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与凝华》解答专项练习30题ok
初二物理升华与凝华练习题

初二物理升华与凝华练习题一、选择题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A. 升华B. 凝华C. 熔化D. 沸腾2. 下列哪个物质的升华可以用于空调制冷?A. 矿泉水B. 蓄电池C. 干冰D. 酒精3. 冬天,玻璃窗户上会出现水滴,这是因为:A. 玻璃窗户升华了B. 玻璃窗户凝华了C. 玻璃窗户融化了D. 玻璃窗户沸腾了4. 结冰过程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是:A. 随机排列B. 紧密排列C. 无序排列D. 间隔排列5. 下列哪个现象与凝华有关?A. 湖水蒸发B. 汽水瓶外壁结露C. 湖面沸腾D. 湖面冻结二、填空题1. 升华是指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物质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不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升华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3. 冬天,室外温度较低,室内的水分子会接触到玻璃窗户上的冷空气,形成水滴。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凝华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早晨,草地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1. 一片干冰质量为100克,完全升华后可以得到多少升二氧化碳气体?(假设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体积为1.97升/克)2. 一块冰完全凝华后可以得到多少克水?(提示:水的密度为1g/cm^3)3. 一瓶250毫升的汽水放在室外,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汽水瓶外壁结露了。
若汽水中含有10g的二氧化碳,结露在汽水瓶外壁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四、应用题某天气预报显示夜间将出现严寒,温度将降到零下十度,你家的水管冻裂的风险较高。
请给出以下措施,以避免水管冻裂的情况发生。
1. 保持水龙头轻微滴水,不让水管中的水结冰。
2. 使用加热器等设备,提升管道周围的温度。
3. 在暖气片或水管上加保温材料,减少热量的传导。
升华与凝华练习题

升华与凝华练习题一、选择题1. 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升华?A. 干冰在室温下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B. 冰箱冷冻室中的霜花消失C. 冬天室外的雪人逐渐变小D. 冰雕作品在温暖的阳光下消失2. 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以下哪个现象属于凝华?A. 冬天室内窗户上的水汽结成冰花B. 雾气在清晨的树叶上凝结成露珠C. 霜冻天气中,地面上出现霜D.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变成雨滴3. 下列关于升华和凝华的说法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 升华是吸热过程B. 凝华是放热过程C. 升华和凝华都不需要经过液态D. 升华和凝华是同一种物理现象的不同表述4. 以下哪个条件不利于升华过程的发生?A. 增加压力B. 降低温度C. 提高物质的表面温度D. 增加物质的表面积5.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需要克服的力是:A. 范德华力B. 静电力C. 氢键D. 重力二、填空题6. 升华过程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
7. 凝华过程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这个过程会_________。
8. 升华和凝华是相反的过程,升华是_________,而凝华是_________。
9.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需要克服的力主要是_________力。
10. 凝华现象在自然界中很常见,例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升华和凝华的物理本质及其区别。
四、计算题12. 假设有一块质量为100克的冰,其升华为水蒸气,如果升华过程中每克冰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33.55焦耳,求这块冰升华为水蒸气总共需要吸收多少焦耳的能量?五、实验题13.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并记录升华现象。
请说明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和预期结果。
六、论述题14.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七、案例分析题15. 阅读以下案例:在一次登山活动中,一名登山者在山顶上不慎将一瓶矿泉水遗忘,数小时后当他返回时,发现矿泉水瓶已经空了。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30题)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C.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2、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华的是:(A)冰封的河面解冻; (B)钢水浇铸成车轮;(C)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D)冰雕展上,冰雕的质量会慢慢减小.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4、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A.先凝华后升华;B.先蒸发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液化.5、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温暖的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时会飘出“白气”;C.秋天的早晨,常发现草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D.寒冷的冬天,纷纷飘落的雪花.6、在北方的冬季,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 .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B .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C .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D .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草木上出现的露珠。
B.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很快变干。
C.秋天,河面上出现的雾。
D.冬天,草木、房瓦上出现的霜8、观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观察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成河 B.酷夏,雨后积水很快变干C.深秋,时常大雾弥漫 D.寒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9、下列事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初春,早晨出现浓雾 B.夏天,洒在室内地上的水不见了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10、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A.先凝华后升华B.先蒸发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液化1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雾的形成B.露的形成C.冰的形成 D.霜的形成12、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听易拉罐饮料,发现它的外壁很潮湿。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3.4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一、选择题1.成语、谚语、俗语和诗词等语文知识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 “霜前冷,雪后寒”,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凝华成小冰晶的现象C. “釜底抽菥”是指彻底止沸,“扬汤止沸”是指暂时止沸D. “云雾缭绕”是指河水蒸发成水蒸气的现象2.下列过程需要吸热的是()A. 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外壳出现水珠B. 秋天室外结霜C. 放在碗中的冰棍化了D. 早晨大雾迷漫3.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 冬天哈出“白气”B. 河水成冰C. 樟脑丸逐渐变小D. 露珠的形成4.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 将湿衣服撑开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B.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液化时吸热D. 樟脑球越来越小,是由于樟脑球发生了熔化5.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 盛夏,烈日炎炎河水干涸C.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 冬天,寒凤凛凛湖水成冰6.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干冰或冰块对食品进行保鲜,这是利用了()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升华吸热C. 冰块汽化吸热D. 冰块升华放热7.对以下四幅图所描述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B. “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C.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D.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8.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9.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A. 先凝固后汽化B. 先凝固后升华C. 先凝华后升华D. 先凝华后液化10.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l )滴在桌子上的墨水逐渐干了;( 2 )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暖和的教室内,镜片上突然蒙上一层小水珠;( 3 )刚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白气”; ( 4 ) 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逐渐变小;A. (1) ( 2 )B. (2 ) ( 3 )C. (2 ) ( 4 )D. (1 ) ( 4 )11.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A. 冻肉出冷库食肉里的冰熔化成水B. 肉进冷库时肉里的水凝固成冰C.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其表面D.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其表面12.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A. 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 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 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13.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上的“汗”是水蒸气汽化生成的B. “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C. 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二、填空题14.如图所示装置,称为“碘锤”碘锤的两头向内凹陷,锤内有一些碘粒,在下端微微加热,在碘锤中部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这时锤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停止加热,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有碘颗粒析出,这时锤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在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可以发现,上端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________(选填“多”或“少”)。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1.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液化D.汽化2.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3.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图乙,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图丙,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图丁,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4.(2020·黑龙江牡丹江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5.某次实验中,周乾同学不小心将一些碘和黑沙混在一起,下列四位同学参考碘的性质,帮她想办法将黑沙中的碘除掉,说法合理的是()碘的性质A.通过颜色不同,用观察法找出黑沙B.都装入烧杯中然后放入沸水中使碘熔化C.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使碘升华D.用猛火加热使碘沸腾发生汽化现象6.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
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7.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8.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9.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
《升华与凝华》选择题专项练习30题ok

升华与凝华选择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物态变化现象,下面是他根据学过的知识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B.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是汽化现象C.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是升华形成的D.房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凝华形成的2.“雾凇”将冬天干枯的树枝包裹起来,装扮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以下关于“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0℃一定结冰B.水在100℃一定沸腾C.霜是由水蒸气升华形成的小冰晶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4.下列现象与解释相符的是()A.煮熟饭后打开锅盖看到的“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夏天,汽车里开了空调,窗户玻璃上的水珠,是由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来C.人工降雨是主要是利用干冰迅速升华来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冰棒时手被冰棒黏住了,这是因为手汗凝华了5.下面是小红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正确的是()A.冬天,草地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现象B.打开冰棍纸,可以看到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利用干冰获取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而实现的D.冰化成水是液化现象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升华现象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固现象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熔化现象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江面上大雾的形成C.水在慢慢地结冰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8.下列现象中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A.初夏的雾B.早春的雨C.深秋的露D.初冬的霜9.去年春节前后中华大地出现大面积的霜冻,贵州出现了大量的“雾凇”景观,晶莹剔透的小冰晶将山上的树木包裹起来,装扮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以下关于形成“雾凇”过程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C.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D.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B.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钨金属先升华后凝华而造成的C.炎热的夏天,人们打开电风扇降低了室内的温度,所以会感觉凉快D.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11.下列对自然现象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A.夏天饮冰时冰块慢慢融化﹣﹣熔化B.夏天的清晨草坪上附着的露水﹣﹣液化C.冬天的霜冻﹣﹣凝华D.冬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凝固1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熔化现象B.寒冷的冬天在室外人会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C.卫生间里的“固体清新剂”变少了,是升华现象D.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液化现象13.下列现象和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天冷时,窗玻璃上结有小水珠﹣﹣熔化B.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汽化C.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水吹干﹣﹣升华D.初冬的早晨,草木上常有霜﹣﹣凝华14.严寒的冬天,输电线路被厚厚的覆冰、积雪压垮而断电,自来水结冰致使输水管道被涨裂而停水,给生活带来不便.在这段描述中,包含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1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水正在慢慢的结冰﹣﹣凝华B.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海波在加热过程中变成液体﹣﹣液化16.冬季的某周内,室外的温度一直低于0℃.小璐同学将洗后的毛衣挂在室外的晾衣绳上,一会儿工夫,毛衣变得坚硬,向下滴的水也凝结成晶莹的冰凌,如图所示.几天后,也没见毛衣变湿,冰凌却不见了,用手一摸,毛衣已经干了.对上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毛衣中的水先凝华成冰,后来冰慢慢升华为水蒸气B.毛衣下面的冰凌是水凝固而成的,后来冰凌熔化了C.毛衣中的水先凝固成冰,后来冰慢慢升华为水蒸气D.以上说法都不对17.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小丁用电吹风对装有固态碘的试管(如图所示)进行加热,能看到试管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B.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C.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D.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18.(1)春天,冰雪融化(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霜.下列物态变化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A.(1)(2)B.(2)(4)C.(1)(3)D.(3)(4)19.下列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凝华B.液化C.汽化D.凝固2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出来雾散了,是汽化现象B.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是升华现象C.樟脑丸变小了,是汽化现象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2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冰化成水B.清晨在草上出现了露水C.铁块化成铁水D.冬天室外的湿衣服变干22.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B.擦在中暑病人皮肤上的酒精干了C.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23.下列叙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打针时酒精擦在皮肤上,会感到冷,是蒸发吸热现象B.白炽灯用久了,玻璃泡会变黑,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上会有水雾,是液化现象D.夏天吃冰棍时,冰棍会冒白气,是属于汽化现象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碟里的酒精过一段时间后不见了是升华现象B.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是凝华现象C.雾是水蒸汽液化形成的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25.下面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夏天,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窗内侧凝华而成的C.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汽水瓶表面液化而成的D.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26.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烧开时,看到壶嘴喷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的C.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这是因为灯丝受热升华的缘故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蒸发造成的27.关于云、雾、露、霜的形成,正确的是()A.云是水汽化的现象B.露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雾是水的升华现象D.霜是水的凝固现象28.关于以下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仲夏正午冰冻的饮料瓶冒“冷汗”是液化B.春天清晨,大雾弥漫是汽化C.深秋早上,树叶上有霜是凝固D.初冬早晨,湖面结薄冰是凝华29.下列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大雾是水蒸发形成的B.雨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雪花是高空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3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灯的灯丝用久了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高速公路容易出现大雾堵车,大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水蒸气也能够烫伤人,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参考答案1.A、口中呼出“白气”是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水蒸气到空气中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B、当冷的眼镜片进入暖和的屋子时,屋子的湿热空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故B错误.C、地面上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D、屋檐下的冰柱,是水遇冷凝结成的,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A2.“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枝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选D3.A、水结冰还缺少一个条件:继续放热,故此选项是错误的;B、水沸腾还缺少一个条件:继续吸热,故此选项是错误的;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是凝华现象,故此选项是错误的;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此选项是正确的;故选D4.A、煮熟饭后打开锅盖看到的“白气”,是锅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夏天,汽车里开了空调,窗户玻璃上的水珠,是车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干冰在常温下很容易直接变为气态,即发生升华现象,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常用来进行人工降雨,该选项说法正确;D、从冰箱中取出冰棒时手被冰棒黏住了,是手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固成冰的结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5.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草地上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B、冰棍周围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C、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为气态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故C正确;D、冰化水属于凝固,故D错.故选C6.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变小,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符合题意.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雪糕之后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直接变成了小冰晶,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7.A、洒在地上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不是升华,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江面上的大雾,是液化现象,不是升华,故B错误;C、液态的水放热慢慢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不是升华,故C错误;D、灯丝发光,温度升高,灯丝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升华,从而使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D8.A、初夏的雾,是液化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早春的雨,是液化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深秋的露,是液化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冬天的早晨,在枯树枝上常有霜,是凝华现象,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9.在今年的南方雪灾中有些地方出现雾凇现象,雾凇是固态,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的凝华现象.故选B10.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10℃的冰不会立刻达到熔点,所以不会立即熔化.故A错误.B、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发生升华变成钨蒸气,在灯泡壁上钨蒸气遇冷凝华而造成的,故B正确.C、炎热的夏天,人们打开电风扇会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人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在蒸发过程中,会吸收人体的热量.故C错误.D、因为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故D错误.故选A、C、D11.A、夏天饮冰时冰块慢慢融化,冰块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此过程吸热;故A正确;B、夏天的清晨草坪上附着的露水,露水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此过程放热;故B正确;C、冬天的霜冻,霜冻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C 正确;D、冬天空中飘落的雪花,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故选ABC12.A、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因为沥青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物体的熔化过程.此选项正确.B、寒冷的冬天在室外人会呼出“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此选项错误.C、卫生间里的“固体清新剂”变少了,是因为清新剂的一部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物体的升华现象.此选项正确.D、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啤酒瓶液化成了小水珠.此选项正确.故选A、C、D13.A、天冷时,窗玻璃上结有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水吹干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后形成的小冰晶,这是一种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D14.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选C.15.A、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故A错误.B、灯泡用久了,钨丝受高温升华为气态钨,所以灯丝会变细,属于升华;故B错误.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变干,由液体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故C正确.D、海波在加热过程中变成液体是海波由固态变成液态,故是熔化,故D错误.故选C16.因为室外的温度一直低于0℃,所以洗后的毛衣向下滴的水会放出热量变成固态的冰凌,这是水的凝固现象;固态的冰棱会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使衣服变干,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故选C17.(1)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100℃,这个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碘既不能熔化,也不能沸腾,只会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A错误,B正确;(2)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200℃,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碘经过熔化和沸腾两个阶段,另外仍然存在着升华现象,CD均不正确.故选B18.(1)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熔化要吸热;(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饮料罐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3)雾的消失,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4)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故选C19.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质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选C20.A、雾散了是空气中的小水珠受热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符合题意.B、白炽灯泡的灯丝常在开灯的瞬间烧断,其原因是刚开灯时,灯丝温度低,电阻相对较小,在电压一定时,电流过大,导致产生的热量过多,温度过高,将灯丝烧断.不合题意.C、樟脑丸变小了,是升华现象.不合题意.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故选A21.A、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清晨在草上出现了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铁块化成铁水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室外的湿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液化现象,此过程是放热过程;不符合题意.B、酒精的蒸发要带走热量,是吸热过程;符合题意.C、冰花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不符合题意.D、大雾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是放热过程;不符合题意.故选B23.A、打针时酒精擦在皮肤上,会感到冷,是蒸发吸热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B、灯泡发光时温度升高,固态钨丝升华变成气态,当灯泡熄灭时温度降低,气态钨凝华再变成固态附着在灯泡里面,该选项说法正确;C、冬天,冷的眼镜片进入温暖的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吸附在镜片上,形成一层雾,该选项说法正确;D、夏天吃冰棍时,冰棍会冒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24.A、放在碟里的酒精过一段时间后不见了是由液态的酒精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B、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是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B错误;C、雾是由气态的水蒸汽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D、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25.A、我们看到棒冰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故A错.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内侧形成的,故B正确;C、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汽水瓶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干冰升华吸热可以得到低温,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26.A、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错误.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错误.C、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钨丝)受热升华变为钨蒸气会变细.故正确.D、结冰的衣服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故错误.故选C.27.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形的小水珠和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该选项说法正确;C、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28.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冻的饮料瓶,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瓶子外壁,是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水面结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29.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霜和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只不过霜是地面附近的凝华现象,雪是空中的凝华现象.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0.A、白炽灯的灯丝用久了后,灯丝在高温下会发生升华现象变成气态钨而变细.正确,但不合题意.B、雾是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该说法错,符合题意.C、由于水蒸气先液化为液态水,释放一部分热,再和开水一样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会更严重.不合题意.D、微风吹过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升华和凝华专项训练含答案

2019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升华和凝华专项训练1.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洁净尘埃,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边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经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以为以下对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先升华,后凝华B.先升华,后凝结C.先汽化,后液化D.先融化,后凝结2. 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 .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结现象D.凝华现象3. 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A .冬季,江边常出现漂亮的雾凇B.翻开暖水瓶盖,会看到瓶口冒出的“白气”C.翻开衣柜,发现以前搁置的樟脑球变小了D.暮秋的清晨,常看到地面上有霜4. 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 .早春,冰雪消交融成溪流B.盛夏,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5. 以下对于物态变化现象的实例中,正确的选项是()A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冰冻的衣服变干是蒸发现象D.食盐在水中消逝不见是熔解现象6.暮秋的大巴山常常出现“缥缈的雾,晶莹的露,柔和的雪,凝重的霜”这类现象,你对所描绘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 .“缥缈的雾”是升华现象B.“晶莹的露”是融化现象C.“柔和的雪”是凝结现象D.“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7.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能够解说,以下解说错误的选项是()A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表面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华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融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春季清晨常有的雾是液化现象8.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①严寒的冬季,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②酷热的夏季,雪糕四周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③将﹣18℃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必定增添④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高升,是因为锯条从木板汲取了热量.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9. 以下对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发热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热C.冬季,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属于凝结现象D.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10. 以下相关热现象及其解说中正确的选项是()A .冬季清晨常出现大雾,是因为升华形成的B.夏季翻开冰棍包装纸常常冒“白气”,是因为升华形成的C.秋季出现的白霜,是因为凝华形成的D.冬季窗户玻璃上有时出现小水珠,是因为凝华形成的11.填写以下现象物态变化的名称:(1)寒冬之夜玻璃室一侧出现“冰花”;(2)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3)严寒的冬季,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12. 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_______热量,市道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经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成水后立刻恢复制冷所以“无霜”.13.如图是对于水循环的表示图.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为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碰到冷空气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必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愈来愈大,就会着落变为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为小溪,另一部分浸透地下,涌出地表后,变为股股清泉,很多小溪会集,形成江河,又注入海洋.(1)请依此写出上文划线处波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2)上边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节俭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平时生活中的两项节水举措:14.以以下图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械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1)实验中察看的对象是.(2)实验中察看到的现象是加热时直接变为紫色的,停止加热,锥形瓶内壁出现.(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15.以以下图,将盛有少许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许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察看到烧杯中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现象;过一会儿还能够察看到烧瓶底部附有少许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显然(高升/降低),说明在此物态变化中碘蒸气热量(汲取 /放出).16.以以下图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械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萘粉等.(1)器械组装过程中,铁圈的地点是依据(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2)实验中察看的主要对象是锥形瓶内的.(3)实验中察看到的现象是.(4)实验中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17.以以下图,是水的循环表示图,请增补达成图中 (1)、(2)和(3)三地方对应的物态变假名称及吸、放热状况18.严寒的冬季,人们在室外活动时常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须” 。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升华和凝华(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升华和凝华(含解析)中考物理专题练习-升华和凝华【一】单项选择题1.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出现,许多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地方,却出现〝四月飞雪〞的奇观.〝雪〞的形成属于以下哪种物态变化〔〕A.凝华B.凝固C.升华D.熔化2.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B.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C.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D.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3.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B.升华C.汽化D.凝固4.以下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夏天雪糕的周围产生〝白气〞B.冬天黄河结冰C.冬天雪花飘舞D.碘变成碘蒸气5.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露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6.以下现象,需要吸热的是〔〕A.下雾B.下霜C.降雨D.结冰7.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8.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炒菜时,一掀开锅盖就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掉了D.白炽灯用久了,灯泡的内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中的钨发生升华和凝华的缘故9.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10.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以下判断中正确的()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11.水能结冰,并能融化成水,水能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这说明〔〕A.物质是变化运动的B.物质有质量C.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减少D.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增加12.熬制糖水的时间越长,糖水的味道会越甜. 这是由于加热的过程中,糖水里的水发生了以下哪种物态变化,使糖水中的水份不断减少〔〕A.凝固B.凝华C.汽化D.升华13.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升华现象C.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增大 D.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二】多项选择题14.对以下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严冬窗户内表面出现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吸热形成的B.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雪升华吸热C.给高烧病人擦涂酒精来降温,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D.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15.从冰箱内拿出的牛肉,上面有一层白粉,白粉的形成原因与以下图中相同的是〔〕A.坚固的冰 B.飘渺的雾 C.晶莹的雾凇 D.雪白的霜16.以下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放在衣箱内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 B.冬天湿衣服放在室外冰冻后,衣服慢慢干了C.用久了的电灯丝比新时细D.放在盘子里的水,一段时间会变少17.关于雨、露、霜、雾的成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C.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D.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18.下面是我们常见的几种自然现象,其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霜的形成B.雾的形成C.露的形成D.雪花的形成【三】填空题19.如图是水的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是________,同时伴随着________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_______ _,同时伴随着放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与凝华解答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________现象.灯泡泡发黑则是由于钨气体遇冷时_________的结果.2.水循环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放热和物态的变化.仿照水和水蒸气间物态变化的箭头,如图所示,标注水和冰之间物态变化的箭头.3.2005年1月18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他们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东经77度21分,海拔4093m.科考队员发现,这里的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湿度比北京还大,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4.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想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答:_________.5.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为什么?6.大雪过后,小李在户外观雪时发现两个现象:(1)雪景中非常静谧,他试着唱歌,声音也不像平时那么响;(2)阳光照射不到的积雪,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不见了,而地面却是干爽的.请帮助小李分析这两个现象.7.(1)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请用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两句俗语;(2)请解释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8.我们经常听天气预报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请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问题:(1)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2)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9.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请你解释“白雾”的形成过程.1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舞台仙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当它遇热而变成气体时,会令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舞台仙境”的是通过发生怎样的物态变化营造出来的?(2)你认为干冰在实际中还有什么应用?11.冬天,地处东北山区乡村的一些村民,为了保持室内的温度,常把纸条粘在窗缝处,俗称“溜窗缝”为了使纸条不因潮湿而脱落,通常应将纸条粘在室内还是室外的窗缝处?用你学过的物态变化进行解释?12.北方的冬天早上,玻璃窗上会结一层冰花,那冰花在户内还是户外?为什么?13.小军在学习《物态变化》一章时,听老师说,夏天草地上的露水和冬天地上的霜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来的,前者变成了液体,后者变成了固体,小军想为什么水蒸气会发生两种不同的变化呢?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自选器材设计出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方案.14.2009年1月22日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在分析了从“凤凰号”火星探测器上传来的各种图片和信息后,确信在火星的两极上有大量的水冰(水以固态冰存在,区别于干冰)存在,水冰的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干冰.请你根据以上资料分析:(1)火星上有着怎样的自然环境?(2)火星移民是人类未来遥远的梦想,如今火星上有冰存在为这个梦想的实现创造了可能性,那么如何让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未来火星移民要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应用所学知识,发挥你的想象,谈谈你的想法和道理.(或许你想的和科学家们是一致了呢!)15.夏天买棒冰时,某同学发现,售货员刚从冰箱里拿出棒冰,硬邦邦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就“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又会“出汗”,请你帮助他解释这三个现象吗?16.有时为了缓解旱情,会实施人工降雨.人工降雨常采用向云层喷洒干冰的方法.用飞机在高空中将粉末状干冰洒到云层中,干冰进入云层后很快直接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中的水蒸气就直接变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又变为小雨滴落到地面上,这就是人工降雨.请思考回答:文章中提到的哪些过程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至少描述两个过程)_________.17.把鲜鱼放在冰箱冷冻室,放久了就变成“鱼干”了,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18.小明为了探究空气冷却时有什么现象发生,他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根冰棍,发觉硬邦邦的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拨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向下冒“白气”;把这支冰棍放在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分析上述三种现象的原因,并说明空气冷却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19.简述人工降雨的原理.20.小明家里的白炽灯,用一段时间以后,玻璃壁上总感觉有一层“灰”,但小明将玻璃外壁擦拭一遍以后,效果并不明显,后来他发现这层“灰”原来是贴在玻璃内壁的.小明很纳闷,想不明白这层“灰”是怎么来的,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向小明解释.(说明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21.在我国北方常出现一种“雾凇”,俗称“树挂”,这种“雾凇”很松散,轻轻一碰就纷纷脱落.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种“雾凇”是怎样形成的?22.小汽车和客车后面的玻璃上贴有一些平行的线条,对此,小明认为是为了美观,小丽认为跟后边车辆射来的灯光有关,为此他们采访了小车司机,没想到司机叔叔只知道它们是一整根金属线,通电可以发热,除此之外也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你能帮他们解释吗?23.舞台经常喷洒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关于白雾的形成,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你认为以上两句解释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并改正.24.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上面挂了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上面冒出“白烟”,当把它放在茶杯里时,茶杯的外壁出“汗”,这些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相同吗?为什么?25.夏天,小林同学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可他发现硬邦邦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汗”.试分析这些“粉”、“烟”、“汗”的成因,并说明它们分别与哪些大自然现象相联系?26.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问题.大厅里的雪花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科学解释.(1)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_________;(2)联系“哪一支蜡烛先熄灭”的实验回答舞会上小姐晕到的原因是_________;(3)读过此文后,你对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的认识是_________.27.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请用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两句俗语?28.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矿泉水瓶放在外面,上面有一层白色的粉状晶体,过一会瓶子变湿了,并且水流到桌子上,又过一会儿桌面上的水都干了,请解释“粉状晶体”、桌子变湿、桌子变干的形成原因.29.小阳同学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想将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图.你能为他设计一个物态变化的知识框架图吗?请将物态变化的知识框架图画在答题纸上.要求标出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_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_________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形成雨的过程属于_________现象,这一过程需_________热.(1)把材料中划线部分填写完整.(2)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参考答案:1.灯泡的钨丝在温度较高时会直接变成气体,发生了升华现象;当这种气体遇到冷的玻璃时,又会直接变成固体附着在灯泡上,发生了凝华现象;故答案为:升华,凝华.2.水变成冰,是由液态→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冰变成水,是由固态→液态,属于熔化现象;凝固和熔化是相反的变化过程.3.南极内的冰由于发生升华现象,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大,所以造成空气中湿度比北京大4.(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以下;(3)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故不能验证猜想;故答案为:(1)水蒸气;凝华;(2)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5.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是放热的.所以下霜后,气温升高,霜前比霜后气温低,故“霜前冷”;下雪后,雪要熔化,熔化是吸热的,故“雪后寒”6.(1)雪层疏松,有许多空隙,声音传到雪上不易被反射,而被大量吸收,所以四周显得格外静谧;(2)雪发生了升华现象,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即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气中,所以地面是干爽的7.(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霜时,温度必须是非常低的,即“霜前冷”;下雪后,雪熔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故“雪后寒”.(2)下雪时,是水蒸气凝华为雪花,凝华时放热,故“下雪不冷”;下雪后,雪熔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故“化雪冷”8.(1)暖湿气流中携带的水分是气态的水蒸气,与冷空气相遇,降低了暖湿气流的温度,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降雨.(2)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天空中必须有暖湿气流(或大量的水蒸气);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的作用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9.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10.(1)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的升华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2)干冰抛洒在云层中就可以人工降雨;还可以作为制冷剂,用于保存食物.故答案为:(1)升华、液化;(2)做制冷剂,用于冷藏保鲜食物(做灭火剂等,答案合理即可)11.纸条应粘在室外,原因:①冬季室内温度比室外高,若将纸条粘在室内窗缝上,当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时就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纸条上,使纸条受潮脱落.②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水蒸气遇冷窗玻璃会凝华成“窗花“,当温度升高时“窗花“熔化成水,若纸条粘在室内很容易受潮脱落12.北方冬天晚上外面的温度较低,窗户玻璃的温度比室内空气的温度低,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在玻璃的内表面凝华变成固态的冰,形成冰花,冰花在户内13.猜想:可能是外界温度高低不同造成的,在温度高于0℃时,发生的是液化,在温度低于0℃时发生的是凝华.实验方案:(2)步骤:在夏天,将两片树叶分别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和冷藏室里,过20分钟后拿出,观察两片树叶上的变化,看从冷冻室里取出的树叶上是否有小冰晶出现,从冷藏室取出的树叶上是否有小水珠出现14.(1)火星上的地表温度应该很低,在干冰的熔点以下.(2)可以想法先用人工的方法让火星上的干冰升华,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增加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人为制造出火星上的“温室效应”,逐步提高火星表面的温度,让冰层慢慢熔化,然后通过植物,逐步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从而在火星上创造出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15.“粉”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棒冰凝华而成的小冰粒;“冒烟”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棒冰液化成的小水珠;“出汗”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温度较低)的茶杯外壁液化成的小水珠.16.人工降雨经过了三次物态变化,分别是干冰变为气体的升华过程,空中水蒸气受冷变为小冰粒的凝华过程,小冰粒下落遇暖气流变为小雨滴的熔化过程.故答案为:(1)干冰进入云层后很快直接变为气体,是干冰的升华现象;(2)高空中的水蒸气就直接变成小冰粒,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17.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低于0℃,鲜鱼放入后,鲜鱼内的水分凝固成冰;过一段时间后,鲜鱼体内的冰不断升华,使鲜鱼失去水分,变成“鱼干”18.(1)“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小冰晶;(2)向下冒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3)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综上可见:空气冷却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发生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19.人工降雨常采用向云层喷洒干冰的方法.用飞机在高空中将粉末状干冰洒到云层中,干冰进入云层后很快直接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中的水蒸气就直接变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又变为小雨滴落到地面上,这就是人工降雨20.灯泡发光时,温度较高,钨丝升华,变成气态,灯泡不发光时,灯泡内温度下降,升华后的气态的钨会放出热量凝华为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内壁上,所以用久了的灯泡会变黑21.雾凇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22.冬天气温太低时,空气中水蒸气会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沾在玻璃上,妨碍视线,危害行车安全,给电热丝通电,可除去小冰晶和小水珠23.小明的解释中,第一句正确,第二句错误.舞台上的效果是通过喷洒干冰来完成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会升华为气态;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24.(1)冰棒上粘着“白花花的粉”,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2)冰棒上冒“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3)茶杯外壁“出汗”,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茶杯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25.“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霜和雪也是凝华形成的.“烟”和“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露和雾也是液化形成的26.(1)由分析知,大厅里由于蜡烛燃烧,人很多,空气里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这些水蒸气遇到寒冷的空气发生凝华直接变成雪.(2)由于蜡烛燃烧且大量人员拥挤在封闭的空间,造成大厅缺氧.(3)在生活、自然中会有许多神奇的现象,要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不要搞封建迷信.故答案:(1)水蒸气遇冷凝华、(2)缺氧、(3)在生活、自然中会有许多神奇的现象,要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不要搞封建迷信27.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霜时,温度必须是非常低的,即“霜前冷”;下雪后,雪熔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故“雪后寒”28.(1)“粉状晶体”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白色的粉状晶体,附着在矿泉水瓶的表面;(2)“桌子变湿”,一是白色晶体熔化后形成的液态的水;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矿泉水瓶液化后的水;(3)“桌子变干”是桌子上的水汽化为水蒸气升到空中30.(1)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液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云是由水蒸气液化或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形成雨属于熔化过程,属于吸热过程;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熔化,吸(2)这是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水蒸汽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