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春》课文复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春》课文复习

9、春朱自清一、应掌握的词语朗润rùn 买弄 nòng 婉wǎn转嘹liáo亮烘托抖擞dǒusǒu 黄晕yùn) 水涨zhǎng 酝酿yùn niàng 应和hâ薄bó烟捉迷藏cáng 披蓑(suō)戴笠lì筑巢(cháo)繁花胳膊静默欣欣然花枝招展呼朋引伴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润泽。

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烘托:衬托,陪衬。

黄晕(yùn):昏黄不明。

买弄:有意显示、炫耀。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酝酿::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摇动,婀娜多姿。

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三、应掌握的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字佩弦,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朱自清的高风亮节,赢得了人民的敬仰,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

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四、名句及与课文有关的古诗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游湖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风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如此中来。

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教材详解(预习、复习、备课参考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教材详解(预习、复习、备课参考资料)

1 春一、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是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他留下来的著名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二、字音字词散(sǎn)在草丛散(sàn)会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窠(kē)应和(hè)蓑笠(suō lì)抖擞(dǒu sǒu)三、研究课文第一部分(1 段):盼春——写出盼春的心情,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7 段):绘春——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苏醒、生机勃勃、草木花卉竞相争荣、春雨如丝、老老少少抖擞精神的春日图景。

第三部分(8-10 段):赞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春天“新”“美”“力”。

1.赏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表达效果?【解析】运用了反复、拟人的手法,将春天拟人化,表达了人们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也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感情基调。

2.分析“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的妙处?【解析】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

3.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中“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解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小草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草的调皮可爱,表现出春草萌发的生机和活力,表达了作者不经意间发现春草时的惊喜之情。

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颜色能否调换顺序?【解析】不能,这三种颜色分别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对应,不能调换。

5.分析“花下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闹”字的妙处。

【解析】“闹”是动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蜜蜂鸣叫的声响,表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侧面表现出春花的繁茂、香艳。

6.分析“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呀”的表达效果。

【解析】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野花种类繁多和遍地都是,表现出春花遍地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朱自清《春》课文复习

朱自清《春》课文复习

《春》朱自清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整体感知1、盼春(1-2)----绘春(3-7)----赞春(8-10)2、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盼春(1-2):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脚步近了:拟人,照应“盼”字,准确地表达出春天还没有到来,以及作者因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心情。

内容:盼春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刚:照应上文的“近”,“近”是未到,“刚”是已到。

全句: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3.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全句:排比,拟人。

体现了山色明朗、冰雪融化、春日融融的景象,表达作者喜悦心情。

绘春(3-7)春草图:(抓住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的特点)1.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钻:拟人,把春草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样子,表现它顽强的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前者指质地,后者指颜色,突出春草之“新”。

2.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了春草长势旺盛,突出它的生机勃勃。

3.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侧面描写,“坐、趟、打、踢、跑、捉”写出了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从侧面写出了春草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4.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全句:以风的轻衬托出草的软,突出春草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春花图:(从色味、虚实、动静几个方面来写)(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1.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

“你,我”指的是桃树,杏树,梨树。

第1课《春》第二课时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第二课时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增强气势,说服力强;(3)便于
抒情,感染力强。
答题模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
力的写出了…….的特点,增强语势,强烈
的表达了……感情。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 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 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 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 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本文用了多种修 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 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 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
五、作业布置
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 雨、迎春五幅春天的图画。请你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 夏、秋、冬季中的一种代表景物。(夏树、秋叶、冬雪等) 要求:最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150—200。
3、请赏析划线句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像眼睛,像星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野花“比作“ 眼睛”“星星”,写出了野花的娇小和明艳,突出春天的特点。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 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 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 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 天嘹亮地响着。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 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 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 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 天嘹亮地响着。

复习巩固《春》

复习巩固《春》

复习巩固《春》
首先明确复习课的课时目标:
1.巩固强化所学过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写作
能力
复习课上关注的内容:
1.基础知识
2.阅读理解
3.语言应用(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学生自主复习巩固,通过反馈来引导学生重点把
握。

二、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朗读和一些关键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
学生整体把握。

(一)作者为什么要加入一幅迎春图?
(二)结尾三个句子各有什么含义?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
三、重点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语言,学习作者丰富的修辞手法。

文章结尾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和青年,你能不能也运
用三个比喻句来写写秋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课件
10
拓展延伸
匆匆的早晨,匆匆的车流,匆匆的行人。都市一夜的风尘,愁闷,此 刻被晨雾洗的干干净净。
雾飘缈地行。越来越浓,迷了路,润了花,酥了心,舔绿了万户千 村。 春雾是一个谜,朝阳掀开了迷底。
扑向绿色的怀抱,拥抱火红的艳阳春。 不知是人催绿了春,还是春唤醒了人。
1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01揣摩课文和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02妙词佳句赏析,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23
巩固练习
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好像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花下(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 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天到来了,三五成群的大雁向遥远的南方飞去。它们那优雅的身姿 衬托着这如宝石般光洁的蓝天。那黑白相间的羽毛映照着东方的晨曦 ,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9
拓展延伸
2.节选《春的序曲》钱珍赐
抓一把春雨,鸟语花香便从指缝中溢出;呷一口琼浆,心瓣便落满 蜜蜂。呵,春雨!自然界的美容师,大地因你而饱满,人间因你而鲜活。 晨舞挤开了门,将清香湿我一身。是天边的彩云?是柳梢初绽的嫩晴? 晚了,我成了追春的人。
24
拓展延伸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5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谢谢

不能,因为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力量由小 变大,时间从先到后,三个比喻形象的点明了春天的生长过程, 结尾照应开头。运用排比情势抒发了作者强烈爱好和赞美春的 真挚情感,点明文章主旨。

《春》复习资料

《春》复习资料

《春》复习资料一、理解文章内容1、课文第3段描绘“春草图”,从哪些角度来写?运用到了人的哪些感官?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春草的情态(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长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的角度来写;运用了视觉与触觉的感官;写出了春草生命力强、嫩、绿、多、软绵(草软绵绵的)的特点;表达对春草的喜爱、赞美之情。

2、课文第3段写人的活动和感受,有什么作用?人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属于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写出了春草软绵的特点,进一步突出了春草的可爱。

3、课文第4段描绘“春花图”,从哪些角度来写?运用到了人的哪些感官?运用了哪些修辞?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按照怎样的写景顺序来写的?从春花的形态(赶趟儿)、颜色(红、粉、白)、味道(甜味儿)的角度来写;运用了人视觉、嗅觉、味觉的感官;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写出了春花繁多、艳丽、芳香的特点。

按照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来写。

4、课文第4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①虚实结合:“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花里带着甜味”为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为虚。

②动静结合:花是静止的,“蜜蜂稳稳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为动。

③侧面描写:“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属于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写出了春花繁多、艳丽、芳香的特点)。

④正面描写:“野花遍地是”属于正面描写(写出了花的繁多)。

5、课文第5段描绘“春风图”,运用到了人的哪些感官?运用了哪些修辞?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运用了触觉、嗅觉、听觉的感官;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春风温暖、芳香、悦耳的特点。

6、课文第6段描绘“春雨图”,运用到了哪些修辞?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按照怎样的写景顺序来写的?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写出了春雨细密、柔长、闪亮的特点。

按照由近到远的写景顺序来写的。

7、课文第8-9运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天新、美、健壮有力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按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顺序来写。

《春》复习知识点

《春》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等。

二、词语积累嗡(wēng)朗润(lǎng 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mài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yìng hè)嘹亮(liáo liàng)烘托(hōng tuō)静默(jìng mò)风筝(fēng zhēng)抖擞(dǒu sǒu)健壮(jiàn zhuàng)宛转(wǎn zhuǎn)蓑(suō)笠( lì ) 繁花嫩叶(fán huā nèn yè)黄晕(yùn)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三、文本研读1、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新、美、力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拟人。

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景。

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

“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准确地写出了春草“新”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写出了春花的哪些特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 的感受?
1.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 的感受? 3.风本来是无色无味的,但本文 却将春风写得很生动,文中是 从哪些角度描写春风的?
1.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 的感受? 3.有人说,《春》的艺术魅力主要 表现在“动态美与静态美”的和谐 对立统一上,请你结合本段谈谈文 章是如何将“动态美与静态美”相 结合的?
1.“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一个都出来 了。”如何理解“赶趟儿”一词? 2.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一年 之计在于春”的理解。
文章结尾三段运用比喻和拟人 的修辞,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这三段的先后顺 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搜集描绘春天的古诗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 词》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 王安石《元日》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 别》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 王安石《泊船 瓜洲》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 句》
济南的冬天-问题列举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温晴(贯穿全文的主线)
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可以概括成哪几 幅图画? 阳光下的小山 小雪后的小山 城外的远山
冬天的 山景
济南冬天的水
济南的冬天-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法
2、用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济南冬天特点:温晴。 以“奇迹”“怪事”引出“宝地”
济南的冬天-对比手法
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 1. 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比较 北平的冬天风声满天 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 2. 济南的冬天与伦敦的冬天比较 伦敦的冬天云遮雾笼 济南的冬天温暖响晴 3. 济南的冬天与热带地方比较 热带地方的冬天日光永远火毒响亮 冬天温晴舒适 对比的结果是: 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的
返回
全文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 天。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结尾运用三个比喻、拟人的修辞, 突出了春天的特征,抒发了作者________ 的感情。
1.写出了春草的哪些特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 的感受?
济南的冬天-思考?
• 第4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 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 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 何处? (l)妙在雪色;(2)妙在雪光;(3)
妙在雪态
• 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l)比喻 (2)拟人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 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 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 等。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
• 作者简介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 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 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 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