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辛亥革命(共47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3.成立兴中会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宗旨:振兴中华 意义: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诞生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4.领导广州起义
时间: 1895年 地点: 广州 人物: 孙中山、陆皓东等会党人员 结果: 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革 命 武 装 起 义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革命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1906年 冬
1907年 夏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 由此大振
徐锡麟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 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黄花山岗起 义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中国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 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得革命者产生了将各革命组织 联合起来的愿望。此时,孙中山名声最大,于是以他 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的呼声出现了,中国同盟 会也由此应运而生。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3.中国同盟会成立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目的: 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领导机构: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有了统一领导和奋斗目标,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19课 辛亥革命PPT

辛 摇亥 晃革 的命帝国——革命兴起
图示“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民权主义 民族主义
平均财富 推翻君主专制 反满洲统治 平均地权 创立民国共和 反民族压迫
辛亥革命
三支力量 清政府 立宪派 革命派
两条道路 政治 改良
革命共和
三种结果 穷途末路 半路夭折 必然选择
初创的共和
辛 初亥 创革 的命共和——民国建立
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成立 十余省区独立 占领武汉三镇
80天
150天
123天
1912.3.10
1912.2.12
41天 2天
1912.1.1
武昌起义
辛 初亥 创革 的命共和——民国建立
共和
有两大基本特征: 1、政府机构和最高首脑由选举产生 2、民众参与国家事务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
辛 初亥 创革 的命共和——民国建立
武昌起义
起义时间原定于10月 13日,但10月9日,起义领 导人之一孙武在汉口俄租 界制造炸弹时不慎爆炸, 自己被炸伤,革命党人的 名册等起义文件被搜走。 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 人,形势异常严峻。革命 党人决定自行联络,提前 发动起义。
《临时约法》颁布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51天 1912.3.11
木偶中国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辛 摇亥 晃革 的命帝国——革命兴起
辛亥革命前的十年间,各地民变风起云涌,出现 了“三月四月旱,五月六月乱,七月八月烂(时事糜 烂),九月十月换(换朝代)”的民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社会矛盾尖锐,民变四起
辛 摇亥 晃革 的命帝国——革命兴起
——清帝退位诏书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 辛亥革命(共28张PPT)优质课件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的软弱、缺乏实力 立宪派、旧官僚的拥护
主观原因 对 清: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迫孙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1.内容
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天赋人权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贵阳
福州
广州
四 .结束 破旧立新
2.中华民国的建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总统: 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南京
国都: 公 历,民国纪年
纪元:
五色即代表汉、孙满中、山蒙在、南回京、宣藏誓五就个任民中族华,民象国征临“时五大族总共统和”
我们北洋的底线,只有袁世凯出任 总统,我们才能结束专制,走向共 和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励能力是人自我调节系统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备自我激励能力的人,富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家的后院练习棒球。在挥动球棒前,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有击中。男孩子停下来,检查了球棒 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很棒的挥球手。接着男孩子又对自己 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著是很多人并不具备的……而许多奇 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发你的想象力,目标的 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点。事先看看 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出一大段时间让自己隐退一下,即使 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如果把困难看作对自己的诅咒,就 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己。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很不错, 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 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 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以,这次犯错,是为了下次接受挑战后, 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挑战的勇气。事过境迁,面对人生,面对 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谁都不可能一生一世的帮你, 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于所有稍微有点意识的年轻人都想努力提
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和政体的确立;是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
总 行三统 使权及 。分国立务员防行止使专行制政独权裁;,司确法立权民由主法共院和独政立体
级民主宪法,具有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
反封建专制的进步 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意义。
之。责任内阁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摘自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REC
辛亥革命只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 我们不能要求它在短时期内完成所有中国革命 应该完成的任务。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 章太炎 邹容 徐锡麟 林觉民 秋瑾
课堂训练 1.标志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是( )
A.甲午战争的失败 B.上书李鸿章遭拒绝 C.兴中会的成立 D.在广州行医失败
国’变成了‘战国’”。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据3.当局时限南京的外国人说:“此地的下层人士通常谈到孙文博士认为 是(2新)缺皇乏帝一,他个们能不够了提解出总科统学这的个专革有命名纲词领,、认能为够它发不过动是广更大高民头众衔, 的以委及婉组说织法严罢密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鲁迅在《阿Q正传》中说:“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 ,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司法大产臣生:了绍众昌多(的皇青族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农,工留商学大生臣推:动溥了伦西(方皇思族想)的传播
“邮预传备大立臣宪:”盛(满宣1族9怀069(-人1汉9,1族1)其)中皇族7人理汉藩大族臣官:僚寿仅耆4(人皇族)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归于皇帝。
19“11皇年,族设内立阁内”阁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虚伪性彻底暴露,促使立 宪派转向支持革命,汉族官僚与清政府离心,推动了反满运动
第19课 辛亥革命(ppt)

新知讲解
➢ 概况: ①时间、地点:1905年8月20日,孙中
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 ②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报》 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成立
➢ 性质: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成立
➢ 意义: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开始了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叁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概览
20世纪初,旧式的农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道路都宣告失败。革 命的条件日益成熟,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运动在全国迅速地传 播和开展。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结果革命 的最终成果虽然落到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但通过这场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 进程。
突出特点 主权在民,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
1、主权在民、国民自由平等 自由平等,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新知讲解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
新知讲解
历史最感人的遗书
新知讲解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汉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知识小结
辛亥革命的背景
1.民族危机: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矛盾尖锐。
2.统治危机:清廷的改革失效,社会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前 驱除鞑虏 提 恢复中华
核 心
创立民国
保 障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 )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
新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 辛亥革命(共20张PPT)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完成 1 9 1 1 年 1 0 月 1 0 日 , 武 昌 起 义 , 辛 亥 革 命 开 始 ;
1912 年2月12日,清政府在袁世凯施压下被迫退位,清王朝结 束,南方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成果 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
思 考 一 下 : 该 如 何 限 制 袁 世 凯 的 权 力 , 防 止 其 成 为 事 实 上 的 皇 帝?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 主 权 在 民 ) 中 华 民 国 的 主 权 属 于 全 体 国 民 ; ( 人 人 平 等 ) 国 民 不 分 种 族 、 阶 级 、 宗 教 信 仰 , 一 律 平 等 ; ( 自 由 权 利 ) 国 民 有 人 身 、 居 住 、 言 论 、 出 版 、 集 会 、 结 社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简单记忆版) 性 质 : 反 帝 反 封 ; 政 治 : 民 主 共 和 ; 思 想 : 共 和 理 念 ; 社 会 : 移 风 易 俗 ; 经 济 : 民 资 发 展 。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并 没 有 解 决 近 代 中 国 社 会 的
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 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思 想 : 传 播 了 民 主 共 和 理 念 , 推 动 了 中 华 民 族 思 想 解 放 ;
社 会 : 促 使 社 会 经 济 、 思 想 文 化 和 社 会 风 俗 等 方 面 发 生 新 的 变 化;
经 济 : 冲 破 了 封 建 主 义 的 藩 篱 , 打 击 了 帝 国 主 义 在 华 势 力 , 为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评 价 : ( 性 质 ) 清 末 新 政 是 继 洋 务 运 动 之 后 , 清 政 府 的 最 后 一 次自救运动,(目的)它试图通过有限的变革,保全清皇室贵 族,(积极评价)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的落后局面,但(消 极评价)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 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 辛亥革命(共28张PPT)

▶《钦定宪法大纲》
首批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 勒衔溥伦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
黄花岗起义
立宪派三次的请愿 第一次是1909年10月至1910年1月。由江苏咨 议局发起,要求一年之内召开国会。被清政府以 “国民知识程度不齐”为理由拒绝。 第二次是1910年4月至6月。专门成立“国会 请愿同志会”和“国会期成会”进行联络。 第三次是1910年7月至11月。成立 “各省咨议局联合会”。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基础: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领导核心: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领导 军事准备:各地武装起义,革命派深入新军中策动革命
三.发展 疾风骤雨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京师
成都 昆明
太原
西安
镇江 江宁 苏州 上海
武昌 长沙
安庆 杭州 南昌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的软弱、缺乏实力 立宪派、旧官僚的拥护
主观原因 对 清: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迫孙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1.内容
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天赋人权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第19课 辛亥革命
一.序幕 内忧外患
二.开端 风雨飘摇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首批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 勒衔溥伦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
黄花岗起义
立宪派三次的请愿 第一次是1909年10月至1910年1月。由江苏咨 议局发起,要求一年之内召开国会。被清政府以 “国民知识程度不齐”为理由拒绝。 第二次是1910年4月至6月。专门成立“国会 请愿同志会”和“国会期成会”进行联络。 第三次是1910年7月至11月。成立 “各省咨议局联合会”。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基础: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领导核心: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领导 军事准备:各地武装起义,革命派深入新军中策动革命
三.发展 疾风骤雨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京师
成都 昆明
太原
西安
镇江 江宁 苏州 上海
武昌 长沙
安庆 杭州 南昌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的软弱、缺乏实力 立宪派、旧官僚的拥护
主观原因 对 清: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迫孙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1.内容
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天赋人权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第19课 辛亥革命
一.序幕 内忧外患
二.开端 风雨飘摇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019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课件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第 19 课 辛 亥 革 命
【新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 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 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辛亥革命
狭义: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 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学界 蔡元培
上海
结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前提
民族主义
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推翻满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核心
民权主义
保障
民生主义
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性质: 第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史料一 :
“木偶中国”
结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 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是辛亥革命的必要性
史料二: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901年清政府宣布“新政”: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 科新举政,的兴根办本新目学的是、维派护留清学政生府出的国统、治改,革激官化制了等社会。矛盾。
(政治革命)
中国人民要求发展经济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性质:是当时最进步,最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作用: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未明确反帝、无彻底的民权和土地纲领
第 19 课 辛 亥 革 命
【新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 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 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辛亥革命
狭义: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 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学界 蔡元培
上海
结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前提
民族主义
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推翻满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核心
民权主义
保障
民生主义
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性质: 第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史料一 :
“木偶中国”
结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 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是辛亥革命的必要性
史料二: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901年清政府宣布“新政”: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 科新举政,的兴根办本新目学的是、维派护留清学政生府出的国统、治改,革激官化制了等社会。矛盾。
(政治革命)
中国人民要求发展经济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性质:是当时最进步,最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作用: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未明确反帝、无彻底的民权和土地纲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兴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武昌起义的有利条件?
1.条件 (1)保路运动兴起; (2)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 会,革命基础好; (3)湖北新军倾向革命等等。
武昌起义形势图
2.过程
(1)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2)夺取军械库 (3)进攻总督衙门 (4)占领武昌城 (5)攻占汉口、汉阳 (6)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 (7)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三、武昌起义
据此,则人数已多,乘此路潮鼓涌之时,尤易推广。盖 鄂省军届久受压制,以表面上观之,似无主动之资格,然 其中实蓄有反抗之潜力;而各同志尤愤外界之讥评,必欲 一申素志,以洗其久不名誉之耻。似此人心愤发,倚为主 动,实确有把握,诚为不可得之机会。若强为遏抑,或听 其内部自发,吾人不为之指挥,恐有鱼烂之势,事诚可惜。
3.成立兴中会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宗旨:振兴中华 意义: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诞生
4.领导广州起义
时间: 1895年 地点: 广州 人物: 孙中山、陆皓东等会党人员 结果: 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 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 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史记》上有两句话:“上医医国,其次医 人。”范文正公也说过:“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孙中山选择学医,其学医的目的,是将政治与行医 并行,作为救国救民的手段。
孙中山与宋庆龄
2.从改良到革命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
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 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 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材 料:
近得孙文自美洲来书,不久将游日本,孙文于革命名已大 震,脚迹不能履中国一步,盍缓时日以俟其来,以设会之 名奉之孙文,而吾辈得以归国,相机起义,事在必成。
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得革命者产生了将各革命组织 联合起来的愿望。此时,孙中山名声最大,于是以他 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的呼声出现了,中国同盟 会也由此应运而生。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熊秉坤手写发言稿(纪 念辛亥革命50周年)
湖北军政府旗帜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各省纷纷 响应,一 半以上宣 布独立。
——邹容《革命军》 材料二 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 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炳麟《驳康为论革命书》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他们的著作有何共同思想?
提 示: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革命团体的建立
华兴会、光复会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革命主张逐渐得到其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 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黄花山岗起 义
1910年ຫໍສະໝຸດ 黄兴等人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 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 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 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 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 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 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 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涵剖析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民族
民权
平均地权 民生
推翻清王朝的 统治,反对民
族压迫
民族革命 (前提)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核定地价”“国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民共享”(资产阶
的议会制共和国
3.中国同盟会成立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目的: 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领导机构: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有了统一领导和奋斗目标,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孙中山 陆皓东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革命思想的传播
章炳麟
邹容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军》
陈天华 《猛回头》《警世钟》
材 料:
材料一 革命者,国民之天职也;其根底源于国民,因于国民, 而非一二人所得而私有也。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 碍吾国民天赋私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 之权利。是则革命者、除祸害而求幸福者也。
黄花岗烈士墓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前追 赴求 后真 继理 、、 浴百 血折 奋不 斗挠
,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 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 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级土地纲领)
政治革命 (核心)
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4、革命志士的奋斗
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 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革 命 武 装 起 义
革命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1906年 冬
1907年 夏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 由此大振
徐锡麟
第19课辛亥革命
任
俊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孙中山简介 材 料:吾国人读书,非骤能从政,即从政矣,未必骤
柄国钩。倘殚心力以求作相,久而不可期,然后为医, 无论良医不易为,即努力为之,晚矣。我意一方致力政 治,一方致力医术,悬其鹄的以求之,当有所获。 阅读教材结并合材料,思考孙中山求学时的人生理想是 怎样的?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6月
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
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救国方法和目的)有何 变化? 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 共和国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武昌起义的有利条件?
1.条件 (1)保路运动兴起; (2)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 会,革命基础好; (3)湖北新军倾向革命等等。
武昌起义形势图
2.过程
(1)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2)夺取军械库 (3)进攻总督衙门 (4)占领武昌城 (5)攻占汉口、汉阳 (6)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 (7)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三、武昌起义
据此,则人数已多,乘此路潮鼓涌之时,尤易推广。盖 鄂省军届久受压制,以表面上观之,似无主动之资格,然 其中实蓄有反抗之潜力;而各同志尤愤外界之讥评,必欲 一申素志,以洗其久不名誉之耻。似此人心愤发,倚为主 动,实确有把握,诚为不可得之机会。若强为遏抑,或听 其内部自发,吾人不为之指挥,恐有鱼烂之势,事诚可惜。
3.成立兴中会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宗旨:振兴中华 意义: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诞生
4.领导广州起义
时间: 1895年 地点: 广州 人物: 孙中山、陆皓东等会党人员 结果: 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 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 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史记》上有两句话:“上医医国,其次医 人。”范文正公也说过:“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孙中山选择学医,其学医的目的,是将政治与行医 并行,作为救国救民的手段。
孙中山与宋庆龄
2.从改良到革命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
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 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 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材 料:
近得孙文自美洲来书,不久将游日本,孙文于革命名已大 震,脚迹不能履中国一步,盍缓时日以俟其来,以设会之 名奉之孙文,而吾辈得以归国,相机起义,事在必成。
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得革命者产生了将各革命组织 联合起来的愿望。此时,孙中山名声最大,于是以他 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的呼声出现了,中国同盟 会也由此应运而生。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熊秉坤手写发言稿(纪 念辛亥革命50周年)
湖北军政府旗帜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各省纷纷 响应,一 半以上宣 布独立。
——邹容《革命军》 材料二 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 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炳麟《驳康为论革命书》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他们的著作有何共同思想?
提 示: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革命团体的建立
华兴会、光复会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革命主张逐渐得到其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 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黄花山岗起 义
1910年ຫໍສະໝຸດ 黄兴等人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 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 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 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 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 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 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 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涵剖析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民族
民权
平均地权 民生
推翻清王朝的 统治,反对民
族压迫
民族革命 (前提)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核定地价”“国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民共享”(资产阶
的议会制共和国
3.中国同盟会成立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目的: 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领导机构: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有了统一领导和奋斗目标,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孙中山 陆皓东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革命思想的传播
章炳麟
邹容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军》
陈天华 《猛回头》《警世钟》
材 料:
材料一 革命者,国民之天职也;其根底源于国民,因于国民, 而非一二人所得而私有也。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 碍吾国民天赋私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 之权利。是则革命者、除祸害而求幸福者也。
黄花岗烈士墓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前追 赴求 后真 继理 、、 浴百 血折 奋不 斗挠
,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 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 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级土地纲领)
政治革命 (核心)
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4、革命志士的奋斗
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 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革 命 武 装 起 义
革命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1906年 冬
1907年 夏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 由此大振
徐锡麟
第19课辛亥革命
任
俊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孙中山简介 材 料:吾国人读书,非骤能从政,即从政矣,未必骤
柄国钩。倘殚心力以求作相,久而不可期,然后为医, 无论良医不易为,即努力为之,晚矣。我意一方致力政 治,一方致力医术,悬其鹄的以求之,当有所获。 阅读教材结并合材料,思考孙中山求学时的人生理想是 怎样的?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6月
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
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救国方法和目的)有何 变化? 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 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