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高一上语文期中测试题试卷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颤.栗(zhàn) 字帖.(tiě) 长歌当.哭(dàng)开门揖.盗(yī)B.抹.布(mā) 绯.红(fēi)殒身不恤.(xù)张牙舞爪.(zhǎo)C.租赁.(lìn) 创.伤(chuāng)莘.莘学子(xīn)否.极泰来(pǐ)D.解剖.(pō) 污渍.(zì) 屏.气凝神(bǐng)博闻强识.(zh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籍贯伎俩绿草如荫黯然失色B.和睦光牒阴谋诡计殚精竭虑C.文采通缉敝帚自珍震耳欲聋D.桀骜枭雄难以起齿瞠目结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日前,“青涩的邂逅——成都七中高原创诗歌朗诵大赛”在学校音乐厅举行,各班选手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将最精彩的表演带给了大家。

B.一份名为“你所期待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少观众希望春晚节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

C.《壹周立波秀》在赢得良好的口碑和惊人的收视率之后,于国庆期间再推第三季。

周立波以其幽默睿智的语言使观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周国平的新作《宝贝,宝贝》讲述的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读着读着,我就被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打动,时不时拍案而起....,连连叫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某中学将“向学生回敬鞠躬问好”写进了修订后的《教师守则》,学校认为,师生见面时互相鞠躬问好会使校园气氛更为和谐。

B.《青城》是我市继《金沙》之后打造的又一部舞台剧精品,它在第十一届西博会上的演出,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成都文化的独特影响。

C.世博会的收入构成中,门票收入占50%,因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大量的参观者。

D.“凤姐”、“犀利哥”、“杯具”等网络词汇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基础与积累(24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在各大书店销售火爆,当仁不让....地登上了销售排行榜的榜首。

B.革命老区金寨,以其山一般宽广的胸怀,培养了一批批为中国革命事业殒身不恤....的优秀儿女。

C.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在场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文化体制创新,挖掘文化特色的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B.有的同学在考试前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C.刚刚开始,他们还可以靠自己带的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饼干等维持,后来因为水土不服,一些队员出现拉肚子、感冒发烧等症状。

D.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7.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振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8.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杜牧诗议论根本上与传统观点类似,他肯定了项羽的功绩,赞扬项羽才俊且是英雄。

B.李清照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C.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成都2024-2025学年度(上)2027届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23题,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有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人民日报》)材料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

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合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

王昌龄的《诗格》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文中说: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段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

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对泉石云峰那种“极丽绝秀”的神韵有了透彻了解之后,才能逼真地表现出来;描写“情境”需要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生的娱乐愁怨,有了这种情感体验,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深刻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有真诚的人格、真切的发现,这样的“意境”才能真切感人。

他还探讨了意与景的关系,提出“诗不可一向言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

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深刻见解。

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

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

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

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

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

这就是所谓“境”。

此后,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重要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作补充、发挥,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ﻩ总分:15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 I 卷ﻩ阅读题一、文言文阅读与背诵默写(34分)(一)(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 题。

轲既取图奉之,发。

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

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B. 自引而起,绝。

袖绝:断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最终D.轲自知事不就.就:完成,成功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秦王还柱而。

走因人之力而.敝之B.而乃以.手共搏之ﻩ籍何以.至此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ﻩ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因左手把秦王之.袖君之.所知也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3 分)A.沛公安在?ﻩB。

忌不自信.C.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不然,籍何以至此?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4 分)译文:ﻩ△ ﻩ(二)(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 题.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

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

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

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

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

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

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精心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元素,来激活大众的文化情感,从“以古观今”的共情视角,使受众对历史传统的抽象记忆与固有认知,转变为具体的情感体验和认同动力,产生情感共振,从而建构起今古互通、悠远深长的共情空间。

(摘编自张志坚《以短视频构建诗意的共情空间》)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搭乘短视频的“东风”,加速“破圈”,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大众通过掌上小屏就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魅力。

语文高一成都七中考试卷

语文高一成都七中考试卷

语文高一成都七中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瞭望谗言峥嵘岁月杳无音信B. 箴言缭绕恣意妄为诲人不倦C. 恣睢谗佞恣意妄为箴言D. 瞭望谗言峥嵘岁月杳无音讯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B. 他做事总是不拘小节,常常被领导批评为“不修边幅”。

C. 他虽然成绩平平,但对学习总是孜孜不倦,真是锲而不舍。

D. 他对待工作总是敷衍了事,真是不务正业。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的家乡》,主要描写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D.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

4-10.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以保持试卷的完整性和篇幅适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3)“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12-15.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以保持试卷的完整性]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回答以下问题:16.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中的“政通人和”指的是什么?17. 范仲淹在文中提到“前人之述备矣”,“前人”指的是哪些人?四、作文题(30分)18. 请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成都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成都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成都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逻辑(jí)舟楫(jí)缉拿(jí)开门揖盗(yī)B . 依傍(bàng)重磅(bàng)诽谤(bàng)膀大腰圆(bǎng)C . 惆怅(chàng)肿胀(zhàng)账单(zhàng)为虎作伥(chàng)D . 绸缎(chóu)啁啾(chóu)稠密(chóu)风流倜傥(tì)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初春,乍暖还寒。

他身着冬装,漫步在重庆山城,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B . 财政部领导强调,近年财政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但远未到敞开花钱的时候,仍需要精打细算,财政资金要“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钱投入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去。

C . 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D . 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洛克菲勒家族除了惊人的财富、显赫的声名,他们还因对公益慈善的重视和投入,获得了整个社会的称赞和认可。

B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经济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实现由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变。

C . 在年岁已高的希拉里两次竞选总统失利后,表示第三次竞选总统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有媒体称她正考虑今年竞选纽约市长。

D . 据一位学者说,或许在未来五年,无现金支付将会成为中国首要支付方式。

超过70%以上的网民表示,自己的日常生活已经不需要现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高2011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Ⅰ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干燥.(cào)踱.步(duó)隽.永(juàn)蓊.蓊郁郁(wěng)B.恪.守(kè)熨.帖(yù)山脊.(jǐ)亘.古不变(gèn)C.做窠.(kē)休憩.(qì)猝.然(cù)一模.一样(mó)D.倔.强(jué)拙.劣(zhuō)煤屑.(xuè)窸窸窣.窣(sū)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渺茫树阴座落游目骋怀B.融解告诫安详化为乌有C.寥廓斑斓叫嚣欢呼鹊跃D.绚烂缥缈狼藉竞相生长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A.勤奋与天才休戚相关....,没有生而知之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浇灌出来的天才。

B.九寨沟的风光,在电视里看看,已经是很美的了,但如果你能设身处地....,那美的感受,绝不是看电视时能领略到的。

C.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D.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但如果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创刊一年来,该报针对行业特点,遵循“指导性强、信息量大”的办报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誉为“导向好、品位高”。

B.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吉隆坡与东盟首脑会谈时,各国首脑都表达了对中日关系从“政冷经热”到“政冷经冷”的担忧。

C.这所学校面积不大,但布局合理;富有古代建筑特色的建筑和现代化建筑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校园建筑风貌。

D.作文评分受到阅卷老师情绪的影响,分数在统计时出差错,这些在高考阅卷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将会通过网上阅卷的方式得到较好的解决。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海子,原名查海生,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凭着自己辉煌的才华和敏锐的直觉,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戏剧和论文,并在一定程度上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

B.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1928年出版了散文集《背影》。

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是一位有独立人格的爱国知识分子。

C.川端康成,日本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长篇小说《雪国》《古都》《上尉的女儿》等。

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和《战国策》等。

它们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又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文言文阅读(18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8题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

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齐兵乃出。

(节选自《触龙说赵太后》)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丈夫:男子B、其继.有在者乎继:继承C、没死以闻.闻:使……闻D、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及:趁7.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B、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C、必以.长安君为质D、越国以.鄙远8.从文言句式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B、忌不自信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何后之有(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1题王将伐齐。

子胥谏曰:“未可。

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

此人不死,必为国患。

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愿王弃齐先越。

”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夏以归。

让子胥。

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

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

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

”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

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

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

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

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

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宴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

”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吴使者泣而去。

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④,君百家。

”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注:①逢同:越过大夫。

②鲍氏:齐国大夫鲍牧。

③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

④甬东:地名。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让.子胥。

子胥曰:“王毋喜!”让:谦让。

B. 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若:你C. 请成.越王曰成:跟……讲和。

D. 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君:统治,治理。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乃.数与子胥争越议B. 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位尊而.无功C.不备伍员,员必为.乱 D. 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臣之.壮也,犹不如人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王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B. 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

C. 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

D. 勾践不忍心灭吴,而范蠡力谏越王,说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

终灭吴。

Ⅱ卷(共117分)三、(21分)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3分)(《触龙说赵太后》)(2)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

(3分)(《史记·勾践世家》)(3)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

(4分)(《史记·勾践世家》)13.阅读下面新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草木篇(节选)流沙河“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唐:白居易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

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仙人掌它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

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

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1)请简析《草木篇》中“仙人掌”这个意象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3分)(2)《草木篇》是流沙河写的一组散文诗,组诗一共五首,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两首。

组诗前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从节选的两首诗歌来看,这里“寄言立身者”就是说这些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1分)“勿学柔弱苗”在《藤》这首诗里的具体含义是:。

(2分)14.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题1分,错字漏字不得分,共5分)(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2),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采桑子·重阳》)(3)由此观之,。

王曰:“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4)人非圣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5)《荷塘月色》中描写荷香的通感句:,,。

四、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增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浮”这个动词表现了雾的轻柔以及雾逐渐扩散的特点。

C.“斑驳”意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

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