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合集下载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新)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新)

• 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 表示贸易收支的变动,贸易 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如右 图:
J-曲线形状的形成原因
• 认识时滞: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新价 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存在 认识时滞。
• 决策时滞:供求双方都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 变化的重要性。
• 生产时滞: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供应不 能立即增加。
当国际收支顺差时,应该选择增加政府支出的方法; 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应该选择增加出口的方法。
2.5 吸收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 前述的弹性分析方法只考虑货币贬值对贸 易收支的直接影响;
• 事实上,货币贬值引起的进出口的变化, 不仅直接影响贸易收支,同时还影响国民 收入,而国民收入的变化又会进一步影响 到贸易收支。
2 . 国 民收入 减少 ggyy
国 际竞 争 能力
下降
如 果赤字 是由 资 本流出 > 资 本流入
所 致, 则 会造成 本国资 金供求 紧张
利 率上升
国 内经济 衰退
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问题
• 从长期来看,一国不能长期承受国际收支顺差 的状况,原因是: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 差:
顺差
使本国国际储备增加, 物价水平上升,π 通货膨胀加剧。
• 取代时滞:供需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 前的存货。
• 交货时滞:把商品和劳务运到国际市场还需 一段时间。
弹性理论的缺陷
• 弹性理论本身也是有缺陷的,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弹性理论在分析时,假设货币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平 衡状态,这一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
2. 因为货币贬值的目的不在于创造国际收支顺差,而是 为了消除已有的逆差,然而,国际收支已经处于平衡, 那还有什么必要进行货币贬值呢?这是弹性理论无法 回答的问题。

国际金融课件-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与理论

国际金融课件-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与理论

20世纪90年代至今
日本国际收支顺差继续扩大,主要采取了 汇率政策和资本管制措施。
日本国际收支顺差逐渐缩小,主要采取了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资本管制措施。
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历程与政策选择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国际收支以出口创汇为主导,主要 采取了出口退税政策。
2008年金融危机后
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迅速缩小,主要采 取了汇率干预措施和资本管制措施。
02
CATALOGUE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在 国际收支方面,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国内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汇率和国际 收支状况。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等手 段来收紧货币政策,从而吸引外资流入,稳定汇率。相反,当国际收支顺差时, 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来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从而调节国际收支状况 。
国际金融课件-国际 收支调节政策与理 论
目 录
• 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 国际收支调节的国际合作 • 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贸易不平衡
各国间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不 均衡,导致外汇市场的供求关
系失衡。
资本流动
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直接干预进出 口贸易和资本流动等方式来调节国际 收支的一种政策手段。具体措施包括 进口配额、出口补贴、资本流动管制 等。
VS
进口配额是指政府限制某些商品的进 口数量或金额,从而保护国内产业和 市场。出口补贴是指政府给予出口企 业一定的财政支持,从而提高出口商 品的竞争力。资本流动管制是指政府 限制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从而稳定国 内金融市场和汇率。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进出口双方不同的预期、不同的实力带来所签订契约中不同计价货币,从而直接带来贬值初期对贸易收支的不同影响。
本国进口合同所使用的货币
外币
本币
本国 出口 合同 所使 用的 货币
外 币
1.出口增加 进口增加 初始盈余,则盈余增加 初始赤字,则赤字增加
2.出口增加 进口不变 贸易顺差增加 贸易逆差减少
这种通过收入变动来调整国际收支的效果,取决于本国边际进口倾向(m)的大小,亦即取决于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和开放程度的高低,因为边际进口倾向( )为进口需求收入弹性( )与开放程度( )之积。
出口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其中 当一国出口增加时,其国际收支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但改善的程度要比出口增加的程度小。
Money-illusion effect: 假定货币收入与价格同比例上升,即使实际收入没有变化,但如果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价格的上升,因而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一国的吸收总额就会随之减少。 Three other minor direct effects: 预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人们就会提前购买商品和劳务。②进口资本品的价格上升将形成对投资开支的抑制。③本国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对消费开支也会产生抑制作用。
其中有当时(20世纪30年代)各国货币竟相贬值致使汇率政策的效果相互抵消的原因。
但是理论上的缺陷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即没有区分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弹性的大小必须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通常来说,时间越长,数量对价格变化所作的调整就越充分,或者说,短期弹性往往小于长期弹性。长期进出口弹性符合贬值的要求,并不代表短期内也能满足弹性条件。
对收入和通过收入产生的影响
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闲置资源效应(?)
现金余额效应(+)

国际经济学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理论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市场存在着均衡的趋势,即名义货币需求 等于名义货币供给。假设用Ms和M’s分别代表两国的名义货币 供给,则:Ms=Md=P·f(Y,i), M’s=M’d=P’ · f(Y’,i’)。由上面两个 公式可得:P/P’=(Ms/f(Y,i))/(M’s/f(Y’, i’))。因此汇率便由下式 决定,即:R= P/P’=(Ms/M’s) ·[f(Y’, i’)/ f(Y,i)]。上述公式表明, 各国货币之间汇率决定于它们均衡的货币供求。
根据货币主义的观点,人们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取决于实际的 国民收入和利率。即Md/P=f(Y,i),M’d/P’=f(Y’,i’)。
式中Md和Md’分别代表本国和外国居民对名义货币的需求,Md/P、 M’d/P’则代表本国和外国居民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Y和Y’分别 为本国和外国的实际收入,i、i’分别为两国的利息率。在上述两个 公式中,人们对货币余额的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呈正函数 关系,与利率呈反函数关系。
Fs Rs Rs

id i f 1i f
Fs Rs Rs
id i f
上式即为无抛补的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表达式。它表明,预期的即期汇率变化率等于两国 利差,即本币预期的贴水(升水)率等于本国利率高于(低 于)外国利率的差额。
(5)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
如果二者价值不等,则投资者会纷纷投资于收益高的,直到二者相 等,套利活动才停止,此时1+ id = Rf/Rs (1+ if )。
R f Rs Rs

id i f 1i f
R f Rs Rs
id i f
这就是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公式,表 明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远期外汇升水;如果本国利率 低于外国利率,则远期外汇贴水。

国际金融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与理论PPT学习教案

国际金融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与理论PPT学习教案
第15页/共42页
➢ 国际金本位制的运行规则/竞赛规则
▪ 其一,政府为其货币规定一个固定的含金量(Gold Content),即每一金铸币单位包括的黄金重量和成 色。
▪ 其二,政府承担按铸币平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的义 务,并对黄金的输出入不加任何限制。
▪ 其三,各国的货币供应与黄金挂钩,除了金币流通 以外,社会上还流通其它代用货币,但其发行必须 有十足的黄金准备,以保证代用货币随时可兑换回 黄金。
第32页/共42页
货币贬值对一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Term of Trade)又称交换比价,是指 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 数之间的比例,T = Px / Pm 其数中,,PmT为为进贸口易商条品件单,位Px价为格出指口数商。品贸单易位条价件格表指 示的是一国对外交往中价格变动对实际资源的 影响。当贸易条件T 上升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 条件改善,它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 换回较多数量的进口;当贸易条件T 下降时,我 们称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它表示该国出口相 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少数量的进口。因此, 当贸易条件恶化时,实际资源将会流失。
蒙代尔的政策搭配
R (货币政策:利率)
YY
失业
A* 通胀 EE
顺差
顺差
A`
CE A
B*
B B`
失业
通胀
逆差
逆差
D 0
G (财政政策:政府开支)
第8页/共42页
第9页/共42页
丁伯根法则(Tinbergen’s Rule)
丁伯根法则是由丁伯根(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首届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提出的关于国家经济调节政策 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关系的法则。
政策搭配(policy assignment)

国际经济学第十二讲

国际经济学第十二讲

第12讲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一、物价—现金流动机制1752年大卫•休谟提出的在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产出不变逆差黄金流出货币供给减少物价下降对外竞争力增加出口下降,进口上升出口下降,进口上升产出不变对外竞争力下降物价上升货币供给增加黄金流入顺差在金本位制下,每个国家货币的含金量是确定的,各国可以此价格买卖任意数量的黄金。

既然每种货币一单位的含金量是固定的,那么汇率也就固定了。

金本位制下的自动调节机制称为价格黄金流动机制。

它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方法如下:因为每个国家的货币供给由黄金本身或由黄金为依靠的纸币构成,货币供给在逆差国下降,在顺差国上升。

这引起逆差国的国内价格下跌而顺差国的国内价格上涨。

价格的变化鼓励了逆差国的出口,抑制了它的进口,直至其国际收支逆差被消除。

逆差国黄金的流失及货币供给的减少,导致其国内物价的下跌,这是由货币数量论决定的。

只要国际收支一出现失衡,调节过程就被引发,并一直持续运作到失衡完全消除为止。

调节所依赖的是逆差和顺差国国内物价的变动。

由此可见,可变汇率制下的调节取决于该国货币对外价值的变化,而金本位制下的调节却依赖每个国家国内物价的变动。

金本位制下的调节同时还依赖于逆差及顺差国进出口的高的价格弹性,还因进出口数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而显著。

二、弹性论局部均衡分析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短期分析,价格有粘性不考虑货币效应不考虑收入效应通过进出口市场进行探讨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进出口市场运行机制外汇市场的需求来自于进口市场外汇市场的供给来自于出口市场小国情况——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供给弹性无穷大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无穷大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为零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供给弹性无穷大马歇尔—勒纳条件满足弹性论的基本条件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最初的贸易是平衡的其他贸易国不进行贸易报复对外贬值的速度快于对内贬值的速度当进出口的供给曲线都是无限弹性,即水平的时候,此公式有效。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理论
▪证券投资:资产中的股本证券、债务证券,负债中的股本及 债务证券.
▪其他投资:资产中的贸易信贷其他贷款银行贷款及负债中的 相当项目等.
▪储备资产:货币黄金、SDRS 、外汇资产、 IMF的头寸等.
▪国际投资头寸表
国际投资头寸表(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不属于国际收支表的标准构成,它和国际 收支表共同构成一个经济体的全面的国际账户。
顺差:货币→硬币→走强 逆差:货币→软币→走弱 ◆国际收支顺差逆差直接影响融资能力和自信地位. ◆国际收支状况直接影响一国国内经济增长和发展.
二、国际收支的失衡
(一)国际收支的失衡 1977年版:经常帐户与长期资本帐户的差额
(基本差额)出现不平衡,人们便认为国际收支需 要进行调整.
1993年版中:经常项目、金融与资本项目余额 出现问题,靠金融与资产帐户无法平衡掉,不得不 动用储备资产进行调整的现象,即对外经济出现了 必须进行调整的情况.
❖ 该法主要研究本币贬值对相对价格的影响,为应付 国际收支中短期失衡而提出.
3 、国际收支调整的作用机制及其条件
机制: 贸易逆差(顺差)→本币对外贬值(升值)→本 国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上升),本国进口的本币 价格上升(下降)→出口量上升(下降),进口量 下降(上升)→国际收支改善
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增长
J曲线效应图示
❖ T1T2:货币合同阶段 在B点宣布货币贬
值,逆差增大在C点达 最大值
BOP>0
❖ T2T3:传导阶段
T1 T2 T3
❖ T3T4:数量调整阶段 O
T4
AB
E
D C
J T
BOP<0
BOP>0

国际收支的调节课件

国际收支的调节课件

提供发展援助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可能提供发 展援助,帮助区域内较不发达国 家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经济,从 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
全球性经济治理框架下的国际合作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国际 组织
包括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劳工组 织等,这些组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推动全球经济议程
国际合作可以在全球经济议程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 积极作用,例如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全球金融稳 定等。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 措施,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而调节国际收支。
04 国际收支调节的国际合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角色
监测成员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收集成员国的经济数据,监测其国际收支 状况,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援助
根据监测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成员国提供政策建议,帮助其 调整经济政策,同时提供技术援助,帮助改善经济管理。
促进国际金融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监测和干预,旨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防止 国际收支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作用
促进区域内的经济
合作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通过推动成 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区域 内的贸易和投资流动,从而有助 于改善成员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协调政策立场
在处理国际经济问题时,区域性 国际经济组织可以协调成员国的 政策立场,增强集体谈判能力, 维护共同利益。
详细描述
国际收了该国与外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活动,包括对外贸易、非贸易往来、无偿转移 等。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总结词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和储备资产变动四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出发点。 • 下一个问题将介绍。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二、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
• 前面已经指出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理 论是在大萧条条件下产生的,它不能 适应战后的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条件。
• 这时产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则试 图超越弹性论在通货膨胀下的争论, 转而把贸易差额作为国民收入和国民 支出差额而展开分析。
• 增加出口,国民收入会增加,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2.3 调整国际收支(2)
• 增加政府支出G,国民收入Y会以1/(1C+M)的倍数增加,
• Y增加后,M也会增加,但是X是Y的外 生变量,所以X不变,则X-M的差额会减少,
国际收支恶化。 • 综上所述:
– 出口增加,国民收入会增加,国际收支会改善; – 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会增加,但国际收支会恶化。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2.1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
•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是指只有当一国 商品、劳务的产出增加超过了其吸收能力 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
• 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理论根据凯恩斯的宏 观经济理论,认为国际收支与整个国民经 济相联。
• 他们把贸易差额作为国内总吸收和国内总 支出差额而展开分析。
•若要使得贬值改善一国国际收支,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EX + EM > 1,这就是所谓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2.4 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及J—曲线
• 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
– 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趋于无穷大的前提下;
– 如果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 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 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扭转 贸易状况,改善国际收支 的目的。
• CA = PX(e)-eP * M ( e )
•dca/de•=•P•••dx/d •-•eP*•••dm/de•- •P * M •(1)
•E •=••ddxe//ex e •E •=•-••ddme//em
式•(2)式
x•dx/d •=•E •••mX/ •dm/d •=•-•E •••M/e •(3)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
•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 (以下简称弹性理论) 主要是由琼.罗宾逊在马 歇尔局部均衡分析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
• 它考虑货币贬值对贸易 收支差额的影响,而他 的根据则是由马歇尔提 出,勒纳加以发展的原 理,简称马歇尔--勒纳条 件。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2.1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假设
2. 弹性理论建立在局部分析均衡基础之上。局部均衡分 析的局限性决定了弹性分析的缺陷。
• 比如说,局部均衡分析注意力仅局限于进出口市场的 汇率变化的影响,供求曲线分析是决定单一商品价格 和产量的工具,但应用到进出口整体分析时,就有很 多疑问。这使得弹性分析显得十分不足。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A = (C + I + G )
• 则最终可得: • B=Y-A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2.2.1 吸收理论的基本公式
• 由吸收论的基本公式 B=Y-A 可以看出,纠 正贸易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2.2.1 吸收理论的基本公式
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
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
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
善国际收支状况。
•O
• 因为该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
•t
写字母J,呈现先降后升的
趋势,故名“J曲线”。
• 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 表示贸易收支的变动,贸易 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如右 图: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J-曲线形状的形成原因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1.1 .1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
• 它所关注的是国际收支中 经常项目(贸易收支)失 衡的调节。
• 因此,属于局部均衡分析。
• 这和它的历史、理论背景 有关。
• 通常一国货币贬值,有利 于其出口、不利于其进口, 当一国处于逆差时,运用 汇率机制可以起到调节国 际收支的目的。
•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假设是:
1. 弹性分析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基础上,这意味着 它只考虑在进出口市场上汇率变化的影响。
–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包括收入Y,其他商品价格, 偏好不变),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和货币效应被 省略。
2. 一切有关产量的(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为无 穷大(P、P*不变)(重点假设)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 现实经济中,国际收支失衡现象经常出现。而 且,外部失衡将导致内部均衡的重新调整。
• 而且很多时候,国际收支失衡不能自动恢复平 衡。
• 因此对国际收支调整机制的研究,即采用何种 机制、通过何种渠道恢复平衡,则显得十分重 要。
• 本讲介绍三种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CA = PX(e)-eP * M ( e )= 0 – 下面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就是以这一公式为
基础得出的。 – 本币贬值,可以改善经常项目的差额, – 即e增加,CA也增加, – 所以,e和CA之间是同方向变化的, – 即dCA/de>0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2.3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
•edca/d •=•xE •••ePX/e•+•Eem • P •-•mP * M
式 •(4)
•edca/d •••1x/ P * •=•Ex*•MPX•/•e P * M•+•E •-•1 •式(5)式
•edca/de •M1/ P * M•= •E •+Em-1
m
•(6)式
•dca/de>0 •即Ex +Exm-1>0
8
0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案例小结
• 一国贸易收支的改善有以下因素的 影响:
– 该国货币贬值 (直接标价法下名义汇率上升。)
– 与该国进出口需求弹性有关。 • 马歇尔—勒纳条件所研究的就是满足何
种条件,一国货币贬值,可以成功改善 国际收支状况。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2.4 吸收理论的应用
初始状况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均衡
3. 贸易最初是均衡的。 (CA = 出口收入-进口支出= 0)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2.2 贸易收支均衡所依赖的变量分析
• 我们已经知道,贸易收支均衡即:
CA = 出口收入—进口支出 = PX(Y*,e)-eP * M (Y, e )= 0
– 其中,Y,Y*假定不变。上边的公式就变为
• 从而在本国货币汇率变动 的瞬间到实际部门进出口 数量的调整与随之而来的 国际收支的均衡的恢复之 间产生一个时间上的延滞。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2.4.2 J—曲线(重要名词解释)
• 贬值与贸易量调整存在的这 种时滞效应可用著名的“J-
•△C A
曲线”来描述。
• 即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只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弹性理论的缺陷
• 弹性理论本身也是有缺陷的,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弹性理论在分析时,假设货币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平 衡状态,这一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
• 因为货币贬值的目的不在于创造国际收支顺差,而是 为了消除已有的逆差,然而,国际收支已经处于平衡, 那还有什么必要进行货币贬值呢?这是弹性理论无法 回答的问题。
出口商 品的国 内单价
汇率
1美元=? 人民币
出口商 品的美 元单价
出口数 量
出口的 外币收 入(美
元)
价格变 动率 (%)
出口商 品数量 变动率 (%)
0
7
$1/7 •$1 •10000 •$10000
1
•7 •$1/ •$0.875 •11000 •$9625 •12.5% •10%
8
2
•7
•$1/ •$0.875 •1200 •$10500 •12.5% •20%
•封闭条件下的乘数 1/s>1/(1-c+m),即开放经济乘数变小了。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2.2.1 吸收理论的基本公式
• 一般而言, 1/(1-c+m)>1,而且I、G、X不 受国民收入Y的影响。
– 这表明收入的提高会增加收入与吸收之间的 比率,从而改善经常项目;
– 而收入的减少则会降低收入与吸收之间的比 率,从而恶化经常项目。
• 这一点正是国际收支收入调整机制的核心 思想。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2.3 调整国际收支(1)
• 增加出口X,国民收入Y会以1/(1-C+M) 的倍数增加
• Y增加后,M也会增加,国际收支的差 额X-M呢?
• X - M = Y -(C+I+G)
– Y增加,I、G不变,C增加, – 但是C增加的幅度要小于Y的增加幅度, – 所以Y -(C+I+G)的差额会增加, – 则X-M的差额也会增加,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PPT文档演模板
•Joan Robinson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案例分析
• 货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 商品的价格变动,进而 引起进出口商品数量发 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 收支变动。
• 马歇尔—勒纳条件研究 的是:在什么情况下, 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 的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