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关键技术措施研究

合集下载

大豆dna片段导人玉米自交系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大豆dna片段导人玉米自交系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大豆dna片段导人玉米自交系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研究大豆DNA片段导入玉米自交系: 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研究1. 引言大豆和玉米作为两个重要的农作物,对于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一直在努力提高玉米的营养价值,尤其是蛋白质含量。

最近的研究表明,导入大豆DNA片段到玉米自交系中,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玉米的蛋白质含量。

本文将探讨这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潜在影响进行评估。

2. 方法介绍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首先选择了一个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自交系,然后将其DNA片段导入到一个低蛋白质含量的玉米自交系中。

这个过程包括了大豆DNA片段的提取、酶切、连接和转化等步骤。

通过检测转基因玉米自交系的蛋白质含量,来评估这个方法的有效性。

3. 结果与讨论经过一系列实验和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导入大豆DNA片段到玉米自交系中,可以显著提高转基因玉米的蛋白质含量。

这一结果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玉米的营养改良。

研究团队还通过控制实验,证实了这个效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4. 方法优缺点这种方法虽然在提高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转基因作物在农业中引起了一定的争议。

尽管转基因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得到了提高,但其他性状,如生长速度和抗性等是否会受到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这个方法的实施也需要考虑到生产成本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提高玉米蛋白质含量的研究,我认为导入大豆DNA片段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方法。

大豆作为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通过将其蛋白质基因导入玉米,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的蛋白质含量,还可以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

然而,我们也要权衡好转基因作物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并保证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6. 总结与展望导入大豆DNA片段到玉米自交系是一个有效提高玉米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这项研究为玉米的营养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然而,其中涉及的问题和挑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玉米蛋白质含量基因

玉米蛋白质含量基因

玉米蛋白质含量基因一、引言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玉米蛋白质含量是影响玉米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玉米蛋白质含量基因对于提高玉米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玉米蛋白质含量基因1. 玉米蛋白质组成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主要由谷蛋白和非谷蛋白两类组成。

其中,谷蛋白是主要的存储型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70%~80%,而非谷蛋白则占20%~30%。

2. 玉米蛋白质含量调控机制玉米籽粒中的谷蛋白主要由α-谷蛋白和γ-谷蛋白两种亚基组成。

研究表明,α-谷蛋白和γ-谷蛋白的相对比例决定了玉米籽粒中的总谷蛋白数量。

同时,还有一些与非谷蛋白合成相关的基因也会影响玉米蛋白质含量。

3. 影响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基因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影响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基因。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ZmO2和ZmDof1两个转录因子。

研究表明,这两个基因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调控α-谷蛋白和γ-谷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玉米籽粒中谷蛋白的含量。

4. 玉米蛋白质含量基因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玉米蛋白质含量基因被鉴定出来。

同时,也有许多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等手段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三、提高玉米蛋白质含量的方法1. 选育高品质玉米品种通过选育高品质、高产量、高抗逆性能的玉米品种,可以提高其谷蛋白含量和总蛋白数量。

2. 转基因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与玉米蛋白质含量相关的基因进行改良,从而提高其蛋白质含量。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进而提高其谷蛋白含量。

4. 优化种植管理通过优化种植管理,如合理间隔、适时浇水等措施,可以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进而提高其谷蛋白含量。

四、结论玉米蛋白质含量是影响玉米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影响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并通过转基因技术等手段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

同时,优化种植管理和合理施肥等措施也可以提高玉米的谷蛋白数量。

试论玉米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技术方法

试论玉米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技术方法

试论玉米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技术方法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素,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测定玉米中蛋白质含量对于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试论玉米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技术方法。

一、酶解-比色法酶解-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玉米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玉米样品用酶解液处理,使得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接着使用分光光度计对氨基酸进行比色分析,通过比色分析得出蛋白质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玉米样品加入酶解液中,在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酶解反应;然后,使用五氧化二磷酸将酶解后的物质浓缩,使得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通过比色法测定氨基酸的含量,然后根据已知的原理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

该方法不需要专门的昂贵设备,成本较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二、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先进的测定玉米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特征红外吸收峰,从而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玉米样品制成透明薄片或者粉碎成粉末状;然后,将样品放入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记录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通过分析样品的红外吸收峰,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测试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

红外光谱法可以对多种成分进行同时测定,具有较好的多元测定能力。

三、 Kjeldahl法Kjeldahl法是一种经典的测定玉米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玉米样品进行加热浓硫酸消解,使得样品中的蛋白质转化为氨基氮,然后使用碱液进行蒸馏,最终通过滴定法确定氨基氮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Kjeldahl法是一种准确可靠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被广泛用于食品、农产品等领域。

其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同时可以对样品中的氨基氮进行测定,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多元测定能力。

栽培措施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栽培措施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曲志伟(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公主岭分校,吉林公主岭136100)摘要:玉米的栽培技术措施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施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和采收等内容。

不同的栽培技术措施对玉米蛋白质的含量影响较大。

本文针对近些年玉米品质特性、品质形成规律,结合栽培技术措施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综合开发玉米资源,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栽培技术;玉米蛋白质;影响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7.13.008玉米的栽培技术措施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施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和采收等内容。

不同的栽培技术措施对玉米蛋白质的含量影响较大。

选择蛋白质含量不同的玉米品种,通过整地、施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和采收等栽培技术手段,能对玉米蛋白质的含量产生重大影响。

改善玉米的品质,使玉米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玉米的食用、饲用及玉米深加工价值,才能达到改善玉米商品性的目的。

玉米蛋白质的含量已经成为衡量玉米品质优劣的主要质量指标。

利用现有优势玉米品种,根据现有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状况),采取合理的利于提高玉米蛋白质含量的栽培技术手段,达到提高玉米品质的目的。

1玉米品种的选择,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目前,我国玉米蛋白质含量平均在8%~9%,在世界上属于中等水平。

就玉米品种而言,近几年在我国各省(区)推广的玉米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也较大,在6.5%~13.5%之间。

因此,玉米品种的选择对玉米蛋白质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进行高产、优质(高蛋白、高油等)、硬粒型、早熟、抗病虫、耐低温冷害、灌浆速度快、脱水快的新品种的推广,能大幅度提高玉米蛋白质的含量。

1.1根据气候状况,选择熟期适宜的品种,可增加玉米蛋白质的含量在玉米籽粒蛋白质合成积累过程中,灌浆前期蛋白质积累速度快,阶段性蛋白质含量高,在乳熟期和腊熟期,随着淀粉、脂肪的合成和积累,蛋白质含量随之下降,在玉米后熟阶段,蛋白质含量随着籽粒的后熟再次提高,籽粒成熟度越好,蛋白质含量越高。

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

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

·212·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3期(下转第215页)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光风柱(阳信县农业农村局,山东滨州 251800)摘要:玉米作为我国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市场需求量相当大,所含营养非常丰富,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是我们人类不可或缺的食物,在我国的粮食安全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

玉米的丰产丰收优质,作为农技推广人员来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着眼整个玉米生产过程,总结了大量实验实践,筛选出了几项关键技术措施,从玉米种子的选择,肥料的选择,到除草剂的选择使用,玉米化控,每项技术措施都直接关系到了广大种植户的整季效益。

关键词:玉米;丰产丰收;关键技术1 玉米品种的选择1.1 玉米的生育期正常情况下,积温高,生育期长的玉米品种增产潜力大,丰产性能好,但是当地的积温和生长期要符合品种完全成熟的需要,所以选择玉米品种,既要考虑产量,又必须保证玉米正常成熟,不能影响下叉作物适时播种。

1.2 关于红轴品种与白轴品种红轴白轴不是产量高低标准,其区别主要是大多数红轴品种脱水相对来说快点,棒穗含水量低,易晾晒,大多数白轴品种脱水相对来说慢点,棒穗含水量高,晾晒时间较长,这也不是一概而论,个别红轴品种脱水也较慢,个别白轴品种脱水同样挺快。

红轴白轴也不是决定玉米品质的因素,只是红轴品种籽粒卖相好颜色好,而白轴品种籽粒卖相差点。

从植株上长相来说,多数红轴品种活棵成熟,叶片上冲,抗倒性好,抗病性好,轴细,籽粒较深,白轴品种雄穗分枝多,花粉量多,结实性好,耐高温好,部分白轴品种也是活棵成熟,抗倒抗病性很好。

所以无论红轴白轴品种各有优点,不可说哪个最好,适合的就是好的。

1.3 稀植与密植种植户大多喜好稀植大棒品种,但又没有稀植习惯,常按密植品种播种,喜苗少疏,造成群体过大,田间郁闭,通风透光条件极差,田间小气候恶化,使得病虫害加剧,抗倒伏能力降低,秃尖,花粒,畸形穗现象频发。

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差,效益低下。

浅论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的关键技术

浅论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的关键技术

浅论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的关键技术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与需求量一直在不断增加。

而提高玉米种子质量是保证高产稳产的关键。

以下就是关于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的关键技术的浅论。

一、育种技术玉米是一种自交不纯种作物,其遗传变异很大,植株性状、耐逆性和产量等都有明显差异。

因此,在育种上的选择和杂交,对玉米种子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对于杂交种的选育,应以高产、抗病、抗旱等为主要目标;对于自交系,应以抗旱、抗病、品质等为主要目标。

二、田间管理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是影响玉米种子质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首先,要做好土壤肥力管理。

玉米对养分的需求很高,因此种植前应做好充分深耕和有机肥、化肥的施用,保证作物更好的生长。

其次,要做好农药管理。

玉米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采取施药措施,及时治疗病虫害,保障庄稼的正常生长。

最后,对于播种密度的控制也很重要。

适当的勾芒有助于间隔充分,减少植物间的竞争,增加单株产量,提高种子的质量。

三、收获及后处理技术玉米种子的收获一定要在颗粒成熟后及时进行。

在收获前,要充分注意预防风雨侵袭,保护作物的种子,避免因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

收割后应立即进行干燥、清选等后处理工作,以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

干燥处理是保护种子免受霉变、虫害所必须的方法之一,应充分掌握气温、相对湿度条件等关键因素,对种子进行干燥。

同时,清选工作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要对玉米种子进行筛选、上光、除杂等处理,减少不良品种的影响,提高种子的质量与产量。

以上便是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的关键技术的浅论,将这些技术综合应用,有望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取得更高的产量与更稳定的种子品质。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研究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研究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研究
时显芸;吴子恺;黄岛平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13
【摘要】2005年秋季种植不同类型的玉米材料,研究了籽粒蛋白质含量,2006年春季选取微胚乳超高油玉米Ⅲ型的杂交组合及其亲本做试验材料,研究了亲子代遗传.结果表明,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蛋白质含量远高于其它类型的玉米,微胚乳玉米Ⅲ型杂种优势较显著.正交F1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反交F1.同型系之间蛋白质含量差异1.27%~3.50%,同株系之间蛋白质含量差异0.07%~3.38%,同型系之间较同株系之间的蛋白质含量差异大.F1与双亲平均值、母本和父本的相关系数呈正相关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总页数】2页(P3815-3816)
【作者】时显芸;吴子恺;黄岛平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
宁,530005;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6
【相关文献】
1.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胚乳消减及油分积累的规律 [J], 田树云;张亚平;吴子恺;梁彩梅;陆海峰
2.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动态研究 [J], 张亚平;甘凤琼;杨庆锋;吴子恺;田树云
3.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β-谷甾醇含量的研究 [J], 时显芸;吴子恺;黄岛平
4.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含油率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J], 赵刚;昂沃;郝小琴;吴子恺
5.低温胁迫对微胚乳超甜超高油玉米耐寒性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J], 郝小琴;姚鹏鹤;高峥荣;吴子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蛋白质含量基因

玉米蛋白质含量基因

玉米蛋白质含量基因一、引言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来源。

随着人们对营养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玉米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的营养价值和饲料利用率。

因此,研究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基因成为了当前玉米育种的热点之一。

二、玉米蛋白质含量基因的研究进展1. 基因定位和标记研究人员通过选择高蛋白质玉米和低蛋白质玉米进行杂交,并对子代进行表型和基因分析,成功地将高蛋白质含量的表型与某些基因定位于同一区域。

随后,这些定位的基因会被标记,以便后续的遗传分析和选择育种。

2. 基因功能解析通过分析高蛋白质玉米与低蛋白质玉米之间的基因差异,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与蛋白质合成、降解和转运相关的基因在高蛋白质玉米中表达量较高。

这些基因可能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调控起到关键作用。

三、玉米蛋白质含量调控机制的研究1. 转录因子的作用转录因子是调控基因转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转录因子在调控玉米蛋白质合成和积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bZI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ZmABI5能够显著提高玉米蛋白质含量。

2. miRNA的调控miRNA是一类小分子RNA,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的mRNA结合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研究发现,一些miRNA能够通过抑制与蛋白质合成和转运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来降低玉米蛋白质含量。

3. 应激响应的影响环境应激是影响玉米蛋白质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玉米在面对逆境(如干旱、高温等)时,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的平衡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积累。

进一步研究表明,一些信号通路和调控因子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利用玉米蛋白质含量基因进行育种通过对玉米蛋白质含量基因的研究,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利用基因工程和选择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玉米蛋白质含量的研究工作。

1. 基因工程通过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将高蛋白质含量相关的基因导入到玉米中,从而实现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 计 水 平
+,6-
变化间距 +,6-
*( 0$"# # # # &" . ’
*& )$1" ’# )" 0# &’ . ’
# %$## &2# ’# %# (0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1# &0" ’# (1 . ’
( 2$"# 0%# &2# &(# & . &#
度 +,&-
纯氮量 +,(纯磷量 +,0纯钾量 +,)收获期 +,"-
田间试验在吉林农业大学农业试验站试验田中 进行 " 种肥 # 氮肥 + 尿 素 )%*#*#-(#7 ! 磷 肥 + 三 料 磷
其结果见表 ( " 四密 (" 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为
’$1’7 ! 中 单 ’)#’ 子 粒 蛋 白 质 含 量 的 平 均 值 为 &($1#7 " %&%
蛋白质含量函数模型 将田间试验所测得的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结 果 ! 使用 & 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数据的计算程序包 ’ 在 微机上直接计算 ! 可得出玉米种植密度 +,&-% 施氮量
!
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普通玉米四密 (# 和高蛋白玉米中
单 %)"% $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 按 照 # 因素 +! d ( 实施 . 方案实施 " 即 =e,& " 其数学模 型为 !
L L (
FeR" f!RA gA f!R@A g@ gA f!RAA gA
A e ! @ h A A e !
&($00 &($)’ &0$#% &($&1 &&$’# &&$’" &($(% &($(2 &($"( &($)) &($%1 &&$1% &($&2 &($’" &($&( &&$’0 &($1" &($(&
&’ (# (& (( (0 () (" (% (1 (2 (’ 0# 0& 0( 00 0)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区号
8() 9 0#:
+,(-% 施磷量 +,0-% 施钾量 +,)-% 收获期 +,"- 与玉米子粒
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 " !
试验结构矩阵和蛋白质含量结果
区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密 ("#
中单 ’)#’ #
; <’$1’( =#$#"1,& =#$#’#,( =#$#01,0 =#$#1#,) * #$#))," =#$#1(,&,( *#$&2%,&,0 =#$#0(,&,) *#$#)&,&," = #$#0’,(,0=#$#’(,(,)*#$#&&,(,"*#$(0%,0,)*#$&#0,0,"= #$&#1, ), " *#$#%2, &( *#$#%0,(( *#$#2&,0( *#$#(2,)( * #$#%’,"( +&-
&$("+ 万株 . /! ’#+34 . /!()"+34 . /!(0#+34 . /!()+ 日 . 月 (
注 # 本表密度指四密 (" 的密度 $ 中单 ’)#’ 的密度分别为 ($" %0$" %)$" %"$" 和 %$" 万株 . /!(5 间距为 & 万株 . /!($ 两个品种的施肥量与施肥 方案都 相同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蛋白质含量 +7四密 (" 中单 ’)#’
)期
吴春胜等 # 提高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关键技术措施研究
%0
! !" 行区设计 ! 行距 #$%" ! !小区面积为 &’$" !(" 分
为 ) 个区组 !组内随机排列 " 每区组两边各设两行保
表!
变 量 密
护行 " 除设计方案规定的项目外 ! 各个小区管理技术 措施及条件完全一致 "
决策变量 "#$ 与线性编码值
!"# $"%&’()(*+%,) -",./0". 1".",0%& (’ 234,’%+’* 5(0’ 60,+’ 70(8"+’ 5(’8"’8
23 4567$8597:; /<=> ?@; 21=> 4597:$A@; BC1 /5@$DE7:; >3 FE7 +!"#$%&% "’ (&)"*"+,- ./$/* (&)/01$21)3$ 4*/5%)6/2,- 783*&081* !,"!!-; 45@7E * 9:.80,%8G H59 9IJ9K@L97M NE8 OP7Q6OM9Q N@M5 M59 L9M5PQ PD M59 OPLR@7EM@P7 Q98@:7 PD PKM5P:P7ES KPMEM@7: K9T :K988@P7; K9:EKQ@7: D@U9 LE@7 O6SM@UEM9Q L9E86K98G Q978@MV PD O6SM@UEM@P7’I!.; 7@MKP:97P68 D9KM@S@W9K’I(.; J5P8J5EM9 D9KT M@S@W9K’I,.; JPME85 D9KM@S@W9K’I). E7Q 5EKU98M$QEM9’I#. E8 Q9O@8@U9 UEK@9M@980 H59 9DD9OM8 R9MN997 M59 ERPU9 D@U9 DEOMPK8 E7Q OPK7 :KE@7 JKPM9@7 OP7M97M PD /@L@(# E7Q X5P7:QE7%)"% N9K9 8M6Q@9Q; 1 LEM59LEM@OES LPQ9S @7UPSU@7: M59 D@U9 O6SM@UEM9Q L9E86K98 EDD9OM@7: M59 OPK7 JKPM9@7 OP7M97M NE8 98MERS@859Q E7Q E7ESVW9Q; 9DD9OM8 PD @7Q@U@Q6ES DEOMPK E7Q @M8 @7M9KEOM@P7 P7 M59 OPK7 :KE@7 JKPM9@7 OP7M97M N9K9 Q9M9KL@79Q E7Q M59 PJM@L6L O6SM@UEM9Q L9E86K98 @7 O9KME@7 OP7Q@M@P78 N9K9 DP67Q @7 E 8@L6SEM@P7 M98M0 CM NE8 EUE@SERS9 DPK MPJ Y6ES@MV O6SM@UEM@P7 PD OPK70 ;"# <(03.G 4PK7Z [KPM9@7Z ?9:K988@P7 Q98@:7Z \EM59LEM@OES LPQ9S

要 !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 以 密 度 # 氮 肥 # 磷 肥 # 钾 肥 和 收 获 期 作 为 决 策 变 量 " 研 究 以
上 # 个因素对四密 (# 和中单 %)"% 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通 过 微 机 建 立 数 学 模 型 " 并 对 模 型 进 行 解 析 " 求 出 各 因 子 对 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 " 借助微机模拟试验 " 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栽培措 施 " 为玉米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 关键词 ! 玉米 % 蛋白质 % 回归设计 % 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 /#!,0"! 文献标识码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