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沙棘生物学特性及育苗技术

合集下载

大果沙棘苗木繁育技术

大果沙棘苗木繁育技术


特种经济动植 / 2 0 1 4年 1 O期

2 5 m g / k g 、 5 0 m g / k g 、 1 0 0 m g / k g 、 1 5 0 m g / k g , 以5 0 m g / k g
及 抗病 性强 的植 株 , 2 ~3 f l z 生枝条 , 以 3年 生 枝 条 最好 。尽 量 在 树 冠 结 实 区 采 集 , 插穗 长度在 2 0 ~ 2 2 c m。枝 条 采集后 要 捆成 捆埋 入粗 沙 中 , 温 度控 制
度 以每 平 方 米 5 0 0枝 , 株、 行距为 4 c m×4 c m, 扦 插 深度 以 3 c m左右 为 最 佳 , 保持枝条直立 , 不 可插 入 营养 层 。利用 全 光 照 自动 喷 雾 机设 备 每 隔数 分 钟 进行 喷雾 1次 , 可 以很 好 地 控 制 插 床 的温 、 湿度 和 光照 强度 , 保 持 插 穗 的 叶 面上 有 一 层 水 膜 , 形 成 插 穗 生长 发育 的最 佳 温 、 湿度。 1 . 3 插 床管 理 1 . 3 . 1 苗床 管 理
8 0% ~ 9 0% 。
插穗 采 用 1 0 0 m g / k g 吲 哚丁 酸浸 泡 , 浸 泡 时 间为
1 2小 时 。或 用冷 水浸 泡 2 4~1 2 0小 时 , 生 根 效 果 也
很好 。扦插 深度为3 . 0 ~3 . 5 c m, 株、 行距 为 5 c m×
2 0 c m , 由草炭土 、 腐殖质土或结构好的土壤混合肥
料、 河沙} 昆 合而 成 , 为扦 插苗 提 供 营养 的作 用 ; 三层
即最 上层为扦 插 层 , 厚度为 5 c m左 右 , 由细 河沙 、 风

大果沙棘栽培技术

大果沙棘栽培技术

大果沙棘栽培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水果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大果沙棘作为一种珍贵而且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在现代社会食品市场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然而,大果沙棘的种植和栽培技术相对来说还比较复杂和专业,下面本文就将对大家介绍大果沙棘的栽培技术。

一、大果沙棘的适生环境和生态习性沙棘喜欢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量湿润的生长环境,最适宜的种植地点海拔高度在800--1100米之间,沙棘的根系不发达,对水土要求比较高,所以一般在土层深厚、疏松、土质疏松、肥沃、丰富有机质的地方才适合种植。

此外,沙棘喜欢在富含钙、磷、钾、硼、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土壤中生长,可以在土层较深且排水良好的土地上进行种植。

沙棘的根管系比其他水果粗大,所以要选择适合沙棘生长的土地进行种植。

二、沙棘的营养价值大果沙棘是一种珍贵、营养丰富、药食兼用的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E、K等抗氧化物质和多种抗癌、免疫增强的化合物,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于保健、美容、预防和治疗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三、大果沙棘栽培技术1. 土地的选择选择适合沙棘生长的土地,在土层深厚、疏松、土质疏松、肥沃、丰富有机质的地方才适合种植,沙棘喜欢在富含钙、磷、钾、硼、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土壤中生长,因为大果沙棘需要较高的光照强度,所以宜选择沙漠和山谷中照射充足的地方进行种植。

2. 土地的准备在接下来进行种植之前,需要对所选的土地进行整地、肥后和开沟排水等的工作,整地工作要保证土地表面平整,并清除掉有害杂草;肥后工作可以在种植前进行一遍田间的化肥施用,一般是在秋季深翻后施用底肥,量为亩施用农家肥或者有机化肥1000-2000公斤,并进行灰田饼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沙棘的生长;开沟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排水,避免由于雨水积淤导致树根遭受泡积等的危害。

3. 种植和树苗管理一般情况下,种植时间一般在4-6月的春季和10月-11月的秋季为宜,在春季和种植前两周进行控制排水,浇水至湿透,开展2次干扰施肥,每亩用薄膜流化肥50公斤和生长素10mg,并保持10天的优质麦草苫盖。

大果沙棘生物学特性及育苗技术

大果沙棘生物学特性及育苗技术

大果沙棘生物学特性及育苗技术摘要介绍了沙棘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阐述了其功能及开发意义,总结了大果沙棘育苗技术,包括实生育苗、硬技扦插育苗、嫩枝扦插育苗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果沙棘;生物学特性;育苗技术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一种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属于胡秃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Hippophae-linn),又名酸刺、黑刺、黑酸刺。

我国是沙棘资原最丰富的国家,世界沙棘7个种8个亚种的系统分类中,仅4个亚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其于我国都有广泛分布。

现有沙棘面积120万hm2,占世界总面积的90%。

沙棘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的300多个县,其中三北地区有106万hm2,占全国的90%,目前我国已有人工沙棘林面积53.3万hm2,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但我国沙棘刺多、难采摘、果实小、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

在大果沙棘的培育方面,俄罗斯是世界上育种最早、最有成就的国家,从1933年开始选育,20世纪60年代进入杂交育种。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进行引种选育,经过10余年选育出了桔黄大果、红霞、辽阜一号、辽阜二号、齐棘一号等新品种。

大果沙棘是指通过人工培育单果鲜重在0.4 g以上,枝条上无刺或少刺的人工栽培品种,目前我国主要推广的是齐齐哈尔园艺所选育出的齐哈一号、辽阜一号等。

1 主要生物学特性沙棘是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本,高可达5 m以上,枝具灰褐色。

雌雄异株,腋生总状花序,单性花,先叶开放,风媒传粉。

小浆果,球状,大多为橙色,少橙红色或红色。

沙棘根系发达,为浅根性树种,不定根生长能力强,因此多为丛生。

其根系上着生根瘤,固氮能力强,高于大豆。

其叶保水耐旱性能好,营养价值高。

一般4~5年结果,7~8年才进入盛果期,天然沙棘林产量很低,现人工栽培的大果沙棘产量可达12.0~22.5 t/hm2。

2 功能及开发意义沙棘属植物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抗干旱、耐瘠薄、抗严寒、耐盐碱、适应性强等促进生态平衡的明显作用。

大兴安岭林区俄罗斯大果沙棘苗木培育技术

大兴安岭林区俄罗斯大果沙棘苗木培育技术

大兴安岭林区俄罗斯大果沙棘苗木培育技术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北方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沙棘是一种优良果树,被誉为“北方柑橘”。

沙棘果实饱满多汁,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大兴安岭林区推广沙棘苗木培育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苗木选配沙棘是属于落叶灌木,适应性强,但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

在选配沙棘苗木时,应选择根系发达、树形整齐、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

并且根据生态环境进行合理配植,提高沙棘苗木的成活率。

二、栽植技术1.土壤要求:沙棘适应较广泛的土壤环境,但对土壤的排水性要求较高,不适宜过湿或过耕的土壤。

宜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栽植。

2.栽植季节:沙棘适应性强,可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栽植,但春季栽植适合北方地区,秋季栽植适合南方地区。

栽植时要注意选配好苗木,根据树形和根系进行合理栽植。

3.栽植方法:栽植沙棘苗木时,要先将苗木放入水中浸泡,使其根系充分吸水,保证栽植后根系能够正常生长。

根据苗木的成活情况,合理调整苗木的盆土或球土,确保栽植后沙棘苗木能够良好生长。

三、管理技术1.灌溉管理:沙棘对水分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水分。

在生长期间要加强水分的供给,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造成根系腐烂。

2.施肥管理:沙棘生长迅速,营养需求量较大。

在生长期间要进行适量的施肥,补充各种营养元素。

尤其是氮、磷、钾等对沙棘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病虫害防治:沙棘较耐病虫害,但在生长期间仍需注意防治病虫害。

特别是薯象、薯蛀虫、黄龙病等对沙棘的危害较大。

在苗木生长期间要进行定期巡查,如有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修剪管理1.整形修剪:沙棘苗木成活后,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整形修剪。

对于生长过于茂密的沙棘苗木,要进行适当的疏松修剪,使苗木能够获得更充足的阳光和空气。

2.花果修剪:沙棘在开花结果期间要及时进行花果修剪。

适当减少枝梢的花果数量,保证每个果穗之间有一定距离,有利于沙棘果实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

大兴安岭林区俄罗斯大果沙棘苗木培育技术

大兴安岭林区俄罗斯大果沙棘苗木培育技术

大兴安岭林区俄罗斯大果沙棘苗木培育技术大兴安岭林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森林资源保护区之一。

在这片广阔的地域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就包括了大果沙棘。

大果沙棘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果树,因其果实富含多种营养素而备受青睐。

而要想在大兴安岭林区培育大果沙棘,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本文将介绍大兴安岭林区俄罗斯大果沙棘苗木培育技术。

一、环境要求大果沙棘原产地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亚洲部分,属于寒温带高寒地区的植物。

对于大兴安岭林区这样的地域来说,大果沙棘首先需要保证在寒冷地区能够生存。

大果沙棘对土壤要求不高,只要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都能够生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果沙棘喜欢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因此在进行苗木培育时,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地块进行栽培。

二、选种和育苗大果沙棘的选种是培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后期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在大兴安岭林区,应该选择种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大果沙棘品种,以确保苗木在未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

在育苗过程中,在确保土壤条件良好的前提下,要严格控制水分和养分的供给,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在苗圃中还要加强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苗木的生长发育。

三、移栽和管理当大果沙棘苗木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进行移栽和管理。

在大兴安岭林区这样的地域,移栽时间应该选择在春季或者秋季,避开高温和严寒的天气。

移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苗木的根系完整,移植后要及时浇水,并且在移栽后的一段时间内,要加强苗木的管理,保证其能够顺利生根并且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四、疏壮管理在大兴安岭林区进行大果沙棘苗木培育的过程中,疏壮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苗木生长的过程中,要及时对植株进行疏密、修剪,保证植株之间的通风透光,防治病虫害,促进植株的健康生长。

在苗木长到一定程度之后,要及时采取支撑措施,防止苗木因为自身重量而折断。

五、施肥和水肥管理在大兴安岭林区培育大果沙棘苗木的过程中,施肥和水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大果沙棘栽培技术

大果沙棘栽培技术

大果沙棘栽培技术沙棘,属胡颓子科沙棘属(Hippophae ),俗称酸刺,醋柳,为雌雄异株地野生灌木或小乔木.沙棘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严寒地特性,生命力极强,适合在环境十分恶劣地地区生长,且根系发达.一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介绍中国沙棘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但棘刺多、难采摘、果实小、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俄罗斯是世界上沙棘育种最早,最有成就地国家,现已育出100多个抗寒、抗病、少刺或无刺、果大、高产、工艺品质好地优良沙棘品种.我们将这些沙棘品种统称为大果沙棘.主要栽培品种有:西伯利亚沙棘、楚伊沙棘、橙红沙棘、浑金沙棘、优胜沙棘、阿列依沙棘、阿楚拉沙棘、阿亚干卡沙棘、齐棘一号、辽阜系列(包括辽阜1、2号),另外还有太阳沙棘、霞光沙棘等品系和类型.在我国北方也有普遍栽培,生长、发育、结果、产量都比较好,适宜在我州栽培推广.博林公司在其基地建立采穗圃,种植无刺锋、深秋红、辽阜一号(均为杂交选育品种)以及向阳等品种.二、沙棘栽培技术1、沙棘品种选择:选择果实大,单粒重0.5克以上,产量高,平均单株产量2公斤以上,无刺或软刺地大果沙棘扦插苗.2、栽植规格、密度:以产果为目地地沙棘园,树冠较大地沙棘品种,株行距可采用2M×4M,每亩定植83株;以采条为目地地采穗圃,可采用1M×3M,每亩定植220株.3、沙棘雌雄株配置:一般雌雄株比例以8:1为宜.4、田间管理水肥管理:大果沙棘产量高,灌水和施肥对大果沙棘地产量作用十分明显.一般磷肥75—105公斤/公顷,穴施0.05—0.06公斤.施肥结合春季灌水进行.中耕管理:中耕深度为4-5㎝,以不伤沙棘地水平根系为原则,既可清除杂草,还可疏松地表土层,提高土壤透气性.注意中耕不能过深,否则,将影响水平根地正常发育,严重时还会诱发干缩病.树形修剪:沙棘栽植第二年,定干高度为0.3M,为保持树势平衡,可做适当修剪.保留萌发地三根大枝作骨干枝,疏除过多枝条.当沙棘进入结果期时,每年都在萌动前进行修剪,先剪去枯枝、病虫枝,再进行疏枝,清除徒长枝、过密枝.三大果沙棘病虫害及防治对沙棘病虫害防治地最简单办法是把病株、虫株砍伐运走做薪炭材烧掉,也可酌情采取其它防治措施.1、主要病害:有沙棘干缩病,防治方法为要注意避免机械损伤,发现病株要及时清理、焚烧、深埋,病枝也要及时剪除.俄罗斯学者研究认为,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干缩病地有效措施;沙棘锈病防治主要是预防,苗期每隔15-20天喷一次波尔多液,连续2-3次,可减少沙棘锈病地发生.2、主要虫害为沙棘蝇,防治方法:可用500-800倍敌百虫液喷雾防治.。

沙棘栽培技术

沙棘栽培技术

沙棘栽培技术沙棘,胡颓子科沙棘属,又名酸柳、酸棘、黑棘等,是一种小浆果植物,落叶灌木或亚乔木,主干可达10m,常见2m左右。

因为它满身是宝,所以被人们誉为“神奇植物”、“绿色瑰宝”、“整治国土的生物武器”;与樟子松、落叶松、云杉营造混交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绿化荒山荒坡、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最佳造林模式,同时沙棘也是果汁、果酒制作的优良资源。

其栽培技术如下:一、育苗技术(1)、硬枝扦插法大果沙棘硬枝扦插育苗,具有繁育方法简单、费用消耗少、繁殖系数高、可露地扦插等优点。

枝条的选择供硬枝扦插的枝条要在休眠期采集,即每年的2~3月份进行,选择健壮、高产、抗病性强的植株,剪取2~3年生木质化的枝条。

根据试验结果,插穗年龄对成活率有很大影响,3年生插穗成活率最高,2年生次之,1年生最低。

枝条要采自树冠结果区,插穗长度以20~22cm 为最佳。

采下的成捆插条,基部应埋在粗沙中贮存,沙子温度保持1℃~3℃,插条上面不需要任何覆盖物。

为提高成活率,在扦插前,插穗要进行处理,在100ppm的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12小时。

此外,插穗在冷水中浸泡24~120小时,生根及成活效果也很好。

扦插硬枝扦插需要肥沃的沙壤土。

插前整地作床,苗床规格一般为长10m,宽1~1.2m。

每亩施入有机肥3~5立方米及磷、钾肥10~15公斤,粘重土壤要掺沙改造。

做好床后,灌足底水,覆好地膜待插,扦插深度3~3.5cm,株行距5cm×10cm,即每平方米200株,每亩213万株左右。

插后管理:当插穗上部叶芽开始生长,就说明插穗开始生根,当插条生长量达5~8cm时,即可揭去地膜。

到秋末冬初将苗起出,打捆埋好越冬。

(2)、嫩枝扦插法枝条选择选择生长旺盛的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插条,这种枝条为棕绿色,柔软弹性好。

扦插插穗长度一般为15cm左右,茎粗0.4~0.5cm,用嫁接刀或单面刀片削出斜切口,切口要平滑,在距切口上缘0.3~0.5 cm处留一个芽,并将插条顶部生长点及3~5个叶片留下,其余叶片剪掉。

浅谈大果沙棘的繁育及栽培技术

浅谈大果沙棘的繁育及栽培技术

浅谈大果沙棘的繁育及栽培技术沙棘是近些年来被广泛培养和栽植的优良的经济林树种之一,在林业、水利、畜牧等行业都有效利用和认可,尤其在治理和改善北方干旱沙区的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沙棘特性及价值1.1沙棘抗性强。

沙棘因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而抗干旱、耐沙埋。

在低温寒冷、土壤干旱瘠薄的北方沙区,沙棘能在地表深5cm,含水量42.6%的沙地上正常生长,表现出超强的抗性。

1.2沙棘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经过多年在沙区种植研究表明,沙棘具有防沙治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作用。

另外,沙棘的经济价值不可忽略。

在偏远贫瘠的沙化地区,因常年干旱,造林绿化树种很难生长,面对立地条件十分恶劣的沙化地区,造林绿化树种的选择非常艰难。

即使是农民的耕地也因沙化严重,土质瘠薄,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产量极极低,遇到大旱年景,更是颗粒无收。

在这种情况下,兼顾选择一种既能防沙治沙又能有经济效益的树种来取得这样的双重效果。

沙棘正好迎合了这种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科尔沁沙区,大果沙棘正在被广泛重视和推广种植开来。

沙棘三年见果,进入盛果期后,平均单株果实产量4-7kg,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2 沙棘繁育技术2.1 育苗前期准备①扦插育苗床位置选择:最好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块,离水源和电源较近的地方。

②扌千插基质的选择:最好选用河砂、蛭石、草炭等基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最佳基质。

这样配制的基质有丰富的营养,PH值w乙呈中性或微酸性,有利于插穗生根成活。

③扦插育苗床结构:利用全光照间歇喷雾育苗扦插床,育苗床四周墙用砖砌成,高50cm x宽24cm, 苗床由三层组成,扦插层或基质层厚度12-15cm ;档质层由粗河砂组成,厚度10cm;渗水层由10cm左右大小的砖头或石块组成,厚度20cm。

④扌千插育苗床的规格:扌千插苗床面积一般规划为200m2左右,喷水雾化效果也为最佳。

2.2 扌插育苗①扦插时间:沙棘在15C时生根良好,在北方沙区一般在6月中上旬开始扦插,平均气温可达到23C 以上,利于扦插苗成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果沙棘生物学特性及育苗技术
摘要介绍了沙棘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阐述了其功能及开发意义,总结了大果沙棘育苗技术,包括实生育苗、硬技扦插育苗、嫩枝扦插育苗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果沙棘;生物学特性;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2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95-01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一种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属于胡秃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hippophae-linn),又名酸刺、黑刺、黑酸刺。

我国是沙棘资原最丰富的国家,世界沙棘7个种8个亚种的系统分类中,仅4个亚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其于我国都有广泛分布。

现有沙棘面积120万hm2,占世界总面积的90%。

沙棘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的300多个县,其中三北地区有106万hm2,占全国的90%,目前我国已有人工沙棘林面积53.3万hm2,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但我国沙棘刺多、难采摘、果实小、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

在大果沙棘的培育方面,俄罗斯是世界上育种最早、最有成就的国家,从1933年开始选育,20世纪60年代进入杂交育种。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进行引种选育,经过10余年选育出了桔黄大果、红霞、辽阜一号、辽阜二号、齐棘一号等新品种。

大果沙棘是指通过人工培育单果鲜重在0.4 g以上,枝条上无刺或少刺的人工栽培品种,目前我国主要推广的是齐齐哈尔园艺所选育出的齐哈一号、辽阜一号等。

1 主要生物学特性
沙棘是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本,高可达5 m以上,枝具灰褐色。

雌雄异株,腋生总状花序,单性花,先叶开放,风媒传粉。

小浆果,球状,大多为橙色,少橙红色或红色。

沙棘根系发达,为浅根性树种,不定根生长能力强,因此多为丛生。

其根系上着生根瘤,固氮能力强,高于大豆。

其叶保水耐旱性能好,营养价值高。

一般4~5年结果,7~8年才进入盛果期,天然沙棘林产量很低,现人工栽培的大果沙棘产量可达12.0~22.5 t/hm2。

2 功能及开发意义
沙棘属植物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抗干旱、耐瘠薄、抗严寒、耐盐碱、适应性强等促进生态平衡的明显作用。

沙棘经济价值高,根、茎、叶、花、果均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尤其是果实,含有多种维生素类物质,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k等几乎居一切果、菜之冠,另外还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p、维生素f、胡萝卜素、蛋白质、沙棘油、黄酮等物质。

具有广泛的营养保健、增强人类体质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现已加工成多种饮料、食品、化妆品、保健品、药品,尤其是沙棘籽油和黄酮的提取,目前受到国内外人们的高度重视。

沙棘社会效益明显,是三北地区农村的燃料,是优质的畜饲料,沙棘根瘤固氮能力很强,是良好的肥料树种,同时具有一定的绿化美化生态环境的功能。

因此,沙棘是兼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珍贵树种。

开发沙棘、推广种植大果沙棘,对振兴边远山区、风沙盐碱区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改善生态、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3 大果沙棘育苗技术
沙棘在繁育方法上主要以实生育苗为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大果沙棘,为了保持良好的母本性状,采用无性繁殖方法,主要有实生育苗法、硬枝扦插育苗法、嫩枝扦插育苗法。

3.1 实生育苗
用种子繁育实生苗是沙棘最简单易行的繁殖方法。

繁殖数量大,但弱点是培育出苗木中雄株约占50%,在生殖芽出现以前无法识别雌雄株,不利于建丰产沙棘园。

此苗主要用于大面积土壤改良、防护林建设中。

3.1.1 播前种子处理。

大果沙棘种子无休眠期,只要条件适宜,不经处理也能很好发芽,但处理后发芽快,出苗整齐。

一般处理方法为:水浸,45 ℃的温水浸泡12 h,捞出即可播种;沙藏,种子与湿沙按1∶3比例混合,在0~3 ℃的地窑中沙藏20~30 d,每天翻动2次,大部分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水浸催芽,用40~50 ℃清水浸种3~4 d后堆放催芽,厚4~5 cm,每天搅拌6~8次,4~5 d后大部分种子开始破口后即可播种。

3.1.2 整地。

育苗地选在水源方便、排灌条件好、发势平坦的地方。

土壤为砂壤土较好,整地做床。

可施有机肥22.5~30.0 t/hm2,
磷、钾肥225~300 kg/hm2,结合整地施入,辛硫磷颗粒剂或呋喃丹22.5 kg/hm2以及3%硫酸亚铁75 kg/hm2, 7 d后播种。

3.1.3 播种。

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气温稳定在15 ℃以上、地温在14~16 ℃是大果沙棘种子发芽的最佳时期。

播种深度0.5~1.0 cm,不能超过1 cm,上覆沙土。

单粒点播,株距4~5 cm,行距5~10 cm。

3.1.4 苗期管理。

大果沙棘播后及时浇足水,特别是出苗前后一定要保持水土湿润来防止曝晒。

因此,出苗期及时浇水是育苗成败的关键。

刚拱出土的小苗曝晒1~2 h就会晒死。

其他时期的苗木管理同一般苗木相同。

3.2 硬枝扦插育苗
硬枝扦插与嫩枝扦插相比,具有费用消耗少、繁育方法简单、露地扦插等到优点,但硬枝扦插育苗必须在拥有相当数量植株情况下进行[1-2]。

3.2.1 选采插条。

每年2—3月进行采条,选优良母株采二至三年生枝条,长以20~22 cm为佳,采后成捆插条基部置于湿润的粗沙中贮存,插条上不覆任何物,沙子温度保持在1~3 ℃。

3.2.2 插前处理。

为提高成活率,采用吲哚丁酸,浓度为50~100 mg/kg,浸泡24 h。

3.2.3 扦插。

扦插苗床整地同种子育苗,并在床面上覆好发膜。

扦插深度3.0~3.5 cm,株行距5 cm×10 cm,即200株/m2。

3.2.4 抚育管理。

当插穗上部开始生长,则说明插穗开始生根,
当插条生长量达5~8 cm。

即可将地覆拆除。

注意中后期松土、除草、施肥、灌溉和防治病虫害。

3.3 嫩枝扦插育苗
采用大棚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生根率达80%以上[3]。

3.3.1 选择优质苗床。

苗床是保证插条水分、养分供应的基础。

因此,苗床基质必须具备通气、渗水、容热等功能,才能保证插条快生根、生壮根。

主要采用的苗床是灰渣苗床,厚30~40 cm,以腐殖质土配以有机肥及化肥配成具有提供养分的营养土,最上面覆土4~5 cm厚的河沙[4]。

3.3.2 插条选择与扦插。

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选择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长15~20 cm枝条,茎粗0.4~0.5 cm,在下剪口0.3~0.5 cm处留1个芽,以便早生根。

插条顶部留3~5个叶片。

对采集好的插条经过生根剂处理后及时扦插,经过对比试验,用50 mg/kg吲哚丁酸浸泡12 h效果最好,其次为abt生根粉1号。

扦插株行距为4 cm×4 cm或
4.0 cm×4.5 cm,一般以550~600株/hm2为宜,扦插深度2.5 cm×3.5 cm为最佳。

3.3.3 科学管理。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三看三定”的管理办法。

具体是:一看插条生根情况,定棚内湿度、温度指数。

生根前温度25~30 ℃,湿度90%以上;生根后温度20~25 ℃,湿度70%~80%;二看苗木颜色,定追肥种类、数量。

缺氮植株叶色变淡,缺磷叶色变红,缺钾叶尖边缓变黄,根据情况及时追肥或喷施所缺肥种;三看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使用农药的品种、数量。

4 参考文献
[1] 张李华,孙士伟.大果沙棘扦插育苗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223.
[2] 景亚安,苏瑾.适宜我省栽植的大果沙棘品种及栽培技术[j].甘肃林业科技,2002(3):64-66.
[3] 刘根科,梁秀芝,李占成.俄罗斯大果沙棘嫩枝扦插繁育技术[j].沙棘,2005,18(1):29-30.
[4] 王世忠.大果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技术[j].中国林业,2011(2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