钉远端4~8cm处,有2个无螺纹的水平孔,以行远端交锁,配套器械为打入器及锁钉导向器,后者用于髓内钉打入后,使斜向螺钉准确穿过螺孔到达小粗隆,另有一套锁钉导向器在影像增强透视下,引导远端锁钉横向交锁(图12)。
①锁式髓内钉的设计及原理:保持普通髓内钉的优点,克服普通髓内钉缺点,内锁髓内钉仍保留普通髓内钉的优点,作为骨折的内夹板固定在髓腔内与髓腔内壁相嵌,髓内钉固定骨折处于骨干的中轴线上;力臂从骨折延伸到骨干两端,较钢板大得多,可闭合穿针对骨折部位干扰小,髓内钉取出手术也较钢板的损伤小,同时锁式髓内钉亦克服普通髓内钉手术适应证窄,只适应股骨中1/3的横行、短斜、短螺旋型骨折的缺点,将髓内钉适应证扩大到粉碎性、长螺旋、长斜行骨折及股骨两端骨折,多段骨折,骨缺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