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七班级地理《东南亚》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奉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2、技能目标〔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力量。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育同学的区域分析力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进展应当因地制宜的观点,培育同学喜爱祖国、喜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教学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教学方法】观看、比较、演示、商量、归纳等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1.课件展现:图9.1“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和9.2“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板书:一、重要的地理位置同学回答,老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老师指图让同学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老师指图让同学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确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位置、范围、主要国家,掌握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航线图,试分析总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通过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德育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到近些年来人们出国旅游的热点路线之一“新马泰”旅游。

同学们知道“新马泰”是哪些国家吗?这些国家在亚洲的哪个区域?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

[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0“东南亚的地形”。

1、找出东南亚大致的纬度范围?纬度位置:10°S~23.5°N,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指图让学生描述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中国、印度,分别位于东南亚的什么方位?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

——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3、课件出示图7.21“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同学简单描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思考日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与东亚、东南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 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 教案

第一节东南亚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2.读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特点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交通上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征、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2、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改编歌曲《恋曲东南亚》,思考视频呈现出东南亚地区哪些风土民情?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带。

2、海陆位置:位于洲东南部,东临洋,西临洋。

南与为邻。

位于两洲两洋的路口。

二、范围:主要位于亚洲部,包括半岛和群岛。

找出马来群岛主要的半岛和岛屿并熟悉名称。

三、自然环境:(一)地形与河流1、找出中南半岛主要的河流,观察地形。

地形与河流的分布呈现相间,分布的特征。

2、观察地形图,高,低,由此推出河流流向为,上游,资源丰富,下游,冲击形成,多为农业区。

3、观察马来群岛地形图,地形崎岖,山岭,平原,河流多短小,由中部发源向流去注入海洋。

4、东南亚地处板块、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多、。

印度尼西亚有“”之称。

探究一: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火山地震活动特别频繁?思考:试分析火山的功与过?(二)气候与农业:探究二: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是什么气候类型?并说明其气候特点。

假如你是一位农民,这两种气候区你选择在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收获?1、中南半岛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农作物适合在播种,收获。

2、马来群岛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农作物可以随时,随时。

四、马六甲海峡:探究三:为什么说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马六甲海峡通航能力有限,若要开辟一条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新航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1、马六甲海峡位于半岛和岛之间。

2、意义:(1)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2)马六甲海峡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3)马六甲海峡浅滩暗礁不多,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有利于船只航行。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 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 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 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主要介绍了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基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地理位置,认识东南亚的重要性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的基本情况,对亚洲的各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性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地位。

2.东南亚的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南亚地区的相关问题。

2.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东南亚地区的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东南亚地区。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了解东南亚地区的特点和重要性。

4.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南亚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准备与东南亚地区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东南亚的特点和重要性。

3.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南亚地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南亚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

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

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文章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部南面,涵盖了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在内的11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个广阔的地区内,既有山脉高地,也有平原河口,既有草原森林,也有沙漠盆地,这些地形特征的差异造就了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资源配置,也决定了各国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方向。

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全面了解和认识东南亚地理及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情况,我编写了以下的七年级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自然特征,包括地势、气候、水域、岛屿等。

2.认识东南亚各国的国土面积、人口、语言、宗教和文化特点。

3.了解东南亚各国的主要经济产业、贸易、旅游、人文景观等。

4.了解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交往历史和现今合作形势。

二、教学内容1.地理体系(1)位置:介绍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边界,了解其与邻国的位置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

(2)地势:介绍东南亚的地形地貌,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岛屿,了解其景观特点和区域划分。

(3)气候:介绍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了解其气候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4)水域:介绍东南亚的河流、湖泊和海洋,了解其资源和文化特点。

2.国家特点(1)人口:介绍东南亚国家的总人口和人口密度,了解各国的民族组成和语言特点。

(2)文化:介绍东南亚国家的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了解东南亚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沿革。

(3)经济: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和贸易方向,了解各国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历程。

(4)旅游: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了解其旅游消费市场和旅游引领经济的作用。

3.中外交往(1)历史: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交往和文化交流,了解彼此的友好合作和资产互补的历史基础。

(2)现状: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领域和发展现状,了解双方的合作重点和前景。

4.资源使用(1)资源保护:介绍社会公众和政府机构如何保护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产,了解保护的意义和方式。

七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教案第七章第一节 东南亚

七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教案第七章第一节  东南亚

第一节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

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的国家,以及各国的首都。

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2.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1.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2.通过分析亚洲地理位置的过程,掌握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依此运用地图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1、观察亚洲政区图。

指导学生读图。

2、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3、板书: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三、讲授新课:1、指导学生读图。

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

2、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东南亚教案初中

东南亚教案初中

东南亚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2. 掌握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和农业特点。

3. 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特征,以及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 东南亚的地形。

3.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学难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我们国家与哪个国家接壤?2. 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3. 展示地图: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纬度位置大约在10S—25N之间。

2. 讲解东南亚的地形: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

南部是狭长的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有大小岛屿两万多个,我们习惯上叫它南洋群岛。

3. 讲解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航道。

四、课堂活动1.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国家和地理位置。

2.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3. 让学生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点以及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他们在探究东南亚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背景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探索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人口、经济和政治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和趋势。

东南亚地区包括许多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新加坡等,它们中有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另一些则碰到了环境和人口的挑战。

本教案将采用小组和讨论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目标学习完成本课程后,学生将能够:•识别东南亚地区的各个国家和其位置。

•描述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地和生物多样性。

•讨论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语言和文化特征。

•研究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情况。

•探讨东南亚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分析东南亚地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计划本课程将由6个块组成,每个块包括一个小组活动和一个讨论环节,时间约为45分钟。

块1:介绍东南亚地区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几组,讨论东南亚地区的各个国家和其位置。

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的结果。

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和对他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新的发现。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块2:自然环境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几组,研究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地和生物多样性。

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的结果。

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和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经济。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块3:人口、语言和文化特征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几组,研究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语言和文化特征。

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的结果。

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和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经济。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块4:经济和政治情况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几组,研究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情况。

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的结果。

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和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经济。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块5:问题和挑战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几组,研究东南亚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的结果。

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和这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影响东南亚地区的未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
一、教案背景:本课教案是在预习课本并且在网上搜集了众多资源,
然后依据教学目标撰写的。

同时在上节课已经为学生播放了关于东南亚的视频短片。

二、教学课题:东南亚第一节
三、教材分析:本节只是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七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
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气候的一般特
点。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
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世界
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看了东南亚的视频短片,大家还记得短片中的内容分吗?(请学生举手回答)
生:东南亚包括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生产热带水果……
(教授新课):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
师:用多媒体出示东南亚位置图和东南亚政区图。

生:讨论,找出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结合书上P28页活动题找出东南亚主要的国家。

师:出示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引领学生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东南亚位置图》
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地图说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中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
师:引领学生分析这样的气候会形成怎样的农业,并通过让学生回忆视频内容,直接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产品并强调这一地区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种类。

生:说出视频中看到的农作物,并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气候与农业的关系,从而分析东南亚经济的特征。

(让学生在自我分析的前提下,认识气候和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并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
师:请大家根据图7.22填表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知识体系,提醒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知识反馈】
(1)东南亚包括哪两个部分()
A.菲律宾群岛
B.中南半岛
C.马来半岛
D.马来群岛
(2)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位于()
A.五海三洲之地
B.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
C.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D.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之地
(3)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4)一艘轮船正在泰国某港口装船外运,装船的货物最可能是()
A.小麦
B.水稻
C.石油
D.煤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东南亚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围及组成部分
2、主要国家:
3、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1.认识区域,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认识
2.从东西半球来看亚洲多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多位于北半球。

3.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最北81N,最南11S,最西26E,最东170W。

4亚洲是世界上最大(占世界的1/3)、跨北寒、北温、热带)、最长的大洲。

5.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中国、日本、韩国、蒙古朝鲜)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
孟加拉国)、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北亚(俄
罗斯)和中亚(哈萨克斯坦—亚洲最大的内陆国)
6.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河、山脉、海和其海峡;与北美洲的分
界线是白令海峡;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7身着(热带沙漠气候)8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寒带气候)9生活在南亚恒河三角洲以为生的孟加拉人以为交通工具。

(沿海地区)10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的(热带雨林)11.亚洲地形特点:,(中部地形多为高原山地),(四周地
形多平原)
12.河流特点: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入周
边海洋。

13.注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注入太平洋
的有:黄河、长江、湄公河(东南亚,流经多个国家,中国叫做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的有:恒河(位于印度)、印度河(位于南亚巴基斯坦)
最后没有注入海洋的有: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14.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玛峰海拔8844.43米,喜马拉雅山脉主峰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
之称
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里海;里海是湖而不是海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
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亚洲最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