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第二节东南亚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教案(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二〕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资料,依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开展观。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拟法等(教学打算)1、东南亚课件。

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3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教师播放一段东南亚的旅游影片。

看完后教师提问:谁了解这条旅游路线所到的国家?这几个国家在哪个地区?生答复后,教师板书课题。

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南亚。

1、学生观看视频。

2、教师引导进入正题。

二、学导达标〔25分钟〕学习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1、读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0,了解东南亚的地形。

〔1〕完成P23活动1。

〔2〕东南亚包含哪几局部?〔3〕分析它的位置是位于哪两洲和哪两洋之间。

〔4〕引入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完成P23活动2。

1、学生依据教材内容2、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提纲。

活动一:读图7、19,图7、20和图7、21。

答复以下问题1、东南亚包含哪几局部?〔中南半岛,马来群岛〕2、东南亚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1〕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2〕纬度位置:〔23ºN—10ºS〕〔3〕东南南亚主要包含哪些国家?〔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的内陆国是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是临海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是岛国。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使学生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3. 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理特色的认识,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与范围1. 东南亚的位置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第二课时:东南亚的气候特点1. 热带雨林气候2. 热带季风气候第三课时:东南亚的自然资源1. 矿产资源2. 水力资源3. 热带作物第四课时:东南亚的经济发展1. 农业发展2. 工业发展3. 旅游业发展第五课时:东南亚的特色地理现象1. 湄公河平原2. 印度尼西亚的火山岛链3. 热带雨林的保护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典型地理现象。

3. 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地理特色的研究成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东南亚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相关案例分析的素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对东南亚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3. 收集学生的研究报告,评估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第五课时:东南亚的特色地理现象(续)4. 曼谷的水患问题5. 菲律宾的地震多发区6. 总结东南亚的地理特色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七、第六课时:东南亚的人文地理1. 东南亚的民族分布2. 东南亚的文化交流3. 东南亚的城市化进程八、第七课时:东南亚的国际关系1. 东南亚的国家间合作2. 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3. 东南亚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九、第八课时:东南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1. 人口增长与资源分配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 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十、第九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东南亚主题的探究活动。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深入了解其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5.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扼守这一“十字路口”的“咽喉”要道是D_______海峡。
6.图中甲处拟修建一运河,能产生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1.中南 马来 湄公 2.太平 印度 南 3.越南 菲律宾 马来西亚 4.热带季风 热带雨林 水稻 稠密 5.马六甲 6.沟通了印度洋与太平洋,减轻马六甲海峡的运输压力,缩短了东亚地区到中东的距离
4.通过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旅游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分析东南亚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3)归纳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的气候条件:湿热的气候条件。
(4)找出东南亚与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是哪些国家?(越南 老挝 缅甸)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国家?国土既在半岛上又在岛屿上的是哪个国家?(老挝 马来西亚)
2.东南亚地处____洲与_____洲,______洋与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________与________的重要海上通道。
4.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______带,主要是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位置、范围、主要国家,掌握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航线图,试分析总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通过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德育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到近些年来人们出国旅游的热点路线之一“新马泰”旅游。

同学们知道“新马泰”是哪些国家吗?这些国家在亚洲的哪个区域?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

[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0“东南亚的地形”。

1、找出东南亚大致的纬度范围?纬度位置:10°S~23.5°N,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指图让学生描述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中国、印度,分别位于东南亚的什么方位?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

——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3、课件出示图7.21“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同学简单描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思考日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与东亚、东南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

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

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资源等基本情况。

2.了解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促进学生对东南亚政治经济的基础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东南亚各国地理位置特点。

2.东南亚地缘政治关系。

三、教学难点1.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东南亚地缘政治关系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问答法五、教学内容与安排一、讲授内容东南亚是指个国家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地区,中国南方和东南部就在此地区。

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特殊,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战略位置。

下面我们来逐个了解东南亚的几个主要的国家。

1.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国家,东面临近马六甲海峡,南部与印度尼西亚相邻。

新加坡位于亚洲南端的马来半岛的南部,离赤道只有137公里,是一个独立城市国家。

2.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中部是穿越亚洲的第三条纵贯线马来半岛,马来半岛位于马六甲海峡与南中国海之间,东马位于婆罗洲和巽他群岛之间,是一个越亚洲南北的国家。

3.菲律宾菲律宾共和国位于东南亚至西南太平洋的近7,000个岛屿,是一个虚位以待感的国家。

这些岛屿形成了偌大的群岛,这也是菲律宾得到“珍珠东方”的优美美誉的重要原因。

4.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之间,印度尼西亚由17,508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也是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国土总面积达到了1,912,988平方公里。

5.泰国泰国位于中南半岛,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的黄金海角处。

泰国东北部有湄公河畔,南部是世界著名的海滨城市,西北部和缅甸毗邻。

泰国的面积为5,116,787平方公里。

二、地缘政治关系东南亚国家区域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不同文化的交融、经济利益的交织以及区域冲突的可能性都使地缘政治关系更加复杂。

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军事同盟与合作东南亚地缘政治局势复杂,许多国家之间保持谨慎合作的态度。

初中教案东南亚

初中教案东南亚

初中教案东南亚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2. 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作物。

3. 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国家。

2.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农作物。

3.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

教学难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国家。

2.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农作物。

教学准备:1. 教材《东南亚》相关内容。

2. 东南亚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东南亚吗?它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3. 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国家。

二、新课教学1. 地理位置(1)利用地图或板书,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讲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并说出它们位于东南亚的方位。

2. 范围(1)利用地图或板书,介绍东南亚的范围。

(2)讲解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3)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等地区。

3. 国家(1)利用地图或板书,介绍东南亚的国家。

(2)讲解东南亚的国家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

(3)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东南亚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濒临南海的国家。

4. 气候特点和农作物(1)利用地图或板书,介绍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2)讲解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气候湿热,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等。

(3)讲解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如水稻、橡胶、棕榈油、咖啡等。

5. 经济发展和旅游业(1)利用地图或板书,介绍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

(2)讲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

(3)讲解东南亚的旅游业,如泰国的旅游业、新加坡的购物天堂等。

三、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东南亚教案初中地理

东南亚教案初中地理

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物产及主要作物分布、旅游资源等。

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物产、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基本认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物产及主要作物分布、旅游资源等。

教学难点: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物产、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地图、图表、课件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东南亚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物产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分发地图和图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物产及主要作物分布、旅游资源等。

三、课堂讲解结合地图和图表,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物产及主要作物分布、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1. 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 气候特点: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气候湿热,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

3. 经济发展状况:东南亚各国经济实力不同,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经济发展较为突出。

4. 物产及主要作物分布: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5. 旅游资源:东南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泰国的曼谷、越南的河内、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

四、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东南亚的旅游景点和特色,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验。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物产及主要作物分布、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地理《东南亚》教案范文

地理《东南亚》教案范文

地理《东南亚》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3)了解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点。

(2)运用比较法,探讨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差异。

(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3)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和渔业的影响。

(2)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和战略。

(3)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和图表:东南亚地图、气候分布图、自然资源分布图等。

2. 案例材料: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报告、文化特色介绍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软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地图和图表,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提问:你们知道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讲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分析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差异。

(3)介绍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东南亚国家,分析其经济发展策略和文化特色。

(2)引导学生探讨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原因和特点。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材料,分析东南亚各国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2)全班讨论:分享各组讨论成果,共同探讨东南亚的发展前景。

(2)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重要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案-第二节东南亚
地理教案-第二节东南亚
第二节东南亚
蚶江中学薛道通
一、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识记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联系两大洋和两大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理解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3、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4、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会读东南亚政区图、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

6、会利用东南亚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观察、分判断的能力。

7、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热带气候的比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具:东南亚政地形图、亚洲气候图、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和投影仪、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日本知识
1、在日本地图上指出四大岛
2、说出日本的特点
(1)多火山、地震。

――为什么?(提问学生)
(2)发达的经济――为什么?(提问学生)
(3)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提问学生)
(4)日本的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

3、引入新课:日本工业现在很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家里用的日本电器,特别是松下电视,它主要来自哪里?――马来西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南亚
(二)十字路口的位置
1、读图7.17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18东南亚的地形
(1)完成P28活动1
(2)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3)分析它的位置是位于哪两洲和哪两洋。

(4)引入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完成活动2
2、同学们交流各自对东南亚的情况了解
通过网上收集的资料,每组叫一位同学读出自己收集的资料。

(三)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从与我国南方有很多相似,引入农业生产。

(1)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说明原因。

(2)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读图7.22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

说出有哪些农作物与其分布。

(3)总结出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4)分析产生的原因―――湿热的气候,引入热带气候
(5)完成P30活动1,2(教师逐步指导)
(6)课件演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的天气过程。

(四)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