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

合集下载

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

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

第3章相关学科知识、研究内容及开发设计流程本章主要介绍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所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研究内容与开发设计流程,对后面的章节奠定基础。

3.1 相关学科知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具体的设计操作过程中,用户体验设计吸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

除了第一章所讲述的面向人的学科和面向技术的学科之外,还包括面向设计的学科。

面向人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知识;面向设计的学科包括工业设计、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和动画设计等;面向技术的学科主要指信息沟通技术,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人机交互技术和数据库等。

不同的应用领域对于用户体验设计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如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等。

图3.1所示为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框架和知识体系。

图3.1 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框架和知识体系3.1.1信息与沟通技术信息与沟通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包括信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它们为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奠定基本的技术基础。

信息电子技术主要以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显示和利用等技术为主线,以各类电子设备、信息系统、通信系统与网络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开发为中心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系统与网络的软硬件开发等。

例如:木块镜子(Wooden Mirror)是一个简单和奇怪的装置,来自交互设计师Daniel Rozin 的作品,如图3.2所示(Rozin,2009)。

当你站在镜子前面时,你的头像就会显现在木块镜子中。

这看起来很奇特。

图3.2 木块镜子3.1.2工业设计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ICSID)(/)对工业设计的定义是:就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

创新产品设计思维方法

创新产品设计思维方法

创新产品设计思维方法概述创新产品设计思维方法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运用一系列创新性的思维工具和方法,以培养创造力、迭代概念并推动创新。

通过采用这些方法,设计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挑战传统惯例,并寻找与现有产品不同的全新解决方案。

用户洞察在进行创新产品设计之前,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洞察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访谈和市场调研等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揭示用户真正的需求,并发现潜在问题或机会点。

设计思维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创新产品设计思维方法:1. 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注重将用户置于设计过程的核心位置。

通过关注用户情感、需求和行为,设计师能够创建出更加人性化且易于使用的产品。

常用工具包括人物画像、任务流程图和用户测试等。

2. 故事板(Storyboarding)故事板是一种以图像方式展示故事情节的技术。

它能够帮助团队理解用户使用产品时的场景,并利用这些场景探索不同的创新解决方案。

3. 转变观察视角(Change Perspective)通过转变观察视角,设计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发现隐藏的机会。

这种思维方法鼓励跳出传统框架,从用户、环境或竞争对手等各种不同维度去思考。

4. 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快速原型是一种迅速测试产品概念的方法。

通过创建低成本、可修改的原型,设计师能够快速验证他们的想法并收集用户反馈。

这有助于减少风险和提高产品可行性。

5. 合作式设计工作坊(Co-design Workshop)合作式设计工作坊是一种团队协作的方式,旨在通过多方参与和交流来推动创新。

团队成员可以共同探索问题、发表意见和共同创造解决方案。

成功案例以下是几个成功应用创新产品设计思维方法的案例:•苹果公司:苹果公司致力于以人性化设计和简单易用为核心价值,其独特的产品体验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科技品牌之一。

•特斯拉:特斯拉通过革命性的电动汽车设计和优秀的用户体验,重新定义了传统汽车工业,并推动了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产品设计领域顶尖教程)

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产品设计领域顶尖教程)

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第1章绪论1.1 体验体现(Experience)无处不在。

人一生中有许多不同的体验。

体验是多方面的,也许很难数得清,例如旅行体验、开车体验、使用工具的体验、美容理发的体验、进入建筑环境的体验、打牌的体验、玩游戏的体验、现场观看足球比赛的体验、商场购物体验、登山体验、看数字电视的体验、银行体验、医院看病的体验等等。

2007年1月9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Macworld上推出了iPhone,同年6月29日iPhone在美国上市,从纽约时代广场到洛杉矶迪斯尼,掀起了排队购买的狂潮。

iPhone如图1.1所示。

图1.1 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体现一词的字义源于拉丁文“Exprientia”,意指探查、试验。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体验是感觉记忆,是由许多次同样的记忆在一起形成的经验,即为体验。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体验的意思是“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在牛津英语字典(The New 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体验的定义是:从做、看或者感觉事情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或者技能;某事发生在你身上,并影响你的感觉;假若你经历某事,它会发生在你身上,或者你会感觉到它。

在心理学领域,体验被定义为一种情绪;在商业领域,体验是一种经济手段。

在产品设计领域,Houde和Hill(1997)认为体验是对产品的“看与感受”,是一种具体的对使用的“人造物”的感官体验,例如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等;Forlizzi和Ford(2000)从人们如何与产品进行交互的各个方面来定义体验,认为体验就是:∙λ产品被用户感知的方式;∙λ用户对怎样使用产品的理解程度;∙λ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对产品的感觉如何;∙λ产品自身使用性的好坏程度;∙产品的适应性如何。

Schmitt(1999)认为,体验是个体对某些刺激回应的个别事件,包含整体的生活本质,通常是由事件的直接观察或者参与所造成的,不论是事件是真实的、梦幻的、或者是虚拟的。

小米的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

小米的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

小米的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近年来,小米科技以其创新的产品和出色的用户体验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领域迅速崛起。

小米的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一直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小米是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来提升用户体验的。

一、小米的产品创新小米一直致力于推出创新的产品,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小米的产品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小米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推出了一系列领先的产品。

例如,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引入了多项先进的技术,如屏下指纹识别、超级快充等,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 设计创新:小米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追求简洁而时尚的外观。

小米的产品设计通常以简洁的线条和流畅的曲面为特点,给用户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3. 生态系统创新:小米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将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和其他智能设备相互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和智能化控制。

这种生态系统的创新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

二、小米的用户体验小米一直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小米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用户体验:1. 产品质量:小米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为目标,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测试流程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耐用性。

用户可以放心购买并使用小米的产品。

2. 价格性价比:小米以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而著称。

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智能家居产品,小米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提供高性能和高品质的产品,让更多的用户能够享受到先进科技的乐趣。

3. 用户参与:小米积极倾听用户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用户调研和用户反馈活动来改进产品和服务。

小米的用户参与机制有效地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4. 售后服务:小米注重售后服务,提供快速响应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服务体系。

无论是维修还是售后咨询,小米都尽力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争取让用户在售后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综上所述,小米通过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的不断优化,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和赞誉。

小米以其创新能力和用户导向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并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使用体验。

用户体验设计与产品创新研发

用户体验设计与产品创新研发

用户体验设计与产品创新研发一、引言用户体验设计是指产品开发过程中,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需求和期望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产品使用的要求不断提高,用户体验设计已经成为产品研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用户体验设计的概念以及作用、用户体验设计的流程、如何将用户体验设计应用于产品创新研发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用户体验设计的概念与作用用户体验设计的概念比较复杂,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人为本,将用户需求融入产品设计中,提高产品使用的便利性、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设计方法。

用户体验设计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的用户体验往往是制胜的关键。

通过用户体验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和持续竞争能力。

2. 减少用户投诉和退货率:用户体验好的产品能够让用户感到使用便利、安全、舒适,减少了用户的投诉和产品的退货率,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和品牌形象。

3. 帮助进行产品的优化升级:用户体验设计的特点之一在于快速的反馈和调整,通过用户的反馈和意见,产品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三、用户体验设计的流程用户体验设计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立项阶段:明确产品定位和用户群体、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反馈等。

2. 研究阶段:进行用户需求调研和分析、制定人机交互方案、提出原型设计等。

3. 设计阶段:进行交互设计、视觉设计、信息架构设计等。

4. 测试阶段:进行用户测试和评估、进行A/B测试和大数据分析等,获取用户反馈和数据验证,不断优化调整。

四、如何将用户体验设计应用于产品创新研发将用户体验设计应用于产品创新研发,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带来很多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鼓励创新:用户体验设计能够引导团队超越传统思维、挑战自身创新性和想象力,从而创造出更具想象力、更加创新的产品。

家用电器行业的产品创新案例功能创新设计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

家用电器行业的产品创新案例功能创新设计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

家用电器行业的产品创新案例功能创新设计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用电器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家用电器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家用电器行业的一些产品创新案例,包括功能创新设计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

【案例一:功能创新】功能创新是家用电器行业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许多家电企业致力于研发具有更强大功能的产品,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以智能冰箱为例,过去的冰箱只能起到储存食物的作用,而现在的智能冰箱不仅具备储存功能,还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实现食物管理、智能配送等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冰箱温度、查看食物存量等信息,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生活。

这种功能创新不仅提高了冰箱的实用性,而且满足了用户对智能化生活的追求。

【案例二:设计创新】除了功能创新,设计创新也是产品创新的重要方面。

家电产品的外观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等都对用户体验有着重要影响。

以空调为例,传统的空调设计以简洁为主,注重功能使用。

而现在的空调设计更加注重融入家居装饰,提升整体美观度。

一些品牌将空调外观设计成家具形状,如柜子或画框,使其更加融入家庭环境中。

同时,人机交互界面也进行了创新,通过触摸屏或语音识别等技术,使用户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案例三:用户体验优化】家用电器行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的优化。

产品的功能再强大,设计再精美,如果用户体验不佳,很难得到用户的认可和喜爱。

例如,洗衣机在用户体验方面进行了很大的优化。

过去的洗衣机操作复杂,容易造成用户困扰。

而现在的洗衣机加入了智能化技术,通过传感器感知衣物量、布料种类等信息,自动调整洗衣程序和水量,让用户无需过多操作,仅需轻松选择。

并且,洗衣机外观设计也更的简洁美观,噪音更低、故障率更低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总结起来,家用电器行业的产品创新案例涵盖了功能创新、设计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

创新设计与用户体验优化实践与工作总结

创新设计与用户体验优化实践与工作总结

创新设计与用户体验优化实践与工作总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设计和用户体验优化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提升产品或服务价值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详细阐述创新设计与用户体验优化的实践过程及相关工作总结。

一、创新设计的实践创新设计不仅仅是追求外观的新颖独特,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用户需求、挖掘潜在的市场机会,并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首先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

通过对目标用户群体的行为、偏好、痛点等方面的研究,为创新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开发一款新型智能手表时,我们发现用户对于健康监测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现有的产品在数据准确性和实时反馈方面存在不足。

于是,我们的设计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传感器融合技术,能够更精确地监测用户的生理指标,并通过智能算法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其次,跨学科的团队合作也是创新设计的重要保障。

我们汇聚了来自工业设计、软件工程、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参与产品的设计过程。

在一次智能家居产品的设计中,工业设计师从外观和材质上赋予产品时尚感和舒适感,软件工程师则负责开发稳定高效的控制程序,而人机交互专家则专注于优化用户与产品的交互方式,确保操作简单直观。

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模式,使得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

此外,快速原型制作和用户测试也是创新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设计初期,我们会通过快速搭建简单的原型,让用户亲自体验并收集反馈。

比如,在设计一款新型电动自行车时,我们制作了多个不同造型和功能的原型,邀请潜在用户进行试骑和评价。

根据用户的反馈,我们及时调整了设计方案,使得最终产品更符合用户的期望。

二、用户体验优化的实践用户体验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关注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我们从用户旅程地图的绘制入手,全面梳理用户与产品或服务的接触点。

以一款在线购物应用为例,我们详细分析了用户从进入应用、浏览商品、下单支付、物流跟踪到售后服务的整个流程,找出可能影响用户体验的瓶颈和痛点。

创新设计与用户体验实践与工作总结

创新设计与用户体验实践与工作总结

创新设计与用户体验实践与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创新设计与用户体验实践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公司的设计团队中负责了多个项目的创新设计和用户体验实践工作。

通过对于设计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深入的市场调研,我和我的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期能够对未来的设计工作和团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项目一:智能家居产品的设计与体验提升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以智能家居产品为基础,通过研究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实施了一系列创新设计和用户体验改进的措施。

首先,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智能家居产品的用户体验存在问题,用户需要的功能与实际产品之间存在差距。

为此,我们与研发团队密切合作,重新设计了产品的外观和功能,使之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

其次,我们对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用户测试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用户反馈。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我们确定了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我们重设计了产品的界面交互方式,使之更加直观且易于操作,同时还增加了一些用户可能需要的功能,提升了产品的用户体验。

最后,我们通过与一些用户进行远程使用的测试,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设计和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对产品进行了反复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它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三、项目二:移动应用界面的创新设计与用户体验优化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主要负责了一个移动应用界面的创新设计和用户体验优化工作。

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和用户行为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很多移动应用存在着界面复杂、功能冗余等问题,用户体验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界面设计和产品功能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

首先,我们对应用的界面进行了重新设计,简化了界面的布局和结构,使之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同时,我们还对颜色和字体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以提升用户的阅读和操作体验。

此外,我们还增加了一些交互元素,如动画效果和滑动功能,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乐趣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相关学科知识、研究内容及开发设计流程本章主要介绍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所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研究内容与开发设计流程,对后面的章节奠定基础。

3.1 相关学科知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具体的设计操作过程中,用户体验设计吸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

除了第一章所讲述的面向人的学科和面向技术的学科之外,还包括面向设计的学科。

面向人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知识;面向设计的学科包括工业设计、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和动画设计等;面向技术的学科主要指信息沟通技术,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人机交互技术和数据库等。

不同的应用领域对于用户体验设计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如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等。

图3.1所示为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框架和知识体系。

图3.1 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框架和知识体系3.1.1信息与沟通技术信息与沟通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包括信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它们为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奠定基本的技术基础。

信息电子技术主要以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显示和利用等技术为主线,以各类电子设备、信息系统、通信系统与网络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开发为中心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系统与网络的软硬件开发等。

例如:木块镜子(Wooden Mirror)是一个简单和奇怪的装置,来自交互设计师Daniel Rozin 的作品,如图3.2所示(Rozin,2009)。

当你站在镜子前面时,你的头像就会显现在木块镜子中。

这看起来很奇特。

图3.2 木块镜子3.1.2工业设计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ICSID)(/)对工业设计的定义是:就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

设计关注于由工业化而不只是由生产时用的几种工艺所衍生的工具、组织和逻辑创造出来的产品、服务和系统。

设计是一种包含了广泛专业的活动,产品、服务、平面、室内和建筑都在其中。

这些活动都应该和其它相关专业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生命的价值。

图3.3 工业设计展览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工业设计解决人与产品、环境的交互关系,为人服务。

一方面取决于产品和环境本身,如功能、性能、外观、结构、色彩、声音、材质、味道等,包含了物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情境;另一方面,依赖于用户本身,如情感、目的、任务、感知、期望和能力等。

3.1.3 艺术设计设计艺术学是艺术与科学,生产与生活紧密结合,从事设计艺术创作与设计以及理论研究的学科。

设计艺术学主要研究艺术设计的规律,将现代科技成果和价值判断应用于设计,实现人文与审美需要。

与用户体验设计相关的艺术设计主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公共环境艺术、装饰壁画、数码交互艺术、建筑造型艺术以及城市艺术,等。

艺术设计主要从美的需求出发,研究界面以何种形式来呈现。

界面的美,不仅要作为艺术审美形式的美,满足人们感觉上的愉悦性,更多的是产品作为人操作的一种工具,来满足人实现某种目的时带来的愉悦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表象,而是一种实质性的体现,带有更多的实用性。

美的造型经常以鲜明生动的形式:形态、色彩、质感等给人以舒服悦目的感受。

它是在产品的实用及认知功能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心理和精神范畴的功能。

3.1.4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与用户体验设计相关的包括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等。

3.1.4.1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从心理学的观点研究人机交互的原理。

该领域研究包括如何通过视觉、听觉等接受和理解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的感知过程,以及通过人脑进行记忆、思维、推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人的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

其中人脑的认知模型——神经元网络及其模拟已经成为新一代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对人的认知行为的研究、测量、分析和建模也称为认知人机工程学。

用实验心理学的技术和认知心理学概念,来改进软件生产,即将心理学和计算机系统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叫做软件心理学(Software Psychology),成为人机界面学的另一个领域。

3.1.4.2 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更注重的是研究方法。

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使心理学摆脱了哲学心理学的阶段,进入了科学心理学的阶段。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这被心理学教科书认为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随着20世纪下半叶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扩展,实验心理学所覆盖的领域延伸到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成为主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两个领域开始综合,形成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认知神经科学。

该学科把心理和大脑的统一理解作为自己的目标。

实验心理学已经融入了当今的大多数心理学研究中。

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而被广泛强调。

实验方法又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现场实验在更为自然的环境下进行,对无关条件的控制没有实验室实验严格,但现场实验比实验室实验更接近真实的情景。

3.1.5人机工程学2000年8月,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IEA)对人机工程学所下的定义为:人机工程学是研究系统中人与其他组成部分的交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运用其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进行设计,以优化系统的工效和人的健康幸福之间的关系(罗仕鉴等,2002;赵江洪等,2006)。

新的定义与传统定义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更加强调了“交互”的概念,以人的利益为前提优化系统,这符合人机工程学发展的趋势。

图3.4为美国设计师德雷夫斯(Henry Dreyfuss, 1903-1972)所著的《人体测量》一书以及芬兰Fiskars剪刀设计。

德雷夫斯是真正称得上既是工业设计大师又是人机工程专家的第一人,他酷爱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运用于设计当中。

在捷克Zdenek Nejedly工业艺术学院任教的雕塑家、工业设计师Zdenek Kovar(1917出生)对手工具人机工程学问题颇有研究,他1952年设计的剪刀在西方国家引发了一场剪刀变革,后来被大量模仿。

图3.4 德雷夫斯的人体测量以及Zdenek Kovar 1952年设计的剪刀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人机工程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理层、认知层和感性层,如图3.5所示。

图3.5 基于用户体验的人机工程学三个层次3.1.6其他学科其他学科包括了社会学、人类学、市场学、情报学和管理学等。

社会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它以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用科学的态度、实际社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对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各种社会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社会形态、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为人们积累认识社会和安排社会生活的科学知识,为有关社会部门正确处理社会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和科学依据。

概括地讲,社会学是研究关于社会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主要涉及到用户体验对社会结构影响的研究,而人类学则涉及到用户体验中的群体交互活动的研究。

用户体验设计要研究人类的文化特点、审美情趣以及个人、群体的爱好偏向等。

情报学则为用户体验中的信息架构提供了一些方法参考。

此外,管理学、营销学等学科也对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有着一定密切的关系。

3.2 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内容潘云鹤院士指出,产品的创新设计有三类方法:技术创新设计、文化创新设计和人本创新设计,这三种创新模式是紧密联合在一起的。

技术是构成产品的关键要素,是产品创新的核心;文化是产品的内涵,通过在产品中巧妙地融入文化艺术元素以实现创新,已经成为产品设计和创新的主流思想;人本创新设计是更加关注用户,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内容与这一理论相吻合,从人出发,关注文化和技术,为人创造新的体验模式。

用户体验设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协调“人—产品一环境”所组成情境的动态关系,为人们创造多重结构和谐的生活方式。

对使用方式的情境描述主要集中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动态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人与使用环境(使用场所和时间)、人与人(各自的角色与地位)、人与产品(感受和互动)、产品与产品(相互作用与影响)等多重结构和互动。

可以用图3.6来解释。

图3.6 用户体验与产品设计的人机系统模型用户体验设计的关注焦点是系统中的人、人与产品、人与环境的关系;目标是人性价值以及系统的效能;研究方法是系统的、科学的实验和分析,如图3.7所示。

图3.7 用户体验设计的关注焦点、目标以及研究方法3.3 基于知识的设计现代设计是基于知识的设计(谢友柏,1996)。

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是一种基于知识的创新,它体现了现代企业最主要的竞争能力。

用户体验设计是由离散知识到知识集合体的整合过程,用户知识与设计知识是在一定的知识情境下,通过一系列的知识活动创造的,同时又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一系列的知识活动过程共享和应用。

3.3.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从存在的形态来看,可以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 acit Knowledge)(Polanyi,1958;罗仕鉴等,2010(A))。

显性知识是存在于书本、文件、手册、说明书等载体之中,甚至可以从互联网上检索和下载并传授给他人的技能和客观事实。

它是一种社会化的知识,是可以仿制和异地传播的,这类知识比较明确、规范,容易获取。

显性知识可以编码,容易被计算机表示和处理。

与显性知识不同,隐性知识则是一种无形的知识,是在书本、文件、手册、说明书等载体中找不到的,是人类专家所拥有的却无法轻易描述的技能、判断和直觉,如洞察力、灵感、视觉感受、经验等,这类知识带有主观性、随意性和模糊性。

隐性知识是个人的,具有特定的情境性,难以形式化、编码和交流(Nonaka等,1995),嵌入在个人的体验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