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电影导演

合集下载

中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10个导演

中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10个导演

1.张艺谋第五代电影人的代表名誉指数:10 票房指数:9 投资指数:9 潜力指数:9 年薪:1亿在中国,张艺谋似乎是电影界的一个神话,他从来不拍电视剧,只拍电影;而他的电影、不论是城市题材还是农村题材,不论是现代还是当代,总是令人刮目相看。

在张艺谋看来,“城市题材和农村题材不能构成一个话题,现在好的题材不多,我只是找有感觉的、合适的拍”。

“我只想拍我感兴趣的东西,一种清新、自然和返朴归真的东西。

”如今电影市场不景气,可张艺谋10多年来从未因缺少拍片资金而发愁。

代表影片:《英雄》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创新作品奖《一个都不能少》中国电影“华表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活着》法国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秋菊打官司》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大红灯笼高高挂》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大卫奖)最佳外语片大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红高粱》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银熊猫”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

2.李安华人电影的骄傲名誉指数:10 票房指数:8 投资指数:8 潜力指数:9 年薪:9千万李安无疑是为数不多的好莱坞亚裔导演中最成功最特别的一位。

他游刃有余地用电影语言来处理东西方的情感与伦理,并且在东方和西方都得到了认同。

作为一个自小在传统中国家庭里长大的人,他除了拍出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及最近正大红大紫的《卧虎藏龙》等华语片以外,居然还能拍出令国际影视界一致叫好的跨文化的《冰风暴》、《理智与情感》及《与魔鬼共骑》等英语片。

也许对于一个真正的金牌导演来说,电影不存在什么文化与国别的区别,只要他的作品能触动观众。

代表影片:《断臂山》2006金球奖四大奖项《卧虎藏龙》金球奖最佳导演大奖,73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音乐、最佳外语片奖《理性与感性》奥斯卡影展最佳改编剧本、奥斯卡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喜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奖,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最佳男、女配角及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

著名导演汇总以及世界50大导演

著名导演汇总以及世界50大导演

世界著名导演汇总中国内地(4—6代):谢晋、吴天明、张暧忻、黄建中、郑洞天、谢飞、胡柄榴、丁荫楠、李前宽、陆小雅、于本正、颜学恕、黄蜀芹、杨延晋、王好为、王君正、吴贻弓、吴天明、霍建起、田壮壮、吴子牛、黄建新、张艺谋、陈凯歌、张军钊、李少红、胡玫、何平、冯小刚、陆川、张元、王小帅、贾樟柯、章明、路学长、娄烨、孙周、管虎、姜文、宁浩、徐静蕾、王一持。

韩国地区:朴赞郁、姜帝圭、金基德、金基石、康佑硕、尹锡湖、申尚玉、许秦豪、李瀚、金容华、金性洙。

日本地区:黒泽明、今村昌平、宫崎骏、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沟口健二、大岛渚、北野武、冢本晋也、大友克洋、押井守、岩井俊二、伊丹十三、堤幸彦、庵野秀明、竹中直人、行定勋、高畑勋、细田守、佐藤纯弥、寺山修司、柳町光男、是枝裕和、降旗康男、市川昆、小林正树、木下惠介、筱田正浩、森田芳光、本广克行、铃木雅之、村上正典、周防正行、熊井启、冈本喜八、成濑巳喜男、犬童一心、林海象、近藤喜文、望月智充、樋口真嗣、野村芳太郎、相米慎二、富野由悠季。

香港地区:吴宇森、徐克、王家卫、陈嘉上、陈可辛、杜琪峰、刘镇伟、刘伟强、陈木胜、尔冬什、王晶、陈果、关锦鹏、麦兆辉、唐季礼、叶伟信、李小龙、周星驰、彭顺、彭发、袁和平、许鞍华、彭浩翔、韦家辉、黄霑、洪金宝、林岭东、陈德森、李力持。

台湾地区:李安、侯孝贤、蔡明亮、杨德昌张作骥、陈国富、林正胜、杨德昌、朱延平。

欧美地区:斯皮尔伯格、卡梅隆詹姆斯、乔治卢卡斯、蒂姆伯顿、迈克尔贝、希区柯克、斯坦利库布里克、弗朗西斯科波拉、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希区柯克,基斯基耶夫斯基,波兰斯基、罗伯特泽米基斯、大卫林奇、科恩兄弟、吕克贝松、奥利弗斯通、雷德里•斯科特、马丁斯科塞斯、罗恩•霍华德、克里特伊斯特伍德、特瑞吉列姆、约翰•施莱辛格、肯·罗奇、彼得•格林纳威、麦克•李、艾伦•帕克、大卫·里恩、林赛·安德森、约翰·保曼、德里克·贾曼、迈克尔·温特伯顿、丹尼·保尔、盖·里奇、维多里奥•德•西卡、罗伯特•罗西里尼、鲁奇诺•维斯康蒂、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费德里科•费里尼、彼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弗朗切斯科•罗西、埃尔马诺•奥尔米、贝尔纳多•贝尔托鲁奇、贾尼•梅利奥、朱塞佩•托尔纳托雷、皮亚托·杰米、塞尔乔·莱翁内、塔维尼亚兄弟、埃托雷·斯科拉、莉丽亚娜·卡瓦尼、马可·贝罗奇奥、南尼·莫瑞提、奥逊•威尔斯、罗伯特•奥特曼、伍迪艾伦、约翰·福特、约瑟夫·洛赛、朱尔斯·达辛、阿瑟·佩恩、西德尼·吕美特、山姆·佩金法、约翰·卡萨维茨、布莱恩·德·帕尔玛、巴里·莱文森、特伦斯·马利克、朱利安·施贝尔、格斯·范·桑特、吉姆·贾木许、迈克尔·摩尔、斯派克·李、理查德·林克莱特、大卫·芬奇、史提芬·索德伯格、昆廷·塔伦蒂诺、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乔尔沃卓斯基、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布努埃尔、马修·卡索维兹、伊夫.罗伯特、弗朗索瓦·特吕弗、吕克·戈达尔、贝托鲁奇、伊万·萨姆埃尔、让·皮埃尔·热内、让·雅克·贝奈克斯、克里斯·巴哈蒂、让·雅克·阿诺、阿兰·雷乃、亨利·乔治·克鲁佐、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汤姆.提克威、文德斯、赫尔措格、丽芬斯塔尔、茂瑙、约瑟夫·维尔斯麦尔。

细数100位中国导演及其代表作

细数100位中国导演及其代表作

刘伟强是香港电影里的传奇人物,有着超乎常人的掌控力。在他所拍摄的作品里,绝大多数都成为了经典,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香港电影的代表人物。
作品:《无间道1、2、3》《拳神》《决战紫禁之巅》《头文字d》《伤城》《游龙戏凤》《精武风云》《不在让你孤单》《血滴子》
7、李安:怒放色彩
李安,1954年10月23日生于台湾,祖籍江西德安,硕士。是一位享誉世界影坛的著名导演,曾担任第6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喜宴》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卧虎藏龙》荣获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成为迄今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华语电影,且被《时代周刊》评为2000年度最佳影片、最佳导演。2006年凭借电影《断背山》荣获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李安为华人影坛做出了极大贡献,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
作为华语影坛极具影响力的电影人之一,身兼监制和导演于一身的陈可辛,近年“制造”的四部电影《十月围城》、《投名状》、《如果爱》、《门徒》为中国电影贡献了高达6亿人民币的票房。
90年代初,陈可辛已经创造了一系列电影票房奇迹。包括他获奖无数的导演处女作《双城故事》(1991年),以及UFO时期的作品《风尘三侠》(1993年)、《金枝玉叶》(1994年),以及《甜蜜蜜》(1997年)。其中《甜蜜蜜》获得9项香港电影金像奖,并被《时代》杂志誉为当年十佳电影之一。
《如果爱》是一部很“好听”电影,该片耗资8000万人民币,被业内人士预测为2005年最具观赏价值的华语影片。
《投名状》首次集结了李连杰和刘德华二人,还斥资过亿拍摄该片,可谓声势浩大。而效果足以震撼华语电影界。
陈可辛是那种要么不拍,要拍就拍佳片的导演。绝不会因为一点利益而动摇,这一点值得很多电影人学习。

中国各代导演

中国各代导演

中国各代导演中国第一代导演(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1.郑正秋:1913年与张石川合组新民公司,共同编导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被夏衍誉为“为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1922年与张石川等共同创办明星影片公司,设立明星影戏学校。

1923年摄制完成《孤儿救祖记》,是郑正秋的第一部社会片,使演员王汉伦成为中国第一位悲剧女演员。

1924年郑正秋创作第一部妇女题材的电影剧本《玉梨魂》。

1933年编导的《姊妹花》是中国最早的有声故事片之一,1935年参加苏联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

2.张石川:1928年导演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

1931年导演了以蜡盘配音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

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导演艺术家。

中国第二代导演(夏衍的《春蚕》,孙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东山的《女人》)1.吴永刚:1934年编导无声片《神女》。

1936年编导国防影片《壮志凌云》。

1947年拍摄《终身大事》。

1978年导演戏曲艺术片《刘三姐》。

1980年与吴贻弓合作导演的《巴山夜雨》,获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费穆:1932年执导了《城市之夜》。

1948年导演《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开创了具有东方神韵的银幕诗学。

3.蔡楚生:1929年拍摄了《战地小同胞》(1929)、《碎琴楼》(1930)、《桃花湖》(1930)、《红泪影》(1931)。

1931年夏先后创作了《南国之春》(1932)和《粉红色的梦》(1932)。

1934年,编导影片《渔光曲》,创造了当时中国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

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4.沈西苓:1931年编导《女性的呐喊》、《乡愁》、《船家女》、《十字街头》等影片。

陈凯歌

陈凯歌

陈凯歌,中国著名导演,福建长乐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执导过《黄土地》、《霸王别姬》、《梅兰芳》等多部经典作品。

至今仍为惟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

中文名:陈凯歌外文名:Kaige Chen 别名:陈皑鸽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52年8月12日职业:导演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主要成就: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东京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代表作品:黄土地,霸王别姬,风月,荆轲刺秦王,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身高:185cm生肖:龙星座:狮子座籍贯:福建长乐出生地:北京出生日:1952年8月12日国籍:中国(拥有美国绿卡,与前妻结婚时得到的)配偶:妻子陈红(1999年结婚,有两儿子在美国出生)(前妻洪晃)。

工作地点:北京电影制片厂国籍关于陈凯歌与妻子陈红是否加入美国国籍问题,陈凯歌于2009年8月华表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表示他“不会加入外国籍,也从来没有加入过外国籍”。

不过他承认拥有美国的绿卡,但不认为取得绿卡(永久居民身份)就是改变国籍。

人物介绍简介陈凯歌出身于艺术家庭,少年时期经历过文革和插队。

1970年,陈凯歌参军。

1974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

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

1984年开始执导影片。

1987年赴美国进修,1990年回国。

他执导的《黄土地》,以其突破性的电影语言,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为中国第五代导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执导的《霸王别姬》被影评家认为是中国文革后最有艺术价值的一部电影,诠释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风雨变换和人物命运。

至今仍为惟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中国导演。

在第47届希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2018-2019】中国喜剧电影-推荐word版 (5页)

【2018-2019】中国喜剧电影-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喜剧电影篇一:中国喜剧电影《光的棍》完整版导演: 刘存明编剧: 才东亮主演: 陈昊 / 徐洁儿 / 周知 / 孔二狗 / 王李丹妮 / 王紫伊 / 毛俊杰 / 谢闻轩 / 宋宁 / 傅天骄类型: 喜剧 / 爱情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语言: 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 201X-11-08(中国大陆)片长: 90分钟又名: Bachelors' Love业余编剧姚不同(陈昊饰)因为少年时期亲眼目睹一对青年男女殉情,从此患上恐高症,以至后来不能自如地面对异性和婚恋,相亲35次都一一错过,但只对大街上邂逅的欣小然(周知饰)情有独钟。

年轻女编审卡小柔(徐洁儿饰)策划以姚不同的相亲经历拍摄一部电影,让他重温一遍相亲经历,面对命运的再次安排,姚不同勇敢追求欣小然并感动了她,偶然中得知欣小然正是那对殉情男女的亲生女儿,当欣小然和姚不同的感情升温之际,欣因为家庭变故提出分手,而卡小柔此时却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姚不同……篇二:中国喜剧电影《私人定制》完整版私人定制【影片原名】Si ren ding zhi【外文别名】Personal Tailor -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中文译名】私人订制/贵族.....原名/私人定制【出品公司】Huayi Brothers Media【出品年代】201X 年【上映日期】201X年12月19日中国【影片级别】Canada:G (British Columbia) | Hong Kong:I【国家】中国【类别】喜剧/剧情【导演】冯小刚 Xiaogang Feng【主演】葛优 You Ge ....杨重白百何 Baihe Bai ....小白李小璐 Xiaolu Li ....小璐郑恺 Kai Zheng ....马青范伟 Wei Fan ....司机宋丹丹 Dandan Song ....丹姐李诚儒 Chengru Li ....导演苗圃 Pu Miao ....“宁死不屈梦”女子曹炳琨Bingkun Cao ....“廉政公署梦”男子关晓彤Xiaotong Guan ....“成人礼梦”女孩李咏Li Yong ....“初恋梦”男子梁天 Liang Tian ....医生王宝强 Baoqiang Wang ....弹棉花男子邱晔 Angela Qiu ....夜总会妈咪杜家毅 Jiayi Du。

中国电影导演1——6

中国电影导演1——6

中国电影导演(第一代--------第六代)来说说中国的电影导演吧在网上搜罗了一些资料,做了些整理.大家可以进一步补充.第一代导演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郑正秋·任彭年、侯曜·沈浮·史东山·何非光·袁牧之·蔡楚生·洪深第二代导演“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

“第二代导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

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

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

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这个时期,中国的电影表演艺术也属于由萌芽到起步阶段。

·陈怀皑·桑弧·崔嵬第三代导演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

这一代导演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在影片努力反映时代,深入地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谢晋·谢铁骊·谢添·沙蒙·水华·林农·李前宽肖桂云·凌子风第四代导演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构成的创作全体,他们一毕业就遇到文化大革命,以至于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才开始的。

中国的第一至第七代导演一览

中国的第一至第七代导演一览

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定军山》。

这部电影是对戏剧舞台上表演内容的忠实记录,摄影机摆放的位置也是在观众席,因此这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戏剧纪录片。

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受到当时被称为文明戏的话剧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电影又叫做“影戏”。

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

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他们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先后拍了十八集)。

就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处于摸索阶段。

第二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

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

“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

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

第二代导演是在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开始电影创作的,他们遵循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追随时代前进步伐,贴近社会生活,摄制了一大批表现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生活和斗争的影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的六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郑正秋、张石川等人。

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民族电影的奠基人,拍摄了中国首批无声故事片。

影片内容多受“五四”精神影响有反封建倾向,形式上保留较多的舞台程式,表演上受卓别林影响。

注重教化、讲求戏剧性、强调情节性、突出场面性。

张石川,原名张伟通,浙江宁波人。

他一生拍摄了150部影片,在150部影片中,《难夫难妻》是中国故事片的开山之作。

《孤儿救祖记》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黑籍冤魂》是第一部长故事片;《火烧红莲寺》敲开了武侠影片的大门……他的创作特点:首先是故事性强,情节曲折,让观众有戏可看;其次,作品大多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线索清晰,内容通俗易懂,比较符合早期观众的欣赏口味;再次,喜欢在影片中穿插嘘头,善于抓住一个细小情节尽情渲染,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郑正秋,原名芳泽,他的电影艺术思想和戏剧艺术思想一脉相承——改革社会、教化。

他一共编、导、演了53部影片,这五十余部影片比较复杂,既编写了一批以妇女命运为题材的、较有社会意义的影片《玉梨魂》、《盲孤女》《上海一妇女》等,又屈从与商业化的要求。

他始终执着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其创作思想及创作风格可归属于现实主义流派。

郑正秋尤其关注妇女问题,并由此构成他的选材和表现主流,这与他坚持电影的社会教化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创作特点:首先,影片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多为通过描写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达到抨击旧制度、旧礼教的目的,寄托了对弱者、被压迫者的深厚同情。

其次,作品富有民族特色。

影片故事性强,戏剧冲突激烈,有完整的结构和明确的因果关系,细节丰富,引人入胜。

他为电影的中国化做出了贡献。

第二代导演:指30~50年代的一批艺术家,如蔡楚生、史东山、孙瑜、应卫云、张骏祥、吴永刚、成荫、汤晓丹、沉浮、郑君里、桑弧等。

他们常通过家庭的悲欢离合去反映社会,讲究故事性,人物性格鲜明,节奏平稳缓慢,善用长镜头。

他们拍出大批具有现实主义内容和民族风格的优秀影片,是中国电影成熟的标志。

左翼电影运动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中国电影有着深远的影响:改变了电影创作的倾向(反帝反封建)、显示了进步电影的主导地位(通过电影争夺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发言权,显示进步力量的正义和号召力,是行之有效的。

)、确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向(马路天使十字街头渔光曲神女)、大大提高了电影创作的质量。

有声电影和无声电影同样都有成就。

《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和郑君里合编。

东方传统延续——人伦情感的魅力(以家庭人伦悲欢离合的故事来透视社会人生);传统表现的丰富化——戏剧结构的严谨缜密(以戏剧冲突达到批判主题的体现);历史认知的价值——史诗悲剧艺术(以电影手法从宏观角度反映重大历史的道路,把个人命运与整个历史事件和时代风云有机结合);人物性格的鲜明化——现实主义的典型化
第三代导演:指五十年代起参加电影工作的导演,如水华、谢晋、谢铁骊、凌子风、翠微等人。

他们继承了老一代古朴深沉的传统,有赋予时代的新理念。

内容上较多的反映社会变革,歌颂英雄,艺术上追求现实主义风格,明朗、朴直、抒情健康,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和时代风尚。

讲究戏剧结构,注意电影特点,善用蒙太奇手法,少用长镜头。

他们一批来自于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投身电影事业并有所成就的电影人,如桑弧、石挥、严恭等。

更多一批导演则是新中国建立后开始走进电影创作的新电影人。

他们怀着对艺术的真诚的崇敬,更有明确歌颂新生活、批判旧时代的思想意识,大胆无畏的对原本陌生的电影艺术进行探索。

《早春二月》谢铁骊,成荫《上海姑娘》、《西安事变》谢晋《牧马人》《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红色娘子军》水华《林家铺子》《白毛女》等。

第四代导演:指七十年代末才走上导演岗位的一批中年导演,如吴贻弓、吴天明、滕文骥、胡柄骊、郑洞天、黄蜀芹等。

他们是新中国第一批“科班出身”的电影导演,既熟悉电影规律,又主张用新观念去改造电影,提出“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程式化,追求开放式结构,散文化风格。

郑洞天《台湾往事》散文化的叙事故事中,收敛的表演、含蓄的情感表达、精致的镜头语言、诗化的氤氲气息。

第四代的独特之处:“厚德载物”可以形容第四代电影人的精神存在,就精神传扬而言,他们的价值更多在传统的承继上;“悲悯情怀”是第四代的内在气质。

对人性的关怀和人生命运关注是本源于第四代电影人的悲悯心态;社会道义是第四代电影关注中心;“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他们艺术成就得拖累(文革影响,在创新上缺乏。

);坚持坚守韧性的过于变通导致艺术风格的游移不定并遭到怀疑。

第五代导演:指80年代毕业于电影学院的一批青年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等人。

他们有全新的电影理念,追求表现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把情节放在次要地位,多用象征、比拟手法直抒己见,有很强的主观性、抒情性、象征性和寓言色彩。

寓言化创作;造型语言与民族取向。

我们可以再他们的大量的无论是表现生命还是表现死亡的作品中,看到以往的作品中少有的激情,包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的崇拜、对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深刻反省。

他们用以表述的电影语言大多极富个性,有的甚至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努力使自己的创作区别于他人的作品,其中甚至充满了狂野的气质,把影响美学推向了极致。

第六代导演:从电影学院毕业的85级到93级,即从二十世纪初毕业到二十世纪末的一大批新秀,包括张扬、胡雪杨、贾樟柯、张元、管虎等。

胡雪杨《牵牛花》管虎《头发乱了》
张扬《昨天》《洗澡》张元《北京杂种》《我爱你》等
创作特点:1 现实题材的选择与自传式的叙述。

第六代导演的成长和生活环境主要是在都市,他们的生活积累主要来源于城市空间内反复的社会生活和光怪陆离的人生百态。

他们倾向于以城市生活为载体,表现当代都市年轻人的生存状态,甚至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抒发个人的内心情感。

所以现实题材、城市变迁的写实便是他们作品的外部特征。

2 碎片感受与表述结构。

首先从叙事上看,他们的影片没有集中地起承转合的情节,几乎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故事。

表述结构上呈现出有别于以往电影的形态,他们格外强调独立个性的呈现。

其在电影语言上的特点:首先,力求表现出对“生命状态”和“生存体验”的双重还原,摈弃戏剧性电影的传统模式,以本真的纪实性方式拍摄电影,并不是追求传统现实主义所谓的真实的本质,而是更注重通过置景、表演、对白和化妆来体现生活的真实。

其次影片以经常性地穿插情绪化场面来体现电影语言上的革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