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练习及答案剖析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专题练习(解析版)[002]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专题练习(解析版)[002]](https://img.taocdn.com/s3/m/6b882a3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b.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如图是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______。
(2)蚯蚓的呼吸器官是______。
(3)不是鱼,原因是其具有软体动物的______特征。
(4)下列是对图中所示的一部分动物的分类概念图,请完成概念图中A~E的相关内容,使其符合概念图的划分意图。
A~E依次为: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5)请用图中各种动物的代表数字完成概念图中F~J的内容,使其符合概念图的分类标准:F~J依次为:F______、G______、H______、I______、J______。
2.下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回答。
(1)图示动物中,不能较好地在陆地干燥环境中生活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
(2)B、C俩类动物在发育方面的共同特征为___________。
(3)B、E两种动物都善于在空中飞行,原因是它们具有相似的运动器官。
试请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运动器官适于飞行的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以“体温是否恒定”为依据对图中的动物进行分类,则与动物A可同分一组的为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如图为鲫鱼的外形图,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从外形上看,鲫鱼的身体呈___________,有利于减少___________。
(2)从外形上看,鲫鱼的体色呈___________,是一种保护色。
(3)鲫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行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4)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能控制鱼前进方向的是___________。
(填数字)(5)鱼鳔的作用是___________。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4.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含答案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真题及参考答案1.(5分)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③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资料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⑥保持A、B两缸水温20℃——25℃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回答:(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
(2)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
②。
③。
2(7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有关;(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中的金鱼,原因是。
3(5分)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1)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24小时暗处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
(2)甲、乙两同学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探究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探究练习题及答案1、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⑴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的快,有的跑的慢,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⑵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食物和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3) 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实现的。
2、细胞色素C 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对它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它显示了同一种蛋白质(细胞色素C )的构成中人与这些生物的不同的氨基酸个数。
⑴动物植物都具有细胞色素C 的事实能够说明⑵上述实例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最远的生物是 .3、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⑴提出问题:⑵作出假设:⑶制定实施计划在实验室用95%的酒精配置不同浓度(1%、3%、5%、8%、10%、15、20%)的酒精溶液,并在实验中选择10s内水蚤心脏跳动范围在30-36次之间成年水蚤为材料,在15℃左右的室温中经过大量实验,得到以下平均数。
⑷得出结论将以上实验数据转换为曲线⑸通过图表分析表明:水蚤心率容易受到酒精的影响,即水蚤的心率会随着酒精的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当酒精浓度达到20%时,水蚤因为酒精浓度过大而死亡。
4、为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人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并分别种入1大花生种子。
适时浇清水,观察两个花盆中花生生长成熟后所结花生果实的大小情况。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1) 本实验中设计的变量是(2)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A、B两组实验能起对照作用吗?(3)如果你认为该实验方案还可以进—步改进,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如种入的花生粒应该是粒而不是粒5、某同学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采用了两种方法:其一是选取两个不同品种的花生种子(粒数相同,大小不同),种在同一块地中,且采用同样的管理措施;⑴你提出的问题是?⑵你做出的假设是。
初二生物生物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解析版)[008]
![初二生物生物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解析版)[008]](https://img.taocdn.com/s3/m/b48f1e2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e.png)
初二生物生物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现存动物已知的有150多万种,其中无脊椎动物约占95%,脊椎动物约占5%,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下面是某生物小组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因为它们的身体内有_________。
(2)图中C靠_________的配合完成运动;图中D的贝壳是由_________的分泌物形成的,它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_。
(3)图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是[____],它们的体表有_________,身体和_________都分节。
(4)图中H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图中J的体表覆羽,_________变成翼,有_________无齿,用气囊辅助肺呼吸。
(5)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_],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动物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图中属于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是[____]。
2.根据下表中所给出的动物名称及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名称水螅对虾鲤鱼家鸽蚯蚓蝗虫藏羚羊青蛙___________。
(2)②和⑥同属于________动物,身体和附肢都________,体表有坚韧__________。
(3)③用______呼吸;④的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_______,体内有发达的________与肺相连,起辅助呼吸的作用。
(4)恒温动物包括________(填序号);⑤是环节动物,呼吸靠__________。
(5)上述五种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_____,最低等的动物是______(填字母)。
3.家鸽飞行速度快、耐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自古以来常被用于通信传书。
研究表明家鸽的导航包括定向与定位。
(1)下列与家鸽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中错误的是(______)A.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B.骨骼轻薄,长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C.体内有气囊,在气囊和肺内分别进行气体交换,保证氧气供给充足D.胸肌发达,前肢变为翼(2)科研人员研究了嗅觉与定位的关系。
初一探究实验试题大全及答案

初一探究实验试题大全及答案【实验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掌握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镊子、滴管、清水、30%的蔗糖溶液。
实验步骤:1. 取一小块紫色洋葱表皮,用镊子平铺在载玻片上。
2. 用盖玻片轻轻盖住洋葱表皮,避免产生气泡。
3. 用滴管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观察细胞变化。
4. 用吸水纸吸去另一侧的水分,然后滴加30%的蔗糖溶液,再次观察细胞变化。
实验结果:1. 滴加清水后,细胞膨胀,颜色变浅。
2. 滴加蔗糖溶液后,细胞收缩,颜色变深。
实验结论:植物细胞在清水中会吸水膨胀,在高浓度溶液中会失水收缩,说明细胞具有渗透作用。
【实验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实验材料:种子若干、培养皿、水、纸巾、温度计。
实验步骤:1. 将种子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放入四个培养皿中。
2. 第一组保持湿润,第二组保持干燥,第三组置于低温环境,第四组置于高温环境。
3. 观察并记录每组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结果:1. 第一组种子萌发良好。
2. 第二组种子未萌发。
3. 第三组种子萌发缓慢。
4. 第四组种子部分发芽,但生长不良。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实验三: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目的:了解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材料:鼠妇若干、纸板、湿土、透明塑料盒。
实验步骤:1. 将湿土均匀铺在塑料盒底部。
2. 将鼠妇放入塑料盒中,用纸板在塑料盒一侧遮挡光线。
3. 观察鼠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活动情况。
实验结果:鼠妇在阴暗条件下活动频繁,在明亮条件下活动减少。
实验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的生活有显著影响。
结束语:通过上述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种子萌发的条件以及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汇编经典和答案解析1

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汇编经典和答案解析1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根据观察蚯蚓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前端和后端可依据[_____] (填序号)的位置来区分。
(2)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其体表,原因是保持正常_______________。
(3)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发现有许多小突起,叫___________,它可以辅助运动。
(4)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环状的体节构成的。
身体分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蚯蚓能把自然界中一些有机废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因此蚯蚓在生态系统应属于__________者。
答案:(1)3(2)呼吸(或气体交换)(3)刚毛(4)使运动更加灵活(5)分解【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蚯蚓用湿润的体解析:(1)3(2)呼吸(或气体交换)(3)刚毛(4)使运动更加灵活(5)分解【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图中1前端、2体节、3环带、4体节。
(1)在蚯蚓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颜色较浅的环带。
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可依据3环带的位置来区分,如图:(2)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
因此,在观察中,要经常用浸湿的棉花轻轻擦拭蚯蚓的体表,是为了保持体表湿润,保证蚯蚓的呼吸。
(3)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因此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发现有许多小突起,叫刚毛,它可以辅助蚯蚓的运动。
(4)蚯蚓的身体分节,可以增加它运动的灵活性,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的运动。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如图所示为鸟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说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图甲表示鸟的外形呈_______型,可以减少飞行时阻力,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2)图乙表示鸟的前肢变成_______,它是鸟的飞行器官。
(3)图丙表示鸟的________发达,可以有力牵动两翼飞行。
(4)图丁表示鸟的骨骼特点是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可以________,适于空中飞行。
(5)图戊表示表示鸟体内与肺相通的_________,呼吸一次完成________次气体交换,从而大大提高呼吸效率。
2.如图是鸟的体内部分结构分布示意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鸟的呼吸器官是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它还具有发达的___________辅助呼吸,这种特别的呼吸方式称为___________。
(2)与鸟类不同,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
(3)家鸽吸气时,气体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用箭头或图中字母表示)。
(4)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身体呈_______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的空气阻力,骨骼___________、________、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3.下面是某校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校园及其周围的生物进行细心观察后进行的一次小组讨论与交流,请结合下列各图,认真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1)若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构成的__________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则与A不在同一组的动物有__________ (用图中字母表示)。
(2)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__________,可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体内水分蒸发。
(3)B终生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_呼吸;C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
(4)适于空中生活的D在骨骼上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5)图中E所示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而白鳍豚却生活在水中,两者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差异,但在分类学上,两者却属于同类动物,其原因之一是两者在生殖发育过程中都有__________的特点。
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

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所涉及的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的选择,合理的是A.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花生子叶细胞,可看到有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B.选择蝗虫的卵巢为实验材料,研究减数分裂过程C.选择野山菊为遗传杂交材料,研究孟德尔的遗传定律D.调查某陆地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完成【答案】D【解析】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脂肪颗粒,需用苏丹III染色后才呈橘黄色,不能直接进行观察;选择蝗虫的精巢为实验材料,研究减数分裂过程;野山菊的花小,难以完成人工杂交,没有容易区别的相对性状,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不适合用来研究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调查某陆地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完成。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纯净细胞膜时,不可用鸡的红细胞代替猪的红细胞B.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C.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浓度D.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答案】A【解析】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只能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正确。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B错误。
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因为大气压强的存在漏斗内溶液浓度不等于烧杯内溶液浓度,C错误。
盐酸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D错误。
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分别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B.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时用到的染液为健那绿,染色后数小时内细胞仍可进行有氧呼吸C.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丙酮酸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D.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答案】B【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使用对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A错误;健那绿是活细胞染色剂,整个实验过程中细胞仍保持活性,B正确;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酒精、丙酮)中,C错误;有丝分裂中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而间期是以染色质形式存在的,因此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识图实验探究练习题1.(6分)科学探究:春雨潇潇,滋润万物。
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它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而福建省是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地区之一。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1)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的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2)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3)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2)作出的假设是什么?(3)小宇同学制定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对照组?(4)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做为其对照组(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低温环境中(5)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6)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
2.(4分)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按照每日摄取量,形象地设计成五级“平衡膳食宝塔”,下表(1)我们每天都要吃较大比例的谷类食品,因为谷类食品中的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该物质在人体内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2)处在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摄取表中III .IV级的食物,原因是。
(3)小明每天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到医院看医生医生并未为他开药,而是建议他多摄取表中的类食物。
3.(5分)当手不小心触碰到圆钉后,会突然缩回,然后才感到疼痛。
图4示人的缩手反射,请据图回答:(图4)(图5)(1)图中的E表示;写出该反射的反射弧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手缩回以后,才感到疼痛,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2)神经冲动传到【B】后,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反应分别是,从而使手缩回。
(3)当图中的【】受到损伤后,人能够感受到疼痛,但无法完成缩手反射。
4.(4分)图5所示对果树进行环割树皮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提示:果树的的韧皮部位于树皮内)(1)在A.B处环割前后,该枝条的蒸腾作用并没有受到影响,原因是。
(2)该枝条环该后,果实甲和乙的生长情况有何不同?。
(3)如果在果树主干C处进行环割(如圆图中所示),果树的生长状况是,原因是。
5.(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滥用抗生素的下现象非常普遍,有些人甚至把它当作治疗感冒和咳嗽等疾病的“万灵丹”。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于长期使用或用药不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
在二战期间,几十到一百单位的青霉素就可以挽救无数伤员的生命,现在相同病情,用几百万单位也没有效果;在某些地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连抗生素的王牌“万古霉素”也无法将其消灭。
材料二为改变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2004年7月国家正式实施凭处方购买抗生素的规定,除黄连素和一些非处方灭菌药物外,其它抗生素均要凭医师处方购买和使用。
因此,到药店购药须认清处方用药和非处方用药。
(1)产生青霉素的生物与青霉素杀死的细菌相比,两类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有的人在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严重的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在这里青霉素相当于,进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生了免疫反应。
所以注射青霉素前要进行皮试。
(3)购药时,通过看说明书上的“R”和“OTC”标志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处方,其中表示非处方用药的是。
(4)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的原因:(2分)6、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实验过程: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色。
结果分析: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
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7、下图是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红细胞中的氧来自于外界空气,空气中的氧在人体肺的处进入血液,并与红细胞中的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图中血液里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在处被吸收进入血液。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里的这些废物主要由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尿液的主要成分有等。
(4)按图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此处毛细血管流出的血液应该是,原因是:。
8、放有各种颜色小纸片的布料通过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如上图),可以发现与背景布料颜色越接近的小纸片,越不容易被“捕食者”(同学)“捕食”,经过几代后,多数“幸存者”(小纸片)的颜色与背景布料颜色接近。
由此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的结果。
某同学在做模拟探究时,不按操作要求进行,而是特意寻找与背景布料颜色接近的小纸片,他得到的结果与其他同学恰好相反,多数“幸存者”(小纸片)的颜色与背景布料颜色反差大。
他的解释是:有些昆虫(如某种毛毛虫)体色鲜艳,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反差大,也能很好的保护自己。
因此,这种体色也是保护色。
你认为这种体色是保护色吗?。
9.(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装置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结果甲干燥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种子不萌发乙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种子萌发丙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种子不萌发丁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 ℃的橱柜中种子不萌发(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装置。
(2)若想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该如何设计实验?(3)玉米幼苗移栽时,需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为了保证成活率,常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这样做又是为什么? 。
(4)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
为了避免这种现5)被誉为“玉米大王”的李登海,培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系列获得了高产。
这种合理密植的种植方法保证了玉米的叶片,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象的发生,可以采用方法来弥补。
10.(6分)夏天到了,贮存的食物很容易腐败,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和真菌以食物为培养基,在适宜的环境下大量繁殖所致。
为了保持食物新鲜,人们用了很多办法保存食品,如低温、腌制、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干制等。
请设计实验探究某项因素是抑制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的因素之一。
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根据经验预测的结果:得出的结论:11.(7分)右图表示淀粉的消化终产物a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
其中a~f表示人体内的物质,请据图答题:(1)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
a由消化道进入血液的生理过程叫。
(2)某些药物常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里服用,可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3)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的结构是。
煤气中毒时,大量的CO取代O2与血液中的结合,造成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4)医生在检验某人的f时,若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发病的原因可能是;若发现有较多的a,且患者的典型表现是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则患病的主要原因是。
12.人的心脏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将它比喻为收集和排出血液的“泵”。
右图是心脏前面观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心脏将血液“收集”回心脏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方括号内填序号,横线处填名称)(2分)(2)①—⑧中流动着静脉血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容纳着动脉血的心脏结构是_____________。
(只填序号)(2分)13.实验表明,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溶液的酸碱度(PH值)等。
下面的实验是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研究酶的活性和溶液的酸碱度之间的关系而设计的,具体的实验过程是: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且溶液PH值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都加一块0.5cm3大小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然后将5支试管同时放置在25℃室温条件酶溶液的PH值 1 2 3 4 5蛋白块的消失时间(分钟) 12 9 ll 45 ≥65(1)酶活性最强时的PH值是____________。
(1分)(2)在人的消化道内,能分泌本实验酶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1分)(3)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帮助生物兴趣小组总结出溶液的酸碱度(PH值)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8分)结合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在光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酵母菌,其结果如右图所示。
造成酵母菌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培养液中缺少,而绿藻的数量上升的原因是。
(2)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大相同的4块,每块均带有芽眼。
取4个同样大小、质地相同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泥土,将每块分别埋于4个花盆约5cm深处的沙土中,按下表要求连续管理培植20天。
请回答:①生长状况最佳的是号花盆中的马铃薯。
②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原因是。
③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其优点是。
(3)2007年5月31日,据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报道,由于太湖遭受藻类大量繁殖而使水中出现腥味泡沫状漂浮物,导致以太湖水为水源的江苏省无锡市出现了暂时的生活供水紧张现象。
上述的腥味泡沫状漂浮物叫做。
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5、(8分)请你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近期,某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手足口病是近几年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种传染病,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